① 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矛盾的本质是什么
产品的功能、质量、发布时间和需要投入的资源这四者不能都是封闭条件,否则可能无解。需要投入的资源和发布时间一般是大老板定的,所以产品经理、开发经理和质量经理只能在“砍功能”、“降低质量要求”和“程序员加班加到死”这三个选择上相爱相杀了。根源是:高层放卫星玩大跃进,那下面只好群众斗群众了。佛曰:与人斗其乐无穷。对于程序员来说,很多时候问题是 PM 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PM 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几种可能性:
1、色的产品记录,自己的名字就是个品牌,程序员知道跟着你做事能成功。
2、假会导致产品方向混乱项目失控,这很容易证明为什么你需要存在。
3、通过程序员可以理解的方式把道理讲明白,让程序员信服为什么你管理产品的方法是对的,以及为什么程序员自身不可能做得跟你一样好。
可能还有别的方法让一个 PM 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如果证明不了的话程序员就会把 PM 看作纯粹的 overhead(额外负担)。PM 对产品团队带来的价值和负担是不可能客观测量的,别人的主观评价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程序员对 PM 的主观评价是负担大于价值,那这个 PM 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核心原因是——好的产品经理永远缺货。当然,优秀的程序员哥哥也缺。既然都缺货。产品经理是决定公司效率高低的关键,产品经理在一个成熟的公司成熟的团队意味着灵魂和中枢,程序员哥哥不过代表着执行力和能力的边界(想不明白就瞅瞅乔帮主马化腾周鸿祎):1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产品经理,2个不经过思考的决策,他的工作量也许只增加了3倍,但他赋予程序员却是10-1000倍的工作量。
② 为什么很多人相亲不要程序员
程序员一直和代码打交道,代码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活就是代码,有些程序员编程一年,基本上很少和女生说话,跟相亲对象交流难免有点不习惯,而有些奇葩的妹子会说程序员古板,不够浪漫。程序员比较宅,有些女孩因为程序员比较宅而拒绝他们,程序员逻辑太强,不得不说,程序员逻辑非常强,如果对方说话有不严谨,立马会感觉到,就能马上指出,这时候女孩们就会很没面子,对方只好拒绝你。当程序员相亲不合适时,总会听到这句我们不合适这句话,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拒绝告白,有些程序员会深究到底是什么原因,毕竟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怎么说也要更合理的理由,当然,无论你怎么问对方,对方只是说看感觉,为了挽回面子,程序员完全可以回她:我也一直觉得我们不合适。程序员有他们独到的爱情观:爱情观就是死循环,一旦执行就陷进去了,爱上一个人,就是内存泄露,你永远释放不了,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那就是常量限定,永远不会改变,程序员认为女朋友就是私有变量,只有我这个类才能调用,情人就是指针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不然就带来巨大灾难,酷道喜茶饮品认为,程序员的女朋友就是代码啊!程序员的圈子特别固定,很难接触到女孩子,而且就算接触到了也不会撩,程序员普遍没什么话题可以和外行的人说,有人说,和程序员说话有时候还需要保持微笑,这是不是很令人感觉到为难。猿猿们大多被冠以感情白痴的标签,大傻子反射弧绕地球三圈不会聊天无趣加班狗这些。就像什么女司机啊什么的这种标签,贴久了就会对这一个群体有影响。就是哪个行业都有大傻子都有需要去相亲的,我之前在医院工作,护士医生也一票人赶着去相亲,也一样有不会聊天接触不到异性这些共性的梗。猿猿们不要自己灭自己威风啊!天朝活着很容易但是生活不易,单身有单身的压力,婚姻里的有婚姻里的压力。一个人已经很辛苦了,如果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不是你心里的那个人然后还要一起生活去承受更多压力。就是我对相亲不褒不贬,选择决定的权利在自己啊,从不从心在自己啊!怎么生活在自己啊!就是我一直都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没有遇到合适的之前,一个人也可以很可爱啊很酷啊!不是嫁或者娶哪一个职业,而是那个人,振臂高呼要嫁程序猿妹子,是要关注那个人然后爱屋及乌呀。就是不怀着憧憬去想象猿猿们有多鱼木和聪明的反差萌也不要随意去贴一脸感情白痴标签而自恃其才,同理适用于其他。
③ 为何有的情侣总是相爱相杀
常常会听到相爱相杀的戏码,不止在电视剧里,也会在现实生活里看到这样的情侣。比如有一次听同事说,她的一个朋友就是和男朋友总是吵架、打架,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分开。这样的情侣在一起吵架,却也难以分离。甚至我亲眼见过一对情侣,男的是个程序员,两个人每隔两三天就吵架一次,半夜男的被赶出来,在客厅抽闷烟,但是第二天两个人又和和美美地和好了,男的做好饭叫女孩起床。那时我只是以为这是他们的相处方式,并没有对此有更深的思考。
后来对人的了解和知识的扩充,我逐渐意识到没有这么简单。我想起我小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作家和他的妻子,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吵架,然后再和好,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吵架,又会和好。他们有时亲密如一体,有时又冷漠如仇人。而我当时竟以为这是一个多浪漫的爱情故事,那时我也以为理想的恋人关系就是这样的,热烈又煎熬,两者矛盾的融合让人欲罢不能,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
可能在生活里相爱相杀的情侣也有我这种经历,所以他们会误以为这样的相处模式很戏剧性,很有感觉,很浪漫。不要以为这不可能,其实非常有可能。只不是他们没有看到杂志上作家的故事,他们看到的是身边的故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和恋人的相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的家庭影响。迄今为止,原生家庭的影响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知。所以那些相爱相杀的人,很有可能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相处的。因为他们从小看到父母是这样相处,他们就以为吵架然后符合就是爱情的真面目,就是真爱,这些经历像一个个暗藏的胎记一样,烙在一个人的心里,时间一长,因为熟悉,所以更会对它倍加认可,乃至模仿下来。
孩子从父母那里看到爱的模样,学习与人相处的模式,所以在孩子的眼里,爱情的模式或者说爱的模式是由父母教给自己的,自己需要这样做才是对的,这也是孩子对父母的另一种忠诚。
不要说相爱相杀了,就连家暴,比如一个女人常年遭受家暴,她的女儿找男朋友很有可能就找一个家暴的男人,这是因为在她的女儿眼里,被人打就是爱,因为自己的妈妈常年被爸爸打,而妈妈仍然不离不弃。常年在家暴的家庭里生活会让孩子习以为常,也误以为家暴就是爱情的真谛。你看,人生有时就是很可笑又充满寓意,你以为的爱情其实只不过是熟悉,当你看到一个人觉得很亲切,很想靠近,不是因为你真的一见钟情,那只是因为他和你以前见到的某一个亲人相似,所以让你产生熟悉感,很有可能是你的父母。
所以包裹在很多爱情面具下的其实是熟悉,是强迫性重复,本质上并不是你有多爱他,只是因为他和你曾遇到的人很熟悉。可别小瞧了熟悉这个东西,人的熟悉和习惯可能会让人一辈子都难以改掉。比如你明知道吸烟或者喝酒不好,但是心理习惯却戒不掉;或者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家已经很破了,却仍然不愿意离开,不愿意住到新房子里去,这是熟悉带给人的怀旧。熟悉让人怀旧,让人回忆,也让人产生惰性,其中的利弊则靠个人去把握。
所以相爱相杀的原因很大可能是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的,所以孩子也在延续父母的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情侣们对爱的误解。
在这些相爱相杀的情侣们看来,或许这就是爱,热情与冰冷的融汇就是爱,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海水和火焰的交锋处,爱若隐若现。如果是以前我也是认可的,可是我后来领悟到,这种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爱并不是爱的终点。因为这样的爱会消耗掉一个人大量的情绪和耐心,是很难持续的,更不用说成立家庭,开始婚姻生活。
只有激情的爱难以持续,而带有激情和冰冷的爱也难以持续。如果一个人像上了瘾一样与另一个人无法分开,那她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这种爱也不是良性的爱,更像是毒品。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不会离开谁就不能活,如果你离开他不能活,那这不是爱,你只是上了瘾,就像吸毒上了瘾,难道你对毒品就是爱吗?
一个良性的爱更注重良性的循环,产生更好的结果,双方的关系才能持续下去,否则带有大量消耗性、毁灭性的情感迟早会让这段感情断裂。就像一个人大量酗酒,喝的时候很痛苦,但时间一长,也会伤害身体。
所以,相爱相杀的背后除了是对父母的模仿以外,也有可能是情侣们并没有真正长大,没有真正地独立起来,所以需要把私欲掺杂在恋爱中,从而让爱情变得浑浊又难堪,最后以分手结束。
总希望海浪的激情淹没自己,狂风似的敌意席卷自己,在被压垮的情感枝丫中摇摇欲坠,这是对爱的致敬么?如果可以,希望他们选择更好的一条路,希望他们幸福!
④ 为什么说千万不要和程序员谈恋爱呢
和程序员谈恋爱会非常的累,在这场感情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但换回来的永远都不是幸福的生活,完全是一种冷冰冰的状态。
一、以工作为主
程序员的职责就是以工作为主,对于自己的恋爱总是顺其自然发展。因为程序员不懂得情趣,在他们的生活里工作往往大于一切,甚至在自己工作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别人打扰自己。
和程序员谈恋爱除非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样才能接受程序员的爱情,也会让两个人的爱情顺其自然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本事要远离程序员,远离这样的爱情。
⑤ 和程序员谈恋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和程序员谈恋爱应该也是会幸福的吧,
只要你们是真心相爱,一定会幸福的。
⑥ 产品经理该如何跟程序员沟通
产品经理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特别喜欢会问一个问题,如果开发人员以无时间为理由拒绝你的需求怎么办?工作中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打交道的次数太多了,行业内也流行着一些图片来调侃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
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理由,相爱是因为两者要互利合作,把老板交给的任务完成,而且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让工作进展的更顺利。相杀是因为这两个职业又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产品经理的需求间接决定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有些技术人员确实对产品经理比较反感。
我也看过一些关于产品与技术如何沟通的文章。这篇文章我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验,分享一些小技巧,可以当做是保持良好关系的润滑剂。
1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技术与产品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在分析之前,先设一个前提,每个公司在招人的时候都有其标准,寻找价值观相同的人,所以我一直都相信开发人员并不会无故找理由拖延项目周期。反过来,如果开发人员因为品性而偷懒或者说是耍心眼不干活的话,那就没办法了,个人主观因素太大。
第一种情况是产品经理的需求与开发人员手头的项目撞期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根据需求的优先级来调整开发排期。碰到这种事,有些领导也总是期望产品经理靠着自己的方法解决。但是除了跟上级领导申请调整优先级,没有别的好办法。一个客观事实,公司在多个项目中确实有优先级之分,虽然你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看重但是在别人眼里并不是这样。第二个原因是开发人员是按照公司意愿办事,说严重点你总不希望别人因为你的事情跟领导闹僵,搞砸自己的饭碗吧。
第二种情况技术人员并不认同产品经理的观点,虽然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各司其职,但是在工作中会碰到有些技术对产品特别关心,如果产品经理的做法自己不认同的话会提出质疑。如果质疑的人是技术老大,产品经理往往会更被动。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很正常,想办法说服技术人员。
除了搬出之前做的产品分析和用户调研外,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一点经验,平时可以多跟技术聊聊天,增进彼此了解,观察他们经常上使用的产品,在沟通说服他们的过程中,可以拿他们经常用的产品举例,这样的话他们本身对那个产品更熟悉,自然也更好理解。另外,在跟技术讲解产品的时候也要适当的画饼,描绘一下产品上线成功后的美好未来,这会带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2
产品经理要做好自己的基础工作,这利于给开发人员留个好印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两点,一是想好产品规划的原由,避免被技术的同学问住。技术人员也特别讨厌产品经理说“某某产品就是这么做的,我们按照他们的做就行了”这样的话;二是写好产品文档,在产品文档中避免有遗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一定要解释清楚,因为技术人员会遵照着产品文档进行开发,所以说如果有疏漏的地方会增加沟通成本,如果文档写错了,造成开发出来的产品功能不符合预期就是产品经理的责任了。
为了提高文档的可读性,我们也可以多使用图文、流程图的表现形式,如果只是干巴巴的一个word文档,几千个文字,看起来确实很枯燥。
对于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来说信任尤为重要,如果开发对产品经理缺乏了信任,结果就是你的话开发人员不会再听了,每个需求他们需要经过你的领导确认后才会去做。获取对方信任的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说话算数,当技术人员询问你某一个问题时如果自己没想清楚,可以先暂时别回答,考虑清楚后再说。要是随口一说,过后又让开发人员修改,不仅会造成开发人员返工,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即便文档写的再完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也难免需要当面沟通。项目跟进,需要产品经理极大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一个项目立项后,公司通常会把参与人员列为一个小组,产品人员需要根据开发排期跟进开发进展,避免开发出来的产品与预期不符,验收产品功能是否与产品期望一致。这个过程产品人员的工作往往会比较繁琐,也会比较忙,当然也会锻炼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
3
说一下行业内一直讨论的一个问题,产品经理该不该懂技术?我觉得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无论是从个人知识量还是从是否有利工作的角度讲肯定是懂技术要更好,而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大的热议,可能是由于很多产品经理不懂技术,但是又没有兴趣学习,所以心底一直会纠结这个问题。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特别是你做项目比较多的时候,会发现懂点技术跟技术人员沟通起来会顺畅很多,一个重要的体现是技术人员也很愿意跟你交流技术实现的一些想法,而不会说“算了,跟你说了也没用”这样的话。
产品经理懂技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益处是当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时,自己就能评估出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对于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的需求自己就可以跟业务部门商量优化方案。而不必每个功能都去询问技术,无形中也减少了技术的麻烦。
不过我跟很多人的观点也一样,产品经理对技术的了解不需要太精通,说到这我还得庆幸自己大学时候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学的不好,但对于现在的工作还是非常有益处的。不过我在工作中也会碰到技术人员偶尔说了一个名词自己不理解的,这时候两种办法,要么主动问一下,要么自己去网上查,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好。
毕竟术业有专攻,虽然我们希望知识越多越好,但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况且技术知识也在更新迭代,他们使用的框架也会变化,技术的语言也有很多,如HTML、Java、PHP等,你不可能全都精通。
4
最后说点工作中会遇到的个人主观因素。
当产品经理跟其他部门提需求或是沟通确认的时候也不排除其他同事有未及时回复的情况,为了确保项目上线也为了争取资源,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人员更加主动一些,所以产品经理有时候还需要脸皮厚一点。
当提交一个需求给开发部门制定排期,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把时间定的很充足。也许你会因此对其他同事有看法,但其实在工作中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不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太紧张,而且还要考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例如请假的情况。当然也不能把时间定的太长,那样老板该不开心了,所以最好是产品经理根据上线时间与开发人员定一个时间结点,让开发人员在这个时间点前完成即可。
⑦ 为防被程序员“砍”,产品经理需要注意这些场景
互联网行业中,众人热衷于讨论“程序员砍产品经理”。虽然,“砍”更多是调侃的意思,一种消遣工作的方式;但是,这不是一个饭后笑话,侧面反应了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间的对立关系。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间就像对手,产品研发过程就像打仗,总要争个你死我亡。“砍”的本质,是程序员表达对产品经理的不满,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与程序员对立关系,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推进。一旦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对立关系公开化,很容易导致团队人心涣散。这种对立关系,经常滋生出一些极端的事情,骂娘、打架已屡见不鲜。
下文就列举一些程序员想砍产品经理的场景。这些场景都是我过去和很多程序员朋友交流时,他们遇到的对产品不满的场景。这些场景,都会以产品经理的沟通话语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场景,去解析这种对立关系产生的原因。以及,作为对照,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规避和处理这种对立关系。
这样说法是程序员们最不喜欢的,最容易惹毛程序员的。这句话,在程序员们看来就是削减工时、加班的代名词,他们当然不喜欢。而且他们也非常讨厌,一个非技术人员为技术人员做技术难度的定论。简不简单,都需要技术人员做了技术评估,才能下结论。
这种言语,会让程序员们觉得产品经理不靠谱。大家通常都是比较排斥借鉴。借鉴你也得有合理明确的理由。以我某程序员朋友的话来说:微信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做,那你不如去微信做产品算了。
每个产品,在表面的UI下,都有其背后的复杂的业务逻辑。如果产品经理只是叫程序员照着某个产品做,很多时候技术们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他们也需要弄懂背后的逻辑和流程。当然,这应该是产品经理的工作。
这就是抬杠。产品经理虽然名字里面有“经理”二字,但并没有经理的权利,当然不能命令合作的技术们。这句话,言下之意也是拒绝了商量和讨论。而程序员也需要参与感和团队感。
这就是质疑他人能力,是人都不会喜欢。如果产品经理提出的方案,程序员们没有理解。那就说明产品经理的解释说明和文档,做的不够优秀,不够简洁易懂。让程序员们理解需求,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在互联网产品开发中,修改需求和插入新需求都是挺常见的。对于程序员们来说,这是非常不爽的事情。这种操作通常会打断程序员的思路,思路被打断是非常痛苦的。当然,这样也会影响他们的开发效率。更可怕的是,反复的修改需求,会使他们有种劳动成果不被尊重的感受,同时也会对项目的未来抱有怀疑的态度。反复的更改方案,也说明产品经理设计是未经过严密的论证,或对细节的把控是不够。
程序员都比较讨厌反复的催促。当项目的节点确定后,技术们会严格遵守节点,产品应该信任他们。当然,时间比较紧凑时,反复催促也会加大程序员们的压力,使他们变得非常烦躁。在这种时候,催促就是添麻烦。
甩锅会导致团队分崩离析,人心不齐。不管任何问题,都是团队的责任,不要将责任指定给某人。特别是在项目复盘时,如果心态不好同事,这是非常难堪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以原因和结果为导向,而不是责任为导向。
程序员也是也是团队的一份子,有权利知道知道需求的背景。同时,了解需求背景也利于程序员们更好的开发程序。
产品经理给程序员们画饼是最不切实际的,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程序员都是喜欢偏实际的东西,虚的东西只会招致白眼。
任何传递给程序员的需求,都是需要有计划和规范的。如果口头传达一个需求,很容易导致开发出的功能与需求不匹配。同时,因为缺乏相关的记录和文档,可能会造成需求流失。这对于程序员们来说,可能就是延迟、加班、返工、担责等等风险。这是团队合作的大忌,也是项目管理不专业的体现。
以上的这些场景,可能出现一次,程序员们都会顺着我们的想法做。但是,这会渐渐改变程序员们的心态,最终会使产品经理与程序员间产生隔阂和矛盾。如果出现这些场景,作为产品经理都需要小心的处理好,以免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当然,最好是不要出现这些场景。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要保证我们的产品,准时、保质、保量的落地。
产品经理在与程序员们合作时,产品经理需要讲究合作共赢、互相体谅。在产品经理的相关工作中,最要避免的就是抬杠。抬杠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很多时候,产品经理要站在程序员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对于产品来说可能就是改改需求,但对于程序员,他们更在意的可能是因为改需求而导致的加班。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会追求产品上的极致。追求极致本身是好事,但是切忌过分偏执。我们也需要考虑团队的现状和资源,在极致和现实间寻找均衡。毕竟,如果没有乔布斯的团队,要像乔布斯一样做产品,只会拖垮团队。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改需求、改方案等项目异常,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项目管理的第一部分。如何进行项目异常的处理,考验的是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产品经理需要在保持技术们高效工作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异常的处理。
当然,在产品经理工作中,矛盾的根源也并不总是产品经理。有时候,也可能是某些程序员的性格或者对该工作的态度导致的。这时候,产品经理要明确,作为团队的润滑剂,有责任推动和协调大家的工作。如果,矛盾不可调和,我们需要尽早提出问题、控制风险,避免“勉强”行事。
有时候,程序员在私下评价一起工作的产品经理时,总是会补加一句“我感觉我也能做产品经理”。这句话的背后,是产品经理没有让程序员们感受到产品工作的价值。在这种背景下,产品经理是很难获取程序员们的注重,也会为很多争论埋下诱因。那如何感受到我们工作的价值那?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工作信息的透明。将我们针对需求和产品做的相关工作,体现在我们的沟通或者文档中。
导致程序员想“砍”产品经理,本质是产品经理工作方式的问题,也有情商的问题。在我的产品经理工作经验中,我总结下了以下四点,我们需要注意和避免的。这四点,都可以和上文的场景相对应,是最容易慢慢改变程序员的心态的。
⑧ 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相爱相杀,打完架再“牵手”,全公司都沸腾了
在某个职场论坛里,有网友发帖爆料,大方晒出自家公司 产品经理 和 程序员 相爱相杀的照片。画面中,两个大男人手牵着手,面朝墙壁背对众人,浓浓的基情感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这可不是他们成功“出柜”了,而是公司对两个人动手打架的惩罚措施。因为在产品项目上沟通不顺,产品经理和程序员起了争执,两个认死理的人互不相让,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拳脚相向好不激烈,费了老大劲才把他们各自拉开。
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矛盾,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 互联网公司 里, 要论程序员 最讨厌谁,产品经理绝对能排进前三。要求多还奇葩,反反复复变动,指手画脚叨叨个没完,让程序员们苦不堪言。只是虽然彼此间矛盾多多,但还算克制,真真动手的还是比较少的,像这种大庭广众之下互殴的,就更不多见了,也难怪公司要当众惩处了。
两人动手打架的影响非常恶劣,公司要求要么一起辞职滚蛋,要么牵手一下午。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这个要求很诡异,但为了不被辞退,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本来还剑拔弩张的两人,在众人的见证下,大手拉小手整整牵了一下午,画风都歪了!
其实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程序员,大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整个项目能够完美交付,为公司完成这笔业务。只是两个人的侧重点不同, 产品经理 要考虑客户考虑市场, 程序员 则更关心产品本身的合理性。当关注的重点不一样,难免会产生分歧,引发彼此之间的冲突。
而且都是公司的同事,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大打出手确实不应该。在有着共同目标的大前提之下,即使两人的立场不同,但也应该彼此互相体谅,只有精诚合作,才能事半功倍不是。
公司的处理决定也很机智,辞退可能只是玩笑话,要他们牵手和好才是真的。毕竟都是为了公司的产品项目才弄得这么大火气,把他们安抚好了,项目也能更顺利完成。而且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尴尬,但也冲淡了矛盾的尖锐,尴尬总好过对立,诙谐才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不,还有网友打算效仿呢!嗯,都是人才!
⑨ 为什么程序员是一个跳槽比较频繁的职业
程序员这个行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见过世面,一不小心被忽悠到那些处在创业阶段的“公司”,拿着实习生的工资干着全办公室的活,而且经常被老板拉过去谈人生理想,刚毕业的程序员都是涉世不深的小男生,那里经得过这些老狐狸的忽悠,一招画饼充饥就在那幻想未来美好生活了,但凡事都得有个度啊,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小白也变了,只能跳槽另谋出路。
我觉得跳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身原因:因为大多数刚出来实习的程序员大多数对工资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现在是属于学习阶段,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所以一般不怎么要求工资,但是一旦工资几个月之后,对整个体系有了较大的了解之后,就要要求有对等的工资,因为在一个技术部里面每个人的工资都是不等的,这样会觉得自己有那价值但是没有那回报,心里也就有些变扭,也就有了跳槽的想法了。还有一个就是当自己有过硬的技术时,一般也会考虑自己出去单干接项目做。
另外一个就是公司体系问题,在国内外包公司之多,所以大多数的程序员也是在外包公司做,而外包公司的规模参差不,大多数也是在剥削压榨程序员,各种坑也是居多,管理层体系混乱,这也是造成程序员跳槽的原因
1.互联网技术风起云涌,变化之快。公司制定的涨薪制度都有着统一的标准,不会因为某个编程语言热门而增大涨薪幅度。但是新进员工的薪资待遇往往是根据市场幅度在变化的。 so,常常听到老员工抱怨,那个新来的谁谁谁,哪哪都不如我,工资却比我高。
2.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从天使走到D轮概率尚不足2%。大量初创公司的关门倒闭,致使一些程序员“被迫离职”。
3.互联网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一些战略调整,内部转岗已是家常便饭。比如本人之前所在的项目组,所做的产品是web端的直播平台。后经市场调研,公司打算将重心放到移动端,部分web组的老员工也就转岗到了移动端小组。 我想说的是,如果企业内部的调岗不符合个人的职业规划,那么也是程序员跳槽的一大原因。
不邀自来,本人目前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也算是程序员大军中的医院,下面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按理说,薪水高,工作环境尚可的工作一般都是很稳定才对啊,但是据一份调查发现连Google,Amzon这些大厂的程序员的平均在职周期都只有1~1.5年,可见程序员频繁跳槽不是我国或是某个企业特有的,一线国际名企都如此别说国内小厂了, 那么为什么造成程序员为什么会如此平凡的跳槽,我们来分析一下:
IT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旺盛,程序员有更多选择
虽然我国的计算机行业起步很晚,但这不影响IT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发展就需要相关内容的人才,同时我国计算机的培训起步也不是很早,早起的人才主要是理论研究并不都是真正写代码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程序员在就业市场上比较抢手,各行各业一旦某种人才紧缺自然导致有价无市的感觉,所以,各厂想尽办法招聘让程序员,诱惑多了选择自然多了,选择多了跳槽就频繁了,这是见怪不怪。
IT行业存在一种“倒挂”的行业怪象,程序员更愿意跳槽
“ 倒挂 ”是指在某个行业内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和业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不相关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程序员行业存在,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新鸟在待遇薪酬方面可能秒杀一个已经工作四五年的优秀程序员,换谁也受不了,没有工作经验还需要人带的新人工资居然比带他的人高,有些企业宁愿花5000块钱新招一个新人也不愿意多给老程序员多加1k来完成同样的工作,坐等通过技术积累来加码自己的报酬的希望破灭后,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程序员通过跳槽去涨薪了,在猿圏有句话更能说明这个问题“People who stay in one spot earn less than those who move(经常换工作的人比那些安分守己的人赚的更多)”。
公司没有给程序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
虽说职业规划都是自己为自己规划,但是自己的规划能否按计划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是否为自己的员工有良好的职业规划,显然,一家没有为程序员薪酬增长和职位升迁做过精细规划的公司,让程序员不在有安全感或是让他们没有期望,换做谁都得跳槽另找下家。
程序员厌倦了代码工厂式的工作,想尝试新鲜的东西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此外程序员是一类喜欢挑战新技术的特殊人群,很多公司的业务模式单一或是业务稳定了,程序员的工作变成流水线的单调模式,他们早已厌倦了日复一日的代码搬运工的工作,一旦尝试新的技术并且一改往日的单调与无聊,那么它们会在合适的机会换个领域,此外,程序员是青春饭行业,代码工厂式的工作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因为这会让他们失去市场竞争力。
从业人员层次不一,淘汰提高了程序员跳槽的几率
IT的迅猛发展,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编程行业门槛编低,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可能一时的冲动或对自身判断不足而走上程序员之路,很多人发现程序员并不是媒体所报道的光鲜亮丽,工作压力大,无休止的加班都会使一些不适合做程序员的人淘汰出局,这在职场非常常见,尤其是刚毕业的新人,这就外界感觉程序员跳槽更频繁了。
提到跳槽比较频繁的职业,我想除了题目中提到的程序员之外,应该还有餐饮企业的服务员,餐饮企业服务员跳槽基本就是三种情况,一是薪资低,二是工作好找,三是工作时间长。
我们再来看看程序员跳槽,其实也不外乎是这三个原因。
一、薪资低
看了这一条,你可能会说,程序员薪资怎么会低,刚毕业的就能拿到个7、8千块,如果是硕士毕业就拿个1.5万一点儿不奇怪。
这里说的薪资低不是指薪资行情低,而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薪资低,对于程序员来说薪资水平差异很大,但人们往往并不关注工作本身,或是人的能力而关注的是自己怎么比别人少这么多,但在本公司可能调薪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只能通过跳槽来实现工资的上涨了。
二、工作好找
程序员现在可以说是一个热门岗位了,从业人员比较多,但是需求量也很大,如果你是个程序员,简历更新之后,估计每天5、6个面试邀约电话都算少的。因为工作好找,所以工资势必也就水涨船高,谁也不怕裸辞,工资要求不高,只涨个20%今天离职,估计3天后就能有新工作。
三、工作时间长
程序员工作时间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个说薪资高,工作时间长很正常,但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没钱的时候想要钱,有钱的时候想要时间和自由,薪资支撑的满意度最多也就能维持半年,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会让人产生厌倦,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工资的性价比不好,要么找更高工资的,要么就找没那么累的。
因为现在部分公司涨薪速度比较慢,跟不上市场的价位。
打个比方:
如果你有拼搏精神,愿意在下班后精进技术、学习,
等几个月后技术成熟了再跳槽,可以一下子就翻倍,甚至直达15k。
但是要正确地跳槽:
第一,找一个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平台,让自己的价值和技术得到最大的发挥。(这里和薪资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第二,不要只为了加薪而跳槽,不断地去一个新地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在不断地清零,不符合长期的发展。
引起程序员跳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所有的岗位中程序员的跳槽频率确实高于其他工作岗位,一般程序员跳槽的原因有这么常见几点:
第一、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很不错的创业方向,很多人有着不错的创业项目,然后开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这时候就需要很多的程序员组成产品开发,而由于程序员的工资支出较高,往往在产品还没有进入收益期的时候公司很难支撑下去,或者缺少产品推广资金,这时候程序员就会面临跳槽的可能。
第二、在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中,由于项目的开启,而组建新的技术团队,随着产品上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资在产品的运营上,而对做技术的程序员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很清闲,失去了项目研发期的忙碌,让程序员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引起跳槽。
第三、就是大家常说的一点,不跳槽怎么加薪。这也是程序员跳槽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了,很多人由于不满现在的薪资待遇,但自己却有了很多的项目经验,所以选择找下家公司,通过以往的项目经验来提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薪水,这也就是程序员找工作的时候,工作年限时间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一共参与开发了多少项目,并且更具项目的大小代码量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第四、就是有些程序员是追随技术的,他们认为在软件开发的外包企业中虽然每天都有繁忙的项目要完成,但是对自己而言却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性代码的敲写,甚至是直接使用企业自身比较完善的库或者框架完成程序的开发,觉得对自己的技术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选择跳槽。
第五、接受别人的老项目进行改造,由于原先的程序员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技术文档进行参考,所以每天都在纠结一句一行的代码,再就是程序开发的很多思维思想并不清晰,这就让程序员很纠结了,所以在与老程序相爱相杀了一两个月后,实在受不了上级的催促以及难以完成代码的整理重构而离职,放弃。
欢迎程序员的你在评论中分享自己的跳槽原因和经历
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呆了十几年的老人感觉上程序员这个职业算是跳槽频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程序员流动性不低于百分20,相比别的职业已经算是很高的了,为什么程序员这么容易跳槽,由于程序员这个职业特殊性决定的,是什么推动了程序员这么多跳槽的勇气。
1.就目前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虽然说程序员的数目越来越多,但高手却是急缺,主要还是前期积累不够,再过些年可能会稍微改观些。技术高手的数量在上升但是软件公司的数量以及业务需求的增加更快,所以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觉,很多大公司是一直处于缺人状态。
这种状态催生了程序员的跳槽,有更好的待遇,为什么不选择跳槽,这也属于人之常情,有些程序员离职也不是因为呆的多不开心,而是外面的诱惑实在太大,出来混还不是为了多挣点钱,有待遇更好的就走人。
2.程序员这个职业本身来讲属于重度的脑力劳动,说的再夸张点就是吃青春饭,毕竟年龄大了竞争优势在减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趁着自己还年轻还能拼的时候,去挣钱多的公司,其实还存在一种大家容易忽略的现象,整天的加班加点很容易造成一种很压抑的心情,换个公司换个环境放松下,可能会人觉得有点矫情,但现实中的确存在很多,或者在薪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换个加班稍微少点的公司,这都是换公司的理由。
3.现在很多招聘网站特别是一些猎头网站滋生了,程序员的不稳定性,把程序员当作商品来运作了,很多猎头只要在网上搜到合适的人,就开始千方百计的运作,真有点经纪人的感觉,这种无形之中增加了程序员的不稳定性,而且也在无形推动了这个行业薪资的上涨,其实很多人值不了那么多钱,但物以稀为贵,现实就是这种状态。
目前市场上讲,程序员的薪资的两极化越来越严重,水平差点的大家都不想要,水平高的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争抢,很多人觉得程序员这个职业已经不行了,主要还是没爬到食物链的顶端,把技术搞得扎扎实实的大把机会等着你。
希望能帮到你。
因为对其他的行业不太了解,所以也没办法对比出来程序员跳槽是不是比较频繁。
我身边的程序员,有在一个单位工作十多年的,有像我一样平均三四年换一家单位的,也有跳槽比较频繁的,平均每年都会换一家单位。
能频繁跳槽,我分析不外乎几点:
岗位多 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些IT行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程序员真的是不太愁找工作(工作能力不错的前提下),真的可以说,在一家单位做的不爽了,直接在招聘网站上把简历打开(招聘网站上的状态设置成考虑跳槽的状态),就会有不断的有面试电话打进来(当然大多数主动打电话的单位都是外包,哈哈)。
我跳槽的时候,都是主动给心仪的公司投递简历,基本都是可以得到面试机会的,而且通过率也挺高。
大部分IT公司,每年涨薪都不是很多;而跳槽一次的话,至少得涨个30%吧。
我在第一家单位的时候,起薪3K,每年涨500-1000,是不是很可怜。第一次跳槽,工资就从5K涨到了8K。
第二家单位第二年就涨到了12K,但是从此以后,就是每年涨1K的龟速了。第二次跳槽的时候,月薪虽然涨的不是特别多,但是按照年薪计算的话,应该涨了有60%以上了。
当然也有涨薪比较快的单位,我的一个朋友在一个神奇的网站工作,研究生毕业工资一万左右,现在工作有三年了,刚刚涨到了20K。如果你在这种单位,好好珍惜吧。
在外包公司的,想去一个非外包公司,跳槽。
传统行业的,想去互联网公司寻求技术发展的,跳槽。
互联网公司的,想去传统行业养老的,跳槽。
小公司的,想去一个大公司,跳槽。
大公司的,想去初创企业当个技术合伙人,跳槽。
......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分享自己的跳槽原因和经历,还有说说跳槽涨了多少钱,哈哈。
干得不爽,只好选择辞职。作为一名老程序员,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了三年多互联网开发,我现在终于解脱了。三年中加了两次薪水。第一次700,第二次770。第二次年头加薪,我要求提高500,老板说董事会规定一次只能加那么多,然后要到6月再满足我。于是到了6月份,我发现并没有提高500,问之,说到7月份加。快到7月份,有一天晚上项目经理要我留下来加班,我饿着肚子一时间也搞不定手上的任务,就擅自回去了。结果,老板知道了就取消加薪计划。5月份以来公司制度越来越严格,首先是安装摄像头全日监控员工行为,其次规定上班时间不准使用手机,除非工作需要;再次,除了查技术资料,浏览各大网页需要申请;制度下来后,公司天天像在牢房里渡过,这样的工作环境,请问大家会喜欢吗,能否继续坚持?我是走了……
为什么程序员是一个跳槽比较频繁的职业?
因为好的程序员确实值钱,连带着不那么好的程序员也相应的值钱了。
其实是现在这个行业导致的,互联网的世界里,就算是一头猪站到了风口上,也能飞的比大师兄还快。
不是你不明白,是我变化快程序员本身是干技术活的,技术迭代比较快,所以一般程序员都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随着时间的延续,本身的能力水平提高了,那么肯定期望与之匹配的待遇,但往往很多公司的迭代速度是很慢的,承担不了程序员这种高薪成长,所以往往满足不了程序员的需求。
那么只能跳槽啦!
老用户与狗不得办理
还有就是,往往软件公司也好,互联网公司也好,很多老板都喜欢招新人给高薪,但是老人年年不涨薪,最后的结果就是老人纷纷离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外界看来程序员频频跳槽的现象,但往往都是情非得已啊。不给涨工资啊。
那么只能跳槽啦!
跳一跳更 健康
老公司的暮气沉沉和新公司的造气蓬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老公司任劳任怨,每年涨薪不超过10%,但是一跳呢,工资普遍double,这种风气形成并且传播,明眼的程序员肯定待不住了啊。
那么只能跳槽啦!
其实苦的是HR,老板不给力,还让留人,你告我咋留!!!!!
⑩ 为什么都说程序员不好
因为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工作状态不利于身体健康,要长期伏案工作,而且经常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自己很难控制工作时长,而且有些团队承受任务期限的压力,不得不经常加班。
所以大家都说程序员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