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程序员过35岁就找不到工作了是真的吗好害怕
中国程序员不能超过35岁,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外却不一样,40、50岁仍然作开发工作的大有人在,为何会有如此差异呢?
在中国,程序员不能超过35岁,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软件开发工作就是青春饭,顶多靠毕业这十年的时间,超过这个年龄,要不成功跃身成为管理者,要不转行进入其他领域,好像再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使偶有继续坚持作开发的,也被看成另类一族。老外却不是这样,40,50岁仍然作开发工作的大有人在,甚至很多牛人,包括获得康柏最佳软件奖的Robber,仍在埋头作着他所喜欢的编码工作,为何如此差异。我仔细想了一下,特别是这一年参加了太多的技术培训,基本有了一些结论。
首先,国内软件开发工作的性质决定这一切。我们所作的产品开发,真正技术含量并不高,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培训和实践,基本都能掌握这些技能。而我们现有产品开发设计水平有限,对于软件开发的理解还仅限于编码,完成功能这些基本的需求,产品进度是第一驱动力,特别是一些小公司,把快速开发出产品作为最高目标,软件设计质量差,很少考虑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这些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仅仅追求功能和进度,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设计、编码,少有测试甚至没有测试,就直接交付给客户。当在客户那里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时,开发人员就开始不断的为客户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软件做到最后,很多人都会陷入自己不断挖掘出来的“陷阱”里走不出来,步入在复杂的系统中查找BUG、解决BUG、增加功能、引入新的BUG、再解决BUG这样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从事的都是一些低级开发工作,对于软件开发的理解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每天都疲于救火和拼命打补丁,软件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最终摆脱了这样的厄运——项目结束,下一次软件开发又是同样过程的重复。
这些无休止的低级开发和维护工作,会耗光一个人所有的激情和精力,随着年龄的增大,热情和体力都在衰减,而这些工作,只要毕业生经过培训,同样可以胜任。有着廉价的、并且充满热情的毕业生作竞争,身心疲惫的老程序员必然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做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会失去对软件开发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于这样的快速开发模式,十年开发经验和五年开发经验有很大区别吗?干吗不使用更经济便宜的开发人员?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人一向的官本位思想。开发人员始终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界,听起来从事的是高级技术工作,说起来也是“以人为本”,但是,有多少企业管理者真正重视和认可开发人员的,哪怕是硕士,博士,这些开发人员在“大官,小官”面前,都只是普通劳动者而已。程序员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行业,哪怕资历再深,能力在强,也还是一个劳动者而已,只有当上领导,走上管理才是最终的出路,否则,薪水上不去,地位上不去,只能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实际,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国内对软件开发一直抱有一种错误理解。如果软件开发仅仅是代码编写,查找BUG,可以说,那确实是在做一些低级的软件行为。做了十年的开发人员,确实不见得比作了3年的人更强多少,反正是简单重复的工作,工作3年的一样可以作,而且有更大的热情和精力。
软件业要发展,就应该跳出这个怪圈,走向更高的领域,对软件开发重新进行认识。我们要明白,软件开发要融入工程化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设计能力,关注更多的软件运行属性和设计质量属性。同样的系统,不同的软件人员会做出完全不同的软件,正规,高效的开发团队要比游击队开发团队不只高出几十倍的效率。
软件开发,不仅仅需要关注功能、性能,更应该去研究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质量属性;不仅仅只关注代码,而更要上升为设计,复用等。软件开发不能只是写出C语言的代码,单元测试、同行评审、培训与学习,这些都是开发人员基本的素质,也是提高软件质量的最基本手段;举例来说,单元测试做好了,就可以让开发效率大大提高,也能让软件的维护成本降下来,把开发人员解放出来;同行评审可以让开发人员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在设计,编码阶段严格控制软件质量;培训则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从理论上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现在基本上所有这些主要的质量行为都被忽略了,而这恰恰是走出低级开发的最好途径。同时,还有更高层次的设计开发、软件重构、模块化、系统构架、搭建统一软件平台、度量软件质量等等。有了重构,就会写出可读性好,可维护性好的软件,甚至因此提高自己的软件设计能力,减少出错的几率;模块化,让软件最大程度的实现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软件构架设计,从技术层次上最早决定了软件的命运,而这里又有太多的技术,设计模式,软件规划等,让软件开发从编码上升到设计的层次,搭建统一软件平台,是大产品,系列化开发的必然之路,对于软件质量的度量,会让我们的软件开发变得更加透明,清晰,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到软件的开发过程,从各个环节去控制软件质量,而不是仅仅凭着感性的认识到了最后才去补救。
以上这些知识,一个人,哪怕勤奋学习一辈子,也不可能完全具备所有的技能。35岁算什么,做到70岁都不晚。当然,你需要真正的热爱它,并且不断得学习和进修。所以说,软件开发人员,要作的事情太多了,软件实在是一项浩大的脑力工程,甚至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最低的行业,因为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每时每刻都要处于不断的学习和更新当中。既然选择了,既然喜欢了,就应该投入进去,享乐于此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并且愿意去认识到这一点,跳出低级开发的怪圈,走向更高的层次。
同时,要意识到,一个资深开发人员的作用绝不亚于一个管理人员,高明的企业应该给予相同的待遇,要把培养和储备高级技术人才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样才能让企业在人才领域得到不断积累,资深开发人员才会带出高效的开发团队,从而开发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软件,让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明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者乐于转向管理的,很多人就是适合做开发工作,他们可以走得更深入,成为专家,应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能力,让整个团队高效运作起来。
所以说,开发人员,决不只是35岁,只要你愿意,可以作一生的开发,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㈡ 程序员过35岁就找不到工作了是真的吗好害怕
过了35岁后,程序员真的是一个没前途的工作了吗?
很多过了不惑之年仍活跃于这个领域的精英
无论你相信与否,在这个领域仍有很多成功的程序员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是行业内的最好的精英。
还记得你第一次写代码的时候吗?那种难以抗拒的兴奋和激动——不断变化的技术,充满挑战的工作……
这个行业让你看到了活力,无时无刻都有最新、最前沿的想法和不断涌现的机会!
你说你不如年轻人敏捷了,不如他们聪明了,都不是!只是因为他们就和当年的你一样,面对机会、学习、哪怕在这个过程中犯错,都毫不犹豫,前赴后继。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激情澎湃充满了梦想!
想起来了是吗?
你要做的只是找回你当年的感觉!
2.创新需要暂时抛开已有经验
有一句编码格言是这样说的:有时增加代码并不能更好地改进软件,删除代码才可以。人生亦是如此,特别是程序员的人生。这句话中蕴含的哲理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任何一个阻止你去“删除你人生代码”的因素——无论是一个你早该放弃的旧程序,或一个陈旧老套的想法——都阻碍了你的进步。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我们的工具包里充满了作为我们技能基础的那些“经过检验而可靠的”技术。但这是福亦是祸。
举个例子,我们自己编写解析例程有时候要比提前导入预先写好的编码包更快。这往往是因为在开始码程序之前,我们想要检查确保这个编码包里没有错误。但是我们的本能其实是很不合时宜的。我们本应该输入开放源代码包并进行检验。如果结果是编码包中有错误,应该尽力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完善,可重复使用的代码胜过重塑。
大多数时候,“经过检验而可靠的”经验是创新的敌人。唯一能让你进步的方法,只有“对你已知的经验持怀疑态度”。只有当你尝试了新的方式,并对它进行检验才能知道它是否有效,这时候你再决定如何做。
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很有可能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原有的习惯。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自己将新的创意添加到工具包中,并逐一发现哪些技术是有价值的,值得保留的。做出这些选择是最重要的,直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你有几十年的经验,有着比大多数人更好的直觉。只是不要让偏见堵塞你的灵感源泉。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那一年,你二十出头,耳机里的音乐隔绝了外部世界的一切,你面前只有发着微光的电脑屏幕,那些代码是你如今的全世界,凌乱一地的可乐罐,披萨盒里还剩下一块,凌晨三四点,有些饿了你吃掉了最后一块披萨,接着肝,睡眠是什么?管他的呢……
时光一晃,你已经老去,可不能再这样折腾自己了。你的体重、你的肌肉、你的视力……别不把医生的话当回事,去减肥、去锻炼、早点睡!运动和规律的生活方式会让你越来越有精神。你是比年轻人有更多的挑战,但只有照顾好你自己,拥有充足的精气神,才能去迎接这些挑战,越战越勇啊!
总结
程序开发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只和你的激情和学习能力有关,那些数以千计上了年纪却依旧杰出的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就是最佳证明。如果你没有这些特质,那么开发对你来说是无论在任何年龄都做不好的职业。但只要你有激情和能力,就无需掣肘于年龄,哪怕你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也都不算晚。
㈢ 35岁以上的程序员真的无法找到工作了吗
近两年,“35岁现象”成为了职场人的一道坎,大家都不敢轻易换工作了。即使留在职场中的人,每天也是惴惴不安,因为不知道哪天被辞退的事情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现在很多企业将35岁的人员一刀切;还有很多企业将招聘人员的年龄限制在35岁以内,甚至限制在30岁以内;种种迹象表明,35岁成为了职场人的一道分水岭。
当你仔细揣摩这些现象时发现,其实35岁只是一个年纪大的代名词,并不意味着35岁就找不到工作,那为什么企业不愿招聘年纪大的,或者要辞退年纪大的员工呢?
一、机会与稳定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数人一生只从事一个职业,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换工作或者换职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升职靠熬年限,加薪靠技艺,为了不失去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所以大家会尽心尽职尽责去工作,主人翁精神在员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到35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企业的主力军,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得到企业的宠爱,成为了抢手的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很多人一生可能会从事4-8个职业。
就业范围扩大,就业机会增多,人们面临的诱惑也增加。
所以在一个工作场所很难稳定发展,跳槽频率增加,不稳定因素增强,在一个职位上无法有更深的知识及经验的积累与沉淀。
到35岁除了跳槽经验丰富之外,工作经验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工作经验与技能可能还停留在工作的初期,但工资已经超越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所以必然被企业淘汰。
二、浮躁与平和
在计划经济时代, 35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为了抚养老人,哺育下一代,经济压力很大,大家很珍惜眼前这份工作。
另外人们的心态也很平和,认为企业给我发工资,我就要干好,否则对不起这份工资,所以都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35岁的人虽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经济压力已经没有那么大,甚至有些人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降低。
另外大家心态都很浮躁,认为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能不干就不干,傻子才会去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自然也会被企业淘汰。
三、精力与体力
35岁这个年龄要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自然会分散精力。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体力也在下降。对于加班加点的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或者因为家庭原因而无法加班或者要请假。
工资挣的比年轻人多,但是精力体力又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另外年轻人没有家庭等的拖累,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工作中,所以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按上述情况来说,是不是35岁的人就没有活路了?其实并不是,只要我们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无论是35岁,还是45岁,照样可以找到工作,也会得到企业的重用
㈣ 互联网容不下大龄员工程序员35岁的职业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也是一名程序员,刚毕业就跑到杭州找了一份网站开发的工作,做了几年工资还可以,但是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吃力了。后来担心35岁的时候失业,所以在30岁的时候就转行搞新媒体了。
总而言之,程序员本身就是一个很考验体力和精力的职业,当一个人年龄增长之后,体力和精力不可避免的会下降,就很难再跟上互联网行业的高强度工作节奏了,所以很多程序员超过30岁之后就会想办法转做管理岗位。但毕竟管理岗位就那么多,不可能每个程序员都能顺利晋级。虽然超过40岁的大龄程序员也有不少,但是大多数程序员在超过35岁之后就很难再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了,转行也就成了不少人无奈的选择。
㈤ 各大互联网厂都纷纷裁员,年龄30+的程序员还好找工作吗
各大互联网厂都纷纷裁员,年龄30+的程序员还好找工作吗?你要是BAT公司出来的程序员,就算是被裁掉的,还是有很多公司抢着要的。据说之前网易云被阿里收购之后,猎头们就开始蠢蠢欲动对一些技术程序员伸出来橄榄枝。如果你就是个小的公司出来的程序员,自己专业能力也就勉勉强强的话,基本上不管是辞职还是被裁,除非你有同事朋友帮忙推荐,自己找工作的话,需要费一些劲儿的。我有同事去年年初的时候离职,一周跳槽还涨薪了。
㈥ 为什么程序员过了35岁以后就很难找工作了
确实对于程序员来说35岁是一个坎,过了35岁大部分程序员都只能转行,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发展过快,体力跟不上等等。
三、第二点工作产出越来越少,这句话有些人不理解,其实换的通俗一点就是加班时间,程序员想必会经常加班,而且岁数大的程序员根本无法和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比,他们的精力非常旺盛而且没有家庭需要照顾,如果公司有需要可以随时加班甚至可以通宵,吃喝拉撒全部都在公司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相对来说薪酬比老老程序员低得多,所以很多人都说程序员是没有未来的,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的安全感可言。
㈦ 杭州程序员9月份好找工作吗
好找。杭州属于科技城市,在程序员的行业中暂时还为饱和,所以9月程序员在杭州找工作还是很好找的。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㈧ 程序员到了35岁后还能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吗
肯定可以啊,我觉得无论多大都能找到相关工作的,除非对工资要求很高,不然应该可以找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