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位程序员都有那些休闲减压方式和业余爱好啊
其实我觉得得每个人的休闲减压方式和业余爱好都不一样。一般周末的时候会和同事同学约起打羽毛球,游泳,还有台球。或者骑着山地车出去玩,周边城市逛一下,还可以参加摄影活动,我觉得休闲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是运动都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的。
㈡ 程序员一般有哪些交友途径
那需要看你是个什么样的程序员了,不要以为程序员就是宅的不得了的人,我见过的程序员还有喜欢走出屋门喜欢亲近大自然的,还有的幽默风趣能说会道的,当然也有传统的直男直女型不知道转弯的……他们有的朋友多,有的朋友少,不过不管或多或少,他们还都是有一定的交友途径的。
也有的朋友是自己的发小,也有的是自己的邻居或者是室友,也有的可能是自己不经意间遇到的那个人,然后就发展成了朋友……太多太多的途径,程序员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交友途径和其他人都是大差不异的,真的不要以为程序员都是电视里演的那样是不会出门的人,那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程序员是和普罗大众一样一样的,交友途径也是差不多的。
㈢ android程序员简历怎么写
一、基本格调
即打开简历之后的第一印象。就好比我们看见一个人,会有一个整体的感觉,他是fashion的、小清新的还是老道的?有了第一印象之后再慢慢分解来看。
加分写法:
简洁明了,逻辑结构清晰。
字体,排版,顺畅,清晰整齐就好。
最好是PDF格式,兼容性强且不易乱序。
减分写法:
设计的过于浮夸或者过于简单的。(eg.有的简历五颜六色、非常酷炫,却半天找不到联系方式,抑或是只有个人基本信息和公司名称)
写了十几页,半天打不开的,或者加载了半天,打开还乱码。
二、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毕业院校/电话/邮箱/居住地/期望地)
加分写法:
清晰罗列出以上信息,这样HR就不用在接下来的电话沟通或面试中再去追问这些内容,建立我们接下来电话沟通对你的熟悉度。
再额外能加上QQ或者微信就更好了(以防有时候电话打不通哦,时不时会遇到这种情况)
减分写法:
大部分的基本信息没有写
甩给我一个Github链接,极致简洁的几句描述,需要通过你的链接来找你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是博客写的特别好,基本是要放弃你了)
三、工作经历&项目经历
加分写法:
工作经历项目经历可参照万能的STAR法则来写,STAR不清楚的童鞋点这里啦
效力过哪些公司,我们匹配的公司? BAT? 知名大型互联网公司?
做过什么行业领域,和我们目前的行业是否匹配
擅长的技术语言,应用了哪些技术栈,(Java, Scala,Ruby, React, Vue, Microservice…)
经历的项目复杂度,及在项目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人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不同工作经历相同角色的不同点)
时间节点(空档期)
减分写法:
看了半天,不知所云,没有任何亮点,没有让人有去和你聊一聊深扒的信息。
㈣ 如何看待斜杠青年要不要做斜杠青年
文中说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雇佣工作机制;不再满足于由精细社会分工为他们安排的,螺丝钉性质的枯燥重复工作。他们更愿意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身兼数职。例如,白天是在公司写代码的程序员,晚上就化身为独立书评人,周末摇身一变成为儿童手绘培训师。多重身份,不一而足。
文中说到,随着人才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将不一定继续是人才组织的最好形式。移动互联的深度发展,使得个人可以跨越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方式,直接提供服务,获得报酬。你拥有的技能越多,能够获得酬劳的方式就越多。由此成为斜杠。
这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他们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
2做斜杠青年很难吗?
无情的告诉你,很难!
想做斜杠,你得先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作为后盾,保证不断粮。并且在做好这份工作的基础上,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经营你的斜杠。你能利用的斜杠时间有哪些呢?无非就是下班、周末、节假日等零碎时间。那么,你凭什么认为,你可以靠这些零碎时间,达到专职人员的市场竞争力?
上面提到的Susan Kuang,她也不是从学校一毕业就能斜杠的。她先在一家公司工作了6年,打工这六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压抑和束缚:一方面被明确分工的商业机构限定在有限的职能范围,无法发挥全能的优势;一方面每天处在要产出和数据的压力环境中,极大的压抑了她的创造力。即使是这样,她也坚持了6年,觉得自身能力培养起来了之后,才选择离职、专职斜杠。
她在文章《我的Slash生活方式》中写道:“我之所以能够支撑得起Slash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我有全面的综合能力:既有艺术和理想的一面,又有理性和逻辑的一面;不仅懂商业,还懂得人性;能说、能写、还能设计;除此之外,还有超强的学习、思考、创造和执行能力。”你有吗?
你们所熟知的六神,他都日入200万了,为什么不肯离职,专职做斜杠呢?或许最大的原因就是,斜杠收入还不稳定。这个月收入6位数,一旦停下来,下个月可能就是零。所以六神像上了发条、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读书、参加培训,以便扩大所谓可怜的“信息不对称”,维持自身的江湖地位。
他们的斜杠领域千篇一律的都是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个人IP等等,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也不过是简单的方法论,他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并没有进行知识的深加工,很容易被模仿,。所以他们很焦虑,就像拉磨的驴子,唯有不停的旋转才能保证不断粮。
然而,即使就是如此这般,你能做到吗?
你有他那么强烈的内心驱动力吗?你有他那么不折不扣的切实执行力吗?你没有。告诉你成功的方法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因为你懒;即使你做到了,你也不一定更成功,因为时机变了。
3我所理解的斜杠青年
韩寒说,理想和情怀就像内裤,没必要逢人就展示给他们看。即使是镶了金边的内裤,它也只是内裤。
你赚了多少钱这种事,也是如此,它也像内裤一样,自己知道就行了,即使你这个内裤价值不菲,也没有必要拿出来标榜。天天喊赚了多少钱,是不是除了钱,实在没啥好展示的了。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扯着“斜杠青年”的噱头喊钱。拜托,请不要毁了这个词,好吗?
斜杠青年本是一个人追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种状态。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如果能顺便带来一点收入,自然皆大欢喜。没有收入也不必严苛自己。更不能把赚钱作为斜杠的唯一目的。因为这样很容易斜着斜着就跑偏了。很容易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Susan Kuang是真正意义上的斜杠青年,她跨越多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多线产品的开发,今天是人文相关的项目,明天是写作和逻辑,后天是英语,接下来可能是舞蹈和其他艺术。工作内容既丰富又有趣,永远不会因为重复而感到无聊。这种跨领域频繁切换让大脑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思维变得越累越灵活,创造力也越来越强。
另外,多重职业也为她带来经济上的优势。多重职业意味着多重收入,永远不用担心收入会断掉,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独立的现金流“管道”,互不影响。即使一条管道断掉,还有其他管道在,而且她还会不断搭建新的管道。努力经营好每一个管道,把它们变成持续的、最好是被动的现金流,她的总收入就能保持稳定增加。
其实最打动我的,不是她的现金流多么充足,而是字里行间,透漏出来的那种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快乐与满足,以及行文的严谨、踏实、低调与奢华。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斜杠青年该有的样子。我想,这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Slash生活吧。
如果你觉得,斜杠带给你的不安与焦虑,远远大于快乐,那你还是不要斜杠了吧?也许螺丝钉的工作更适合你。
最后我想说,不管斜杠,还是不斜杠,请一定记住,挣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喜欢的事,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文/彭小亮
一个坚持独立思考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