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
一、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如下: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
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
二、《金史·王翛传》原文如下: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
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
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二十四年,迁辽东路转运使。岁余,改显德军节度使。以前任转运使拽辱仓使王祺致死,追两官解职,敕杖七十,降授郑州防御使。
(1)被命令文言文扩展阅读:
1、王翛是涿州(今河北涿县)人。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进士。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大定二十四(1184)年,迁辽东路转运使,改显德军节度使,降授郑州防御使。
2、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明昌二年(1191),改知大兴府事。以出人罪,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节度使。致仕。王翛性刚严,临事果决,在金为名臣,金人以为超过宋包拯。《中州集》卷八录其诗一首。
❷ 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被”在文言文中有两个读音,释义分别如下:
一、[ bèi ]
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
2、盖,遮覆:~覆。泽~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3、遭遇,遭受:~灾。~难(nàn)。
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老板)辞退了。
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二、[ pī ]
古同“披”,覆盖。
“前被诏书”、“暮乃被符”的“被”都是遭遇的意思,可以引申为接收、收到。
(2)被命令文言文扩展阅读
一、“被”的相关组词
棉被、被动、被子、植被、被里、被袋、被难、被告、被头、被覆
二、“被”的相关谜语
“被”为谜底的谜语:东坡补衣(打一汉字)
三、“被”的英文翻译
bedding; passive indicato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