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同人民志愿军是哪年哪月出国作战的
1950年10月25日凌晨3时,四十二军一一八师前卫团三五四团二营四连在二营副营长戴成宝的带领下,到达丰下洞北山。
四连是一一八师师长邓岳布下的口袋阵的第一个触角,配属重机枪两挺,控制公路边的216高地,担任的是正面阻击的任务。
这里距离南朝鲜军占领的温井仅4公里。爬上山坡,可以看见南朝鲜军点起的一堆堆篝火。
戴成宝立即组织战士们构筑野战工事。战士们拿出小铁锹和十字镐,奋力而又小心地挖掘,他们生怕声音太大而惊醒了南朝鲜军。
天亮时,一团浓雾包围了四连的阵地。戴成宝带着四连连长、指导员仔细检查了阵地,并认真研究了每一个战士的位置和伪装。
8时刚过,浓雾悄然散去。随着汽车的马达声,两辆中型卡车出现在温井的公路上。
真是目中无人,也不搜索一下,就往前走!志愿军战士们躲在掩体里一边低声说,一边哗啦啦地拉动枪栓。
戴成宝怕战士们沉不住气,连忙低声命令说:没有命令,不许开枪!
话音刚落,突然响起爆炸声,紧接着,公路上升起两股浓烟。志愿军昨晚埋设的地雷响了。
戴成宝心中虚含神一紧,担心惊动了南朝鲜军。
但是,汽车没有被炸翻,南朝鲜军也没有下车。南朝鲜军的司机狠踩了一脚油门,汽车马达猛叫了一声,继续向前疾驶。
又过了一会儿,大队的南朝鲜军在公路上出现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满载步兵的7辆卡车,步兵排成两路纵队紧跟后面,武器和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没多久,一长串的卡车、吉普车、炮车轰隆隆地开了过来,公路上车流滚滚,尘土飞扬。
戴成宝立即用电话向营指挥所报告,并请示是否马上开火。
团里的刘参谋长回答:把汽车全部放进来,听命令开枪!
戴成宝随即命令:不准开枪。附近的战士们都不做声了,默默地把武器的准星对准了南朝鲜军。
南朝鲜军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埋伏圈,还一个劲大摇大摆地往前跑。汽车眼看着就要开过去了,大约有一个连的步兵也已经进入到我军阵地右后侧的桥头,温井方向开来的大队步兵还在继续向北拥进。
突然,北面大山后传来了爆豆一般的枪声,差亏富兴洞以北三五四团主力向南朝鲜军进攻了。
戴成宝准备再次向上级请示开火,就在这时,刘参谋长打来电话:马上开火!注意,你们的任务,不准后面的敌人进来,一个也不准!
是!保证一个也跑不了!放下电话,戴成宝一声令下,给我狠狠打!
立刻,狂风暴雨般的子弹夹着一阵狂风向公路上的敌人扫了过去。
钻进口袋里的南朝鲜军如梦方醒,一看事态不好纷纷跳下汽车,向公路右侧的小河沟里钻去。他们一面逃,一面不时地回头张望。
刚受到打击就乱了阵脚,志愿军战士们对这样的对手十分看不上。指挥员一声大喊:冲锋!战士们端起刺刀就追了上去,连枪也懒得打了。
看老空到志愿军越追越近了,南朝鲜军就开始扔东西,毯子、大衣、杂物……边跑边扔,最后竟连子弹、枪支也扔掉了。
对待这样的南朝鲜军,战士们不想再浪费子弹。许多志愿军战士边追边喊:志愿军宽待俘虏!
缴枪不杀!
然而南朝鲜军听不懂,志愿军越喊,他们跑得越快。
也有不少南朝鲜军试图顽抗,下车后立即向公路一侧的一个小山包跑去。看到南朝鲜军要抢占制高点,三五四团的战士们立刻出击
Ⅱ 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彝族人民心连心
1935年2月,红军从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以后,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取得了行动的主动权,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北上穿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向川西北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
红军若想强渡大渡河,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大路,经西昌至富林。这条路平顺易行,但处处都有敌人重兵阻拦;另一条就是通过大凉山的彝民区,经冕(miǎn)宁到达大渡河。
此时的红军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队经过研究,决定避开敌人主力,由左权和刘亚楼同志带领红五团假装进攻西昌,引开敌人的注意力,而先遣队主力经冕宁通过彝民区。
纵观历史,大小凉山的彝民区从来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历来都是由土司和黑彝的各个分支分地区统领一切的。但各分支意见并不统一,因为利益之争经常发生械斗。
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民族压迫政策,这样就使这一带彝民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大凉山的彝族人民长期受民族歧(qí)视和国民党*的压迫,对汉人非常仇视,甚至有“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的说法。所以想要顺利通过彝民区必须要斗智斗勇。
1935年5月20日,红军先遣团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于21日凌晨攻下了冕宁县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指示先遣团,首先要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和宣传,上下一心团结好彝民。
红军来到县城中,在各处张贴了许多标语,并以朱德同志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森丛笑。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lù)。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sù);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布告说明红军与反动军阀不同,而是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红军到这里来只是想通过彝族地区北上抗日。
考虑到彝族同胞言语不通,红军先遣团就请来一位彝族通司(翻译)。这位彝族通司名叫果基达列郑脊,大约有30多岁,头上缠着厚厚的灰布,上身披着一个大披肩,下身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光着脚。这是当地彝民的习惯装束。果基达列长得非常魁(kuí)梧,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正是红军此时需要的。
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都亲自与通司谈话,解释红军的民族政策,说明红军与彝族同胞是一家人,都是反对军阀的,红军只是借路北上抗日。
通司果基达列一边听,一边喝酒。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他频频点头,表示要努力帮助红军做工作,并说“红军与国民党不一样”,“大军会很快通过的”。毛泽东向通司果基达列赠送了一份礼物,还托付他向彝族的四个部落首领各转送一份礼物。
在通司果基达列的带领下,红军派出由肖华带领的宣传工作组先行进入彝民区,为先遣队开路。
工作组渐渐走近了彝民区。这里山高路险,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地面上杂草丛生,淤泥遍地。工作组的红军战士走几步就要跌倒一次,弄得满身是泥水。可是通司却行走从容,肖华不禁和他攀谈起来。
通司就像一个导游,走一处说一处,说这里就是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然后指着远处一个破败的村落说,那就是传说中古时候的“孔明寨”。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彝民区。此时太阳露出了半个脸,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射进来,这儿一点,那儿一点,映衬得刚刚下过的雨滴更加晶莹剔(tī)透。山道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彝民。
他们都赤身*(luǒ)体,没穿衣服。有几个女人哈欠连天,一副大烟鬼的样子。红军战士赶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国民党委派的冕宁县政府的官员,上任途中经过这里被彝民缴了械,他们被抢劫一空放了回来。
肖华听说后心中一沉,暗暗思索起来。
这时,只见山头上有不少彝民,挥舞着长矛和土枪,“呜呼——呜呼”此含地大声喊叫着。再往前走,彝民越来越多,拦住了去路,如果强行通过,就会发生冲突。彝民们包围了工作组,竟然放起了枪。
战士们有的沉不住气了,要开枪还击。肖华命令不准开枪。
肖华通过通司向彝民们解释:红军和国民党*不同,只是想借路北上抗日,保卫国家。但彝民们仍不罢休,有些甚至冲上前缴了红军战士的枪械和衣物。
任凭沿途树林中噼噼啪啪的枪响,红军战士们眉头也不皱一下。当地的老人至今还在感叹:“那些先锋队红军,硬是枪子儿不进!”
通司见状,就请示还击,红军战士却说:“上级没有命令,不能开枪。”肖华还是让通司不停地喊话,但是彝民不少反多,对红军的宣传置之不理。
正在这时,从林子里闪出几匹快马,只见为首的一匹黑骡子上是一个50岁左右身材高大的彝人,头上缠着黑布,身上披着黑斗篷。通司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来人是果基家的首领果基小叶丹的四叔。
家住羊坪子(今彝海乡政府驻地)的果基小叶丹自幼聪明伶俐(línɡlì)。他通晓汉语,很有领导能力,是果基家有名的首领人物。当时的黑彝族由四个分支组成,罗洪,瓦渣等分支都住得很远,而红军要借路的地区就是小叶丹的居住地。
小叶丹的四叔对通司说了几句什么,才知道他们看上了红军背上的一口大锅。肖华不慌不忙走上前,笑着说:“这锅是我们做饭用的,给了你们我们怎么吃饭啊?”
说着取出一些钱来,递给小叶丹的四叔,并向他解释了红军的来意。然后,肖华又让人拿来一只手枪和几支步枪,说:“这是我们刘伯承司令给你们首领的一点礼物。”
肖华还表示,为了共同抗日,刘司令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从此亲如一家,共同对敌。
小叶丹的四叔见红军如此有诚意,就回去报告了小叶丹。
不一会儿,果基小叶丹带着十几个人下山来。小叶丹身材十分高大,黑色的长发披在肩上。头上同样缠着巾帕,赤膊赤脚,腰上缠着一块麻布。在他身后跟着十几个手持长矛的彝人。他用流利的汉语对红军说:“我是果基家的小叶丹,我要见你们的司令。打红军的是罗洪家,我们果基家和你们讲和不打了。”
肖华去报告了刘伯承司令员,小叶丹来到彝海边和刘伯承相见,刘伯承身后也跟着十几个红军战士。刘司令又一次对小叶丹重申了红军北上的用意,小叶丹说:“海子这边我们管,那边罗洪家管,从这边过去我们能保。但是我信不过你们汉人,按彝族的习惯要喝血酒,这才是真心诚意的讲和。”
刘司令员马上同意了。他决定与果基家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并在彝海边举行了简单但十分隆重的结盟(méng)仪式。
在彝海湖边,一个彝族巫师边念咒(zhòu)语,边用刀将一只大公鸡的嘴破开,把鸡血滴到两只碗里,从彝海中舀上来的清水立刻变成了殷(yān)红色。
刘伯承与小叶丹并排跪在湖边。刘伯承端起酒碗,大声发誓:“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义为兄弟,有违此誓,天诛(zhū)地灭!”
小叶丹也高高举起“血酒”,对天发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就像这公鸡一样死去!”
发誓完毕,两人都将“鸡血酒”一饮而荆不点香,不燃炉,结拜仪式完成,在历留下一段佳话。
结拜后,小叶丹放了心,不再怀疑红军的诚意。他想借红军的力量打下另外的几家分支,统一彝民区。刘伯承爽朗一笑,说:“罗洪家有啥子了不起的?如果要打,一下午就能把他们全部消灭。只是他们和你们同是彝族,一样都是受苦受难的少数民族同胞,不能打,还要团结起来打国民党*,打日本侵略者呢。”
听了这位红军兄弟的话,小叶丹十分佩服。不仅派人给红军大部队带路,还送给刘伯承一头黑骡(luó)子。刘伯承在红军驻地热情地招待了小叶丹,并将一面写有“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了小叶丹。
第二天,红军大队人马顺利通过百里彝民区,全速向大渡河进发。
“彝海结盟”的事迹不仅是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在党史、军都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民族关系值得称道的一章,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在红军长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Ⅲ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是哪一天
1950年10月25日凌晨3时,四十二军一一八师前卫团三五四团二营四连在二营副营长戴成宝的带领下,到达丰下洞北山。
四连是一一八师师长邓岳布下的口袋阵的第一个触角,配属重机枪两挺,控制公路边的216高地,担任的是正面阻击的任务。
这里距离南朝鲜军占领的温井仅4公里。爬上山坡,可以看见南朝鲜军点起的一堆堆篝火。
戴成宝立即组织战士们构筑野战工事。战士们拿出小铁锹和十字镐,奋力而又小心地挖掘,他们生怕声音太大而惊醒了南朝鲜军。
天亮时,一团浓雾包围了四连的阵地。戴成宝带着四连连长、指导员仔细检查了阵地,并认真研究了每一个战士的位置和伪装。
8时刚过,浓雾悄然散去。随着汽车的马达声,两辆中型卡车出现在温井的公路上。
真是目中无人,也不搜索一下,就往前走!志愿军战士们躲在掩体里一边低声说,一边哗啦啦地拉动枪栓。
戴成宝怕战士们沉不住气,连忙低声命令说:没有命令,不许开枪!
话音刚落,突然响起爆炸声,紧接着,公路上升起两股浓烟。志愿军昨晚埋设的地雷响了。
戴成宝心中一紧,担心惊动了南朝鲜军。
但是,汽车没有被炸翻,南朝鲜军也没有下车。南朝鲜配衫军的司机狠踩了一脚油门,汽车马达猛叫了一声,继续向前疾驶。
又过了一会儿,大队的南朝鲜军在公路上出现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满载步兵的7辆卡车,步兵排成两路纵队紧跟后面,武器和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没多久,一长串的卡车、吉普车、炮车轰隆隆地开了过来,公路上车流滚滚,尘土飞扬。
戴成宝立即用电话向营指挥所报告,并请示是否马上开火。
团里的刘参谋长回答:把汽车全部放进来培侍腔,听命令开枪!
戴成宝随即命令:不准开枪。附近的战士们都不做声了,默默地把武器的准星对准了南朝鲜军。
南朝鲜军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埋伏圈,还一个劲大摇大摆地往前跑。汽车眼看着就要开过去了,大约有一个连的步兵也已经进入到我军阵地右后侧的桥头,温井方向开来的大队步兵还在继续向北拥进。
突然,北面大山后传来了爆豆一般的枪声,富兴洞以北三五四团主力向南朝鲜军进攻了。
戴成宝准备再次向上级请示开火,就在这时,刘参谋长打来电话:马上开火!注意,你们的任务,不准后面的敌人进来,一个也不准!
是!保证一个也跑不了!放下电话,戴成宝一声令下,给我狠狠打!
立刻,狂风暴雨般的子弹夹着一阵狂风向公路上的敌人扫了过去。
钻进口袋里的南朝鲜军如梦方醒,一看事态不好纷纷跳下汽车,向公路右侧的小河沟里钻去。他们一面逃,一面不时地回头张望。
刚受到打击就乱了阵脚,志愿军战士们对这样的对手十分看不上。指挥员一声大喊:冲锋!战士们端起刺刀就追了上去,连枪也懒得打了。
看到志愿军越追越近了,南朝鲜军就开始扔东西,毯子、大衣、杂物……边跑边扔,最后竟连子弹、枪支也扔掉了。
对待这样的南朝鲜军,战士们不想再浪费子弹。许多志愿军战士边追边喊:志愿军宽待俘虏!
缴枪不杀!
然而南朝鲜军听不懂,志愿军越喊,他们跑得越快。
也有不少南朝鲜军试图顽抗,下车后立即向公路一侧的一个小山包跑去。看到南朝鲜军要抢占制高点,三五四团的战士们立刻出击,和南朝鲜军抢夺这个制高点。
战士们扑得猛,跑得快,当志愿军抢上山头时,南朝鲜军还在离山头30多米的山腰里爬!
冲上山头的战士们居高临下把手榴弹一扔,炸倒了一大片南朝鲜军。活着的南朝鲜军回头就跑,有的竟用呢子大衣把头一包,像段木头似的滚下山去。
这时,战场上一片杀声谈银。公路上、稻田里、山坡上、到处闪着刺刀寒光,一一八师两个团全面出击了。
南朝鲜军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连忙跳下汽车,拼命地四处乱窜,哪里还敢还击!
战士陈庆雨跟着班长向山下的南朝鲜军冲去。在追击中,陈庆雨的步枪卡了壳,班长提醒他说:快到汽车上去换!
陈庆雨跳上停在公路上的汽车,开始翻腾起来。找来找去,他忽然发现有一支枪斜露在一个鸭绒睡袋外面。他伸手猛一拉,却拉出一个缩头缩脑的人来。
陈庆雨陡然一惊,连忙端起那支打不响的枪大喊快投降!。
睡袋里的家伙却吓得双手抱头,哇哇地哀叫。
熊包!陈庆雨禁不住骂了一句,打不响的枪也把你吓成这样。
他轻而易举地就俘虏了一个韩兵,顺便把三八大盖换成了一支神气的汤姆冲锋枪。
就在陈庆雨押着战俘集中的时候,在公路边的树林中,已经集合了一大群蓬头垢面的俘虏,完全不是刚才在汽车上那副得意洋洋的神气样了。他们向翻译员说,他们是打算今天就赶到鸭绿江边去的。
哈哈!就凭你们这副脓包样,还想打到鸭绿江去呢!看着南朝鲜军的狼狈相,战士们不由得乐起来,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就在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与南朝鲜军交火时候,一二○师三六○团也与北犯南朝鲜军一师也交火了。
南朝鲜军第一师第十五团由美国第六中型坦克营的一个连打头,来到距温井镇2.5公里处的一座桥边。
突然,公路北面的山谷里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正在向我军阵地疾驰的七八辆炮车停了下来,车上的军官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来张望,还拿起无线电话联系。车上的士兵们却满不在乎,军官们已经告诉他们,部队就要到达鸭绿江了,战争快要结束了。所以,听到枪声,他们依然在漫不经心地啃苹果。
南朝鲜军不知道,他们已经深陷我军口袋阵。
北面的枪声越来越密、越来越激烈。驾驶室里的军官拿着无线电话停了一会儿,脸色大变,哇哇叫着召唤士兵下车。车上的韩兵,纷纷跳下汽车,一边跑一边胡乱开枪,并向公路两侧的山头发起冲锋。
南朝鲜军想要抢占制高点,以防止被压在公路上两面挨打。这时,我军的迫击炮开火了。一连三发炮弹落在南朝鲜军队伍里,南朝鲜军被炸得哇哇怪叫。
挨了打的南朝鲜军开始往回跑,争着抢着上了汽车。车头上的机枪也响了起来,想掩护汽车往回跑。
我军的迫击炮又是一阵射击,炮弹在拥挤的汽车堆里接二连三地爆炸。刚刚发动的汽车立刻被打成了哑巴,有的还燃起了大火。车上的韩兵赶紧又跳下来寻找掩体,开始负隅顽抗。
一阵炮击过后,志愿军步兵开始冲击。他们端着刺刀,吹着喇叭,喊着口号,潮水一样冲入南朝鲜军。
看到我军呼喊着冲了下来,南朝鲜军士兵扔下汽车和大炮,四散奔逃。
见到南朝鲜军要跑,炮兵连连长命令:猛打,拦阻射击!
炮弹呼啸而出,立即在河滩上炸响,炸开的弹片和烈火严密地封锁住了南朝鲜军的退路。
志愿军步兵趁势冲入敌群,俘虏南朝鲜军。
半个小时后,枪声沉寂下来,公路上满是南朝鲜军的汽车、大炮和横七竖八的南朝鲜军尸体。步兵们押着南朝鲜军俘虏灰头土脸地沿着公路集合。
团长徐锐大笑说:打得痛快!赶紧向师长报告。
……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木板房里激荡着。
彭总,一一八师邓师长来电。一位参谋接过电话,告诉彭德怀。
怎么样,邓岳?彭德怀一个箭步抢过电话问,吃了肉包子没有?
吃上了,还是全肉焰的!话筒里传出的声音很大,直震彭德怀的耳鼓。彭德怀有意将话筒从耳畔拿开些,好让凑上来的邓华、洪学智等人也能听清楚。
露了馅没有?彭德怀又问。
一点没露,包得严严实实,邓岳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发颤,敌人一个加强营和一个炮兵中队,毫无搜索,顺大路来了,钻进了我们的伏击圈。
我们3个团采用拦头、截尾、斩腰的办法向敌突然猛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敌人大炮还没有卸架就位便被缴获,还抓了一个美军顾问,我已派人把这家伙押到总部去啦……彭总,这一仗打得真痛快,一个小时解决战斗,全部歼灭!
好,打得好!彭德怀激动地说,总部要通令嘉奖你们!
彭总,给我们交代新任务吧!邓岳急不可耐地说。
你们今夜就会同一二○师攻占温井,之后调头北上,截住伪六师七团……
放下电话,彭德怀长舒了一口气,又喊道:参谋,快给毛主席发电,报告首战胜利,让他放心!
云山阻击战和两水洞遭遇战同日打响,都取得胜利,实现了毛泽东能够顶住敌人,取得主动权的指示。
后来,1950年10月25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Ⅳ 对男神一见钟情我俩坠入爱河,醉酒后家里失窃我才知被他欺骗,我该怎么办
宋青玄笑道:“哪家的良家女子和人约会的时候还佩着枪?”
杨瑛不好意思地去解枪带:“换上这套衣服就习惯了。”
宋青玄握住她的手:“罢了,你要带着就带着吧,我可不是那些胆小的富家子,吓不走的。”
一旁放着留声机,唱片已经摆好。宋青玄把唱针压上去,音乐声传出来:“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他微微地弯腰,笑意满满地望着她:“杨小姐,可以请你跳支舞吗?”
杨瑛的手搭在他的手心里,被一双温厚的手握着。她的下巴放在他的肩上,闻到男子发后清新的气息。他们全然没有按照音乐走,共同放慢了节拍进退有余。
宋青玄在她的耳边道:“阿瑛,小时候师父带我,我跟着他清早吊嗓子,念戏文里的对白。自己也做惯了悲欢离散,也觉得世事皆如此。可后来我遇见你,竟开始喜欢这首《月圆花好》。”
留声机里接着唱:“……红裳翠盖,并蒂莲开。双双对对,恩恩爱爱。”
杨瑛想自己大概是醉了,她握紧了他的手,心里一阵的惧意,声音也隐约的不清楚:“青玄,密码簿破译出来了,内鬼就要找出来了。”
可是这乱世里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到头,你我又怎么能够求得一个长久。在唱曲里,杨瑛伏在宋青玄的肩上沉沉地睡去,梦里还传来遥远的声唱:“……柔情蜜意满人间。”
6
曲终人未散,杨瑛沉沉地睡在了偏厅的沙发上。宋青玄在一旁看着她,他轻轻地喊了声她的名字,没得到回应。他脱下自己身上的长衫盖在杨瑛的身上,露出了里面一身黑色的夜行服。
烛火摇摇晃晃,他极为利落地从后窗穿出去,顺着一株茂盛的槐树爬上了二楼书房的栏杆。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窗户是老式的窗子,只消用点巧力就能打开。
他身上带着钥匙,那是跳舞的时候从杨瑛身上拿到的。但书房门前有人看守,他只要用它来打开存放密码簿的抽屉。
旁人都道春望楼的宋青玄小生扮相极佳,却从不知他师父吴川成是武旦出身,身上的功夫全传给了他。近些年来吴川成旧伤复发,在台上不能舞刀弄枪。就让他做了少班主,自己管写挂牌挑曲的闲散事。
宋青玄跳进了书房,力度控制得灵巧,落地无声。他耳清目明,细听着周遭的动静,一眼就看到了书桌上摆放的破译资料。只要他就此带走这些资料,再没有人会查到内鬼的事情。而他是杨司令独女心爱的人,没有人能够动他。
他伸手去拿密码簿和资料。
“啪!”
忽然之间,灯火通明。(小说名:《少年班主最多情》,作者:古玥咕噜噜。来自:每天读点故事,看更多精彩内容)
Ⅳ 周建华的主要事迹
“这本子是我的战场,我在这里呻吟,我在这里飞狂,我在这里助弱,我在这里抑强,热血的人们,同仇敌慨,来此战场杀豺狼。”这是抗联一军三师政委邓晓村在中学读书时写下的豪迈诗句。他以光辉的英雄业绩、用短暂的战斗的一生实践了这一誓言,把24岁的火红年华献给了壮丽的人类解放事业。
少年立志
邓晓村原名邓荣贵,化名周建华,笔名碧天。1913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出生在吉林省双阳县佟家乡太阳岭村一个经济破落的封建家庭。邓晓村自幼天资聪慧,四、五岁时就能背诵父亲教给的一些古诗。1920年刚满7岁开始上学,多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就在邓晓村高高兴兴的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担任县农务会长的父亲邓秀山因天灾粮食欠收,无奈减免了农民应交的谷税,而激怒了县知事,被抓进监狱,为了赎父亲出狱,家中卖掉了30垧农田,又将其年仅16岁的三掘羡慎姐聘出。年幼的三姐在婆家不堪虐待,郁闷而死。父亲蹲监,三姐惨死,家境的破落给童年的邓晓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一种同情农民的感情。
1926年邓晓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双阳中学。他刻苦读书,手不释卷,深受师生喜爱。1930年春,当时被警方通缉的我地下党员肖丹峰正在这所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师。邓晓村感到肖丹峰老师知识渊博,深谋远虑,思想开判敬阔,非常愿意和他接触。他经常向肖丹峰提出:“国共为何打内战?中国的前途究竟怎么样?”肖丹峰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耐心解答。从此以后,肖丹峰介绍给邓晓村一些进步书籍看。如鲁迅的各种着作,外国作家高尔基、托尔斯泰等人的文学作品和唯物论常识等。通过肖丹峰的启蒙教育和阅读进步书籍,邓晓村懂得了不少人生哲理。他挥笔写出了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的文章,文中写到:“我总括地答一句,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是要拿出满腔热血来浇灌人类含苞待放的花,待花开之日,小我身壳虽死,而精神可寄托在大我之中而永远活着。”他目睹三十年代东北农村萧条败落的景象,深为农民父老乡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焦虑。邓晓村在一篇题为“农民生活之一瞥”的日记中写到“农民该有几个死呢?农民生活为什么苦到万分呢?官逼兵欺,怎么这么痛苦呢!他们何时出了这个苦海呀!”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邓晓村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那种怀有摧毁旧世界,拯救人民出苦海的革命志向派橡。
投身革命
1930年暑期,邓晓村于双阳中学毕业,考入吉林省立第一高中——吉林一中。由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为寻求革命真理的邓晓村来到这样一个地方,象一颗种子遇到了合适的土壤一样,得到了更好的萌发和生长。
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民不聊生,邓晓村的内心无比悲愤。此时,他写了大量的日记和散文,抒发感慨。在题为《在征途上》的一首诗中写道:“满天的乌云,笼罩着大地,满地荆棘,触杀着我的心……孤单的我,坐在三等火车上,四下了望,心绪彷徨。”一次他和同学谈起心事时,深有感触地说:“日寇侵占了东北,人民不得生存,尤其我家萧条,读书尚不能支持,还不知有多少人与我同病相怜呢!”邓晓村的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日情绪,引起当时党的地下组织的关注。吉林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地下党员李世超同志通过开展一些进步活动,主动地接触了邓晓村,并向晓村宣传党的性质和任务。邓晓村在与李世超谈话中表示:“为了拯救祖国就必须有不怕自己牺牲的精神,以赴国难。一定要打倒帝国主义,摧毁旧社会,和这些恶魔拼个死活!为拯救中华民族,我宁可抛头颅决不忍辱偷生。”党的培养和教育使邓晓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光明所在,他由消沉变坚强,由沉闷而变激动,并写下了《我们的救星到了》的铿锵诗句:“狂风怪叫,万物竞鸣,无边的爆土,充满了宇宙,从西方送来的云,怒发冲冠,一往直前恶恨恨的赶来,将要毁灭了凶残的一切,一切的凶残……啊,社会的凶残毁灭了,世界的恶浊洗净了,是我们的救星到了。”
1932年5月,邓晓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万分激动地写到:“我为了实现我的愿望,到处寻找出路,终于被我找到了共产党,从此,再不是无舵的船,浮游于大海中了,而是有党的领导,一步一步地走向我的理想乐园。”
邓晓村入党以后,革命热情更加高涨。1932年下学期,根据党的指示,邓晓村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吉林一中的反对读“四书”、“五经”运动,并和同学一起赶走亲日派训育主任荣绪。荣绪是一个日寇汉奸,他严禁学生读进步书籍。一次在检查学生宿舍时,他发现邓晓村的诗稿,有对时局不满之情绪,便让邓晓村在朝会上作检查。邓晓村列举大量事实,痛斥了荣绪,这使荣绪大为恼火。这年暑假,由于松花江发大水,上万人遭受水灾,为救济灾民,吉林省教育厅发起募捐。为了开展募捐运动,邓晓村组织吉林一中同学演出了独幕话剧《人类之爱》,受到各界的好评和赞誉,可荣绪却指责同学上街演出是行为不轨,并暗中造谣中伤。从而激起一中学生的极大愤慨,纷纷找校长说理,并拒绝听荣绪讲课,使荣绪处境十分困难。校方怕学生把事情闹大,不得不辞退荣绪。在荣绪离校的时候,学生们吹号打鼓,并在马车上插着“送训育主任老师荣归故里”的白纸长条旗,象引魂幡一样,为荣绪送行。邓晓村领导的一中反读经运动的胜利,对吉林女师、毓文中学影响很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反满抗日的热情。
由于邓晓村政治上比较成熟,又非常喜爱文艺,善于演讲,更愿意和青年交朋友,因此,党组织决定由他担任共青团吉林市特支书记。在做团的工作期问,他秘密地发展了不少进步青年入团。革命的思想象一团火,邓晓村用革命的火焰把他周围的青年爱国热情燃烧了起来,他的文章和诗篇也充满着燃烧力,这个期间他先后写了12篇富有战斗力的文章和56首诗,严厉地谴责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
这年暑假,邓晓村回到磐石(1931年冬,家从双阳搬到磐石县城北门外)。在四祖母的包办下与18岁的农村姑娘阎庆莲结了婚,开始晓村不同意,后来他想通了。一个婚姻不能自主的农村姑娘有什么错,这是社会造成的,我要帮助她提高文化,提高觉悟,走向革命。他手把手的教妻子写字,读书写信,经常给妻子讲述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行,在他的耐心帮助下,年轻而朴实的妻子懂得不少革命道理。这期间,邓晓村对妻子阎庆莲、妻妹阎玉梅讲了要开展一次反日活动的打算,阎庆莲和阎玉梅听后非常支持。于是他们买些色纸,在一天夜里把窗子用毯子遮好,写了许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爱国青年觉悟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等反日标语,连夜到工厂、学校商店门前散发。他们机智地把写有“日寇滚出中国去!”的标语贴在日本警备队和伪警察署的大墙上,日本人看了哇哇乱叫,急忙出动警察到处搜捕,这件事轰动了磐石县城,给磐石人民极大的鼓舞。
地下斗争
1933年初,根据当时斗争形势需要,吉林特支决定,在吉林市建一处联络站(也叫党的地下交通站),由邓晓村负责。为了便于工作,邓晓村打算把妻子阎庆莲从磐石接到吉林,可是祖母屡次来信,让其停学归乡经营家产。然而邓晓村为党的事业着想,拒绝了祖母要求,挥笔写下“驰骋千里才是骏马,迎风翱翔才是雄鹰”的诗句,表示坚决走革命的道路。1933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日,邓晓村把家从磐石搬到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七号,及时地建立了地下联络站,由他担任站长,爱人阎庆莲,妻妹阎玉梅为联络站工作人员。当时联络站主要任务是接待与转送中共满洲省委和磐石县委来往的领导人,从此他家成为党的地下联络机关。
当时邓晓村家中四口人,有爱人阎庆莲和在吉林女师读书的妻妹阎玉梅,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小男孩醒华。阎庆莲虽然是个农村妇女,但意志比较坚强,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晓村的妻妹阎玉梅是共青团员,是位天真热情,对革命事业无限关怀的少女。晓村一家搬入吉林市后,都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着。为了安全起见,外边门上安了一个暗铃,自己人来一拉铃便去开门,生人一来敲门便可知晓。阎庆莲除放哨外,还负责保管文件,经常把文件藏在帽筒、花瓶和衣柜的后面。当时常到联络站来研究工作的地下党员有李维民、李世超、于克、张弓、于璋等人。那时,经常到联络站来的同志是满洲省委的巡视员冯仲云,他当时身份是哈尔滨商专的数学教授,每到吉林必到邓晓村家,住在晓村家地下一张床上。
1933年4月,冯仲云又一次由哈尔滨去磐石县委、海龙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巡视工作,并传达中央“一·二六”指示。当时冯仲云一身商人打扮,大高个,戴一副近视眼镜。冯仲云来吉林后,邓晓村根据党组织的意见,把冯仲云安排到联络站自己家中住,给予了热情地接待。冯仲云在联络站居住期间,向邓晓村夫妇及妻妹阎玉梅介绍了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1927年大革命的过程,还向他们讲解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使邓晓村全家深受教育和鼓舞。为了传达好中央“一·二六”指示,经过周密研究,决定在吉林市龙潭山召开有吉林特支成员参加的领导干部会议。冯仲云同志在这个会上,传达了中央“一·二六”指示精神,指出了在东北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并讲了当前形势和南方苏维埃及红军情况,使大家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必胜信心。
一次,冯仲云圆满完成任务后需返回哈尔滨,当时路费不足,阎庆莲从她私房积蓄中拿出两块银元给冯仲云带上,为了安全起见,邓晓村亲自护送冯仲云到吉林市附近的黑牛圈屯上车。上车前冯仲云和邓晓村紧紧握手,一再向他们夫妇表示感谢。
吉林特支根据中央“一·二六”指示和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工作,决定在红五月期间组织师生秘密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上街贴标语,撒传单活动。为了做好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邓晓村拿钱到街上买来色纸。晚上夜深人静后,都集中到他家写标语,由阎庆莲负责用毯子遮好窗户,并负责站岗。这次写标语的内容按着满洲省委印发的小册子写,大家动手写了四个晚上。传单和标语写好后,决定5月6日早按着预定路线分别开始撒传单、贴标语。金景、郭连郊负责在吉林东关一带散发传单,由于他们工作不谨慎,被警察发现破绽,一路跟踪不放,当即将金景二人逮捕,送交到日本宪兵队。郭连郊刚入团,什么情况也不知道,金景是共产党员、吉林市共青团特支书记。他在敌人的威胁利诱下屈服了,成了可耻的叛徒。他出卖了吉林市地下党团组织和革命同志,使组织遭到很大的破坏,仅吉林一中、一师、女师等学校就有12人被捕。邓晓村所在的吉林一中,被日军包围了,日军拿着枪按名单抓人。邓晓村幸而得到特支书记李维民的通知,才免遭逮捕。当时李维民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到邓晓村家,通知了他的爱人阎庆莲,叫邓晓村速离吉林。李维民刚走不久,邓晓村到家。阎庆莲和他说明情况后,邓晓村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保守党的机密,他与阎庆莲立即把重要文件烧掉,邓晓村嘱咐阎庆莲,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住党的机密,不要怕,日本鬼子长不了。然后邓晓村化装成农民到磐石玻璃河套参加了党的抗日武装。
邓晓村刚离家,就来了五个学生打扮的人,谎称是邓晓村的同学,让阎庆莲说出邓晓村的下落。阎庆莲一看这些陌生人,心里就明白了,沉着地说:“他到教会医院看病去了。”敌人看伪装和哄骗不成,便露出狰狞面目,他们从阎庆莲怀里把孩子夺下来,用力摔在地上,接着用拳脚击庆莲的头部,逼庆莲说出邓晓村的去向,敌人抓走了庆莲,对她使用了各种刑罚,连续折磨了四天,庆莲被打得遍体鳞伤,昏死过几次,又被冷水激过来,肋骨被打断三根,她心里始终记着邓晓村的话,宁死不讲,终于保守了党的机密。
参加抗联
1933年5月,中共吉林特支遭破坏,邓晓村根据组织上决定,来到磐石县委驻地玻璃河套,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化名周建华。不久,任共青团磐石县委委员,专做团的工作。1934年冬,共青团南满特委建立,邓晓村当选为特委委员。这时南满游击队需要干部,党组织选派他到部队工作。
邓晓村到南满游击大队后,在杨靖宇领导下,他参加了临江、八道江、凉水河子、三源浦、五道沟、横虎头、哈泥河等大小几十次战斗。1935年初春的一个傍晚,邓晓村率领的部队,根据杨靖宇的命令,到临江县五道沟附近等候,同杨靖宇的军部会合,不料,日伪的“讨伐队”先来了,双方交火,打了一场遭遇战。邓晓村当机立断,对敌迎头痛击,敌不知我军虚实,以为中了埋伏,立即逃窜。杨靖宇来到后,了解了战斗情况,赞扬打得好。两支部队会合后,在五道沟得知日伪晚间来偷袭的情报,杨靖宇命令邓晓村率警卫连在冰湖沟口伏击敌人,阻击、掩护军队转移。约半夜时分,敌伪200余人进入我军伏击圈,邓晓村举起枪打出第一发子弹,敌先头指挥官应声落马,于是我军猛烈开火,敌慌忙后退,但后路又有机枪封锁,敌进退不得,只好束手就擒,邓晓村指挥的第一仗获得了全胜。
邓晓村在部队工作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善于讲演,又喜欢教唱歌曲,和士兵亲同手足,人们都愿意和他谈心。
1935年2月,邓晓村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教导团政治委员。1936年春,邓晓村改任抗日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抗日联军第三师组建,邓晓村调任师政委,自此,他与三师师长王仁斋共同指挥三师,并肩作战。
抗联一军三师以清原、新宾为主要活动区域,桓仁、西丰、开原、铁岭、抚顺、沈阳为游击区。邓晓村身为师政委,除分兵指挥作战外,时刻注意做政治思想工作,模范执行党的纪律。一次,邓晓村率部队转移到开原县杨木林子村,听到敌伪运输的车队经过腊木桥子,邓晓村部署部队准备伏击。当一切准备就绪,等敌人汽车到来时,一个老乡跑来说:“乡亲们要我和你们商量一下,千万别在村子里边打,要不,你们离开后,鬼子来报复,我们全村就倒霉了。”邓晓村听了沉思片刻,命令部队撤下来。转移到离村子远一点地方打伏击。正在此时,哨兵报告:“敌人汽车快到了!”转移已来不及了。战士们着急地说:“政委快下令,就在这打吧!”邓晓村严肃地命令:“原地隐蔽,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枪!”战士们眼巴巴地看着敌人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过去,觉得非常可惜。部队集合后,邓晓村耐心地向战士们解释:“我们抗联是人民的子弟兵,杨司令有‘四不打’规定。其中一不打,就是对当地人民损失大的不打。我们真的要在这里打,敌人要来报复,这里的群众要遭受损失的。战士听后,感到政委的决定是正确的。邓晓村当即率部转移到离村子远一点的地方埋伏起来,当敌人满载物资的汽车返回时被击毁了,缴获了不少物资。杨木林子村群众都夸抗联是人民的子弟兵,邓晓村是百姓的知心人。
1936年冬,下头场雪时,在军部辽宁省桓仁县外三堡荒山嘴子,由杨靖宇同志主持召开军部会议,总结了一师西征失败的教训,决定由三师组成骑兵队快速前进,趁辽河封冻期,冲过封锁线,强渡辽河,与关内北上抗日的红军取得联系,进行第二次西征。
三师领导接受任务后,立即开动员会,准备马匹和给养,三师的马匹一部分是缴邵本良的,一部分是征收大地主的,由于马匹不足,300人中,一半编为骑兵,一半步行。阴历十月,部队一切准备就绪,邓晓村做了政治动员。由王仁斋、邓晓村带队西征。这次行军非常艰苦,部队几乎昼夜不眠,步行的同志跟不上马队,一路上跑步前进,部队从桓仁县外三堡出发,路经清原、铁岭、开原等地,跨越沈海(沈阳至海龙)和中长两条铁路,沿途冲破许多次敌人封锁和堵截,不足一个月,终于到达了辽河边的清原县三面船石佛寺渡口。不料,这一年气候反常,虽已到封冻季节,辽河尚未结冰。渡船全被敌人控制,大桥被封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我军又长途行军疲惫得很,几次强渡未成,形势非常危急。面对这一严重情况,邓晓村和师长王仁斋研究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要保存有生力量,尽快撤离此地。在四周被围处境险恶的情况下,邓晓村和王仁斋乘机率领战士顺利突了出去,返回到辽宁省清原县沙河子密营。由于连日行军的疲劳及多日未得饱腹再加上同敌人猛烈的冲杀有不少战士因体力不支而掉队,只剩100多人,杨靖宇司令亲自去沙河子密营探望,命令三师休整,当他们返回清原时继续在清原、新宾、抚顺一带开展游击战。
1937年春,三师奉命“化整为零”。邓晓村率一部去开原、西丰一带活动,作战之余,带领战士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启发、提高群众的觉悟,在这里扎下根。
邓晓村部队活动的开原、西丰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日寇十分头痛。这年冬季日寇组成“七县联防队”,日夜讨伐,强迫农民进行“集团部落”,切断同群众的联系。邓晓村部处境十分困难,奉命向清原转移。一天部队来到西丰县龙弯屯,过去这里是抗联游击根据地,现房屋已被鬼子烧光。部队宿营后,粮食断绝,炊事员把每个战士粮袋翻过来抖下一点小米,煮成粥,送给政委,说:“你连日操劳,又累又饿,大家不忍心,叫我把这碗米汤送给你”,邓晓村说:“同志们的心我领了”。说着,他把这碗米汤又端送到伤病员嘴边,伤病员看着政委消瘦的身影,眼含热泪都不肯喝,邓晓村说:“好同志,喝下去,好早日恢复健康上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后,为支援关内的抗日战争,抗联频频出击,牵制敌人。因而,也引起了日伪军更加紧对抗联的围剿。1937年7月16日这天,日伪东边道讨伐队长冈田少佐和坂本大佐带20余人乘汽车自清原县城去南山城巡视。我军从县城获悉,邓晓村与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决定待机歼敌。7月17日,哨兵报告,敌人汽车向南驶去。18日清晨,邓晓村率部在松木岭下伏击返回汽车。部队埋伏后,敌汽车已返回,但日军冈田少佐奸诈异常,当汽车行至岭西时,命令日军下车,步行搜索前进,至岭顶,冈田和坂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认为“安全”时,才命日军上车向北行驶。当汽车进入伏击圈时,我军的机枪响了,司机脑袋开花,汽车原地不动。冈田、坂本急忙跳车,被我机枪打中,日军慌作一团。除一名士兵逃跑外,击毙少佐、大尉各一名,士兵18名,缴获长短枪20余支,军刀6把,还有衣物等,这次伏击战的胜利,鼓舞了三师士气,杨靖宇亲自到清原沙河子密营慰问三师将士。
以身殉国
1937年冬,邓晓村领导下的抗联三师在西丰、开原两县交界处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偷袭敌人,日伪当局对此十分恼火。为消灭邓晓村这支抗联劲旅,采取“七县联防”和“篦梳”山林战术,疯狂围剿抗联三师。当时三师仅有七、八十人,不但力量相差悬殊,而且冬装、枪械、弹药和粮食奇缺,处境极其危险、艰难。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邓晓村同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研究,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策略,有计划地向清原转移。敌人一面在后边紧追不放,一面对游击区人民进行烧杀掠抢,搜山并屯,使部队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已是初冬,战士们身无棉衣,口粮断绝了,只剩下一点高粱米饭团来充饥,渴了就抓把雪团吃,不少战士冻坏了手脚,仍坚持随军战斗。一个严寒的早晨,战士来到开原县夹皮山时,这儿地势很高,气候显得特别冷,有的战士负伤流出的鲜血冻在衣服上,皮肉粘在一起,伤病员实在冻饿难忍。一天一个战士在小山沟里点火为伤病员取暖,山地冒起白烟,日伪军发现了目标,“七县联防”主力从四面包围了夹皮山,我军岗哨发现了敌人,立即向邓晓村和柳主任报告,经过研究,感到目标暴露,情况十分危险,决定伺机突围。这时邓晓村的队伍只剩70多人,其中尚有伤病员20多人,两挺机枪。而敌人有8门小炮,20多挺机枪,800多人,兵力大于我十倍之多。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我抗联战士毫无惧色,在邓晓村的带领下,奋力杀敌。邓晓村指挥着队伍,柳主任端着歪把机枪,打得敌人一排排倒下去,敌人的一次次冲锋都失败了,只见死尸满山。战斗从拂晓打到傍晚,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下午三点左右,日军援兵不断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我军子弹已经快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几颗了,继续战斗已对我不利,决定在夜幕降临时,立即组织突围。邓晓村作为这个队伍的指挥员,他挑起最重的担子,主动带领伤病员向开原县的砬子山撤退,柳主任做后续。他们刚来到砬子山,就又被日本鬼子包围了。战斗又打响了,邓晓村命令抢占制高点,迅速摆脱敌人,分兵突围。他命令柳主任带队先突围,自己带领三名通讯员阻击敌人,当行至一山岗时,同一股200多敌人相遇,柳主任刚突围出去敌人就冲了上来,邓晓村看多于我军十倍之敌,又命令三名战士马上撤退找柳主任。邓晓村手使双枪猛射,傲然挺立在阵地上,吸引着敌人的火力,死死地顶住了敌人。三名战士含着热泪,向清原县莫力红山方向转移。邓晓村为了保存抗联队伍,掩护同志突围,向敌人射出一颗颗子弹,敌人越逼越近,他越打越猛,当日军的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腿部时,他不顾流血,跪在地上仍坚持射击,直到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24岁。
三名通讯员突围后,来到莫力红山向柳主任报告了邓晓村牺牲的经过,战士们一个个热泪盈眶,泣不成声,都摩拳擦掌,决心要消灭日寇,为政委报仇。邓晓村虽然牺牲了,但是抗联三师队伍实力保存了。和他一起战斗和工作的抗联老战士赵振华说:邓晓村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抗联的骨干和坚强的指挥员。冯仲云同志在《艰险的途程》这本回忆录中说:邓晓村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不朽的革命烈士。
邓晓村对党忠心耿耿,他的英雄业绩将与世长存,他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年轻的抗联英烈。
Ⅵ 英语帝+军事帝来!
也许我玩过后会翻译的更好,而且我十分想玩!!!可惜无奈机器配置太差,又没钱买,唉.....
A:哦,该死!那枣局喊是我们的特工!(或 那是我们的人!)
B:ARCHANGEL,这里是BRAVO 2号,我看到一辆车,还有个凳野大概是...高价值目标(HVT=High Valued Target)
C:收到,2号
A:不,不要!该死!
A:你他妈....
B:Archangel,请求立刻击毙目标!(ASAP=as soon as possible)
A:(怎么了)长官?(军士,我感觉翻译成 长官 好点...)
B:Archangel,他要逃走了....(他要走了....没玩过,不知道这时候B开枪了没有)
C:Bravo 2号 Actual,停止射击,停止射击(不要开枪,不要开枪-依然是不知道B开火了没有)
A:我瞄好了!(自己猜的剧情,好想看啊~~~~)我们就这样放那个混蛋走?
A:(此句看不懂啊,试试)没腊改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西蒙都挂了!你们也会的!
B:Archangel,目标逃走(没玩过,不知道是逃走了还是被打死了 “目标击毙”),车还在
C:Bravo 2号 Actual,镇上确定有敌人,保证车辆安全(不知道dedare啥意思...)
B:完全收到,Archangel 离开。(总感觉这句话是Archangel说的,不是B说的,因为有 “Archangel out”)
B:你们都听到了....(你们都听到长官了...)
C:好了Bravo 2号,你们可以开火了。进攻目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