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为什么程序员不愿意轻易改代码

为什么程序员不愿意轻易改代码

发布时间:2023-01-31 12:55:28

A. 互联网前辈总是说“bug是改不完的”,新入职的程序员该怎样应对bug

互联网前辈总是说“bug是改不完的”,新入职的程序员应对bug:

B. 程序员不想写代码了

么是优秀的程序员?
自从我工作以来,一直不是很明确什么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是及时完成任务?是提交高质量的代码?还是谁写的代码多、修改的Bug多?
对于程序员的考核也是一个业界的难题。这篇Blog关注的是程序员自己感觉是否是优秀的。呵呵,有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的味道。
让程序员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或者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对于降低沟通成本、成长程序员以及开发高质量的产品都有重大意义。

优秀程序员的标准:
1. 准确地评估你的工作。(估算你的工作量,管理用户的期望值)
2. 第一时间提交有质量的工作。
3. 建立快速的反馈循环。
4. 确保代码在离开你的时候比来之前更健康。(比如:重构)

让大脑处于敏捷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您始终会尝试利用现有的时间和资源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C. 为什么程序员都不想二开代码了

我甚至可以认为如果非程序员能真正上手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那么基本上稍微培训一下就能成为至少是合格的程序员。

2.对于程序员来说,低代码通常并不能提高程序员的效率,因为程序员可以找成熟的脚手架或者叫项目骨架。

3.对于老板来说,会以增加一个功能的表象来衡量工作量。

而实际上遇到低代码平台不支持的特性才能实现的功能的工作量=重写前面的所有功能+实现新的功能。

所以对于程序员来说,活还要自己干,也不提升自己干活的效率。

然后增加功能时遇到问题了,老板以为很简单,实际上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写前面所有内容。

D. 为什么,打代码打的特别不耐烦,原来程序员这么辛苦

程序员我也做过,敲代码的过程苏安然枯燥,但是代码执行之后,有成果出来也是有一种成就感的。要是经常加班就有点辛苦了。

E. 程序员不喜欢什么,在广州蓝景做开发的朋友说,他不喜欢加班改别人的bug,你们呢

程序员最讨厌不确定性。
Debug的时候,在怪异再棘手的问题,只要可以稳定重现,都迟早可以解决。“稳定重现”的意思是只要按一定的步骤做下来,问题就可以重演。
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时有时没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bug。改了代码不知道有没有效,也不知道是否引入了新问题。可以把码农逼疯。
引入到生活中对人对物的态度也是一个道理。无缘无故发脾气又不说为什么的女朋友,言而无信说到做不到的人,约好的事情被放鸽子... 这些都是不确定性。
程序员对不可控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是有解决方案的。在代码里头把异常try-catch-finally一下,做好补救收尾,在加上几行注释警醒后来人这里别乱动。对随机发生的问题,对应方案就是假设这里永远都会有问题,把随机的行为转化为降格的确定行为。就比如随机发脾气的女朋友吧,就会放弃研究发脾气的原因,不求治本,而是假设她永远会发脾气,专注“哄”的工作也就是catch里面的内容。

F. 怎么有的老程序员的代码写得还那么烂

代码烂一般有两个意思,一是格式乱,该有的空格没有,命名混乱,二是算法落后。看题主说的应该是前一种,这种问题的产生有几个原因,一是个人原因,老程序猿个人非常懒散,二是老程序猿的第一家公司不好,程序猿的第一家公司对程序猿的编码风格影响很大,三是当前公司不好,没有代码规范,没有code
review,四是历史原因,代码经历了好多人的手,风格很不统一,但是还能用,所以老程序猿懒得改了,怕引发其他问题。

G. 程序员为什么要一直改bug不能一次性写好吗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也总是在调试,Bug总是防不甚防的出现,这个过程真是有趣又痛苦,最后我觉得习惯就好,一次性写出完美代码是每个程序员不可实现的梦想。

  • 程序员作为一项工作,是有任务有指标的,比起慢慢写出完美程序解决所有问题,大家更喜欢快速看到一个可以执行解决部分问题的程序,此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没有哪个程序员可以写出完美的代码,即使高能又伟大的公司也做不到这一点,想想看你的手机软件是不是经常提醒你该更新了,连微软都在三天两头的让你打补丁,不是吗?

    H. 程序员的日常就是不停地写代码吗这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吗

    其实不得不说是程序员的职业相对较为特殊,也正因为如此被网友们认为吃青春饭的行业也是很有道理的,从某些意义上来讲,年长的程序员并不会取得老板的重视,尤其是到了中年很容易被公司所辞退,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程序员的晚年,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总的来说,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思考问题。

    3,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大多数程序员在中年都会改行从事其他产业。

    其实不得不说,是程序员本身就属于 it产业,也正是因为技术相对更新周期较短,所以导致大多数程序员也是吃青春饭的,所以很容易在中年之后被公司所淘汰,为了生存大多数中年程序员都会改行从事其他产业。

    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程序员的日常确实相对较为辛苦,而且不停在输代码和代码打交道,而大多数程序员由于行业本身特殊,所以一到了中年很容易被公司所淘汰,只能被动的转行其他产业。

    I. 程序员不喜欢写代码。怎么办

    说明你喜欢挑战和提供算法,你可以该行,来专门设计算法或者和上司交流。

    J. 为什么国内程序员都很少进行代码重构

    说到代码的重构对于国外的程序员提到的比较多,特别是大型的开源工程,基本上一个模块或者函数的实现会反复的修改,一个文件能被修改成千上万次,曾经订阅了linux内核组的邮件,每天的收到的修改文件成千上万,有时候一个文件都能被修改上百次,对于文件修改最疯狂的是google的chrome源码,重构的次数,让你觉得每天都在重写但是功能上感觉越来越流畅。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程序员绝大部分时间做的不是这样的事情。

    为啥从直觉上觉得老外的写的代买质量比我们的要高,我们国内的程序员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赶进度,准确的来讲忙着增加功能和修改bug,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为什么国内出不了android以及Linux等影响深远的 科技 创新,从全球开源代码的占比就可以看出,差距还是很巨大的。

    为什么觉得老外写的代码比我们的强?

    1.国内软件发展主要阶段还在解决有没有,还远谈不上强大
    中国的软件经过近几十年长足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有几个巨头跻身世界前列了,最近炒的很热的脸书的用户数据泄密事件,作为当事人扎克伯格,也在论述中提到中国有几个很厉害的互联网公司,这说明中国在互联网领域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在一些核心的领域,或者门槛很高的领域差别还是非常巨大。

    任何事情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首要考虑的是不是有没有,所以如同创业初期的公司会选择短时间内搞出来个产品,哪怕是不成熟的产品,然后快速的投入市场,根据市场用户的反应同步追踪问题,等到产品差不多稳定,并且产品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之后,后续的事情就要考虑优化功能,对里面的代码或者产品的性能进行全方面的提升,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互联网一般比较年轻,还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内软件的发展,也会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开源框架代码出来,但这一切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国内的程序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赶进度和根据需求完成功能代码。

    2.软件产业的底子还很薄弱, 历史 积淀还不够
    举个很典型的例子,现在很多国内的程序员到了30多岁就开始考虑后续的转型了,因为后面的轻轻人会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大部分的30多岁的程序员都在考虑自己后路,都要考虑转型的问题。老的有经验的程序员反而转型去做管理或者合伙创业了,哪有几个还在安心搞技术,年龄大了还在搞技术的还被人鄙视,觉得自己没有出息。

    但是在国外写代码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和别的工种没有多大的差异,40,50岁了写代码也是比比皆是,做软件是一种技术工种,经验的占比是很高的,所以老程序员写出来的代码更加有深度,稳定性更高,一切的根源还是产业的发展不够成熟,需要时间和 历史 的积淀,从这方面讲国内的软件整体产业还是比较薄弱,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氛围还有待慢慢的成熟,周围都是有经验的程序员在带领着如何去重构代码,如何提升代码的质量,而国内大部分的程序要还是被产品经理鞭策着增加需求和修改代码。

    3.公司的文化差异
    目前很多的中国技术公司更多的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在基础软件的投入远远不够,毕竟基础的投入很难短期见成效,在一个具体的场景,有一个产品主体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也能在用户那边投入使用了,一般的公司很难拿出时间来,让你做代码的重构,毕竟这种事情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与公司本身的文化差异有很大的关系,重视的技术或者懂得技术的公司对于这方面相对比较重视,反之就差很多。

    小时候课本上就说着我们落后100年,所以高楼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在追赶的道路很漫长,所以承认存在差距,然后努力加倍的去追赶。

    Time is money. 以目前国内互联网的情况,需求应接不暇,程序员基本上都是被需求与业务赶着走,时间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很多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赶紧实现需求的功能。所以,一个项目下来,代码基本上都变得非常非常的“垃圾”。

    也有很多程序员想过在项目结尾的时候进行代码的重构,基本上每个程序员也都知道重构代码的好处,但是并不代表着真正能做起来。还是那个原因,国内互联网的速度太快,需求应接不暇,做为程序员,基本上没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而另外一个原因是跟团队负责人有关。若团队负责人能够意识到重构的好处,那么他可以为此单独划分一段开发时间出来,让大家分别负责一个模块进行重构,这都是可以安排做起来的。这也需要团队负责人如何在需求人员的需求与代码质量的进度上做一个平衡,进行统筹安排。

    最后我想说一个可能很少意识到的原因,那就是人员流动问题。国内互联网目前人员流动非常的大,尤其是北上深这样的互联网发达的城市,基本上是平均两年就会走一大波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考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即我到底要把代码写的多好,要把代码的可维护性做到多好,其实这都是从业人员自身需要考验的问题,因为完成一个功能很容易,但是要考虑的全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人员流动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代码是很难看懂的,即有些代码在人员离开后成为了“ 历史 ”,无人敢动。这也会阻碍着软件的重构工作的进行。

    从我所讲的这几种情况来看,重构其实是大家都能知道的好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又有现实的约束,需要负责人来做这样的统筹安排与推动。

    成本太大
    大多数软件产品的开发都是经过了很多开发人员的付出,如果进行代码重构需要了解产品、了解框架、了解代码逻辑,这个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效益是第一位的,与其花费精力进行效益不大的产品重构,不如去承接更多的项目来的实在。
    领导决策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老板都是非技术人员出身,他们更关注效益和客户,为了符合企业的发展,在进行产品开发时会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来吸引客户,花费精力重构代码不如开发一套新产品或者开发更酷炫的效果更具有实在意义。
    代码规范不足
    由于国内互联网较之国外起步较晚,很多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加之人员流动比较大等多方面的因素,很难形成标准、严谨、行之有效的代码规范,所以很多技术人员在开发时都是根据个人风格习惯在开发,等其他人接手代码时,缺少相关标准和文档,很难理解代码逻辑,花时间去了解代码、重构代码不如直接推翻重做来的方便。
    客户定制化需求
    部分企业创业初期对企业信息化是不够重视的,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考虑信息化建设,而由于业务的限制,大多数标准化的互联网产品都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要进行大量定制化的开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即使产品开发足够完善,在实际项目中也需要进行扩展,倒不如直接在项目中进行调整。
    程序员的发展限定
    在国内很少有终身的程序员,大部分都会逐渐转向销售、售前、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岗位,而这些岗位则需要了解业务、了解客户,对技术的需求反而不会太高,所以与其花时间去专研技术不如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业务和项目层面。

    代码能够重构对底层框架要求深度掌握、且代码框架本身要足够灵活,而国内绝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停留在对框架的使用层面、少数可以完善、结合使用,极个别的在做同语言山寨或者换一种语言重写,能够对产品体系进行把握、与时俱进扩展实在是凤毛麟角。随着国家的经济提升、IT行业逐渐成熟,在我国这么多IT公司基数下,即便是凤毛麟角的概率,重视基础框架、积累萃取、不断迭代完善的一些技术公司也会慢慢崭露头角、涌现出来的。

    【国内程序员很少进行代码重构】,这个现象虽然没有什么调查统计,不过我写了十多年代码,也发现身边的程序员大多数是这样的,【宁可写新的代码,也不愿意重构老代码】。下面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系统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功劳
    我见过的大部分的传统行业的软件公司或IT部门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不太了解),“只要系统稳定,那么就是最大的功劳”,而保持系统稳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就是尽可能的不要动系统!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但很多公司确实是这样,甚至公司对项目的考核标准中,项目有什么突破的权重很低,是否有生产事故的权重很高。所以很多“机智”的项目组成员,千方百计的不接需求,或者把需求推给别的项目组。在这种单位里面,别说重构了,新代码都写的不多。

    测试覆盖度太低,重构代码没办法保证质量
    代码重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重构后的代码谁来保证?如果影响到原有的功能怎么办?”

    这时候很有效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各种自动化的测试来保证重构代码的质量。

    但是,大部分公司,不管是单元测试还是其他的自动化测试,都是不健全的,甚至是没有的。所以只要不是被逼不得已,程序员宁可重新写一个方法,也不愿意重构之前的代码。

    其他

    进行代码重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务必需要对需求熟悉;对代码 历史 变更熟悉;对代码框架,模块熟悉;对产品更新迭代做好风险把控,时间成本把控……

    进行代码重构需要能力非常高,责任心非常强的人进行,甚至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完成。

    为什么要代码重构?理由一大堆,我认为主要有两条,一是原代码已不适合扩展新需求,二是原代码已拥肿不堪,乱七八糟。

    为什么很少重构?除了上述分析外,还有其他因素,如人员流动快,原团队原作者早已不知何去何从了。又如需求和业务繁多,完成工作开发都累得半死不活,日理万机似的,哪有时间和心情重构?

    谢谢大家。

    1.国内程序员技术能力不足以进行代码重构

    大量的软件从业人员连编程规范都不熟悉,怎么可能做代码重构?更多的人只会写写hello world,只会拷贝粘贴小段代码,连if else这种语句都写不清楚甚至漏掉逻辑,连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都没有,谈何重构?

    2.国内程序员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一般。

    进行软件重构,必须说服经理,让经理相信重构会带来软件质量的提高和故障率的逐步降低,这样经理才会安排人力进行重构。

    3.国内软件开发更注重bug的及时解决

    国内软件开发大量的人力被分配到解决短期的某个bug,没人抽时间思考如何长久的彻底的解决软件缺陷,其实解决bug不重要,找到软件的缺陷或者性能低下的地方才重要,这些才是重构的点。国内加班加点疲于奔命式的开发,没人考虑bug率是否长期内能够收敛,总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处于一个永远解决bug的死循环里。

    这种工作模式是愚蠢的,不是smart的。

    软件开发,一定要动脑子,不要蛮干,这不是耕地,力气大就耕的多。

    重构代码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让软件开发人员更自由。

    谢谢楼主的问题,这是一个我特别想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第一,我是一个对代码有洁癖的人,受不了一坨,一坨那样的代码。第二,我是一个践行Clean Code 的人,给大家我主要负责的一个项目的一组数据(JAVA),总代码量20万行,UT coverage(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82%,代码重复率0.5%,代码规则(sonar)违反(Code issue)0,甚至连最低的违反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我的项目在实践Clean Code上的数据,我经常去给不同的团队做分享,也对团队对这个重构不太上心有一些理解。

    大致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也是最多的,交付压力,大部分人都会抱怨,你看我们有这么多新功能,还有那么多bug,根本忙不过来,哪有时间重构?

    第二,重构意识不足,老板,管理人员总是希望这个我们要有,那个我们也要实现?为什么?因为别人有,别人有我们没有可能会造成用户流逝。即使有一些有见识的程序员和老板反应这个重构问题,但是重构从来不是高优先级的。毕竟,现在的软件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

    第三,人员流动性大,这个是我听过最奇葩的一个理由,我问一个来听培训的哥们,说你代码写成这样,以后怎么维护?这个哥们说,我也知道难维护,但我明年就跳槽了。

    第四,设计上就不需要重构,曾经给一个保险公司做分享,我本人也是做金融相关产品后台的,我就问你们这样写代码,可能三四年以后就非常难维护了,还是要尽快重构。他们的回答是,我们不重构,我们只重写。什么意思那?就是一个系统,三四年以后在写一遍。

    第五,程序员本身的问题,可能第一写单元测试,修改命名,修改代码结构,是一件很没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一个没有多少附加值的事情。毕竟现在你去找工作,这个代码质量方面的问题会问得很少。

    第六,我见过的我不能反驳的一个回答,我的英文太差,不能很好的命名,而我也不想学英文。

    第七,反正我已经实现了功能。

    最后,用一句话来提醒程序员们,重构是多么重要。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挖了坑迟早要填的。

    在国内,【重构】这件事是程序员最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公司喜欢做的事。

    但程序员喜欢并不能影响公司的决策,所以,国内的现象就是软件系统很少有重构。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内的公司所推出的系统大多没有重构的价值。

    1、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存在这样一种快节奏,那就是发现一个有价值的创意,就马上进入开发,开发完成立即上线,并立马推广使用。这是一种快速试错的模式,一旦发现系统在 社会 中没有引起反响,那就马上把系统再下线。这种情况下的系统哪来的重构价值呢?

    2、即使一个系统上线成功了,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貌似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可以有重构的机会。但事实上不是,国内公司仍旧不会选择重构,因为重构带不来新的价值。所以,公司多数都会在系统上添加新的功能来吸引新的客户,而不会考虑重构现有系统。

    总得来说,引起重构的原因在于能够有持续的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企业当然不会做,仅是程序员的一厢情愿而已。

    你只是见到了你所在的公司现象,不代表所有,也不能代表大部分的。

    代码重构还是存在的现象

    代码设计烂,经常出问题、扩展麻烦、维护心累、数据混乱、结果不清醒、模块划分混乱

    就可能要考虑到重构了

    呵呵,

    老大说:

    你赶紧去修复一下这个bug,

    还有几个功能没有实现,加班搞一下,

    pm 说:

    这个功能改一下,

    还有这个,界面重新调整一下,

    这个业务流,现在不一样了,

    客户需求需要多几个功能,

    老板说:

    这东西下周能出来吗?

    与为什么程序员不愿意轻易改代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服务器上如何查看服务器的端口 浏览:676
    单片机服务器编译 浏览:768
    单口usb打印机服务器是什么 浏览:859
    战地五开服务器要什么条件 浏览:954
    在word中压缩图片大小 浏览:253
    javatomcat图片 浏览:417
    程序员生产智能创意 浏览:65
    汇和银行app怎么登录 浏览:383
    腾讯服务器如何上传源码 浏览:745
    单片机的原理概述 浏览:512
    火控pdf 浏览:269
    如何复制云服务器centos环境 浏览:984
    债权pdf 浏览:303
    红色番字的app怎么下载 浏览:876
    云服务器流程教课 浏览:704
    中国农业银行app怎么没有网 浏览:999
    几率表算法 浏览:904
    程序员理工科 浏览:708
    企业邮箱登录收件服务器地址 浏览:560
    计算机思维与算法设计的重要性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