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为一个程序员需要持有哪些证书
原创2018-04-24程序员互动联盟
程序员互动联盟
很多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想从事编程工作,总是觉得自己心里没底气就开始瞄准了各种证,真要列举这些个证,计算机各级的等级证书,毕业之后必要要用到的毕业证,还有各种计算机或者工程师的证书,但在实际找工作过程中,除了毕业证能证明下自己别的用人单位涉及到的很少,有些进国企性质的单位对于将来评定职称还是有点用处。
真要说到有点用的证书oracle,思科的还是有点用处的,这种属于定向的证书,进入定向的单位还是多少能发挥点作用,整体来讲大学生对待证书不一定拥有,但可以通过考取证书的过程加深对编程基本功的学习,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决定程序员能力的三个要素:
1.编程基本功
2.编程思想的掌握程度
3.项目经验
用人单位评定一个程序员的工资高低,可不看什么职称或者证书。特别是对于工作多年的程序员,就看你的项目经验,特别是一些对口的项目经验,能拿到很高的工资。
简单概括基本功+实践能力,决定薪资的高度。
建议哪些对证书感兴趣的初学者,程序员拼的不是证书的多少,因为证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代表,还要看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多少项目,自己掌握了多少编程思想,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牢固程度
B. lol使用第三方软件修改客户端实现自动躲避技能导致的被封3年不能减刑吗别说申诉我只想知道能不能减
你自己觉得能减吗,现在英雄联盟腾讯的技术不是以前了,人家有钱请的起高级工程师,打比方你一个青铜玩家,操作跟王者是的,活着不该躲的技能你都能躲掉,低端局还没人发现是脚本,因为他们意识问题,如果你拿个脚本去高端局玩,那就有点弱智了吧,高端局的大神肯定怀疑你是自己躲的,然后回放,发现有点像脚本,然后他们在举报一下,然后腾讯在处理一下,发现真的脚本肯定被封了,现在腾讯不是以前的腾讯,财大气粗,检查你一个小脚本还不是轻而易举,你这个没得减刑,如果你是正常玩家,对面有人开脚本搞你,你发现以后,你心里舒服吗,就算你开脚本赢了游戏,也不是你自己用技术和智慧赢得,只能说是个人会一点这个英雄,搞个脚本,都能玩,反正自己会躲,我就这么玩就行了,封了以后多不值得,里面有皮肤什么的,三年时间不短啊,
C. lol程序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
一般来说,像LOL这种大型游戏都是由C++语言主要进行编写开发的。
由html、C++、action script语言编写:
1、进游戏前的主界面是html语言,登陆界面的背景使用html结合flash动画处理而成;
2、游戏内的话,内核是拳头自己做的引擎,基于C++开发的;
3、游戏内核心语句是action script语言;
4、而具体的技能和走位是由一定的逻辑处理程序进行设定的,与程序员编辑的逻辑代码有关,游戏的主要框架还是使用C++语言进行编写的。
(3)联盟程序员扩展阅读:
html语言一般指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
“超文本”就是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链接,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符素。
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结构包括“头”部分(英语:Head)、和“主体”部分(英语:Body),其中“头”部提供关于网页的信息,“主体”部分提供网页的具体内容。
LOL:
《英雄联盟》(简称LOL)是由美国拳头游戏(Riot Games)开发、中国大陆地区腾讯游戏代理运营的英雄对战MOBA竞技网游。
游戏里拥有数百个个性英雄,并拥有排位系统、符文系统等特色养成系统。
《LOL》还致力于推动全球电子竞技的发展,除了联动各赛区发展职业联赛、打造电竞体系之外,每年还会举办“季中冠军赛”“全球总决赛”“All Star全明星赛”三大世界级赛事,获得了亿万玩家的喜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电子竞技文化。
《LOL》由DOTA-Allstars原地图作者SteveGuinsoo(DOTA主要开发者,DOTA中的羊刀以其名字命名)担任游戏主创;
DOTA-Allstars社区创始人PenDragen加盟负责,同时还拥有曾任暴雪魔兽世界游戏策划、魔兽争霸3主策划、魔兽争霸3数值平衡师的TomCadwell担任主策。
C++语言:
C++是C语言的继承,它既可以进行C语言的过程化程序设计,又可以进行以抽象数据类型为特点的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还可以进行以继承和多态为特点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C++擅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因而C++就适应的问题规模而论,大小由之。
C++不仅拥有计算机高效运行的实用性特征,同时还致力于提高大规模程序的编程质量与程序设计语言的问题描述能力。
D. 程序员6年只干了50个小时工作,被开后称是编写了自动化工作脚本
很久之前,Reddit上出现了一则匿名的自白帖子:“ 大概六年前到现在,我在公司什么活都没干 。”
这个化名为FiletOFish1066的程序员称自己供职于一家知名的 科技 公司,实际上无所事事。
他写道,谋得这份质量保证工作的八个月后,他使自己的全部工作完全自动化。“我可不是开玩笑。每周40个小时,我去上班,在办公室玩《英雄联盟》,浏览Reddit,想干啥就干啥。 在过去这六年,正儿八经的工作我可能也就干了50个小时 。”
上司意识到他在六年内所做的工作比大多数硅谷程序员在一周内所做的工作还少后,就把他开除了。
这个故事在网上的技术圈子迅速传播开来,最终促使这位主人公不仅删除了帖子,还删除了整个帐户。
我发现歪果仁也跟中国人一样爱看热闹,不嫌事大!
大概一年后,一个自称是Etherable的用户向互联网上最重要的程序员论坛之一Stack Exchange上的Workplace版块发了一个问询帖:
“我没有告诉雇主我的工作已自动化,这是否不道德?”这位内心矛盾的程序员说,他接受了一份美其名曰是“数据录入”的编程活;六个月前,他编写了使整份工作自动化的脚本。此后,“ 上一个人过去常花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10分钟就能完成。 ”这份工作是专职性质的,带来的好处是Etherable可以在家办公。
这个程序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后来这个帖子引起了分歧,评论铺天盖地。(现在浏览量将近50万人次。)意见分成两大派,一派觉得Etherable在欺骗雇主,至少在蒙蔽雇主;另一派认为这个程序员只是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完成手头的工作。Etherable从未回应随至而来的讨论。也许是被受到的关注程度(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竞相报道此事)吓坏了,这个用户销声匿迹,只留下了那则帖子,关于谁可以使工作自动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么做的讨论越来越备受关注。
可以称之为自发自动化(self-automation)或自行自动化(auto-automation)。在大规模自动化这个幽灵困扰一线员工的那一刻,自行其事的程序员表明这个威胁到了程序员的手里,如何变成天赐之物,不管雇主是不是知情。由于FiletOFish1066和Etherable都匿名发布帖子,随后很快消失,因此两人都联系不上,无法请他们发表评论。但他们的故事表明,职场自动化会有多种形式,并由高管以外的人来主导。
生性乐观的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吹嘘, 自动化的好处在于,将工作交给机器有望消除无须动脑子的重复性工作 ,让人们可以一心扑在有趣又有创造性的工作上,或者更要紧的工作上。
砖家你确定现在程序员干的都是不动脑子的工作?
你还确定,时间多出来之后,
程序员会干有创造性的工作?!
几十年来程序员们一直在编写使工作自动化的代码。编程通常需要用到在不同的层面(从代码格式化到合并至不同的代码库)添加自动化的工具,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走到使工作完全自动化或几乎完全自动化这个极端。
我通过Reddit和电子邮件的私聊信息与十来个声称有类似经历的程序员聊天。这些自发自动化人士处理过库存管理、报表编制、图形渲染、数据库管理和各种各样的数据输入。
有个人还使他妻子的全部工作自动化。大多数人要求匿名,以保全工作和声誉。
一位很早是自发自动化人士的名为Gary的程序员告诉我:“一开始,我的工作每天实际上要干8个小时。”他在一家大型企业连锁酒店工作,这家连锁酒店在90年代开始实现计算机化工作流程。Gary很快意识到在花大量时间重复同样的任务,于是他开始 下班后学习编程 。他说:“大概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我用Lotus 1-2-3(当时一款很流行的PC电子表格软件)编写了一段代码,不仅使个别的重复性任务自动化,实际上还使整份工作自动化 。”他没有一五一十地告诉上司,其职场生活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他告诉我:“一整天很空闲感觉怪怪的,于是我趁空了解酒店的其他系统。”后来他帮助管理层消除了那些系统中的瓶颈。自行自动化消除了琐碎的工作,减轻了他的压力,并让他可以扑在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他说:“实际上,我将这份岗位变成了自己喜爱的岗位,即排查故障。”在离开公司前两周,他交给老板一张软盘,里面装有这个程序和解释如何运行的说明文档。Gary说,老板对他辞职颇为不安,直到他交出了软盘,介绍程序如何运行,并告诉老板万一有问题可以打电话给他,老板才放下心来。 后来电话没来过一个。
在大多数领域,一线员工对于他们的工作是否自动化,或者如何实时、何时实施自动化很少有任何正式的意见。自发自动化人士明白,自由化由势必从中收益的一线员工、而不是由自上而下的公司命令来安排自动化会什么样。一些人欣然享受多出来的闲暇时间,另一些人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来学习新技能,应对新的编程挑战。
ps:你确定不是玩手机?
不过,许多自发自动化人士害怕与办公室外面的人分享代码。即使一个程序无可挑剔地完成了工作,许多人还是觉得为牟私利而搞的自动化是错误的。人力劳动本质上是善良的(以及员工应始终最大限度地为雇主提高生产力),这比任何自动化脚本更深深地融入到美国的职场文化中。而大多数雇用合同明文规定,工作时间开发的知识产权属于雇主。因此,员工可能所做的任何效率提升或自动化改进都往往归雇主所有。
一位程序员没有把他使其工作完全自动化的真相告诉公司,因为担心公司到时声称知识产权归公司,并拒绝补偿他。另一位只肯自称是Jordan的人告诉我,他曾无意中使整个部门的工作自动化。现在他用自动化脚本每年省下“好几周”的时间。Jordan表示,他和同事们保持缄默,绝不透露自动化技术,以便控制使用自动化技术的方式:“我们通常不对外透露这些工具。”
另一位程序员竭力向老板隐瞒使其年薪5万美元的工作完全自动化的概况。管理层可能通过网络查看其电脑屏幕上的内容, 于是他运行预先录制的视频,掩盖他实际上没在工作的事实。 Etherable在寻求建议的帖子中写道:“我觉得这么做不对。”
一些程序员表示,就因为使工作自动化,自己已被公司炒鱿鱼。2011年,一个名为AcceptableLosses的用户写道:“ 公司拿去了我开发的软件,派一个白痴顶替我,并立即以“不服从”为由解雇了我 。我开发了一款每年让这家公司获利100万美元的软件,对方却仅仅为了省下每年约3万美元的工资而开除了我。我真是自掘坟墓啊。”
正因为如此,自发自动化人士担心的倒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不想被雇主开除或盘剥,正如伍德科克特别指出的那样,雇主“不仅要求我们的所有时间归他,我们开发的所有东西也归他。”他推测,谨慎的自发自动化人士“不信任我们的工作场所。上司会说‘谢谢你,干得漂亮。现在再做一次。’”
很少有员工渴望完全自我自动化,但似乎越来越多的员工对于使用脚本来处理繁忙工作感兴趣。网络上有众多这方面的博文和实用文章,比如《我如何用Node JS使我的工作实现自动化?》,也有众多播客介绍每一种想象得到的自动化:小公司、营销和智能手机。这简直就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家庭手工业。
照目前情况来看,自发自动化大有助益。但随着自动化技术变得更广为人知,它们可能完全成为管理层期望员工拥有或学会的另一种技能,并最终让企业受益,并以另外某种方式使这些人成为有用的员工。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写道:“员工将越来越需要使自己的工作自动化,否则就滚蛋。放眼全球,我们会看到更多自上而下的管理层命令,要求搞自下而上的自动化项目。”而老板及员工开发的机器人软件会再次品尝胜果。
在此之前,任何使用代码的人都可能应该考虑自发自动化带来的好处。可以以此来测试自动化如何为普通员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尽管谈不上完美。伍德科克告诉我:“问题在于自动化要有效,自动化要民主化。不是公司企业在提供自动化,这向前迈出了一步。它仍然不是民主化过程。”自发自动化人士在单独行动,决定何时、如何把自己的工作换成代码。而理想情况下,自动化决策将在同事和同行给出意见的情况下共同做出,以便可以均匀分摊好处。
自发自动化人士表示,程序员有独特的条件,可以与雇主就员工应该保留哪些自动化带来的效益展开谈判,比如时间更短的工作周以及更灵活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理论上来讲,自发自动化人士可以在属于中产阶级和工薪阶级的程序员当中组织和分配自动化技术,从而打造有望实际上获得15小时工作周的一个行业。这似乎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努力为把人放在首位的自动化模式创造条件。
你如何看到互联网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产业自动化发展,今后人们能做什么呢?
欢迎评论
点击【右上角,关注 子瑜说IT 】持续更新IT资讯以及web前端开发教学
E. 程序员是如何玩游戏的英雄联盟
程序员不就是这样玩么,程序员也是普通人啊,可能手速快点.毕竟编程经常敲击键盘.英雄联盟这种竞技游戏都是年轻化.一般的职业选手都是16-20岁巅峰期,过了20状态就会慢慢下滑.
F. 一个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一)
曾经的创业热潮让很多大厂的程序猿加入到了创业大军,但往往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也是这样的一员,国内“C9联盟”大学毕业,然后去美国常春藤名校读了个Master,毕业后在一家世界前五的软件公司工作,后来裸辞回国在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在给个人简历添砖加瓦,不过随着一个加入创业团队的决定,就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经历,之后的5、6年时间经历了多个创业项目。一直埋头向前冲,最近停下脚步回顾了一下过往经历,想写点东西当作纪念,也算是给想要或正在创业的程序猿们一个案例供参考。
当时选择从大厂出来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也并不算很盲目。首先,行业是当时很火爆的互联网金融,其次核心团队成员来自金融、法律、互联网等不同领域,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且也有不错的工作经验和人脉的积累,最后种子轮的资金大概有700多万,股东也有银行系出身的大佬,看起来是一个值得搏一把的机会。
我与其中一个创始人曾是同事,被游说出来作为技术团队的leader,他负责产品,我负责研发,先简单介绍下核心人物(化名):
刘备:公司CEO,金融领域,做业务出身,对各种金融产品比较了解,在各大银行及政府部门都有不错人脉,熟悉生意场上的各种潜规则,有些匪气但并不是那种很有领导威严的风格。
关羽:公司CTO,我的前同事,互联网产品出身,专业能力很强,既聪明又踏实肯干,待人接物也不错,属于实干型,但一样也是一直在大公司工作,内容相对专一,且没有金融领域经验。
张飞:公司法务总监,法律专业,本人也像法律法规一样严禁,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说话做事都很严谨,被朋友形容为任何跟黄赌毒沾边的东西都跟他不沾边,工作之外并不善言辞,但是为人很nice。
在被前同事关羽游说的过程中,遇到了第一个“丰满的理想”,因为我是做大数据的,所以关羽跟我说出了他对技术和产品发展的规划,将来是一定要做金融大数据的,有很多场景可以做,技术上也会有很多挑战。但既然是“大数据”,首先就要有足够多的的数据,也就是业务要发展的足够好才会到这一步,这点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接受邀请自然也不是因为这个愿景。
既然已经决定了大干一场,也就不瞻前顾后了,出来后就开始着手组建技术团队,那时候创业公司还是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大厂的程序员也都愿意考虑创业公司的机会,所以首选就是从公司前同事下手,可惜一个都未能邀请成功,有一个曾经谈的比较深入,但最后去了一家拿到A轮的做餐饮供应链的B2B电商,之后复盘考虑主要可能有几个原因:
1. 金融领域本身水就比较深,对普通的程序员来说未实际接触过的话感觉有点心里没底;
2. 种子轮公司毕竟风险更高,而且使用到的技术也更初级一些,若没有成功,对技术积累来说有一个断档;
3. 与前同事共事时是平级,但出来后可能变成向你汇报,或许会有心理落差,之前谈得比较深入的同事是被他一个师兄叫走的;
4. 公司给出的offer还不足以让人放弃稳定的大公司工作加入到小团队中。
为了控制成本又不能找猎头,所以接下来就只能通过招聘平台了,拉钩、智联什么的,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组建了一个还算蛮有战斗力的团队,在外包+兼职+自己团队的组合之下,初版系统两个月左右就上线了,期间产品、技术、法务之间的磨合也越来越好,貌似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但系统上线之后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台上是否有足够多优质的理财产品,虽然前期已经准备了一些由股东支持的理财产品随时上线,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系统开发期间刘备也一直在洽谈合作事宜,时不时的带来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结果证明没有最终签署合同的口头协议都是无效的,这就导致前期平台上产品匮乏。
产品匮乏自然也就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用户了,用户量少就更难去谈合作了,致使业务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商务谈判并不像技术开发一样可以评估工时,安排工期,一个合作谈成之前进展都是0,签合同之后才是100%,中间进度很难评估,而过多的打鸡血也会有副作用产生,慢慢的技术团队的成员就开始对公司不停跳票的业务发展有些担忧。这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接下来会引发一系列的事件和决策,每一个可能都不是决定性的,但累加到一起导致了公司最终的结局。
当业务停滞的时候,没有太多创业经验的团队开始有些发慌,尤其是账户里的资金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时开始了两个所谓“自救”的行为,一个是寻求新一轮的融资,一个是尝试一些新的产品或接一些快速赚钱的项目。前者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要尽快的补充资金,所以很容易陷入到一个2VC的状态,就是一味地迎合投资人的偏好和想法,迷失了自己最核心的价值和初衷,最终也没有拿到投资;后者无异于饮鸩止渴,盲目的去接一些无关的项目,导致自己的核心产品和平台没有持续的迭代和优化,对用户就更没有吸引力了,而且找到的项目也很难cover技术团队的工资成本,变成了做一个赔一个。所以这两种方式只是勉强支撑团队而已。
而往往在最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更多平时被隐藏下去的问题,首先,刘备和关羽、张飞都是大学同学,作为CEO他对团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主导和控制权,而关羽负责人数最多的技术团队,他们之间的分歧导致了公司整体战略和团队方向的不统一。其次,公司的早期股东是4个自然人为主,在公司一个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营收的时候,他们之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其中某一个股东跟刘备的关系最紧密,导致其他股东质疑公司的财务问题,最终导致股东不愿意再继续注资。最后,同样是因为自然人十大股东,就导致监督机制缺失,作为法务负责人的张飞,由于业务能力比较强,经常被股东委托解决一些私人事务,让他不胜其烦,成为了第一个离职的核心人员。
最终我们的公司也算是有个归宿,被一家金融机构给收购了,但这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做的足够出色,而算是无奈把公司卖掉,回收点剩余价值吧。就这样第一段的创业经历就这样草草落幕,事后复盘总结,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经验吧:
1. 股东组成,早期可以接受个人股东,但不宜太多,占股要有权重等级,而且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果个人股东占股比例接近,没有主导性,监督机制又不健全,很容易出现股东之间的猜忌和分歧,对初创公司是致命性的伤害;
2. 创始团队,团队成员能力互补、互相信任是基础,所以经常会有同学、同事一起出来创业,之前大家可能是朋友,或者感情比较亲密,但任何团队都要有领头人,要有灵魂人物,在有重大决策时能拍板的人,不能因为顾及对方感受而让决策层出现长时间的分歧;
3. 团队组成,根据公司或业务类型来合理配置团队,很多时候在资金还充裕的情况下会盲目的扩充技术团队,导致当业务没有起色的时候技术团队的开销成为了公司沉重的负担,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只考虑技术开发,运营、市场、销售等等都要合理配置;
4. 成本控制,创业初期,为了吸引早期员工公司提供了很多福利,包括免费健身、周五团建、饭补车补等等,而且高新聘请各种大牛,一副大干一场的态势,最后发现业务还没什么起色时初期的融资就已经消耗大半,而且很多时候大牛们也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 技术边界,所谓技术边界就是创业初期你的产品在技术上要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很多时候技术出身的leader容易陷入到追求技术完美的误区,觉得一个功能在技术上没达到理论上的完美就不上线,但永远都有做不完的需求,一个好的技术leader要清楚怎样的优先级最能支撑公司的快速发展,一个功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能满足当时客户的需求,人力资源就那些,要最大化的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