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MySQL的备份与还原,非常规备份,全量备份,增量备份
1:官方百万级别的测试数据库:
官方测试数据库github网址:https://github.com/datacharmer/test_db
2:自己创建简单测试数据库:
快速随机生成测试语言的网站:https://generatedata.com/
选择sql和想生成的字段,点击生成Generate!生成即可。
在MySQL输入生成的语句即可。
3:测试备份还原时用到的命令
删库跑路测试(先备份好)
还原后查询库的表数据是否完整。
采用复制整个数据存放目录
1:查看数据库数据存放位置
有两种方法:
1):在数据库中用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datadir' 查看
2):在配置文件中查看,配置了 datadir 目录的可查看。没有配置的默认为 /var/lib/mysql/ 位置
linux中查看配置文件
2:复制目录或者目录下某个数据库名
3:还原时直接复制文件夹到数据库目录即可
mysqlmp又可叫做全量备份。
参数 --databases 同 -B ,单独一个库,也可省略。
1、备份命令mysqlmp格式
格式:mysqlmp -h主机名 -P端口 -u用户名 -p密码 database 数据库名 > 文件名.sql
备份testDatabase数据库
2、备份MySQL数据库为带删除表的格式
备份MySQL数据库为带删除表的格式,能够让该备份覆盖已有数据库而不需要手动删除原有数据库。
3、直接将MySQL数据库压缩备份
备份并压缩
4、备份MySQL数据库某个(些)表
备份testDatabase中的myTable表,不需要用参数 --databases 或者 -B
5、同时备份多个MySQL数据库
同时备份testDatabase和 employees两个库
6、备份服务器上所有数据库
参数 --all-databases 同 -A
7、还原MySQL数据库的命令
1) 不指定数据名还原,默认生成原数据库名称,还原所有数据库。
2) 指定数据名还原,还原指定单个数据库,需在数据库种预先创建一个testDatabase名称。
3) 还原压缩的MySQL数据库
4) 进入数据库用source导入
增量备份是针对于数据库的bin-log日志进行备份的,增量备份是在全量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的。增量备份主要是靠mysql记录的bin-log日志。
1:查看是否开启bin-log日志
进入mysql输入命令可查看。
显示如下为开启状态,日志文件在/var/lib/mysql/以binlog.00001的格式保存。
如未开启,需要在配置文件种配置
2:查看目前使用的bin-log日志文件
进入mysql查看命令。
显示如下,目前使用的是binlog.000022文件,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此文件。
查看当前testDatabase的表myTable数据如下,
3:刷新日志,使用新的日志文件(备份)
在命令端执行命令
日志文件从 binlog.000022 变为 binlog.000023
这时相当与已经备份成功,备份文件即为上次的binlog.000022日志文件。
4:删除数量,从日志还原数据
1) 删除ABC行
查询以及没有ABC行列。
2) 恢复数据ABC行
退出mysql,在命令端用mysqlbinlog命令恢复到binlog.000022日志状态。
进入数据库再次查看数据,ABC已经恢复。
增量备份完成。
‘贰’ mysql 备份命令在什么地方执行
常用备份命令:mysqlmp -u root -p密码 dbname 表名 >路径加文件名(最好是个不存在的文件)
例如:mysqlmp -uroot -p test t_enum >test.txt
你也可以不指定表名,备某个库下的所有表,只要把表名去掉就可以 ,也可以备全库,例如:
mysqlmp -uroot -p --all-databases >test.txt
还有一种是通过binlog文件做备份,因为是二进制文件,所以要通过mysqlbinlog 来查看文件内容
如果是myisam引擎,你也可以直接移植数据文件。
‘叁’ db2 v9备份 恢复到v11
一、备份(backup)数据库:1、离线全备份:
1)、首先确保没有用户使用DB2:
db2 list applications for db sample
2)、停掉数据库并重新启动,以便断掉所有连接:
db2stop force
db2start
3)、执行备份命令:(使用TSM作为备份的介质)
db2 backup db sample use tsm
备份成功,将会返回一个时间戳。
4)、检查备份成功:
db2 list history backup all for sample 可以看到多了这个备份的纪录。
db2atl query 命令也可以看到返回值。
5)、备注:
首先对主节点(catalog表空间在的节点)执行备份命令,再对另外的节点也做这个操作。
2、 在线备份:
1)、首先打开一下支持在线备份的数据库配置参数:
db2 update db cfg for sample using userexit on 启用用户出口
db2 update db cfg for sample using logretain on 启用归档日志
db2 update db cfg for sample using trackmod on 启用增量备份功能
(需要各个Node都分别做设置)
开启这些参数后,数据库处于backup pending状态,要求做数据库的离线全备份。做一下离线全备份,参考上面的命令。
2)、在线备份命令如下:
db2 backup db sample online use tsm
备份成功,返回一个时间戳。
3)、同样可以用db2atl 和db2 list history察看备份纪录。
4)、备注:
同样,对每个节点都做这个操作。
3、 在线增量备份
1)、在开启了必须的三个参数的情况下,做增量备份:
db2 backup db sample online incremental use tsm
备份成功,返回一个时间戳。
2)、同样可以用db2atl 和db2 list history察看备份纪录。
3)、还有一种delta的备份:
db2 backup db sample online incremental delta use tsm
这两种备份的区别,类似Oracle Exports的Incremental和Cumulative方式,db2的incremental对应oracle的cumulative方式,而db2的delta方式则对应oracle的incremental方式。
4)、备注:
同样,对每个节点都做这个操作。
二、恢复(RESTORE)数据库:
1、新建数据库:
在一般管理工具, 创建数据库(别名要和原来的数据库别名一致)。
2、恢复数据库:
1):断开连接:将网络断开,切断所有的客户连接,如果不行,先重启。(如果有客户端连接到DB2服务器,恢复不行的,包括控制中心)
2):恢复离线备份。
3、恢复在线备份:
1)、恢复。恢复命令为:db2 restore database DBName from C:Temp taken at 20090622164642
2)、前滚。前滚命令为:db2 rollforward db DBName to end of logs(或者:控制中心->所有数据库->dbname ->右键->前滚)
3)、停止前滚。停止前滚命令为:db2 rollforward db DBName stop(或者:控制中心->所有数据库->dbname ->右键->停止前滚)
‘肆’ Linux如何备份文件夹常用命令有哪些
linux备份文件夹的命令是什么?在Linux操作系统中,可用于备份文件夹的命令有两个:cp命令、mp命令,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两个命令,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帮助。
1、mp命令
Linux mp命令用于备份文件系统。
mp为备份工具程序,可将目录或整个文件系统备份至指定的设备,或备份成一个大文件。
语法:
mp[-cnu][-0123456789][-b
<区块大小>][-B<区块数目>][-d<密度>][-f<设备名称>][-h<层级>][-s<磁带长度>][-T<日期>][目录或文件系统]或mp[-wW]
参数:
-0123456789 备份的层级
-b<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的大小,单位为KB
-B<区块数目> 指定备份卷册的区块数目
-c 修改备份磁带预设的密度与容量
-d<密度> 设置磁带的密度,单位为BPI
-f<设备名称> 指定备份设备
-h<层级> 当备份层级等于或大于指定的层级时,将不备份用户标示为nomp的文件
-n 当备份工作需要管理员介入时,向所有operator群组中的使用者发出通知
-s<磁带长度> 备份磁带的长度,单位为英尺
-T<日期> 指定开始备份的时间与日期
-u 备份完毕后,在/etc/mpdates中记录备份的文件系统,层级,日期与时间等
-w 与-W类似,但仅显示需要备份的文件
-W 显示需要备份的文件及其最后一次备份的层级,时间与日期。
2、cp命令
Linux cp命令主要用于复制文件或目录。
语法:
①cp [options] source dest
②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参数:
-a 此选项通常在复制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复制目录下的所有内容,其作用等于dpR参数组合
-d 复制时保留链接,这里所说的链接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f 覆盖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给出提示
-i 与-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是否覆盖,回答y时目标文件将被覆盖
-p 除复制文件的内容外,还把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r 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此时将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l 不复制文件,只是生成链接文件。
‘伍’ Linux下数据备份命令scp、rsync和后台运行
scp和rsync 均可实现文件的复制,但相比较,scp占用系统资源较小,rsync速度较快。当小文件众多时,rsync会导致硬盘I/O非常高,而scp基本不影响系统正常使用。可根据需要这俩选其一实现文件复制。
scp 是secure 的缩写,scp是Linux系统下基于ssh登录进行安全的远程文件拷贝命令。
可以实现本地文件复制到远程服务器,也可以将远程文件复制到本地。
rsync 是remote sync的缩写。使用rsync备份数据时,不会直接覆盖以前的数据(如果数据已经存在),而是先判断已存在的数据和新数据的差异(默认规则是文件大小或修改时间有差异),只有数据不相同时才会把不相同的部分覆盖。在仅作增量数据的时比scp灵活。
一般CentOS默认安装rsync,若使用 rsync -v 提示找不到命令,可使用 yum install -y rsync 安装。
单个冒号和双冒号的区别 :使用rsync在远程传输数据前,是需要进行登陆认证的,这个过程可使用ssh协议也可以使用rsync协议完成。单冒号(:)使用的是ssh协议;双冒号(::)使用的是rsync协议。
默认情况下,rsync只确保源文件的所有内容(明确排除的文件除外)都复制到目标目录。它不会使两个目录保持不同,并且不会删除文件。如果要使目标目录成为源目录的镜像副本,则使用--delete选项。可删除只存在目标目录,不存在于源目录的文件。
增量备份算是一个经常使用的场景了。两台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定期备份,无需所有文件都一遍,仅复制有变动的文件。
具体做法是,第一次同步是全量备份,所有文件在基准目录里面同步一份。以后每一次同步都是增量备份,只同步源目录与基准目录之间有变动的部分,将这部分保存在一个新的目标目录。这个新的目标目录之中,也是包含所有文件,但实际上,只有那些变动过的文件是存在于该目录,其他没有变动的文件都是指向基准目录文件的硬链接。
--link-dest 参数用来指定同步时的基准目录。
上面命令中, --link-dest 参数指定基准目录 /compare/path ,然后源目录 /source/path 跟基准目录进行比较,找出变动的文件,将它们拷贝到目标目录 /target/path 。那些没变动的文件则会生成硬链接。这个命令的第一次备份时是全量备份,后面就都是增量备份了。
一般服务器之间复制文件都比较大,为防止误操作,最好在后台运行。但因为需要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ssh通讯多是需要密码的,所以不能直接使用nohup 放置于后台。无论是scp还是rsync都可操作如下:
后台和前台任务的切换
scp不支持断点续传,挂起scp进程可能导致数据缺失。倾向于使用rsync。
如果有其他任务需要使用nohup后台运行,但执行时却忘记了使用nohup,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设置。
参考:1. Linux之scp命令及后台运行scp
‘陆’ linux怎么备份系统
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下,执行sudo su
并执行cd / 切到跟路径下,再按下面执行操作
执行命令df -h
查看分区磁盘情况,一些没有作用的分区可以不用备份的。比如说mnt,一般都是挂载的光驱文件,还有media等。
使用命令 tar cvpzf backup.tgz --exclude=/data --exclude=/datafile /
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舍弃,先分析一下你的各分区大小,在看看备份的路径分区大小够不够。我这里是将不用的datafile和data分区舍弃了,备份的文件名backup.tgz存放路径是“/”路径(因为足够大,就索性全备了)
ps:“cvpfz”是tar的选项,意思是“创建档案文件”、“保持权限”(保留所有东西原来的权限)、“使用gzip来减小文件尺寸”。
执行命令后,linux就立即开始了备份作业,备份过程截图备份完成后有如下的一个警告提示,应该是不影响的。
我们来看看备份的最终成果吧,在“/”路径下执行命令:ls -l
可以看到备份的文件backup.tgz了
也可以用命令df -h看看/根目录分区的使用状态,比未备份前少了8%,约7G左右
‘柒’ (十六)Linux文件备份
1.Linux系统需要备份的数据
/root/目录:
/home/目录:
/var/spool/mail/目录:
/etc/目录:
其他目录:
数据备份的原则: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2.安装服务的数据
apache需要备份的数据
配置文件
网页主目录
日志文件
mysql需要备份的数据
源码包安装的mysql:/usr/local/mysqld/data/
RPM包安装的mysql:/var/lib/mysql/
3.备份策略
完全备份: 完全备份就是指把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全部备份,当然完全备份可以备份整块硬盘,整个分区或某个具体的记录(需要更大的硬盘空间和时间)
增量备份: 第一天完全备份,第二天备份当天新增数据,第三天备份当天数据,即每次都是备份新增数据,每次备份后数据要进行压缩(需要较小的硬盘空间恢复麻烦)
差异备份: 第一天完全备份,第二天备份当天新增数据,第三天备份相比原始备份新增数据,即每次都是备份与原始数据相比的新增数据(比完全备份需要的空间小一点,比增量备份恢复容易一点)
1.mp命令
mp [选项] 备份之后的文件名 原文件或目录
选项
-level 就是我们说的0-9十个备份级别
-f 文件名 指定备份之后的文件名
-u 备份成功之后,把备份时间记录在/etc/mpdates文件
-v 显示备份过程中更多的输出信息
-j 调用bzib库压缩备份文件,其实就是把备份文件压缩为.bz2格式
-W 显示允许被mp的分区的备份等级及备份时间
备份分区实例
mp -0uj -f /root/boot.bak.bz2 /boot/ 备份命令,先执行一次完全备份,并压缩和更新备份时间
cat /etc/mpdates 查看备份时间文件
cp install.log /boot/ 复制日志文件到boot分区
mp -luj -f /root/boot.bak1.bz2 增量备份/boot分区,并压缩
mp -W 查询分区的备份时间及备份级别的
备份文件或目录实例
mp -0j /root/etc.mp.bz2 /etc/ 完全备份/etc/目录,只能使用0级别进行完全备份,而不再支持增量备份
注意: mp只能针对分区做增量备份,对文件或目录不能进行增量备份
2.restore命令
restore [模式选项] [选项]
模式选项:restore命令常用的模式有一下四种,这四个模式不能混用
-C 比较备份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变化
-i 进入交互模式,手工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
-t 查看模式,用于查看备份文件中拥有哪些数据
-r 还原模式,用于数据还原
选项
-f 指定备份文件的文件名
比较备份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变化
mv /boot/vmlinuz-2.3.32--279.el6.i686 /boot/vmlinuz-2.6.32-279.el6.i686.bak
把boot目录中内核镜像文件改个名字
restore -C -f /root/boot.bak.bz2
restore发现内核镜像文件丢失
查看模式
restore -t -f boot.bak.bz2
还原模式
还原boot.bak.bz2分区备份
mkdir boot.test
cd boot.test/
先还原完全备份的数据
restore -r -f /root/boot.bak.bz2
再恢复增量备份的数据
restore -r -f /root/boot.bak1.bz2
还原/etc/目录的备份etc.mp.bz2
restore -r -f etc.mp.bz2
还原etc.mp.bz2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