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位程序员都有过哪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改bug经历
其实程序员确实也遇到过很多的这个因素,比如说他们要把一些软件改的好用一点,要不然时间长了人多了以后就出现卡顿,不改的话就会让这个用户流失,所以说这些bug我觉得挺有趣的
② 程序员改bug 问题是怎么改好的
其实程序员改bug也是有学问的。程序员改bug跟医生治病是一样一样的,无非一个是给机器看病,一个是给人看病。首先,一定要准确的定位引起bug的真正原因。定位问题,需要程序员去读代码,了解流程,弄明白来龙去脉。其次,定位bug源头之后,就需要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需要综合相关知识,熟悉它所用到的一些机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拿Android来说吧,比如修改wifi的bug,就需要弄清楚wifi的流程,stateMachine机制,消息机制,当然最基本的四大组建及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哪里都有用到。然后,才是去coding。当然coding,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风格尽量和源码保持一致。Google那批程序员功底还是可以的。注释一定要清晰,包括作者,改动时间,以及原因。最后,要强调一点,改bug一定要彻底。不能改一个bug一起另外一个或者一堆bug。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公司就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程序员,改bug不彻底,只改了界面显示,弄的实际功能废掉。对于这样的代码,我只想说两个字:垃圾。另外,改bug要和相关模块的工程师讨论,因为他们或许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代码。
有的人改bug改了几个月,就会分开发的任务,或者层次更深一点的任务。有的人从进公司就一直改bug。不能否认公司方面有一定问题。但程序员也应该从自身方面找找问题。你写的代码是最高效的吗?你写的代码让别人很容易看懂吗?你写的bug让别人呲之以鼻还是赞叹不已?如果你做的不够好,就不要整天抱怨:“又让老子改bug,老子从进公司到现在都一直在改bug!”
③ 如何向 程序员 描述 bug 笑话
1.程序员写出自认为没有Bug的代码。
2.软件测试,发现了20个Bug。
3.程序员修改了10个Bug,并告诉测试组另外10个不是Bug。
4.测试组发现其中5个改动根本无法工作,同时又发现了15个新Bug。
5.重复3次步骤3和步骤4。
6.鉴于市场方面的压力,为了配合当初制定的过分乐观的发布时间表,产品终于上市了。
7.用户发现了137个新Bug。
8.已经领了项目奖金的程序员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9.新组建的项目组修正了差不多全部137个Bug,但又发现了456个新Bug。
10.最初那个程序员从斐济给饱受拖欠工资之苦的测试组寄来了一张明信片。整个测试组集体辞职。
11.公司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收购时,软件的最终版本包含783个Bug。
12.新CEO走马上任。公司雇了一名新程序员重写该软件。
13.程序员写出自认为没有Bug的代码。
④ 程序员为什么要一直改bug 不能一次性写好吗
程序写代码就像造一座大楼,如果即便经过严格的设计论证,装配高质量的部件,最后还有系统性地验收,让你去造这么一座大楼,你能保证不管是窗户安没安好,还是地基挖浅了挖深了,还是墙皮脱落,都一个问题没有?
回想早年的小程序,执行某一个具体的任务,明确的输入输出,一般是不会有bug的。
但现在的软件开发,早就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大部分的工程,开发规模5人左右居多,另外稍大的软件工程动辄几十人,更有甚者几百人的团队规模并行作业。你试想一下,要保证这么多人的产出都符合设计要求,势必需要合适的开发流程,需要更多的项目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这就对个人以及团队的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了。
软件工程的方法论中,要求软件开发者尽可能多地在软件测试阶段发现bug,而不是交付之后。
但是楼主说的能不能让软件开发出来没有bug,我觉得把下面这几个事情做好,还是有可能的。
1、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客户沟通软件需求,了解每一项需求的用意。
2、确保软件需求不能随意变动,因为很多情况下一个需求的变化,程序会带来很多问题,有可能连底层结构都需要跟着一起变动。频繁的需求变动,加上开发周期和成本的约束,带来的结果就是软件质量的不可控。
3、确保软件测试质量,完成全覆盖测试,设计系统需要的全部用例并保证全部通过。
总结下,软件项目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风险点还是很多的,通过合理的控制,可以降低和减少bug。但是软件本身是为人的需求而生,只要需求在变化,软件是永远都需要跟着去维护和更新的,所以只要有不可控的因素(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等)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产生问题,反映到最后的软件产品上就是一个bug。
另外Bug分很多类,一类是对用户来说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户感知到的错误。一类是用户能正常使用,但是有各种异常的错误。一类是使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符合产品预期的问题。其他应该还有很多,这里我们一一讨论。
对用户来说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户感知到的错误。
其中一种情况是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的问题,所有功能在上线前,工程师和QA人员应该测试,回归完功能。能被用户感知到使用流程有问题的话,一定是相关人员能力或者线上意识某一方面欠缺,也是最不能容忍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黑天鹅事件,什么网线被挖断,机房被炸,服务器爆炸什么的。。。。。。 ,这个说实话,出了在软件架构上做冗余,目前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2. 用户能正常使用,但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有各种异常的。
一个功能模块几乎不可能是独立的,它必然牵扯到其他模块。对于你所依赖的模块,你没办法保证这些模块是100%可用的。这个时候可能虽然有错误,但是只要不影响主要流程,我们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这个时候对于外部依赖的异常处理,很考验工程师的能力。
举个例子,有可能你看到的点赞数比你实际收到的点赞数少。这个是由于点赞统计在什么时候失败了一次,某些用户可能认为这个是bug,但是其他可能不会在意(当你有10001赞的时候,你在意少了1个么?)
3. 使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符合产品预期
这个更多的是研发和产品经理对于需求理解的不一致。因为文字是有二义性的,况且人和人对相同文本的理解本来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导致了需求理解的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线上产品不符合预期。对于内部人员来说,这个也算BUG。
说了那么多,最主要的核心在于实现功能的是人。人不像机器,不可能不犯错;同样的,不可能存在没有bug的程序,像大家使用的windows,穷尽无数优秀的工程师,给予用户优秀的桌面体验的同时,也有你可能完全看不到的数千个bug。想要完全避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也不存在一次性就写好的情况,鬼知道产品经理什么时候改需求呢~
⑤ 程序员为什么要一直改bug,不能一次性写好吗
软件可能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但不符合产品的预期下图源自“How projects really work?”,很形象的突出了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最终得到的产品不一致。
所以软件想要变得成熟,Bug收集和处理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会影响客户使用的优先级高的Bug要优先修复。Bug是软件的影子,也是程序员的噩梦实际上不能存在没有bug的软件,Bug和软件如影随形。就像我们使用的Windows,穷尽无数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来设计给用户优秀的桌面体验,但也有各种层出不穷的bug。
程序员对Bug有多爱就有多恨,Bug无处不在,即使再牛逼的程序员也逃脱不了Bug的魔掌。想要完全避免Bug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在一次性就写好的程序。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⑥ 程序员为什么要一直改bug不能一次性写好吗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也总是在调试,Bug总是防不甚防的出现,这个过程真是有趣又痛苦,最后我觉得习惯就好,一次性写出完美代码是每个程序员不可实现的梦想。
程序员作为一项工作,是有任务有指标的,比起慢慢写出完美程序解决所有问题,大家更喜欢快速看到一个可以执行解决部分问题的程序,此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没有哪个程序员可以写出完美的代码,即使高能又伟大的公司也做不到这一点,想想看你的手机软件是不是经常提醒你该更新了,连微软都在三天两头的让你打补丁,不是吗?
⑦ 程序员为什么要一直改bug
程序写代码就像造一座大楼,包含有地基、楼层、窗户等。而且现在的软件开发,大多是团队合作,多人的合作产出都符合设计要求,势必需要合适的开发流程,需要更多的项目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这就要求软件开发者尽可能多地在软件测试阶段发现bug,而不是交付之后。
另外Bug分很多类,一类是对用户来说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户感知到的错误。一类是用户能正常使用,但是有各种异常的错误。一类是使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符合产品预期的问题。
1、对用户来说不能正常使用,能被用户感知到的错误。
其中一种情况是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的问题,所有功能在上线前,工程师和QA人员应该测试,回归完功能。能被用户感知到使用流程有问题的话,一定是相关人员能力或者线上意识某一方面欠缺,也是最不能容忍的。
2. 用户能正常使用,但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有各种异常的。
一个功能模块几乎不可能是独立的,它必然牵扯到其他模块。这个时候可能虽然有错误,但是只要不影响主要流程,我们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这个时候对于外部依赖的异常处理,很考验工程师的能力。
3. 使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符合产品预期
这个更多的是研发和产品经理对于需求理解的不一致。因为文字是有二义性的,况且人和人对相同文本的理解本来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导致了需求理解的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线上产品不符合预期。对于内部人员来说,这个也算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