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java动态代理机制
在目前的Java开发包中包含了对动态代理的支持,但是其实现只支持对接口的的实现。
其实现主要通过是java.lang.reflect.Proxy类和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
Proxy类主要用来获取动态代理对象,InvocationHandler接口用来约束调用者实现,如下,HelloWorld接口定义的业务方法,HelloWorldImpl是HelloWorld接口的实现,HelloWorldHandler是 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代码如下:
业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elloWorld {
void sayHelloWorld() ;
}
业务接口实现:
public class HelloWorldImpl implements HelloWorld {
public void sayHelloWorld()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InvocationHandler实现,需要在接口方法调用前后加入一部份处理工作,这里仅仅在方法调用前后向后台输出两句字符串,其代码如下: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HelloWorld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要代理的原始对象
private Object objOriginal;
/**
* 构造函数。
* @param obj 要代理的原始对象。
*/
public HelloWorldHandler(Object obj) {
this.objOriginal = obj ;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result ;
//方法调用之前
doBefore();
//调用原始对象的方法
result = method.invoke(this.objOriginal ,args);
//方法调用之后
doAfter();
return result ;
}
private void doBefor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method invoke!");
}
private void doAfter() {
System.out.println("after method invoke!");
}
}
测试代码: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World hw = new HelloWorldImpl();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HelloWorldHandler(hw);
HelloWorld proxy = (HelloWorld) Proxy.newProxyInstance(
hw.getClass().getClassLoader(),
hw.get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proxy.sayHelloWorld();
}
}
Ø 首先获取一个业务接口的实现对象;
Ø 获取一个InvocationHandler实现,此处是HelloWorldHandler对象;
Ø 创建动态代理对象;
Ø 通过动态代理对象调用sayHelloWorld()方法,此时会在原始对象HelloWorldImpl. sayHelloWorld()方法前后输出两句字符串。
运行测试类输出如下:
before method invoke!
Hello World!
after method invoke!
此处Test类中的方法调用代码比较多,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来简化客户端的调用实现。另外也可以通过动态代理来实现简单的AOP。
② handler怎么解决多线程并发
我们知道Spring通过各种DAO模板类降低了开发者使用各种数据持久技术的难度。这些模板类都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多个DAO可以复用同一个模板实例而不会发生冲突。我们使用模板类访问底层数据,根据持久化技术的不同,模板类需要绑定数据连接或会话的资源。但这些资源本身是非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它们不能在同一时刻被多个线程共享。虽然模板类通过资源池获取数据连接或会话,但资源池本身解决的是数据连接或会话的缓存问题,并非数据连接或会话的线程安全问题。按照传统经验,如果某个对象是非线程安全的,在多线程环境下,对对象的访问必须采用synchronized进行线程同步。但Spring的DAO模板类并未采用线程同步机制,因为线程同步限制了并发访问,会带来很大的性能损失。此外,通过代码同步解决性能安全问题挑战性很大,可能会增强好几倍的实现难度。那模板类究竟仰丈何种魔法神功,可以在无需同步的情况下就化解线程安全的难题呢?答案就是ThreadLocal!ThreadLocal在Spring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管理request作用域的Bean、事务管理、任务调度、AOP等模块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了解Spring事务管理的底层技术,ThreadLocal是必须攻克的山头堡垒。ThreadLocal是什么早在JDK1.2的版本中就提供java.lang.ThreadLocal,ThreadLocal为解决多线程程序的并发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用这个工具类可以很简洁地编写出优美的多线程程序。ThreadLocal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是一个“本地线程”。其实,ThreadLocal并不是一个Thread,而是Thread的局部变量,也许把它命名为ThreadLocalVariable更容易让人理解一些。当使用ThreadLocal维护变量时,ThreadLocal为每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提供独立的变量副本,所以每一个线程都可以独立地改变自己的副本,而不会影响其它线程所对应的副本。从线程的角度看,目标变量就象是线程的本地变量,这也是类名中“Local”所要表达的意思。线程局部变量并不是Java的新发明,很多语言(如IBMIBMXLFORTRAN)在语法层面就提供线程局部变量。在Java中没有提供在语言级支持,而是变相地通过ThreadLocal的类提供支持。所以,在Java中编写线程局部变量的代码相对来说要笨拙一些,因此造成线程局部变量没有在Java开发者中得到很好的普及。ThreadLocal的接口方法ThreadLocal类接口很简单,只有4个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voidset(Objectvalue)设置当前线程的线程局部变量的值。publicObjectget()该方法返回当前线程所对应的线程局部变量。publicvoidremove()将当前线程局部变量的值删除,目的是为了减少内存的占用,该方法是JDK5.0新增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当线程结束后,对应该线程的局部变量将自动被垃圾回收,所以显式调用该方法清除线程的局部变量并不是必须的操作,但它可以加快内存回收的速度。protectedObjectinitialValue()返回该线程局部变量的初始值,该方法是一个protected的方法,显然是为了让子类覆盖而设计的。这个方法是一个延迟调用方法,在线程第1次调用get()或set(Object)时才执行,并且仅执行1次。ThreadLocal中的缺省实现直接返回一个null。值得一提的是,在JDK5.0中,ThreadLocal已经支持泛型,该类的类名已经变为ThreadLocal。API方法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新版本的API方法分别是voidset(Tvalue)、Tget()以及TinitialValue()。ThreadLocal是如何做到为每一个线程维护变量的副本的呢?其实实现的思路很简单:在ThreadLocal类中有一个Map,用于存储每一个线程的变量副本,Map中元素的键为线程对象,而值对应线程的变量副本。我们自己就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实现版本://代码清单{privateMapvalueMap=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HashMap());publicvoidset(ObjectnewValue){valueMap.put(Thread.currentThread(),newValue);//①键为线程对象,值为本线程的变量副本}publicObjectget(){ThreadcurrentThread=Thread.currentThread();Objecto=valueMap.get(currentThread);//②返回本线程对应的变量if(o==null&&!valueMap.containsKey(currentThread)){//③如果在Map中不存在,放到Map//中保存起来。o=initialValue();valueMap.put(currentThread,o);}returno;}publicvoidremove(){valueMap.remove(Thread.currentThread());}publicObjectinitialValue(){returnnull;}}虽然代码清单9?3这个ThreadLocal实现版本显得比较幼稚,但它和JDK所提供的ThreadLocal类在实现思路上是相近的。一个TheadLocal实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了解一下ThreadLocal的具体使用方法packagethreadLocalDemo;publicclassSequenceNumber{//①通过匿名内部类覆盖ThreadLocal的initialValue()方法,指定初始值=newThreadLocal(){publicIntegerinitialValue(){return0;}};//②获取下一个序列值publicintgetNextNum(){seqNum.set(seqNum.get()+1);returnseqNum.get();}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SequenceNumbersn=newSequenceNumber();//③3个线程共享sn,各自产生序列号TestClientt1=newTestClient(sn);TestClientt2=newTestClient(sn);TestClientt3=newTestClient(sn);t1.start();t2.start();t3.start();}{privateSequenceNumbersn;publicTestClient(SequenceNumbersn){this.sn=sn;}publicvoidrun(){for(inti=0;i版本。概括起来说,对于多线程资源共享的问题,同步机制采用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而ThreadLocal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前者仅提供一份变量,让不同的线程排队访问,而后者为每一个线程都提供了一份变量,因此可以同时访问而互不影响。Spring使用ThreadLocal解决线程安全问题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无状态的Bean才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在Spring中,绝大部分Bean都可以声明为singleton作用域。就是因为Spring对一些Bean(如RequestContextHolder、、LocaleContextHolder等)中非线程安全状态采用ThreadLocal进行处理,让它们也成为线程安全的状态,因为有状态的Bean就可以在多线程中共享了。一般的Web应用划分为展现层、服务层和持久层三个层次,在不同的层中编写对应的逻辑,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开放功能调用。在一般情况下,从接收请求到返回响应所经过的所有程序调用都同属于一个线程,如图9?2所示:图1同一线程贯通三层这样你就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些非线程安全的变量以ThreadLocal存放,在同一次请求响应的调用线程中,所有关联的对象引用到的都是同一个变量。下面的实例能够体现Spring对有状态Bean的改造思路:代码清单3TopicDao:非线程安全publicclassTopicDao{privateConnectionconn;①一个非线程安全的变量publicvoidaddTopic(){Statementstat=conn.createStatement();②引用非线程安全变量…}}由于①处的conn是成员变量,因为addTopic()方法是非线程安全的,必须在使用时创建一个新TopicDao实例(非singleton)。下面使用ThreadLocal对conn这个非线程安全的“状态”进行改造:代码清单4TopicDao:线程安全packagethreadLocalDemo;importjava.sql.Connection;importjava.sql.SQLException;importjava.sql.Statement;publicclassSqlConnection{//①使用ThreadLocal保存Connection变量=newThreadLocal();(){//②如果connThreadLocal没有本线程对应的Connection创建一个新的Connection,//并将其保存到线程本地变量中。if(connThreadLocal.get()==null){Connectionconn=getConnection();connThreadLocal.set(conn);returnconn;}else{returnconnThreadLocal.get();//③直接返回线程本地变量}}publicvoidaddTopic(){//④从ThreadLocal中获取线程对应的Connectiontry{Statementstat=getConnection().createStatement();}catch(SQLExceptione){e.printStackTrace();}}}
③ java中有没有signal机制
java中提供了signal的机制。在sun.misc包下,属于非标准包。重要涉及到两个类:Signal和SignalHandler。其中Signal主要使用了静态方法Signal.handle(Signal, SignalHandler),而SignalHandler是一个接口。
提供如下示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ignalHandler signalHandler = new Signal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Signal signal) {
System.out.println("SignalHandler: " + signal);
}
};
// 只有kill -9能够结束jvm进程,别的信号量只是发送给java进程处理,至于如何响应是程序代码决定的
Signal.handle(new Signal("HUP"), signalHandler); // kill -1 PID
Signal.handle(new Signal("INT"), signalHandler); // kill -2 PID
// already used by VM or OS: SIGQUIT
// Signal.handle(new Signal("QUIT"), signalHandler); // kill -3 PID
Signal.handle(new Signal("ABRT"), signalHandler); // kill -6 PID
// already used by VM or OS: SIGKILL
// Signal.handle(new Signal("KILL"), signalHandler); // kill -9 PID
Signal.handle(new Signal("ALRM"), signalHandler); // kill -14 PID
Signal.handle(new Signal("TERM"), signalHandler); // kill -15 PID
for (int i = 0; i < 100; i++) {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i);
}
}
④ java中 方法中抛出异常处理方法
Java语言提供两种异常处理机制:捕获异常和声明抛弃异常。
1、捕获异常:
(1)在Java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得到一个异常对象是,它将会沿着方法的调用栈逐层回溯,寻找处理这一异常的代码。
(2)找到能够处理这种类型异常的方法后,运行时系统把当前异常交给这个方法处理;如果找不到可以捕获异常的方法,则运行时系统将终止,相应的Java程序也将退出。
(3)捕获异常是通过try-catch-finally语句实现的。语法为:
try{
...
}catch(ExceptionName1 e){
...
}catch(ExceptionName2 e){
...
}
...
}finally{
...
}
2、声明抛弃异常:
(1)当Java程序运行时系统得到一个异常对象时,如果一个方法并不知道如何处理所出现的异常,则可在方法声明时,声明抛弃异常。
(2)声明抛弃异常是在一个方法声明中的throws子句中指明的。如:
public int read() throws IOException{
...
}
其中throws IOException就是声明抛弃异常,throws后可以跟多个异常类型。
(4)java的handler机制扩展阅读:
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常机制:
1、多数语言的异常机制的语法是类似的:用throw或raise抛出一个异常对象(Java或C++等)或一个特殊可扩展的枚举类型的值(如Ada语言);
2、异常处理代码的作用范围用标记子句(try或begin开始的语言作用域)标示其起始,以第一个异常处理子句(catch, except, resuce等)标示其结束;可连续出现若干个异常处理子句,每个处理特定类型的异常。
3、某些语言允许else子句,用于无异常出现的情况。更多见的是finally, ensure子句,无论是否出现异常它都将执行,用于释放异常处理所需的一些资源。
(1)C++异常处理是资源获取即初始化(Resource-Acquisition-Is-Initialization)的基础。
(2)C语言一般认为是不支持异常处理的。Perl语言可选择支持结构化异常处理(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
(3)Python语言对异常处理机制是非常普遍深入的,所以想写出不含try, except的程序非常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异常处理
⑤ java异常处理的机制有哪几种
1 引子
try…catch…finally恐怕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语句了,而且感觉用起来也是很简单,逻辑上似乎也是很容易理解。不过,我亲自体验的“教训”告诉我,这个东西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听话。不信?那你看看下面的代码,“猜猜”它执行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不要往后看答案、也不许执行代码看真正答案哦。如果你的答案是正确,那么这篇文章你就不用浪费时间看啦。
package myExample.testException;
public class TestException {
public TestException() {
}
boolean testEx() throws Exception{
boolean ret = true;
try{
ret = testEx1();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estEx, catch exception");
ret = false;
throw e;
}finally{
System.out.println("testEx, finally; return value="+ret);
return ret;
}
}
boolean testEx1() throws Exception{
boolean ret = true;
try{
ret = testEx2();
if (!ret){
return false;
}
System.out.println("testEx1, at the end of try");
return ret;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estEx1, catch exception");
ret = false;
throw e;
}
finally{
System.out.println("testEx1, finally; return value="+ret);
return ret;
}
}
boolean testEx2() throws Exception{
boolean ret = true;
try{
int b=12;
int c;
for (int i=2;i>=-2;i--){
c=b/i;
System.out.println("i="+i);
}
return true;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estEx2, catch exception");
ret = false;
throw e;
}
finally{
System.out.println("testEx2, finally; return value="+ret);
return re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Exception testException1 = new TestException();
try{
testException1.testEx();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你的答案是什么?是下面的答案吗?
i=2
i=1
testEx2, catch exception
testEx2, finally; return value=false
testEx1, catch exception
testEx1, finally; return value=false
testEx, catch exception
testEx, finally; return value=false
如果你的答案真的如上面所说,那么你错啦。^_^,那就建议你仔细看一看这篇文章或者拿上面的代码按各种不同的情况修改、执行、测试,你会发现有很多事情不是原来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
现在公布正确答案:
i=2
i=1
testEx2, catch exception
testEx2, finally; return value=false
testEx1, finally; return value=false
testEx, finally; return value=false
2 基础知识
2.1 相关概念
例外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事件,比如除0溢出、数组越界、文件找不到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将阻止程序的正常运行。为了加强程序的鲁棒性,程序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异常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处理。C语言中,通过使用if语句来判断是否出现了例外,同时,调用函数通过被调用函数的返回值感知在被调用函数中产生的例外事件并进行处理。全程变量ErroNo常常用来反映一个异常事件的类型。但是,这种错误处理机制会导致不少问题。
Java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处理例外。在一个方法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例外,则这个方法生成代表该例外的一个对象,并把它交给运行时系统,运行时系统寻找相应的代码来处理这一例外。我们把生成例外对象并把它提交给运行时系统的过程称为抛弃(throw)一个例外。运行时系统在方法的调用栈中查找,从生成例外的方法开始进行回朔,直到找到包含相应例外处理的方法为止,这一个过程称为捕获(catch)一个例外。
2.2 Throwable类及其子类
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处理例外,就必须建立类的层次。类 Throwable位于这一类层次的最顶层,只有它的后代才可以做为一个例外被抛弃。图1表示了例外处理的类层次。
从图中可以看出,类Throwable有两个直接子类:Error和Exception。Error类对象(如动态连接错误等),由Java虚拟机生成并抛弃(通常,Java程序不对这类例外进行处理);Exception类对象是Java程序处理或抛弃的对象。它有各种不同的子类分别对应于不同类型的例外。其中类RuntimeException代表运行时由Java虚拟机生成的例外,如算术运算例外ArithmeticException(由除0错等导致)、数组越界例外等;其它则为非运行时例外,如输入输出例外IOException等。Java编译器要求Java程序必须捕获或声明所有的非运行时例外,但对运行时例外可以不做处理。
图1 例外处理的类层次
2.3 异常处理关键字
Java的异常处理是通过5个关键字来实现的:try,catch,throw,throws,finally。JB的在线帮助中对这几个关键字是这样解释的:
Throws: Lists the exceptions a method could throw.
Throw: Transfers control of the method to the exception handler.
Try: Opening exception-handling statement.
Catch: Captures the exception.
Finally: Runs its code before terminating the program.
2.3.1 try语句
try语句用大括号{}指定了一段代码,该段代码可能会抛弃一个或多个例外。
2.3.2 catch语句
catch语句的参数类似于方法的声明,包括一个例外类型和一个例外对象。例外类型必须为Throwable类的子类,它指明了catch语句所处理的例外类型,例外对象则由运行时系统在try所指定的代码块中生成并被捕获,大括号中包含对象的处理,其中可以调用对象的方法。
catch语句可以有多个,分别处理不同类的例外。Java运行时系统从上到下分别对每个catch语句处理的例外类型进行检测,直到找到类型相匹配的catch语句为止。这里,类型匹配指catch所处理的例外类型与生成的例外对象的类型完全一致或者是它的父类,因此,catch语句的排列顺序应该是从特殊到一般。
也可以用一个catch语句处理多个例外类型,这时它的例外类型参数应该是这多个例外类型的父类,程序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catch语句的例外处理类型。
2.3.3 finally语句
try所限定的代码中,当抛弃一个例外时,其后的代码不会被执行。通过finally语句可以指定一块代码。无论try所指定的程序块中抛弃或不抛弃例外,也无论catch语句的例外类型是否与所抛弃的例外的类型一致,finally所指定的代码都要被执行,它提供了统一的出口。通常在finally语句中可以进行资源的清除工作。如关闭打开的文件等。
2.3.4 throws语句
throws总是出现在一个函数头中,用来标明该成员函数可能抛出的各种异常。对大多数Exception子类来说,Java 编译器会强迫你声明在一个成员函数中抛出的异常的类型。如果异常的类型是Error或 RuntimeException, 或它们的子类,这个规则不起作用, 因为这在程序的正常部分中是不期待出现的。 如果你想明确地抛出一个RuntimeException,你必须用throws语句来声明它的类型。
2.3.5 throw语句
throw总是出现在函数体中,用来抛出一个异常。程序会在throw语句后立即终止,它后面的语句执行不到,然后在包含它的所有try块中(可能在上层调用函数中)从里向外寻找含有与其匹配的catch子句的try块。
3 关键字及其中语句流程详解
3.1 try的嵌套
你可以在一个成员函数调用的外面写一个try语句,在这个成员函数内部,写另一个try语句保护其他代码。每当遇到一个try语句,异常的框架就放到堆栈上面,直到所有的try语句都完成。如果下一级的try语句没有对某种异常进行处理,堆栈就会展开,直到遇到有处理这种异常的try语句。下面是一个try语句嵌套的例子。
class MultiNest {
static void procere() {
try {
int a = 0;
int b = 42/a;
} catch(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in procere,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 + 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procere();
} catch(java.lang.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in main, catch Exception: " + e);
}
}
}
这个例子执行的结果为:
in procere,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 / by zero
成员函数procere里有自己的try/catch控制,所以main不用去处理 ;当然如果如同最开始我们做测试的例子一样,在procere中catch到异常时使用throw e;语句将异常抛出,那么main当然还是能够捕捉并处理这个procere抛出来的异常。例如在procere函数的catch中的System.out语句后面增加throw e;语句之后,执行结果就变为:
in procere,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 / by zero
in main, catch Exception: 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 / by zero
3.2 try-catch程序块的执行流程以及执行结果
相对于try-catch-finally程序块而言,try-catch的执行流程以及执行结果还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执行的是try语句块中的语句,这时可能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如果try块中所有语句正常执行完毕,那么就不会有其他的“动做”被执行,整个try-catch程序块正常完成。
2. 如果try语句块在执行过程中碰到异常V,这时又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² 如果异常V能够被与try相应的catch块catch到,那么第一个catch到这个异常的catch块(也是离try最近的一个与异常V匹配的catch块)将被执行;如果catch块执行正常,那么try-catch程序块的结果就是“正常完成”;如果该catch块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那么try-catch程序块的结果就是“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² 如果异常V没有catch块与之匹配,那么这个try-catch程序块的结果就是“由于抛出异常V而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3. 如果try由于其他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那么这个try-catch程序块的结果就是“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3.3 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执行流程以及执行结果
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执行流程以及执行结果比较复杂。
首先执行的是try语句块中的语句,这时可能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如果try块中所有语句正常执行完毕,那么finally块的居于就会被执行,这时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² 如果finally块执行顺利,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正常完成。
² 如果finally块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那么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2. 如果try语句块在执行过程中碰到异常V,这时又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² 如果异常V能够被与try相应的catch块catch到,那么第一个catch到这个异常的catch块(也是离try最近的一个与异常V匹配的catch块)将被执行;这时就会有两种执行结果:
² 如果catch块执行正常,那么finally块将会被执行,这时分为两种情况:
² 如果finally块执行顺利,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正常完成。
² 如果finally块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那么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² 如果catch块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那么finally模块将被执行,分为两种情况:
² 如果如果finally块执行顺利,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² 如果finally块由于原因S突然中止,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S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原因R将被抛弃。
(注意,这里就正好和我们的例子相符合,虽然我们在testEx2中使用throw e抛出了异常,但是由于testEx2中有finally块,而finally块的执行结果是complete abruptly的(别小看这个用得最多的return,它也是一种导致complete abruptly的原因之一啊——后文中有关于导致complete abruptly的原因分析),所以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果是“complete abruptly”,所以在testEx1中调用testEx2时是捕捉不到testEx1中抛出的那个异常的,而只能将finally中的return结果获取到。
如果在你的代码中期望通过捕捉被调用的下级函数的异常来给定返回值,那么一定要注意你所调用的下级函数中的finally语句,它有可能会使你throw出来的异常并不能真正被上级调用函数可见的。当然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以testEx2为例:如果你一定要使用finally而且又要将catch中throw的e在testEx1中被捕获到,那么你去掉testEx2中的finally中的return就可以了。
这个事情已经在OMC2.0的MIB中出现过啦:服务器的异常不能完全被反馈到客户端。)
² 如果异常V没有catch块与之匹配,那么finally模块将被执行,分为两种情况:
² 如果finally块执行顺利,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就是“由于抛出异常V而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² 如果finally块由于原因S突然中止,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S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异常V将被抛弃。
3. 如果try由于其他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那么finally块被执行,分为两种情况:
² 如果finally块执行顺利,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R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
² 如果finally块由于原因S突然中止,那么整个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结局是“由于原因S突然中止(completes abruptly)”,原因R将被抛弃。
3.4 try-catch-finally程序块中的return
从上面的try-catch-finally程序块的执行流程以及执行结果一节中可以看出无论try或catch中发生了什么情况,finally都是会被执行的,那么写在try或者catch中的return语句也就不会真正的从该函数中跳出了,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将控制权(语句流程)转到finally块中;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返回值的处理。
例如,在try或者catch中return false了,而在finally中又return true,那么这种情况下不要期待你的try或者catch中的return false的返回值false被上级调用函数获取到,上级调用函数能够获取到的只是finally中的返回值,因为try或者catch中的return语句只是转移控制权的作用。
3.5 如何抛出异常
如果你知道你写的某个函数有可能抛出异常,而你又不想在这个函数中对异常进行处理,只是想把它抛出去让调用这个函数的上级调用函数进行处理,那么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式:直接在函数头中throws SomeException,函数体中不需要try/catch。比如将最开始的例子中的testEx2改为下面的方式,那么testEx1就能捕捉到testEx2抛出的异常了。
boolean testEx2() throws Exception{
boolean ret = true;
int b=12;
int c;
for (int i=2;i>=-2;i--){
c=b/i;
System.out.println("i="+i);
}
return true;
}
第二种方式:使用try/catch,在catch中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如果有必要的话)抛出某种异常。例如上面的testEx2改为下面的方式,testEx1也能捕获到它抛出的异常:
boolean testEx2() throws Exception{
boolean ret = true;
try{
int b=12;
int c;
for (int i=2;i>=-2;i--){
c=b/i;
System.out.println("i="+i);
}
return true;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estEx2, catch exception");
Throw e;
}
}
第三种方法:使用try/catch/finally,在catch中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如果有必要的话)抛出某种异常。例如上面的testEx2改为下面的方式,testEx1也能捕获到它抛出的异常:
boolean testEx2() throws Exception{
boolean ret = true;
try{
int b=12;
int c;
for (int i=2;i>=-2;i--){
c=b/i;
System.out.println("i="+i);
throw new Exception("aaa");
}
return true;
}catch (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testEx2, catch exception");
ret = false;
throw new Exception("aaa");
}finally{
System.out.println("testEx2, finally; return value="+ret);
}
}
4 关于abrupt completion
前面提到了complete abruptly(暂且理解为“突然中止”或者“异常结束”吧),它主要包含了两种大的情形:abrupt completion of expressions and statements,下面就分两种情况进行解释。
4.1 Normal and Abrupt Completion of Evaluation
每一个表达式(expression)都有一种使得其包含的计算得以一步步进行的正常模式,如果每一步计算都被执行且没有异常抛出,那么就称这个表达式“正常结束(complete normally)”;如果这个表达式的计算抛出了异常,就称为“异常结束(complete abruptly)”。异常结束通常有一个相关联的原因(associated reason),通常也就是抛出一个异常V。
与表达式、操作符相关的运行期异常有:
² A class instance creation expression, array creation expression , or string concatenation operatior expression throws an OutOfMemoryError if there is insufficient memory available.
² An array creation expression throws a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if the value of any dimension expression is less than zero.
² A field access throws a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value of the object reference expression is null.
² A method invocation expression that invokes an instance method throws a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target reference is null.
² An array access throws a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value of the array reference expression is null.
² An array access throws an if the value of the array index expression is negative o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length of the array.
² A cast throws a ClassCastException if a cast is found to be impermissible at run time.
² An integer division or integer remainder operator throws an ArithmeticException if the value of the right-hand operand expression is zero.
² An assignment to an array component of reference type throws an ArrayStoreException when the value to be assigned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component type of the array.
4.2 Normal and Abrupt Completion of Statements
正常情况我们就不多说了,在这里主要是列出了abrupt completion的几种情况:
² break, continue, and return 语句将导致控制权的转换,从而使得statements不能正常地、完整地执行。
² 某些表达式的计算也可能从java虚拟机抛出异常,这些表达式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总结过了;一个显式的的throw语句也将导致异常的抛出。抛出异常也是导致控制权的转换的原因(或者说是阻止statement正常结束的原因)。
如果上述事件发生了,那么这些statement就有可能使得其正常情况下应该都执行的语句不能完全被执行到,那么这些statement也就是被称为是complete abruptly.
导致abrupt completion的几种原因:
² A break with no label
² A break with a given label
² A continue with no label
² A continue with a given label
² A return with no value
² A return with a given value A
² throw with a given value, including exceptions thrown by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5 关于我们的编程的一点建议
弄清楚try-catch-finally的执行情况后我们才能正确使用它。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try-catch-finally语句块,而我们又需要保证有异常时能够抛出异常,那么在finally语句中就不要使用return语句了(finally语句块的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释放申请的资源),因为finally中的return语句会导致我们的throw e被抛弃,在这个try-catch-finally的外面将只能看到finally中的返回值(除非在finally中抛出异常)。(我们需要记住:不仅throw语句是abrupt completion 的原因,return、break、continue等这些看起来很正常的语句也是导致abrupt completion的原因。)
⑥ Java异常机制是什么
异常指不期而至的各种状况,如:文件找不到、网络连接失败、非法参数等。异常是一个事件,它发生在程序运行期间,干扰了正常的指令流程。Java通 过API中Throwable类的众多子类描述各种不同的异常。因而,Java异常都是对象,是Throwable子类的实例,描述了出现在一段编码中的 错误条件。当条件生成时,错误将引发异常。
一、相关知识
1、在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Throwable(可抛出)。Throwable 指定代码中可用异常传播机制通过 Java 应用程序传输的任何问题的共性。
Throwable: 有两个重要的子类:Exception(异常)和 Error(错误),二者都是 Java 异常处理的重要子类,各自都包含大量子类。
Error(错误):是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表示运行应用程序中较严重问题。大多数错误与代码编写者执行的操作无关,而表示代码运行时 JVM(Java 虚拟机)出现的问题。例如,Java虚拟机运行错误(Virtual MachineError),当 JVM 不再有继续执行操作所需的内存资源时,将出现 OutOfMemoryError。这些异常发生时,Java虚拟机(JVM)一般会选择线程终止。这些错误表示故障发生于虚拟机自身、或者发生在虚拟机试图执行应用时,如Java虚拟机运行错误(Virtual MachineError)、类定义错误(NoClassDefFoundError)等。这些错误是不可查的,因为它们在应用程序的控制和处理能力之 外,而且绝大多数是程序运行时不允许出现的状况。对于设计合理的应用程序来说,即使确实发生了错误,本质上也不应该试图去处理它所引起的异常状况。在 Java中,错误通过Error的子类描述。
Exception(异常):是程序本身可以处理的异常。Exception 类有一个重要的子类 Runtime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 类及其子类表示“JVM 常用操作”引发的错误。例如,若试图使用空值对象引用、除数为零或数组越界,则分别引发运行时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ArithmeticException)和 ArrayIndexOutOfBoundException。
注意:异常和错误的区别:异常能被程序本身可以处理,错误是无法处理。
2、通常,Java的异常(包括Exception和Error)分为可查的异常(checked exceptions)和不可查的异常(unchecked exceptions)。
可查异常(编译器要求必须处置的异常):正确的程序在运行中,很容易出现的、情理可容的异常状况。可查异常虽然是异常状况,但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发生是可以预计的,而且一旦发生这种异常状况,就必须采取某种方式进行处理。除了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以外,其他的Exception类及其子类都属于可查异常。这种异常的特点是Java编译器会检查它,也就是说,当程序中可能出现这类异常,要么用try-catch语句捕获它,要么用throws子句声明抛出它,否则编译不会通过。
不可查异常(编译器不要求强制处置的异常):包括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与其子类)和错误(Error)。
3、Exception 这种异常分两大类运行时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编译异常)。程序中应当尽可能去处理这些异常。
运行时异常:都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异常,如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下标越界异常)等,这些异常是不检查异常,程序中可以选择捕获处理,也可以不处理。这些异常一般是由程序逻辑错误引起的,程序应该从逻辑角度尽可能避免这类异常的发生。运行时异常的特点是Java编译器不会检查它,也就是说,当程序中可能出现这类异常,即使没有用try-catch语句捕获它,也没有用throws子句声明抛出它,也会编译通过。
非运行时异常 (编译异常):是RuntimeException以外的异常,类型上都属于Exception类及其子类。从程序语法角度讲是必须进行处理的异常,如果不处理,程序就不能编译通过。如IOException、SQLException等以及用户自定义的Exception异常,一般情况下不自定义检查异常。
二、处理机制
在 Java 应用程序中,异常处理机制为:抛出异常,捕捉异常。
抛出异常:当一个方法出现错误引发异常时,方法创建异常对象并交付运行时系统,异常对象中包含了异常类型和异常出现时的程序状态等异常信息。运行时系统负责寻找处置异常的代码并执行。
捕获异常:在方法抛出异常之后,运行时系统将转为寻找合适的异常处理器(exception handler)。潜在的异常处理器是异常发生时依次存留在调用栈中的方法的集合。当异常处理器所能处理的异常类型与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相符时,即为合适 的异常处理器。运行时系统从发生异常的方法开始,依次回查调用栈中的方法,直至找到含有合适异常处理器的方法并执行。当运行时系统遍历调用栈而未找到合适 的异常处理器,则运行时系统终止。同时,意味着Java程序的终止。
对于运行时异常、错误或可查异常,Java技术所要求的异常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运行时异常的不可查性,为了更合理、更容易地实现应用程序,Java规定,运行时异常将由Java运行时系统自动抛出,允许应用程序忽略运行时异常。
对于方法运行中可能出现的Error,当运行方法不欲捕捉时,Java允许该方法不做任何抛出声明。因为,大多数Error异常属于永远不能被允许发生的状况,也属于合理的应用程序不该捕捉的异常。
对于所有的可查异常,Java规定:一个方法必须捕捉,或者声明抛出方法之外。也就是说,当一个方法选择不捕捉可查异常时,它必须声明将抛出异常。
能够捕捉异常的方法,需要提供相符类型的异常处理器。所捕捉的异常,可能是由于自身语句所引发并抛出的异常,也可能是由某个调用的方法或者Java运行时 系统等抛出的异常。也就是说,一个方法所能捕捉的异常,一定是Java代码在某处所抛出的异常。简单地说,异常总是先被抛出,后被捕捉的。
任何Java代码都可以抛出异常,如:自己编写的代码、来自Java开发环境包中代码,或者Java运行时系统。无论是谁,都可以通过Java的throw语句抛出异常。
从方法中抛出的任何异常都必须使用throws子句。
捕捉异常通过try-catch语句或者try-catch-finally语句实现。
总体来说,Java规定:对于可查异常必须捕捉、或者声明抛出。允许忽略不可查的RuntimeException和Error。
⑦ 请问,谁有java日志中的处理者(handler)的相关信息
你想要什么样的信息?
Handler 对象从 Logger 中获取日志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导出。例如,它可将这些信息写入控制台或文件中,也可以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络日志服务中,或将其转发到操作系统日志中。
可通过执行 setLevel(Level.OFF) 来禁用 Handler,并可通过执行适当级别的 setLevel 来重新启用。
Handler 类通常使用 LogManager 属性来设置 Handler 的 Filter、Formatter 和 Level 的默认值。
java.util.logging.Handler
java.util.logging.MemoryHandler
java.util.logging.StreamHandler
java.util.logging.ConsoleHandler
java.util.logging.FileHandler
java.util.logging.SocketHandler
默认的日志方式是xml格式
⑧ Android AIDL进程间通信跟Handler机制有什么区别有哪个技术已经渐渐被淘汰了吗
您好:
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一种接口定义语言,编译器通过*.aidl文件的描述信息生成符合通信协议的Java代码,我们无需自己去写这段繁杂的代码,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调用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完成进程间的通信工作。
Handler通俗一点讲就是用来在各个线程之间发送数据的处理对象。在任何线程中,只要获得了另一个线程的handler,则可以通过 handler.sendMessage(message)方法向那个线程发送数据。基于这个机制,我们在处理多线程的时候可以新建一个thread,这个thread拥有UI线程中的一个handler。当thread处理完一些耗时的操作后通过传递过来的handler像ui线程发送数据,由UI线程去更新界面。
⑨ Java异常机制是什么
一、异常的关键字:
一般来说,异常的关键字有: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
网上的资料对这几个关键字是这样解释的:
try: Opening exception-handling statement.
catch: Captures the exception.
finally: Runs its code before terminating the program.
throws: Lists the exceptions a method could throw.
Throw: Transfers control of the method to the exception handler.
try语句
try语句用大括号{}指定了一段代码,该段代码可能会抛弃一个或多个例外。
catch语句
catch语句的参数类似于方法的声明,包括一个例外类型和一个例外对象。例外类型必须为Throwable类的子类,它指明了catch语句所处理的例外类型,例外对象则由运行时系统在try所指定的代码块中生成并被捕获,大括号中包含对象的处理,其中可以调用对象的方法。
catch语句可以有多个,分别处理不同类的例外。Java运行时系统从上到下分别对每个catch语句处理的例外类型进行检测,直到找到类型相匹配的catch语句为止。这里,类型匹配指catch所处理的例外类型与生成的例外对象的类型完全一致或者是它的父类,因此,catch语句的排列顺序应该是从特殊到一般。也可以用一个catch语句处理多个例外类型,这时它的例外类型参数应该是这多个例外类型的父类,程序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catch语句的例外处理类型。
finally语句
try所限定的代码中,当抛弃一个例外时,其后的代码不会被执行。通过finally语句可以指定一块代码。无论try所指定的程序块中抛弃或不抛弃例外,也无论catch语句的例外类型是否与所抛弃的例外的类型一致,finally所指定的代码都要被执行,它提供了统一的出口。通常在finally语句中可以进行资源的清除工作。如关闭打开的文件等。
throws语句
throws总是出现在一个函数头中,用来标明该成员函数可能抛出的各种异常。对大多数Exception子类来说,Java 编译器会强迫你声明在一个成员函数中抛出的异常的类型。如果异常的类型是Error或 RuntimeException, 或它们的子类,这个规则不起作用, 因为这在程序的正常部分中是不期待出现的。 如果你想明确地抛出一个RuntimeException,你必须用throws语句来声明它的类型
throw语句
throw总是出现在函数体中,用来抛出一个异常。程序会在throw语句后立即终止,它后面的语句执行不到,然后在包含它的所有try块中(可能在上层调用函数中)从里向外寻找含有与其匹配的catch子句的try块。
其实,我个人觉得,简单的来说:throws与throw从拼写上只相差一个s,但是功能、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throws用于在方法和类处声明可能抛出的所有异常信息。throw而throw就是单个语句抛出异常,是指抛出的一个具体的异常类型,使用在方法(类)的内部。
如:
………………………………………………………………………………………………………
public class showUI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void tbstudy throws Exception(){
****;//
try{
/* 这里是要处理的异常 */
}
Catch(Exception of){
System.out.println(of);//打印出异常
}
}
}
………………………………………………………………………………………………………
throws通常不用显示的捕获异常,可由系统自动将所有捕获的异常信息抛给上级方法(即调用该方法或类的所有地方);
throw则需要用户自己捕获相关的异常,而后再对其进行相关处理(如打印异常的地方,类型等),最后将处理后的异常信息抛出。
他们对异常处理方式也不同.throws对异常不处理,谁调用谁处理,throws的Exception的取值范围要大于方法内部异常的最大范围,而cathch的范围又要大于throws的Exception的范围;throw 主动抛出自定义异常类对象。
二、异常继承体系
异常的继承结构
三、java处理异常方式
在java代码中如果发生异常,jvm(java虚拟机)会抛出异常对象,导致程序代码中断,这个时候jvm在做的操作就是:创建异常对象,然后抛出,比如:
1.int i= 1;
2.int j = 0;
3.int res = 0;
4.res = i/j;//除0错误
5.System.out.println(res);
这5句代码运行到第四句会中断,因为jvm抛出了异常
2.throw的作用:手动抛出异常。有时候有些错误在jvm看来不是错误,比如:
1. int age = 0;
2. age = -100;
3.System.out.println(age);
很正常的整形变量赋值,但是在我们眼中看来就不正常,谁的年龄会是负的呢?!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手动引发异常,这就是throw的作用
int age = 0;
age = -100;
if(age<0){
Exception e = new Exception(); //创建异常对象
throw e; //抛出异常
}
System.out.println(age);
java中的异常机制
异常机制是指当程序出现错误后,程序如何处理。具体来说,异常机制提供了程序退出的安全通道。当出现错误后,程序执行的流程发生改变,程序的控制权转移到异常处理器。
传统的处理异常的办法是,函数返回一个特殊的结果来表示出现异常(通常这个特殊结果是大家约定俗称的),调用该函数的程序负责检查并分析函数返回的结果。这样做有如下的弊端:例如函数返回-1代表出现异常,但是如果函数确实要返回-1这个正确的值时就会出现混淆;可读性降低,将程序代码与处理异常的代码混叠在一起;由调用函数的程序来分析错误,这就要求客户程序员对库函数有很深的了解。
在使用File类的方法时,如正在将U盘里面的照片复制到电脑里时,有人将U盘拔掉了。这时我们的复制程序就会出错,即抛出异常。当出现程序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问题(用户提供的文件不存在或者创建文件时已有同名文件存在,文件内容损坏,网络不可用...)时,JAVA就会用异常对象来描述。
异常情况通常有三大类:
(1)检查性异常:java.lang.Exception
(2)运行期异常: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3)错误:java.lang.Error
它们都是java.lang.Throwable类的子孙类。如右图:
Throwable 类是 Java 语言中所有错误和异常类的父类,对于具体的异常,不应该使用Throwable类,而应该使用其他三者之一。
检查性异常------程序正确,但因为外在的环境条件不满足引发。例如:用户错误及I/O问题----程序试图打开一个并不存在的远程Socket端口。这不是程序本身的逻辑错误,而很可能是远程机器名字错误(用户拼写错误)。对商用软件系统,程序开发者必须考虑并处理这个问题。JAVA编译器强制要求处理这类异常,如果不捕获这类异常,程序将不能被编译。
运行期异常------这意味着程序存在bug,如数组越界,0被除,入参不满足规范.....这类异常需要更改程序来避免,JAVA编译器强制要求处理这类异常。用来表示设计或实现方面的问题,如数组越界等。因为设计和实现正确的程序不会引发这类异常,所以常常不处理它。发生这类异常时,运行时环境会输出一条信息,提示用户修正错误。
错误------一般很少见,也很难通过程序解决。它可能源于程序的bug,但一般更可能源于环境问题,如内存耗尽。错误在程序中无须处理,而有运行环境处理。Error表示很难恢复的错误,如内存越界。一般不期望用户程序来处理,即使程序员有能力处理这种错误,也还是交给系统处理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