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steam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史低

steam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史低

发布时间:2023-01-15 06:38:05

㈠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登Steam热销 源代码如约公开

EA旗下经典重制作品《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将在本周六(6月6日)正式发售,国区定价140元,支持简体中文。此外,急不可耐的粉丝们已经把 游戏 顶上了了Steam“热销商品”榜。

而据外媒WCCF Techh报道,EA也遵照此前的承诺,对《命令与征服:重制版》的源代码进行了公开发布。这也让Mod制作者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制作各类模组。如果你对这些源代码感兴趣,也可以前往GitHub一探究竟。

游戏 简介:

根据此前的介绍,《命令与征服》4K重制版由前西木工作室成员制作,包含了全部三个资料片、重新构建的多人 游戏 、现代化UI、地图编辑器、额外的花絮片段以及超过7小时的重制音乐。

游戏 截图:

㈡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PC配置需求公布 推荐GTX 660

EA旗下经典重制作品《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将于6月6日正式发售,官方在日前公布了 游戏 PC配置需求,最低仅需GT 420显卡,推荐则是GTX 660显卡,还是非常亲民的。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将会重做原版 游戏 的画面与纹理贴图,支持4K分辨率。 游戏 还将会包含由着名作曲家Frank Klepacki重新灌录的长达7个多小时的 游戏 配乐。此外还会有一个重制后的UI用户界面,更新的操作方式和地图编辑器。

最低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8.1/10 (64-bit Version)

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E4600 @ 2.4ghz 或 AMD Athlon 64 X2 6400 @ 2.4ghz

内存:4 GB RAM

显卡:NVIDIA GeForce GT 420 或 ATI Radeon HD 5570

DirectX:Version 11

硬盘空间:32 GB

推荐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8.1/10 (64-bit Version)

处理器:Intel Core i5 4690K 或 AMD Ryzen 7 1700

内存:4 GB RAM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660 or ATI Radeon HD 7850

DirectX:Version 11

硬盘空间:32 GB

游戏 截图:

㈢ Steam《命令与征服:重置版》预载开启 容量约18GB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将于6月6日正式解锁,Steam平台现已开启预载,所需硬盘容量大小为18GB,一起来看看。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由EA发行,由前Westwood工作室成员制作, 游戏 包括《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的黎明》与《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本体 游戏 以及它们的三个资料片。此外还包含重新构建的多人 游戏 、现代化的 UI、地图编辑器、额外的花絮片段和超过7小时的重制音乐。

据了解,《命令与征服:重制版》有超过100个战役任务、250张多人 游戏 地图,而且可以在多人对战后回放视频或者启用观战模式。 游戏 将于6月6日正式发售,登陆Steam和Origin平台,敬请期待!

㈣ 求老单机游戏安装包,红警,帝国1、2,大富翁4,三国群英传

除了大富翁4其他的都登录steam了,steam上有个大富翁10,按史低价格来买全买下来也不算特别贵,红色警戒2的话之前EA自家的origin也免费送过

三国群英传系列

㈤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游民评测7.5分 情怀至上

上个世纪90年代是RTS 游戏 的黄金时期,四大IP《帝国时代》、《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命令与征服》各展身手。其引人入胜的故事、角色和满足玩家身为策略家在战场中纵横驰骋的梦想,这些内容都曾给我们带来无数美好的回忆。

时至今日,RTS 游戏 犹如一潭死水,一些着名的作品和厂商也化作了 历史 的尘埃。最早诞生于1995年的《命令与征服》就没能在这个趋势中幸免,甚至开创了这个系列的西木工作室都早已解散。

在《命令与征服》系列中,初代已经是一款品质十分优秀的 游戏 。它确立了这个IP最底层、最核心的机制和玩法。眼下推出的《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更换了老旧的引擎,新增了更加贴合现代玩家操作习惯的鼠标和UI设计。

不过《命令与征服》初代毕竟是一款25年前的 游戏 , 游戏 古老的核心体验没有因为一些翻新而产生显着改善。这使得本作更像是给骨灰级粉丝们开设的一个能抒发情怀的树洞。

虽说 游戏 厂商宣称本次重制版更换了 游戏 引擎,但是这部重制版作品仍旧是基于原版的框架打造的。这就使得糟糕的AI寻路系统和单位之间通过狭窄地形会堵住的问题,全都保留了下来。这不会对老玩家造成多大的困扰,但如果你是前来考古的新玩家,这样的体验能让你立马感受到 游戏 的年代感。

至于 游戏 更换引擎带来的效果,仅仅只是解决了原本建造序列逻辑混乱,UI太过古老难用,以及新增了支持玩家使用右键执行命令诸如此类的小修小补而已。虽然这看起来是为适配现代玩家操作习惯而做的优化,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部重制版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那些骨灰级老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说一次操作数量较多的单位时, 游戏 还会存在的卡顿状况。这就使得你的对战进行到大后期,需要操作大兵团拉扯的时候,卡顿会极大地影响到 游戏 体验。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还对多人模式进行了彻底的翻新。在这里,所有玩家的PVP对战都会归类在官方的多人对战的大厅里,你可以自由地加入任何房间开始战斗。这对新 游戏 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考虑到以前玩原版的时候,玩家们登陆各个对战平台寻找对局十分麻烦,这个更新对老玩家来说算是十分友好了。

任何RTS 游戏 的PVP模式与PVE模式相比,都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战斗思路,《命令与征服》系列也是如此。在本作的PVP对战里,玩家们的谋略并不像电脑AI那般好猜。有些时候并不是你想要稳扎稳打,对手就会配合你的演出,整个战场局势会因此显得变化多端。比如说,当你还在坚持想要造出重型坦克而攒钱时,对面的玩家可能已经造出来一大堆拆建筑飞快的手雷兵,把你的基地炸掉了。

画面提升也是《命令与征服重制版》主打的宣传之一。 游戏 最高支持到4K分辨率,不但各个建筑和单位的模型材质变得更加高清,过场动画的清晰度也得到了提升。许多在原版 游戏 中看不清楚的细节,如今你都能看的更清楚了。

现在 游戏 还支持自由缩放视角,这使得你可以拉近地图的每一处进行仔细观察。而且本作还允许你在 游戏 进行期间,随时切换至原版画面进行 游戏 。把重制版的画面单拎出来,其实看起来还是显得很有年代感,但是经过与原版画面的对比之后,你会很明显地感觉到 游戏 厂商为画面提升做出了很多努力。

此外,官方内置了MOD加载器和地图编辑器,则为玩家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脑洞实验室。这些来自玩家们犹如天马行空般的创意,让《命令与征服重制版》的玩法变得更加丰富。在这里,你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地图、关卡和剧本,还可以体验到其他玩家对于 游戏 中出现的武器装备最疯狂的想象。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包含了原版《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的黎明》和《红色警戒1》的本体和所有DLC内容,外加一个官方的地图编辑器和若干过场动画。这使得 游戏 体验终于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因为在此之前,《红色警戒1》有大量过场动画都只能在PS1平台上看到。

加入了这些过场动画之后, 游戏 能给玩家带来层次更丰富的感受。就比如说我吧,虽说没有过场动画其实也能自得其乐,但看到身材火辣的谭雅和漂亮的苏联女军官出镜,并且对我满怀期待。那一刻无疑是神圣的,巨大的使命感推动我不断挑战下一个任务。

有必要提一嘴的是,《红色警戒1》从剧情设定上来说是《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的黎明》的前传。而且 游戏 终于加入了中文翻译,不但每一个建筑和兵种都有对应的中文名称,过场动画还有中文字幕。在这些内容的补充下,无论是那些曾经通关无数遍的老玩家们,还是慕名而来的新玩家们,都会对这个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是一部能够打动骨灰级老玩家的情怀之作,只不过在眼下的 游戏 环境里,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玩家不会对其另眼相待。虽然说《命令与征服》这个IP在 游戏 历史 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作为一名玩家,我还是要建议大家在体验它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对这款 游戏 毫无头绪。

㈥ 老玩家落泪,从赛扬D到3400G《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重制版体验

电子 游戏 在每个时代都有其引领的类型,硬核很幸运出生在一个FPS和RTS 游戏 交集的黄金90年代,而不是手游充斥的营销世界,与此同时,95年以后是PC电脑才刚刚开始流行的时间点,家里条件尚好,在小学的时候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Celeron赛扬4,具体应该是工艺更落后的Willamette核心,回忆起来记得主机商标上的核心频率,写着是低于2.0Ghz但没有低于1.5Ghz。

心目中的四大经典RTS 游戏

这台电脑让硬核接触到了第一款电子 游戏 《星际争霸》,当时配套品牌机的CRT显示器,用的是学习版 游戏 光盘(国内奥美代理1.11版,在商场抬头看记得是好几百大洋,在当时来说相当高昂)最初是玩的是原版战役模式,后来又买光盘玩到高达MOD之后,一直沉迷好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拔,这时候是Windows 98的操作系统。

在《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引入”国内不久之后就成为最火爆的电子 游戏 之一,这时候家里又添置了一台电脑,这台也是唯一能保存到现在的,配置如上图所示,当初是连带显示器大致3000多元购入的,可还是摆脱不了赛扬D的拥抱,那时候表哥已经是Pentium奔腾 4 HT 630+GeForce FX 5200的豪配。

这台Celeron赛扬D的机器为《红警2》征战过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现在还能用(除电源换掉以外),它发热量并不小,即便品牌机也是铜底+导流罩的设计,在它服役最后的时光里,折腾换过GeForce4 Ti 4200和ATI Radeon 9550 又升级到512MB内存,后来开始买整机又卖掉,基本到这就尽头了,就让它一直陪伴到老吧。

当时接触《星际争霸》之后才到《红警2》,硬核在上手过后完全放下其他 游戏 ,特别是对于年龄甚小的朋友来说,它比《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帝国时代》策略深度浅,并且操作要求低,无限人口造一大堆强力兵种就是冲。

比如说天启坦克、基洛夫飞艇、光棱坦克,防守就喜欢用美国大兵守楼、法国巨炮、聚能磁暴线圈和光棱塔,还有就是多功能步兵车载入不同兵种就能改变武装,编队玩起来就是一支军队呀,当然这只能打打电脑玩家,可就是重复玩不厌倦。

到后面《红警95》只玩过相当短的时间(初版俗称为95,因为用的是Windows 95),那时候已经是对《红警2》玩得有些厌倦,同学才叫我试试初代,打开 游戏 就是一脸嫌弃画面差,只是了了草草玩过一阵子战役模式,遭遇战应该一次都没开过,两者的区别记忆非常模糊,只记得地狱进行曲(Hell March)印象深刻!

借着这次《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重制版的上市,决定捡些配件搞台电脑重温旧忆,即便玩不上几局,EA这次包含的幕后花絮集锦、CG影片(以前并没有)和经典重制音乐都是值得体验的,更重要是补票补票补票!销量要是达到预期,别说什么源代码丢了,《红警2》重制版还真有可能面世!

重制版分辨率上升到4K,并且是全新的高清贴图,想想也只有目前AMD Ryzen 5 3400G是最适合搭建的平台,这颗锐龙APU和2400G一样,并没有和同一时期锐龙处理器采用相同的架构,3400G而是上一代的Zen+架构,3400G的基础频率是3.7Ghz,最大加速频率是4.2GHz,同时内置RX Vega 11核显频率为1400Mhz,更领先的12nm FinFET工艺,以上参数相对2400G是有所增强的。

从左到右分别是3700X、3400G和2400G的散热器,可以发现3400G搭配了更高级的Wraith SPIRE(非铜芯版本),而2400G只搭配Wraith STEALTH,两者差别主要在于铝挤的覆盖面积大小上,当然高度不一致兼容性也不一样。

3400G本体一览,其实如果节约成本可以用3200G,核心规格变成四核心四线程,频率稍微降一点,核显变成CU单元少点的RX Vega 8,轻度 游戏 负载并不会体验到很大差别。

内存就用英睿达铂胜Sport LT这款,硬核买的是DDR4-3200版本,近期入手的,在下苗人凤一看就知道是C9BJZ颗粒,没有选择新铂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马甲高度关系,以后如果想弄ITX平台会遇到麻烦,但是如果你更在乎RGB灯光和颗粒质量的话,建议还是新铂胜比较划算。

英睿达铂胜Sport LT在另一个平台上的测试,3700X+X570可以稳定3800Mhz Flck 1900 1:1,时序16-19-19-38真1T,延迟65.9ns,稳定过MT 100%,其他小参暂时没动,简直可以说是第三代锐龙的专属条子。

CPU、显卡和内存介绍完了,然后到主板的选择上,如果你想再节约成本,其实用上一代的B350主板也可以,就是以后升级和扩展性空间没有了,而A320主板适合不考虑后续和超频的朋友,总得来说,个人觉得B450主板还是最划算的,目前三款主板差价并不算很大。而散热器因为都升级到Wraith SPIRE了,直接就原装搞起,至于其他配件选择很灵活,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最后晒一晒2012年补票的《命令与征服》17周年终极版实体吧,这个版本收藏价值是不如10周年那款的,也不如现在的25周年纪念版,下面看看就知道为什么了 ,但如果没有任何收藏嗜好,这个版本的线上大包还是值得入手的,因为包括17款《命令与征服》系列 游戏 ,《红警2》还能完美使用汉化和Windows 10。

惊了,盒子打开什么都没有,底面就列举了《命令与征服》系列的 游戏 发展史,并且备注介绍和年份,这也太抠门了,起码整个画册什么的。

开了个玩笑,盒子里面就这三样东西,使用和下载安装说明以Origin激活码,为了节约资源,完全没有DVD-ROM那味了。

背面又展示了这17款 游戏 ,可以看到其中《命令与征服3:泰伯伦战争》、《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初代《命令与征服》、《命令与征服:将军》(可玩性非常高,3D引擎,现实背景)以及《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3》是摆置在前面的5款。

当年17周年纪念版的配置要求,处理器还是Intel P4或者AMD Athon,内存只要512MB和1GB,显卡在当年来说也很低,就拿Windows 7系统来说,只要一款经典的AIT Radeon 9550超频性价比之王就能搞定。

2020年重制版的配置要求,注意这次重制的只是《命令与征服》以及《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第一代以其DLC内容,最低配置就不说了,参考网络上的天梯图,3400G的单核性能是很接近Core i5 4690K的,而多核性能达到了Core i7 4770K的水平,至于显卡性能,RX Vega 11离GTX 660/HD 7850也不远了,所以追求当然是推荐配置,甚至还要挑战4K分辨率!

整机配置一览,详细可见上图,值得一说的是,这次重制版AMD和NVIDIA都没有提供优化驱动的,显示器是4K显示器性价比较高的AOC 2879VF,缺点是采用TN面板,平时只是用来测试为多,这次临时先用着,个人推荐真要爽玩重制版,可以选择一些IPS面板的4K显示器。

CPU和GPU-Z截图,默频状态下,3400G频率一般是浮动的,全核频率可以看下后面其他两款 游戏 ,这款主板RX Vega 11集显自动分配2GB显存(可以分配更高但没必要),3400G的RX Vega 11核心频率达到1400MHz,比2400G要高150Mhz,显存频率一致。

CPU-Z跑分,是比较接近i7-7700K的,超频4.3Ghz之后可以扯平。

循例跑个3DMark Fire Strike项目,相比之前测过的2400G+8GB DDR4 3200X2(图形分3600)要好9.5%左右,而CPU物理分数增长比较夸张(2400G只有9393),实际是没有那么多。

原装散热器+超频测试,在这种情况下3400G能超到全核4.1Ghz,核心电压1.296V,AIDA64 FPU烤机CPU二极管温度只有78℃,搭配第三方塔式散热器的话,这个电压值应该干到全核4.3Ghz不成问题。

RX Vega 11核显部分也能超到1800Mhz,显卡分数相比默认提高9%,日常使用没必要不超频,除非遇到特别极端的 游戏 可以试试,不过那时候你应该也会想上独显了。

《英雄联盟》4K分辨率极高画质+抗锯齿,用MSI Afterburner测试了一下对线,平均帧数达到95fps,最低帧数79fps,团战的话会掉帧至60fps左右,表现确实还要比2400G好一些,毕竟CPU和显卡的核心频率更高。

至于《绝地求生》还是比较勉强也能玩玩,1080P非常低画质,分辨率渲染85%,平均帧数53fps,最低帧数41fps,期待下款APU吧,如果性能真的能搞定这 游戏 就很不错了。

Sream和Origin 游戏 库截图以示给Westwood制作组最大的能力支持,还有好消息是,现在EA的 游戏 已经回归Steam,终于可以摆脱Origin的束缚(以前也在,只不过EA想独立出去现在又回来了 ),这就意味着—未来可能在Steam上买到官方中文重制的《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

这次重制版 游戏 容量一共25GB,从补票的角度来看,两个 游戏 加一大堆资料片国区卖140元算良心了,具体内容可以到官网查看,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附带地图编辑器。

进入 游戏 界面,真的有那味了,这熟悉的深红色主题,那么经典的LOGO,还有经典音乐的环绕,真的回忆到心头了!

画面设置,这次分辨率提升至4K,可调的选项并不多,只能调下伽马值(亮度),不锁帧上限因为试过RTX 2080 Ti能跑700帧。

主界面可选花絮集锦,但是需要完全对应的战役才能解锁,主要是讲述一些幕后的内容,特别粉丝向的内容,官方宣称超过4个小时, 从以上这个截图可以得知,Westwood西木原班人马还存在一部分,而且这位大佬还是《红色警戒》的首席工程师,所以《红色警戒2》重制版是非常有可能重现的,不要再说什么源代码丢了不可能,主要还是看EA脸色行事罢了,本代销量就依靠大家支持了!

游戏 内置点唱机,包含太多经典的重制音乐,边戴上耳机听边玩真的回味无穷,只有老玩家才懂的快乐!

盟军和苏联战役全都回来了,并且包括资料片DLC的战役,够你耍一阵子了,不过硬核相信大多数老玩家都只是感受和回忆一下而已,毕竟时间上不允许。

还附带创意工坊Mods支持,由于EA开放了 游戏 的源代码,你可以自己制作MOD发布也可以下载别人做好的。

虽然这次CG影片没有重拍,但是还原了绿幕+真人拍摄还是有那味的,画质也提升了一点不再是马赛克,要知道当年的学习版可是没有CG影片的,现在总算能重温一遍了,还是官方中文的。除了这些,现在也能自定义快捷键编队了,有了两种操作方式(比如说传统的左键攻击还是更现代化的右键攻击),而且能联机排名对战,硬核这种菜鸡水平还是玩玩1 VS 7个困难电脑吧

进入 游戏 果然还是那味,多么熟悉的马赛克画面啊!当时显示器也就1024X768分辨率的CRT,或者1280X1024的LCD,加上年龄甚小,根本不会在意那么多的。

如果你还是马赛克画质,不要忘记一键空格就能变换重制画质,而且现在滚轮键能缩放地图视角,这种 游戏 并不是画质越好就讨喜,像《红色警戒3》那种风格就一点兴趣都没,倒是它的海战做得挺不错的,其他操作什么的都没那味了。

编队是进阶玩家必备的,盟军的轻型坦克+游侠越野车是前期最好的Rush组合,在中型规模的编队时,对于3400G来说,运行帧率为104fps核显4K满载运行,CPU部分过半可以达到3950Mhz频率,非常流畅。

和苏联对峙战场帧率稍微降到92fps,而且温度运行良好,问题不大。

接着玩了下苏联的战役,运行帧率也是破100fps的,这可是4K分辨率!内存和显存占用也不多,如果不追求性价比,个人推荐APU搭配两条4GB内存即可。

遭遇战模式,1 VS 1对战规模,此时运行帧率102fps,特效虽然也是贴图化,但是看着很有感觉,需要说一下的是,《红警》初代AI寻路机制是比较不可思议的,而对面电脑AI是强很多的(看下面其中一张截图),个人认为这是保留原版特色,增加 游戏 难度,只玩过《红警2》玩家谨慎入手和吐槽!

来颗原子弹试一试,放在当时马赛克画面也很震撼,运行帧率跌到73fps,问题并不大一瞬间的事情。

试试八国会面对战的海岛超大地图,保留原版设定,《红警》重制版的地图非常多,2P、4P、6P和8P类型都有,不用担心会玩腻。

猛犸相比天启坦克清载具和建筑还是差点,而大地图帧率和小地图相差好远,在画面渲染差不多的情况下运行帧率只有41fps,依然不会影响流畅度,然而一看OSD信息才知道GPU频率和占用率大幅度下降,带着质疑态度用RTX 2080 Ti的机器测试(700fps跌到100fps),结果情况依旧,那就是 游戏 优化和显卡驱动支持的问题了。

开启小地图61fps

关闭小地图104fps

最后偶然发现有一部分掉帧原因是来自与小地图冲突造成的,开关前后差距40fps,还有记得切换英文输入法不然无非进入 游戏 ,而且据闻使用英语版本,掉帧现象也有改善,只能说这次没有做好本土化和 游戏 优化,除了这些感觉并没有太大的缺点了,不过相信后续EA很快就会改进的。

和大部分中国玩家一样,初代《命令与征服》硬核也是没玩过,一般都是《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开始挖坑的,有一些甚至是知名MOD共和国之辉之后入坑的(和原版差异很大),而《红警95》应该大部分80后玩家应该都接触过,硬核作为90后也只是《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爽过后面才玩的战役模式,所以这部分体验就不多说了。

最后一张《命令与征服》的截图亮点自寻,细节真的惊到本人了!

这次 游戏 体验下来虽然没有《红警2》那味,但是怎么说也是初代开坑之作,如果你仅仅玩过《红警2》又没有情怀劝君可以考虑一下再入手,当然体验建造和兵种可以(实际上这方面有很相似的地方),了解幕后花絮和感受音乐也没错,但请不要买了重制版又要对比《红警2》去吐槽,至于《命令与征服》系列和RTS起源之作《沙丘魔堡2000》个人真的体验不多,并不能分享太多。 再次展望,《红警2》是否能重制大概率只看本作销量,而不是区区的源代码是否还存在(西木制作组的部分成员还在呢),EA是个典型的商业化公司,而不是波兰蠢驴!

至于配置方面,也不用太顾虑,像这次锐龙5 3400G这种最强APU,4K分辨率玩下来毫无压力,只是目前存在一些掉帧、本土化优化以及部分Bug而已,相信很快官方就会修复的,140元国区定价个人感觉还行,主要是买个童年回忆和补票。

致敬永远的星际争霸!

㈦ 十分钟在线人数破万的《命令与征服:重制版》,RTS游戏溯源之旅

6月6日一款经典的RTS 游戏 高清复刻版上线steam,发售仅10分钟后在线人数就突破了万人大关,这款 游戏 就是25年前的《命令与征服》。在 游戏 领域中,极具观赏性的竞技类 游戏 有三大类,FPS、MOBA和RTS。其中RTS要求玩家思考的内容更加繁琐,毕竟它的全称叫做"即时战略 游戏 ",当战略和即时联系在一起,玩家为了胜利需要付出的思考就不言而喻了。

在这三类极具观赏性的 游戏 中,FPS与MOBA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萌芽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而RTS的 历史 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的英国,John Gibson开发出了《Stonkers》,这被视作是全球最早的即时战略 游戏 。玩家可以使用键盘或者操纵杆控制 游戏 中的多个兵种,例如步兵、炮兵和坦克等。同时 游戏 还设定了能源消耗机制,在移动的单位将会使用最多的能源,虽然这款 游戏 在开局几分钟就会出现很多漏洞,但是所展现出的玩法已经体现出了RTS的基本思路,即从上帝视角进行布局和操控。

而在同时期的北美,由Evryware's Dave和Barry Murry在1984年推出的《The Ancient Art of War》,不仅被更多的人视作现代即时战略的始祖,更是被称为所有策略类 游戏 的始祖。在初代《The Ancient Art of War》发售3年后,又推出了续作《The Ancient Art of War at Sea》。但有意思的是,除了1983年英国的《Stonkers》,1984年北美的《The Ancient Art of War》外,1982年由Ozark Softscape开发的《Cytron Masters》也同样被认为是最早的即时战略 游戏 。

如此看来RTS 游戏 的溯源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除了上述的三款 游戏 之外,1982年还有两款 游戏 《Utopia》和《Legionnaire》也在部分资料中被标注为最早的即时战略 游戏 ,但其实这两款 游戏 都只是有着部分RTS元素,在《Utopia》中 游戏 缺少着直接的战斗控制,而在《Legionnaire》中虽然有完整的即时战斗系统,甚至还有丰富的地形和联动设定,但是却缺少了关键的资源采集和经济生产的元素。

而在1989年于Sega Mega Drive/Genesis 游戏 机上发行《Herzog Zwei》包含了基本即时战略 游戏 的必要元素,但是在 游戏 中玩家只能操控一个单位,这并不符合"战略" 游戏 的初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Herzog Zwei》控制一个单位的玩法,为日后RTS 游戏 鼠标点击操作的 游戏 方式进行了铺垫。

不过从这些八十年代的 游戏 来看,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都包含着部分RTS 游戏 的元素和设定。再加上"即时战略 游戏 "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可选用的素材又十分广泛,所以这场"祖先"纷争一直难以落下帷幕。不过在1989年的时候《模拟城市》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游戏 过程是即时的,不过却没有任何战斗元素,策略 游戏 是众人给其的定位,这也让不少人开始区分策略 游戏 和即时战略 游戏 的区别。

在之后的几年里,又有很多 游戏 出现,但是几乎都缺乏对战斗单位的直接控制。直到1992年由Westwood Studios开发的《沙丘魔堡II》的出现,才真正确立了即时战略 游戏 的形态,并且开创了即时战略 游戏 这个独特的 游戏 类别。其实早在《沙丘魔堡II》出现前,Westwood Studios就曾开发了一款名为《Battletech: The Crescent Hawk's Revenge》的即时战术 游戏 。

在《沙丘魔堡II》中即时战略 游戏 的所有核心设定都得到了展现,例如资源采集。单位控制等等,都为之后的RTS 游戏 进行了基本的定义。不仅对RTS的基本 游戏 核心进行了定义,《沙丘魔堡II》还对Blizzard Entertainment也就是暴雪产生了重大影响,在1994年暴雪推出了《魔兽争霸》,但其实看上去就像是《沙丘魔堡II》的中古世纪仿作,但是1995年的《魔兽争霸II》却让暴雪大获成功。

并且《星际争霸》还提供开放的地图编辑软件,所有星际玩家都可以利用这款软件修改、创造、编辑自己想要的地图。就在这种多玩家自创的地图中,一位名叫Aeon64的玩家制作出了一张名为Aeon Of Strife的自定义地图,而这张自定义地图就是MOBA类 游戏 的雏形,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RTS在 游戏 类型中也算是辈分颇高。

其实就在《魔兽争霸II》大获成功的同一年里,Westwood Studios的《命令与征服》再一次对即时战略 游戏 进行了完善。这是最早的允许多人对战的即时战略 游戏 ,与《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一同成为了备受玩家喜爱的早期竞技 游戏 ,那时候《命令与征服》就已经可以支持两位玩家进行网络对战了。而除了在多人联机和多人竞技上做出了突破之外,《命令与征服》还被视作即时战略 游戏 的"标杆 游戏 ",为之后的即时战略 游戏 划下了清晰的界限。在《命令与征服》中Westwood Studios开创性的制作出来"资源采集+生产建设+兵团作战"的 游戏 架构,而这个架构也成为了之后RTS 游戏 必然遵守的核心架构。

同时Westwood Studios还在《命令与征服》中设定了"战争迷雾",这是即时战略 游戏 首次出现战争迷雾的概念,这一项设定也一直被之后的RTS 游戏 所沿用。但是《命令与征服》带给我们的震撼远不止RTS 游戏 领域,《命令与征服》还开创了真人电影的先河,在《命令与征服》的所有作品中,除去变节者和将军原版之外,都有真人饰演的电影。

不得不说过了解RTS 游戏 的 历史 ,相当于了解了半个 游戏 领域的 历史 ,而这也恰恰证明了RTS 游戏 所采用和涉及的范围之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RTS 游戏 所蕴含着的潜力,从《星际争霸》的自定义地图,到当今风靡世界的MOBA类 游戏 。RTS 游戏 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玩家,此次《命令与征服:重制版》的发售盛况就很好的说明了问题。RTS 游戏 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将策略和战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简单地说"脑子"和"拳头"的结合不正是所有人追求最高境界嘛。

㈧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重置的是哪个版本

最老的版本。
命令与征服,重制版是EA旗下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黎明的重制版作品,于2020年6月6日发售。而不少参与过原作制作的老员工也会在这次重制版中参与制作。

阅读全文

与steam命令与征服重制版史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5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58
phpffmpeg转码 浏览:669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0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2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1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0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1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0
PDF分析 浏览:482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39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79
linuxmarkdown 浏览:349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1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47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6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0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48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88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