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打开多个终端进入Docker容器
打开多个终端进入Docker容器有很多种方法,包括使用 docker attach 命令或 nsenter 工具等。
使用 attach 命令有时候并不方便。当多个窗口同时 attach 到同一个容器的时候,所有窗口都会同步显示。
nsenter 可宴尺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名字空间。
为了连接到容器,你还需要找到容器的第一个进程的 PID,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获取。
PID=$(docker inspect _format “{{ .State.Pid }}” <container>) //将<container>换成你的容器id
通过这个 PID,就可以连接到这个容器:
$ nsenter _target $PID _mount _uts _ipc _net _pid
更简单的,建议大家下载 .bashrc_docker,并将内容放到 .bashrc 中。
$ wget -P ~ https://github.com/yeasy/docker_practice/raw/master/_local/.bashrc_docker;
$ echo “[ -f ~/.bashrc_docker ] && . ~/.bashrc_docker” >> ~/.bashrc; source ~/.bashrc
这衡锋个文件中定义了很多方便使用 Docker 的命令,例如 docker-pid 可以获取某个容器的 PID;而 docker-enter 可以进入容器或直接晌拦高在容器内执行命令。
$ echo $(docker-pid <container>)
$ docker-enter <container>
附.bashrc_docker文件内容:
# Some useful commands to use docker.
# Author: yeasy@github
# Created:2014-09-25
alias docker-pid=”sudo docker inspect _format ‘{{.State.Pid}}’”
alias docker-ip=”sudo docker inspect _format ‘{{ .NetworkSettings.IPAddress }}’”
#the implementation refs from https://github.com/jpetazzo/nsenter/blob/master/docker-enter
function docker-enter() {
if [ -e $(dirname "$0")/nsenter ]; then
# with boot2docker, nsenter is not in the PATH but it is in the same folder
NSENTER=$(dirname “$0″)/nsenter
else
NSENTER=nsenter
fi
[ -z "$NSENTER" ] && echo “WARN Cannot find nsenter” && return
if [ -z "$1" ]; then
echo “Usage: `basename “$0″` CONTAINER [COMMAND [ARG]?]”
echo “”
echo “Enters the Docker CONTAINER and executes the specified COMMAND.”
echo “If COMMAND is not specified, runs an interactive shell in CONTAINER.”
else
PID=$(sudo docker inspect _format “{{.State.Pid}}” “$1″)
if [ -z "$PID" ]; then
echo “WARN Cannot find the given container”
return
fi
shift
OPTS=”_target $PID _mount _uts _ipc _net _pid”
if [ -z "$1" ]; then
# No command given.
# Use su to clear all host environment variables except for TERM,
# initialize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s HOME, SHELL, USER, LOGNAME, PATH,
# and start a login shell.
#sudo $NSENTER “$OPTS” su _ root
sudo $NSENTER _target $PID _mount _uts _ipc _net _pid su _ root
else
# Use env to clear all host environment variables.
sudo $NSENTER _target $PID _mount _uts _ipc _net _pid env -i $@
fi
fi
}
② Docker常用命令大全
基础操作:
1 docker images 查看镜像信息列表 镜像是静态的
2 docker ps -a 查看运行中的所有容器
3 docker pull [images]:[version] 从dockerhub拉取指定镜像
4 docker run -p 8000:80 -tdi --privileged [imageID] [command] 后台启动docker,并指定宿主机端口和docker映射端口。
-i: 以交互模式运行容器,通常与 -t 同时使用;
-d: 后台运行容器,并返回容器ID;
-t: 为容器重新分配一个伪输入终端,通常与 -i 同时使用;
--privileged 容器将拥有访问主机所有设备的权限
通常情况下 [command] 填下 /bin/bash 即可。
特殊情况下,如需要在centos镜像中使用 systemctl . 则应添加 --privileged 并设置[command ]为 init 。
5 当镜像通过run 启动后,便会载入到一个动态的container(容器)中运行,此时若需要进入终端交互模式:
sudo docker exec -it [containerID] /bin/bash
交互模式中,使用 ctrl+p+q退出交互 保持运行,使用 exit命令退出并停止容器。
6 在容器非交互模式下,通过docker start/stop 命令来启动/停止已部署的容器服务。
7 docker rm [containerID] 删除容器
8 docker rmi [imageID] 删除镜像
9 docker cp [YourHostFilePath] [containerID]:[DockerPath] 将宿主机内的指定文件传输至容器内部的指定地址。
镜像制作:
1 docker commit [containerID] [ImageName]:[Version] 将修改后的容器重新打包成镜像
2 docker commit -a "runoob.com" -m "my apache" a404c6c174a2 mymysql:v1 将容器a404c6c174a2 保存为新的镜像,并添加提交人信息和说明信息。
-a :提交的镜像作者;
-c :使用Dockerfile指令来创建镜像;
-m :提交时的说明文字;
-p :在commit时,将容器暂停。
3 docker push [ImageID] [repertory_address] 提交镜像到云仓库
(暂时先记录这些,后续再更新)
③ Docker命令全集
一:首先来理解三个名词解释:
1、镜像(image)
Docker 镜像(Image)就是一个只读的模板。
例如:一个镜像可以包含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环境,里面仅安装了 Apache 或用户需要的其它应用程序。镜像可以用来创建 Docker 容器,一个镜像可以创建很多容器。
2、仓库(repository)
仓库(Repository)是集中存放镜像文件的场所。
3、容器(container)
Docker 利用容器(Container)来运行应用。容器是从镜像(Image)创建的运行实例。
二:常用的命令集合如下:
容器生命周期管理 — docker
[run|start|stop|restart|kill|rm|pause|unpause|create]
容器操作运维 — docker
[ps|exec|inspect|top|attach|events|logs|wait|export|import|port]
容器rootfs命令 — docker
[commit|cp|diff]
本地镜像管理 — docker
[images|rmi|tag|build|history|save]
镜像仓库 — docker
[login|pull|push|search]
其他命令 — docker
[info|version]
详细命令说明如下:
docker run -d --name alias-Name imageName //在后台启动一个容器
docker start Name/ID //启动容器
docker stop Name/ID //停止容器
docker restart Name/ID //重启容器
docker kill -s KILL Name/ID //杀死一个运行的容器
docker rm /rm -f Name/ID //删除容器
docker pause Name/ID //停止容器
docker unpause Name/ID //恢复容器
docker create --name CONTAINER_Name imageName //只创建容器但不启动
docker ps / docker ps -a //查看运行的容器
docker exec -it CONTAINER_ID /bin/bash //进行一个运行中的容器,开启一个新的终端
docker attach CONTAINER_ID //进行一个运行中的容器,不开启一个新的终端
docker inspect CONTAINER_Name //查看容器的相关信息
docker top CONTAINER_Name //查看容器里面的进程
docker events -f "image"="imageName" --since="1467302400" //时间戳=2016年7月1日后的相关事件
docker logs CONTAINER_Name //查看容器的日志输出
docker wait CONTAINER_Name //阻塞运行直到容器停止,然后打印出它的退出代码
docker export -o test.tar CONTAINER_ID //将容器进行打包保存到本地,文件类型为tar
cat test.tar |docker import - image_name:tag //将上面保存的文件导入到镜像库中
docker port CONTAINER_ID //查看容器的端口映射情况
commit 从容器中创建一个新的镜像
docker commit -a "tony test" -m "my mysql" CONTAINER_ID mymysql:v1
docker images mymysql:v1
cp 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进行多个主机与容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docker cp /ruiqi/content CONTAINER_ID:/ruiqi/
diff 用来检查容器里面文件结构的更改
docker diff CONTAINER_ID
docker images /docker images -a //查看本地的镜像,-a 表示是所有的镜像
docker rmi -f image_name //删除镜像
docker tag mysql:v5.6 mysql:v5.7 //给镜像做一个有别名的复本
docker build -t runoob/ubuntu:v1 . //构建一个镜像
docker history image_name //查看当前这个镜像的 历史 信息
docker save -o TestFlask.tar TestFlask:v3 //将当前的镜像保存到本地的一个tar 类型的文件
docker login //登录镜像仓库
docker pull //从镜像仓库中拉镜像
docker push //向镜像仓库推本地的镜像文件
docker search //检索镜像内容
三:利用dockerfile 制作一个tomcat 运行image:
[root@localhost common]# more Dockerfile.tomcat
FROM cloud.io/centos:7
COPY jdk-8u144-linux-x64.rpm /opt/jdk-8u144-linux-x64.rpm
RUN ["rpm","-ivh","/opt/jdk-8u144-linux-x64.rpm"]
COPY security /usr/java/jdk1.8.0_144/jre/security
COPY certs /etc/pki/tls/certs
COPY tomcat /opt/tomcat
RUN ["ln","-s","/opt/tomcat","/usr/local/tomcat"]
④ 使用tmux进入docker容器
每次进入容器中都要重复执行
docker exec -it name /bin/bash 这些命令,有些还需要反复配置环境变量
使用tmux可以避免这些操作!
终端输入 tmux 会启动 Tmux 窗口, 底部有一个状态栏。状态栏的左侧是窗口信息(编号和名称,带*的是当前窗口),右侧是系统信息 。
命令行的典型使用方式是,打开一个终端窗口(乎李terminal window,以下简称"窗口"),在里面输入命令。 用户与计算机的这种临时的交互,称为一次"会话"(session) 。
会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窗口与其中启动的进程是连在一起的。打开窗口,会话开始;关闭窗口,会话结束,会话内部的进程也会随之终止,不管有没有运行完。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SSH 登录远程计算机,打开一个远程窗口执行命令。这时,网络突然断线,再次登录的时候,是找不回上一次执行的命令的。因为上一次 SSH 会话已经终止了,里面的进程也随之消失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话与窗口可以"解绑":窗口关闭时,会话并不终止,而是继续运行,等到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让会话"绑定"其他窗口。
Tmux 就是会话与窗口的"解绑"工具,将它们彻底分离。
(1)它允许在单个窗口中,同时访问多个会话。这对于同时运行多个命令行程序很有用。
(2) 它陵指可以让新窗口"接入"已经存在的会话。
(3)它允许每个岁汪迟会话有多个连接窗口,因此可以多人实时共享会话。
(4)它还支持窗口任意的垂直和水平拆分。
第一个启动的 Tmux 窗口,编号是0,第二个窗口的编号是1,以此类推。这些窗口对应的会话,就是 0 号会话、1 号会话。
使用编号区分会话,不太直观,更好的方法是为会话起名。
⑤ 如何进入Docker容器
步骤1:为我们的容器创建第一个镜像#以centos镜像作为基础镜像,我们启动自己的容器并在其中执行/bin/bash命令#注:-t-i参数用于创建一个虚拟的命令行。sudodockerrun-t-icentos/bin/bash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运行了自己的第一个容器,并且进入到容器的命令行界面中。在容器中,我们执行下面的命令:yum-yupdate#更新软件包yuminstallwhich#安装which命令yuminstallgit#安装Git安装完成后,按Ctrl+d来退出容器的命令行。#执行sudodockerps-a,可以看到被我们终止的容器……da9031d3568fcentos:6.4/bin/bash5minutesago…..把我们所做的改变提交到一个新的容器:#这里我们创建一个自己的基础容器,容器中安装好了文章中所需的枝游常用工具。读者的容器id可能与文章中的有所不同,以上一步dockerps-a的结果为准。sudodockercommitda90custom/base容器成功提交后,执行sudodockerimages,我们会看到刚才提交的容器(如下面的结果所示)。我们就以这个容器为基础容器,再来创建一个新的容器。/.…步骤2:创建新的容器,并安装apache#以custom/base容器为基础,运行一个新的容器。sudodockerrun-t-icustom/base/bin/bash#安装httpdyuminstallhttpd步骤3:再次提交新的容器按Ctrl+d来退出容器的命令行,然后执行命令:#这个命令会把步骤2中我们安装httpd带来的改变提交到新的名为custom/httpd的容器镜像中。你的容器id可能会和文章中有所不同,以sudodockerps-a命令的结果为准。/httpd你应该已经发现了,我们创建了一个带有http服务器并可以复用的容器镜像。你可以根据这种思想,为自己所需的每个组件都创建一个容器,然后把这些容器复用于开发环境或者生产环境。步骤7:运行http服务器#-ntVM.#-v参数把主机共享给虚拟机的一个卷挂载到容器中#-;#-p参数把虚拟机的80端口映射到容器的80端口;虚拟机的80端口在Vagrantfile中被绑定到裤老主机的8080端口,也就猛纯销是:主机8080->虚拟机80->容器80sudodockerrun-t-i-p80:80-v/vagrant/htdocs:/var/www/htmlcustom/httpd/bin/bash#启动Apacheapachectl-k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