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inux 查看某个串口参数(波特率,数据位等)命令什么
用CAT命令查看
#cat /proc/tty/driver/serial
如果需要配置串口参数,minicom是个很好的选择。
一、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minicom
二、配置
配置minicom的参数
运行$ sudo minicom -s
便进入了minicom的配置界面,使用上下键选择Serial port setup,回车。此时光标在“change which setting”后面停留,它的上面有如下菜单:
只需输入上面对应的字母,就可以进如相应的菜单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回车,光标会回到“change which setting”后面,如此重复。完成按回车返回主菜单即可。
‘贰’ linux串口设置命令linux串口设置
如何设置串口1作为linux调试信息输出端口?
需要修改内核配置单,在Linux移植教程中的附录5中贴出来的配置单中,在Kernelhacking里面有个S3CUart的配置,改为从0改为1或2;在SystemType里面有个S3CUART的配置,也从0改为1或2;同时修改u-boot的启动参数,bootargs中的console=ttySAC?(?从0改为1或2)。
就是要用串口线连接交换机的管理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1、首先打开计算机,在计算机内打开SecureCRT。
2、然后使用鼠标点击快速连接选项。
3、出现配置窗口,协议选择Serial,端口一般选择com1,波特率选择9600,流控把RTS前面的勾去掉,其他的保持默认就可以了。
4、最后使用鼠标单击连接即可。(2)linux串口设置命令扩展阅读SecureCRT一款用于连接运行包括Windows、UNIX和VMS的理想工具。通过使用内含的VCP命令行程序可以进行加密文件的传输。有流行CRTTelnet客户机的所有特点,包括:自动注册、对不同主机保持不同的特性、打印功能、颜色设置、可变屏幕尺寸、用户定义的键位图和优良的VT100,VT102,VT220和ANSI竞争.能从命令行中运行或从浏览器中运行。其它特点包括文本手稿、易于使用的工具条、用户的键位图编辑器、可定制的ANSI颜色等。SecureCRT的SSH协议支持DES,3DES和RC4密码和密码与RSA鉴别。广泛的终端仿真:VT100,VT102,VT220,ANSI,SCOANSI,Xterm,Wyse50/60和Linuxconsole仿真(带有ANSI颜色)。优秀的会话管理特性:新的带标签的用户界面和Activator托盘工具,最小化桌面的杂乱。会话设置可以保存在命名的会话中。协议支持:支持SSH1,SSH2,Telnet,RLogin,Serial,和TAPI协议。
linux下串口调试工具xgcom安装?
当然是串口。
串口硬件电路简单,基本不需要任何驱动以及软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硬件加载各个阶段的调试信息(如bootloader或Linux内核启动阶段的调试信息)。
而以太网接口首先硬件设计较为复杂,软件上也需要驱动和协议栈支持,往往需要等待系统启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才可提供调试信息。
从灵活性上来讲,两者实际上差不太多,串口也只需要一根USB转串口线就可使用。另外因为电脑上有多个usb口,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同时调试。
另外以太网需要设置ip、网关等相关设置,比串口复杂。
串口的速度劣势在调试场合时不明显,不如说以太网的速度用作调试完全是浪费。
据我所知,在嵌入式设备上,串口一直是最主流的调试接口。
请问,用易语言怎样编写串口调试工具,谢谢?
当然是串口。
串口硬件电路简单,基本不需要任何驱动以及软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硬件加载各个阶段的调试信息(如bootloader或Linux内核启动阶段的调试信息)。
而以太网接口首先硬件设计较为复杂,软件上也需要驱动和协议栈支持,往往需要等待系统启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才可提供调试信息。
从灵活性上来讲,两者实际上差不太多,串口也只需要一根USB转串口线就可使用。另外因为电脑上有多个usb口,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同时调试。
另外以太网需要设置ip、网关等相关设置,比串口复杂。
串口的速度劣势在调试场合时不明显,不如说以太网的速度用作调试完全是浪费。
据我所知,在嵌入式设备上,串口一直是最主流的调试接口。
请问:LINUX启动的时候,串口打印的消息怎么显示到屏幕上?
这就是开始工作了。系统提示你按快捷键contrlaz显示帮助。这个时候如果串口有ascii数据,会直接打印出来。要修改串口设置也是按快捷键进入,minicom的工作方式就是这样的。r
‘叁’ Linux C 配置串口
配置串口需要包含头文件
其中最核心的配置结构体为:
如何获取该结构呢?我们操作串口跟操作文件一样,也是调用 open() 函数来打开串口,
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一个文件描述符 fd ,然后就可以调用 tcgetattr() 函数来获取上述配置结构体了。
Linux 串口默认的配置为:波特率 9600,数据位 8 位,无奇偶校验,停止位 1 位,无 CTS/RTS 。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配置项: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硬件控制流。
相关接口:
Linux 将串口的波特率分为了输入波特率和输出波特率,不过最常用的场景是将两者设置成一样。
cfgetispeed() 函数获取输入波特率, cfgetospeed() 函数获取输出波特率。 cfsetispeed() 函数设置输入波特率, cfsetospeed() 函数用于设置输出波特率,当然 cfsetspeed() 函数扩展为同时设置输入和输出波特率。
上述接口中的 speed_t 是一系列波特率的标志位,例如常用的 115200 波特率就为 B115200,参考下述选项:
设置奇偶校验位可以通过修改 termios 结构体中的 c_cflag 成员来实现,若无校验,则将 PARENB 位设为 0;若有校验,则 PARENB 为 1。之后再根据 PARODD 来区分奇偶校验, PARODD 为 1 表示奇校验, PARODD 为 0 表示偶校验。例如设置无奇偶校验位:
设置数据位可以通过修改 termios 结构体中的 c_cflag 成员来实现,CS5、CS6、CS7 和 CS8 分别代表数据位 5、6、7 和 8。不过在设置数据位之前,需要先用 CSIZE 来做屏蔽字段,清楚这几个标志位,例如设置数据位为 8 位:
设置停止位可以通过修改 termios 结构体中的 c_cflag 成员来实现, CSTOPB 位为 1 表示 2 位停止位, CSTOPB 位为 0 标志 1 位停止位。例如设置停止位为 1 位:
设置硬件控制流可以通过修改 termios 结构体中的 c_cflag 成员来实现, CRTSCTS 为 1 表示使用硬件控制流,为 0 表示不使用硬件控制流。例如使能硬件控制流:
当然,最后还需要用 tcflush() 抛弃存储在 fd 里的未接收的数据。
再利用接口 tcsetattr() 函数将配置信息写入文件描述符 fd :
这样整个串口最常用的用法就配置完成了。
具体的配置使用可以参考我的项目 HCI-Middleware 里的 hci_transport_uart_linux.c 文件。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