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ython题求解答!
如果你听说过“测试驱动开发”(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单元测试就不陌生。
单元测试是用来对一个模块、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
比如对函数abs(),我们可以编写出以下几个测试用例:
输入正数,比如1、1.2、0.99,期待返回值与输入相同;
输入负数,比如-1、-1.2、-0.99,期待返回值与输入相反;
输入0,期待返回0;
输入非数值类型,比如None、[]、{},期待抛出TypeError。
把上面的测试用例放到一个测试模块里,就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测试。
如果单元测试通过,说明我们测试的这个函数能够正常工作。如果单元测试不通过,要么函数有bug,要么测试条件输入不正确,总之,需要修复使单元测试能够通过。
单元测试通过后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对abs()函数代码做了修改,只需要再跑一遍单元测试,如果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不会对abs()函数原有的行为造成影响,如果测试不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与原有行为不一致,要么修改代码,要么修改测试。
这种以测试为驱动的开发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确保一个程序模块的行为符合我们设计的测试用例。在将来修改的时候,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该模块行为仍然是正确的。
我们来编写一个Dict类,这个类的行为和dict一致,但是可以通过属性来访问,用起来就像下面这样:
>>> d = Dict(a=1, b=2)
>>> d['a']
1
>>> d.a
1
mydict.py代码如下:
class Dict(dict):
def __init__(self, **kw):
super(Dict, self).__init__(**kw)
def __getattr__(self, key):
try:
return self[key]
except KeyError:
raise AttributeError(r"'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key)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为了编写单元测试,我们需要引入Python自带的unittest模块,编写mydict_test.py如下:
import unittest
from mydict import Dict
class TestDict(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init(self):
d = Dict(a=1, b='test')
self.assertEquals(d.a, 1)
self.assertEquals(d.b, 'test')
self.assertTrue(isinstance(d, dict))
def test_key(self):
d = Dict()
d['key'] = 'value'
self.assertEquals(d.key, 'value')
def test_attr(self):
d = Dict()
d.key = 'value'
self.assertTrue('key' in d)
self.assertEquals(d['key'], 'value')
def test_keyerror(self):
d = Dict()
with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value = d['empty']
def test_attrerror(self):
d = Dict()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value = d.empty
编写单元测试时,我们需要编写一个测试类,从unittest.TestCase继承。
以test开头的方法就是测试方法,不以test开头的方法不被认为是测试方法,测试的时候不会被执行。
对每一类测试都需要编写一个test_xxx()方法。由于unittest.TestCase提供了很多内置的条件判断,我们只需要调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断言输出是否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常用的断言就是assertEquals():
self.assertEquals(abs(-1), 1) # 断言函数返回的结果与1相等
另一种重要的断言就是期待抛出指定类型的Error,比如通过d['empty']访问不存在的key时,断言会抛出KeyError:
with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value = d['empty']
而通过d.empty访问不存在的key时,我们期待抛出AttributeError: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value = d.empty
运行单元测试
一旦编写好单元测试,我们就可以运行单元测试。最简单的运行方式是在mydict_test.py的最后加上两行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这样就可以把mydict_test.py当做正常的python脚本运行:
$ python mydict_test.py
另一种更常见的方法是在命令行通过参数-m unittest直接运行单元测试:
$ python -m unittest mydict_test
.....
----------------------------------------------------------------------
Ran 5 tests in 0.000s
OK
这是推荐的做法,因为这样可以一次批量运行很多单元测试,并且,有很多工具可以自动来运行这些单元测试。
setUp与tearDown
可以在单元测试中编写两个特殊的setUp()和tearDown()方法。这两个方法会分别在每调用一个测试方法的前后分别被执行。
setUp()和tearDown()方法有什么用呢?设想你的测试需要启动一个数据库,这时,就可以在setUp()方法中连接数据库,在tearDown()方法中关闭数据库,这样,不必在每个测试方法中重复相同的代码:
class TestDict(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print 'setUp...'
def tearDown(self):
print 'tearDown...'
可以再次运行测试看看每个测试方法调用前后是否会打印出setUp...和tearDown...。
小结
单元测试可以有效地测试某个程序模块的行为,是未来重构代码的信心保证。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要覆盖常用的输入组合、边界条件和异常。
单元测试代码要非常简单,如果测试代码太复杂,那么测试代码本身就可能有bug。
单元测试通过了并不意味着程序就没有bug了,但是不通过程序肯定有bug。
B. python断言assertequals是什么意思
根据老外的解释就是说assertEqual与assertEquals没有区别,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函数,而现在assertEquals函数已经被弃用,也就说不建议你使用了,以后可能这个方法就在python中消失了,在python3.0中已经趋向使用不带s的assert方法了,但是现在仍然没有删掉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些旧代码和项目在使用带s的方法,语言要保持旧代码的兼容性。
至于assert那就很好解释了,就是判断0,1 也就是python中的真假关系
assertAlmostEquals这2个方法存在的原因与上面的相同,建议你不要使用带s的方法了,这个方法是做一个粗略判断,判断的值为你4舍5入后的值,也就是说5.1与5.2是相等的,如果使用这样的assert方法。
C. 有没有技术大牛了解java开发,测试和CI的关
大家可能对如下情景比较熟悉:
如果开发过SSH的web项目,启动服务器可能会比较慢,有的项目甚至需要1分多钟,甚至更多,这个启动时间的等待一般就浪费了;
在开发项目时,有些功能比较复杂,当时觉得思路特清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也忘了,完善功能时频繁出现bug,降低开发速度;
在维护项目时,不知道自己修改的对还是不对,是否存在隐患;维护速度降下来了;
如果开发一个很多人都使用的接口,典型的如用户系统,要保证比如升级时向下兼容;
在团队间协作时,有时候只定义好接口,对方还没有给实现,如何进行同步开发?
如上问题,估计只要是个开发人员,都可能遇到过;如果此时有了单元/集成测试,那我们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注:加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刻意强调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即提到测试是指的是单元/集成测试)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测试:
1、为什么需要测试?
2、如何进行测试?
3、测试有哪些好处?
4、一切都需要测试吗?
1、为什么需要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
缩短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速度;
给程序一个修改后能验证是否正确的保证;(回归测试)
如果是开源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其是怎么使用的;比如我之前通过cglib的单元测试学习过cglib的使用;
所以如果你遇到如上问题,就需要写测试。写测试可能是为了自己(1、2);也可能是为了帮助别人(3)。
2、如何进行测试?
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进行测试,其实测试很简单,别把它想复杂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测试每个功能点是否正确即可。
2.1、测试流程
单元测试流程
<plugin>
<groupId>org.codehaus.mojo</groupId>
<artifactId>native2ascii-maven-plugin</artifactId>
<version>1.0-alpha-1</version>
<executions>
<execution>
<phase>generate-resources</phase>
<goals>
<goal>native2ascii</goal>
</goals>
<configuration>
<encoding>UTF-8</encoding>
<src>src/main/messages</src>
<dest>target/${project.artifactId}/WEB-INF/classes</dest>
<includes>messages.properties</includes>
</configuration>
</execution>
</executions>
<!--native2ascii使用的tools.jar-->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com.sun</groupId>
<artifactId>tools</artifactId>
<version>1.7.0</version>
<scope>system</scope>
<systemPath>${java.home}/../lib/tools.jar</systemPath>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lugin>
如果使用mysql,端口只能是3306。
如果想开端口测试,这是不允许的。
如下是我项目中的一个配置.travis.yml,放到项目的根下即可:
-----------------------------------
language: java 语言
env: 环境
- DB=mysql 使用mysql
jdk:
- openjdk jdk使用openjdk
mysql:
database: es 数据库名为es
username: root 用户名为root
password : 密码为空
encoding: utf8 编码为utf8
install: 安装时执行的脚本
- mvn install -Dmaven.test.skip=true mvn安装并跳过测试
before_script: script之前执行的测试
- cd web
- mvn db:create 创建数据库的mvn命令(此处使用了maven-db-plugin 插件)
- mvn db:schema 创建脚本的mvn命令
- mvn db:data 安装数据的mvn命令
- cd ..
script: 测试时执行的脚步
- cd common
- mvn test 测试common子模块
- cd ..
- cd web
- mvn test -Pit 测试web子模块,并指定使用it profile测试(即集成测试的配置,具体参考pom.xml中的profile/it)
notifications: 触发
email: 测试完成后测试报告发到哪
-----------------------------------
持续集成不能修复代码的错误,而是和单元测试一样,缩短发现问题带解决问题的时间,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稳定性。而且尤其是团队协作时,可以发现其他人的代码是否对自己的代码产生影响。
到此我们利用单元测试+CI可以加速开发人员的开发速度。利用好单元测试和CI,不要纯粹为了单元测试和CI而去做这些事情。
本文没有介绍TDD,TDD并不会那么美好,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TDD的一些思想,但决不能迷信TDD,有时候,尤其如开发企业应用,先写功能再写测试可能效率更高,而且大部分时候是不需要TDD的。而且我也没能在实际项目中获取太多TDD的好处,但是我获得了测试的好处。
本文也没有介绍测试覆盖率,我认为不要一味的追求覆盖率,有时候有的覆盖率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不要让为了覆盖率而覆盖率拖慢了项目开发进度。
正如stackoverflow上的一篇帖子《How deep are your unit tests?》上Kent Beck的回答:
写道
老板为我的代码付报酬,而不是测试,所以,我对此的价值观是——测试越少越好,少到你对你的代码质量达到了某种自信。
可以前往coolshell的“单元测试要做多细?”去得到一些经验。
D. junit4启动测试时发生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的错误
排查问题
1,查看各位引用,Appium,selenium,junit的包都包含了,在Build
path里面设置正确,此处没有问题。
2,APK的各种情况,版本安装是否正确,要测试的和提供的APK的版本是否一致。经查看,是一致的,此处Pass!
3,Capabilities各种参数的设置,对比了网上提供的实例和我以前用Python写的,运行成功的测试用例的设置,发现完全一致,也没有任何问题。
4,现在只好查看一下Eclipse的问题了,查看WorkSpace下的.metadata文件夹下的.log文件,看一下是否存在问题。
经查看,发现有org.eclipse.jdt.junit相关的错误,于是我就在Eclipse下查找这个jdt.junit相关的插件,发现没有找到,现在问题就定位到了,肯定是这个插件出问题了!!
解决问题
问题描述:Eclipse下缺少org.eclipse.jdt.junit相关的插件,造成用junit运行测试用例的时候,报空指针的错误!!!
网上查看了一下JDT相关的东西,发现中能是我这个Eclipse下载的是ADT版本的,当时用来做Appium
python版和Robotium的测试的。这个版本的Eclipse没有SDK。于是去网上下载了一个eclipse-jee-luna-SR1-win32-x86_64,解压后,再按Appium
java环境搭建的方法配置了一下,写了个Demo再次运行,成功!!
顺便,android提供的的eclipes无法使用junit4,也需要重新下载。望采纳。
E. 用python单元测试怎么测一段代码
单元测试是用来对一个模块、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
比如对函数abs(),我们可以编写出以下几个测试用例:
输入正数,比如1、1.2、0.99,期待返回值与输入相同;
输入负数,比如-1、-1.2、-0.99,期待返回值与输入相反;
输入0,期待返回0;
输入非数值类型,比如None、[]、{},期待抛出TypeError。
把上面的测试用例放到一个测试模块里,就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测试。
如果单元测试通过,说明我们测试的这个函数能够正常工作。如果单元测试不通过,要么函数有bug,要么测试条件输入不正确,总之,需要修复使单元测试能够通过。
单元测试通过后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对abs()函数代码做了修改,只需要再跑一遍单元测试,如果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不会对abs()函数原有的行为造成影响,如果测试不通过,说明我们的修改与原有行为不一致,要么修改代码,要么修改测试。
这种以测试为驱动的开发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确保一个程序模块的行为符合我们设计的测试用例。在将来修改的时候,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该模块行为仍然是正确的。
我们来编写一个Dict类,这个类的行为和dict一致,但是可以通过属性来访问,用起来就像下面这样:
>>> d = Dict(a=1, b=2)
>>> d['a']
1
>>> d.a
1
mydict.py代码如下:
class Dict(dict):
def __init__(self, **kw):
super(Dict, self).__init__(**kw)
def __getattr__(self, key):
try:
return self[key]
except KeyError:
raise AttributeError(r"'Dic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key)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为了编写单元测试,我们需要引入Python自带的unittest模块,编写mydict_test.py如下:
import unittest
from mydict import Dict
class TestDict(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init(self):
d = Dict(a=1, b='test')
self.assertEquals(d.a, 1)
self.assertEquals(d.b, 'test')
self.assertTrue(isinstance(d, dict))
def test_key(self):
d = Dict()
d['key'] = 'value'
self.assertEquals(d.key, 'value')
def test_attr(self):
d = Dict()
d.key = 'value'
self.assertTrue('key' in d)
self.assertEquals(d['key'], 'value')
def test_keyerror(self):
d = Dict()
with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value = d['empty']
def test_attrerror(self):
d = Dict()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value = d.empty
编写单元测试时,我们需要编写一个测试类,从unittest.TestCase继承。
以test开头的方法就是测试方法,不以test开头的方法不被认为是测试方法,测试的时候不会被执行。
对每一类测试都需要编写一个test_xxx()方法。由于unittest.TestCase提供了很多内置的条件判断,我们只需要调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断言输出是否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常用的断言就是assertEquals():
self.assertEquals(abs(-1), 1) # 断言函数返回的结果与1相等
另一种重要的断言就是期待抛出指定类型的Error,比如通过d['empty']访问不存在的key时,断言会抛出KeyError:
with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value = d['empty']
而通过d.empty访问不存在的key时,我们期待抛出AttributeError: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value = d.empty
运行单元测试
一旦编写好单元测试,我们就可以运行单元测试。最简单的运行方式是在mydict_test.py的最后加上两行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这样就可以把mydict_test.py当做正常的python脚本运行:
$ python mydict_test.py
另一种更常见的方法是在命令行通过参数-m unittest直接运行单元测试:
$ python -m unittest mydict_test
.....
----------------------------------------------------------------------
Ran 5 tests in 0.000s
OK
这是推荐的做法,因为这样可以一次批量运行很多单元测试,并且,有很多工具可以自动来运行这些单元测试。
setUp与tearDown
可以在单元测试中编写两个特殊的setUp()和tearDown()方法。这两个方法会分别在每调用一个测试方法的前后分别被执行。
setUp()和tearDown()方法有什么用呢?设想你的测试需要启动一个数据库,这时,就可以在setUp()方法中连接数据库,在tearDown()方法中关闭数据库,这样,不必在每个测试方法中重复相同的代码:
class TestDict(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print 'setUp...'
def tearDown(self):
print 'tearDown...'
可以再次运行测试看看每个测试方法调用前后是否会打印出setUp...和tearDown...。
F. junit4启动测试时发生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的错误
排查问题
1,查看各位引用,Appium,selenium,junit的包都包含了,在Build path里面设置正确,此处没有问题。
2,APK的各种情况,版本安装是否正确,要测试的和提供的APK的版本是否一致。经查看,是一致的,此处Pass!
3,Capabilities各种参数的设置,对比了网上提供的实例和我以前用Python写的,运行成功的测试用例的设置,发现完全一致,也没有任何问题。
4,现在只好查看一下Eclipse的问题了,查看WorkSpace下的.metadata文件夹下的.log文件,看一下是否存在问题。
经查看,发现有org.eclipse.jdt.junit相关的错误,于是我就在Eclipse下查找这个jdt.junit相关的插件,发现没有找到,现在问题就定位到了,肯定是这个插件出问题了!!
解决问题
问题描述:Eclipse下缺少org.eclipse.jdt.junit相关的插件,造成用junit运行测试用例的时候,报空指针的错误!!!
网上查看了一下JDT相关的东西,发现中能是我这个Eclipse下载的是ADT版本的,当时用来做Appium python版和Robotium的测试的。这个版本的Eclipse没有SDK。于是去网上下载了一个eclipse-jee-luna-SR1-win32-x86_64,解压后,再按Appium java环境搭建的方法配置了一下,写了个Demo再次运行,成功!!
顺便,android提供的的eclipes无法使用junit4,也需要重新下载。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