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程序员如何摸鱼
对于程序员摸鱼,首先得承认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忙碌的工作环境中,偶尔放空自我是保持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摸鱼并非全然消极,而是一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策略。
在公司压力大的情况下,合理摸鱼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比如,将一大任务拆分到多个工作日提交,既能避免一次性过度工作导致的效率降低和疲劳累积,也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老油条们懂得收敛自己的实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明白,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不可替代性,能让他们在公司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自主权。在高压力环境下,适当保留一部分能力,可以避免被过度消耗,同时为自身的职业发展保留更多可能性。
在摸鱼的同时,程序员们可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比如阅读技术文章、学习新技能、参与开源项目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技能库,还能增强自信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摸鱼的关键在于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程序员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习惯、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学会拒绝不重要的任务等方式,达到工作高效与个人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在摸鱼的同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是维持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综上,摸鱼是一种策略,而非逃避。通过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程序员们可以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享受工作之余的生活,实现个人与职业发展的双赢。
② 好家伙!30% 国外程序员每天“摸鱼”四五个小时,国内似乎更严重
2020 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支出远程办公,除了一些必须在现场办公的岗位之外,很多岗位的员工都可以居家办公。
在不少人眼里,“居家办公”的潜台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各种摸鱼。
这种“怀疑”站得住脚么?还是远程办公群体的名声不好呢?
近三成 IT 人每天“摸鱼”四五个小时
2021 新年伊始,国外匿名雇员交流平台 Blind 有一项调查:《每天真正用在工作的时间是多少?》。原调查对象是软件工程师群体,共有 2601 人程序员参与调查。
Blind 的投票结果
30.9% 的一天真正工作时间只有 3~4 小时;
43% 的 eBay 工程师、32% 的谷歌工程师、55% 的Adobe工程师都是这种情况
27.4% 工作 5~6 小时;
50% Airbnb 工程师是这种情况
10.7% 只工作 1~2 小时;
10% 的微软工程师是这种情况
15.5% 工作 7~8 小时;
27% 的字节跳动工程师是这种情况(从参与人员的数据来看,这应该它们的海外员工)
15.5% 工作 9~10 小时;
12% 的谷歌工程师是这种情况
在居家办公的时候,大多数人员工也会处理一些私人事务,比如下午接孩子放学或者中午遛狗。
一位 Facbook 员工表示,
“如果把开会算进工作时间,那么工时有 9~10 小时,如果不算,那可能不到 1 小时。”
有位 Amazon 的工程师表示,
“虽然有时我会在下午 2 点到 4 点之间打个盹(通常没有午休),或者出去遛狗,再花 2 小时吃晚餐。大部分工作时间从早上 9:30 到午夜。”
另外一位 Amazon 的工程师表示,
“去年,我每天工作 12~14 个小时。每周 65~70 小时。一周又一周,倦怠开始。而且绝对没有报酬:没有认可,没有晋升,对我没有真正的好处。只是痛苦。现在我每周只工作 44~48 小时。我更专注,更有效率,也更快乐。”
另外一位 Amazon 的工程师表示,
“除了例外情况(周五有时候工作时间短,周末工作时间长),亚马逊要求每天至少工作 10 小时。在疫情期间,我的工作时间更长了,日程表满满的,领导层要求更多。”
看完 Blind 的投票结果后,肯定有人会认为“原来程序员摸鱼这么严重啊!”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大多数上班族是在摸鱼,每日平均有效工作时间不到 3 小时
2019 年 2 月,英国 vouchercloud 平台做了一项调查,目的是了解英国各地员工的上网习惯和工作效率。一共有 1989 名 18 岁的上班族参与,所有受访者目前都在办公室全职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
“你认为自己在整个工作日都很有效率吗?”
79% 的人承认没有效率,只有 21% 的认为自己一整天都很有效率。
“你每天在工作时间内高效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调查结果显示,上班族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2 小时 23 分。
泡社交网站和刷新闻网站,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英国职场的前十大摸鱼行为
网友评论
国内程序员的工作专注时间长度如何?
1、微博投票
我们在微博发了一个相同的投票。
大致结果如下:
27.5% 的人每天专注工作的时间是 1~2 小时;
19.3%是 2~3 小时;
16.9%是 3~4 小时;
好家伙,看这节奏和趋势,国内程序员的“摸鱼”比国外同行更厉害啊 😂
提示:投票结果,未必能反映出真实情况。
③ 什么状况下人们容易开始摸鱼
人们在多种状况下容易开始摸鱼。
工作任务过重时:当面临堆积如山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人们可能会因压力过大而产生逃避心理,从而选择摸鱼来短暂缓解紧张感。比如程序员面对复杂又紧急的项目开发,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可能会忍不住刷会儿网页。
工作氛围不佳时:若办公室人际关系复杂,充满矛盾和压抑氛围,或者领导管理过于严苛、缺乏人性化,员工会缺乏工作积极性,进而出现摸鱼行为。例如办公室同事间勾心斗角,员工就容易在工作时分心。
工作内容枯燥时:从事重复、机械且毫无新意的工作内容,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聊,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工作上,转而通过摸鱼来寻找乐趣。像长时间做数据录入工作,就容易使人忍不住开小差。
④ 领导不走他不走,摸鱼式加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领导不走他不走,对于这种摸鱼时加班的同事,其实每个人是看不起的,但是到头来我们又被逼无奈不得不这样,因为这就是现实,如果我们走得比领导早会让领导觉得我们没有贡献精神,没有该有的态度,让他们觉得我们对于工作一点都不严谨,甚至不够热爱这份工作。
在关键的时候通过这种表现能够让老板重视我们并且获得一定的利益,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在乎所谓的面子,不要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丢人。
⑤ 上班如何优雅的摸鱼,还让老板觉得你很努力
上班优雅摸鱼,还让老板觉得你努力记住以下记招。
摸鱼技巧1:
记住,摸鱼的前提是自己完成了当天所有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进度不耽误,不然摸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被老板认为是能力不足。
摸鱼技巧2:
在中国,劳动法是“偏向”劳动者的。你摸鱼的时候肯定会被同事发现的,摸着摸着就变成了“扣工资”,所以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劳动合同。
摸鱼技巧3:
记住你直系上级的喜怒哀乐,千万不要与他们背道而驰,不然就算你不摸鱼也迟早会不受待见的。
摸鱼技巧4:
多使用各种工具,win10的应用商店之前曾上架过一款叫《摸鱼》的软件,这种软件可以给人一种“你不工作时因为你的电脑坏了”的假象,这款软件能堂而皇之的过审,实属匪夷所思。另外这种摸鱼软件还是很多的,大家可以多多留意。
最后,我替你们老板求求你们,上会班吧~
有目标的摸鱼才是优雅的摸鱼,还能让老板觉得自己很努力。
一,改变对摸鱼的认知。要想摸好鱼,最好先改变一下对摸鱼的认知。有些人摸鱼越摸越爽,到最后不仅耽误了工作,还浪费了时间,这就是摸鱼的负向循环。长期加班的人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工作时间长摸鱼时间长工作堆积工作时间更长摸鱼时间更长工作堆积更多。而摸鱼的正向循环认知是,只有早点完成工作,才有更多的时间来摸鱼。本来截止时间为3天的工作,2天时间就做完了,剩下的1天就可以用来摸鱼。也就是说,工作中可以摸鱼,但是最好把摸鱼当成一种激励的手段。
二,上午9-10点和下午的4-5点,是摸鱼最好的时间。对刚刚经历通勤折磨的人来说,由于无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上午刚到公司的一两个小时比较适合用来处理邮件、制定工作计划、填写各种资料等不太需要动脑的工作。有些领导也比较喜欢在这个时间段开晨会,时间碎片化严重,所以比较适合顺便摸一两条鱼。而在下午经历了3个小时左右的专注工作后,4-5点是大家普遍需要休息的时间段。吃点零食补充体力,或者起身走动走动都是很不错的。
1.如果上班是需要用电脑的,电脑的配置一定要高,大内存,SSD硬盘必备,不能卡顿。如果公司配置的电脑太卡,请以工作名义,申请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反应快,随时切换工作台,是摸鱼的基本功
2.工作场合工位的选择,要尽量选择隐蔽的角落,比如背靠玻璃窗户或者墙体,背后少人走动。请多用绿叶植被进行遮挡,要选择高大、宽叶面类植被,不要用仙人掌。如果员工工位暴露性强,选择不方便,可以考虑晋升至领导岗位,领导一般会有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隐秘性好,摸鱼更方便。
3.计算机要选配防窥膜,防止侧向信息泄密。防窥膜价格偏贵,拼多多上有便宜的,质量不保证。
4.不要用公司提供的网络上网,尤其是如果你上网需要通过客户端的话,那你的聊天记录、浏览记录都是可以看到的。
5.摸鱼要有两个微信,一个摸鱼,一个上班。所以最好你的手机上,要装两个微信,要有两套朋友圈。一套是你认真工作加班的,一套是你摸鱼的
6.摸鱼的时候要有“扑克脸”,不管你看到什么内容,都要一副认真严肃思考的神情,喜怒不能形于色。
7.配备无线耳机,最好只戴一耳,一方面显得你业务繁忙,随时可能打电话,另一方面,你要是在听点什么,别人也不知道。
8.养成买咖啡的习惯,这样你可以给自己创造下楼拿咖啡的理由。下楼以后你可以多待一
⑥ 知乎热议:程序员的悲哀是什么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很意思的问题,“ 程序员的悲哀是什么? ”
很多人会以为程序员“ 脱发、加班、压力大、上班摸鱼 ”等标签是悲哀,而实际上这只是大众对此的刻板映像,并不是程序员真正的悲哀
毕竟这些标签在其他行业也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对于程序员群体来说,这些标签被互联网放大了所以显得格外的悲哀
但实际上的程序员的悲哀却来自我们程序员这个群体的内在通病
只关注技术的实现,不关注业务逻辑
大部分程序员在学习技术的时候,只会在乎技术的实现,而不去考虑更多的业务逻辑
经常出现的画面就是:
也正因为如此有了产品经理这个冤家,国外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对于商业业务的推进,而国内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对于产品细节的把控
因此,程序员的发挥能力进一步被局限,工作日常就是等着产品和设计给出流程图,按照图纸去步步执行
这样不仅禁锢了自己对业务的思考和成长,而且等项目做砸了,第一个背锅的可能就是程序员
只关注技术的分享,不关注商业逻辑
开源精神是程序员所推崇的,各个项目托管网站、学习资料、视频的分享造就了一大帮跨行进入互联网的程序员
要是没有现在那么多开源的技术,估计市场上有一大半的程序员得下岗
但是也正因为程序员的开源精神,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涌入,毕竟环化材生只需要拿出发一篇SCI的精力,就能成为个初级程序员,加入程序员的面试大军
造成的结果就是初级人才越来越多,越来越内卷,最后35岁提前退休,卷王脱颖而出
让一个看起来高技术的职业人才通通成为了前期英雄,只要到第二年校招,就会发现自己很大概率被倒挂了
以为职业发展都是线性增长
温水煮青蛙在各个行业可能都有,但是别的行业可能是温水慢慢的蒸,但对于程序员这个行业水温还没上去来着,就有人拿着网兜把带走了
一行曾经见过,做项目前老板发奖金鼓励你把技术完成,但是项目完成上线后,为了节约成本就开了大部分程序员,留下少量的员工来进行维护
作为前期英雄的程序员,年轻点还好,赶紧去找下一份工作,但是年纪大了一点就难受了
这就是因为很多人按照惯性认为程序员的职业发展是线性模型,以后会越来越好,但很大情况下对于程序员来说职业发展是抛物线的,先增长后下降
如果没有预案准备,未来将会非常难受,当然做到一半提前转岗的不在此列
与其温水煮青蛙,不如主动的规划未来,那具体怎么做呢?
就算说程序员35岁退休,那也是针对初级程序员,技术专家的生命周期要长的多
毕竟工资增长靠工龄是不可持续的,能持续支撑工资增长的就是技术的不断精进了
不仅懂技术,而且还得更深层次的底层逻辑,才能再日常核心问题上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这样就算优化也很难优化到自己身上
一直在技术圈子里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就像现在的各类算法推荐的流媒体,只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对你有帮助但不感兴趣的内容却离你越来越远了
同时跟电脑打交道久了,就更不想跟人进行交流了,越陷在信息茧房之中
所以还得多离开你的电脑桌,与人交流
只有不断的迈开腿,张开嘴,你将会发现,未来很多机会都是在与人交流中的碰撞摩擦出来的
为什么转行做程序员?那还不是因为工资高嘛
如果要提前规划未来的话,最好还是多尝试去了解兼职和副业,知道钱除了从工资里来,还能怎么来
至少赚1块钱也是好的,因为很多个项目都是从1块钱开始,然后不断滚雪球变大
只有副业开始不断有收益,那什么35岁危机、提前退休等危机全都不用考虑
程序员悲哀也都将会烟消云散了
书籍的好处就在于权威和体系健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只看视频或者听某个人讲课,但等你学完之后,你觉得你掌握了,这时候建议还是得去看一下书籍,看权威技术书籍也是每个程序员必经之路。
安装 Python 环境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Python常用的开发软件也都整理在这了,给大家节省了很多时间。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如果你不知道你该做什么,可以查看下面的实战案例。
我们学习Python必然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是来自阿里、腾讯、字节等一线互联网大厂最新的面试资料,并且有阿里大佬给出了权威的解答,刷完这一套面试资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需要资料的小伙伴请私信我哦!
每个行业都有悲哀,虽然程序员的悲哀被放大了,但仍然是最有潜力的岗位
无论未来转岗、还是创业,技术能力都会成为buff为自己服务
加油,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