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零售关联数据

python零售关联数据

发布时间:2022-12-19 03:49:36

python知识-九大数据类型

①整数类型

简称整型,与数学中整数的概念一致。整型数据的表示方式有4种,分别是十进制、二进制(以0B或0b开头)、八进制(以0o或0O开头)和十六进制(以0X或0x开头)。

使用Python的内置函数type()可以测试各种数据类型。

②浮点型

用于表示数学中的实数,是带有小数的数据类型。例如:3.14、1.0都是浮点型。

浮点型可以用十进制或科学记数法表示。

③字符串类型

Python的字符串,是用单引号、双引号和三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序列。

例如: "python"

④列表类型

列表是一种数据集合,列表用中括号[]来表示,列表内容以逗号进行分隔。

例如:[1,2,3]

⑤元组类型

元组是由0个或多个元素组成的不可变序列类型。元组用小括号()来表示。

例如:(1,2,3)

元组与列表的区别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⑥字典类型

字典是Python中唯一内置的映射类型,可用来实现通过数据查找关联数据的功能。

字典包括两个部分:键和值,用花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键和值之间用冒号分隔。

例如:{"name":"sun","age":12}

⑦集合类型

集合由各种类型的元素组成,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顺序,并且元素都不重复。

例如:set([1,2,3])

⑧复数类型

用于表示数学中的复数。例如:1 5j

⑨布尔类型

布尔型数据只有两个取值:True 和 False.

如果将布尔值进行数值运算,True会被当做整型1,False会被当做整型0。

Ⅱ Python购物篮数据(关联分析)

pip install mlxtend

由于已经是csv格式,所以直接输入:

每一行: 一个购物篮

每一列: 购物篮中的商品

先看看pd读的对不对:

然后按行打印:

再将这些存在一个数组中:

1、什么是独热码

独热码,在英文文献中称做 one-hot code, 直观来说就是有多少个状态就有多少比特,而且只有一个比特为1,其他全为0的一种码制,更加详细参加 one_hot code(维基网络) 。在机器学习中对于离散型的分类型的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数字化比如说性别这一属性,只能有男性或者女性或者其他这三种值,如何对这三个值进行数字化表达?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男性为0,女性为1,其他为2,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使用上面简单的序列对分类值进行表示后,进行模型训练时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特征的因为数字值得不同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在模型训练的过程中不同的值使得同一特征在样本中的权重可能发生变化,假如直接编码成1000,是不是比编码成1对模型的的影响更大。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使训练过程中不受到因为分类值表示的问题对模型产生的负面影响,引入独热码对分类型的特征进行独热码编码。

        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每一个特征,如果它有m个可能值,那么经过独热编码后,就变成了m个二元特征(如成绩这个特征有好,中,差变成one-hot就是100, 010, 001)。并且,这些 特征互斥 ,每次只有一个激活。因此,数据会变成稀疏的。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

(1)解决了分类器不好处理 属性数据 的问题

(2)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 扩充特征 的作用

                                        M

以下为我摘取的别人的,贴上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ellozhxy/article/details/80600845

着名的啤酒与尿布, 这是典型的购物篮问题, 在数据挖掘界叫做频繁项集(Frequent Itemsets).

note: 数据类型写法按照Python的格式.

一. 目标与定义

1. 问题背景

超市中购物清单中总是有一些项目是被消费者一同购买的. 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些 关联规则 (association rules), 并合理地加以利用, 我们就能取得一定成果. 比如我们发现热狗和芥末存在这种关系, 我们对热狗降价促销, 而对芥末适当提价, 结果能显着提高超市的销售额.

2. 目标

找到频繁地 共同 出现在消费者结账小票中项目(比如啤酒和尿布), 来一同促销, 相互拉动, 提高销售额.

3. 定义

支持度support: 其实就是概率论中的频次frequency

支持度阈值support threshhold: 记为s, 指分辨频繁项集的临界值.

频繁项集: 如果I是一个项集(Itemset), 且I的出现频次(i.e.支持度)大于等于s, 那么我们说I是频繁项集.

一元项, 二元项, 三元项: 包含有一种商品, 两种, 三种商品的项集.

4.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 形式为I->j, 含义是如果I种所有项都出现在某个购物篮的话, 那么j很有可能也出现在这个购物篮中. 我们可以给出相应的confidence值(可信度, 即概率论中的置信度).

其中, 这个关联规则的可信度计算为Confidence = I∪{j} / I, 本身是非常符合直觉和常识的. 比如我们说关联规则{dog, cat} -> and 的可信度为0.6, 因为{dog, cat}出现在了1, 2, 3, 6, 7五个购物篮中, 而and出现在了1,2,7中, 因此我们可以算出Confidence = freq[{dog, cat, and}] / freq[{dog, cat}] = 3/5 = 0.6

注意到, 分子部分的频次总是比分母低, 这是因为{dog, cat} 出现的次数总是大于等于{dog, cat, and}的出现次数.

二. 购物篮与A-Priori算法

1. 购物篮数据表示

我们将有一个文本文件输入, 比如allBills.txt, 或者allBills.csv. 里面每行是一个购物篮.

文件的头两行可能是这样(df.show(2)):

{23, 456, 1001}

{3, 18, 92, 145}

我们假定这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 比如沃尔玛, 因此这个文本文件是非常大的, 比如20GB. 因此我们无法一次将该文件读入内存. 因此, 算法的主要时间开销都是磁盘IO.

我们同时还假定, 所有购物篮的平均规模是较小的, 因此在内存中产生所有大小项集的时间开销会比读入购物篮的时间少很多.

我们可以计算, 对于有n个项目组成的购物篮而言, 大小为k的所有子集的生成时间约为(n, k) = n! / ((n-k)!k!) = O(n^k/ k!), 其中我们只关注较小的频繁项集, 因此我们约定k=2或者k=3. 因此所有子集生成时间T = O(n^3).

Again, 我们认为 在内存中产生所有大小项集的时间开销会比读入购物篮的时间少很多.

2. Itemset计数过程中的内存使用

我们必须要把整个k,v字典放在内存中, 否则来一个Itemset就去硬盘读取一次字典将十分十分地慢.

此处, 字典是k=(18, 145), v=15这种形式. 此处, 应当注意到, 如果有{bread, milk, orange}这样的String类型输入, 应当预先用一个字典映射成对应的整数值编码, 比如1920, 4453, 9101这样.

那么, 我们最多能用字典存储多少种商品?

先看下我们存储多少个count值.

我们假定项的总数目是n, 即超市有n种商品, 每个商品都有一个数字编号, 那么我们需要(n, 2) = n^2/2 的大小来存储所有的二元组合的count, 假设int是占4个byte, 那么需要(2·n^2)Byte内存. 已知2GB内存 = 2^31 Byte, 即2^31/2 = 2^30 >= n^2 --> n <= 2^15. 也就是说n<33 000, 因此我们说商品种类的最多是33k种.

但是, 这种计算方法存在一个问题, 并不是有10种商品, 那么这10种商品的任意二元组合都会出现的. 对于那些没出现的组合, 我们在字典中完全可以不存储, 从而节省空间.

同时, 别忘了我们同样也得存储key = (i, j), 这是至少额外的两个整数.

那么我们到底具体怎么存储这些计数值?

可以采用三元组的方式来构造字典. 我们采用[i, j, count]形式来存储, 其中i代表商品种类1, j代表商品种类2, 前两个值代表key, 后面的value就是count, 是这个二元组合下的计数.

现在, 让我们注意到我们(1)假定购物篮平均大小较小, 并(2)利用三元组(2个key的)字典和(3)不存储没出现组合优势. 假设有100k = 10^5种商品, 有10million=10^7个购物篮, 每个购物篮有10个项, 那么这种字典空间开销是(10, 2) · 10^7 = 45 x 10^7 x 3= 4.5x10^8x3 = 1.35x10^9 个整数.  这算出来约为4x10^8 Byte = 400MB, 处于正常计算机内存范围内.

3. 项集的单调性

如果项集I是频繁的, 那么它的所有子集也都是频繁的. 这个道理很符合常识, 因为{dog, cat} 出现的次数总是大于等于{dog, cat, and}的出现次数.

这个规律的推论, 就是严格地, 我们频繁一元组的个数> 频繁二元组的个数 > 频繁三元组的个数.

4. A-Priori算法

我们通过Itemset计数中内存使用的部门, 已经明确了我们总是有足够的内存用于所有存在的二元项集(比如{cat, dog})的计数. 这里, 我们的字典不存放不存在于购物篮中的任何二元项集合, 而且频繁二元组的数目将会大于三元频繁三元组> ...

我们可以通过单边扫描购物篮文件, 对于每个购物篮, 我们使用一个双重循环就可以生成所有的项对(即二元组). 每当我们生成一个项对, 就给其对应的字典中的value +1(也称为计数器). 最后, 我们会检查所有项对的计数结果,并且找出那些>=阈值s的项对, 他们就是频繁项对.

1) A-Priori算法的第一遍扫描

在第一遍扫描中, 我们将建立两个表. 第一张表将项的名称转换为1到n之间的整数, 从而把String类型这样的key转为空间大小更小的int类型.  第二张表将记录从1~n每个项在所有购物篮中出现的次数. 形式上类似

table 0(name table): {'dolphin': 7019, 'cat': 7020}  //dict形式, 其实也可以做成list形式 [['dolphin', 7019], ['cat', 7020]]

table 1(single-item counter table): {7019: 15, 7020: 18}  //dict形式, 其实也可以做成数组形式A[7019] = 2, A[7020] = 18

2) 第一遍扫描完的处理

第一遍扫描完后, 我们会按照自己设定的阈值s, 对整个table 1再进行一次mapping, 因为我们只关注最后counter值大于等于阈值的项目, 而且不关心其counter值具体多少. 因此, mapping策略是:

对凡是counter<s的, 一律把counter设成0; 对于counter>=s的, 按照次序, 把其设置成1~m的值(总共有m个满足要求的项)

3) 第二遍扫描

第二遍扫描所做的事有三:

(1) 对每个购物篮, 在table 1中检查其所有的商品项目, 把所有为频繁项的留下来建立一个list.

(2) 通过一个双重循环生成该list中的所有项对.

(3) 再走一次循环, 在新的数据结构table 2(dict或者list)中相应的位置+1. 此时的效果是dicta = {48: {13: 5}, 49: {71, 16}} 或者 lista [ [48, 13, 5],[49, 71, 16], ... ]

注意此时内存块上存储的结构: table1(name table), table2(single-item counter table), table3(double-item counter table)

5. 推广: 任意大小频繁项集上的A-Priori算法

我们对上面这个算法进行推广.

从任意集合大小k到下一个大小k+1的转移模式可以这么说:

(1) 对每个购物篮, 在table 1中检查其所有的商品项目, 把所有为频繁项的留下来建立一个list.

(2) 我们通过一个k+1重循环来生成该list中的所有(k+1)元组

(3) 对每个k+1元组, 我们生成其的(k+1 choose k)个k元组, 并检查这些k元组是否都在之前的table k中. (注意到k=1的时候, 这步与(1)是重复的, 可以省略)

(4)再走一次循环, 在新的数据结构table k+1(dict或者list)中相应的位置+1. 此时的效果是k=2, k+1=3, 生成dicta = {48: {13: {19: 4}}, 49: {71: {51: 10}},  ... } 或者 生成lista [ [48, 13, 19, 4],[49, 71, 51, 10], ... ]

注意, 在进入下一次扫描前, 我们还需要额外把counter中值小于s的元组的计数值都记为0.

模式总体是:C1 过滤后 L1 计数后 C2 置零后 C2' 过滤后 L2 计数后 C3 置零后 C3' ......

END.

生成的商品种类为set形式:转成list形式

第一张表:把项名称转换为1~n的整数:

至于数数,大神说,你就用collections.Counter就好:哈?

哈哈,可爱的wyy,开始分析吧~噜噜噜啦啦啦~噜啦噜啦噜~

生成全零矩阵:

换成zeros:

统计每一列的和,即每种商品的购买总数:

每一行列:

第一行:

建立一个新的只含有频繁一项集的购物篮矩阵:

频繁二项集:

Ⅲ Python数据分析案例-药店销售数据分析

最近学习了Python数据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就找了一个药品数据分析的小项目来练一下手。

数据分析的目的:

本篇文章中,假设以朝阳医院2018年销售数据为例,目的是了解朝阳医院在2018年里的销售情况,通过对朝阳区医院的药品销售数据的分析,了解朝阳医院的患者的月均消费次数,月均消费金额、客单价以及消费趋势、需求量前几位的药品等。

数据分析基本过程包括:获取数据、数据清洗、构建模型、数据可视化以及消费趋势分析。

数据准备

数据是存在Excel中的,可以使用pandas的Excel文件读取函数将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名和Excel中的sheet页的名字。读取完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览和查看一些基本信息。

获取数据:朝阳医院2018年销售数据.xlsx(非真实数据) 提取码: 6xm2

导入原始数据

数据准备

数据是存在Excel中的,可以使用pandas的Excel文件读取函数将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名和Excel中的sheet页的名字。读取完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览和查看一些基本信息。

获取数据:朝阳医院2018年销售数据.xlsx(非真实数据) 提取码: 6xm2

导入原始数据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过程包括:选择子集、列名重命名、缺失数据处理、数据类型转换、数据排序及异常值处理

(1)选择子集

在我们获取到的数据中,可能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不是每一列都有价值都需要分析,这时候就需要从整个数据中选取合适的子集进行分析,这样能从数据中获取最大价值。在本次案例中不需要选取子集,暂时可以忽略这一步。

(2)列重命名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些列名和数据容易混淆或产生歧义,不利于数据分析,这时候需要把列名换成容易理解的名称,可以采用rename函数实现:

(3)缺失值处理

获取的数据中很有可能存在缺失值,通过查看基本信息可以推测“购药时间”和“社保卡号”这两列存在缺失值,如果不处理这些缺失值会干扰后面的数据分析结果。

缺失数据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删除含有缺失数据的记录或者利用算法去补全缺失数据。

在本次案例中为求方便,直接使用dropna函数删除缺失数据,具体如下:

(4)数据类型转换

在导入数据时为了防止导入不进来,会强制所有数据都是object类型,但实际数据分析过程中“销售数量”,“应收金额”,“实收金额”,这些列需要浮点型(float)数据,“销售时间”需要改成时间格式,因此需要对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可以使用astype()函数转为浮点型数据:

在“销售时间”这一列数据中存在星期这样的数据,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需要用到,因此要把销售时间列中日期和星期使用split函数进行分割,分割后的时间,返回的是Series数据类型:

此时时间是没有按顺序排列的,所以还是需要排序一下,排序之后索引会被打乱,所以也需要重置一下索引。

其中by:表示按哪一列进行排序,ascending=True表示升序排列,ascending=False表示降序排列

先查看数据的描述统计信息

通过描述统计信息可以看到,“销售数量”、“应收金额”、“实收金额”这三列数据的最小值出现了负数,这明显不符合常理,数据中存在异常值的干扰,因此要对数据进一步处理,以排除异常值的影响:

数据清洗完成后,需要利用数据构建模型(就是计算相应的业务指标),并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结果。

月均消费次数 = 总消费次数 / 月份数(同一天内,同一个人所有消费算作一次消费)

月均消费金额 = 总消费金额 / 月份数

客单价 = 总消费金额 / 总消费次数

从结果可以看出,每天消费总额差异较大,除了个别天出现比较大笔的消费,大部分人消费情况维持在1000-2000元以内。

接下来,我销售时间先聚合再按月分组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7月消费金额最少,这是因为7月份的数据不完整,所以不具参考价值。

1月、4月、5月和6月的月消费金额差异不大.

2月和3月的消费金额迅速降低,这可能是2月和3月处于春节期间,大部分人都回家过年的原因。

d. 分析药品销售情况

对“商品名称”和“销售数量”这两列数据进行聚合为Series形式,方便后面统计,并按降序排序:

截取销售数量最多的前十种药品,并用条形图展示结果:

结论:对于销售量排在前几位的药品,医院应该时刻关注,保证药品不会短缺而影响患者。得到销售数量最多的前十种药品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有助于加强医院对药房的管理。

每天的消费金额分布情况:一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实收金额画散点图。

结论: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每天消费金额在500以下的占绝大多数,个别天存在消费金额很大的情况。

</article>

Ⅳ 如何使用python连接数据库,插入并查询数据

你可以访问Python数据库接口及API查看详细的支持数据库列表。不同的数据库你需要下载不同的DB API模块,例如你需要访问Oracle数据库和Mysql数据,你需要下载Oracle和MySQL数据库模块。
DB-API 是一个规范. 它定义了一系列必须的对象和数据库存取方式, 以便为各种各样的底层数据库系统和多种多样的数据库接口程序提供一致的访问接口 。
Python的DB-API,为大多数的数据库实现了接口,使用它连接各数据库后,就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操作各数据库。
Python DB-API使用流程:

引入 API 模块。
获取与数据库的连接。
执行SQL语句和存储过程。
关闭数据库连接。

什么是MySQLdb?

MySQLdb 是用于Python链接Mysql数据库的接口,它实现了 Python 数据库 API 规范 V2.0,基于 MySQL C API 上建立的。

如何安装MySQLdb?

为了用DB-API编写MySQL脚本,必须确保已经安装了MySQL。复制以下代码,并执行: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如果执行后的输出结果如下所示,意味着你没有安装 MySQLdb 模块: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3, in <mole>
import MySQLdb
ImportError: No mole named MySQLdb

安装MySQLdb,请访问 ,(Linux平台可以访问:)从这里可选择适合您的平台的安装包,分为预编译的二进制文件和源代码安装包。
如果您选择二进制文件发行版本的话,安装过程基本安装提示即可完成。如果从源代码进行安装的话,则需要切换到MySQLdb发行版本的顶级目录,并键入下列命令:
$ gunzip MySQL-python-1.2.2.tar.gz
$ tar -xvf MySQL-python-1.2.2.tar
$ cd MySQL-python-1.2.2
$ python setup.py build
$ python setup.py install

注意:请确保您有root权限来安装上述模块。

数据库连接

连接数据库前,请先确认以下事项:

您已经创建了数据库 TESTDB.
在TESTDB数据库中您已经创建了表 EMPLOYEE
EMPLOYEE表字段为 FIRST_NAME, LAST_NAME, AGE, SEX 和 INCOME。
连接数据库TESTDB使用的用户名为 "testuser" ,密码为 "test123",你可以可以自己设定或者直接使用root用户名及其密码,Mysql数据库用户授权请使用Grant命令。
在你的机子上已经安装了 Python MySQLdb 模块。
如果您对sql语句不熟悉,可以访问我们的 SQL基础教程

实例:

以下实例链接Mysql的TESTDB数据库: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使用execute方法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ELECT VERSION()")

# 使用 fetchone() 方法获取一条数据库。
data = cursor.fetchone()

print "Database version : %s " % data

# 关闭数据库连接
db.close()

执行以上脚本输出结果如下:
Database version : 5.0.45

创建数据库表

如果数据库连接存在我们可以使用execute()方法来为数据库创建表,如下所示创建表EMPLOYEE: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如果数据表已经存在使用 execute() 方法删除表。
cursor.execute("DROP TABLE IF EXISTS EMPLOYEE")

# 创建数据表SQL语句
sql = """CREATE TABLE EMPLOYEE (
FIRST_NAME CHAR(20) NOT NULL,
LAST_NAME CHAR(20),
AGE INT,
SEX CHAR(1),
INCOME FLOAT )"""

cursor.execute(sql)

# 关闭数据库连接
db.close()

数据库插入操作

以下实例使用执行 SQL INSERT 语句向表 EMPLOYEE 插入记录: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SQL 插入语句
sql = """INSERT INTO EMPLOYEE(FIRST_NAME,
LAST_NAME, AGE, SEX, INCOME)
VALUES ('Mac', 'Mohan', 20, 'M', 2000)"""
try:
#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ql)
# 提交到数据库执行
db.commit()
except:
# Rollback in case there is any error
db.rollback()

# 关闭数据库连接
db.close()

以上例子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SQL 插入语句
sql = "INSERT INTO EMPLOYEE(FIRST_NAME, \
LAST_NAME, AGE, SEX, INCOME) \
VALUES ('%s', '%s', '%d', '%c', '%d' )" % \
('Mac', 'Mohan', 20, 'M', 2000)
try:
#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ql)
# 提交到数据库执行
db.commit()
except:
# 发生错误时回滚
db.rollback()

# 关闭数据库连接
db.close()

实例:

以下代码使用变量向SQL语句中传递参数:
..................................
user_id = "test123"
password = "password"

con.execute('insert into Login values("%s", "%s")' % \
(user_id, password))
..................................

数据库查询操作

Python查询Mysql使用 fetchone() 方法获取单条数据, 使用fetchall() 方法获取多条数据。

fetchone(): 该方法获取下一个查询结果集。结果集是一个对象
fetchall():接收全部的返回结果行.
rowcount: 这是一个只读属性,并返回执行execute()方法后影响的行数。

实例:

查询EMPLOYEE表中salary(工资)字段大于1000的所有数据: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SQL 查询语句
sql = "SELECT * FROM EMPLOYEE \
WHERE INCOME > '%d'" % (1000)
try:
#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ql)
# 获取所有记录列表
results = cursor.fetchall()
for row in results:
fname = row[0]
lname = row[1]
age = row[2]
sex = row[3]
income = row[4]
# 打印结果
print "fname=%s,lname=%s,age=%d,sex=%s,income=%d" % \
(fname, lname, age, sex, income )
except:
print "Error: unable to fecth data"

# 关闭数据库连接
db.close()

以上脚本执行结果如下:
fname=Mac, lname=Mohan, age=20, sex=M, income=2000

数据库更新操作

更新操作用于更新数据表的的数据,以下实例将 TESTDB表中的 SEX 字段全部修改为 'M',AGE 字段递增1: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SQL 更新语句
sql = "UPDATE EMPLOYEE SET AGE = AGE + 1
WHERE SEX = '%c'" % ('M')
try:
#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ql)
# 提交到数据库执行
db.commit()
except:
# 发生错误时回滚
db.rollback()

# 关闭数据库连接
db.close()

删除操作

删除操作用于删除数据表中的数据,以下实例演示了删除数据表 EMPLOYEE 中 AGE 大于 20 的所有数据: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MySQLdb

# 打开数据库连接
db = MySQLdb.connect("localhost","testuser","test123","TESTDB" )

# 使用cursor()方法获取操作游标
cursor = db.cursor()

# SQL 删除语句
sql = "DELETE FROM EMPLOYEE WHERE AGE > '%d'" % (20)
try:
#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ql)
# 提交修改
db.commit()
except:
# 发生错误时回滚
db.rollback()

# 关闭连接
db.close()

执行事务

事务机制可以确保数据一致性。

事务应该具有4个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这四个属性通常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一个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一致性与原子性是密切相关的。
隔离性(isolation)。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久性(rability)。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manence),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Python DB API 2.0 的事务提供了两个方法 commit 或 rollback。

Ⅳ 什么是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

FineBI数据挖掘的结果将以字段和记录的形式添加到多维数据库中,并可以在新建分析时从一个专门的数据挖掘业务包中被使用,使用的方式与拖拽任何普通的字段没有任何区别。
配合FineBI新建分析中的各种控件和图表,使用OLAP的分析人员可以轻松的查看他们想要的特定的某个与结果,或是各种各样结果的汇总。

Ⅵ 怎么将python和mysql数据库连接

在 Python 语言环境下我们这样连接数据库。

In [1]: from mysql import connector

In [2]: cnx = connector.connect(host="172.16.192.100",port=3306,user="appuser",password="xxxxxx")

但是连接数据库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呢?


答案

当我们通过驱动程序(mysql-connector-python,pymysql)连接 MySQL 服务端的时候,就是把连接参数传递给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再根据参数会发起到 MySQL 服务端的 TCP 连接。当 TCP 连接建立之后驱动程序与服务端之间会按特定的格式和次序交换数据包,数据包的格式和发送次序由MySQL 协议规定。MySQL 协议:https://dev.mysql.com/doc/internals/en/client-server-protocol.html整个连接的过程中 MySQL 服务端与驱动程序之间,按如下的次序发送了这些包。

Ⅶ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笔记:3.1数据结构

元组是一种固定长度、不可变的Python对象序列。创建元组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逗号分隔序列值:

tuple 函数将任意序列或迭代器转换为元组:

中括号 [] 可以获取元组的元素, Python中序列索引从0开始

元组一旦创建,各个位置上的对象是无法被修改的,如果元组的一个对象是可变的,例如列表,你可以在它内部进行修改:

可以使用 + 号连接元组来生成更长的元组:

元组乘以整数,则会和列表一样,生成含有多份拷贝的元组:

将元组型的表达式赋值给变量,Python会对等号右边的值进行拆包:

拆包的一个常用场景就是遍历元组或列表组成的序列:

*rest 用于在函数调用时获取任意长度的位置参数列表:

count 用于计量某个数值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列表的长度可变,内容可以修改。可以使用 [] 或者 list 类型函数来定义列表:

append 方法将元素添加到列表尾部:

insert 方法可以将元素插入到指定列表位置:
插入位置范围在0到列表长度之间

pop 是 insert 的反操作,将特定位置的元素移除并返回:

remove 方法会定位第一个符合要求的值并移除它:

in 关键字可以检查一个值是否在列表中;
not in 表示不在:

+ 号可以连接两个列表:

extend 方法可以向该列表添加多个元素:

使用 extend 将元素添加到已经存在的列表是更好的方式,比 + 快。

sort 方法可以对列表进行排序:

key 可以传递一个用于生成排序值的函数,例如通过字符串的长度进行排序:

bisect.bisect 找到元素应当被插入的位置,返回位置信息
bisect.insort 将元素插入到已排序列表的相应位置保持序列排序

bisect 模块的函数并不会检查列表是否已经排序,因此对未排序列表使用bisect不会报错,但是可能导致不正确结果

切片符号可以对大多数序列类型选取子集,基本形式是 [start:stop]
起始位置start索引包含,结束位置stop索引不包含

切片还可以将序列赋值给变量:

start和stop可以省略,默认传入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负索引可以从序列尾部进行索引:

步进值 step 可以在第二个冒号后面使用, 意思是每隔多少个数取一个值:

对列表或元组进行翻转时,一种很聪明的用法时向步进值传值-1:

dict(字典)可能是Python内建数据结构中最重要的,它更为常用的名字是 哈希表 或者 关联数组
字典是键值对集合,其中键和值都是Python对象。
{} 是创建字典的一种方式,字典中用逗号将键值对分隔:

你可以访问、插入或设置字典中的元素,:

in 检查字典是否含有一个键:

del 或 pop 方法删除值, pop 方法会在删除的同时返回被删的值,并删除键:

update 方法将两个字典合并:
update方法改变了字典元素位置,对于字典中已经存在的键,如果传给update方法的数据也含有相同的键,则它的值将会被覆盖。

字典的值可以是任何Python对象,但键必须是不可变的对象,比如标量类型(整数、浮点数、字符串)或元组(且元组内对象也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通过 hash 函数可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可以哈希化(即是否可以用作字典的键):

集合是一种无序且元素唯一的容器。

set 函数或者是用字面值集与大括号,创建集合:

union 方法或 | 二元操作符获得两个集合的联合即两个集合中不同元素的并集:

intersection 方法或 & 操作符获得交集即两个集合中同时包含的元素:

常用的集合方法列表:

和字典类似,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可变的。如果想要包含列表型的元素,必须先转换为元组:

Ⅷ 如何利用python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1. 运算优先级
括号、指数、乘、除、加、减
2
如果你使用了非 ASCII 字符而且碰到了编码错误,记得在最顶端加一行 # -- coding: utf-8 --
3. Python格式化字符
使用更多的格式化字符。例如 %r 就是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它的含义是“不管什么都打印出来”。
%s -- string
%% 百分号标记 #就是输出一个%
%c 字符及其ASCII码
%s 字符串
%d 有符号整数(十进制)
%u 无符号整数(十进制)
%o 无符号整数(八进制)
%x 无符号整数(十六进制)
%X 无符号整数(十六进制大写字符)
%e 浮点数字(科学计数法)
%E 浮点数字(科学计数法,用E代替e)
%f 浮点数字(用小数点符号)
%g 浮点数字(根据值的大小采用%e或%f)
%G 浮点数字(类似于%g)
%p 指针(用十六进制打印值的内存地址)
%n 存储输出字符的数量放进参数列表的下一个变量中
%c 转换成字符(ASCII 码值,或者长度为一的字符串)
%r 优先用repr()函数进行字符串转换(Python2.0新增)
%s 优先用str()函数进行字符串转换
%d / %i 转成有符号十进制数
%u 转成无符号十进制数
%o 转成无符号八进制数
%x / %X (Unsigned)转成无符号十六进制数(x / X 代表转换后的十六进制字符的大小写)
%e / %E 转成科学计数法(e / E控制输出e / E)
%f / %F 转成浮点数(小数部分自然截断)
%g / %G : %e和%f / %E和%F 的简写
%% 输出%
辅助符号 说明
* 定义宽度或者小数点精度
- 用做左对齐
+ 在正数前面显示加号(+)
<sp> 在正数前面显示空格
# 在八进制数前面显示零(0),在十六进制前面显示“0x”或者“0X”(取决于用的是“x”还是“X”)
0 显示的数字前面填充“0”而不是默认的空格
m.n m 是显示的最小总宽度,n 是小数点后的位数(如果可用的话)

阅读全文

与python零售关联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7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3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2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5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7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6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3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2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50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9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1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3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