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程序员做外包没前途
其实不光是程序员做外包没有任何的前途,包括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有技术人员做外包都是没有钱途的,因为这些个外包商他们不可能给你有一个很好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给你的工资很高,但是如果说从长久的眼光来看的话真的不合适。如果说你在一家企业或者说在一家单位上班的话能够长久待下去,那么它会随着你个人的一个技术能力来发展,或者说能够给到你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尽量的不要去找这样的外包公司,因为时间长了,你个人的能力也会得到一方面的提升的,所以说有的时候在一个大型的企业里面工作,她对你个人的发展能力还是比较看重的,有的时候它可以让你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有着非常大的一个空间。程序员真的不建议去做这种外包的。
‘贰’ 程序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赚钱
Google Adsense
利用Adsense可以将广告发布到你的网站上去,通过访客点击广告来赚取佣金。这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如果你有一个不错的创意,写一个网站对于程序员的你应该不难,网站放上Adsense广告,推广、引流、收美金。
02
Android App交易市场收入
首先,他的Android应用是免费的,他并不是靠卖App来赚钱,而是通过向App中投放广告来赚取佣金的。如果你对Android技术非常熟悉,或者你的工作就是做Android开发,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开发一个应用放到Android市场,为自己创造另一份收入。
03
参加一些开发者大赛
这是一种最实在的方法了,拿奖金,只赚不赔,不过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实力。他参加过Google的Android开发者大赛,很得瑟的跟我们说那时候他赢得了2000美金,尽管不是很多,但从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至少,通过学习,他可以自己开发Android应用来赚取广告费了。
04
承接一些项目
当然这要花费你很大一部分时间,承接时你要考虑时间成本,至少这些时间要和你的工资相当。个人不怎么推荐这种方法,有时候周期会很长,很容易丧失积极性,不过也算是一种方法
05
刷机、越狱
现在都是智能手机,有些用久了,卡了,像电脑一样要重装系统,一些小白有教程都搞不定,这时候你可以借此开展刷机业务。还有iOS的越狱,这个需要你对iOS的操作非常熟悉。你可以将此业务挂到淘宝上,帮助买家实现他们要的功能。
06
做黑客
黑入银行,盗取前女友现任老公的所有钱,哈哈,开玩笑了。不过,做一名优秀的计算机黑客确实可以帮你赚取很大一笔收入,比如帮助一些企业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做一些抵御攻击的积极措施等。
07
写评测
DevStore专门收集各种开发者评测,开发者花几个小时测试下,如果文笔好的话可以大赚一笔,一篇评测600以上吧。
08
兼职论坛大神
各种开发者论坛会专门聘请一些大神,专门回复论坛各种小白问题,提高论坛的专业度。
09
做网站、博客
没事写个博客,整个论坛,招几个编辑帮你维护着。平时在编程过程中有什么心得感悟什么的都写下来,不知不觉网站流量就上来了,你就可以收广告钱了。
‘叁’ 象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这方面有没有很经典很值得看的书
程序员基本素质:
作一个真正合格的程序员,或者说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
代码工作的程序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把它作为基本素质,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员说成独行侠的都是在呓语,任何个人的力
量都是有限的,即便如linus这样的天才,也需要通过
组成强大的团队来创造奇迹,那些遍布全球的为linux写核心的高手们,没有协作精神是
不可想象的。独行侠可以作一些赚钱的小软件发点小财,但是一旦进入一些大系统的研
发团队,进入商业化和产品化的开发任务,缺乏
这种素质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2:文档习惯
说高水平程序员从来不写文档的肯定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
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而
作为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缺
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
到极大的麻烦。
3: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
作为一些外国知名软件公司的规矩,代码的变量命名,代码内注释格式,甚至嵌套
中行缩进的长度和函数间的空行数字都有明确规定,良好的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
的移植和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fan
s叫嚣高水平程序员写的代码旁人从来看不懂,这种叫嚣只能证明他们自己压根不配自称
程序员。代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是程序员基本的素质需求。再看看整个linux的搭建,
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代码习惯,全球的研发
协作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需要理解一个模块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写程序往往只关注一个功能需求,他
们把性能指标全部归结到硬件,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上,而忽视了本身代码的性能考虑
,有人曾经放言说写一个广 告交换程序很简单,这种人从
来不知道在百万甚至千万数量级的访问情况下的性能指标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样的程
序员,你给他深蓝那套系统,他也做不出太极链的并访能力。性能需求指标中,稳定性
,并访支撑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为程序员需要
评估该模块在系统运营中所处的环境,将要受到的负荷压力以及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恶意
攻击的可能性。就这一点,一个成熟的程序员至少需要2到3年的项目研发和跟踪经验才
有可能有心得。
5:复用性,模块化思维能力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程序员有这样的抱怨,写了几年程序,变成了熟练工,每天都是
重复写一些没有任何新意的代码,这其实是中国软件人才最大浪费的地方,一些重复性
工作变成了熟练程序员的主要工作,而这些,其实是完全可
以避免的。
复用性设计,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
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
统存在,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
就能极大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
程中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
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块代码,即便是70年代写成的,拿到现在放到一些系统里面作为功
能模块都能适合的很好,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软件一升级或改进就动辄全部
代码重写,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无谓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6:测试习惯
作为一些商业化正规化的开发而言,专职的测试工程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
有了专职的测试工程师程序员就可以不进行自测;软件研发作为一项工程而言,一个很
重要的特点就是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代价就越低,程序
员在每段代码,每个子模块完成后进行认真的测试,就可以尽量将一些潜在的问题最早
的发现和解决,这样对整体系统建设的效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证。
测试工作实际上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调用的测试,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
在正常调用下完成基本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测试职责,可惜在很多公司这成了唯一的测
试任务,实际上还差的远那;第二方面就是异常调用的测试,比如高压力负荷下的稳定
性测试,用户潜在的异常输入情况下的测试,整体系统局部故障情况下该模块受影响状
况的测试,频发的异常请求阻塞资源时的模块稳定测试等等。当然并不是程序员要对自
己的每段代码都需要进行这种完整测试,但是程序员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代码任务在整
体项目中的地位和各种性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测试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当
然这需要上面提到需求理解能力。
7: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程序员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职业,因为一种技术可能仅仅在三两年
内具有领先性,程序员如果想安身立命,就必须不断跟进新的技术,学习新的技能。
善于学习,对于任何职业而言,都是前进所必需的动力,对于程序员,这种要求就
更加高了。但是学习也要找对目标,一些小coding有些codingTO就是这样的coding上只
是一些Cfans们,他们也津津乐道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一会学会了asp,一会儿学会了ph
p,一会儿学会了jsp,他们把这个作为炫耀的资本,盲目的追逐一些肤浅的,表面的东
西和名词,做网络程序不懂通讯传输协议,做应用程序不懂中断向量处理,这样的技术
人员,不管掌握了多少所谓的新语言,永远不会有质的提高。
善于总结,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每次完 成一个研发任务,完成一段代码,都
应当有目的的跟踪该程序的应用状况和用户反馈,随时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逐
步提高,一个程序员才可能成长起来。
一个不具备成长性的程序员,即便眼前看是个高手,建议也不要选用,因为他落伍
的时候马上就到了。具备以上全部素质的人,应当说是够格的程序员了,请注意以上的
各种素质都不是由IQ决定的,也不是大学某些课本里可以学习到的,需要的仅仅是程序
员对自己工作的认识, 是一种意识上的问题。
那么作为高级程序员,以至于系统分析员,也就是对于一个程序项目的设计者而言
,除了应该具备上述全部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需求分析能力
对于程序员而言,理解需求就可以完成合格的代码,但是对于研发项目的组织和管
理者,他们不但要理解客户需求,更多时候还要自行制定一些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而言,进行研发任务,也许是客户提出需求,也许是市场和营销部门提出的需
求,这时候对于研发部门,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需求,通常而言,该需求仅仅是
一些功能上的要求,或者更正规些,可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用户视图;但是这都不够,因
为客户由于非技术因素多一些,他们可能很难提出完整和清晰,或者说专业性的性能需
求,但是对于项目组织者和规划者,他必须能够清醒认识到这些需求的存在并在完成 需
求分析报告的时候适当的提出,同时要完整和清晰的体现在设计说明书里面,以便于程
序员编码时不会失去这些准则。
程序设计者必须正确理解用户需求所处的环境,并针对性做出需求的分析,举例而
言,同样一个软件通过ASP租用方式发布和通过License方式发布,性能需求可能就是有
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更好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而后者则可能更强调在各种平台下的
普适性和安装使用的简捷性。
第二,项目设计方法和流程处理能力
程序设计者必须能够掌握不少于两到三种的项目设计方法(比如自顶至下的设计方
法,比如快速原型法等等),并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搭配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进
行项 目的整体设计。设计方法上选择不当,就会耽误研发周期,浪费研发资源,甚至影
响研发效果。
一个程序设计者还需要把很多功夫用在流程图的设计和处理上,他需要做数据流图
以确立数据词典;他需要加工逻辑流图以形成整体的系统处理流程。一个流程有问题的
系统,就算代码多漂亮,每个模块多精致,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系统。当然,做好流程
分析并选择好项目设计方法,都需要在需求分析能力上具有足够的把握。
第三,复用设计和模块化分解能力
这个似乎又是老调重谈,前面基本素质上不是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吗?作为一个从
事模块任务的程序员,他需要对他所面对的特定功能模块的 复用性进行考虑,而作为一
个系统分析人员,他要面对的问题复杂的多,需要对整体系统按照一种模块化的分析能
力分解为很多可复用的功能模块和函数,并针对每一模块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需求。举
个例子,好比是汽车生产,最早每辆汽车都是独立安装的,每个部件都是量身定做的,
但是后来不一样了,机器化大生产了,一个汽车厂开始通过流水线来生产汽车,独立部
件开始具有一定的复用性,在后来标准化成为大趋势,不同型号,品牌甚至不同厂商的
汽车部件也可以进行方便的换装和升级,这时候,汽车生产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软件工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成熟的软件行业,在一些相关项目和系统中,不同
的部件是可以随意换装的,比如微软的许多桌面软件,在很多操作模块(如打开文件,
保存文件等等)都是复用的同一套功能模块,而这些接口又
通过一些类库提供给了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者方便挂接,这就是复用化的模块设计明显的
一个佐证。
将一个大型的,错综复杂的应用系统分解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度复用性的,
并能仅仅依靠几个参数完成数据联系的模块组合,是作为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一项
最重要的工作,合适的项目设计方法,清晰的流程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第四,整体项目评估能力
作为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能够从全局出发,对项目又整体的清醒认识,比如公司的
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和到位,比如工程进度安排是否能最大化体现效率又不至于无法按期
完成。评估项 目整体和各个模块的工作量,评估项目所需的资源,评估项目可能遇到的
困难,都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换言之,这是一种不断总结的累计才能达到的境界。在
西方一些软件系统设计的带头人都是很年长的,比如4,50岁,甚至更老,他们在编码方
面已经远远不如年轻人那样活络,但是就项目评估而言,他们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就是最
重要和宝贵的财富。中国缺这么一代程序员,主要还不是缺那种年纪的程序员,而是那
种年纪的程序员基本上都是研究单位作出来的,都不是从专业的产品化软件研发作出来
的,他们没有能积累那种产品化研发的经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五,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完成一个项目工程,需要团队的齐心协力,作为项目设计者或研发的主管人,就应
当有能力最大化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技术管理由于其专业性质,不大同于一般的人事
管理,因为这里面设计了一些技术性的指标和因素。
首先是工作的量化,没有量化就很难做到合适的绩效考核,而程序量化又不是简单
的代码行数可以计算的,因此要求技术管理人员需要能真正评估一个模块的复杂性和工
作量。
其次是对团队协作模式的调整,一般而言,程序开发的协作通常分为小组进行,小
组有主程序员方式的,也有民主方式的,根据程序员之间的能力水平差距,以及根据项
目研发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组队方式,并能将责权和成员的
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最大发挥组队的效率。
一个代码水平高的人,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研发主管,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往
往是容易被忽视的。
综上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主管研发的负责人,一个项目设计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和能力并不是程序代码编写的能力,当然一般情况下,一个程序员通过不断的总结提高
达到了这种素质的时候,他所具有的代码编写能力也已经相当不简单了,但是请注意这
里面的因果关系,一个高水平的项目设计者通常已经是代码编写相当优秀的人了,但是
并不是一个代码相当优秀的程序员就可以胜任项目设计的工作,这里面存在的也不是智
商和课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一个程序员在积累经验,逐步提升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应当思
考哪方面的东西,没有有意识的就项目的组织和复用设计进行揣摩,没有经常性的文档
习惯和总结习惯, 不改变这些,我们的合格的项目设计者还是非常欠缺。
另外,为防止有无聊的人和我较真,补充一点,本文针对目标是作商业化的软件项
目和工程,那些科研机构的编程高手,比如算法高手,比如图象处理高手,他们的工作
是研究课题而非直接完成商业软件(当然最终间接成为商业
产品,比如微软研究院在作的研究课题),因此他们强调的素质可能是另外的东西,这
些人(专家),并不能说是程序员,不能用程序员的标准去衡量。
最后补充一点东西,一个软件项目研发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呢?以通常标准的设计
方法为例,(不过笔者喜欢快速原型法)。
第一个步骤是市场调研,技术和市场要结合才能体现最大价值。
第二个步骤是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需要出三样东西,用户视图,数据词典和用户操
作手册。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
里面包含了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的东
东,完成了数据词典,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了一半多。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
的说明书。请注意,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应该在软件设计之
前完成,完成这些,就为程序研发提供了约束和准绳,很遗憾太多公司都不是这样做的
,因果颠倒,顺序不分,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往往因此 产生隔阂脱节的现象。
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笔者以为作为项目设计者应当完整的做出项目的性能需
求说明书,因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术的人才可能理解,这就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
(客户或公司市场部门)能够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第三个步骤是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
要求。作为快速原型设计方法,完成概要设计就可以进入编码阶段了,通常采用这种方
法是因为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人员一上来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
明书,但是并不是说详细设计说明书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根
据评测结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还要重新进行详细设计的步骤。
第四个步骤是详细设计,这是考验技术专家设计思维的重 要关卡,详细设计说明书
应当把具体的模块以最‘干净’的方式(黑箱结构)提供给编码者,使得系统整体模块化
达到最大;一份好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可以使编码的复杂性减低到最低,实际上,严格
的讲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每个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定义都精精细细的提供出来,从需求
分析到概要设计到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个软件项目就应当说完成了一半了。换言之
,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开始一行代码工作。那些把作软
件的程序员简单理解为写代码的,就从根子上犯了错误了。
第五个步骤是编码,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
超过1/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
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
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
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
而言,bug永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
发补丁的时候吗?从来没有!
第六个步骤是测试。
测试有很多种: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
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 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
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
解释。
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
年的外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又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
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
日后少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
件的运营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知道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
止。
写这些步骤算不上卖弄什么,因为实话讲我手边是一本《软件工程》,在大学里这
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我知道很多程序员似乎从来都只是热衷于什么《30天精
通VC》之类的,他们有些和我一样游击队出身,没有正规学过这个专业,还有一些则早
就在混够学分后就把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还给了老师。
fans乱嚷嚷,混淆视听,实际上真正的技术专家很少在网上乱发帖子的,如笔者这
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其实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高手,只不过看不惯这种对技术,对程序员
的误解和胡说,只好挺身而出,做拨乱反正之言,也希望那些还fans们能认真想想,走
到正途上,毕竟那些聪明的头脑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从程序员到工程师
从程序员升级到工程师大多数象我这样对软件有浓厚兴趣的人,毕业后义无反顾地
走进了企业,开始了程序员的生涯。那时,我们迷恋“大全”、“秘籍”一类的书籍,
心中只有代码。当我看到一行行枯燥的代码变成了能够打电话的设备,变成了屏幕上漂
亮的表格,变成了动听的音乐,成就感油然而生。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出色的程序员了
。在用户的机房中苦熬三昼夜解决软件的bug,也成了一种可以夸耀的资历。五年前的某
一天,我把曾经让我兴奋自豪的大量代码和少得可怜的文档移交之后,来到了华为。这
里有更多的年轻人,我如鱼得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依然是代码,依然是匆
匆地在纸上记下稍纵即逝的灵感(我们把它称作文档),依然是无休止地和bug作斗争。
当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同事拿着署着我的大名的文档,小心翼翼地来问我时,我发现自
己好象有点不认识它了。我心里有点沮丧,再看看代码,发现文档上记录的一些灵感已
面目全非。我当时不知道那位新来的同事感受如何,但我从那时起,好象意识到什么。
现在来看,那时的很多事情都是事倍功半。
我也见到了我的项目经理,一个个子较高,瘦瘦的年轻人,据说刚从美国回来,已
工作了五、六年。我听了心里很高兴,这回要一招一式地学两手。需求分析的时间是一
个月,项目经理和我们(实际上代表客户 )讨论了proposal中的内容,确定每一项都是
需要的。然后他把模块大致划分了一下,开始进入计划中的学习阶段。每个人在学习阶
段要写出功能描述的胶片,给其他人讲解,不知不觉中,项目组的所有人对项目有了整
体的了解。
他还安排了一些培训,如他们公司的软件开发模型、项目组中各角色的定义,以后
及时的培训不断,只要项目组中有需求,他总是把qa或相关的人请来,培训很专业。需
求分析完成后提交了一份四十多页的文档,当我看到这份英文文档中我写的部分整整齐
齐地列在其中时,我的感觉很复杂,有些喜悦,但更多的是苦涩,我以前怎么就从来没
有这样做过需求分析呢。
在我写文档的过程中,qa给我们培训过srs的写作模板,后来我还是不放心,让他们
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写了一段,我们再琢磨着照着写。这份srs虽然是多个人合写,但风
格一致,内容详实。更为可贵的是,一直到最后,这份需求分析的内容都没有改过,以
至于我们没有机会走一下他们的需求更改流程。
需求分析是项目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开发时间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确定。
当对方的首席技术官(相当于我们业务部的总体组长)来和我们讨论计划时,他们已列
出了对每个 模块的代码行数的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他们公司的生产率--300
行/人月,他得出了项目第二阶段需要多少周。
我们当时就提出了异议:1)公司对该项目需求很急;2)每月300行是否太少;3)
我们还有下载的源代码参考。他解释说,300行/人月是使得项目能达到他们质量标准的
经验数据,考虑到有源代码参考,生产率最多不能超过350行/人月。
当他问我们公司的生产率时,我脑袋里转了三个圈,没敢多说,大概六、七百行吧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我们这个计划是建立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的,我想
你们到印度来开发软件,首先看中的应该是我们印度公司的
质量保证。我知道你们不缺乏软件开发人员,你们为什么不选择下载的软件呢。几句话
说到了我的痛处,现在国内的弟兄们还在为使用下载软件移植的产品四处奔波呢!
随后的开发活动有条不紊,我们老老实实地跟着做。系统测试计划、用例,概要设
计,集成测试计划、用例,详细设计,单元测试计划、用例,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
试,系统测试。一个完整的v模型开发过程,其中每个过程都有review。当我们对一些设
计的方法不太明白时,项目经理给我们发来了相关的资料,我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一些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软件工程书中就讲到的,印度每
个计算机专业的人员都是必修这些内容的。而我们除了对一些具体协议的代码很熟之外
,对这些常用的方法似乎一无所知。我感到一些羞愧,进城直奔书店,把他给我开列的
书找了出来,晚上躺在床上,仔细研读,我仿佛突然又遇到了能给我指点迷津的良师益
友。现在印度所已形成了强烈的学习风气。我回来后也推销了700多本书,这些书教我们
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是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必读的资料。
我们的项目经理的计划控制能力很强,当有什么影响到项目计划的事情发生时,如
人员辞职、实验室搬家、某一模块预测不准(该模块是我们预测的),他总是采取必要
的措施,减少延期,调整计划。刚开始,我们对他们每天上午11点,下午4点下楼喝咖啡
还有点意见,后来也跟着喝去了,原来,喝咖啡时的交流非常丰富,从项目管理到设计
方法,从技术发展到风土人情,无所不包,对我们互相之间的理解,对团队的气氛很有
帮助。我们项目的QA也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对她的工作只有一些感性
认识。她每次参加会议时,手里时常拿着一个check list,项目经理准备相应的资料,
回答一些问题,她打着勾,或写着项目经理的解释。她给我们做培训时也很耐心,体现
出很好的职业素养,我至今还在怀念她给我们的帮助。
我从事软件开发已有九个年头了,可我现在仍然不能说自己是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更不用谈什么合格的管理者。我看到一份报道说,瑞士洛桑一权威机构把中国的科技
综合竞争力从原来的第十三位调到二十多位,原因是他们调整了一些评估标准,其中有
一条是中国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性非常低。想着弟兄们熬红的双眼,四处奔波升级的疲
惫身影,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快把我们自己升级成合格的工程师吧!
‘肆’ 程序员转行可以做什么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代码和语言,你是否感到了力不从心?稍有懈怠,就跟不上岗位需要了?身体渐渐的发福,熬夜写代码开始扛不住了吗?
这个时代很残酷也相对公平,残酷的地方在于世界的变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于: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都要靠实力说话。
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永远都是跑得比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谓的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
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所以,年轻程序员不要有跨越年龄阶段的焦虑,大龄程序员也不要觉得年轻人抢了自己的饭碗。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认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栖身之地打怪升级,才是当务之急哦。
‘伍’ 接私活能月入上万养活自己,为何有的程序员还要去公司上班
自由职业者归属于自己能解决所有工作任务的性质,程序员单独实现一个新项目的机会还是太少,实质上而言还不是很适合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程序员要提升自己的收入实质而言提升自己工作能力才是关键,由于程序员这个职位在工作能力就位之后,大部分薪水很快就能就位,毕竟对于公司而言在社会上招聘上同等工作能力的程序员成本会更高,所以要是公司不是由于经营不善,大部分都会主动给加薪,如果感觉实在是达不到心理预期能够 选择换工作,这是程序员正常的提升自己收入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陆’ 系统程序员,主要学会那些技能,如何做好一个系统程序员,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
程序员是一种技术工作,在IT的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底层硬件通讯协议的建立, 到数据传输层的处理,到操作系统的建设,到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一直到应用层上各种数 据营销平台的搭建,程序员在里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为IT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 中国有很多精于编码的人,但是中国软件行业,尤其是网络应用开发方面误区很大,很难形成有规模的软件开发力量和产品能力,不但比美国差距甚远,和印度相比也是颇有不如。这些问题不是在于中国程序员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状况,也不是在于国家和民间对开发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对技术,对程序开发,对项目设计方面的思想误区,这些误区,导致了软件行业的产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规模化和大型复用系统研发能力,可以说,改变认识误区,是解决软件行业小作坊模式和个体英雄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 的重要工作。 中国有很多小朋友,他们18,9岁或21,2岁,通过自学也写了不少代码,他们有的代码写的很漂亮,一些技术细节相当出众,也很有钻研精神,但是他们被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左右,缺乏对系统,对程序的整体理解能力,这些人,一个网上的朋友说得很好,他们实际 上只是一些Coding fans,压根没有资格称为程序员,但是据我所知,不少小网络公司的 CTO就是这样的coding fans,拿着吓人的工资,做着吓人的项目,项目的结局通常也很吓 人。 程序员基本素质: 作一个真正合格的程序员,或者说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码工作的程序员,应该具 有的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把它作为基本素质,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员说成独行侠的都是在呓语,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即便如linus这样的天才,也需要通过组成强大的团队来创造奇迹,那些遍布全球的为linux写核心的高手们,没有协作精神是不可想象的。独行侠可以作一些赚钱的小软件发点小财,但是一旦进入一些大系统的研发团队,进入商业化和产品化的开发任务,缺 乏这种素质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2:文档习惯 说高水平程序员从来不写文档的肯定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流程中 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而作为高级 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 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 到极大的麻烦。 3: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 作为一些外国知名软件公司的规矩,代码的变量命名,代码内注释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缩 进的长度和函数间的空行数字都有明确规定,良好的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 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 有些coding fans叫嚣高水平程序员写的代码旁人从来看不懂,这种叫嚣只能证明他们自 己压根不配自称程序员。代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是程序员基本的素质需求。 再看看整个linux的搭建,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代码习惯,全球的研发协作是绝对不可 想象的。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需要理解一个模块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写程序往往只关注一个功能需求,他们把性能指标全部归结到硬件,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上,而忽视了本身代码的性能考虑,有人曾经放言说写一个广告交换程序很简单,这种人从来不知道在百万甚至千万数量级的访问情况下的性能指标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样的程序员,你给他深蓝那套系统,他也做不出太极链的并访能力。性能需求指标中,稳定性,并访支撑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为程序员需要评估该模块在系统运营中所处的环境,将要受到的负荷压力以及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就这一点,一个成熟的程序员至少需要2到3年的项目研发和跟踪经 验才有可能有心得。 5:复用性,模块化思维能力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程序员有这样的抱怨,写了几年程序,变成了熟练工,每天都是重复写 一些没有任何新意的代码,这其实是中国软件人才最大浪费的地方,一些重复性工作变成 了熟练程序员的主要工作,而这些,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复用性设计,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统存在,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就能极大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程中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 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块代码,即便是70年代写成的,拿到现在放到一些系统里面作为功能模块 都能适合的很好,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软件一升级或改进就动辄全部代码重 写,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无谓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程序员应具备的素质中 6:测试习惯 作为一些商业化正规化的开发而言,专职的测试工程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专职的测试工程师程序员就可以不进行自测;软件研发作为一项工程而言,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代价就越低,程序员在每段代码,每个子模块完成后进行认真的测试,就可以尽量将一些潜在的问题最早的发现和解决,这样对整体系统建设的效 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证。 测试工作实际上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调用的测试,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调用下完成基本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测试职责,可惜在很多公司这成了唯一的测试任务,实际上还差的远那;第二方面就是异常调用的测试,比如高压力负荷下的稳定性测试,用户潜在的异常输入情况下的测试,整体系统局部故障情况下该模块受影响状况的测试,频发的异常请求阻塞资源时的模块稳定测试等等。当然并不是程序员要对自己的每段代码都需要进行这种完整测试,但是程序员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代码任务在整体项目中的地位和各种性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测试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上面提到的 需求理解能力。 7: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程序员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职业,因为一种技术可能仅仅在三两年内具有 领先性,程序员如果想安身立命,就必须不断跟进新的技术,学习新的技能。 善于学习,对于任何职业而言,都是前进所必需的动力,对于程序员,这种要求就更加高 了。 但是学习也要找对目标,一些小coding fans们,他们也津津乐道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一会学会了asp,一会儿学会了php,一会儿学会了jsp,他们把这个作为炫耀的资本,盲目的追逐一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和名词,做网络程序不懂通讯传输协议,做应用程序不懂中断向量处理,这样的技术人员,不管掌握了多少所谓的新语言,永远不会有质的提 高。 善于总结,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每次完成一个研发任务,完成一段代码,都应当有 目的的跟踪该程序的应用状况和用户反馈,随时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逐步提高, 一个程序员才可能成长起来。 一个不具备成长性的程序员,即便眼前看是个高手,建议也不要选用,因为他落伍的时候 马上就到了。 具备以上全部素质的人,应当说是够格的程序员了,请注意以上的各种素质都不是由IQ决 定的,也不是大学某些课本里可以学习到的,需要的仅仅是程序员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是 一种意识上的问题。 那么作为高级程序员,以至于系统分析员,也就是对于一个程序项目的设计者而言,除了 应该具备上述全部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需求分析能力 对于程序员而言,理解需求就可以完成合格的代码,但是对于研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者, 他们不但要理解客户需求,更多时候还要自行制定一些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而言,进行研发任务,也许是客户提出需求,也许是市场和营销部门提出的需求,这时候对于研发部门,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需求,通常而言,该需求仅仅是一些功能上的要求,或者更正规些,可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用户视图;但是这都不够,因为客户由于非技术因素多一些,他们可能很难提出完整和清晰,或者说专业性的性能需求,但是对于项目组织者和规划者,他必须能够清醒认识到这些需求的存在并在完成需求分析报告的时候适当的提出,同时要完整和清晰的体现在设计说明书里面,以便于程序员编码时不会失 去这些准则。 程序设计者必须正确理解用户需求所处的环境,并针对性做出需求的分析,举例而言,同样一个软件通过ASP租用方式发布和通过License方式发布,性能需求可能就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更好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而后者则可能更强调在各种平台下的普适性和安 装使用的简捷性。 第二,项目设计方法和流程处理能力 程序设计者必须能够掌握不少于两到三种的项目设计方法(比如自顶至下的设计方法,比 如快速原型法等等),并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搭配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行项目的 整体设计。 设计方法上选择不当,就会耽误研发周期,浪费研发资源,甚至影响研发效果。 一个程序设计者还需要把很多功夫用在流程图的设计和处理上,他需要做数据流图以确立 数据词典;他需要加工逻辑流图以形成整体的系统处理流程。 一个流程有问题的系统,就算代码多漂亮,每个模块多精致,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系统。 当然,做好流程分析并选择好项目设计方法,都需要在需求分析能力上具有足够的把 握。 第三,复用设计和模块化分解能力 这个似乎又是老调重谈,前面基本素质上不是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作为一个从事模块任务的程序员,他需要对他所面对的特定功能模块的复用性进行考虑,而作为一个系统分析人员,他要面对的问题复杂的多,需要对整体系统按照一种模块化的分析能力分解为很多可复用的功能模块和函数,并针对每一模块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需求。举个例子,好比是汽车生产,最早每辆汽车都是独立安装的,每个部件都是量身定做的,但是后来不一样了,机器化大生产了,一个汽车厂开始通过流水线来生产汽车,独立部件开始具有一定的复用性,在后来标准化成为大趋势,不同型号,品牌甚至不同厂商的汽车部件也可以进行方便的换装和升级,这时候,汽车生产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软件工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成熟的软件行业,在一些相关项目和系统中,不同的部件是可以随意换装的,比如微软的许多桌面软件,在很多操作模块(如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等)都是复用的同一套功能模块,而这些接口又通过一些类库提供给了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者方便 挂接,这就是复用化的模块设计明显的一个佐证。 将一个大型的,错综复杂的应用系统分解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度复用性的,并能仅 仅依靠几个参数完成数据联系的模块组合,是作为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一项最重要的 工作,合适的项目设计方法,清晰的流程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第四,整体项目评估能力 作为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能够从全局出发,对项目又整体的清醒认识,比如公司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和到位,比如工程进度安排是否能最大化体现效率又不至于无法按期完成。评估项目整体和各个模块的工作量,评估项目所需的资源,评估项目可能遇到的困难,都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换言之,这是一种不断总结的累计才能达到的境界。在西方一些软件系统设计的带头人都是很年长的,比如4,50岁,甚至更老,他们在编码方面已经远远不如年轻人那样活络,但是就项目评估而言,他们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就是最重要和宝贵的财富。中国缺这么一代程序员,主要还不是缺那种年纪的程序员,而是那种年纪的程序员基本上都是研究单位作出来的,都不是从专业的产品化软件研发作出来的,他们没有能积累 那种产品化研发的经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程序员应具备的素质下 第五,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完成一个项目工程,需要团队的齐心协力,作为项目设计者或研发的主管人,就应当有能 力最大化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技术管理由于其专业性质,不大同于一般的人事管理,因 为这里面设计了一些技术性的指标和因素。 首先是工作的量化,没有量化就很难做到合适的绩效考核,而程序量化又不是简单的代码 行数可以计算的,因此要求技术管理人员需要能真正评估一个模块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其次是对团队协作模式的调整,一般而言,程序开发的协作通常分为小组进行,小组有主 程序员方式的,也有民主方式的,根据程序员之间的能力水平差距,以及根据项目研发的 需求,选择合适的组队方式,并能将责权和成员的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最大发挥 组队的效率。 一个代码水平高的人,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研发主管,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往往是容 易被忽视的。 综上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主管研发的负责人,一个项目设计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程序代码编写的能力,当然一般情况下,一个程序员通过不断的总结提高达到了这种素质的时候,他所具有的代码编写能力也已经相当不简单了,但是请注意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一个高水平的项目设计者通常已经是代码编写相当优秀的人了,但是并不是一个代码相当优秀的程序员就可以胜任项目设计的工作,这里面存在的也不是智商和课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一个程序员在积累经验,逐步提升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应当思考哪方面的东西,没有有意识的就项目的组织和复用设计进行揣摩,没有经常性的文档习惯和总结习 惯,不改变这些,我们的合格的项目设计者还是非常欠缺。 另外,为防止有无聊的人和我较真,补充一点,本文针对目标是作商业化的软件项目和工程,那些科研机构的编程高手,比如算法高手,比如图象处理高手,他们的工作是研究课题而非直接完成商业软件(当然最终间接成为商业产品,比如微软研究院在作的研究课题),因此他们强调的素质可能是另外的东西,这些人(专家),并不能说是程序员,不 能用程序员的标准去衡量。 最后补充一点东西,一个软件项目研发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呢?以通常标准的设计方法为 例,(不过笔者喜欢快速原型法)。 第一个步骤是市场调研,技术和市场要结合才能体现最大价值。 第二个步骤是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需要出三样东西,用户视图,数据词典和用户操作手 册。 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里面包含了 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 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的东东,完成了数据词典,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 了一半多。 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说明书。 请注意,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应该在软件设计之前完成,完成 这些,就为程序研发提供了约束和准绳,很遗憾太多公司都不是这样做的,因果颠倒,顺 序不分,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往往因此产生隔阂脱节的现象。 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笔者以为作为项目设计者应当完整的做出项目的性能需求说明 书,因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术的人才可能理解,这就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客户或 公司市场部门)能够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第三个步骤是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要求。作为快速原型设计方法,完成概要设计就可以进入编码阶段了,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人员一上来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明书,但是并不是说详细设计说明书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根据评测结果和 经验教训的总结,还要重新进行详细设计的步骤。 第四个步骤是详细设计,这是考验技术专家设计思维的重要关卡,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具体的模块以最’干净’的方式(黑箱结构)提供给编码者,使得系统整体模块化达到最大;一份好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可以使编码的复杂性减低到最低,实际上,严格的讲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每个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定义都精精细细的提供出来,从需求分析到概要设计到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个软件项目就应当说完成了一半了。换言之,一个大型软 件系统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开始一行代码工作。 那些把作软件的程序员简单理解为写代码的,就从根子上犯了错误了。 第五个步骤是编码,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1/ 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永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发补丁的时候 吗?从来没有! 第六个步骤是测试 测试有很多种: 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 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 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 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 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释。 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年的外 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又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 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日后少 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件的运营 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知道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止。 写这些步骤算不上卖弄什么,因为实话讲我手边是一本《软件工程》,在大学里这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我知道很多程序员似乎从来都只是热衷于什么《30天精通VC》之类的,他们有些和我一样游击队出身,没有正规学过这个专业,还有一些则早就在混够学 分后就把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还给了老师。 网上现在也很浮躁,一些coding fans乱嚷嚷,混淆视听,实际上真正的技术专家很少在网上乱发帖子的,如笔者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其实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高手,只不过看不惯这种对技术,对程序员的误解和胡说,只好挺身而出,做拨乱反正之言,也希望那些还 沉迷于一些错误人士的coding fans们能认真想想,走到正途上,毕竟那些聪明的头脑还 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柒’ 大龄程序员的优势有哪些
知乎上关于程序员35岁之后的讨论达数万条,其中有一个回答是大龄程序员大部分人遇到的情况:
1、明显感觉脑力跟不上了。
2、记性力没有以前好了。
3、体力也没有以前好了。
4、有了家庭和小孩,投入学习新技术的时间不够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公司追求团队年轻化,BAT及一线互联网公司基本上从校招开始培养人才,基本上大公司对外招聘要求要达到阿里P7,创业公司招聘程序员普遍要求年龄30以下,架构师或技术主管年龄不得超过35岁;
甚至有些公司招聘技术总监年龄不能超过35岁。
小长假我们聊了上百个35岁之后的程序员,对于35岁之后,能做什么?
通过聊天,发现那些自信的程序员,认为35岁之后不是什么难题,可以选择创业,可以选择在大公司做管理,也可以继续做资深开发,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大龄程序员,长时间呆在传统型的互联网公司或国企、外包性质项目的,由于使用的框架和技术比较老旧,虽然他们对新技术也有所了解,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落地执行,这类的程序员很难与目前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方向匹配。
我们团队顾问,有在BAT从事10年以上招聘经验的,有在一线,二线及创业公司从事5年以上招聘经验的,我们通过经验的总结,在北京、上海、广深、杭州,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每天接触大量的简历和人选,面对数百家公司的招聘需求,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很多在26-30年龄段的年轻程序员的月薪,远超过35岁左右大龄程序员的收入,通过很多案例,我们得出月薪高的年轻程序具备以下几点:
1、对新技术保持热情和追求,对项目需要的新技术,能在短期内掌握和应用,对项目暂时不需要的技术,也能有所熟悉和了解。
2、不计较并主动付出,用朋友圈的一个P8的话来说,你手上的项目已经很忙了,突然部门有新的任务,你能主动承担并做得很好。
3、能独挡一面,并能主导和推动项目。
4、延展性和系统性,不但对本项目很了解,并能对项目周边很熟悉,并对项目有一定的预见性,做到代码和业务一样牛逼。
5、善于总结和输出,对项目定期总结和复盘,并形成有价值的文档,供内部学习。
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
时刻与行业保持前进发展,更新自身的技术,这个是必要条件,至于35岁之后,能做什么,如某程序员说的那样,这个问题应该在30岁之前就应该规划清楚。
‘捌’ 做一个程序员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辨别一个程序员的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看 产出质量。
算法和数据结构都是锦上添花,并非是雪中送炭。而一个程序员的水准大致上是可以通过之前的代码质量估算出来的。【如果你可以获得此程序员的真实编写的代码,比如原创的Github】。
举个栗子:下面是我最近在单位一个同事写的代码,Java语言
private boolean checkProportions(String str, Integer grades) {
String proportion = str;
for (int i = 1; i < grades; i++) {
String st = proportion.substring(proportion.lastIndexOf(",") + 1);
if (st.equals(""))
return false;
proportion = proportion.substring(0, proportion.lastIndexOf(","));
}
if (proportion.equals(""))
return false;
str = str.replace(".", "");
str = str.replace(",", "");
for (int i = str.length(); --i >= 0; ) {
int chr = str.charAt(i);
if (chr < 48 || chr > 57)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大致上的功能就是将 1,2,6.2,4,1 的字符串判断每一 ‘,’内是数字,而且长度符合规定
这样的代码看上第一眼就觉得非常的丑陋。所以在我的要求之下,进行了一次重构。
private static boolean checkProportions(String str, int grades) {
String[] proportions = str.split(",");
if (proportions.length != grades) {
return false;
}
for (String s : proportions) {
if (!NumberUtils.isNumber(s))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这里看上去差不多就Ok。这样的代码其实也并没有用到什么数据结构和算法,就是很简单的字符串处理。
实际情况:在我们写的绝大多数的代码里面,大部分属于业务逻辑,极少部分的代码需要使用到算法和数据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使用的到的技能最为关键的是让代码如何更加合理。而让代码更加优秀的方式是通过千锤百炼的重构,而重构是极大的考验一个程序员耐心和能力的东西。
质量的范围广泛,我从下面几个小方面聊聊。
出货能力:如果一个程序,算法再精妙,不能出货都是扯淡,我看过某某大神,算法溜得很,但是一个人完全做不到按照工程需要把事情给做完。
优化能力:并没有一个程序是一步到位的,一个工程的交出去可运行了,那才是第一步,很多时候随着业务的增大,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一定对于代码优化的能力也是比较重要的。
调错能力:项目越大,遇见的Bug也就是越离奇,这个时候需要强大的Debug能力,找出那个最为关键的错误点,甚至于追溯底层框架的源码。
技术掌控:你项目能用Spring,Hibernate等等框架,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技术你真的可以掌控么,如果有一天你的框架版本需要升级,真的做得到么?甚至于从Hibernate转为MyBatis。
算法和数据结构是影响到一些核心区的问题,但是其他的一些技能,比如面向对象的架构设计,代码的低耦合,那都是对整个项目有着直观改善的技能。并非是贬低算法,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太多比算法更重要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