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程序员后来都怎样了

程序员后来都怎样了

发布时间:2024-06-14 06:21:47

1.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现在似乎流行贩卖焦虑,还没到40岁呢,就在担心40岁以后的事儿了。其实除了医生和老师,不少行业都有“青春饭”之说。比如记者(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旅游(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主持人(年纪大了不好看了)、销售、演员……等等,乍一看都很有道理。
不得不说,程序员需要青春、体力,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青春饭”这一说,我完全不同意。
35岁之后,你可能身为人夫、人父,同时还有老人要照顾。技术行业不断变化、更新,随着年龄增长,你的编程灵活性会下降,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确实不如年轻人,这些都可能发生,都很正常。
但如果你如果从现在开始努力,35岁的时候,你已经拥有10年的行业从业经验,无论是在IT行业继续发展,还是像李开复一样进行投资,转战其他行业,都有很多选择。
在行业内,那时的你可以管理岗位,或者转做软件构架师、软件项目经理或新程序员指导人。但还有一些涉及硬件底层汇编、C语言、驱动程序、协议等和计算机底层相关人员可以继续深入的开发,不受年龄限制,而且越老越有经验,
转战其他行业,试想比如投资,懂技术的你,看投资项目的时候,能看懂项目技术的实力、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是不是会天生比其他人有“护城河”?
当然,也一定会有概率,有一部分人被时代所淘汰,或者没有青春的时候那么“吃香”,这种情况就是这部分人,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完全没有思考和成长,随时可能会被替代,但这种情况每个行业都有,我反而认为,程序员行业会是概率很低的。
有没有“青春饭”这个概念,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在吃“青春"这碗饭!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自然有路一直给你走下去。

2.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可以考虑:做管理、创业、成为技术大拿、成为行业专家,详细介绍如下:

1、做管理:

在40岁之后,程序员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做了管理,自己毕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对于人才和事务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创业:

有一些人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自己刚好也攒到了一些钱,于是就选择了自己创业。在40岁之前可能也积累了一部分的人脉,也学习了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公司管理理念,这个时候出来创业是一件比较明智的抉择。

3、成为技术大拿:

其实,做一辈子程序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程序员,也就是说要成为技术大拿,能够解决普通程序员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成为行业专家:

行业专业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们对公司的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细节都了如指掌。行业专家一般并不是从外部招聘的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技术的人员。而是从程序员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注意事项:

1、首先创业必须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不要一头雾水的去创业,这样反而会容易失败,所以做自己比较懂行的才是最正确的。

2、想要成为行业专家要能够在单位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业务的同时,还应该有一种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

3. 程序员过了35岁该怎么办那些过了35岁的程序员都去做什么工作了

人生理学和智能的最高点是20岁~30岁这个年龄段。程序员的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过30岁,身体就渐渐地走下坡了,逻辑思维也不如以前活跃了。程序猿领域变化太快了,新生事物五花八门,新技术应用也见效快,因此程序猿年纪上来后,思维固化,循规蹈矩是很致命性的。年纪所带来的难题,让程序猿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连续加班,压力太大,人体承受不起,家庭的影响,分散化了耗费上工作中的时间精力。针对企业而言,新手程序猿接受新事物快,逻辑思维更加灵活,

如果有机会能够转为计划方案类或构架类工作中,例如售前服务或架构设计师。多总结,静下来,将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下,把有用的知识沉淀下来,从这当中得到什么是本人擅长的,把他产生成自己的长处;进一步学习,这个年纪,虽然某些方面不如年青人,但自学能力应该很强了,35岁以前你已经积攒了非常大一笔工作经验,针对新技术应用的认知也应当更快,应该比年青人更具备优点,俗话说得好,人这一辈子,学无止境,仅有不断地学习,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保证无可取代。

4. 程序员30岁真的是坎其实,过了30岁,还能更上一层楼!

程序员干到30岁,好不容易从码奴混到了白领,却再也干不动了,还时时面临失业的危险。30岁,是一个程序员伤不起的年龄。明天,何去何从?

在官场上,曾经有一个59岁现象,就是官员们会在59岁时,会使劲捞上一把。很明显嘛,权力过期作废,再不捞就要退休了,没有机会了。

在程序员的圈子里,也有一个30岁现象。当然,如果你有铁饭碗,比如在国企或政府机关,那你是无法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感受的。同时也要恭喜你成为体制内的一员,可以一直干到退休无忧。

30岁现象人人都明白,但要给出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列举几个表现,也许你会觉得心有戚戚焉。

面临职业瓶颈,程序写不动,上升又困难。

薪水较高,加班变少,后浪追前浪,面临失业压力;生活压力剧增,不敢跳槽;

招聘程序员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成为行业潜规则,跳槽困难。

30 岁现象和59岁现象貌似不搭边,其实都出于同样的原因:价值贬值。 官员老爷在任就像皇帝,一旦退休,就成为了平民百姓,贬值那是自然的。而程序员也一样, 所谓三十而立,一旦到了30岁左右,由于面临结婚生子,一方面需要高薪抚养家庭,另一方面却无法像以前那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性价比急剧下降;与此同时, 大批廉价的新手涌入,他们往往还使用最新的技术,老一辈程序员只能慢慢的靠边站了。

30岁现象产生,只能程序员自身身上找原因。

当然我们也可以产业、从社会、从政府、从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不足,这些分析未必没有道理,但是肯定没有用,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所谓“ 命苦不能怪政府,命背不能怪社会” ,从外部找原因,只会让我们满腹牢骚,整天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苦闷不堪。

从自身找原因,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我的性价比以下降?老板为什么要请我,给我高工资呢?一个人有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你也许可以列出很长很长的答案,但我想应该都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一个的价值是由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不可替代性可以理解为,为了替代你老板需要付出的代价。

因为你的可替代性高,所以性价比下降。反之,因为你不可替代性高,所以老板会给你开高工资。不是这样的吗?

有一则小故事:

技师退休时告诫自己的徒弟:“少说话,多做事。”

十年后徒弟也成了技师,他找到师傅,苦着脸说:“师傅,我一直都按您的教导做,只知埋头苦干,可那些比我技术差的都升职了、加薪了,我还是拿着过去的工资。”

师傅想了想,说:“你请一次假吧。如果一盏灯一直亮着,那就没人会注意到它……”

徒弟恍然大悟,真的请了一星期假,等他回去上班时,厂长找到他说要给他加薪。原来,在他请假时,厂长发现,工厂已经离不开他了。

徒弟很高兴,以后他时不时就请几天假,每次请假后厂长都会给他加薪。一天徒弟请假后准备去上班,厂长却告诉他:“你不用来上班了。”

徒弟苦恼地去找师傅,师傅说:“那天我的话还没说完呢。一盏灯偶尔可以熄灭一次,可如果它总是熄灭,性质就不一样了,因为没人会需要一盏时亮时熄的灯。”

故事中,因为徒弟的不可替代,所以厂长给他加薪;后来因为有其它的灯亮了,他被替代了,厂长不需要他了,所以被炒了鱿鱼。

所以我们 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否则,一旦老板觉得用较低的代价就可以替代你,那么你就面临可能失业的危险了。

那程序员到了30岁,怎样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我们打算做一辈子程序员吗?敢问路在何方?

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资深程序员,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可以选择:

(1)成为技术大拿

其实,做一辈子程序员并没有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你必须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程序员,也就是说,你要成为技术大拿,能够解决普通程序员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技术大拿有两个版本:

一 是程序员加强版。 你仍然是一个程序员,但你是一个很牛的程序员,凭借多年的积累,你在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已不是等闲之辈。从汇编到java,你样样精 通。你在意数据结构和算法,对系统的优化有独到见解,对设计模式如 数家珍,你还有完备的工具箱和自己的专用类库。其实,加强版程序员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可 惜的是,在现实中却很少见,因为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人才总是很稀缺的。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怎么会对你这种技术大牛视而不见呢,在你还没有成为真正的 大拿之前,早已经被任命为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或者更高的职位了。因此,你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悠闲的做自己的大拿,往往是不可能的。

二 是程序员升级版。 虽然你的内在仍然是一个程序员,但你的职位已经升级了,你成为了系统分析师或系统架构师。这是非常自然和现实的选择。程序员与系统分析师 或架构师之间并有鸿沟,只需一步而已,你就可以从崎岖山路驶向宽阔的大马路。但这一步却并不容易,需要几年时间不断思考、学习、实践,才能化蛹成蝶。

(2)成为行业专家

行业专家也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对公司的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细节了如指掌。行业专家一般并不是从外部招聘的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技术的超人,而往 往是从程序员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作为从程序员成长起来的行业专家,你往往还肩负系统分析师之职。在公司里,对业务有一般了解的人很多, 但专 家级别的往往很少,为了后30年的职业生涯,你必须成为专家。

(3)朝管理方向发展

向管理方向发展的第一步,一般是被任命为项目经理。在大部分IT公司里, 项目经理是最小的管理岗位了,可能你不会觉得有太多惊喜,工资也没有大的提升,但这个转变,可以说会成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之一。

不 要小看了项目经理。有人说, 项目经理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也人有人说,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 事实上,从人类有组织以来,就一直有项目管理,以前的项目 经理可能是部落首领,一次集体打猎、一次攻城拔寨,都可以视为一个项目。项目管理的知识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登月计划的实施,小至家庭聚会 的组织,都离不开项目管理。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需要高智商,还需要高情商。可以不夸张的说,如果你能胜任项目管理,你就可以胜任战术层的所有管理岗位,甚至你有家庭生活质量,也会提高到新层次。

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需要一定的天分,有些人无师自通,有些人却永远也学不会。程序员属于高智商人群,情商却往往存在不足,这注定了只有少数程序员能够成长为项目经理,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则非常稀少了。

如果你觉得这几方面都不合适,那你还有几条出路:

一是塌塌实实混日子。

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拿老实的工资,这种员工公司也是非常需要的,一般不会遭遇炒鱿鱼的命运;

二是转行或者创业。

因 为这个行业已经不再适合你,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只能转行。如果可以转行,未必是坏事,也许在新的环境中,可以激发出更强的能量,创造出一番事业来。 至于创业,那就更具有挑战性了,建议你在创业之前,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试想,如果转不动一个项目,如何能转动一个公司?

春招季节到来,我总结出了互联网公司java程序员面试涉及到的绝大部分面试题及答案做成了文档和架构视频资料免费分享给大家(包括Dubbo、Redis、Netty、zookeeper、Spring cloud、分布式、高并发等架构技术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面试前的复习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节省大家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来学习,也可以点赞和关注一下以后会有更多干货分享。

资料领取方式:加Q群:721886889 领取!

5. IT程序员的出路是什么

先来谈谈《程序员》杂志,我刚接触程序员杂志,是在大二,那时,我刚转系到计算机系,一来认识的人少,二来我校的机算机课程与我所期待的大相径庭,我对程序的那股子热情,可真是万千抑郁无处可泄啊。直到有一天,我经过报刊亭时,看到一份杂志的标题特别吸引眼球------《程序员》。“程序员”?我以后好像是要当这个来着,啊,终于找到组织了。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那份杂志。记得那时04年的第10期,封面是一个职业人士摆着一个微笑的POSE,旁边有一只老虎,封面的大标题是J2SE5.0会战.NET2.0,里面还有一篇“程序员的田园”的文章印象比较深刻(那个叫于渊的作者,后来出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不过说句实话,《程序员》杂志的内容实在不太适合大学生阅读,一来绝大多数的在校生不可能像《程序员》面向的中高级开发者那样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能理解技术类文章的内容,二来非技术类的文章,大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又太过于缥缈,什么SOA、SAS、SAAS、SAP(女子美容馆?)、ASP(不是那个编程的ASP噢)、敏捷、极限,看了半天,两字,没懂!所以,程序员杂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只能是一些关于程序员生存现状的调查或白描之类的文章,毕竟这和自己的未来有些关系。还有很多因为项目沟通不慎而深陷开发泥潭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个署名“恶魔”的大侠,他的文章总是很有趣。

《程序员》杂志的美工还是不错的,每期杂志的设计上,都是挺下功夫的,很有自己的风格。好啦,本人水平、经验实在有限,对程序员只能有这些肤浅的认识。总的说来,《程序员》的确是一本程序员写给程序员看的杂志,他清晰的专业定位,对技术的深度剖析,对企业应用的前沿关注,是许多其它杂志无法企及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或许正是《程序员》的短板所在。

《程序员》外IT杂志第一类,大众电脑类

你知道如何制作一个FLV视频,如何把它上传到“薯仔网”吗?你知道哪里有在线做摄像头大头贴的网站吗?你知道如何把PPT转成SWF文件吗?你还知道最近网民中是更喜欢用EMULE还是迅雷下东西吗?

看到这些疑问,相信很多程序员都会露出不屑的表情------“这种东西,是大众网民才关心的东西,我这样的人,关注的可是更‘高级的’东西。”非也、非也!

自从学了编程之后,我有意识的将自己和“普通电脑用户”区别开来,给自己穿上了一件皇帝的虚衣,自以为在电脑和网络的世界里,我这样的人是高高在上的------“怎可与大众为舞?”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何等的可笑,连网民、用户到底期待的是什么,又怎么去搞有前途的应用?像BT,网络蚂蚁,哪一个不是抓住了用户的切实需求而成功的?那个“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HAO123,居然能卖到8位数人民币,要知道,建HAO123这样的网站,基本就不需要什么编程知识。最近重新捡起了《电脑报》、《大众软件》、《计算机应用文摘》之类的杂志,发现了群众智慧的无穷,嘿,还真挺靠谱的!又听闻GOOGLE的开复大哥在给他的员工讲“要去多了解些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事情”,果然,英雄他所见就是那个略同啊!

《程序员》外IT杂志第二类,IT、互联网评论类

这类杂志很少涉及技术细节,但却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出现,许多观点一针见血,或令人恍然大悟、或令人拍案称奇。比较偏向企业应用的,如《软件世界》,基本就不谈什么技术细节,全都是企业啦,外包啦,SOA什么的,不过由于不涉及一些技术细节,很多文章还都是非常通俗易读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杂志每期的卷首语写的特别的有品,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出现,或讥或捧,非常耐看。有比较偏向于指导高校学生如何走好职场第一步的,如《IT博客-----软件工程师》,80后的财富新贵们、吴莹莹都曾上过封面。

这份杂志除了非常关注IT行业就业和创业的动向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靓点,就是情感类的文章也有不少的份量。要知道,在竞争激烈、技术味道浓郁的IT界,情感往往是被放在次要的住置,可是它往往又是人们最柔软、最需要呵护的地方,于是,这份杂志独树一帜地涉及“IT人的情感世界”,自然就非常的出彩了。

《程序员》外IT杂志第三类,IT商业类

为什么说做程序员命苦呢,看了这类杂志,你很快就豁然开朗了。程序员,说到底,就是个技术人员,就算是高级的程序员,比方说,技术主管什么的,那还是放在企业的技术部门。技术部,对于IT企业来说,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管理部和决策部才是一个企业的心脏地带。这决不是说程序员无法进入公司的决策层,大家随便想想,95%的IT企业都是靠技术发家的。但是等到企业形成规模后,开始有了技术部后,程序员的地位,就由“当家人”转成了“老板手下的爱将”,虽然地位也不低,可是各方面的发展就受到非常大的约束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非常多的程序员有非常好的能力、有好创意的也不在少数,但恰恰是因为进了很成熟的公司,于是他的能力只能被限定在老板的想象力之内,他的才情自然就无处可泄了。很多程序员都和我有一样的体会,虽然自己很喜欢编程,但给别人写的程序,总觉得不像那么回事;总想着要是有一天写自己的程序,给大家来用,那才是自己想做的事。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互联网,机会仍是不少的,一个有意识、有市场头脑、又能把握住机遇的程序员,他想做成一件事的机率还是非常高的。关键,还在于意识,有时,要改变意识,多看几本书,多看几本杂志,会很有启发,当然,这只是起点,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就是这第一步,迈与不迈之间,也许你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做程序员了

作为一个在帝都混日子的程序员,经常能看到不少同事转行。

最开始是一位年纪比较大了(快40岁,在这个行业算老了)的,回家开个小店去了。后面聊了聊,非常庆幸自己做出了辞职的决定,现在日子过得是滋润得很。

再之后,有回老家小县城干别的去了的。要准备好回县城,恐怕就很难找到IT行业的工作,除非是自己干。但小县城能干起来的活不多,加上那里这方面的人才也难找,也就基本认为是已经换行了。

最近,甚至身边有刚在17年毕业后加入来的成员,都不想干了,想要考公务员。现在究竟是一些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了了?

7.要创业了

不能光是说一些不好的,不想干了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是想要自己出来单干的。创业也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出来接单,成立公司开始为别的企业做项目。另一种是自己做产品。这两种其实都比较好起步,特别是第一种,有活就会盈利。而且成本基本只有人力和应酬,机器大部分也都是用户负责的。第二种则是比较赌的,要么很成功,要么很快烧钱结束。不管怎样,这都是不少程序员不再愿意为别人码代码的原因。

7. 35岁之后的程序员,他们离职后都转行去做了什么

大部分都是拿点小钱去做买卖了,不是开饭店就是干一些蔬菜店,水果店之类的。

一、转行开饭店翻车后又回到起点

我做了七年程序员,第一次转行也是做饭店,跟人合伙,后来生意不理想就退出来了,然后又做电商运营,也赚了点钱,做了一年因为一些原因又不做了,然后又回来做移动互联网开发,也就是小程序和APP方面,也能赚点,比上班强。

日常开店会经常有一些批发的商家过来求合作,直接送菜上门,他就尝试了一下。尝试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些送过来的菜品远不如去批发市场自己买,价格相对高而且不容易卖,后面就放弃了。

8. 那些年龄大的程序员最后都去哪里了35岁后的路在何方

年龄大的程序员要不就转型做管理,要不就是自主创业,35岁之后可以努力让自己做到管理层,如果有一技之长的话,完全也可以自己创业。

一、年龄大的程序员要不就转型做管理,要不就是自主创业。

程序员35岁之前靠技术,35岁之后就得让自己做管理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被年轻的程序员代替,毕竟程序员加班也是正常的,而且过了35岁的人做程序员还是非常吃力的。

所以35岁之后创业也是不失为一种出路,因为创业成功了,我们就翻身做老板了,就算是不成功,我们大不了再去找工作就可以了。

有时候我们不要因为年龄给自己设限,因为有些事情或许做了之后,我们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35岁之后的人也可以尝试去创业,失败了就当给自己积累经验了。

9. 从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后来都找到了怎样的工作

从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后来都找到了初级开发人员、全栈开发人员、移动应用开发人员等工作。

三、移动应用开发人员。

1、移动应用开发人员是指专门从事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人员。他们需要了好尺解多个操作系统(如iOS和Android)、面向移动设备的编程语言(如Objective-C、Swift、Java、Kotlin等)以及相关的开发工具、设计标准等。

2、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越来越普及亩桥,移动应用开发者成为相对稀缺但需求量大的人才。培训班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移动应用的开发和测试,使得学员有机会成为一名移动应用开发人员。



10. 大龄程序员何去何从

大龄程序员做管理、产品、创业去了。

基本上年纪很大了,还在开发一线的都是喜欢编程,喜欢技术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毛病,我相信,大多数的企业都是欢迎的。

编程可能就是写一些算法,递归,解决一个8皇后问题,解决一个汉诺塔问题。但是涉及到软件以及工程方面,一切都变了。而真正能够驾驭大规模系统的人,本身,绝对不可能不精通开发和编程的。

也有网友说,“在我28岁的时候,我担心30岁,结果到了30岁,我还是程序员,然后我又开始担心35岁,等到了35岁,发现公司还有很多40岁的程序员,于是也就没那么担心了。”与其担心未来,不如踏实做好自己。

阅读全文

与程序员后来都怎样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按照序号排列文件夹 浏览:430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网盘 浏览:709
linux信号量的使用 浏览:58
朴初炫演过的电影 浏览:967
掌阅下的书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849
程序员学python难吗 浏览:735
源泉插件图纸加密 浏览:607
minitab编程 浏览:229
网页编程语言大全 浏览:631
单片机锂离子 浏览:7
单片机交流电流测量 浏览:715
小鸡模拟器ios游戏一直正在解压 浏览:926
可以把文件夹转化为文档的软件 浏览:954
微软认证高级程序员 浏览:885
人工智能网络算法工程师 浏览:459
白色边框app是什么 浏览:740
日本爱情尺寸度电影推荐 浏览:935
国内女人偷情片 浏览:287
姜恩惠演的电影 浏览:198
高清免费观看电影大全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