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授衔由谁决定从一开始当兵军衔由谁授予,是长官直接授予的吗
1955年,解放军授予元帅军衔十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大将军衔十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在新中国十大将中,曾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的粟裕位居第一。由于不少人将解放军的军衔等同于古代的功臣封爵,结果不少人以为粟裕应该授元帅。但粟裕大将从一开始就不是新中国元帅的正式候选人。
现代军衔制与古代封爵的不同特点之一是军衔等级与部队职务等级高度结合,解放军在1955年建立的军衔制也是如此。按照1955年的部队授衔原则,之前的革命贡献的大小并不能成为越级授衔的依据。
按照1955年的军衔制度规定,中央军委主席授大元帅军衔(毛主席坚辞不受),中央军委委员授元帅军衔,军委领导下的解放军四大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的首长授大将军衔。
当时与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级别相同的解放军首长,如副总参谋长的陈赓、总政治部副部长(部长由罗荣桓兼任)的谭政、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总军械部(总装备部前身)部长王树声都是授予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