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息的编程加工里面( )是编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算法设计是编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编程让计算机代码解决某个问题,对某个计算体系规定一定的运算方式,使计算体系按照该计算方式运行,并最终得到相应结果的过程。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
编译方式下,通过一个对应于所用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处理,经过对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意分析、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等阶段将所处理的源程序转换为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目标程序;
通过连接程序处理将程序中所用的函数调用、系统功能调用等嵌入到目标程序中,构成一个可以连续执行的二进制执行文件。
调用这个执行文件就可以实现程序员在对应源程序文件中所指定的相应功能。
Ⅱ 求四川高一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或者 电子书
兄弟,祝你成功~!
Ⅲ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与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力完成这一基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笔者在近一年的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不大,甚至对这门课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学生一到机房就玩游戏或叫嚷着要上网。老师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越来越难上,一方面学生小学时就已经开始上信息技术,到了高中,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已大大减退;另一方面,受高考制度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心目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它既没有语数外重要,也没有音体美的“修身养性”,学生对这门课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培养以下几方面素质:首先融入技术世界,增强社会适应性;其次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创新精神;第三,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增强自身交流和表达的能力;第四,强化手脑并用,发展实践能力;最后,改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的终身学习。
因此,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必须大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树立“学能即用”的教学目标。“学即能用”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自主学习的法宝,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学生从原来不愿学,不想学变成我想学,我要学,被动变主动,消极变积极,学了马上能用,体现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改变生活的强大魅力,使学生们乐在其中。真正让信息课从“休息课”“娱乐课”“上网课”变成“自主课”“探索课”。
其次,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任务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让学生分阶段完成。在设计、完成分解后的小任务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正确演示来跟进完成任务,还可以设计出一系列操作问题(即误操作)来让学生识别、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和相互合作中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和学生评析任务完成情况时,没必要全部展示正确的结果,也可以展示错误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错误,加深印象,从而掌握正确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尽可能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尤其是要从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较为贴近的角度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教学规律。例如,在讲到表格制作时,我们就可以围绕当今市场上流行的数码产品价格来分析制作表格,这样学生既可以及时了解市场数码产品的最新动态,还可以饶有兴致地学习本节课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信息技术并不是单纯学理论,比如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都要用到很重要的工具――电子计算机。而对计算机知识的真正掌握,还必须要通过上机的操作才能实现“理论――操作――技能”的顺利转化,而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动手实践”。信息技术课程确实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缺少了动手实践的过程,我们就很难体会出计算机世界精彩的理论、独具匠心的构思、惟妙惟肖的设计思想,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体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其中的精髓和奥妙。
比如学生很喜欢上网浏览网页,在浏览别人的网页时想没想过制作自己的网页呢?在学习了MicrosoftFrontPage网页制作之后,你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一展伸手制作自己的网页,当你欣赏着自己的网页,看着网页突飞猛进的点击率,你心里的成就感可想而知,学习的兴趣也就会大大增加。
第五,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但是信息技术课不再是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的层面上,而应该将这门学科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去。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在其他学科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促进学生更好学习信息技术。例如,在讲信息的编程加工时,我们就可以利用VB编程绘制数学中的一元二次函数图像,还可以编程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第六,及时客观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的作品,从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可以对学生所写的科技论文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作为学习向导,有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完成学习计划。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师要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情绪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收获丰盛的教学果实。
Ⅳ 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标准是什么
一.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我认为,一堂好课要符合下述九条标准:
1.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
2.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
3.科学性正确,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注意点。
4.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多维互动、多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高。
5.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6.从多渠道及时和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能精心设计好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性,能揭露矛盾,激发思维。
7.根据本学科特点,能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教具,包括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的网络条件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8.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有感情和吸引力。 9.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二.备课的六项要求
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备好课,也就是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每上一堂课,教师就应充分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本职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对这些工作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呢,还是马虎从事,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备课,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世界在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向前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不先当学生,不进修提高,不认真备课,就很难教下去。此外,教师要把自已懂的知识教懂学生,还有一个怎样教的问题,必须考虑教学步骤和方法,做好精心的、周密的教学程序的设计,这就得认真备课。
因此,如何备好课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的基本功。
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并做好集体备课。
1.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备内容, 就是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 钻研教材,就应从全局到局部。要把自已所教年级的教材熟读一遍,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科学知识是有系统的和连贯性的,不知道后面的内容,就难体会出每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前面的也就不会讲得深刻。从全局到局部,就能掌握整个知识的整体体系网络。从全局到局部,是掌握教材的一种极重要的方法,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应在熟悉所教年级整个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单元备课,分节讲授的方法。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新老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备课时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具体课题考虑多,对教材整体分析少。这种单纯一课一课的备课方法是不可取的。
掌握教材,就必须深刻理解教材,掌握住关键,抓住教材中的"注意点"。能否准确地指出教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材中的注意点,是体现教师对教材掌握的深刻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备内容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应该强调的是,教学目标中不但应有知识教学的目标,还应有科学方法的培养的目标,能力培养的目标和非智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否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
还必须指出,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要求。对于课本,我们主张钻研课本,但不主张单纯照搬课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讲课的安排,例子的选取,以及采用的方法,都可与课本有所不同。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是要分析课本,参照课本内容来讲,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憧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同一年级不同的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同样的内容和教法,在一些班可能受欢迎,另一些班可能反映内容太浅,信息量太少,吃不饱。因此,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
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是评定一堂课的教学水平的又一标准。 3.备教法和学法,落实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在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之后,备课时还必须全盘考虑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根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到现代理论,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控制联系"是保证教学系统发挥有效功能的基本联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寻求"控制联系"与学生自主性对比关系的最佳尺度。教学过程是信息的加工、传输、存贮的过程,要发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编程"和"调控"作用,使教学要求和教法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达成最佳匹配,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处于"共振"状态,从而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因此,教法的选择,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创设多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多向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探究交流、情感交流)、开放性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学校设备实际,从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出发,精心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启发式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已对启发式教学的长期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三启发,五要从"的经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和概括事物的规律;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启发;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启发;要从揭露和分析矛盾中进行启发;要遵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启发;要讲练结合,从练中进行启发。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对"启发什么"、"如何启发",进行具体的精心设计。
讲练结合法是一种可以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教师的讲要讲得精,讲得有启发性,掌握好讲和练结合的时机。练的内容要精选,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并贯彻面向多数,因材施教的要求。练的重点应随着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在练的形式上,可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课堂讨论、课堂小实验,也是常可采用的练的形式。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讲和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有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度,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
(2)精心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备课时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精心准备好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疑惑、惊奇,这样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激起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层层波澜,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感到豁然开朗。提出问题是否有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是否有启发性(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启发式必须注意实效,不要只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要防止形式主义和庸俗性。不能认为一问一答,学生经常齐声大合唱就是启发式。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为了使这方面做得更好,应把自已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语言写在教案上。
(3)对同一个内容,不要多次单调重复。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是这样的:讲新教材时,里面就包含着旧教材的内容;做新练习时,里面就包含着旧的练习。这样就可使学生总觉得是学习新的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这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每节课应该有足够的信息容量,但也不应开快车,赶进度,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上不吝惜时间,使他们更深刻理解所获得的知识。为做到这些,就要求做好周密的教学时间计划安排。
(4)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因此,是否突出学法指导,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重要标准。
4.备教具,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运用 教具是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单凭教师一张咀巴、一根粉笔,往往达不到目的,而必须借助教具。常用的传统教具包括黑板、实物、模型、仪器、挂图、图表等。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收录机、多媒体电脑,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这一前所未有优越条件,认真做好准备,熟悉它们的原理和操作,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观察、思考、分析和操作, 对于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应遵循下述三条基本原则:
(1)对于物理、化学、生物这一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实验是教学最基本的媒体,首先要充分发挥实验作为基本媒体的作用,正确处理实验与其它教学媒体的关系。 (2)各种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必须从效果出发,为教学目标
(3)各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必须与教法改革相结合,特别是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相结合。
关于电脑应用于备课和教学,大体应包括下述的一些方面:教师自制或下载软件进行演示;教师自制或下载软件用于学生实验;学生自制软件,用于学生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探索,或提供于教师教学之用;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探索研究。上述这些方面都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是否能充分地和有效地利用教具,包括各种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备课时必须充分做好这方面的设计和准备。 5.备习题,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
解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径途径,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所以,备习题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选习题,就要求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本单元的习题和例题全部做一遍,掌握题目的深浅度和各种解法,然后确定题目中哪些作为课前预习题,哪些作为课堂提问或课堂练习用,哪些作为课堂举例,哪些作为课外作业,或作单元复习之用,都要统筹安排。选用例题应具有典型性,既能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能对解题方法起示范作用。教师对例题的讲解要规范,着重分析题意,步骤要清楚,书写和作图要工整,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对课本外的补充作业,也要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对批改课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记下加以分析,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讲评和纠正。这些工作,都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做好的。 6、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学期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写好教案。 在学年或学期开始,同年级备课组的教师,应在科组的领导下,在集体备课时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它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班级学生的主要分析、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单元教学的时数和进度(包括讲新课、实验、练习、复习、测验、考试等),以及活动课程的安排。
有些单元需要连续几节课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对整个单元教学作通盘考虑,确定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好学年、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落实到每个课时,还必须写成教案。教案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
教案的编写有详有简.对新教师来说,教案应写得适当详细些,各方面的问题要尽可能考虑和准备得周到些.有经验教师可写得适当简些.教学过程这一部分要反映出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特别要反映出所用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重要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启发,使用怎么样的语言,必须经过精心考虑后写在教案上.这些启发性的语言要求针对性强,用词简练,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整个教案的精华.例题要有简要的解题步骤和结果.板书设计一项是为了加强板书、板画的计划性,更好发挥板书、板画的作用.
写好教案后,还可以通过试讲或默讲来进一步熟练掌握这一课的教法,反复揣摩表达方式,使教学臻于完善。要努力锻炼自已的教学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有吸引力,要有感情,这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
一位老教育家说过,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术",就是学术(专业知识)、技术(实验能力或使用各种教具的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刻苦学习,认真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多听课,多研究交流,努力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改革创新,就能达到三术俱备的程度,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Ⅳ 如何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门科目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不管对哪门科目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得相对很少,所以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知识接受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搜索大量图片制成电子相册,根据不同的年代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在上课伊始就播放给学生看。因为许多图片学生从未接触过,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生部能积极发表自己对图片的理解二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剪接了《阿凡达》、《谍影重重3》、《世界机器人大赛》三部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高涨、这时教师使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①信息技术的简史;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③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针对这三块内容,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作为结语,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大家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而且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在快乐中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他们的道德是非辨别能力完成了一次提升——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二、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四、五章。
实施理由: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是非常烦琐的,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
具体方法: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案例: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可有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而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1整拿社会热点。设置主题任务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笔者在讲授《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些章节时,以2006年在安远举行的中国赣州第五届脐橙节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赣州第五届脐橙节的电子文稿(格式不限)。
2完成主题任务
完成任务是“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小步骤:
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文字与图片的下载,对学生而言不难:但是视频如何下载,对许多学生而言就不是一件易事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在课堂上示范操作正确的下载方法。
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来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同时可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或
网络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的制作,这样作品完成得既快又好,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处理的能力,还宣扬了团队的精神。
3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学生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的,特别是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作品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这份学习热情,继续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4教师鼓励性评价
教师精心审阅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合理的评价,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作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教师需要尽量发现亮点,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还可选出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其他班的学生,这样一定会得到别样的教学效果。
三、不拘一格——混合教学模式
无论是“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式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讲解教学模式,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运用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三章关于程序代码等方面内容时,先用“创设情境——愉快教学模式”。将电影或电视中一些与计算机程序控制或破解密码等片段给学生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程序代码相关的理论与基础知识:然后利用“设置问题——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低要求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把握一些程序代码的基本写法:但是编程语言对高中学生来说存在较大的自学难度,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让学生更高效地接受知识。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往往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我们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Ⅵ 云南省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目录
原来一直使用一些计算机培训教材当教材,从前年开始,经多方比较,我们选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作为全国高一年级的教材,目录如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第二章信息获取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2.3文件的下载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3.1信息加工概述
3.2信息的编程加工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4.1文本信息加工
4.2表格信息加工
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
5.1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
5.2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
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6.1信息集成
6.2信息发布
6.3信息交流
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2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3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Ⅶ 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第一课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都进行了具体表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具体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那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呢?
1、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任务,创新思维,精讲精练.教学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讲精练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求精,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2、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网页制作这部分内容可以列为我们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部分的重点,虽然会考中没有涉及网页制作,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通过网页制作,也激发起学生们学习平面动画、图形设计软件的欲望,给高二选修课的开设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3、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能力需求不同的教学分为几种层次,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让他们充分的学好教材和考纲范畴内的要点和内容,合理的给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利用学生的上机活动时间调节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是课堂驾驭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配者,要适当的调整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求.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巧设悬念,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有意识地留下伏笔和制造一定的悬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例如,在教“文字处理软件”时,虽然这部分内容在会考中占了60%的比例,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很熟悉了,但需教师帮学生进一步细化.学生对WORD的兴趣并不大.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从小伴随着WORD长大的,这些内容我都滚瓜烂熟了,不用学了”.我没有反驳他们,而是设计了几个技巧性问题给学生课上提出疑问,如:如何将页眉中的暗线去掉,改变页眉默认的样式及文字与图片按任意形状环绕即编辑图片顶点等.让他们独自思考和完成,多数同学做不上来,他们受到触动,之后学生就会带着悬念,去挖掘他们的未知领域,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5、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科整合能力.网络下的教学环境,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在网络的支持下显得得心应手.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有着资源共享独厚的优势.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教学不再仅仅是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成绩较好的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6、合理利用评价机制,充分激励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测评可以通过日常作业、定期的技能竞赛、阶段考试及学生作品展示等手段来实现.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班与班之间的对比及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调查报告等形式来完成.我在教学中第一学期给学生布置个人主页,让在期末前提交到INTERNET上,各班级同学间互相展示,评出优劣,并让在学生间进行讨论和评价,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指标;作为一种督促和激励手段.另外 ,还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制作比赛.如课件制作比赛、小游戏制作比赛、编程比赛等等,因为现在的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通过这些比赛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现自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老师要循循善诱,不仅要学生展现自我更要学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为以后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持久.通过这种自学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Ⅷ 求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沪教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88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集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师培训推荐案例集第一组必修模块案例案例一:教科版《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案例二:搜索技巧案例三:信息的编程加工——用编程方法画函数图像案例四: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组选修模块案例案例一:《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教学案例案例二:《分支结构》教学案例案例三: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案例案例四:会声会影——电影《神话》预告片...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3 15:48:51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6:41:40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26 09:56:42 《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 初步认识“信息”》[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必修模块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新课程,初步认识“信息”》教案【课题名称】进入信息技术新课程,初步认识“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过程与方法认识新课程、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26 09:51:26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第一课[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教材安排第一章第一节是信息及其特征,第三节是信息技术,但我认为,对于信息技术课,初中的一些观念根深蒂固,第一节课应该花点时间转变他们的思想、态度。所以,我把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提前,与信息及其特征整合成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教学中引用了许多关于信息的实例,有生活、有经济、有军事,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了解信息技术、信息及...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26 09:42:52 地图版高中信息科技教案 《算法与算法的描述》[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算法与算法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赏识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7465
2008-07-26 09:31:59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及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课程:信息技术年级:高一NO:2课题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二节计算机的组成第三节计算机的发展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难点计算机的构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的分类教学手段讲授……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6:52:25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3、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信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作用2、信息概念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的分析及对...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6:40:16 华师版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网络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二信息技术课教案摘要:本节课通过学习NetMeeting,使学生提高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了解网络协作,促进团队合作精神。标题:使用NetMeeting进行网络会议课程:华师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四章网络应用学段:高二年级[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网络会议的基本原理;掌握在局域网中建立会议连接,学习NetMeet...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7259
2008-07-16 16:38:29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让问题实现我们的目标—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题目】中国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无所不在的信息——第一单元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含义;通过发现身边的信息理解信息的特征与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深刻理解信息的特征与作用。从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自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6:25:20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 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扩展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2、掌握通用对话框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3、掌握菜单编辑器的使用。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扩展控件来设计多媒体程序的方法。2、掌握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ɧ...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0 10:31:25 《搜索技巧》教案及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课题:§2.2.2搜索技巧第二课时教学分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信息的来源丰富多样,信息获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而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越来越广泛,怎样更好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呢?这就是这节课的内容——搜索技巧,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搜索引擎后安排的内容。学生对本部...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5092
2008-05-20 10:13:26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利用Excel图表分析中小学学生上网情况数据——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案例名称利用Excel图表分析中小学学生上网情况数据适应范围(标明年级和模块)高一年级必修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简单图表的制作方法。2、学会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3、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二、...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0 10:00:31 《信息的集成工具-FrontPage》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六章信息的集成工具-FrontPage教学设计课题:第六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信息集成工具(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简单网站的制作,在相互评价中提高信息集成能力。(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用FrontPage制作“心系奥运”网站的方法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建立起系统分析问题的概念,能站在全局角度规划信息集成作品。教学难点:信息集成...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5088
2008-05-20 09:58:49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动画原理及制作初步》[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动画原理及制作初步》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分析课题我们也能做动画——动画原理及制作初步教学内容分析动画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尤其对原理部分更少涉及。本节课的重点是原理和制作初步,学生重在感受动画制作的乐趣,了解动画原理的一些基础东西。对软件操作上的知识掌握不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接触过多媒体相关...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9 12:37:55 “信息集成”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集成”教学设计课题:第六章第一节《信息集成》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集成的几个阶段,树立系统的观点,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信息集成的过程。学生对每个单独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从未参与具体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集成的素养。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共分四个阶段,立意、规划、开发制作及评估测试四个阶段,笔者...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9 11:44:05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课题:§2.2.1搜索引擎第一课时教学分析: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节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4 11:13:00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地图版信息科技教案:《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教案【内容安排】:《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是高中地图版教科书——《信息科技》的第一章第五节。这一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增强信息安全的问题意识,遵循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为目的,因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确保信息安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教材上的内容涵盖面广,要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全部掌握有着很大的难度,于是,我对教材作了如下...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4 11:03:11 《网页超链接》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页超链接》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二期课改的实施给高中信息科技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教学研究带来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崭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地图出版社的高中版《信息科技》第三章是《制作网页发布信息》,共有10节,其中第7、8节是关于网页超链接的设置,是在前六节网页制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课把二节内容融合在一起,内容包...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4 11:02:00 《FLASH动画创意设计-瀑布》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FLASH动画创意设计--瀑布》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FLASH动画创意设计--瀑布》是一节高中教材外的课。估计大部分学生对本软件不熟悉,本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碰到生活中的问题时,如何去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网络时代软件的快速更新很快,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快速...
Ⅸ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如何能够更好的结合
今年有幸参与了学校新一轮的课堂改革,深切感受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翻遍与效率。本人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必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将是数学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及几点思考进行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这种教学模式对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因其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上有缺陷。所以,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或者说,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那么要实现上述教改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体现出以下的几种对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宝贵的特性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乐趣---志趣逐级发展。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象、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用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去取代学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往往说出“这还不知道”,“显而易见”,“你怎么这么笨”等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言语,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认知障碍未解决,最终导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不外乎是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认知结构,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或者是由于所教内容过于抽象,难于用言语、纸笔给出形象的表示而敷衍了事,下面的例子也许对你有所启示。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概念时,通常给出以下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对这一定义,初学的学生对“变化”、“唯一”和“对应”都不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是高中最难的一个概念。
如果我们给学生安排以下学习情境,则问题将变得亲切和自然:用几何画板画出y=x的图象,在y=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测出点P的坐标(x,y),然后拖动点P的位置,观察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的关系。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本质中蕴含着运动与变化,并且这种运动与变化通常是有规律的.在图中,随着点P位置的改变,点P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都在变化,但无论点P在哪个位置,点P的横坐标x的平方总等于纵坐标y(即自变量x的平方等于函数值y)。这样做既直观又揭示了函数定义的本质,学生理解深刻多了。
4、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够提供学生创新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函数中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用几何画板制课件,让学生操作看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随△的正负而上下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5、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够扩大信息量,提高学习的效率
信息社会需要有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新型人才,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从而开阔思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的能力。
例如,讲授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程序,让学生能测量到大量的数据,再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拖动点P,细心的学生会观察到切线长度的平方与两割线的乘积的值总不变,这就是切割线定理。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引发的思考
1、切实做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一方面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是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还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如果在设计上我们仅限于把课程内容转换成精美的课件并以良好的传递方式直接播放给学生,那这种整合只是表面层次上的整合,是封闭的,学生的学习仍是接受性的,并不利于学生对深层次知识的探讨也不会引发学生高水平的思维。一个高品质是数学课件需运用大量的技术手段,要学会使用各种软件,例如:PowerPoint、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3D-Max等等甚至编程语言,一般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如何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学好、学活、学深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核心。
2、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为实现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仅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条件,还要对数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条件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要进行先进教育思想、教学与学习理论的学习,以及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为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学方案。
3、处理好教师、计算机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不要过分夸大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因为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它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整合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特点,合理地看待信息技术给数学学科课程带来的前景,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Ⅹ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河北省肥乡第一中学 郭志英 课堂教学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宏观的如社会经济、学校氛围、教学条件,微观的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我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共享给大家,以促共同进步。 一、分层分组,以优辅差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大量地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分层分组,以优辅差”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分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进行分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操作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能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创新能力欠缺。 第三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高,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领悟能力、创新能力较强。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差生不能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利用小组优生辅导差生,既可以采取左右辅导,也可允许下位自由辅导,通过组内相互协作,不仅迅速提高差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优生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拓展知识、创新学习留有一定时间。 二、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源,不需要教师照本宣科。新课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取合。既要做到立足于教材,又要做到突破材。合理地选择教材,使课堂教学饱满丰富,有血有肉,既优化教学内容,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及时反馈和评价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息技术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各方面重视不够,致使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前评价:教师通过询问、问卷调查、考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水平。比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材前,教师首先考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信息编程加工”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文字或上机考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定教学计划是否需要调整。如发现学生基础不够踏实,没有激发编程兴趣,教师就需要采取补求措施,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难度。通过教学前评价,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教学。 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哪些学生存在严重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后评价可以是课后的评价、章节评价、学期或学年评价。如:学习“文本信息加工”后,可要求学生欣赏并分析光盘中的word文档“菁菁校园”排版制作过程,每人制作一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校园小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生,鼓励差生,以期共同进步。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恰当、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1、演示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直观、知识完整、步骤清晰,学生易于接受,积极模仿,促进学习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向学生演示教学成果则可使课堂得到升华。教师可把即将讲解的内容编成练习,让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给大家演示讲解,这样,既促进优生探索、创新能力,又吸引所有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证明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明确提出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使用word制作小报,教师首先布置制作小报的任务,然后演示制作好的小报,师生共同分析小报里所含的素材及类别,引导学生找出小报制作的排版方法和技艺。最后,根据制作任务,搜集小报所需素材,认真完成小报制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