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树莓派复制文件权限不够
切换到root用户
或者前面加上sudo命令
希望可以帮助你,请采纳,谢谢
Ⅱ mac下ssh如何连接上树莓派
你可以在一台Linux或者Mac计算机(或者另一个树莓派)的终端上使用SSH连接你的树莓派,并且不需要其它软件。
你需要知道你的树莓派IP地址以便连接上它。查询IP,可以在树莓派的终端上输入命令“hostname -I”。另外,如果你运行的树莓派没有显示器,你可以查看你的路由器上的设备列表或者使用像nmap这样的工具。
在计算机的终端上复制黏贴以下命令,但是要把其中的<IP>替换你的树莓派IP。终端上要使用Ctrl + Shift + V进行黏贴。
[plain] view plain print?
sshpi@<IP>
如果你接收到一个connection timed out(连接超时)的错误,很有可能是你输错了你的树莓派IP。
如果连接成功,你将会看到一个安全验证的警告。输入yes继续,你只会在第一次连接的时候看到这个警告。
有时候你的树莓派可能会占用了你的计算机以前曾经连接过(也有可能是在其它网络中连接过)的IP地址,你将会得到一个警告并要求清空你的已知设备列表。根据指示操作,然后再次使用ssh命令连接应该就能成功连接上。
下一步,你将会被提示输入pi用户的密码进行登录,Raspbian默认的密码时raspberry。现在,你应该能够看到树莓派的提示符,它代表了在树莓派上找到的一个用户。
Ⅲ 树莓派-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卸载
之前笔记本换了一块SSD,原来的那块500GB的机械硬盘一直闲置没用,最近淘宝买了一个硬盘盒子,把它当作移动硬盘来使,顺便实际操作一下刚刚学的Linux的磁盘管理命令。输入命令 cfdisk /dev/sda ,进入到cfdisk分区工具界面:将/dev/sda1格式化为 Ext4格式 ,命令为 mkfs -t ext4 /dev/sda1 ,同样适用 Ext2格式 mkfs -t ext2 /dev/sda1 、 Ext3格式 mkfs -t ext3 /dev/sda1 。使用命令 mkfs -t ntfs /dev/sda2 想将/dev/sda2格式化为 ntfs格式 ,但是会报错: mkfs: failed to execute mkfs.ntf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解决方法为:需要安装 apt-get install ntfsprogs ,但是目前还是会报错 E: Package 'ntfsprogs' has no installation candidate 命令 mkfs -t vfat /dev/sda3 或者 mkfs -t fat /dev/sda3 或者 mkfs -t msdos /dev/sda3 。vfat 是 fat 的扩展,支持长文件名,mkfs.fat和mkfs.vfat 本质上是同个工具,生成的文件系统没区别是因为 vfat 和 fat-32 在实现上是没区别的,只是 vfat 通过 fat-32 中的一些隐藏路径表示长文件名,而在 fat-32 中这些隐藏路径会当成是空的。 使用命令 mount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即可。首先需要建立挂载点(即一个文件夹) mkdir /mnt/part1 ,然后将一个分区挂载在这个挂载点上 mount /dev/sda1 /mnt/part1 。使用 df -h 查看挂载情况当设备关机前,系统会自动卸载挂载的分区,因此手动挂载在下一次开机的时候有需要重新挂载。要实现开机自动挂载磁盘,需要在/etc/fstab文件中添加挂载信息。命令: umount [options] <source> | <directory>Ⅳ 利用cpolar-内网穿透家中的树莓派,并开机自启动
本教程介绍如何在树莓派中安装cpolar,并且设置成开机自启动,这样就可以远程任意地方内网穿,访问家中的树莓派。
登录到cpolar后台,获取到自己的token值,然后复制到命令中,替换xxxxxxxx
配置文件会保存在 /home/pi/.cpolar/cpolar.yml,记录下该
路径
如下图,就说明已经配置好了
http 意思是创建一个http协议的隧道
8080 指定内网web站点的8080端口
按ctrl+C可退出。
如果还没有安装vim,可以先安装
我们先对vim做基本配置,目的是为了以防止稍后编辑时,多出TAB键。
在配置文件末尾添加如下内容:
set tabstop=2
set softtabstop=2
set shiftwidth=2
set expandtab
除了在cpolar命令行中,我们还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添加多个隧道。这样多个隧道可以同时启动。
本例中,我们添加一个web隧道,一个ssh隧道
编辑cpolar的配置文件
在文件下面,我们编辑成如下内容:
参数说明:
注:这里的配置文件是yaml格式,每一级的参数前面,会缩进两个空格,不能使用TAB键,不能使用TAB键,不能使用TAB键。(重要说三遍)
如上图,则配置成功,如果提示某行错误,请根据行号及报错信息修改。
根据后台的进ID,杀掉后台运行的cpolar进程,本例如图中的28440,即为cpolar的后台进程ID
杀掉cpolar后台进程
编辑开机脚本
在exit 0前面,加入
如图:
保存退出
访问cpolar后台的状态页面: http://dashboard.cpolar.com/status
Ⅳ 树莓派恢复出厂设置指令
1、通过USB电源的断电和上电操作,实现树莓派的硬启动
2、通过执行下列命令:
sudo reboot
或 sudo shutdown -h now
实现树莓派的软启动
Ⅵ 树莓派常用命令
sudo raspi-config
startx
sudo rpi-update
sudo shutdown -h now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upgrade
sudo apt-get install XX
su root
passwd user
sudo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s
ifconfig -a
sudo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sudo iwlist wlan0 scan
gpio readall
sudo reboot
资源管理命令:
1、top :查看系统的运行情况
2、free -m(-k, -g):查看内存分配情况
3、sudo df -h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4、sudo -sh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磁盘使用信息
文件管理
1、pwd :显示当前的绝对路径
2、cd :切换路径
3、cd .. :切换到上级目录
4、find :查找文件
Ⅶ 用命令行在树莓派编辑文本的时候,怎么复制粘贴,网上教程不管用的
你是用什么编辑器来编辑文本的?一般情况下,会使用VIM编辑器来编辑文本,这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快捷键Ctrl+C 和 Ctrl+V 来进行文本的复制粘贴,或者可以使用鼠标选中文本,然后用鼠标右键来进行复制粘贴。
楼主如果对Linux系统感兴趣,想学习更多Linux系统命令,可以网络《Linux就该这么学》,不错的一本Linux入门教程。
Ⅷ 树莓派怎么保存文件并退出
vi pathname 是打开或创建一个文件
在命令模式下保存文件:
wq 保存并且退出
w 只保存不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只是进来看了一下没改时退出用)
q! 不保存强制退出
wq! 保存并强制退出
树莓派常用命令:
1、sudo raspi-config 初始化配置
2、startx 启动图形化界面
3、sudo rpi-update 升级系统
4、sudo reboot 重启
5、sudo shutdown -h now 立即关机
6、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软件源
7、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经安装的软件
8、sudo apt-get install XX 安装XX软件
9、su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
10、passwd user 设置user用户的密码
树莓派资源管理命令:
1、top :查看系统的运行情况
2、free -m(-k, -g):查看内存分配情况
3、sudo df -h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4、sudo -sh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磁盘使用信息
树莓派进程管理
1、ps :查看系统正在运行的进程
2、ps -ef | less :查看系统所有的进程,包括后台进程。
3、kill -<signal> <PID> 对进程做出一定的操作
注:* signal 1 (SIGHUP): hang-up的缩写,该信号通知应用程序重新启动
* signal 3 (SIGQUIT):该信号通知应用程序清理自身资源并退出
* signal 6 (SIGABRT):该信号通知应用程序终止并立即退出
* signal 9 (SIGKILL):该信号立即终止应用程序
* PID :应用程序的进程号,可以通过ps查看
文件管理
1、pwd :显示当前的绝对路径
2、cd :切换路径
3、cd .. :切换到上级目录
4、find :查找文件
注:参数解析
-L :表示启动符号连接跟踪,默认情况下是不会启动的。
-maxdepth<number>: 该选项指定find命令最大的目录查看深度,如果为1的话表示当前目录文件和一级子目 录文件。
-newer<file>:表示只查找指定文件的修改时间更新的文件
-empty:表示只查找空文件
-atime<number> :表示只查找距离上次访问指定天数之后的文件
-name<filename>:表示搜索完全匹配指定文件名的文件
-exec<command>:指示find命令为每个匹配的文件路径执行指定的命令。
Ⅸ 为树莓派添加he的ipv6隧道
这次安装he隧道的过程真的是充满了艰辛,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天,各种查资料和发邮件发帖求教,相当心累了。
先大概说下我对he隧道的理解吧,这是一个6in4的协议,即把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包里进行通信。流程简述如下:
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以下几个地址都是可访问的:
至于最后客户端的ipv6地址,用途是给外网的ipv6服务器做身份标识,比如在test-ipv6.com的测试中,展示的本机ipv6地址就是这个client ipv6 address。
说完大致的原理,来看下给树莓派创建he隧道的过程。
先保证自己有一个可ping通的公网ip,详情可以咨询自己的运营商。
登录he的官网: tunnelbroker.net,注册账号啥的就不说了,直接点击创建隧道,这里有两种,我们选第一个regular tunnel就可以了。然后是填公网ip和服务器地址,事先可以测试一下各个服务器的延迟,具体教程很多这里就不重复了。
然后是重点:隧道创建完成后一定要先确认server ipv6 address是外网可Ping通的,不然结局就是我们本地可以发送ipv6数据到服务器,但是收不到任何响应,因为服务器的ipv6不通就表示外网的服务进不来。
推荐一个测试网站: http://www.ipv6now.com.au/pingme.php 。
这里以ipv6.google.com为例,把自己的server ipv6 address输进去点击Ping now之后就能看到结果,基本和普通的ping测试没啥区别。
如果自己的server ipv6 address没法ping通,要么发邮件到he的开发团队让他们帮忙看,要么自己再向运营商换个公网ip然后重新创建个tunnel,不过一般重启下光猫就能有个新的公网ip了。
我的光猫只给了一个千兆口和一个百兆口,但家里的设备较多,又想让它们都能用满我200M宽带的全部带宽,就接了一个千兆路由器。但这里要注意的是,he隧道虽然可以支持nat穿透,但为了避免麻烦,最好只有一层穿透,即内网都在同一个网关后面,这就需要把光猫出来的网线插到路由器的LAN口,让路由器只充当一个交换机的角色。
所以我的网络连接就是,光猫通过光纤接外网,把千兆LAN口接到路由器的LAN口上,其他所有的设备都接到路由器上,不管有线还是无线(有线当然也只能接路由器的LAN口哈)。这个连接下,我所有的设备都同处一个网段,后期方便使用局域网的文件共享服务。
接着登陆光猫的管理界面,找到树莓派,复制其mac地址。
然后找到光猫对应的静态ip设置界面,将该mac地址与ip绑定。
当然设置静态ip的事也可以通过树莓派自身来完成,不过我觉得相比而言更麻烦一点,就直接在光猫统一管理了。
补充一点,如果光猫有IPV6 DHCP服务,最好让其处于默认状态,不确定的设置前可以先重置一下光猫。我之前不小心设置了一下忘了还原,就也一直连接不上。
在局域网内,用其他电脑ssh登录进树莓派,当然如果你的树莓派本身也接了显示器键鼠啥的用它自己也行。
在tunnelbroker的页面,打开刚刚创建的tunnel,在example configurations里选择Debian/Ubuntu,然后复制里面的内容。(假设里用的就是树莓派的默认系统raspbian)
编辑树莓派的/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把刚刚复制的内容粘贴进去,同时把local后面的地址改成内网刚刚配的静态ip。
我的配置文件如下,已隐去ipv6地址,实际中替换为自己的真实地址即可
保存文件,重启网络,可以用命令 sudo system networking restart,当然也可以直接重启树莓派。
重启之后用ifconfig看看,如果有he-ipv6这个隧道就说明创建成功了。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ping6这个命令看看通不通。
然后可以用第1步提到的测试网站看看自己的client ipv6 address能不能通,以保证在之后的访问中其他网站的服务器可以识别自己的身份。
如果上面没有ping通的话,可以再用ifconifg看看各个接口的信息,注意he-ipv6那部分,有两个重要字段,即RX packets 和 TX packets,下面简称RX和TX。
一般现代的操作系统不管是树莓派、路由器、还是光猫,它们都是支持ipv6的,包括这种6in4协议,如果发现自己连不通可以试试重装系统,恢复出厂设置等方式。
由于ipv6是公网地址,直接暴露在网上还是挺危险的,可以考虑加一些防火墙,详情可以参考其他的文章。
Ⅹ 一、用命令了解树莓派
1.查看硬件信息:
lscpu cpu信息
lsusb usb信息
free 内存
fdisk 磁盘信息
ifconfig 网卡信息
2.常用查询命令
which 查找可执行文件的路径
type 查看类型,如果是可执行文件,输出路径
pwd 打印当前路径
date 得到时间
3.终端输出命令
echo 用于终端打印文本
echo $SHELL $用来提示echo SHELL不是普通的文本,要去查SHELL这个变量存储的是什么,然后打印出来
4.命令的参数和选项
- 引领一个英文字母
-- 引领一个英文单词
由3可知引号''在shell中似乎没什么作用,但shell对空格敏感,如果参数含有空格要用引号''把参数围起来。
5.如何了解一个陌生的命令
google是最简单的。。。
whatis 一句话说清这个命令是做什么的
man 帮助文档
info 详细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