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程序员前景怎么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火热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软件编程薪资待遇一直比较高,而且刚过完年,京东,阿里又要招聘相关从业人员,而且凡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开发人员工资都是水涨船高,有个几年年的工作经验的反而会更好找工作,薪资会越来越高
编程算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职业了,长期以来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从这么多年看来,需求量始终不减,工资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即使之后学编程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是属于前20%的,何愁应聘时工资会降低呢
从个人角度来看,编程从现在以及随后几十年间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除非到了市场非常饱和,程序员遍地都是的情况,但目前显然不是,去任何一个公司招聘人员上看,互联网行业都算是比较火爆的行业,招录程序员的不在少数,工资比一般水平要高很多,即使像文科出身的,都想要在业余时间学编程,但可惜自学难度太高,又没有系统的时间去报班学习,实在是一大遗憾
那么,我们来聊聊编程难吗?
很多时候,做的事情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是我们把他想难了,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要学好一个技术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掌握一万小时定律,其实这个观点说对也对,说错也对,怎么讲呢?一万小时定律是需要成为专家级别的人语言奋斗的时间,而真正学习一门技术,如果只是入门,其实仅仅只需要二十小时,如果每天花两小时来建议,那么入门也就十天就可以搞定,编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入门,其实真的在我看来找准方法,十天半个月足够了,当然如果说要找到工作,那估计要四个月到半个月的每天学习努力
怎么学习?
重视基础,这个不是喊口号,很多人学习编程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能看懂,能随便写点东西就算学会了,问了一些基础东西一问三不知,还不服气说会编程就好,要懂那些做什么,这是最大的错误,基础很重要,例如,你不知道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特点,你如何去做方法的封装?如何去做类的继承和如何能明白别人写这段代码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这些都是基础能告诉你的
编程是个手脑并用的活,光看懂明白是没有用的,如果不用手去敲一下代码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饭什么错,我曾经因为一个空指针问题排查了一个小时,也因为一个地方没写分号找了半天,这些都不是看书就能得来的经验,在我烦了这些错误之后我会总结,记下来,作为我自己的经验,然后下次再遇到就知道自己曾经在这里犯错了,就会小心不在犯错
2. 干了十年的程序员,公司突然倒闭了,我该何去何从
公司并不是只有一家,只不过你习惯了之后不想改变。但是现在并不是以你的意愿为主,所以只能当只跳出温水的青蛙。
当然了,如果你想要换工作那么会稍微难点。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找到自己优点和兴趣的结合点。总能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的。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面呆了那么多年,这就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青蛙已经习惯了这个环境,所以当把青蛙拉出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但是其实没有那么恐怖,只要自己好好的想想,总是有出路的。
3. 程序员到底能干到多少岁35岁真的是程序员的分水岭吗
我个人认为程序员可以干到退休;35岁的确是大部分程序员的分水岭。
总的来说,只要你身体允许,程序员干到多少岁都可以。至于分水岭问题,只有在大公司才有,中小公司没有35岁分水岭这一说法。
4. 男子辞去10年的程序员工作,全职在家炒股抢茅台,抢茅台究竟有多赚钱
男子持续10年程序员的工作,全职在家炒股抢茅台。抢茅台当然非常的赚钱。一瓶茅台如果原价抢到的话,转手卖出去将近就可以翻一倍的价钱。少说也有1000块钱左右。你想一想一瓶茅台就能赚1000块钱,那么10瓶茅台的话,一天就可以赚1万块钱。而这样的利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渴求的。而抢茅台主要在家用一些机器或者是自己动手抢就可以了,如果是专职抢茅台根本就不用上班,完完全全可以帮助自己走上一条致富之路。
在家只需要一部手机,甚至一台电脑,像这种10年的程序员,随便去编辑一个抢茅台的软件,那么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领先别人的速度就不止一点半点了。他只需要在电脑上编辑一个程序,之后在茅台发售的一瞬间进去抢购成功的概率高达80%以上,而他的一天的利润就可以高达上千,那么对于他而言还工作干嘛,当然是在家全职抢茅台。
现在黄牛这个行业可谓是无处不有,只要是有市场的地方,都会有黄牛,现在很多大学生也发现了这个商机,也纷纷加入了抢茅台的行列当中。挣钱是肯定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抢到。
5. 正在工作的程序员,生活状态什么样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作年限为 5-10 年成程序员占了程序员群体的 43.4%,属于资深程序员。刚参加工作的程序员占总体的 12%,工作 2-4年的程序员占总体的 33.1%,而工作十年以上的程序员占总体的 11.6%。
与去年的数据相比,刚工作的程序员数量显着减少,工作两年以上的程序员从73.4%上升到了88%。很大可能是受疫情影响,企业用人需求减少导致的。
在过去几年与程序员这个群体的深度接触以及交流中,发现很多程序员都对工作时间过长,导致没有太多时间提升自己这一现状颇有微词。所以此次的问卷调查中,程序员客栈特意增加了关于工作时长以及学习时长的调查。
上图是关于程序员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共有66.9%的程序员过着理想的朝九晚五一周工作五天的工作生活,只有剩下33.1%的程序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加班,这与我们日常听到的程序员这一职业普遍加班严重的言论并不相符合。
在此基础上,更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8.6%)的程序员每周工作时长达到了996,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
6. 程序员的日常生活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其实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程序员加班都很多”,“程序员都不爱干净,老不洗头”,“程序员穿的都很low”,“程序员都找不到对象”,最终得到的结论是。“程序猿的生活很枯燥”。
现在让你们看看真实情况。
7. 阿里巴巴初创时十八罗汉,如今谁去谁依然坚守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一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时隔一年,随着“9.10”教师节的再次临近,马云将在当天宣布“退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回顾阿里巴巴这一路走来的轨迹,虽然没有经历40大盗拦腰抢劫般的命运,但从其自创立之初就加入的十八位创始人身上,我们并不难看出人与公司、人与人之间的交织如何影响着他们命运的走向。
程序员中也有特例,就像十八罗汉中的吴泳铭,当时是淘宝网的核心开发人员之一,如今却是阿里健康的董事会主席,而且还是国内知名的投资人。个中变化,令人不胜唏嘘。
除了前面介绍的“罗汉”们,其他创始人也都处于一个不错的发展状态:
戴珊,现任阿里巴巴B2B事业群业务总裁、阿里巴巴集团的法人代表;
金媛影,现任阿里学院高级专家;
韩敏,现任小微金服集团人力资源部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蒋芳,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CPO);
麻长炜,淘宝网产品技术中心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楼文胜,依旧在阿里集团任职,具体职位不祥。
这18个人,创业时发疯似地工作,每天工作16到18小时,累了就睡在办公室的睡袋里。哪怕是夜里三四点钟,办公室里还会灯火通明。同时,他们也天天吵架,从早吵到晚。就这样,在反复的协作与摩擦中、失败与成功中、寂寞与喜悦中,他们度过了青葱的岁月。
如白驹之过隙,那些年曾肩并肩奋斗的十八罗汉,现在全部成了业界大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是努力成就了命运,还是时势造就了命运?或许,两者皆有之。当他们站在命运的岔路口,不经意的一次选择便决定了自己后半生的道路。
但他们都不是马云的接班人“十八罗汉今安在”的问题倒是讲完了,可十八罗汉又该何处去呢?翻了翻相关报道,我们发现如今的18罗汉虽然都还负责阿里巴巴的相关业务,比如蔡崇信、彭蕾、戴珊和蒋芳等,但是他们都不是马云的接班人。
细究来看,阿里巴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阿里集团,另一个是蚂蚁金服集团,前者的核心人物是张勇,后者是井贤栋。从马云一直青睐空降高管的态度上就不难看出,其对外部职业经理人的推崇。从最开始通用电气的关明生,到后来的卫哲、张勇、井贤栋、武卫、樊路远,马云一直在从外部物色自己的接班张勇挑起了阿里的大梁,合伙人们终究将消逝在时间的洪流中。阿里草创时代算是彻彻底底地过去了,未来将会是什么时代?还能否出现农村男孩逆袭成为资本大佬?又是否会有从HR做到集团总经理的铁娘子?
8. 正在工作的程序员,生活状态什么样
首先说一下目前日常的生活工作安排,每天7点40的闹钟,起来洗漱吃饭(如果起不来就不吃了,8点半差不多出门)上班。
因为距离公司比较远在北京要横穿半个市区才能到公司,大概10点左右刷公司卡,然后买早饭买水。
上图是公司大门,那天去的很早(
我不喜欢喝白水,基本每天一瓶快乐水或者气泡水。然后10:30大概正式开始工作。
上午的工作时间是到12:00整,基本上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专注工作,上午基本是处理昨天的任务,做当天的工作安排,小本本上列出来一天要干的事,如果跨部门合作就尽量上午处理完,写一下邮件之类的。
到了12:00准时去食堂吃饭,12:30吃完,我有午睡的习惯一直睡到1:30,就在工位上。(下面是一般的食堂餐食
1:30到6点整个时间段都是写代码的时间,目前因为人不多基本也就没什么管理的职责,基本上IM就能解决不用开会,所以下午可以开开心心的喝着快乐水写自己喜欢的代码了。
这里就要说一些题外话,因为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写代码的那种程序员,是真心的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的人,所以我整个下午会觉得时间飞快,一般3点多有个节点就是去上厕所或者打水,基本上就可以纹丝不动的写到6点吃饭。
下午快乐水喝完就换枸杞养养生…
9. 工作了10年的程序员,应该选择继续北漂还是选择回老家做教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先要看你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首先,在职业的发展上分析:从这两个选择上,就是你的工作方向完全是两回事。工作了10年的程序员,转身回到老家做教师,这两个岗位之间的关联性非常非常地小。据此也根本看不到之前您的职业贵发和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关联性。
10. 10年做到CTO 一个美国程序员的职业晋升路[1]
10年做到CTO 一个美国程序员的职业晋升路[1]
我在美国工作了十年,十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从一名普通的程序员成长为FreeWheel的CTO。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想,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十年中最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小事情吧,也希望能借此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
我的职业生涯,从DoubleClick开始。进入DoubleClick,起始于一个机缘巧合,九年以后,我在离开DoubleClick时的告别信中讲道:“……destiny landed me at Doub-leClick……”,指的就是这个巧合。
一个幸运苹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 fortune cookie)
——偶入DoubleClick十年前当我准备去纽约度春假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DoubleClick 的一个叫John Bongiorno的猎头打来的,我至今仍记得这个名字,因为“Bongiorno” 是意大利语“早晨好”的意思。他在网上见到了我的简历,希望我能到DoubleClick去面试。坦白讲,我当时并没有在找工作,我答应了他只是因为DoubleClick的总部在纽约,而我正好要去纽约玩。
在到达纽约的当天,我在纽约的朋友请我吃晚饭。你一定听说过国外的中餐馆有一个咱们在国内没见过的习惯:餐后赠送客人幸运饼果“fortune cookie”。我的fortune cookie中的纸条上写着:“You are offered a dream of your life time, say YES!” ,第一次见到如此好的寓意,我很高兴地把纸条放到钱包里。
第二天下午去面试,见到很多人,其中两个人给我印象深刻,一个是Vince Li ,他后来成为我最好的朋友,专注于技术上的发展,是DoubleClick最出色的架构师;另一个是John Heider,当时的工程部副总裁。我和John的谈话进行得非常愉快,他在谈话结束时出乎意料地对我说:“I have such a great feeling that I am going to offer you a job, right at this moment. What do you say?”我很震惊,记起了那个幸运饼果中的小纸条,就拿给他看。John爽朗地笑着,告诉我会很快收到通知书。我真的很快就接到了通知,特别的是,John还随信寄来了一张卡片,他在亲笔题名的卡片上写道:“Diane, I wish your next fortune cookie says DoubleClick, YES!”我非常感动,没想到他会记住我们谈话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更没想到他还为此写了卡片。就因为这张卡片,我在毕业的当天就卷起铺盖到了DoubleClick. John给我上的第一课,便是如何用心去雇人。多年以后在CSDN的CTO论坛上,我曾谈到“用心交人,用心雇人,用心培养人”的重要性,我的第一个老师就是John Hei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