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用 python 中的 NLTK 对中文进行分析和处理
我感觉用nltk 处理中文是完全可用的。其重点在于中文分词和文本表达的形式。
中文和英文主要的不同之处是中文需要分词。因为nltk 的处理粒度一般是词,所以必须要先对文本进行分词然后再用nltk 来处理(不需要用nltk 来做分词,直接用分词包就可以了。严重推荐结巴分词,非常好用)。
中文分词之后,文本就是一个由每个词组成的长数组:[word1, word2, word3…… wordn]。之后就可以使用nltk 里面的各种方法来处理这个文本了。比如用FreqDist 统计文本词频,用bigrams 把文本变成双词组的形式:[(word1, word2), (word2, word3), (word3, word4)……(wordn-1, wordn)]。
❷ 如何用 Python 中的 NLTK 对中文进行分析和处理
中文和英文主要的不同之处是中文需要分词。因为nltk 的处理粒度一般是词,所以必须要先对文本进行分词然后再用nltk 来处理(不需要用nltk 来做分词,直接用分词包就可以了。严重推荐结巴分词,非常好用)。
中文分词之后,文本就是一个由每个词组成的长数组:[word1, word2, word3…… wordn]。之后就可以使用nltk 里面的各种方法来处理这个文本了。比如用FreqDist 统计文本词频,用bigrams 把文本变成双词组的形式:[(word1, word2), (word2, word3), (word3, word4)……(wordn-1, wordn)]。
再之后就可以用这些来计算文本词语的信息熵、互信息等。
再之后可以用这些来选择机器学习的特征,构建分类器,对文本进行分类(商品评论是由多个独立评论组成的多维数组,网上有很多情感分类的实现例子用的就是nltk 中的商品评论语料库,不过是英文的。但整个思想是可以一致的)。
另外还有一个困扰很多人的Python 中文编码问题。多次失败后我总结出一些经验。
Python 解决中文编码问题基本可以用以下逻辑:
utf8(输入) ——> unicode(处理) ——> (输出)utf8
Python 里面处理的字符都是都是unicode 编码,因此解决编码问题的方法是把输入的文本(无论是什么编码)解码为(decode)unicode编码,然后输出时再编码(encode)成所需编码。
由于处理的一般为txt 文档,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是把txt 文档另存为utf-8 编码,然后使用Python 处理的时候解码为unicode(sometexts.decode('utf8')),输出结果回txt 的时候再编码成utf8(直接用str() 函数就可以了)。
❸ 如何用Python做情感分析
可以使用snownlp包,也可以用nltk 和 scikit-learn 结合,或者自己写算法实现。
简单话就是情感词典的匹配,想提高效果的需要考虑特征之间的搭配,语法顺序等,可以查询搜索相关的入门例子和算法详细了解。
❹ 怎样用python处理文本情感分析
Python 有良好的程序包可以进行情感分类,那就是Python 自然语言处理包,Natural Language Toolkit ,简称NLTK 。NLTK 当然不只是处理情感分析,NLTK 有着整套自然语言处理的工具,从分词到实体识别,从情感分类到句法分析,完整而丰富,功能强大。
❺ 如何用 Python 中的 NLTK 对中文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NLTK进行分词
用到的函数:
nltk.sent_tokenize(text) #对文本按照句子进行分割
nltk.word_tokenize(sent) #对句子进行分词
二、NLTK进行词性标注
用到的函数:
nltk.pos_tag(tokens)#tokens是句子分词后的结果,同样是句子级的标注
三、NLTK进行命名实体识别(NER)
用到的函数:
nltk.ne_chunk(tags)#tags是句子词性标注后的结果,同样是句子级
上例中,有两个命名实体,一个是Xi,这个应该是PER,被错误识别为GPE了; 另一个事China,被正确识别为GPE。
四、句法分析
nltk没有好的parser,推荐使用stanfordparser
但是nltk有很好的树类,该类用list实现
可以利用stanfordparser的输出构建一棵python的句法树
❻ Python SnowNLP情感分析实践与优化总结
由于语料缺乏,前期若使用到情感分析,建议暂时使用SnowNLP(此模块主要使用淘宝评论语料)做情感挖掘,但不仅仅为单纯调用,需要优化,下面是一些实践思考:
可在此基础上优化,比如文本需要特别处理,除了平常的去停用词外,还可以需要对输入的文本结合词性等进行处理。
下面是一些常识:
一)无情感的词语(如去停用词,去掉语气词,无词性标签的词语)
二)对于文本过长,则可以考虑提取关键词或抽取文本摘要后再提取关键词
对于后者实践结果差异明显:
以"发布了头条文章: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为例子, 显然该文本为“积极****”文本。
1)s = SnowNLP("发布了头条文章:《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得分为0.5,明显不符合
2)s = SnowNLP(“ ”.join(jieba.analyse.textrank("发布了头条文章:《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而对于文本特别长的,则可以先抽取摘要,再对摘要提取关键词。
这主要由于此SnowNLP主要用贝叶斯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训练文本,机器学习在语料覆盖上不够,特征上工程处理不当会减分,也没考虑语义等。
为何要考虑语义层面:
以“ 苏宁易购,是谁给你们下架OV的勇气****” 中的“ 下架”其实才是中心词(为表达愤怒的文本),但“ 勇气 ”为下架的宾语(其为积极的文本),此句应该结果小于0.5,但实际为0.88,去掉“苏宁易购”则为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