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虚拟内存

python虚拟内存

发布时间:2023-01-08 08:43:19

㈠ Free与python之禅

一条命令"free"显示内存的使用信息。 默认按照M的计数单位统计。

显示各个参数说明 :

              total表示 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表示 已使用多少。

              free表示 可用内存多少。

              Shared表示 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表示 磁盘缓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解释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是交换分区SWAP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内存。

我们按照系统应用程序来说:系统可用内存= 系统free+buffers+cached。

"free -g",按照g的计数方式来显示内存信息。

"free -m",按照M的计数方式来显示内存信息。

"free -k",按照K的计数方式来显示内存信息。

"free -t",按照总和的形式显示内存的使用信息。

"free -s 2 -c 4"。表示为周期性展示统计内存信息。本篇实例为每隔2秒统计一次,统计4次。

"free -s 5",表示周期性展示内存使用情况,意思为每隔5秒统计展示,直到我们按下ctrl +c 键取消统计为止。

查看版本信息,我们执行命令"free -V",进行查看

x86是一个intel 通用计算机 系列的标准编号缩写,也标识一套通用的 计算机指令 集合,X与处理器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个对所有*86系统的简单的 通配符 定义,例如:i386, 586,奔腾(pentium)。

Intel从8086开始,286、386、486、586、P1、P2、P3、P4都用的同一种CPU架构,统称 X86 。

如果修改了当前文件,则写入当前文件并退出(与“:x”相同)。(注意:如果当前文件有多个窗口,如果文件被修改并且窗口被关闭,那么文件将被写入)。:另一方面,wq总是写文件并退出Vim。

《Python的禅宗》,蒂姆·彼得斯着

美丽胜过丑陋。

显性比隐性好。

简单胜于复杂。

复杂比复杂好。

平的比嵌套的好。

稀疏比稠密好。

可读性。

特殊情况并不足以打破规则。

尽管实用性比纯洁。

错误不应该悄无声息地过去。

除非显式地沉默。

面对模棱两可,拒绝猜测的诱惑。

应该有一种——最好只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

尽管这种方式在一开始可能并不明显,除非你是荷兰人。

现在总比没有好。

虽然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好过。

如果这个实现很难解释,那就是个坏主意。

如果实现很容易解释,这可能是个好主意。

名称空间是一个伟大的想法——让我们做更多的命名空间!

㈡ 程序装载进入内存

上一讲,我们看到了如何通过链接器,把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最终可执行文件。在运行这些可执行文件的时候,我们其实是通过一个装载器,解析 ELF 或者 PE 格式的可执行文件。装载器会把对应的指令和数据加载到内存里面来,让 CPU 去执行。

说起来只是装载到内存里面这一句话的事儿,实际上装载器需要满足两个要求。

第一,可执行程序加载后占用的内存空间应该是连续的 ,执行指令的时候,程序计数器是顺序地一条一条指令执行下去。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条条指令需要连续地存储在一起。

第二,我们需要同时加载很多个程序,并且不能让程序自己规定在内存中加载的位置。 虽然编译出来的指令里已经有了对应的各种各样的内存地址,但是实际加载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办法确保,这个程序一定加载在哪一段内存地址上。因为我们现在的计算机通常会同时运行很多个程序,可能你想要的内存地址已经被其他加载了的程序占用了。

要满足这两个基本的要求,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可以在内存里面,找到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然后分配给装载的程序,然后把这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地址,和整个程序指令里指定的内存地址做一个映射。

我们把指令里用到的内存地址叫作 虚拟内存地址 (Virtual Memory Address),实际在内存硬件里面的空间地址,我们叫 物理内存地址 (Physical Memory Address)。

程序里有指令和各种内存地址,我们只需要关心虚拟内存地址就行了。对于任何一个程序来说,它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存地址。我们维护一个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表,这样实际程序指令执行的时候,会通过虚拟内存地址,找到对应的物理内存地址,然后执行。因为是连续的内存地址空间,所以我们只需要维护映射关系的起始地址和对应的空间大小就可以了。

内存分段

这种找出一段连续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地址进行映射的方法,我们叫分段(Segmentation)。这里的段,就是指系统分配出来的那个连续的内存空间。

分段的办法很好,解决了程序本身不需要关心具体的物理内存地址的问题,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个就是内存碎片(Memory Fragmentation)的问题。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我现在手头的这台电脑,有 1GB 的内存。我们先启动一个图形渲染程序,占用了 512MB 的内存,接着启动一个 Chrome 浏览器,占用了 128MB 内存,再启动一个 Python 程序,占用了 256MB 内存。这个时候,我们关掉 Chrome,于是空闲内存还有 1024 - 512 - 256 = 256MB。按理来说,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再去装载一个200MB 的程序。但是,这 256MB 的内存空间不是连续的,而是被分成了两段 128MB 的内存。因此,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程序没办法加载进来。

当然,这个我们也有办法解决。解决的办法叫 内存交换 (Memory Swapping)。

我们可以把 Python 程序占用的那 256MB 内存写到硬盘上,然后再从硬盘上读回来到内存里面。不过读回来的时候,我们不再把它加载到原来的位置,而是紧紧跟在那已经被占用了的 512MB 内存后面。这样,我们就有了连续的 256MB 内存空间,就可以去加载一个新的200MB 的程序。如果你自己安装过 Linux 操作系统,你应该遇到过分配一个 swap 硬盘分区的问题。这块分出来的磁盘空间,其实就是专门给 Linux 操作系统进行内存交换用的。

虚拟内存、分段,再加上内存交换,看起来似乎已经解决了计算机同时装载运行很多个程序的问题。不过,你千万不要大意,这三者的组合仍然会遇到一个性能瓶颈。硬盘的访问速度要比内存慢很多,而每一次内存交换,我们都需要把一大段连续的内存数据写到硬盘上。所以,如果内存交换的时候,交换的是一个很占内存空间的程序,这样整个机器都会显得卡顿。

内存分页

既然问题出在内存碎片和内存交换的空间太大上,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少出现一些内存碎片。另外,当需要进行内存交换的时候,让需要交换写入或者从磁盘装载的数据更少一点,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在现在计算机的内存管理里面,就叫作 内存分页 (Paging)。

和分段这样分配一整段连续的空间给到程序相比,分页是把整个物理内存空间切成一段段固定尺寸的大小 。而对应的程序所需要占用的虚拟内存空间,也会同样切成一段段固定尺寸的大小。这样一个连续并且尺寸固定的内存空间,我们叫页(Page)。从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不再是拿整段连续的内存的物理地址,而是按照一个一个页来的。页的尺寸一般远远小于整个程序的大小。在 Linux 下,我们通常只设置成 4KB。你可以通过命令看看你手头的 Linux 系统设置的页的大小。

getconf PAGE_SIZE

由于内存空间都是预先划分好的,也就没有了不能使用的碎片,而只有被释放出来的很多4KB 的页。即使内存空间不够,需要让现有的、正在运行的其他程序,通过内存交换释放出一些内存的页出来,一次性写入磁盘的也只有少数的一个页或者几个页,不会花太多时间,让整个机器被内存交换的过程给卡住。

更进一步地,分页的方式使得我们在加载程序的时候,不再需要一次性都把程序加载到物理内存中。我们完全可以在进行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页之间的映射之后,并不真的把页加载到物理内存里,而是只在程序运行中,需要用到对应虚拟内存页里面的指令和数据时,再加载到物理内存里面去。

实际上,我们的操作系统,的确是这么做的。当要读取特定的页,却发现数据并没有加载到物理内存里的时候,就会触发一个来自于 CPU 的 缺页错误 (Page Fault)。我们的操作系统会捕捉到这个错误,然后将对应的页,从存放在硬盘上的虚拟内存里读取出来,加载到物理内存里。这种方式,使得我们可以运行那些远大于我们实际物理内存的程序。同时,这样一来,任何程序都不需要一次性加载完所有指令和数据,只需要加载当前需要用到就行了。

通过虚拟内存、内存交换和内存分页这三个技术的组合,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让程序不需要考虑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大小和当前分配空间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我们程序的编写、编译和链接过程都是透明的。这也是我们在计算机的软硬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 加入一个间接层 。

通过引入虚拟内存、页映射和内存交换,我们的程序本身,就不再需要考虑对应的真实的内存地址、程序加载、内存管理等问题了。任何一个程序,都只需要把内存当成是一块完整而连续的空间来直接使用。

总结延伸

现在回到开头我问你的问题,我们的电脑只要 640K 内存就够了吗?很显然,现在来看,比尔·盖茨的这个判断是不合理的,那为什么他会这么认为呢?因为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程序员啊!

在虚拟内存、内存交换和内存分页这三者结合之下,你会发现,其实要运行一个程序,“必需”的内存是很少的。CPU 只需要执行当前的指令,极限情况下,内存也只需要加载一页就好了。再大的程序,也可以分成一页。每次,只在需要用到对应的数据和指令的时候,从硬盘上交换到内存里面来就好了。以我们现在 4K 内存一页的大小,640K 内存也能放下足足 160 页呢,也无怪乎在比尔·盖茨会说出“640K ought to be enough for anyone”这样的话。

不过呢,硬盘的访问速度比内存慢很多,所以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没有个几 G 的内存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那么,除了程序分页装载这种方式之外,我们还有其他优化内存使用的方式么?下一讲,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动态装载”,学习一下让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共用一个共享程序库的办法。

㈢ python堆和栈的区别有哪些

堆(Heap)与栈(Stack)是开发人员必须面对的两个概念,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需要放到具体的场景下,因为不同场景下,堆与栈代表不同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有两层含义:
(1)程序内存布局场景下,堆与栈表示的是两种内存管理方式;
(2)数据结构场景下,堆与栈表示两种常用的数据结构。
相关推荐:《Python教程》
堆与栈实际上是操作系统对进程占用的内存空间的两种管理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区别:
(1)管理方式不同。栈由操作系统自动分配释放,无需我们手动控制;堆的申请和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内存泄漏;
(2)空间大小不同。每个进程拥有的栈的大小要远远小于堆的大小。理论上,程序员可申请的堆大小为虚拟内存的大小,进程栈的大小 64bits 的 Windows 默认 1MB,64bits 的 Linux 默认 10MB;
(3)生长方向不同。堆的生长方向向上,内存地址由低到高;栈的生长方向向下,内存地址由高到低。
(4)分配方式不同。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操作系统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
(5)分配效率不同。栈由操作系统自动分配,会在硬件层级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由C/C++提供的库函数或运算符来完成申请与管理,实现机制较为复杂,频繁的内存申请容易产生内存碎片。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6)存放内容不同。栈存放的内容,函数返回地址、相关参数、局部变量和寄存器内容等。当主函数调用另外一个函数的时候,要对当前函数执行断点进行保存,需要使用栈来实现,首先入栈的是主函数下一条语句的地址,即扩展指针寄存器的内容(EIP),然后是当前栈帧的底部地址,即扩展基址指针寄存器内容(EBP),再然后是被调函数的实参等,一般情况下是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入栈,之后是被调函数的局部变量,注意静态变量是存放在数据段或者BSS段,是不入栈的。出栈的顺序正好相反,最终栈顶指向主函数下一条语句的地址,主程序又从该地址开始执行。堆,一般情况堆顶使用一个字节的空间来存放堆的大小,而堆中具体存放内容是由程序员来填充的。
从以上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malloc()/free()或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并且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效率较低。栈相比于堆,在程序中应用较为广泛,最常见的是函数的调用过程由栈来实现,函数返回地址、EBP、实参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虽然栈有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主要还是用堆。
无论是堆还是栈,在内存使用时都要防止非法越界,越界导致的非法内存访问可能会摧毁程序的堆、栈数据,轻则导致程序运行处于不确定状态,获取不到预期结果,重则导致程序异常崩溃,这些都是我们编程时与内存打交道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㈣ python memory运行到99%停住了

因为遇到MemoryError的问题了。
解决方法。1.回收一些暂时不用的内存。2.修改数据类型的长度。3.读文件的时候可以逐行读取或者分块读取,避免一次性把数据都读入到内存里,导致程序崩掉。4.修改磁盘虚拟内存。
python的psutil包可以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直接点任务管理器也可以查看电脑的内存使用占比,还可以kill掉一些不用的进程来释放内存。但是如果想要释放掉python占用的内存,比如一些使用过后续又不再需要的数据,可以导入gc包直接删除掉数据并回收内存。

㈤ 安装pycharm出现让安装jdk是怎么回事

重新下载安装看看

1、首先运行pycharm 2017破解版的安装程序安装原版软件。

2、选择安装路径。

3、选择在桌面创建的快捷方式,一个32位,一个64位,小编是64位自然就选64位,然后下面两个分别是关联.py格式文件和下载安装java运行环境jre,小编已经有了就不安装了,如果没有的用户可以选择勾选。

4、然后一直点击next,等待安装完毕。

5、安装完成。

㈥ 一篇文章带你深度解析Python线程和进程

使用Python中的线程模块,能够同时运行程序的不同部分,并简化设计。如果你已经入门Python,并且想用线程来提升程序运行速度的话,希望这篇教程会对你有所帮助。

线程与进程

什么是进程

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内存空间,不同进程通过进程间通信来通信。由于进程比较重量,占据独立的内存,所以上下文进程间的切换开销(栈、寄存器、虚拟内存、文件句柄等)比较大,但相对比较稳定安全。

什么是线程

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线程间通信主要通过共享内存,上下文切换很快,资源开销较少,但相比进程不够稳定容易丢失数据。

进程与线程的关系图

线程与进程的区别:

进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场景中的事情是同时进行的,比如开车的时候 手和脚共同来驾驶 汽车 ,比如唱歌跳舞也是同时进行的,再比如边吃饭边打电话;试想如果我们吃饭的时候有一个领导来电,我们肯定是立刻就接听了。但是如果你吃完饭再接听或者回电话,很可能会被开除。

注意:

多任务的概念

什么叫 多任务 呢?简单地说,就是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打个比方,你一边在用浏览器上网,一边在听MP3,一边在用Word赶作业,这就是多任务,至少同时有3个任务正在运行。还有很多任务悄悄地在后台同时运行着,只是桌面上没有显示而已。

现在,多核CPU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即使过去的单核CPU,也可以执行多任务。由于CPU执行代码都是顺序执行的,那么,单核CPU是怎么执行多任务的呢?

答案就是操作系统轮流让各个任务交替执行,任务1执行0.01秒,切换到任务2,任务2执行0.01秒,再切换到任务3,执行0.01秒,这样反复执行下去。表面上看,每个任务都是交替执行的,但是,由于CPU的执行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感觉就像所有任务都在同时执行一样。

真正的并行执行多任务只能在多核CPU上实现,但是,由于任务数量远远多于CPU的核心数量,所以,操作系统也会自动把很多任务轮流调度到每个核心上执行。 其实就是CPU执行速度太快啦!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在轮流调度。

并行与并发

并行(Parallelism)

并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线程)在同一时刻发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同事件或线程在同一时刻,在不同CPU资源呢上(多核),同时执行。

特点

并发(Concurrency)

指一个物理CPU(也可以多个物理CPU) 在若干道程序(或线程)之间多路复用,并发性是对有限物理资源强制行使多用户共享以提高效率。

特点

multiprocess.Process模块

process模块是一个创建进程的模块,借助这个模块,就可以完成进程的创建。

语法:Process([group [, target [, name [, args [, kwargs]]]]])

由该类实例化得到的对象,表示一个子进程中的任务(尚未启动)。

注意:1. 必须使用关键字方式来指定参数;2. args指定的为传给target函数的位置参数,是一个元祖形式,必须有逗号。

参数介绍:

group:参数未使用,默认值为None。

target:表示调用对象,即子进程要执行的任务。

args:表示调用的位置参数元祖。

kwargs:表示调用对象的字典。如kwargs = {'name':Jack, 'age':18}。

name:子进程名称。

代码:

除了上面这些开启进程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以继承Process的方式开启进程的方式: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千方百计实现了程序的异步,让多个任务可以同时在几个进程中并发处理,他们之间的运行没有顺序,一旦开启也不受我们控制。尽管并发编程让我们能更加充分的利用IO资源,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

当多个进程使用同一份数据资源的时候,就会引发数据安全或顺序混乱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加锁,我们以模拟抢票为例,来看看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加锁可以保证多个进程修改同一块数据时,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任务可以进行修改,即串行的修改。加锁牺牲了速度,但是却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因此我们最好找寻一种解决方案能够兼顾:1、效率高(多个进程共享一块内存的数据)2、帮我们处理好锁问题。

mutiprocessing模块为我们提供的基于消息的IPC通信机制:队列和管道。队列和管道都是将数据存放于内存中 队列又是基于(管道+锁)实现的,可以让我们从复杂的锁问题中解脱出来,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共享数据,尽可能使用消息传递和队列,避免处理复杂的同步和锁问题,而且在进程数目增多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可获展性( 后续扩展该内容 )。

线程

Python的threading模块

Python 供了几个用于多线程编程的模块,包括 thread, threading 和 Queue 等。thread 和 threading 模块允许程序员创建和管理线程。thread 模块 供了基本的线程和锁的支持,而 threading 供了更高级别,功能更强的线程管理的功能。Queue 模块允许用户创建一个可以用于多个线程之间 共享数据的队列数据结构。

python创建和执行线程

创建线程代码

1. 创建方法一:

2. 创建方法二:

进程和线程都是实现多任务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能同时运行多个QQ(进程),一个QQ可以打开多个聊天窗口(线程)。资源共享:进程不能共享资源,而线程共享所在进程的地址空间和其他资源,同时,线程有自己的栈和栈指针。所以在一个进程内的所有线程共享全局变量,但多线程对全局变量的更改会导致变量值得混乱。

代码演示:

得到的结果是: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它是在实现Python解析器(CPython)时所引入的一个概念。就好比C++是一套语言(语法)标准,但是可以用不同的编译器来编译成可执行代码。同样一段代码可以通过CPython,PyPy,Psyco等不同的Python执行环境来执行(其中的JPython就没有GIL)。

那么CPython实现中的GIL又是什么呢?GIL全称Global Interpreter Lock为了避免误导,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官方给出的解释:

主要意思为:

因此,解释器实际上被一个全局解释器锁保护着,它确保任何时候都只有一个Python线程执行。在多线程环境中,Python 虚拟机按以下方式执行:

由于GIL的存在,Python的多线程不能称之为严格的多线程。因为 多线程下每个线程在执行的过程中都需要先获取GIL,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运行。

由于GIL的存在,即使是多线程,事实上同一时刻只能保证一个线程在运行, 既然这样多线程的运行效率不就和单线程一样了吗,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多线程呢?

由于以前的电脑基本都是单核CPU,多线程和单线程几乎看不出差别,可是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现在的电脑几乎都是多核CPU了,最少也是两个核心数的,这时差别就出来了:通过之前的案例我们已经知道,即使在多核CPU中,多线程同一时刻也只有一个线程在运行,这样不仅不能利用多核CPU的优势,反而由于每个线程在多个CPU上是交替执行的,导致在不同CPU上切换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反而会更慢。即原因是一个进程只存在一把gil锁,当在执行多个线程时,内部会争抢gil锁,这会造成当某一个线程没有抢到锁的时候会让cpu等待,进而不能合理利用多核cpu资源。

但是在使用多线程抓取网页内容时,遇到IO阻塞时,正在执行的线程会暂时释放GIL锁,这时其它线程会利用这个空隙时间,执行自己的代码,因此多线程抓取比单线程抓取性能要好,所以我们还是要使用多线程的。

GIL对多线程Python程序的影响

程序的性能受到计算密集型(CPU)的程序限制和I/O密集型的程序限制影响,那什么是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程序呢?

计算密集型:要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例如进行上亿的数字计算、计算圆周率、对视频进行高清解码等等。这种计算密集型任务虽然也可以用多任务完成,但是花费的主要时间在任务切换的时间,此时CPU执行任务的效率比较低。

IO密集型:涉及到网络请求(time.sleep())、磁盘IO的任务都是IO密集型任务,这类任务的特点是CPU消耗很少,任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IO操作完成(因为IO的速度远远低于CPU和内存的速度)。对于IO密集型任务,任务越多,CPU效率越高,但也有一个限度。

当然为了避免GIL对我们程序产生影响,我们也可以使用,线程锁。

Lock&RLock

常用的资源共享锁机制:有Lock、RLock、Semphore、Condition等,简单给大家分享下Lock和RLock。

Lock

特点就是执行速度慢,但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RLock

使用锁代码操作不当就会产生死锁的情况。

什么是死锁

死锁:当线程A持有独占锁a,并尝试去获取独占锁b的同时,线程B持有独占锁b,并尝试获取独占锁a的情况下,就会发生AB两个线程由于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锁,而发生的阻塞现象,我们称为死锁。即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

所以,在系统设计、进程调度等方面注意如何不让这四个必要条件成立,如何确定资源的合理分配算法,避免进程永久占据系统资源。

死锁代码

python线程间通信

如果各个线程之间各干各的,确实不需要通信,这样的代码也十分的简单。但这一般是不可能的,至少线程要和主线程进行通信,不然计算结果等内容无法取回。而实际情况中要复杂的多,多个线程间需要交换数据,才能得到正确的执行结果。

python中Queue是消息队列,提供线程间通信机制,python3中重名为为queue,queue模块块下提供了几个阻塞队列,这些队列主要用于实现线程通信。

在 queue 模块下主要提供了三个类,分别代表三种队列,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进队列、出队列的不同。

简单代码演示

此时代码会阻塞,因为queue中内容已满,此时可以在第四个queue.put('苹果')后面添加timeout,则成为 queue.put('苹果',timeout=1)如果等待1秒钟仍然是满的就会抛出异常,可以捕获异常。

同理如果队列是空的,无法获取到内容默认也会阻塞,如果不阻塞可以使用queue.get_nowait()。

在掌握了 Queue 阻塞队列的特性之后,在下面程序中就可以利用 Queue 来实现线程通信了。

下面演示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当然都可以多个

使用queue模块,可在线程间进行通信,并保证了线程安全。

协程

协程,又称微线程,纤程。英文名Coroutine。

协程是python个中另外一种实现多任务的方式,只不过比线程更小占用更小执行单元(理解为需要的资源)。为啥说它是一个执行单元,因为它自带CPU上下文。这样只要在合适的时机, 我们可以把一个协程 切换到另一个协程。只要这个过程中保存或恢复 CPU上下文那么程序还是可以运行的。

通俗的理解:在一个线程中的某个函数,可以在任何地方保存当前函数的一些临时变量等信息,然后切换到另外一个函数中执行,注意不是通过调用函数的方式做到的,并且切换的次数以及什么时候再切换到原来的函数都由开发者自己确定。

在实现多任务时,线程切换从系统层面远不止保存和恢复 CPU上下文这么简单。操作系统为了程序运行的高效性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缓存Cache等等数据,操作系统还会帮你做这些数据的恢复操作。所以线程的切换非常耗性能。但是协程的切换只是单纯的操作CPU的上下文,所以一秒钟切换个上百万次系统都抗的住。

greenlet与gevent

为了更好使用协程来完成多任务,除了使用原生的yield完成模拟协程的工作,其实python还有的greenlet模块和gevent模块,使实现协程变的更加简单高效。

greenlet虽说实现了协程,但需要我们手工切换,太麻烦了,gevent是比greenlet更强大的并且能够自动切换任务的模块。

其原理是当一个greenlet遇到IO(指的是input output 输入输出,比如网络、文件操作等)操作时,比如访问网络,就自动切换到其他的greenlet,等到IO操作完成,再在适当的时候切换回来继续执行。

模拟耗时操作:

如果有耗时操作也可以换成,gevent中自己实现的模块,这时候就需要打补丁了。

使用协程完成一个简单的二手房信息的爬虫代码吧!

以下文章来源于Python专栏 ,作者宋宋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r3_ipU3HjdA5VnqSHjUnQ

㈦ python:尝试android模拟器中如何把脚本传送到模拟器,怎么复制到模拟器的虚拟内存卡上

文章里不是说的很清楚吗?你先要安装android的模拟器。就是SDK那个东西。安装后启动它。
其中有一个adb命令 用于与模拟器进行调试用,也可以上传文件。

你把例子代码编辑成一个文件,再传递到模拟器上去。 不过模拟器试先要设置一个SD卡。另外还要安装一个SL4A的软件包。

㈧ 怎样在Win7 64位旗舰版安装Python+Eclipse开发环境

- -安装一样,激活工具可以一样。- -64位不好用个屁!!!不过一样推荐32位。\r\n\r\n32位与64位操作系统的区别科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32位操作系统已经开始呈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了,64位也开始了接班。那32位与64位操作系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r\n\r\n区别一,设计初衷不同。64位操作系统的设计初衷是:满足机械设计和分析、三维动画、视频编辑和创作,以及科学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等领域中需要大量内存和浮点性能的客户需求。换句简明的话说就是:它们是高科技人员使用本行业特殊软件的运行平台。而32位操作系统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r\n\r\n区别二,要求配置不同。64位操作系统只能安装在64位电脑上(CPU必须是64位的)。同时需要安装64位常用软件以发挥64位(x64)的最佳性能。32位操作系统则可以安装在32位(32位CPU)或64位(64位CPU)电脑上。当然,32位操作系统安装在64位电脑上,其硬件恰似\\“大马拉小车\\”:64位效能就会大打折扣。\r\n\r\n区别三,运算速度不同。64位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为64位,64位指令集可以运行64位数据指令,也就是说处理器一次可提取64位数据(只要两个指令,一次提取8个字节的数据),比32位(需要四个指令,一次提取4个字节的数据)提高了一倍,理论上性能会相应提升1倍。\r\n\r\n区别四,寻址能力不同。64位处理器的优势还体现在系统对内存的控制上。由于地址使用的是特殊的整数,因此一个ALU(算术逻辑运算器)和寄存器可以处理更大的整数,也就是更大的地址。比如,Windows Vista x64 Edition支持多达128 GB的内存和多达16 TB的虚拟内存,而32位CPU和操作系统最大只可支持4G内存。\r\n\r\n区别五,软件普及不同。目前,64位常用软件比32位常用软件,要少得多的多。道理很简单:使用64位操作系统的用户相对较少。因此,软件开发商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更多使用群体的软件之中。这也是为什么64位软件价格相对昂贵的重要原因(将成本摊入较少的发售之中)。

㈨ 页面文件太小,无法完成操作

虚拟内存不够造成的

1、鼠标右键点击计算机,然后点击属性。

㈩ 如何释放Python占用的内存

1.充分利用内存
任何一种图像处理软件对内存的要求都很高,Photoshop也一样。如果你在使用Photoshop时,没有使用其它的一些大软件,这时你就可以将Photoshop占用内存资源的比例提高。方法是:进行Photoshop,选择菜单下File\Preference\Memory & Image Cache命令,将Used by Photoshop的比例提高到80%~90%即可。
2.指定虚拟内存
在处理Photoshop时,内存被用完是很正常的,到时会大大影响Photoshop处理图像的时间,哪将怎么解决呢?方法是:你可以用硬盘来作为内存来使用,也就是常说的虚拟内存。请选择菜单下“File\Preference\Plug-Ins & Scratch Disks”命令。在这里的Scratch Disks下,你可以在硬盘上指定四个驱动器来作为虚拟内存,软件默认的虚拟内存是在Windows\temp之下。当第一个虚拟内存被使用光之后,Photoshop会自动去使用第二个Scratch Dsik,这样就提高了执行速度。
3.释放内存与硬盘空间
在进行图像处理时,你所进行的所有操作将会记录在Photoshop的History(历史记录)工作板中。这些操作包括:复制到Clipboard(粘贴板)、Undo(恢复)、Pattern(填充物)、Histories(记录)等几种,选择菜单下“Edit\Purge”命令。
进行这些操作之后,Photoshop会将这些图像和数据保存在内存里,使用该命令后,即将这些被占用的内存空间释放出来(RAM:Oh! Freeden)这样就让Photoshop有更多的Resource(资源)可用,自然就提高了效率。但注意,如果这些操作占用的内存比较少时,就没有必要使用啦!
除此之外,在处理大型图片时,Photoshop会自动产生一些临时文件,一般都很大,如果你处理的是一个20MB大小的宣传画时,那么临时文件可能就是100~150MB。请在Windows\temp或在你设定虚拟内存的驱动器里,将产生的Photoshop临时文件*.tmp删除掉。

阅读全文

与python虚拟内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84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57
php的基本语法 浏览:790
对外汉语pdf 浏览:516
如何用mamp本地web服务器 浏览:869
如何加密自己js代码 浏览:627
排列组合a与c的算法 浏览:534
如何在文件夹中找到同名内容 浏览:786
有什么app文字转韩文配音 浏览:372
循环宏1命令 浏览:35
斐波那契数列矩阵算法 浏览:674
公式保护后加密不了 浏览:82
java跳转到jsp 浏览:819
327平方根算法 浏览:216
win7美化命令行终端 浏览:797
免加密狗图片 浏览:485
一只透明的鸟是什么app 浏览:817
空气压缩机油批发商 浏览:69
linuxifexist 浏览:4
加密tf卡拷入文件 浏览: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