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ython队列和列表区别
表就相当于一个有底的瓶子先进去的数据最后才出来。而队列就相当于火车站排队买票先进先出。并且只能从队尾进对头出
。
2. python fifo是什么意思
FIFO,先进先出,计算机里面,一般指的是队列的性质。。
队列是计算机软件科学中,数据架构中的东西。。。
和python无关。。。
3. python 把列表当作队列使用方法
5.1.2. 把列表当作队列使用
你也可以把列表当作队列使用,队列作为特定的数据结构,最先进入的元素最先释放(先进先出)。不过,列表这样用效率不高。相对来说从列表末尾添加和弹出很快;在头部插入和弹出很慢(因为,为了一个元素,要移动整个列表中的所有元素)。
要实现队列,使用 collections.deque,它为在首尾两端快速插入和删除而设计。例如: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queue = deque(["Eric", "John", "Michael"])
>>> queue.append("Terry") # Terry arrives
>>> queue.append("Graham") # Graham arrives
>>> queue.popleft() # The first to arrive now leaves
'Eric'
>>> queue.popleft() # The second to arrive now leaves
'John'
>>> queue # Remaining queue in order of arrival
deque(['Michael', 'Terry', 'Graham'])
4. python高并发怎么解决
某个时间段内,数据涌来,这就是并发。如果数据量很大,就是高并发
高并发的解决方法:
1、队列、缓冲区
假设只有一个窗口,陆续涌入食堂的人,排队打菜是比较好的方式
所以,排队(队列)是一种天然解决并发的办法
排队就是把人排成 队列,先进先出,解决了资源使用的问题
排成的队列,其实就是一个缓冲地带,就是 缓冲区
假设女生优先,每次都从这个队伍中优先选出女生出来先打饭,这就是 优先队列
例如queue模块的类Queue、LifoQueue、PriorityQueue(小顶堆实现)
2、争抢
只开一个窗口,有可能没有秩序,也就是谁挤进去就给谁打饭
挤到窗口的人占据窗口,直到打到饭菜离开
其他人继续争抢,会有一个人占据着窗口,可以视为锁定窗口,窗口就不能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了。
这是一种锁机制
谁抢到资源就上锁,排他性的锁,其他人只能等候
争抢也是一种高并发解决方案,但是,这样可能不好,因为有可能有人很长时间抢不到
3、预处理
如果排长队的原因,是由于每个人打菜等候时间长,因为要吃的菜没有,需要现做,没打着饭不走开,锁定着窗口
食堂可以提前统计大多数人最爱吃的菜品,将最爱吃的80%的热门菜,提前做好,保证供应,20%的冷门菜,现做
这样大多数人,就算锁定窗口,也很快打到饭菜走了,快速释放窗口
一种提前加载用户需要的数据的思路,预处理 思想,缓存常用
更多Python知识,请关注:Python自学网!!
5. python分布式爬虫是什么意思
一、分布式爬虫架构
在了解分布式爬虫架构之前,首先回顾一下Scrapy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多台主机上同时运行爬虫任务协同爬取,而协同爬取的前提就是共享爬取队列。这样各台主机就不需要各自维护爬取队列,而是从共享爬取队列存取Request。但是各台主机还是有各自的Scheler和Downloader,所以调度和下载功能分别完成。如果不考虑队列存取性能消耗,爬取效率还是会成倍提高。
二、维护爬取队列
那么这个队列用什么来维护?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性能问题。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基于内存存储的Redis,它支持多种数据结构,例如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等,存取的操作也非常简单。
Redis支持的这几种数据结构存储各有优点。
列表有lpush()、lpop()、rpush()、rpop()方法,我们可以用它来实现先进先出式爬取队列,也可以实现先进后出栈式爬取队列。
集合的元素是无序的且不重复的,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随机排序且不重复的爬取队列。
有序集合带有分数表示,而Scrapy的Request也有优先级的控制,我们可以用它来实现带优先级调度的队列。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爬虫的需求来灵活选择不同的队列。
三、如何去重
Scrapy有自动去重,它的去重使用了Python中的集合。这个集合记录了Scrapy中每个Request的指纹,这个指纹实际上就是Request的散列值。我们可以看看Scrapy的源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hashlib
defrequest_fingerprint(request, include_headers=None):
ifinclude_headers:
include_headers = tuple(to_bytes(h.lower())
forhinsorted(include_headers))
cache = _fingerprint_cache.setdefault(request, {})
ifinclude_headersnotincache:
fp = hashlib.sha1()
fp.update(to_bytes(request.method))
fp.update(to_bytes(canonicalize_url(request.url)))
fp.update(request.bodyorb'')
ifinclude_headers:
forhdrininclude_headers:
ifhdrinrequest.headers:
fp.update(hdr)
forvinrequest.headers.getlist(hdr):
fp.update(v)
cache[include_headers] = fp.hexdigest()
returncache[include_headers]
request_fingerprint()就是计算Request指纹的方法,其方法内部使用的是hashlib的sha1()方法。计算的字段包括Request的Method、URL、Body、Headers这几部分内容,这里只要有一点不同,那么计算的结果就不同。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加密后的字符串,也就是指纹。每个Request都有独有的指纹,指纹就是一个字符串,判定字符串是否重复比判定Request对象是否重复容易得多,所以指纹可以作为判定Request是否重复的依据。
那么我们如何判定重复呢?Scrapy是这样实现的,如下所示:
def__init__(self):
self.fingerprints = set()
defrequest_seen(self, request):
fp = self.request_fingerprint(request)
iffpinself.fingerprints:
returnTrue
self.fingerprints.add(fp)
在去重的类RFPDupeFilter中,有一个request_seen()方法,这个方法有一个参数request,它的作用就是检测该Request对象是否重复。这个方法调用request_fingerprint()获取该Request的指纹,检测这个指纹是否存在于fingerprints变量中,而fingerprints是一个集合,集合的元素都是不重复的。如果指纹存在,那么就返回True,说明该Request是重复的,否则这个指纹加入到集合中。如果下次还有相同的Request传递过来,指纹也是相同的,那么这时指纹就已经存在于集合中,Request对象就会直接判定为重复。这样去重的目的就实现了。
Scrapy的去重过程就是,利用集合元素的不重复特性来实现Request的去重。
对于分布式爬虫来说,我们肯定不能再用每个爬虫各自的集合来去重了。因为这样还是每个主机单独维护自己的集合,不能做到共享。多台主机如果生成了相同的Request,只能各自去重,各个主机之间就无法做到去重了。
那么要实现去重,这个指纹集合也需要是共享的,Redis正好有集合的存储数据结构,我们可以利用Redis的集合作为指纹集合,那么这样去重集合也是利用Redis共享的。每台主机新生成Request之后,把该Request的指纹与集合比对,如果指纹已经存在,说明该Request是重复的,否则将Request的指纹加入到这个集合中即可。利用同样的原理不同的存储结构我们也实现了分布式Reqeust的去重。
四、防止中断
在Scrapy中,爬虫运行时的Request队列放在内存中。爬虫运行中断后,这个队列的空间就被释放,此队列就被销毁了。所以一旦爬虫运行中断,爬虫再次运行就相当于全新的爬取过程。
要做到中断后继续爬取,我们可以将队列中的Request保存起来,下次爬取直接读取保存数据即可获取上次爬取的队列。我们在Scrapy中指定一个爬取队列的存储路径即可,这个路径使用JOB_DIR变量来标识,我们可以用如下命令来实现:
scrapy crawl spider -s JOB_DIR=crawls/spider
更加详细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见官方文档,链接为:https://doc.scrapy.org/en/latest/topics/jobs.html。
在Scrapy中,我们实际是把爬取队列保存到本地,第二次爬取直接读取并恢复队列即可。那么在分布式架构中我们还用担心这个问题吗?不需要。因为爬取队列本身就是用数据库保存的,如果爬虫中断了,数据库中的Request依然是存在的,下次启动就会接着上次中断的地方继续爬取。
所以,当Redis的队列为空时,爬虫会重新爬取;当Redis的队列不为空时,爬虫便会接着上次中断之处继续爬取。
五、架构实现
我们接下来就需要在程序中实现这个架构了。首先实现一个共享的爬取队列,还要实现去重的功能。另外,重写一个Scheer的实现,使之可以从共享的爬取队列存取Request。
幸运的是,已经有人实现了这些逻辑和架构,并发布成叫Scrapy-Redis的Python包。接下来,我们看看Scrapy-Redis的源码实现,以及它的详细工作原理
6. python中栈和队列在功能上的区别
“栈”
和
“队列”
是数据结构,与具体的语言无关。
1.队列先进先出,栈先进后出。
2.
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定"。
栈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看,它们都是线性结构,即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相同。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数据类型。除了它们各自的基本操作集不同外,主要区别是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定"。
栈和队列是在程序设计中被广泛使用的两种线性数据结构,它们的特点在于基本操作的特殊性,栈必须按"后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而队列必须按"先进先出"
的规则进行操作。和线性表相比,它们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受更多的约束和限定,故又称为限定性的线性表结构。
3.遍历数据速度不同。栈只能从头部取数据
也就最先放入的需要遍历整个栈最后才能取出来,而且在遍历数据的时候还得为数据开辟临时空间,保持数据在遍历前的一致性队列怎不同,他基于地址指针进行遍历,而且可以从头或尾部开始遍历,但不能同时遍历,无需开辟临时空间,因为在遍历的过程中不影像数据结构,速度要快的多
栈(stack)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queue)是限定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看,它们都是线性结构,即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相同。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数据类型。除了它们各自的基本操作集不同外,主要区别是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定"。
栈和队列是在程序设计中被广泛使用的两种线性数据结构,它们的特点在于基本操作的特殊性,栈必须按"后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而队列必须按"先进先出"的规则进行操作。和线性表相比,它们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受更多的约束和限定,故又称为限定性的线性表结构。
7. python queue是多线程么
是的。pythonqueue主要就是为多线程生产值、消费者之间线程通信提供服务,具有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8. PYTHON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介绍
当你听到数据结构时,你会想到什么?
数据结构是根据类型组织和分组数据的容器。它们基于可变性和顺序而不同。可变性是指创建后改变对象的能力。我们有两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内置数据结构和用户定义的数据结构。
什么是数据算法-是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系列步骤,接受输入并将其转换为目标输出。
列表是用方括号定义的,包含用逗号分隔的数据。该列表是可变的和有序的。它可以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混合。
months=['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
print(months[0])#print the element with index 0
print(months[0:7])#all the elements from index 0 to 6
months[0]='birthday #exchange the value in index 0 with the word birthday
print(months)
元组是另一种容器。它是不可变有序元素序列的数据类型。不可变的,因为你不能从元组中添加和删除元素,或者就地排序。
length, width, height =9,3,1 #We can assign multiple variables in one shot
print("The dimensions are {} * {} * {}".format(length, width, height))
一组
集合是唯一元素的可变且无序的集合。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从列表中删除重复项。
numbers=[1,2,3,4,6,3,3]
unique_nums = set(numbers)
print(unique_nums)
models ={'declan','gift','jabali','viola','kinya','nick',betty' }
print('davis' in models)#check if there is turner in the set models
models.add('davis')
print(model.pop())remove the last item#
字典
字典是可变和无序的数据结构。它允许存储一对项目(即键和值)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将容器包含到其他容器中来创建复合数据结构的可能性。
* 用户定义的数据结构*
使用数组的堆栈堆栈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中元素按顺序排列。它遵循L.I.F.O的机制,意思是后进先出。因此,最后插入的元素将作为第一个元素被删除。这些操作是:
溢出情况——当我们试图在一个已经有最大元素的堆栈中再放一个元素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下溢情况——当我们试图从一个空堆栈中删除一个元素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中的元素按顺序排列。它遵循先进先出的F.I.F.O机制。
描述队列特征的方面
两端:
前端-指向起始元素。
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有两种操作:
树用于定义层次结构。它从根节点开始,再往下,最后的节点称为子节点。
链表
它是具有一系列连接节点的线性数据。每个节点存储数据并显示到下一个节点的路由。它们用来实现撤销功能和动态内存分配。
图表
这是一种数据结构,它收集了具有连接到其他节点的数据的节点。
它包括:
算法
在算法方面,我不会讲得太深,只是陈述方法和类型:
原文: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hit/VRRvYr3
9. Python中 socket 和 Queue有什么区别
socket(计算机专业术语):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通过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连接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建立网络通信连接至少要一对端口号(socket)。socket本质是编程接口(API),对TCP/IP的封装,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员做网络开发所用的接口,这就是Socket编程接口;HTTP是轿车,提供了封装或者显示数据的具体形式;Socket是发动机,提供了网络通信的能力。
queue(线性表):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front)进行删除操作,而在表的后端(rear)进行插入操作。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头。队列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队列。而其在C++中的应用语法:queue类是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队列的功能的容器适配器,具体而言,一个FIFO(先入先出)的数据结构;在头文件<queue>中定义(在程序开头输入#include <queue>,切记不可写为#include <queue.h>)。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