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程序员创业不易成功
由于长时间与电脑交流,结果就是不会说话,没有人脉,关系学在中国还是主流驱动力
❷ 程序员的工资真的都那么高程序员入职如何防雷防坑
我作为个7年的程序员,结合自身情况给你最真实地回答,程序员的工资确实高,在一线城市程序员的工资会比传统行业普遍高于2-5K左右。
对于程序员入职如何防雷防坑都就需展开来讲一下,我根据您提出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工资问题
程序员的工资相比于传统行业来说,确实算高,区别在于起步工资。在2022年,大部分传统行业刚入职时工资普遍在3K-6K左右,而程序员作为技术工种,入职时工资普遍在4K-10K左右,这个也得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和面试时的发挥,如果本身技术过硬,面试时又得到了用人部门面试官的青睐,那起步工资直接10K+也是常有的事情。
4、其他常规方面,例如工资发放的时间、是否购买五险一金、是否有年终奖金,项目奖金等,这些也需要综合考量。尽量选择一些中大型公司,这样会比较有保障;如果是想锻炼自己的,也可以去小一点的公司,但前提是面试官是个技术大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
❸ 一个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一)
曾经的创业热潮让很多大厂的程序猿加入到了创业大军,但往往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也是这样的一员,国内“C9联盟”大学毕业,然后去美国常春藤名校读了个Master,毕业后在一家世界前五的软件公司工作,后来裸辞回国在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在给个人简历添砖加瓦,不过随着一个加入创业团队的决定,就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经历,之后的5、6年时间经历了多个创业项目。一直埋头向前冲,最近停下脚步回顾了一下过往经历,想写点东西当作纪念,也算是给想要或正在创业的程序猿们一个案例供参考。
当时选择从大厂出来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也并不算很盲目。首先,行业是当时很火爆的互联网金融,其次核心团队成员来自金融、法律、互联网等不同领域,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且也有不错的工作经验和人脉的积累,最后种子轮的资金大概有700多万,股东也有银行系出身的大佬,看起来是一个值得搏一把的机会。
我与其中一个创始人曾是同事,被游说出来作为技术团队的leader,他负责产品,我负责研发,先简单介绍下核心人物(化名):
刘备:公司CEO,金融领域,做业务出身,对各种金融产品比较了解,在各大银行及政府部门都有不错人脉,熟悉生意场上的各种潜规则,有些匪气但并不是那种很有领导威严的风格。
关羽:公司CTO,我的前同事,互联网产品出身,专业能力很强,既聪明又踏实肯干,待人接物也不错,属于实干型,但一样也是一直在大公司工作,内容相对专一,且没有金融领域经验。
张飞:公司法务总监,法律专业,本人也像法律法规一样严禁,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说话做事都很严谨,被朋友形容为任何跟黄赌毒沾边的东西都跟他不沾边,工作之外并不善言辞,但是为人很nice。
在被前同事关羽游说的过程中,遇到了第一个“丰满的理想”,因为我是做大数据的,所以关羽跟我说出了他对技术和产品发展的规划,将来是一定要做金融大数据的,有很多场景可以做,技术上也会有很多挑战。但既然是“大数据”,首先就要有足够多的的数据,也就是业务要发展的足够好才会到这一步,这点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接受邀请自然也不是因为这个愿景。
既然已经决定了大干一场,也就不瞻前顾后了,出来后就开始着手组建技术团队,那时候创业公司还是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大厂的程序员也都愿意考虑创业公司的机会,所以首选就是从公司前同事下手,可惜一个都未能邀请成功,有一个曾经谈的比较深入,但最后去了一家拿到A轮的做餐饮供应链的B2B电商,之后复盘考虑主要可能有几个原因:
1. 金融领域本身水就比较深,对普通的程序员来说未实际接触过的话感觉有点心里没底;
2. 种子轮公司毕竟风险更高,而且使用到的技术也更初级一些,若没有成功,对技术积累来说有一个断档;
3. 与前同事共事时是平级,但出来后可能变成向你汇报,或许会有心理落差,之前谈得比较深入的同事是被他一个师兄叫走的;
4. 公司给出的offer还不足以让人放弃稳定的大公司工作加入到小团队中。
为了控制成本又不能找猎头,所以接下来就只能通过招聘平台了,拉钩、智联什么的,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组建了一个还算蛮有战斗力的团队,在外包+兼职+自己团队的组合之下,初版系统两个月左右就上线了,期间产品、技术、法务之间的磨合也越来越好,貌似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但系统上线之后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台上是否有足够多优质的理财产品,虽然前期已经准备了一些由股东支持的理财产品随时上线,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系统开发期间刘备也一直在洽谈合作事宜,时不时的带来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结果证明没有最终签署合同的口头协议都是无效的,这就导致前期平台上产品匮乏。
产品匮乏自然也就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用户了,用户量少就更难去谈合作了,致使业务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商务谈判并不像技术开发一样可以评估工时,安排工期,一个合作谈成之前进展都是0,签合同之后才是100%,中间进度很难评估,而过多的打鸡血也会有副作用产生,慢慢的技术团队的成员就开始对公司不停跳票的业务发展有些担忧。这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接下来会引发一系列的事件和决策,每一个可能都不是决定性的,但累加到一起导致了公司最终的结局。
当业务停滞的时候,没有太多创业经验的团队开始有些发慌,尤其是账户里的资金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时开始了两个所谓“自救”的行为,一个是寻求新一轮的融资,一个是尝试一些新的产品或接一些快速赚钱的项目。前者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要尽快的补充资金,所以很容易陷入到一个2VC的状态,就是一味地迎合投资人的偏好和想法,迷失了自己最核心的价值和初衷,最终也没有拿到投资;后者无异于饮鸩止渴,盲目的去接一些无关的项目,导致自己的核心产品和平台没有持续的迭代和优化,对用户就更没有吸引力了,而且找到的项目也很难cover技术团队的工资成本,变成了做一个赔一个。所以这两种方式只是勉强支撑团队而已。
而往往在最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更多平时被隐藏下去的问题,首先,刘备和关羽、张飞都是大学同学,作为CEO他对团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主导和控制权,而关羽负责人数最多的技术团队,他们之间的分歧导致了公司整体战略和团队方向的不统一。其次,公司的早期股东是4个自然人为主,在公司一个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营收的时候,他们之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其中某一个股东跟刘备的关系最紧密,导致其他股东质疑公司的财务问题,最终导致股东不愿意再继续注资。最后,同样是因为自然人十大股东,就导致监督机制缺失,作为法务负责人的张飞,由于业务能力比较强,经常被股东委托解决一些私人事务,让他不胜其烦,成为了第一个离职的核心人员。
最终我们的公司也算是有个归宿,被一家金融机构给收购了,但这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做的足够出色,而算是无奈把公司卖掉,回收点剩余价值吧。就这样第一段的创业经历就这样草草落幕,事后复盘总结,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经验吧:
1. 股东组成,早期可以接受个人股东,但不宜太多,占股要有权重等级,而且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果个人股东占股比例接近,没有主导性,监督机制又不健全,很容易出现股东之间的猜忌和分歧,对初创公司是致命性的伤害;
2. 创始团队,团队成员能力互补、互相信任是基础,所以经常会有同学、同事一起出来创业,之前大家可能是朋友,或者感情比较亲密,但任何团队都要有领头人,要有灵魂人物,在有重大决策时能拍板的人,不能因为顾及对方感受而让决策层出现长时间的分歧;
3. 团队组成,根据公司或业务类型来合理配置团队,很多时候在资金还充裕的情况下会盲目的扩充技术团队,导致当业务没有起色的时候技术团队的开销成为了公司沉重的负担,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只考虑技术开发,运营、市场、销售等等都要合理配置;
4. 成本控制,创业初期,为了吸引早期员工公司提供了很多福利,包括免费健身、周五团建、饭补车补等等,而且高新聘请各种大牛,一副大干一场的态势,最后发现业务还没什么起色时初期的融资就已经消耗大半,而且很多时候大牛们也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 技术边界,所谓技术边界就是创业初期你的产品在技术上要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很多时候技术出身的leader容易陷入到追求技术完美的误区,觉得一个功能在技术上没达到理论上的完美就不上线,但永远都有做不完的需求,一个好的技术leader要清楚怎样的优先级最能支撑公司的快速发展,一个功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能满足当时客户的需求,人力资源就那些,要最大化的发挥效用。
❹ 上有老下有小的35岁大龄程序员失业怎么办千万别跑滴滴送快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在互联网行业成为了一个分水岭,有很多程序员被卡在了这里,即使越过去了也是每日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老板不高兴了把自己裁掉。
其实程序员敢走创业这条路的真是不多,绝大部分还是想找一份安安稳稳的软件开发工作。程序员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具体程序员如果走创业这条路的话,应该选择哪些方向呢?
以上是我临时想到的几个方向,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补充。经常听到过程序员失业以后做外卖小哥、送快递、跑滴滴等等,我觉得这些是不太靠谱的,毕竟程序员以前的工资是不低的,如果从高薪工作直接转到这类工作,估计一般人心理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北漂程序员创业
#互联网##创业##程序员#
❺ 为什么软件创业这么容易失败
是技术问题还是市场问题?或者是其它的原因?许多人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说得不好听就是:几个股东意见不一致,发生内斗或内耗;说得好听一些就是:缺少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由此可见,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可以说决定着一家企业的成与败,失败的创业者从创业一开始,就奠定了创业失败的命运。 “铁三角”理论:即技术、市场、运营三个角色的人选都要到位,而且都要是狠角色。程序员的角色当然是定位在技术方面,你应该是研究型的领导,你拥有多年的软件项目/产品开发与管理经验,对各种技术或工具都是熟门熟路的,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你能写出漂亮的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是你对某个行业的业务流程理解透彻,而且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有些创业者的技术确实很NB,但好象什么行业都做过,也都知道一点业务流程,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会渐渐明白,很多时候技术只是实现业务流程的一种工具,对国内的很多IT企业来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核心技术,核心的是对某个行业的业务流程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比如财务软件,ERP软件等等,重要的并不是用什么开发技术或数据库技术,而是业务模式与流程,所以,在诸如此类的企业里,最关键的人物不是开发人员,而是那些头发稀少老态龙钟的行业顾问或专家们。 最头痛的是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小弟虽还不算太老,但对一点深有体会,也曾栽在这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内很大一部分的IT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说先有市场,再创业再技术,而不是以一项技术或产品为导向,然后去开拓市场,这种方式风险太大,除非你的产品或技术是真正的核心与独一无二的,而且通常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大,对杯水车薪的程序员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创业方式,除非VC们都变傻变笨了,毫无理由地给你muchmuchmoney,但这种好事会出现吗?我们需要白日做梦异想天开,呵呵。因此,我们在创业时,必须将市场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也就是要寻找一位市场高手作为合作伙伴,他必须具有强大的市场策划与执行能力,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建立了较大的市场资源,这些市场资源对于你们新成立的公司是有用与有效的,新成立的公司通常都是股东自已来做市场的,你千万不要抱有那种自以为是的美梦,比如我们去招聘一个市场经理,然后大张旗鼓地帮公司开拓市场,这种人太难找了,代价也太高了,聪明的做法是找个NB的市场合作伙伴,让他来带领普通的市场人员,真正起关键市场作用的应还是股东,他是市场效果的直接受益人。 大家可能都知道微软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先生,这个绝顶聪明的老家伙真是一个天才的运营家,他总是热情洋溢、幽默有趣、极富鼓舞性,具有很强的运营策划能力,微软有了他,比哥可以天天去海岛钓鱼,或者陪老婆做做慈善事业。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很需要这个角色的,他是公司战略的决策者,他能够全面周到地分析整个公司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考虑成本、投资、收益的来源及预期收益,甚至还包括公司管理规范章程、长远规划设计等工作,他总是激情澎湃,他的讲话总能给昏昏欲睡的程序员们带来极大的鼓舞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好蓝图。 以上我们分别讨论了各个角色的能力要求以及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简单讨论一下角色之间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观点与价值观,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态度可能都不同,因此矛盾与冲突无法避免,但必须做到就事论事,任何的矛盾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与平息,所此要求各成员之间必须很熟悉与了解,每个人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同时对其他成员的长处和短处也一清二楚,用网上一朋友的话来形容就是: 一个教室学习过的同窗,一个战壕战斗过的战友,一个赌场玩过的赌友,一个房间嫖过的嫖友,呵呵。 千万记往:创业团队不需要陌生人! 其次,各个角色之间必须具有互补性,能力最好不要重复。
❻ 从事程序员工作有什么缺点
自大学开始写代码、做软件开发,答一下:
软件开发逻辑性强,长期陷入其中,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可能
为了解决一个程序上的问题而暝思苦想,时间都在代码上,忘记了生活中更重要之事,如亲情友情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变弱,缺乏做人的变通性
看问题易主观,不能全面看问题
跳不出小圏圈,站得不高
易成为他人工具,而忘记了软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
目的导向性强,完成任务决心太大,而目标导向不强,只有少数程序员创业
缺乏黑白两道通吃意识。在中国,没日没夜干的程序员收入并不高,未过上令家人满意的生活。主动接触投资方面专家的意识不强
不满意职位时,多数程序员不敢跳槽
不关心其他领域的进展
不关心社会领域的问题
不愿做慈善
共享精神过强,失去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意识
也许你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程序员,并无上述任何一条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