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黄轩周一围,黄轩周一围演的程序猿可以既帅且燃
你心目中的“ 程序猿 ”是什么样?
可能很多人都有和我有类似的偏见,认为“程序猿”就是那个——
顶着熬夜的黑眼圈、留着唏嘘的胡茬子、背着双肩电脑包;
穿着一个季节不用洗的暗色外套和永远脏兮兮的球鞋,没事只会弯腰盯着电脑屏幕敲代码却永远找不到女票的 死肥宅 。
但看了电视剧《创业时代》的预告片之后,我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黄轩和周一围饰演两位程序员郭鑫年和罗维,亦敌亦友,为了实现自己的互联网创业梦想百折不挠,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不仅不是死肥宅,还可以帅到炸裂,燃到沸腾 ,不仅收割了一大批少女心,也追到了自己心仪的女神。
都说追梦的男人最有魅力,这话一点不假。
要说今年国庆节之后最期待的剧,《创业时代》绝对是其中之一。
该剧定于 10月12日 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开播,并在爱奇艺、腾讯、优酷平台网络播放,日前刚刚发布了最新版的剧情预告片。
为什么期待这部剧?首先,作为国产首部互联网创业题材剧,《创业时代》的 内容足够新鲜、足够吸引眼球 。
该剧改编自作家付遥的同名小说,讲述天才软件工程师郭鑫年(黄轩饰)在强敌环伺的商业环境中,凭借一款名为“魔晶”的手机软件走上创业之路,掀起移动互联网革命并收获爱情的故事。
“魔晶”是一款怎样的软件呢?它可以让用户在互联网构架之下,像发短信一样发语音进行沟通,实行免费通讯原则。
“魔晶”一上架就吸引了爆炸增长式的用户量,这给郭鑫年创业团队带来投资的同时,也招来了创业对手的恶性攻击,更因为波及相关利益群体而被步步紧逼,郭鑫年和他的“魔晶”随时面临努力付诸东流的命运……
虽然这个互联网创业故事听上去有些耳熟,我在这里还是要先给大家打打预防针。
剧方透露过,项目开发团队在着手改编之初就定下了“ 写实而不记录 ”的整体基调。即在真实还原创业氛围、商战逻辑的基础上,淡化本剧的具体年代背景,把展示创业精神和时代气质看作剧集呈现的主要目的。
也就是说,电视剧《创业时代》保留了原着小说创业和商战的精髓, 但并不是要呈现现实的互联网江湖。
所以大家开开心心刷剧就好,没必要把剧中角色和现实中的着名“程序员”们一一对号入座啦。
说回对该剧期待,另一个原因来自 亮瞎双眼的顶配演员阵容 ——
黄轩、周一围这样实力派青年男演员担纲主演;王学圻、王耀庆、李建义、韩童生、苏可这样的戏骨级演员鼎力相助;杨颖、宋轶、啜妮三位当红花旦的倾情加盟,为本剧凭添更多温柔细腻气质。
老中青三代演技派飚戏,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光想一想就够让人心潮澎湃的。
黄轩演的郭鑫年是一个以乔布斯为人生榜样的软件工程师,俗称码农。
尽管他出场也是一身程序员标配的格子衬衫,看上去不过是个有点洁癖的码农,写起代码来也常常胡子拉碴趴电脑前面睡得毫无形象,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让他充满了激情和魅力。
剧中,他常常问自己,也问一同奋斗的创业小伙伴: “你说咱们这一生,真正拥有过的东西又有什么呢?”
然后引用乔布斯的传世名言作答: “我就是要用科学技术,用我的智慧,用我的能力,在人类的文明史上,钉上一颗钉子……”
哎,这样的话配上煽情的语调,听上去就让人热血沸腾。这哪里还是只会埋头写代码的程序猿啊,分明是挥斥方遒的青年领袖嘛。
万万没想到,程序猿也可以这么热血激情!
不仅台词充满激情,黄轩的表演也自带燃爆属性。
宣讲会上被问到“魔晶”下载量多少,前一刻还有点心虚地说“没敢看”,后一刻点开后台就被不断飙升的用户数量震惊得泪流满脸,激情呐喊。
两种表情的对比,完美展现了内心的激荡。
相较于郭鑫年的阳光,周一围饰演的罗维则难分黑白,也更加难以捉摸。
罗维这个程序员相当的非典型,他既不死板也不呆萌,反而 痞痞的像个艺术家 。
不过罗维做起来事来也极其认真,谈起理想来激情不输郭鑫年,却要现实得多。
“魔晶”的宣讲会上,他也在现场,被飙升的用户增长量惊得唰地站了起来。
而后,“魔晶”项目受挫,他似乎离开郭鑫年,拉队伍另起炉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才有了他和黄轩在派出所的大打出手,以及两个人关于抄袭的言语冲突。
可当王耀庆饰演的商界大佬决定彻底放弃魔晶的时候,他又站出来为郭鑫年说话——“要是魔晶死了,我们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就太没劲了。”
他和郭鑫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只有等到播出才能揭晓了。
黄轩和周一围的表演,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展现“程序猿”这棵树:郭鑫年是努力向阳的树冠,罗维则是链接树冠和土地的树干,各有各的特点,偏偏又相辅相成。
这两个程序员,一个戴着理想主义的光环,一个接了现实主义的地气,都魅力十足,既帅且燃。
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是交不到女朋友的“死肥宅”?
“程序猿”也是被黑太久了,这次黄轩和周一围给大家示范了IT才俊爱情世界正确的打开方式。
就像郭鑫年,白手起家开发“魔晶”,靠着“魔晶”能给互联网版图带来的革命性前景赢得了投资集团分析师那蓝的认可,随后在相处中也赢得了那蓝的爱情。
即便在郭鑫年最落魄失意的时候,那蓝也没有放弃,和他一起去西藏,趁机劝他东山再起。
“程序猿”黄轩和周一围之外,《创业时代》的其他演员同样精彩, 颜值与演技并重,既养眼又养心 。除了扮演投资高管那蓝的杨颖,出演职场女性温迪的宋轶也值得期待。
宋轶在《伪装者》里出演女特工于曼丽,一直默默喜欢胡歌,最后还为救他而死,演技爆棚,让多少观众为她扼腕叹息。
这次在《创业时代》里,不知道会否演绎出另一种不同的精彩?
王学圻演的互联网大佬金振邦老谋深算,认为“魔晶”这种新生的免费事物是在他的传统地盘上进行抢劫,因此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置其于死地。
谈论商战策略时,他的一番“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深”论调听得人不寒而栗,凸显其手段狠辣;
的确商场如战场,商场上的手段有时候未必比黑帮片里的更文明。
预告片中,郭鑫年的创业工坊就被一辆车撞开大门直接冲了进来,差点造成伤亡。虽然不知道是否金振邦指使人所为,但这样的戏剧化情节为本剧增添了更多的悬疑和惊险的色彩。
王耀庆出演麒麟企业掌门人李奔腾,他是比金振邦年轻一代的互联网大佬,日常西装革履风度儒雅,但在商战中同样绵里藏针毫不相让。
他可以一面表现得从谏如流,一面杀伐果决“IT这一行,需要的是侵略性,你不能给他一点活路……”
两位大佬显然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预告片虽然看不出他们的明显交集,但相信剧中肯定会有商场上的对决。
作为国产首部互联网创业题材剧, 《创业时代》的幕后阵容和演员阵容同样强大。
导演安建曾执导过《小姨多鹤》、《北风那个吹》;操刀剧本的张挺素有“金句王”的美名,在文学改编剧本方面功力深厚;美术指导查尔斯·E·麦凯瑞曾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提名;业内翘楚董冬冬以音乐总监身份倾力加盟……
高规格主创团队压阵,也让《创业时代》剧组定下了更高的拍摄标准。安建导演在采访时坦言:“《创业时代》在创作过程中是以行业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这种标准渗透到打磨剧本、场景布置、演员台词甚至拍摄氛围的方方面面。”
其实,除了拍好剧,《创业时代》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希望借此向改革开放和一代代互联网创业者们深情致意。
之前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一批电视剧推荐参考剧目,就有《创业时代》。
去年9月,主演黄轩和杨颖还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青年演员代表的身份分享了拍戏的心得与感悟。
立意高、格局大、接地气,主创阵容硬、内容新角度也多元,这样一部讲述互联网创业故事的《创业时代》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间节点推出,势必会带来更多全新的解读, 引发全年龄层观众观剧的期待 。
追星的观众等着舔屏爱豆颜值,追剧的等着看演技派飚戏对决,中年以上的观众或许更懂得欣赏大时代里互联网江湖的潮起潮落……
而像我这样的,就期待着黄轩和周一围两位帅爆燃酷的程序猿之间的相爱相杀了。等10月12日开播就刷起来!
Ⅱ 程序员看剧的时候,如果看到有敲代码页面,会暂停看代码吗
我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某次在某大型石化变电站内给电力监控系统配套数据库,由于数据库程序修改量大白天干不完,,我和同事把数据拷贝到笔记本中,回到酒店继续工作。到了饭点肚子实在饿,又怕用餐影响思维进程,就和同事把各自的笔记本带到酒店餐厅,找个偏僻位置一边用餐一边讨论继续修改程序。
不过一旦发现是 HTML/CSS/Javascript/Java/Python/C 在搞向标准输出打印,Web/HTTP 这种就没了兴致。改进的话,语言上整点 Racket/OCaml/Haskell/Idris/Rust/C#/Elixir,然后开 Visual Studio Code 全屏,装好对应代码高亮插件,贴点不明觉厉的代码片段比如 Chez Scheme 的代码上去,竖直副屏全屏打开一个 Terminal 不断往外蹦符合演出叙事的消息。毕竟影视剧里的编程是表演的一部分,需要通过编程表演艺术装屄的时候,请剧组尽力保证演出效果。
Ⅲ 让人羡慕的程序员,为何会出现在餐厅泪崩的情况呢
之所以让人羡慕的程序员会出现在餐厅有泪崩的情况发生,就是因为我们成年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其实也是非常的无奈地在一瞬间也会非常的崩溃,还记得在一次访谈节目当中,杨幂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杨幂说自己其实非常的累,但是并不会告诉别人,就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放眼望去。
所以当我们说现在餐厅有泪崩的这个情况发生的时候,餐厅的老板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程度上的温暖的举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还是非常的感动,也让我们再一次对于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希望我们在未来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希望我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合理的解决压力,能够把压力变成动力。
Ⅳ 那些 40 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
前些时候北京市政府做了一个关于 996 的调研,第一时间我参与了调研,同时发到所有读者群,让大家一起发声。
不少朋友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有人很乐观认为这是改变的开始,也有人觉得这就是走一个形式。 不管怎么说,也算看到政府针对这个问题开始有行动了。
其实 996 最残酷的一点是:年纪大的人很容易被无情淘汰。中国互联网的 35 岁危机是和 996 盛行分不开的。
996 对于打工人来说,绝不可能常态化!
为什么不能常态化? 从生理规律上看,脑力劳动者如果不以进 ICU 为目标,那么每天能够认真投入的时间,八小时也就到极限了。 人毕竟不是机器,是血肉之躯!
但中国老板普遍希望程序们 996,别激动别骂,这是残酷的现实。
同时中国老板们偏爱年轻人,为什么?很简单,老了之后,你舔活速度显然没有年轻人来的卖力,来的凶猛!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已经让你这颗螺丝钉生锈甚至发霉了!如果你是老板,这个时候你还要支付比年轻人多 2 倍的薪资,你怎么选?
更别提,年纪这么大的你,还有各种猝死风险 ,拿最近的 pdd 猝死事件来说,在超级大小周(996+997)的压力下,这么年轻的女孩都猝死了,更何况 40 岁的一线码农?那猝死率该得多高了?企业的商誉还要不要了?
显然,资本家一定会作出最商业最正确的选择:年轻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最新鲜的韭菜才是他们的最爱。
所以,对于打工人尤其程序员而言,996 本身反而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如何跨越大龄危机。
相比等待环境发生改变,不如主动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想起去年写过的一篇旧文,再次分享给大家,讲的是我身边五个大龄程序员的故事,绝对真实的经历分享,有洋哥的同学、朋友、下属,他们都成功的跨越了 35 岁危机,希望他们的经历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1.沉迷是一种力量
第一次见 A 君是 10 年前参加人人网的面试,他是面试官,那个时候 A 君 35 岁,担任后端 leader。入职后,我发现,他用于做管理的时间不多,90% 时间在疯狂编码。
A 君基本没有社交,上班就是撸代码,下班就是回家带孩子。他对优秀的工程师容忍度极高,对差一点的完全没耐心。
偶尔能听见他训斥下属的吵闹声:“这个类写成这样,你没看代码规范吗?”、“这个线程池不能这么用,给你说多少次了!”、“是你没听清楚还是我没讲清楚?不能这么干!”。
一次下班,和他一起回家,一路上给我讲各种编程技巧和方法论,我听的津津有味。聊了差不多半小时,心想可以换个话题了,于是我问:“您周末 娱乐 都干些什么呢?”,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会去看些开源代码,自己改着玩很有趣”。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这话我实在没法接下去了。
后来有一天,A 君上班拍桌子,暴怒之后冲了出去。大家一脸懵逼,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大 Boss 批评他不懂管理,只知道埋头写代码。
几年前,和他在微信聊了一次。他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技术负责人,我很好奇,很想知道这次他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问他:“您现在是怎么带团队的”,这一问不要紧,聊了半小时。从 Flutter 的优越性到微服务的落地,再到 Google 出了什么新技术,顺带鄙视了一些还在用落后技术的公司。一顿硬核技术科普下来,收获挺大,但是管理这两个字?嗯,不存在的。
我现在理解了,他压根就不关心管理,聚集一帮极客跟他一起成长战斗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A 君今年快 50 了,前不久和其他人聊起他,大家都感叹,这老哥战斗力太强了,真是那种一顶十的程序员。
有时候,沉迷是一种力量,焦虑?不存在的.....
想起 A 君给我说的那句:“我要开心 coding 到 80!”。我真心相信他能做到。
2.不服就是干
这次说说我的好朋友 B 君,今年 40 岁,曾经鹅场的高级工程师,7 年前,晋升失败一怒之下开启了创业之路。
我们是在 CSDN 论坛上认识的,他帮我解决了一个底层操作系统级的防劫持问题。后来经常问他一些排查线上故障的方法论、微服务怎么拆分、如何做出能抗更高并发的架构,他都非常耐心的指导我,他还有句口头禅:不服就是干!
B 君出来创业没拿融资,自己投了 100 万。团队 5 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民房。创业期间找他喝酒,他告诉我:“我一定要改变世界,否则我会被世界改变”。
一年后,再次去找他喝酒,这次他脸色灰暗,人也非常低迷。原来前期 100 万烧完,又投入了 50 万积蓄,项目还是没有做成。酒过半巡,他突然抱着我哭了起来,我这才得知因为积蓄全部烧完,他女朋友已经和他分手了。
再后来,他回到大厂当程序员,级别薪资跟创业前相差无几。谈起创业经历,我为他惋惜,而他并不后悔。
两年前,他开始炒比特币,炒着炒着嫌这些交易平台做得都不够好,于是空余时间动手做了一个交易平台。
去年,B 君告诉我,他的交易平台融资 500 万,再次出来创业。第二次创业,他已平和很多,没有豪言壮语,让公司活下去是最大目标。
今年听说 B 君的公司已经快 30 人了,为他祝福,相信他一定能改变世界。
有时候,我们需要点不服就是干的精神!
3.反焦虑
这次上场的是 C 君,硕士师兄,40 岁。C 君是一名大厂总监,他花了四年时间跳了三次才来到当下的这家大厂扎根下来,带 100 人团队,每个月安安稳稳拿高薪,不用担心公司倒闭的风险。
以 C 君的专业技能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没工作。可他总是莫名担忧,害怕自己没有创造更多价值。
100 人的团队不是那么好带,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精通业务产品、精通组织流程、掌握良好的沟通推动技巧、在大厂还需要明争暗斗。
一次和 C 君聊天,他感叹到:“还是写代码有安全感,做管理不仅心累还觉得自己没创造价值”,可不是,这种焦虑几年前我也感同深受。
大厂的高 P 看起来风光无比,其实要跳槽也不容易,毕竟中小公司能接得住大厂高 P 薪资期权总包的,并不多。
有时候,不是现在取得了成就就会开心,决定因素是你未来会不会更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会开心还有可能带来焦虑。
C 君就陷入这种焦虑当中,总是担心未来的上升空间和 40 岁以后的收入。特别是大厂还有年龄线的要求,到一定年龄不能晋升就有可能被淘汰。
有一段时间,公司领导层波动,他面临被连带的危险,甚至需要依靠抗抑郁的药物。但最终他依靠持续有规律的运动和学习新领域克服过来。
C 君给我提的最多的话: “反焦虑很重要”, 是啊,真的重要,从 C 君身上我真正学到了一点:无论你是否能成功,首先要反焦虑。
4.舍命狂奔
这次要说的是清华 MBA 同学 D 君,39 岁。他在通讯行业干了 10 多年,超级专家那种,带十人团队。
问起他读 MBA 的原因,他很坚定的说:“我对投资非常感兴趣,就是为了转行投资才这么大年纪了还选择读书”。
清华 MBA 课程安排的很紧张,我们都是六日班,也就周六半天周日全天,而他公司的工作非常忙,几乎 996,但从没见过他迟到过一次。
三年时光,D 君在跟时间赛跑,小组讨论、企业访谈、课程作业,他都完成的堪称完美。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拼?他说,当你笃定一件事,确定一个目标,那剩下的只有舍命狂奔。
毕业后,D 君如愿以偿加入一家投行,当上了投资人。有一次很好奇的问他投资人的收入,他告诉我刚入行薪资很低,只有之前做架构师带团队的 1/3。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幸福感。
去年 D 君已经晋升为所在机构的合伙人级别,为他感到开心。
5.接受现实
最后上场的是老同事 E 君,41 岁。他是那种职场老黄牛。属于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个人成长一直比较缓慢。
前几年开始 E 君就不太顺了,因为编码能力一直没有达到高级或者架构师水平。他其实一直在跟年轻人拼体力,而随着年龄增大,是真拼不过了。我和他经常讨论的话题是颈椎病如何康复。
去年 E 君所在公司效益不太好,领导决定裁员,他进入了优化名单。被优化后,他休息整顿了好久,将原来 90kg 的体重减到现在的 75kg,颈椎病也恢复不少。再开始找工作,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那么满意的 Offer。
听到他找到下家的消息,我还挺为他开心的,因为这个过程我也帮他各种投简历,但大佬朋友们一听说 41 岁还是中级水平,都不太愿意给面试机会。
没想到过了半年,我和他吃饭,他对我说:“洋哥,我没有入职这家公司,我想明白了,继续做程序员对我来说没意义。我拿积蓄开了个小店”,刚听到消息,我非常惋惜,编码十多年最后却去做小生意,在我眼里就是逃兵。
直到最近去他小店玩,我才发现,这也是另一种好的生活。他开的是一个小型亲子游乐园,带上小孩,一边陪小孩一边工作,月收入也不差,养家完全没问题。这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羡慕的情绪。
有时候,接受现实然后重新出发,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的话
程序员不是一个“银发职业”,但也绝不是如某些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宣传的那样:35 岁危机,40 岁失业。
40 岁的程序员有的做了大厂中高管、有的成了小公司联创、有的成了连续创业者、还有的转行投资金融、也有人继续坚持写代码战斗在一线。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会被行业淘汰出局,但互联网的老年人在其他行业恐怕还是年轻人,接受现实,人生再起航完全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年纪的增长而焦虑,因为焦虑本身除了干扰我们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尽最大努力,做最好打算,但接受最坏的结果。在这个复杂多变的 社会 ,反焦虑、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Ⅳ 问道掌门人|何小鹏:程序员改变世界
[汽车之家行业]?广州亚信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微信之父”张小龙、“UC之父”何小鹏都曾在这里工作。
2004年,程序员何小鹏转身创业者,UC踩中移动互联网风口,十年后被阿里收购。一个程序员的“造富”故事到这里终止。
2014年,小鹏汽车诞生;这些过往,由此成为另一篇故事的序章。
颠覆将分为两个阶段。未来5-10年是“第一阶段”,自动驾驶是这一阶段重点,依靠基础设施、政策支持、技术改进,高级别辅助驾驶落地,解放用户双手;10-15年是“第二阶段”,智能座舱将成为重点,交互体验、应用生态成为产品决定性差异。最终,智能汽车将成为“移动终端、储能单元、数字空间”。
在颠覆到来之前,车企首要任务,是从体系层面做好准备。很多企业不会做、不敢做,小鹏希望给汽车行业做示范,“有了领头羊之后,学习者会非常多”。
“我们希望用数据驱动智能汽车变革,最终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生活”,成为中国汽车“引领者”,是何小鹏的“野心”。
何小鹏最佩服的企业是华为和特斯拉。前者改变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后者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程序员”何小鹏也想成为一名改变者,摆在他面前的,是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挑战和机会。
■改变的意义
为什么要改变?除了那些宏大的意义,何小鹏的答案是为了开心。让员工开心,何小鹏的办法给他们发钱;让自己开心,对他来说创业是最佳答案。“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东西很难,但找到了就很重要”。
“创业意味着探索未知,需要很大的勇气”,张京宇认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热爱,迈出这一步很难,取得成功更难。小鹏离成功还很远,想超越特斯拉,何小鹏预计要10-15年。乔布斯说:“过程就是奖赏”,小鹏这段旅程,对何小鹏来说又何尝不是?(文/汽车之家蒋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