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entos 命令怎么使用
在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中按“Alt+Ctrl+功能键Fnn=1~6”就可以进入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同时拥有X-Window加上6个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
在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里如何回到刚才的X-Window中呢?很简单,按“Alt+Ctrl+F7”即可。这时Linux默认打开7个屏幕,编号为tty1~tty7。X-Window启动后,占用的是tty7号屏幕,tty1~tty6仍为字符界面屏幕。也就是说,用“Alt+Ctrl+Fn”组合键即可实现字符界面与X Window界面的快速切换。
⑵ CentOS有哪些常见的处理目录的命令
CentOS基础命令大全
1.关机 (系统的关机、重启以及登出 ) 的命令
shutdown -h now 关闭系统(1)
init 0 关闭系统(2)
telinit 0 关闭系统(3)
shutdown -h hours:minutes & 按预定时间关闭系统
shutdown -c 取消按预定时间关闭系统
shutdown -r now 重启(1)
reboot 重启(2)
logout 注销
2.查看系统信息的命令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1)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2)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 ***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秒
clock -w 将时间修改保存到 BIOS
3.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
cd /home 进入 '/ home' 目录'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
cd ../.. 返回上两级目录
cd 进入个人的主目录
cd ~user1 进入个人的主目录
cd - 返回上次所在的目录
pwd 显示工作路径
ls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
ls -F 查看目录中的文件
ls -l 显示文件和目录的详细资料
ls -a 显示隐藏文件
mkdir dir1 创建一个叫做 'dir1' 的目录'
mkdir dir1 dir2 同时创建两个目录
mkdir -p /tmp/dir1/dir2 创建一个目录树
rm -f file1 删除一个叫做 'file1' 的文件'
rmdir dir1 删除一个叫做 'dir1' 的目录'
rm -rf dir1 删除一个叫做 'dir1' 的目录并同时删除其内容
rm -rf dir1 dir2 同时删除两个目录及它们的内容
mv dir1 new_dir 重命名/移动 一个目录
cp file1 file2 复制一个文件
cp dir/* . 复制一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到当前工作目录
cp -a /tmp/dir1 . 复制一个目录到当前工作目录
cp -a dir1 dir2 复制一个目录
ln -s file1 lnk1 创建一个指向文件或目录的软链接
ln file1 lnk1 创建一个指向文件或目录的物理链接
touch file1 创建一个文件
4.文件搜索命令
find / -name file1 从 '/' 开始进入根文件系统搜索文件和目录
find / -user user1 搜索属于用户 'user1' 的文件和目录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在目录 '/ home/user1' 中搜索带有'.bin' 结尾的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 搜索在过去100天内未被使用过的执行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 搜索在10天内被创建或者修改过的文件
locate *.ps 寻找以 '.ps' 结尾的文件 - 先运行 'updatedb' 命令
whereis file 显示一个二进制文件、源码或man的位置
which file 显示一个二进制文件或可执行文件的完整路径
5.查看文件内容
cat file1 从第一个字节开始正向查看文件的内容
tac file1 从最后一行开始反向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
more file1 查看一个长文件的内容
less file1 类似于 'more' 命令,但是它允许在文件中和正向操作一样的反向操作
head -2 file1 查看一个文件的前两行
tail -2 file1 查看一个文件的最后两行 5.挂载命令
mount /dev/hda2 /mnt/hda2 挂载一个叫做hda2的盘 (注:确定目录 '/ mnt/hda2' 已经存在)
umount /dev/hda2 卸载一个叫做hda2的盘 (先从挂载点 '/ mnt/hda2' 退出)
fuser -km /mnt/hda2 当设备繁忙时强制卸载
umount -n /mnt/hda2 运行卸载操作而不写入 /etc/mtab 文件(当文件为只读或当磁盘写满时非常有用)
mount /dev/fd0 /mnt/floppy 挂载一个软盘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挂载一个光盘
mount /dev/hdc /mnt/cdrecorder 挂载一个cdrw或dvdrom
mount /dev/hdb /mnt/cdrecorder 挂载一个cdrw或dvdrom
mount -o loop file.iso /mnt/cdrom 挂载一个文件或ISO镜像文件
mount -t vfat /dev/hda5 /mnt/hda5 挂载一个Windows FAT32文件系统
mount /dev/sda1 /mnt/u *** disk 挂载一个u *** 捷盘或闪存设备
mount -t *** bfs -o username=user,password=pass //WinClient/share /mnt/share 挂载一个windows网络共享
6.磁盘空间操作的命令
df -h 显示已经挂载的分区列表
ls -lSr |more 以尺寸大小排列文件和目录
-sh dir1 估算目录 'dir1' 已经使用的磁盘空间'
-sk * | sort -rn 以容量大小为依据依次显示文件和目录的大小
7.用户和群组相关命令
groupadd group_name 创建一个新用户组
groupdel group_name 删除一个用户组
groupmod -n new_group_name old_group_name 重命名一个用户组
useradd -c "Name Surname " -g admin -d /home/user1 -s /bin/bash user1 创建一个属于 "admin" 用户组的用户
useradd user1 创建一个新用户
userdel -r user1 删除一个用户 ( '-r' 同时删除除主目录)
passwd user1 修改一个用户的口令 (只允许root执行)
chage -E 2005-12-31 user1 设置用户口令的失效期限
ls -lh 显示权限
chmod 777 directory1 设置目录的所有人(u)、群组(g)以及其他人(o)以读(r )、写(w)和执行(x)的权限
chmod 700 directory1 删除群组(g)与其他人(o)对目录的读写执行权限
chown user1 file1 改变一个文件的所有人属性,为use1。
chown -R user1 directory1 改变一个目录的所有人属性并同时改变改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属性都为use1所有
chgrp group1 file1 改变文件的群组为group1
chown user1:group1 file1 改变一个文件的所有人和群组属性,所属组为group1,用户为use1。
find / -perm -u+s 罗列一个系统中所有使用了SUID控制的文件
chmod u+s /bin/file1 设置一个二进制文件的 SUID 位 - 运行该文件的用户也被赋予和所有者同样的权限
chmod u-s /bin/file1 禁用一个二进制文件的 SUID位
chmod g+s /home/public 设置一个目录的SGID 位 - 类似SUID ,不过这是针对目录的
chmod g-s /home/public 禁用一个目录的 SGID 位
chmod o+t /home/public 设置一个文件的 STIKY 位 - 只允许合法所有人删除文件
chmod o-t /home/public 禁用一个目录的 STIKY 位
8.打包和解压缩文件的命令
bunzip2 file1.bz2 解压一个叫做 'file1.bz2'的文件
bzip2 file1 压缩一个叫做 'file1' 的文件
gunzip file1.gz 解压一个叫做 'file1.gz'的文件
gzip file1 压缩一个叫做 'file1'的文件
gzip -9 file1 最大程度压缩
rar a file1.rar test_file 创建一个叫做 'file1.rar' 的包
rar a file1.rar file1 file2 dir1 打包 'file1', 'file2' 以及目录 'dir1'
rar x file1.rar 解rar包
unrar x file1.rar 解rar包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创建一个非压缩的tar包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file2 dir1 创建一个包含了 'file1', 'file2' 'dir1'的包
tar -tf archive.tar 显示一个包中的内容
tar -xvf archive.tar 释放一个包
tar -xvf archive.tar -C /tmp 将压缩包释放到 /tmp目录下 (-c是指定目录)
tar -cvfj archive.tar.bz2 dir1 创建一个bzip2格式的压缩包
tar -xvfj archive.tar.bz2 解压一个bzip2格式的压缩包
tar -cvfz archive.tar.gz dir1 创建一个gzip格式的压缩包
tar -xvfz archive.tar.gz 解压一个gzip格式的压缩包
zip file1.zip file1 创建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
zip -r file1.zip file1 file2 dir1 将几个文件和目录同时压缩成一个zip格式的压缩包
unzip file1.zip 解压一个zip格式压缩包
9.关于RPM 包的命令
rpm -ivh package.rpm 安装一个rpm包
rpm -ivh --nodeeps package.rpm 安装一个rpm包而忽略依赖关系警告
rpm -U package.rpm 更新一个rpm包但不改变其配置文件
rpm -F package.rpm 更新一个确定已经安装的rpm包
rpm -e package_name.rpm 删除一个rpm包
rpm -qa 显示系统中所有已经安装的rpm包
rpm -qa | grep d 显示所有名称中包含 "d" 字样的rpm包
rpm -qi package_name 获取一个已安装包的特殊信息
rpm -ql package_name 显示一个已经安装的rpm包提供的文件列表
rpm -qc package_name 显示一个已经安装的rpm包提供的配置文件列表
rpm -q package_name --whatrequires 显示与一个rpm包存在依赖关系的列表
rpm -q package_name --whatprovides 显示一个rpm包所占的体积
rpm -q package_name --scripts 显示在安装/删除期间所执行的脚本l
rpm -q package_name --changelog 显示一个rpm包的修改历史
rpm -qf /etc/d/conf/d.conf 确认所给的文件由哪个rpm包所提供
rpm -qp package.rpm -l 显示由一个尚未安装的rpm包提供的文件列表
rpm --import /media/cdrom/RPM-GPG-KEY 导入公钥数字证书
rpm --checksig package.rpm 确认一个rpm包的完整性
rpm -qa gpg-pubkey 确认已安装的所有rpm包的完整性
rpm -V package_name 检查文件尺寸、 许可、类型、所有者、群组、MD5检查以及最后修改时间
rpm -Va 检查系统中所有已安装的rpm包- 小心使用
rpm -Vp package.rpm 确认一个rpm包还未安装
rpm2cpio package.rpm | cpio --extract --make-directories *bin* 从一个rpm包运行可执行文件
rpm -ivh /usr/src/redhat/RPMS/`arch`/package.rpm 从一个rpm源码安装一个构建好的包
rpmbuild --rebuild package_name.src.rpm 从一个rpm源码构建一个 rpm 包
10.YUM 软件包升级器
yum install package_name 下载并安装一个rpm包
yum localinstall package_name.rpm 将安装一个rpm包,使用你自己的软件仓库为你解决所有依赖关系
yum update package_name.rpm 更新当前系统中所有安装的rpm包
yum update package_name 更新一个rpm包
yum remove package_name 删除一个rpm包
yum list 列出当前系统中安装的所有包
yum search package_name 在rpm仓库中搜寻软件包
yum clean packages 清理rpm缓存删除下载的包
yum clean headers 删除所有头文件
yum clean all 删除所有缓存的包和头文件
CentOS7 常用命令 *** 不过其实大多和DOS是一样的,只是命令的表达上可能有点儿不一样,毕竟这些都不是一家出来的嘛~
⑶ 怎样用linux命令知道系统是ubuntu还是centos或者其它的系统
1、第一种方法: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core-4.0-ia32:core-4.0-noarch:graphics-4.0-ia32:graphics-4.0-noarch:printing-4.0-ia32:printing-4.0-noarch
Distributor ID: CentOS
Description: CentOS release 5.7 (Final)
Release: 5.7
Codename: Final
这个命令适用于所有遵守LSB规范的的linux,包括Redhat、SuSE、Debian、Ubuntu、Centos等发行版。
接下来的命令虽不能查看当前系统名和版本,但可以显示系统核心信息。
root@MyMail ~ # uname
Linux
root@MyMail ~ # uname -r
2.6.18-164.el5
[root@localhost ~]# uname -a
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18-194.el5 #1 SMP Fri Apr 2 14:58:35 EDT 2010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2、以下二种方法适用于RedHat、CentOS
root@MyMail ~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5.7 (Final)
登录到linux执行:
#rpm -q redhat-release
或CentOS执行:
root@MyMail ~ # rpm -q centos-release
centos-release-5-7.el5.centos.1
3、第四种方法:
当前centos 版本与redhat对应的版本的命令
这个命令在centos下并不准确,显示的系统和版本也是Red Hat 3.4.6-10。
# cat /proc/version
Linux version 2.6.9-78.ELsmp ([email protected]) (gcc version 3.4.6 20060404 (Red Hat 3.4.6-10)) #1 SMP Fri Jul 25 00:04:28 EDT 2008
而此命令在Ubuntu上使用,显示中智能看出是Ubuntu,但看不出版本。
4、最后一种方法:
#cat /etc/issue
在CentOS下执行显示为:
CentOS release 5.7 (Final)
Kernel \r on an \m
或在Ubuntu下显示为:
Ubuntu 11.04 \n \l
可以用来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 Ubuntu 的版本号。
⑷ 如何在CentOS系统利用命令行操作文件以及文件夹
下面总结一些linux,CentOS下面常用的命令:
cd pwd
NO1. 显示当前路径
[root@rehat root]# pwd
NO2. 返回用户主目录
[root@rehat root]# cd
NO3. 改变到其它路径
[root@rehat root]# cd /etc
NO4. 返回到上一级目录
[root@rehat root]# cd ..
NO5. 返回到根目录
[root@rehat root]# cd /
查询文件或文件夹的CentOS常用命令 find
NO1. 查找当前用户主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NO2. 让当前目录中文件属主具有读、写权限,并且文件所属组的用户和其他用户具有读权限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perm 644 -exec ls -l {} \;
NO3. 为了查找系统中所有文件长度为0的普通文件,并列出它们的完整路径;
[root@rehat root]# find / size 0 -type f -exec ls -l {} \;
NO4. 查找/var/logs目录中更改时间在7日以前的普通文件,并在删除之前询问它们;
[root@rehat root]# find /var/logs -mtime +7 -type f -ok rm -i {} \;
NO5. 为/找系统中所有属于root组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group root -exec ls -l {} \;
NO6. find命令将删除当目录中访问时间在7日以来、含有数字后缀的admin.log文件
[root@rehat root]# find . -name "admin.log[0-9][0-9][0-9]" -atime -7 -ok rm { } \;
NO7. 为了查找当前文件系统中的所有目录并排序
[root@rehat root]# find . -type d | sort
NO8. 为了查找系统中所有的rmt磁带设备
[root@rehat root]# find /dev/rmt
显示文件/文件夹清单的CentOS常用命令 ls / dir
NO1.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以.开头的隐含文件
[root@rehat root]# ls -a
NO2. 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
[root@rehat root]# ls -l
NO3. 显示当前目录及所有子目录信息
[root@rehat root]# ls -Rl
NO4. 以时间排序显示目录,这在找最新文件有用
[root@rehat root]# ls -tl
NO5. 以文件大小排序
[root@rehat root]# ls -Sl
NO6. 显示文件大小,并按大小排序
[root@rehat root]# ls -s -l -S
移动或更改文件/文件夹名称的CentOS常用命令 mv 与 cp命令用法相似
NO1. 若移动目标文件已存在,要在移动之前,先备份原来的目录文件
[root@rehat root]# mv -b test.txt test2/
这样在 test2 下将有两个文件 test.txt 及 text.txt~
其中 test.txt~ 是备份文件,test.txt是新的文件
NO2. 若移动目标文件已存在,但不想弹出是否覆盖的提示,直接覆盖
[root@rehat root]# mv -f test.txt test2/
NO3. 当源与目标都拥有同一个文件,若源文件比目标新则移动,否则不移动
[root@rehat root]# mv -u test.txt test2/
NO4. 更改文件名称
[root@rehat root]# mv test.txt test2.txt
NO5. 更改目录名称
[root@rehat root]# mv /test2 /test2_2[/size]
创建/改变文件系统的CentOS常用命令
NO1. 创建文件系统类型
[root@rehat root]# umount /dev/sdb1
[root@rehat root]# mkfs -t ext3 /dev/db1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sdb1 /practice
改变文件或文件夹权限的CentOS常用命令chmod
NO1. 将自己的笔记设为只有自己才能看
[root@rehat root]# chmod go-rwx test.txt
或者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test.txt
NO2. 同时修改多个文件的权限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test1.txt test2.txt
NO3. 修改一个目录的权限,包括其子目录及文件
[root@rehat root]# chmod 700 -R test
改变文件或文件夹拥有者的CentOS常用命令
chown 该命令只有 root 才能使用
NO1. 更改某个文件的拥有者
[root@rehat root]# chown jim:usergroup test.txt
NO2. 更改某个目录的拥有者,并包含子目录
[root@rehat root]# chown jim:usergroup -R test
查看文本文件内容的CentOS常用命令cat
NO1. 查看文件内容,并在每行前面加上行号
[root@rehat root]# cat -n test.txt
NO2. 查看文件内容,在不是空行的前面加上行号
[root@rehat root]# cat -b test.txt
NO3. 合并两个文件的内容
[root@rehat root]# cat test1.txt test2.txt > test_new.txt
NO4. 全并两具文件的内容,并追回到一个文件
[root@rehat root]# cat test1.txt test2.txt >> test_total.txt
NO5. 清空某个文件的内容
[root@rehat root]# cat /dev/null > test.txt
NO6.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cat > new.txt 按 CTRL + C 结束录入
编辑文件文件的CentOS常用命令vi
NO1. 新建档案文件
[root@rehat root]# vi newfile.txt
NO2. 修改档案文件
[root@rehat root]# vi test.txt test.txt 已存在
NO3. vi 的两种工作模式:命令模式,编辑模式
NO4. 进入 vi 后为命令模式,按 Insrt 键进入编辑模式
按 ESC 进入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不能编辑,只能输入命令
NO5. 命令模式常用命令
:w 保存当前文档
:q 直接退出 vi
:wq 先保存后退出 。
:q! 强制不保存退出
创建目录的CentOS常用命令mkdir
NO1. 在当前路径创建一级目录
[root@rehat root]# mkdir test
NO2. 在当前路径创建多级目录
[root@rehat root]# mkdir -p mytest/test1/test1_1
NO3. 在创建目录的同时给新建的目录赋权限
[root@rehat root]# mkdir -m 777 testmod
这样任何人对此目录都有任何权限
复制文件与文件夹的CentOS常用命令cp
NO1. 复制指定目录的文件到当前目录,并重命名
[root@rehat root]# cp ~/.bashrc bashrc_bak
NO2. 强制复制指定目录的文件到当前目录,而不管当前目录是否含有该文件
[root@rehat root]# cp -f ~/.bashrc bashrc
NO2. 复制指定目录到当前目录
[root@rehat root]# cp -r /root/test .
[root@rehat root]# cp -r /root/test/ .
两者效果一样,在复制目录时,会将源路径的最后一级目录全部复制过去,包括它本身。
NO3. 复制指定目录的文件到指定目录
[root@rehat root]# cp ~/.bashrc /bak/.bashrc
NO4. 在复制时将源文件的全部属性也复制过来。若不指定参数,则目标文件与源文件属性可能不一致。
[root@rehat root]# cp -a ~/.bashrc /bak/.bashrc
NO5. 若两个文件夹要保证同步,一个文件的改了,另一个文件也跟着改,但是要保证两个文件的文件都是最新的。
[root@rehat root]# cp -u /src/.bashrc /bak_src/bashrc
建立链接文件,包括硬链接与软链接的CentOS常用命令ln
NO1. 建立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
[root@rehat root]# ln -s test.txt test.txt_slnk
NO2. 当想备份一个文件,但空间又不够,则可以为该文件建立一个硬连接。这样,就算原文件删除了,只要该 链接文件没被删除,则在存储空间里还是没有被删除。
[root@rehat root]# ln -l test.txt test.txt_hlnk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
more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root@localhost /]# grep "CPU" /proc/cpuinfo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如果觉得需要看的更加舒服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 cut -f2 -d: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内存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cut -f2 -d: free -m |grep "Mem" | awk '{print $2}'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是32位还是64位 查看CPU位数(32 or 64)
getconf LONG_BIT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当前linux的版本
more /etc/redhat-release
cat /etc/redhat-release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内核版本
uname -r
uname -a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当前时间
date上面已经介绍如何同步时间了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硬盘和分区
df -h
fdisk -l
也可以查看分区
-sh
可以看到全部占用的空间
/etc -sh
可以看到这个目录的大小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安装的软件包,查看系统安装的时候装的软件包
cat -n /root/install.log
more /root/install.log | wc -l
查看现在已经安装了那些软件包
rpm -qa
rpm -qa | wc -l
yum list installed | wc -l
不过很奇怪,我通过rpm,和yum这两种方式查询的安装软件包,数量并不一样。没有找到原因。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键盘布局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 grep KEYTABLE | cut -f2 -d=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selinux情况
sestatus
sestatus | cut -f2 -d:
cat /etc/sysconfig/selinux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ip,mac地址
在ifcfg-eth0 文件里你可以看到mac,网关等信息。
ifconfig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 cut -f2 -d= 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awk '{print $2}'|cut -c 6- ifconfig | grep 'inet addr:'| grep -v '127.0.0.1' | cut -d: -f2 | awk '{ print $1}'
查看网关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查看dns
cat /etc/resolv.conf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默认语言
echo $LANG $LANGUAGE
cat /etc/sysconfig/i18n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所属时区和是否使用UTC时间
cat /etc/sysconfig/clock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主机名就是修改这个文件,同时最好也把host文件也修改。
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开机运行时间
uptime
09:44:45 up 67 days, 23:32, ...
看来刚才确实是网段的问题,我的机器还是67天前开机的。
系统资源使用情况
vmstat 1 -S m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233 199 778 0 0 4 25 1 1 3 0 96 0 0 0 0 0 233 199 778 0 0 0 0 1029 856 13 1 86 0 0
删除文件的CentOS常用命令rm
NO1. 删除当前目录的文件
[root@rehat root]# rm test.txt
NO2. 强制删除当前目录的文件,不弹出提示
[root@rehat root]# rm -f test.txt
NO3. 强制删除整个目录,包括目录与文件全部删除,需要管理员权限
[root@rehat root]# rm -r -f test
删除文件夹的CentOS常用命令rmdir
NO1. 删除一个空目录
[root@rehat root]# rmdir emptydir
NO2. 删除多级空目录
[root@rehat root]# rmdir -p emptydir/d1/d11
挂载文件系统与卸载文件系统的CentOS常用命令
mount / umount
NO1. 挂载光驱
[root@rehat root]#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NO2. 挂载光驱,支持中文
[root@rehat root]# mount -t iso9660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dev/cdrom /mnt/cdrom
NO3. 挂载 Windows 分区,FAT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mount -t vfat /dev/hda3 /mnt/cdrom
NO4. 挂载 Windows 分区,NTFS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had7
No5. 挂载 ISO 文件
[root@rehat root]# mount -o loop /abc.iso /mnt/cdrom
NO6. 挂载 软驱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fd0 /mnt/floppy
NO7. 挂载闪盘
[root@rehat root]# mount /dev/sda1 /mnt/cdrom
NO8. 挂载 Windows 操作系统共享的文件夹
[root@rehat root]#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guest,password=guest //machine/path /mnt/cdrom
NO9. 显示挂载的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mount
[root@rehat root]# cat /etc/fstab 显示系统启动自动加载的文件系统
[root@rehat root]# cat /etc/mtab 显示当前加载的文件系统
⑸ linux关机命令
Linux centos关机命令:
1、halt立刻关机。
2、poweroff立刻关机。
3、shutdown -h now立刻关机(root用户使用)。
4、shutdown -h 10 10分钟后自动关机。
如果是通过shutdown命令设置关机的话,可以用shutdown -c命令取消重启。
系统特点
1、开放性:系统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
2、多用户:是挃系统资源可以被丌同用户使用,每个用户对自己的资源(例如:文件、设备)有特定的权限,互相影响。
3、多任务:它是计算机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各个程序的运行互相独立。良好的用户界面:Linux向用户提供了两种界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
4、用户界面。它利用鼠标、菜单、窗口、滚劢条等设施,给用户呈现一个直观、易操作、交互性强的友好的图形化界面。
⑹ 在linuxcentos系统里面怎么用命令删除服务
一.更改telnet登录慢的问题: cd /etc vi resolv.conf 将里面内容清空 二.更改root用户不能直接远程登录问题: cd /etc cd pam.d vi login 注释掉这行 #auth required pam_s
一.更改telnet登录慢的问题:
cd /etc
vi resolv.conf
将里面内容清空
二.更改root用户不能直接远程登录问题:
cd /etc
cd pam.d
vi login
注释掉这行
#auth required pam_securetty.so //该行注释掉 三.挂接usb移动硬盘
将移动硬盘挂上.
#df 查看linux下硬盘盘符
mount /dev/sda1 /mnt/usb (举例) 四.linux时区同步问题(安装ntp软件过程)
首先在http://www.meinberg.de/english/sw/index.htm
下载了一个windows的ntp服务程序:ntp4171.zip
windows 192.168.1.32
1.安装是提示设置服务器地址,我设置的本机widows机器的ip
2.ntpd的控制在:
控制面板->管理工具->组件服务-networktimeprotocol
3.可以启动ntpd守护进程保持时间同步
4.在c:\winnt目录下有个ntp的配置文件ntp.conf
设置为:
server 127.127.1.0 prefer
fudge 127.127.1.0 stratum 10
5.确定ntp是否工作: ntpq -p
linux和windows同步,我用的是redhat 9.0
执行命令:ntpdate 192.168.1.32
你就会发现你的时间变化了,和192.168.1.32的时间一样
如果执行命令出现一下错误
1.提示:7 dec 19:24:55 ntpdate[2120]: the ntp socket is in use, exiting
这个是你linux机器上已经存在这个进程,输入:ps -ef | grep ntpd
kill掉ntp的进程
2.提示:no server suitable for synchronization found
这个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是配置好服务器并启动服务器进程后 ,马上
启动客户进程,那么客户进程就会报错。解决方法是,在大约3-5分钟以后 启动进程就行
我想每10分钟就和windows服务同步时间
1.创建自己的一个crontab文件,随便建立一个文件date.cron,首先可以使用 任何文本
编辑器建立一个新文件,然后向其中写入需要运行的命令和要定期执行的时 间。
vi date.cron加入下面要运行的命令和要定期执行的时间
*/10 * * * * /usr/sbin/ntpdate 192.168.1.32
然后存盘退出
2.使用crontab命令来安装这个文件,使之成为该用户的crontab文件。键入:
crontab date.cron
这个文件已经建立好了
3.使用命令:
crontab -l (查看安排的作业序列)可以看到刚才的作业
如:
[root@nxd-test root]# crontab -l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edit the master and reinstall.
# (date.cron installed on tue dec 7 18:22:42 2004)
# (cron version -- $id: crontab.c,v 2.13 1994/01/17 03:20:37 vixie exp $)
*/10 * * * * /usr/sbin/ntpdate 192.168.1.32
现在就ok了,每10分钟linux就和服务端同步一次。 更改linux启动时用图形界面还是字符界面
cd /etc
vi inittab
将id:5:initdefault: 其中5表示默认图形界面
改id:3: initdefault: 3表示字符界面 6.重新启动xinetd)
/etc/init.d/xinetd restart 7.重启smb服务
/etc/init.d/smb restart 8.配置smb可以被哪些ip所用.
cd /etc/samba
vi smb.conf
找到hosts allow = 192.168.1. 192.168.2. 127.
修改其为哪些机器所用,注意ip之间用逗号分开
举例:
hosts allow =192.168.1.110,192.168.1.120 9.禁止在后台使用ctrl-alt-delete重起机器
cd /etc/inittab
vi inittab 在文件找到下面一行
# trap ctrl-alt-delete
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 (注释掉这一行)
如: # trap ctrl-alt-delete
#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 10.修改主机名
vi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hostname一行为hostname=主机名 11[.重新启动ftp服务
/sbin/service vsftpd restart 12.[查看开机检测的硬件
dmesg | more 13.查看硬盘使用情况
df –m 14.查看目录的大小
–sh dirname 15.解压小全
tar xvfj lichuanhua.tar.bz2
tar xvfz lichuanhua.tar.gz
tar xvfz lichuanhua.tgz
tar xvf lichuanhua.tar
unzip lichuanhua.zip
.gz
解压1:gunzip filename.gz
解压2:gzip -d filename.gz
压缩:gzip filename
.tar.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
.bz2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2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2
压缩: bzip2 -z filename
.tar.bz2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2
压缩:tar jcv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
.bz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
压缩:未知
.tar.bz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
压缩:未知
---------------------------------------------
.z
解压:uncompress filename.z
压缩:compress filename
.tar.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z dirname
---------------------------------------------
.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gz
压缩:未知
.tar.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t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tgz filename
---------------------------------------------
.zip
解压:unzip filename.zip
压缩:zip filename.zip dirname
---------------------------------------------
.rar
解压:rar a filename.rar
压缩:rar e filename.rar
rar请到:http://www.rarsoft.com/download.htm 下载!
解压后请将rar_static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 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rar_static /usr/bin/rar
---------------------------------------------
.lha
解压:lha -e filename.lha
压缩:lha -a filename.lha filename lha请到:http://www.infor.kanazawa-it.ac.jp/~ishii/lhaunix/下载!
解压后请将lha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
[root@www2 tmp]# cp lha /usr/bin/
---------------------------------------------
.tar .tgz .tar.gz .tar.z .tar.bz .tar.bz2 .zip .cpio .rpm .deb .slp .arj .rar .ace .lha .lzh .lzx .lzs .arc .sda .sfx .lnx .zoo .cab .kar .cpt .pit .sit .sea
解压:sex x filename.*
压缩:sex a filename.* filename
16.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17.忘记了root密码 一. lilo
1. 在出现lilo菜单的时候按“ctrl+x”或者“tab",然后输入:linux single
或者用光盘
在出现 lilo: 提示时键入 linux single
画面显示 lilo: linux single
2. 回车可直接进入linux命令行
3. #vi /etc/shadow
将第一行,即以root开头的一行中root:后和下一个:前的内容删除,
第一行将类似于
root::......
保存
4. #reboot重启,root密码为空 二.grub
1.出现grub画面时,用上下键选启动linux的哪一项,按e键
2.上下键选择 kernel /boot/……… 然后按e键
3.修改现在见到的命令好,加入single 结果:
kernel /boot/vmlinuz-2.4.20-8 single ro root=label=
4.回车返回,按b键启动,直接进入linux命令行
直接执行: passwd root
修改密码,你的密码就搞定
5.也可以修改/etc/shadow中
将第一行,即以root开头的一行中root:后和下一个:前的内容删除,
第一行将类似于
root::......
保存
reboot重启,root密码为空 18.显示系统运行了多长时间
uptime 19.重新启动网络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20.显示开机自检的内容命令
dmesg 21.查看端口
netstat –an
netstat -anp 22..端口的详细列表
/etc/services 23.查看物理信息
lspci 24.安装图形界面不能出现,使用解析进行安装
linux lowres (使用的是640x480分辨率) 25.屏蔽主机的ping 命令,是被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26.彻底删除oracle安装的程序,删除一下几个目录
/etc/orainst.loc /tmp/<otherowerdfile
/etc/oratab $oracle_base/* 27.linux启动到文字界面(不启动xwindows界面)
vi /etc/inittab在下面一行
id:5:initdefault: 一行中的5改为3
启动xwindows 是5
文字截面是 3
28.rpm包
1.卸载 rpm –e
2.查询 rpm –q
-a 查询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
-f 查询包含文件<file>的软件的包
-i 显示软件包信息
-l 显示软件包的文件列表
3.验证 rpm –v
rpm –va 验证整个文件丢失了哪些文件
碰到不认识的文件使用
rpm –qf
4.一个rpm包安装到哪里去了(已经安装的包)
rpm –qi 包名(这里不包括.rpm后缀的软件名称,也就是说只能用mysql或者 mysql-3.23.54a而不是mysql-3.23.54a.rpm)
5.一个rpm包中包含哪些文件
一个没有安装过的软件包:使用rpm –qip ***.rpm
一个已经安装过的软件包: 使用rpm –qi ***.rpm 29.看已经安装的字符集
locale –a 30.抓包命令tcpmp
例:抓获192.168.1.32 的主机收到和发出的所有的数据包
tcpmp host 192.168.1.32
截获特定的端口
tcpmp tcp port 21 host 192.168.1.32 31.文本截面的中文支持
rh 9.0自带安装包 zhcon_0.2.3_1.rh9.i386.rpm
安装完成后,执行: zhcon 就可以支持中文了 32.查看端口现在运行什么程序
lsof –i:8001 33.察看实时的日志
tail –f /var/log/messages 34.当mount出现死的现象
1.fuser –m /mnt/share 查出该程序的进程,然后kill掉
2.再umount /mnt/share 35.linux 控制 windows
1.用rh9.0自己带rdesktop,版本是1.2.0
命令:rdesktop –u user –f 192.168.1.70 色默认的是8位
2要达到16色,就要下载新版本1.3.0
rdesktop –a 16 –u lichuanhua –g 800*600 192.168.1.70
36. linux挂载windows分区
mount ntfs分区
一.单机挂windows的ntfs分区
1. 上www.google.com搜索并下载 kernel-ntfs-2.4.18-14.i686.rpm
2. rpm -ivh kernel-ntfs-2.4.18-14.i686.rpm
3. mkdir /mnt/share
4. mount -t ntfs /dev/hda1 /mnt/share
要挂载windows分区,首先新建一个目录/mnt/share,修改/etc/fstab,在最末 尾添上(假设windows安装在硬盘的第1个分区)
/dev/hda1 /mnt/share ntfs defaults 0 0
二.网络上一台windows和linux机器,linux机器挂载windows上的共享文件
windows ip:192.168.1.1
1.linux挂载192.168.1.1(windows)上共享文件dbf,挂在linux的/mnt/share目 录下,在/mnt下建立share目录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massky,password=massky //192.168.
1.1/dbf /mnt/share
2.机器重启自动挂载,vi /etc/fstab最后加入:
//192.168.1.1/dbf /mnt/share smbfs defaults,auto,username=m
assky,password=massky 0 0 37.oracle9i在linux9.0上的安装
1.确保rpm开发包,使用下面命令查看是否已安装这些包
rpm -q gcc cpp compat-libstdc++ glibc-devel glibc-kernheaders binutils
2.进行解压
zcat linux9i_disk1.cpio.gz | cpio -idmv
zcat linux9i_disk2.cpio.gz | cpio -idmv
zcat linux9i_disk3.cpio.gz | cpio -idmv
3.设置内核参数
vi /etc/sysctl.conf,加入下面参数
kernel.shmmax=4294967295 内存512m
计算方法为:kernel:shmmax=1024*1024*ram(m)/2
执行sysctl -p生效
4.建立数据目录和用户
groupadd dba
groupadd oinstall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passwd oracle mkdir /opt/oracle
mkdir /opt/oracle/proct
mkdir /opt/oracle/proct/9.2.0
chown –r oracle.oinstall /opt/oracle
mkdir /var/opt/oracle
chown oracle.dba /var/opt/oracle
chmod 755 /var/opt/oracle
5.vi .bash_profile 设置变量
export ld_assume_kernel=2.4.1
export oracle_base=/opt/oracle
export oracle_home=/opt/oracle/proct/9.2.0
export oracle_sid=ora9i
export oracle_term=xterm
export tns_admin=$oracle_home/network/admin
export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zhs16gbk
export ora_nls33=$oracle_home/ocommon/nls/admin/data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lib:/usr/lib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usr/local/lib
export ld_library_path export path=$path:$oracle_home/bin
classpath=$oracle_home/jre:$oracle_home/jlib:$oracle_home/rdbms/jlib
classpath=$classpath:$oracle_home/network/jlib
export classpath
38.网卡的激活与停止
超级用户;
ifconfig eth0 down 停止
ifconfig eth0 up 启动 40.linux下cvs的安装配置
1.安装cvs软件包.
2.groupadd cvs
3.useradd -g cvs cvsroot
4.chmod 777 -r /home/cvsroot
5.cd /etc
6.vi profile
新增以下二行:
cvsroot=/home/cvsroot export cvsroot
cvsedit=vi export cvsedit
7.查看/etc/services文件中cvspserver 所在行的注释状态(有则把注释去掉)
8.进入 /etc /xinetd.d, vi cvspserver该文件不存在,内容如下:
service cvspserver
{
disable = no
socket_type =stream
wait =no
user =root
env =home=
server =/usr/bin/cvs
server_args =--allow-root=/home/cvsroot pserver
log_on_failure +=userid
}
9.vi /etc/xinetd.conf 内容如下,每次开机自动启动服务:
service cvspserver
{
port = 2401
socket_type = stream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usr/bin/cvs
server_args = -f --allow-root=/home/cvsroot pserver
bind = 168.168.1.110
}
重新登录 换cvsroot用户
10./etc/init.d/xinetd restart
11.cvs init(初始化:cvs版本库的初始化)
12.cvs -d :pserver:[email protected]:/home/cvsroot login(用户登录 )没有任何提示信息就成功。
13.首先要导入库,假设项目名称为linuxisquote.
步骤:
1、进入linuxisquote.
2、一个项目的首次导入
cvs import linuxisquote lch v_0_0_1
此时到$cvsroot目录下,可以看到多了一个linuxisquote的目录。 41.命令绝对路径
.如果不是绝对路径的话,你可以这样输入
(1)[root@redhat linux]# whereis adser
adser: /usr/sbin/adser /usr/share/man/man8/adser.8.gz
你这样输入就可以了 /usr/sbin/adser xxx
(2) 或者改vi /etc/profile,加入一句:path=$path:/usr/sbin:. export path,
就可以直接输入adser 42.修改用户的权限
.改用户权限的话,你可以改vi /etc/passwd
如:我想lll变成和root用户一样,就改: lll:x:508:508::/home/lll:/bin/bash
改后面的 508 为和root后面的数据一样的就可以了!
改为:lll:x:508:0::/home/lll:/bin/bash
lll就拥有root的权限了。 43.修改grub启动时的背景图片
1将一图片转化成640*480,14色的xpm #convert abc.jpg -colors 14 -geometry 640x480! abc.xpm
2 压缩生成的xpm文件,使用gzip
#gzip -9 abc.xpm
3 将abc.xpm.gz拷到/boot/grub下
4修改/boot/grub/menu.lst
splashimage=(hd0,0)/boot/grub/abc.xpm.gz 44.vnc for linux的安装
1.第一步在linux上安装vncserver
tar zxvf vnc-x.tgz
cd x
cp *vnc* /usr/local/bin/
没有vnc 目录,就建vnc目录
mkdir /usr/local/vnc
cp -r classes/ /usr/local/vnc/
2.设置vnc server的访问密码
vncpasswd
3.linux版vnc server的改进.首先执行vncserver
修改/root/.vnc/xstartup里的 twm $ 为gnome-session &
4.启动vnc server
vncserver
注意new x desktop is kill:3 记住3是客户端要用到的端口
5.客户端启动vncviewer,输入:如192.168.1.110:3
ok,你就看到了。。哈。。
如果在windows客户机中安装了ie或netscape,还可以启动ie或netscape
然后在地址栏输入(如果是1的话)
http://192.168.1.64:5801
⑺ 【Linux】 Centos7 NC探测端口命令
linux centos7 测试端口的连通性, 分别测试TCP端口与UDP端口
安装nc命令
一、nc命令检测端口的用法
1 这个需要Linux服务器里边支持nc命令,检查NC 是否安装
2 安装nc
3 探测端口
错误信息如下
网络了半天没一个结果, google了一下就有结果了, 经测试成功.
4 原因分析:
-z参数原为扫描目标port是否打开, TCP三次握手成功则ok
但CentOS7新版的nc命令已取消了-z, 需输入重定向 < /dev/null 才能成功
5 探测 udp: 通过 nc -h 可以看出,只需要加个 -u 即可。
更多高级应用参考: https://blog.csdn.net/fym0121/article/details/8190078
⑻ centos关机命令
halt
poweroff
shutdown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