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5岁程序员1年内被3家公司辞退,我却毫无犹豫的录用了他
企业与员工的问题,跳槽或是辞退的问题,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以前在一家公司遇到过这样的应聘者,一名25岁的程序员一年内被辞退了3次,而面试的最后结果是我录用了他。
大四的时候室友们都找到了实习工作,有的实习工资800元,有的1800元,也有的能拿到3500元到4500元。小猿想着都快毕业了,也该赚点生活费了,也出去找工作。因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屡次受挫,后来在一家软件外包公司的面试中,部门主管问了一句“可以马上上班吗?”他回“可以。”,部门主管就让人事部立刻办理手续了,这是即刻上班的节奏吗,小猿愣住了!
还在懵圈的小猿跟着HR小姐姐走到办公工位,主管就告诉他明早出差,7:30到机场。就这样开始了内蒙出差的第一份工作,一去就是4个月没回过家。
项目做完,主管问小猿“这次出差有收获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小猿回复“没有。”主管没有再回信息,第二天到公司后小猿收到HR的辞退通知书,原因是学习能力差,主动性差。小猿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结束了。(4个多月)
后来小猿跟朋友聊到此事,朋友们都认为是公司项目做完了不需要人,公司找的借口而已,于是小猿立志不再去外包公司工作。你认为小猿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辞退的吗?
小猿问题: 主要问题是小猿回复容易给人造成误会,很不明确,回复的没有,是指没有收获还是没有遇到困难。作为领导,看到这样的回复,有的人会追问,有的人不会多问就直接作出判断。所以造成主管误会,认为他回答的是没有收获,也许主管也有点疑惑,但是也没有等到小猿进一步的说明。
公司问题: 仓促入职,没有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没有员工与主管沟通了解的过程,出差期间没有对员工进行关怀和了解,HR得到主观反馈后没有与员工沟通核实情况直接辞退;也可以看出该公司入离职流程不够完善,也不够重视员工关系管理等问题,甚至可以反射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有限信息下的主观分析)当然,不排除小猿朋友猜测,有的外包公司会做完项目就走,但是一般签订合同也会按照项目时间签订,不用经济补偿。
小猿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50人左右的中小企业,入职时听hr和同事都说公司老板很nice,在公共办公区的入口第一个位置是老板的。第一个月一切都很好,直到公司老板出差回到公司的一周后,hr告诉他,因不符合公司企业文化,要劝退他。这次小猿更懵了,不符合企业文化!
后来主管帮忙打听到,是因为他每天早上见到老板从来没有说过早上好。小猿每天进入公司都会路过老板的工位,也看到大家都会给老板说“早上好”,自己也犹豫过要不要跟老板打招呼,但想到从来没有和老板说过话,老板应该都不认识他吧,加上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主动搭讪,谁曾想却因为差了这句“早上好”被辞退了。(1个多月)
小猿问题: 不懂职场基本礼仪,不知道的事情没有主动沟通或请教别人,造成误解。
公司问题: 没有进行结合企业文化特色,以及员工性格特点进行职场礼仪培训,直接主管或引导人没有进行员工引导,熟悉环境和人员,也同样存在发现问题后没有给员工改进的机会,直接劝退。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部分受老板影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板文化,有的企业甚至表面和善,实则一言堂,平时都很和善,可是一旦有人有什么事情让老板不满的时候就直接要求HR让其走人。这个时候HR是听之任之,还是建立完善的机制,想办法按照流程制度办事,并能说服老板三思而后行,体现职业价值观,能力和情商的时候了。
ps:辞退和劝退是有是否需要经济补偿区别的。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小猿在面试时特意问了HR,老板会和大家一起办公吗?HR小姐姐露出甜甜的微笑告诉他不会,并表示她都很少见到老板。
小猿高高兴兴的入职了,由于前两次经验教训,内向的小猿,见到老板和领导都会打招呼,领导在群里发信息,总会很快回复“收到”,但性格内向的他与同事基本上没有工作外的交流。慢慢的大家就开始说他爱拍马屁,不适合单纯的程序员环境,开始受到排挤。
在转正的时候小猿也与HR小姐姐沟通过这个问题,HR小姐姐告诉他“清者自清,问心无愧就行。”他想也是,日久见人心吧。为了与大家打成一片,他尝试主动跟其他同事聊天,正好公司也有一个比较八卦和爱聊的同事,便跟他慢慢熟悉了起来。用小猿的话说,有时候可能是运气问题吧,那个外向热心的同事第一次跟他讲他们主管坏话就被部门主管听个正着,结果那个八卦外向热心老员工被降级,他被辞退。(3个月)
小猿问题: 因为过去踩过的坑,总结反思后想避免再次掉入,却又掉进了另一个坑。同样是缺乏职场知识的表现。
公司问题: 当HR得到反馈后,应该帮助员工改善在员工中的形象,不管是通过团建活动增进了解,找到共同兴趣,或是组织聚餐等,应该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人了解到员工,而不是仅仅一句话。部门主管没有及时察觉到团队问题,改善团队氛围,增进团队了解和凝聚力。
大多数中小企业来,都没有给新员工做职场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现在一些科技企业,他们本身企业内理科生居多,氛围也相对简单,所以容易忽视这个问题。而理科生在大多数事情上都是逻辑思维很强,但涉及与人沟通交流和情感方面相对没那么能应付,给人感觉是为人处世上面会稍微差一点。其实只要他们多用一点时间和心思在上面,可能会比文科生更懂得所谓的“套路”和职场规则。
浙江女士发帖称:老板通过微信交代工作,由于自己回复了一个“嗯”字,结果被老板批评:“聊天不要回复‘嗯’,这是基本礼仪”也引起了热议,网友也是分为两类声音:有人认为嗯本身并没有不礼貌的意思,只是当今网友强加的特定含义,老板有点小题大做;也有人觉得老板批评教育得对,在职场中应该注意相应的礼仪。
对于这件事情,我个人看到的侧重点是领导想听到的是一些具体安排内容,仅一个嗯字略显不够用心,后面领导一长段的信息表示曾经说过不要仅回嗯字的话,由此可见,也许不只是想表达礼仪问题,更是对待一份工作的用心程度。更何况对于销售岗位来说,商务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商务沟通,还是对上对下的沟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跟你对话的人,现在喜欢讲产品思维,我认为也很有借鉴性,首先你的知道对方的需求,根据需求对症下药。不同领导喜欢的沟通方式不一样,北方和南方的商务礼仪和生活习惯也有所差异,最重要的是给对方喜欢的方式。以上所讲的故事当中,提到最多的是职场礼仪,职场规则,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等词汇,也提到了每件事的发生,员工自身和企业自身都存在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自省,而不是去找别人的原因,即使是客观原因也要想办法改善或避免。
我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培养一批真正具备人力资源职业价值观的HR(或者说自己先成为这一类HR,影响和带动更多HR做到真正职业化),让企业更重视员工利益,让员工更努力为自己为企业奋斗,而这不是建立一个共同目标就能完成的。
记得前段时间有个热议话题,关于“某省提出频繁跳槽将影响征信记录”,如此单方面的做法能起到什么作用和意义?又如何去规范企业随意开除员工的现象呢?
可能大家也很好奇,面对频繁离职的小猿,我为什么会让他来面试?为什么会录用他?
因为我们当初招聘的是应届毕业生,他愿意以应届毕业生的待遇和心态从头开始;然后听他讲述了以上故事,也可分析出不全然是他的问题。没有谁天生是职场高手,谁还没有自己的缺点呢,应该给予努力的人更多机会!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实习生的工资招聘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算是节约了人力成本,而表象的风险性在于该员工可能不稳定;针对员工所述,我相信我们公司在这些方面做得还比较好,在实习期期间也会重点关注这些问题。如果引导他把这些经历经验快速转化,或许他会比其他同期实习生进步更快。这就是那时我们公司给员工的真实感受,有兴趣的可以点进去看看。 《看了就想去入职的公司》
很多时候人生真的也需要机遇和平台,遇到一个好的公司也能助力自己更快成长,两年后小猿已经成为部门主管了。公司都想要稳定的员工,员工也想要稳定发展的公司。 那 么如何在面试中筛选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呢?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不被坑呢?下一篇文章再会~
❷ 初中学历的成年人想做程序员,可否
基本上是不行的。不是夸张,就是现实情况,现在你去投简历,企业第一眼看的就是你的学历,学历不够,简历门槛都过不去,更不用说后面的面试什么的了。
一般来说,IT行业技术型岗位的学历要求最低是大专,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低学历的人没有,只不过少之又少,几千人可能才有那么一个?你觉得自己是那千分之一或者是那万分之一吗?就算是吧,你确定自己又能遇上几个伯乐呢?大部分人的前程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在这个努力里面,学历或多或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很多人都想做程序员,觉得是个高薪且有发展的岗位,但是呢但是呢,首先咱们需要先满足学历要求呀,学历要求不满足,那基本上就是投递不了公司的,更别说发展什么的了,如果你真想走这条路,还是先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之后再考虑具体岗位,但是如果只有初中学历的话,基本上是没戏的。
❸ 作为一个程序员 有什么好的兼职
作为一个快十年经验的程序员,给你些建议: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个最重要!
2、干货,你要找兼职的地方,要看一下自己的关注点在哪儿,如果是有单就接,那么可以在网上发个需求,,或许有人会找你做众包(比较累);如果是想一边赚钱一边提高自己的能力,那就要去一些垂直类的网站(垂直类就职专门做程序员兼职的意思),以前是同事给我介绍私活干干,最近手头, 上发了简历干了5天活,赚了小两万,你可以去看。这个是时薪计价的,你干几小时,给你几小时的钱,还不错。
3、别的不太清楚,要朋友推荐了;
❹ 25岁程序员是什么梗
程序员的梗是一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头发也没多少的中老年人其实是个20出头的程序员
❺ 华为工程师猝死,36岁,22月无休,又一程序员猝死
【多维计划 1月7号快报】 这两天看到一个帖子,挺难受的。 36岁的 华为 工程师,在 肯尼亚 过劳死 。
事发时,他在开车,突然觉得 头痛 想要休息,把车停下来后,整个人就失去了意识,然后开始呕吐。
送到最近的医院,拼命抢救仍于事无补。
优秀的工程师撒手人寰,留下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
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22个月都没有休假回家。
即便是节假日,也要为了保障业务全天留在客户处值守。
直到离世,还剩余33天的年假,但他再也没有机会用了。
出事前10天,他领到了海外十年奖牌。
出事前一周,曾发微信给妻子说,可能挺不了了。
出事前2天,仍在在通宵工作。
妻子的文字如泣如诉,看着这些无比揪心:
华为永远不缺少这样的热血男儿,舍小家为大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今在非洲的各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家喻户晓,是 中国制造 的骄傲与自豪。
可是,我的小家,从此破碎了。
八岁和三岁半的孩子,永远地失去了保护他们的爸爸。
我再也等不到那个和我白头偕老的爱人,年迈的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华为 的Slogan里写:
伟大背后,皆是苦难。
这苦难里,有民族的苦难,也有集体的苦难。
可个人的苦难,又有谁能来为其买单?
这些年,我们好像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
大疆 无人机 25岁程序员, 哈工大 刚刚毕业的硕士,同学眼里的精英, 猝死 家中。
26岁的医生加班猝死,他的朋友圈里写着:黑+白+黑,下班啦,活着真好。
无比心酸,无比讽刺。
44岁春雨医生 创始人 兼CEO,因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36岁御泥坊原董事长 吴立君 ,因长期辛劳,突发脑部静脉 血栓 去世。
猝死,早就不是小概率事件。
甚至成了很多高薪白领的标配,成了无数年轻人心头的刺。
网上有个段子说,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命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有人答:比我先死了。
听起来好笑,细想扎心。
大公司,高薪职员,企业高管,通常名校毕业,年薪十万百万甚至千万,可是然后呢?
没有倒下之前,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的人,忍忍就过去了。
没有倒下之前,每个人都觉得还能坚持就坚持一下,一想到账户里的存款,就又多熬了几个大夜。
可是倒下以后,一切将毫无意义。
我一个学通信的同学,TOP5高材生,TOP3硕士,最后却留在老家,拿着几千块的工资。
很多人说,你这也太大材小用了!
去深圳发展,年薪百万不成问题,干嘛非要留在小城市。
他说,因为我想多活几年。
有人觉得他没出息,我却觉得他够真实。
何止通信行业?
搞设计的,搞 营销 的,做销售的,做 新媒体 ,搞咨询的,做审计的,医护人员,还有创业的小老板等等等。
熬夜通宵,哪个不是家常便饭?
哪个不是压力大到,早早上床依然睡不着?
哪个不是一边拿着保温杯,一边对着电脑?
多少公司,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多少人有苦难言,即便累到秃顶,还是要保住饭碗,继续拼。
领导说,没人逼你啊,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
这是真话。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那些,想要挣钱,想要拼事业,宁愿透支 健康 也要挤破头,进大公司拼命的人。
这个世界也从来不缺那些,内心充满激情与热血,在理想与荣耀面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但对于我们这些绝大多数的平凡人来说,拿命换钱,实在不值得。
公司是一个庞大的机器,越是大公司好公司,越是如此。
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颗螺丝。生锈了,重新打磨润滑,再被拧上去,接着用。
坏了,就被拆掉,立刻被替换上新的,但机器的运转绝不会停。
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缺了你不行的。
今天你猝死了,你离职了,你甩手不干了,公司一切还会照常继续。
对于公司来说,你随时可以抛弃,但对于家庭来说,你却是无可代替。
去年有一个刷屏视频叫: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
程序员凌晨四点关灯,早餐店凌晨四点开灯。
白领24小时开机,
医生根本无暇看 手机 。
辛苦时你喜欢说没事儿,面对家人又因为工作必须说“有事儿先挂了”。
有人因为太忙滴水不沾,有人因为客户必须一饮而尽。
有人无法安睡,因为要让别人酣睡。
习惯了在工作的地方生活,也习惯了在生活的地方工作。
你总说忙完就去 旅行 ,却把电脑塞进了行李。
这是一个奖励拼搏的时代,我们不舍昼夜不辞辛苦。
我们用40年,走完了别人几百年走完的路。
他们说,庸碌没有未来,拼搏就不白费。致敬每一个你,成就奋斗的自己和奋斗的中国!
感人吗?感人。
鸡血吗?鸡血。
但讲真,仔细品品,却感到心理不适。
我们这个时代,精英累到猝死,蓝领累到猝死,普通人依然累到猝死。
与其赞扬中国人到底有多拼,不如问问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不要命。
我们高喊,中国人好棒好牛好优秀,就好像中国人根本不需要睡觉,中国人根本没有一家老小。
拼搏与奋斗是伟大的精神,但用透支身体去拼搏,倡导那些用命换钱的故事,是否有些畸形?
最近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开始默认,加班是最正常的事。
不加班的人,反而显得不正常,甚至有人背后嘲笑你,是不是太懒太不努力了。
纪录片 《过劳死—你不知道的日本社会的另一面》中说:
在日本,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认为,加班是有能力的表现。
如果一家的丈夫每天早早的就回了家,会被周围人所诟病,被认为是没能力,不受公司的重用。
但在公司呢?
你没日没夜加班,也许只会换来领导的一句:怎么这么没效率!这么不会安排时间呢!
你说气不气!
过劳死这个词,最早源于日本。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极度繁荣,却有无数青壮年,因为长时间加班,过度 疲劳 导致死亡。
而现在,据2016年 央视 报道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
成功超越了日本,成为 过劳死 第一大国!
整体的成就万众瞩目,个体的牺牲于事无补。
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似乎人人如此。
惜命又焦虑,生活往往身不由己。
道理都懂,但实际行动却矛盾重重。
前一阵子写稿子,手头特别多活,都是又难又急的那种。
经常是早上醒来看手机,一堆留言,上午给选题下午初稿,晚上给选题半夜发表的那种。
还经常是盘点总结类的大稿子,搜集资料就得几小时。
碍于面子,还是接了下来。
电脑前奋笔疾书一天,脑子不停转,交稿关机,想好好歇一下,发现呼吸困难。
心脏 突突,头也迷糊,明显劳心用脑过度,整个人都不好了。
那一刻我想,说啥也不能这么写了,谁都想挣钱,但身体不允许,实在拼不起。
新年放假三天,各种 新媒体 群里的人都没休息。
一个个都在加班熬夜,赶稿子追热点,一边自嘲一边苦熬,仿佛节假日从来不存在。
像我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连轴转两天就感觉累的快要 猝死 。
更别提那些,在岗位上顶着领导的压力,憋气委屈,还得没日没夜干活的人。
可是,生活不该本末倒置。
我统计了一下,2018我挣的钱主要用来干嘛,结果触目惊心。
月薪过万有什么用?去趟医院就没了。
舍不得买新衣服新 手机 ,舍不得奢侈,却在买保养品上无比大方。
各种 保健按摩 ,几千几千的花都不心疼。
放弃健康挣到的钱,最后为了 健康 都花没了。
试问自己,钱挣得不少,幸福感却很少,折腾一遭,到底是图啥呢?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辆奔跑在时代高速上的列车。
超载负荷,全员加速。
然而也许今天你还能在高速上飞驰,明天自检依然能通过,没有人质疑你的运行能力和加速度。
只有在突然报废的那一刻,我们才会明白自己已经顶着危险,行走了多久。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不断打拼,这是美好又 正能量 的事儿。
但凡事最忌过犹不及,活着是对得起世界,更要对得起自己。
如果有机会,去问问那些百岁老人,去问问那些 癌症 病人,你会明白到底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总是喊着,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却没有想过,若有天真的倒下,你的爱人,孩子,父母要如何面对失去。
新的一年,希望你拼一点,也希望你淡然一点。
希望你多挣一点,但更希望你多爱自己一点。
2019,其实没有什么宏图大愿。
因为始终明白,这世界比挣钱更重要的,是活着。
❻ IT程序员有没有年龄限制,年纪大了是不是就做不了了
都说35岁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间。在国内,过了35岁,对编程还有热情的程序员真心不多了。编程就像登山一样,越往上爬人越少。35岁之后,除了转管理,仍坚持写代码的都是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必将大有可为。
因为,编程不是青春饭,技术才是硬通货。
编程绝对是一门技术活,程序员是一门“手艺人”。甚至可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没有编程到30岁,你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所以,并不是编程编到30岁就玩完了,而是编程编到30岁才刚刚入门。”不合格的程序才会喜欢速成、好大喜功。(酷壳-陈皓:编程能力与编程年龄)
首先,数据说话:来看看编程水平和年龄关系的两张图。
美国学者对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户进行了数据挖掘,制作了这样两张图:
(Patrick Morrison &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
1、年龄分布图
可见,程序员年纪呈正态分布,高点在25岁左右,但是中点在29岁左右。
2、能力和年龄分布图
程序员的能力=总声望 / 活跃时间
令人惊讶的是,程序员的能力在从25岁左右开始上升,一直到50岁后才会开始下降。所以说,程序员吃的不是青春饭。只有靠蛮力,用体力而不是用脑力的“码农”,才是吃青春饭的人。然后,再举个栗子,看看这个酷酷的硅谷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师队伍,那一年,我55岁。没错,在Google的四年时光,我一直都是那里年龄最大的程序员。
我做了什么?我不是团队领导,也不是经理,我只是一个单纯的程序员——和一群平均年龄小我25岁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龄貌似从来都不是问题,我感觉自己只是团队的一员,同时我也是这样被对待的。
其实,上了年纪并不意味着落后,除非你脱节。为了不和潮流脱节,我从不曾停止学习。1975年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服务器,用Fortran 和 PL/1 语言编程。20世纪80年代,我对OOP(面向对象编程)产生了兴趣。我学习了所有和它相关的东西,并且撰写了题为《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设计方法论》的硕士论文——现在应该被埋在波士顿大学的协议栈里面吧。
在用Lisp语言编程十年之后,1990年我开始学习使用新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仅仅几年之后,网络大爆炸出现,我又进入了网络开发领域,开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术。学习,不断的是学习,是我在这么多年职业生涯中实现转变的关键。
我观察到很多和我年纪一样的程序员转入了管理岗位,或者爬上领导岗位,或者完全转行到和编程无关的新领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数工作中,我的经理都会注意到我是一个有天赋的编程员,然后不怎怎的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应该成为一名经理。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我可能会接受这样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讨厌当经理。我喜欢软件开发——这就是我想从事的事情。当我的经理走到我的办公室,看见我在专注编程的时候对我说:“你为什么在编程?你现在是一名经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❼ 我今年25岁,在国内做程序员,目前工资12k税前,想出国留学,然后可以的话就移民。 想去澳大利亚或
网络教育大专文凭是否有正规的毕业证?是否能开具成绩单?如果说都有的话可以跟具体学校申请试一下,因为不同的学校对于这种成人教育文凭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学校认可你大专的学历,那么你可以直接申请本科课程或是大一文凭课程+大二大三本科的offer一起发给你,上面会写清楚入读文凭和本科的条件。一般来说都是文凭成绩达到多少或者合格即可升入本科,不会要求提供高中毕业证。
如果没法申请预科或本科的话,那么可以考虑TAFE课程,就是职业教育课程,这个课程要求完成高二或同等学历。
因为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没办法明确的告诉你澳洲或新西兰的学校都认不认可你的网络大专文凭,但是你申请时肯定是要提供毕业证和成绩单的。所以如果能提供的话,那么最好是多申请几个学校试一下。
❽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可以干到多少岁
作为一个技术老兵,在技术行业内混了十几年了,明显能感觉到目前国内软件开发工作,在某些行业就是吃青春饭般的存在,尤其是表现在互联网公司,而且公司越大加班的疯狂程度越强,互联网公司更加喜欢招收一些年轻人毕竟工资相对低一点,冲劲还足最关键能不惜体力的加班,国内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做的事情跑马圈地,应用级的开发居多,所以难度不是很高,有了2,3年的工作经验就可以跟着做了,谁的执行力强能够加班更加被公司所喜爱,很多老程序员在互联网公司体验几年基本上就回归传统软件企业了。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发现年龄超过35岁就开始有意设置门槛了,毕竟这个年龄段的程序员人生阅历也比较丰富,对于职场上的一些事情也摸得比较透彻,说的不好听就是职场的老油条了,公司出个什么政策这帮人看到比较彻底,不容易忽悠,年轻点的更加容易被接受,所以说成是吃青春饭的职业有点夸张,但一定程度上也能说得过去,国外40多岁继续做研发的环境要不国内还是好很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找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现在过40多岁如果还在写代码肯定被周围的人议论了,都这么大了也没混上个管理职位之类,现在这个年龄段还在一线写代码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基本上属于公司顶梁柱存在,绝大部分做着技术管理,并没有完全脱离技术岗位,遇到难点还是上阵去解决问题。
老程序员如何在技术生涯找好自己的方向点?1.尽早向技术管理方向转移
越是拖到最后完成转型形式越是被动,管理是一种学问,不像是玩技术你把自己管理好久万事大吉了,技术类的管理如果在技术能力到位的情况下可以,以技术服人这样无形之中减少了管理的阻力,更加容易让底下的人信服,平时多补一些管理方面的基础。如果有转的想法今早实施,做什么事情都要趁早。
2.将技术进行到底
技术类在职场上的分支有两个主项,一个是管理方向,可以沿着这个路线一直做到副总或者更高的级别;还有一个技术专家方向,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就想着一辈子能研究点技术,也没有什么大的追求,在很多公司专门设置某个项目的技术专家称号,职位基本上和技术经理持平,算是同一个级别,同样是拿着这个级别的薪水。
技术职位如果技术足够强,可以考虑直接在这个方向一直走向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高级的技术专家永远都是持开放的程度,金字塔上层的技术人才毕竟是少数,但也是技术领域一直欠缺的,如果喜欢技术并且干的还不错就可以考虑在这个方向上一直坚持到底。
3.转行做别的职业,闯出另一番天地
很多程序员中间转行挑战别的行业,只要能把一个职业做好一定能够把别的方向给弄好,尝试新的天地未尝不是一个方向,新的方向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可能带来的是新的收获。
作为一个程序员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心头,能做的就是拼命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担心年龄大了淘汰,只能是继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希望能帮到你。
很多人都说程序员这个行业就是吃青春饭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难道程序员真的感到30岁就要退休了吗,或者必须转行吗?程序员难道不就是敲代码吗,难道年纪大了敲代码就不能敲不动了吗?不是都说程序员靠经验吗,经验越丰富,不就是技术越丰富吗?作为过来人,今天索性没啥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吧。
首先、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吧。
第一个 就是很多人在这个行业干久了,从大学毕业到30岁至少也得6,7年了吧,行业做久了很多人自己也会感到厌烦,也想换换新的行业,尝试一下新的岗位,当然转行有风险,所以很多人转行都是转比较靠近的,比如做运维、做产品、做教育、当然走管理路线也是,这些都是比较轻松好转的行业,基本风险不大。
第二个 就是很多做开发公司加班比较多,晚上下班回家比较晚,陪老婆孩子没时间,况且加班熬夜身体吃不消,搞不好把身体搞垮了,而且大部分程序员都是懒得运动,健身的人,作息时间不规律,最后30岁的人居然熬成了快60岁的大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程序员就是秃顶(这里我要澄清一下不适所有程序员都是秃顶呀,至少我还完好的保留着头发),在这里不得不替这些人伤心3秒钟。最后连娶老婆都去不到,还有很多连说话都说不通的人,表达能力已经到达到了原始 社会 。
第三个 就是很多那种在公司混日子,技术能力差一点的,以为公司就是可以养老的人,技术干不过别人,工资不见长,可以说非常佛系的,在这个行业混了个6,7年,终于待不下去了,压力大呀,老婆孩子一家人的希望呀,最后选择了转行,最后离开的原因竟然是公司不需要这种人了,但是我们想想哪怕是争一口气也不会混到这么差呀。
其实呢,不是说程序员真的就是考吃青春饭,30岁之后就必须的转行,想想原因还是在这些人自己身上,年轻不愿意拼实力,不愿意积累点能量,真正有技术的人,想想公司能放走嘛、高薪难道还差吗,除非那公司真的做的有点过分,亏待功臣,卸磨杀驴呢,自己不争气在前,怎能怪别人呢。
当然加班、熬夜这些都是存在,但是其他行业也不好做,那些高管,有钱的职业经理人,哪一位不辛苦呢,而且其他行业也是一样,老板虽然压榨,但是真正想要福利好的,除非公务员,不然工资很低,所谓功高者后禄,这个不会假。
另外当然也有很多愿意尝试新行业的人,愿意挑战,尝试新的开始这也有很多。总的来说,程序员真的是不是吃青春饭呢,不能一概论之,有经验,有能力的人,高薪,谁愿意走。
绝大多数程序员确实是吃年轻饭。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等你到40岁之后就知道了。
这里有个界定,从事研发的排除在外,从事开发的包括在内。要注意研发和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研究所,研究生院中的程序员多叫工程师,这类人是越老越值钱。年纪大经验越多,能力扎实,对做研发突破苦难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开发不同,开发更多是面相年轻人来做的,你开发一款软件给60岁的老大爷们,且不说你开发的好不好,老大爷他也不会用。
一般从事开发的程序员在35-45岁时是个分水岭,能力强,有水平能熬到领导层,或者能独当一面,那么就留下来。如果不能基本就被淘汰了。而这部分留下来的人只是少数。
为什么程序员要年轻化?第一,上面说过,开发主要针对的用户是年轻人,那么只有年轻的程序员才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爱好什么。让一名60岁的老程序员写一个 游戏 ,能火起来的概率不大。第二,年轻人无牵挂,肯吃苦,能加班熬夜,工资待遇又相对低。上了年纪的程序员家里有老婆孩子需要管,还有父母需要照顾,也没有了年轻时干劲,思想也渐渐和 社会 主流脱钩,并且工资还极高。这个时候如果这个老程序员不能为企业创收,那么辞退一名老程序员,省下的薪水可以在招好几个大学毕业生。
有些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能人的借口,看看各大企业裁员的年龄段就知道了。
只有码农,靠蛮力,用体力而不是用脑力的程序员才是吃青春饭的人!
大多数程序员都认为程序员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编程这个事只能干到30岁,最多35岁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都让人感到相当的无语……
有研究者用了最近5年内比较流行的技术Tag,然后用了一套比较严谨的算法来查看那些所谓的“老程序员”是否在新技术上跟上不了,所谓跟不上,也就是这些老的程序员在回答这些新技术上并不活跃。所谓老,就是37岁以上的程序员。
老程序员和年轻的程序员对于一些新技术的学习来说也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些项目还超过了年轻的程序员:
1、程序员技术能力上升是可以到50岁或60岁的。
2、老程序员在获取新技术上的能力并不比年轻的程序员差。
由于如今许多的年轻程序员太浮躁了,才会说30岁是程序员的顶峰。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还没有编程到30岁,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所以,并不是编程编到30岁就玩完了,而是编程编到30岁才刚刚入门。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年龄在40以上,并且还对技术保持热衷的“老程序员们”,他们无一不是身怀绝技,在公司身居要职或高管,成为公司最宝贵的技术保障。
工龄超过三十年了,做了一辈子程序员,单位还在不断招人,所以还有事情做,没有坐冷板凳,不存在什么危机。。
公司也很重视加班,但我早就过了干体力活的阶段,领导并不管我加不加班。进度慢了领导就会说你需要人吗。
学新技能么,还好吧,java,c语言这样的经典可以用一辈子,重要的是有编程思维,学习并使用哪种语言很容易。
做一辈子程序员肯定是可以的,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而已。可能男人野心大了些吧,编程一辈子觉得很丢脸,总想往上爬。。身为女性就没那么多想法,人到中年,有人愿意雇我们有口饭吃就满足了,老老实实干活的人,老板不会不要的,换过几次工作,并没有遇到年龄障碍,也没有刻意去经营人脉,你的表现如何,别人都是默默看在眼里的。。
回顾一下,有几点经验,一是不管坐哪个职位,不能丢掉编程这个技能,做了很多项目的负责人,框架自己搭,核心模块自己写,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项目完成有保障。。项目结束了,就要去当普通程序员,有一手过硬的编程技能,还是挺受欢迎的。二是不能总是生活在一个舒适圈里,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迎接新的挑战,每次接受新的项目或任务,一定要有所突破,不能只是单纯的重复。
我也算是这个行业的一位老兵了,从13年到现在也快八年了,程序员其实是挺费身体的,熬夜加班家常便饭,所以我觉得程序员是在吃青春饭,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看谁下班的晚,不管你在公司有没有在做事情,只要你下班比其他人晚那么你的绩效就一定不会差。至于我现在的话已经没有经常加班了,偶尔发一下版,上下班都比较规律,这就是我还在坚持的原因,程序员能干到多少岁这全看你自己,我身边三十多岁依然在干程序员,虽然程序员吃青春饭,但是你自己也可以选择往中层或者其他岗位去转,肯定不能再像初出校园那样,不然身体迟早吃不消的,秃头,脂肪肝,亚 健康 ,近视,腰椎间盘脱出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大家不要觉得程序员的工资就一定非常的高,这也要看地方,像重庆程序员的工资还真不如有些工种。
大多数程序员认为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工作。编程只能干到30岁,最长可达35岁。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都让人感到适当的无语......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老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篇论文《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英文版)。本文是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两个人,他们在StackOverflow.com上对用户进行了相关的数据挖掘。一些数据出来了。(StackOverflow.com上的数据被公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进行分析和核算,所以这篇论文的实际情况还可以。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年龄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员年龄的正常分布(高点大约是25岁,但中点大约是29岁)然后,计算每个人的月营业额,这样你就可以找到用户的真实生动的时刻,这样便于计算程序员的真正才能。 (总声望/活泼时刻),我可以得到他每个月均匀得到的Reputation。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员的才能从25岁开始上升,并且直到50岁才会开始下降。因此,程序员不吃青春饭的。只有码农,依靠蛮力,使用武力而不是脑力的程序员才是吃青春饭的人。
年龄大可以跟上新技能吗?该论文的作者使用了过去5年更受欢迎的技能标签,然后使用更谨慎的算法来检查所谓的“老程序员”是否跟上新技能。所谓的跟不上,也就是说,这些老程序员并没有积极回答这些新技能的问题。所谓的老,就是是37岁以上的程序员。
我可以看到老程序员和年轻程序员在学习一些新技能方面相似,有些甚至超过了年轻的程序员。
论文的结论是:
1、程序员技能可以升至50或60岁。
2、老程序员在获得新技能方面并不比年轻程序员差。
结论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现在很多年轻程序员都太浮躁了,据说30岁是程序员的巅峰。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没有编程到30,你就不能成为“合格的”程序员。因此,并不是编程编到30岁就玩完了,而是编程编到30岁才刚刚入门。
这个问题,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大城市呆过2年然后回了小城市,5年程序员转行当老师。大部分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因为大部分程序员干技术,只是停留在应用层面,没有足够的平台,5年后很难再有质的提升。技术有了提升后,还需要有足够大的平台才能撑的起你的薪资。我离开程序员行业的导火索是见到某公司,辞退唯一的一个45岁架构师。当然如果你可以不要求高薪,放平心态,我相信很多公司还是愿意要大龄程序员的。
到35岁还在基层那基本上就是没希望了,随着年龄增长,思维能力不如年轻人,如果不能升上去带团队,那只能一直做基层码农。
程序员三十以后就老了,一是技术更新太快,二是经常性熬夜加班,三十以后转管理岗,搞技术吃不消了。
❾ 根据大数据解析:程序员可以干到多少岁
开发者吃青春饭,编程这个事最多35岁,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都让人觉得无语。我们先看一篇论文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这篇论文是两个北卡罗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两个人对StackOverflow.com上的用户做了相关的数据挖掘得出来的一些数据。
数据全量是1694981用户,平均年龄30.3岁。
程序员年龄最高点在25岁左右,中点是29岁左右。
计算每个人每个月的Reputation,这样可以找到这个用户的真正的活跃时间,这样便于计算这个程序员的真实能力。 (总声望/活跃时间),可以得到他平均每个月得来的Reputation。
我们来看看程序员的能力和年龄段的分布图: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程序员能力从25岁是一个上升点,到50岁才会下降。
论文的作者用五年内比较流行的技术Tag然后用了一套比较严谨的算法查看所谓的年龄大的程序员是否能跟上新技术。
我们看下表:
以上可以看到年龄并不会影响新技术的学习,甚至有些项还超过了年轻的开发者。
论文最后得出结论是程序员技术能力是可以上升到50岁到60岁了,老程序员在获取新技术上的能力并不比程序员差。
虽然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来,年龄不会成为程序员技术的绊脚石。但实际上,企业招聘更需要全面考虑,首先一般企业招聘的高级、中级、初级程序员就是有占比的。肯定是高级程序员占比是非常少的。
另外就是身体问题,我们知道开发是工作需要经常熬夜,动脑学习等。有些程序员到了35岁以后就会觉得身体跟年轻人拼不了,自己就找一个顾问工作退居二线了。你还能想到什么影响?欢迎评论。
❿ 25岁,半路出家想学编程,求实在的回答
1:既然大学里学过,重新看一遍书,很容易回忆起来以前的那些知识.如果不是搞算法,数学对编程没太大影响,英语也只是用来看英文资料,对编程序也没太大关系.建议先把最基础的知识回忆起来.25岁也不晚.我有个同事,刚进公司的时候在市场部.后来转到技术部.他那时候也差不多25岁左右,现在工作的也不错。
2:做程序员看似收入不错,可也不会太高,属于撑不着,饿不死的那一类.公司里面挣钱多的,只有一个在写程序,他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
3:做程序员很辛苦,我们公司的程序员需要长期出差,即使那些不出差的,也要经常加班.如果年龄比较大的话,由于家庭或精力等原因,肯定不会继续写程序了.何况程序员工资不高,很多人都会向管理等岗位上转行.
4:如果你只是想写程序,就不用学汇编/编译原理等等那些了。直接学你感兴趣的语言,数据结构一定要学好.
5:建议先学C,容易上手.并且工作上也用的到.我就是主要做C的.JAVA确实范围太大了,曾经接触过一点点,JSP/JAVABEAN/中间层/架构/WEBLOGIC等等那些名词就把我搞蒙了。
6:前两年的收入肯定不高,在学习阶段不要介意收入问题.在IT行业收入是和能力成正比的。如果做的好,可以跳到外企.
哥们,你一定先考虑清楚再转,我工作两年,快做项目经理了,可是做技术太单一,离自己开公司的目标越来越远.正在考虑什么时候转到业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