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件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件

发布时间:2023-01-13 03:32:49

① 数控加工工艺的图书4

作者:漆军,何冰强主编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1
I S B N:9787111336600
开 本: 16开
定 价: 28.00元
层 次: 高职高专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 本书从企业数控工艺编程员制订数控加工工艺的过程出发,结合企业常用的数控设备对加工工艺作了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控加工及数控车铣设备,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全书强调实用性,教材中的全部案例都经过企业专家审定。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和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企业中相关工程人员参考。 前言
第一章数控加工及数控车铣设备
第一节数控加工概述
一、数控加工零件分析
二、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
三、数控加工的特点
四、数控加工的内容
五、数控加工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一、数控加工工艺的概念
二、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三、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
第三节数控车床
一、车床的组成及布局
二、数控车床的用途
三、数控车床的分类
四、数控车床的结构
第四节数控铣床
一、数控铣床的组成、布局及其机械结构主要特点
二、数控铣床的用途
三、数控铣床的分类
四、数控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五、数控铣床的主传动系统及主轴部件
六、数控铣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及传动装置
七、数控铣床的主要辅助装置结构
第五节数控机床坐标系
一、数控坐标系的基础知识
二、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
三、机床原点与机床参考点
四、工件坐标系
习题
第二章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课程任务1轴承内圈数控车削工艺的编制
第一节图样检查与分析
一、尺寸公差的检查
二、几何公差的检查
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检查
四、尺寸标注的检查
五、结构工艺性的检查
六、轴承内圈的图样检查与分析
第二节数控车削零件的装夹
一、数控车床夹具的选择原则
二、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选择
三、轴承内圈的装夹
第三节数控车削刀具路径分析
一、简单固定循环的刀具路径
二、复合固定循环的刀具路径
三、车削轴承内圈的刀具路径
第四节数控车削工艺路线的制订
一、工艺路线的基本概念
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三、轴承内圈的数控车削工艺路线的分析与制订
第五节数控车削刀具
一、数控车刀的几何参数
二、数控车刀的特点
三、数控刀具材料的选择
四、数控刀具类型的选择
五、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六、车削轴承内圈数控刀具的选择
第六节数控车削参数的设定
一、金属切削变形过程
二、切削用量的选择
三、轴承内圈工艺卡片的填写
第七节编程基点的处理和计算
一、原点及编程尺寸值的确定
二、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数控车削零件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四、轴承内圈的基点处理与计算
第八节典型数控车削工艺案例
一、工艺案例1——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
二、工艺案例2——轴套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
三、工艺案例3——复杂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
习题
第三章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第四章加工中心加工工艺
第五章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第六章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

②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章节目录

前言
第1章数控加工技术基本概念
1.1基本概念
1.1.1数控技术及其发展
1.1.2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1.3数控机床的分类
1.1.4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1.5数控编程技术
1.1.6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2数控编程基本知识
1.2.1字的概念和功能指令
1.2.2程序格式
1.2.3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1.2.4数控编程中的数学处理
1.3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1.3.1数控加工的刀具及其选用
1.3.2切削用量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1.3.3工艺路线的拟订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数控车床工艺编程
2.1基本编程指令
2.1.1工件坐标系的设定
2.1.2常用功能指令
2.1.3简单阶梯轴的精加工
2.1.4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2.1.5外沟槽的加工
2.1.6成形面的分层加工
2.2循环功能指令
2.2.1单一固定循环指令
2.2.2复合循环指令
2.2.3轴类零件的加工
2.2.4套类零件的加工
2.3螺纹加工指令
2.3.1螺纹加工的相关基本知识
2.3.2常见螺纹的数控加工编程指令
2.3.3三角形圆柱外螺纹的加工
2.3.4三角形圆锥外螺纹的加工
2.3.5三角形圆柱内螺纹的加工
2.3.6多线螺纹的加工
2.3.7梯形圆柱外螺纹的加工
2.4综合加工实例
项目一零件综合加工训练一
项目二零件综合加工训练二
项目三零件综合加工训练三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工艺编程
3.1基本功能指令
3.1.1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3.1.2常用的功能指令
3.1.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3.1.4刀具长度补偿功能
3.2坐标变换功能指令
3.2.1比例缩放功能指令
3.2.2镜像功能指令
3.2.3旋转功能指令
3.2.4极坐标
3.3平面轮廓加工应用实例
项目一平面外轮廓的加工实例
项目二平面内轮廓的加工实例
项目三凹槽的加工实例
3.4孔加工循环指令
3.4.1钻孔加工循环指令
3.4.2螺纹加工循环指令
3.4.3镗孔加工循环指令
3.4.4孔加工循环功能的应用
3.5综合加工实例
项目一十字凸台零件加工实例
项目二转接盘零件加工实例
项目三配合件加工实例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宏指令编程
4.1FANUC0i系统宏程序编程基础知识
4.1.1变量与赋值
4.1.2运算指令
4.1.3转移与循环指令
4.1.4用户宏程序调用指令
4.2数控车床宏指令编程
4.2.1椭圆曲线轮廓轴的加工
4.2.2其他非圆曲线轮廓轴的加工
4.3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宏指令编程
4.3.1圆柱孔的轮廓加工
4.3.2多个圆孔(或台阶圆孔)的轮廓加工
4.3.3孔口倒圆角
4.3.4圆柱体倒角
4.3.5螺纹铣削加工
4.3.6椭圆内轮廓铣削加工
4.3.7球头铣刀加工四棱台斜面
4.3.8内球面粗加工
4.3.9内球面精加工
4.4宏程序综合应用实例
项目一手柄轴车削加工编程
项目二凸模零件铣削加工编程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
附录AFANUC、SIEMENS、华中世纪星数控车床指令对照表
附录BFANUCOi-MC、SIEMENS802D、华中世纪星HNC-22M数控铣床指令对照表
参考文献

③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

[一]、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时,一般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一、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1、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在选择时,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1)通用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应作为优先选择内容;

(2)通用机床难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选择内容;

(3)通用机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可在数控机床尚存在富裕加工能力时选择。

2、不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1)占机调整时间长。如以毛坯的粗基准定位加工第一个精基准,需用专用工装协调的内容;

(2)加工部位分散,需要多次安装、设置原点。这时,采用数控加工很麻烦,效果不明显,可安排通用机床补加工;

(3)按某些特定的制造依据(如样板等)加工的型面轮廓。主要原因是获取数据困难,易于与检验依据发生矛盾,增加了程序编制的难度。

二、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1、尺寸标注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2、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完整、准确

3、定位基准可靠

4、统一几何类型及尺寸

三、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1、工序的划分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

(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

(3)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4)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2、顺序的安排

顺序安排一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应综合考虑;

(2)先进行内腔加工,后进行外形加工;

(3)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或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加工,以减少重复定位次数、换刀次数与挪动压板次数。

3、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

[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法

数控加工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把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艺装备、定位夹紧方式及刀具运动轨迹确定下来,为编制加工程序作好准备。

一、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加工顺序

走刀路线就是刀具在整个加工工序中的运动轨迹,它不但包括了工步的内容,也反映出工步顺序。走刀路线是编写程序的依据之一。确定走刀路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寻求最短加工路线

2、最终轮廓一次走刀完成

3、选择切入切出方向

4、选择使工件在加工后变形小的路线

二、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

在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做到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计算基准的统一;

(2)尽量将工序集中,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装夹后能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时间长的装夹方案;

(4)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三、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对刀点是指通过对刀确定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往往就选择在零件的加工原点。对刀点的选择原则如下:

(1)所选的对刀点应使程序编制简单;

(2)对刀点应选择在容易找正、便于确定零件加工原点的位置;

(3)对刀点应选在加工时检验方便、可靠的位置;

(4)对刀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换刀点是为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采用多刀进行加工的机床而设置的,因为这些机床在加工过程中要自动换刀。对于手动换刀的数控铣床,也应确定相应的换刀位置。为防止换刀时碰伤零件、刀具或夹具,换刀点常常设置在被加工零件的轮廓之外,并留有一定的安全量。

四、确定切削用量

编程人员在确定切削用量时,要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硬度、切削状态、背吃刀量、进给量,刀具耐用度,最后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

以下是一个编程实例(所用的华中数控系统)

程序说明

G92X80Z100建立工件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左端面几何中心点处),设起刀点为(80,100)。

M03S500主轴正转,转速500转/分。

M06T0101换第1号刀(外圆粗车刀),准备粗车外圆面。

G00X32Z2刀具从起刀点快速移至循环起点(32,2)。(毛坯直径Ф30)

G71U1R1P100Q200X0.6Z0.3F200G71复合循环粗车工件外圆表面,每次吃刀量1mm(半径值),每次退刀量1mm(半径值),X方向留0.6mm余量(直径值),Z方向留0.3mm余量,精加工程序从N100至N200。

G00X80Z100粗车外圆表面结束,快速退刀至起刀点(即换刀点)。

T0100取消1号刀的刀偏值。

M06T0202换第2号刀(外圆精车刀),准备精车外圆面。

S800转速调高至800转/分。(精车时转速S应提高,进给F应降低)

N100G00X6Z2精车开始,刀具从起刀点移至(6,2)处。注:将倒角Z向延长2,则X=12-2-4=6(X为直径值)

G01X11.8Z-1F100直线进给加工倒角。注:M12螺纹处外圆加工至11.8(较螺纹外径小0.2),进给降为F100。

Z-20精车螺纹处外圆(螺纹退刀槽暂不加工)。

X14精车端面

X16Z-21精车倒角

Z-28.5精车Ф16外圆

X24Z-43.428精车30度锥面。注:锥面左端节点坐标(24,-43.428)

N200Z-70精车Ф24外圆至-70处(较工件延长5mm)。(中间槽和左端外圆及倒角暂不加工)。精加工结束。

G00X80快速退刀至X80处

Z100快速退刀至起刀点。

T0200取消2号刀的刀偏值。

M06T0404换第4号刀(切槽刀)。设刀头宽为3mm(具体加工应测量刀宽)。

准备切螺纹槽和中间槽。

S500转速调为500

G00X18Z-20快速移至螺纹槽左侧(18,-20)处。

G01X9.3F50加工螺纹槽至X9.3(槽底直径9,留下0.3余量)。

G00X18快速退刀至X18处。

X14Z-17快速移至(14,-17)处,此时右刀尖在(14,-14处),准备加工倒角。

G01X10Z-19加工倒角

X9切槽至槽底

Z-20往左加工去除前面切槽所留下的0.3余量,这样整个槽底不会因两刀切槽而留下接刀痕。

G00X26快速退刀至X26,准备加工中间槽。

Z-55快速移至Z-35(中间槽左侧面处)。

G01X20.3切槽至X20.3(槽底直径19.975,留下0.325余量)。注:不对称公差取中间值。

G00X26快速退刀至X26

Z-53快速移至Z-33(中间槽右侧面处,此时右刀尖在(26,-30处)。

G01X19.975切槽至槽底(X19.975)

Z-55往左加工去除前面切槽所留下的0.325余量,这样整个槽底不会因两刀切槽而留下接刀痕。

G00X80快速退刀至X80处

Z100快速退刀至起刀点。

T0400取消4号刀的刀偏值。

M06T0303换第3号刀(螺纹刀),准备加工螺纹。

注:M12螺纹为粗牙螺纹,经查表螺距为1.75,牙深=1.75×1.3=2.275(直径值),分四刀加工,每刀吃刀深度的直径值分别为:1、0.8、0.4、0.18。

S400转速调为400。注:螺纹加工时转速S=1200/螺距-80(经验公式)。

G00X14Z2快速移至螺纹加工循环起点(14,2)处。

G82X11Z-17F1.75第一刀螺纹加工,吃刀深度的直径值为:1mm。

G82X10.2第二刀螺纹加工,吃刀深度的直径值为:0.8mm。

G82X9.8第三刀螺纹加工,吃刀深度的直径值为:0.4mm。

G82X9.62第四刀螺纹加工,吃刀深度的直径值为:0.18mm。

G82X9.62走一刀螺纹加工空刀。

G00X80Z100快速退刀至起刀点。

T0300取消3号刀的刀偏值。

M06T0404换第4号刀(切槽刀),准备加工左端Ф20圆柱面、倒角和切断工件。

S500转速调为500。

G00X26Z-68快速移至(26,-68)处,此时右刀尖在Z-65处,即工件右端面处。

G01X16F30切槽至X16,为后面倒角作准备。

G00X26快退至X26

Z-65快移至Z-65(即右移一个刀宽位)。

G01X20.3切槽至X20.3(槽底直径20.025,留下0.275余量)。注:不对称公差取中间值。

G00X26快退至X26

Z-63快移至Z-63,此时右刀尖在Z-60处,即肩台处。

G01X20.025切槽至槽底X20.025

Z-67往左加工至Z-67,此时右刀尖在Z-64处,准备加工倒角。

X18Z-68加工倒角

X0切断工件

G00X80快退至X80

Z100快退至起刀点

T0400取消4号刀的刀偏值

M05主轴停转

M02程序结束

④ 数控铣零件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

和数控编程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文主要对模具加工所使用的动模板进行CNC加工,采用西门子系统对动模板进行数控编程加工。首先是对工件进行加工工序的确定,并且进行工艺分析,装夹方式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再对刀具进行了选择。然后就工艺路线进行编程加工。
当前数控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无图化生产、单件高精度并行加工、少人化无人化加工,这就要求数控机床能满足高速、高动态精度、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网络化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是模具三维型面加工特别注重机床的动态性能国内已有一些公司引进了高速铣床,并开始应用。国内机床厂陆续开发出一些准高速的铣床,并正开发高速加工机床。
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加工精度高,质量容易保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掌握数控车床的加工编程技术尤为重要
.1数控机床的优点
数控机床采用了计算机数控( Computerized Nuinerically Control )系统,因此也称为计算机数控机床或 CNC 机床。数控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化机床、在具有高自动程度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这是因为数控机床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优点:
(1)数控机床能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增加切削加工时间的比率。最佳切削参数和最佳走刀路线的合理使用,能够大大地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
(2)数控机床按照程序自动加工,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且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校正及补偿。因此,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可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
(3)只要改变程序,就能改变数控机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轨迹,就可以加工不同的零件,使数控加工具备了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从而能够完成很多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者不能加工的、具有复杂型面的零件的加工。
(4)许多数控机床能够实现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自动换刀,使得零件一次性装夹之后,数控机床就能完成零件的多个加工部位的加工,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大节省了设备和厂房面积。生产者可以精确计算生产成本,并对生产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在一事实上程度上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5)在一般情况下,数控机床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特别的专用夹具,普通的通用夹具就能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与普通机床相比,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时,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和存放的费用可以大大的减少。
(6)运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能够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1.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1.2 .2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1.2.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着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着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2.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数控加工是对学生完成课程后,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数控加工工艺和夹具结构进一步了解的练习性的实践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⑤ 数控机床教学课件

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绘图(AutoCAD)、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及工业电子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原理及编程、CAD/CAM应用、特种加工、工业企业管理、制图测绘、计算机操作实训、AutoCAD实训、金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机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一)基础课
1.两课(132学时)
本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础知识、思想品德修养。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论述;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普遍关心的形势、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理想和人生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高职生打下基础。
2.体育与健康(108学时)
本课程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喜爱体育,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3.大学语文(6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
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并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高等数学(128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大学英语(128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力打好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60学时)
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专业课
7.机械制图与CAD(194学时,机械测绘1周,CAD实训1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投影作图和机械制图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正确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绘制一定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掌握一种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应用。
8.工程力学(90学时)
主要讲授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静力学和运动学部分,使学生认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材料力学部分,使学生掌握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对构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9.机械设计基础(66学时,课程设计3周)
主要讲授常用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等内容。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具有分析机械运动和动力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知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和查阅、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10.金属工艺学(66学时,金工实习5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金属材料来源,力学性能,晶体结构钢的热处理,常用工程材料、铸造、锻压和焊接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毛坯各种成形方法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金属热处理方法;具有选用材料、毛坯及分析毛坯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11.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90学时,电工实训2周)
电工学部分主要讲授直、交流电路及常用电机、电器设备的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常用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能看懂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原理图。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表和选用常规电器元件,并能装调一般的控制电路。工业电子学部分主要讲授交、直流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
分析方法,能阅读电子线路图,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
1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44学时,大作业1周)

本课程公差部分主要讲授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圆锥度结合,螺纹结合,键联接,圆柱齿轮等公差及直线尺寸链等内容。通过大型作业综合训练,使学
生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规定;对图样上常见的公差标准能正确地解释和标注;能按公差选用原则,用类比法选择确定合理的公差配合。
测量技术部分主要讲授测量技术知识,光滑工件检测及光滑量规设计,螺纹、键、圆柱齿轮的测量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的种类,应用范围和检测方法,能设计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具有正确选用和使用现场常用测量仪器,对机械零件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
13.液压与气压技术(4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传动的相关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系统等内容,使学生熟悉常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能参照说明书阅读设备的液传动系统图;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并具有调试和设计一定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14.电气控制技术(4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低压电器,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继电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用可编程控制器组成控制线路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阅读常用机床可编程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对其常见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能用可编程控制器组成较复杂的控制线路
15.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66学时,设计与综合实训1周)
本课程金属切削原理部分主要讲授刀具的几何角度与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及温度,刀具磨损与耐用度、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等内容使学生具有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各类刀具、确定刀具几何要素、选择切削用量和设计标准刀具能力。
16.机械加工设备(44学时,拆装1周,课程设计1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床结构性能、传动、使用和机床设计基本知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床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选用,合理使用,维护、保养、安装、调试以及检查验收常用机床,并具有改装机床部件和设计专用机床的初步能力。
17.机械制造工艺学(66学时,课程设计1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质量,生产率,经济性综合分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论知识,了解典型零件加工的常规工艺和适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具有编制、贯彻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18.机床夹具设计(44学时,课程设计1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工件的定位机构、夹紧机构和专用夹具设计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原理和误差分析方法,熟悉典型机床夹具的结构特点,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机床夹具的能力。
1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4学时,课程设计1周)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化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接口技术与接口芯片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硬件连接的一般方法。较熟练掌握一种典型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掌握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及常用接口电路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种单片计算机的软硬件应用(如进行简单工业控制)设计。
20.数控机床操作入门(66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化课程。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结构与编程、使用及日常保养等方面知识,也兼顾介绍与典型普通机床使用与保养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操作典型数控机床、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的能力,具有合理选用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的类型、规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与现代机床相关的实际技术问题的初步知识,具有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和改造机床的基本知识。
21.CAXA制造工程师(6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CAXA制造工程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线架造型、曲面造型、特征实体造型、数控铣加工的基本知识、数控铣加工刀具轨迹生成与编辑、轨迹生成方法分析等,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较强的三维造型能力和数控自动编程技巧,而且能达到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目的。
(三)选修课
22.现代礼仪
本课程主要讲授礼仪的概念、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接待礼仪、现代交际礼仪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为提高个人竞争能力、自身修养、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促进社会文明打下基础。
23.机械专业英语
本课程主要讲授金属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机械零件、公差与测量、电工学、液压传动、机床、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金属特种加工、刀具以及工业企业管理等机械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专业英语水平。
24.口才、应用文写作与实训
本课程主要讲授口才能力培养、口才应用和写作知识及应用文三部分。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25.数控加工工艺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加工的工艺基础,工件在数控机床上的装夹,数控加工系统的工艺装备,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等内容,使学生正确、合理、全面地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学到必要的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加工工艺。
26.数控机床及其程序编制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概述,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编程基础,数控镗铣加工及手工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及手工编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及手工编程等专业技术知识。
27.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讲授钳工工艺:划线、錾削、锯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刮削、研磨、矫正和弯曲、铆接、装配知识、钻床夹具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钳工工艺的实际操作技术。
28.加工中心操作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数学知识,公差、制图、材料、数控技术、切削刀具及切削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基础知识;二是专业知识部分,主要讲授加工中心、常用刀具及辅具、机床夹具、常用测量器具、加工工艺、程序编制;三是加工中心操作及实例。使学生在就业前复习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内容,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一)制图测绘及CAD实训(60学时)
通过测绘装配体,使学生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熟悉拆装顺序。具有手工和利用计
算机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能力。
(二)金工实习(150学时)

金工实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完成本专业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通过机加工工种的轮换实习,使学生具有1~2种主要机械设备的初步操作技能,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金工实习包括钳工、车工、铣工和磨工。
钳工实习要训练学生了解钳工的工艺范围、应用及安全技术,能够正确使用钳工的常
用工具、量具,掌握金属凿削、锉削、锯割和划线等操作方法,能够按图样独立加工形状简单的零件或成品。
车工实习要指导学生熟悉车床的组成,各部分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车床的使用维护。掌握车外圆与端面、切槽与切断、孔加工、车圆锥面、车成型面与滚花、车螺纹等操作方法。能够按图样技术要求,独立地加工轴、套、螺纹类零件。简单车刀的刃磨。
铣、磨工实习要指导学生熟悉铣床的组成,各部分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铣床的使用维护。掌握铣平面、铣槽与切断、铣等分工件等操作方法。指导学生熟悉磨床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能进行磨削外圆与平面等的操作。
(三)电工实习(60学时)
指导学生熟悉电工常用工具、仪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室内照明线路、简单动力线路安装、维修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导线和绝缘体材料、灯具、开关及熔断器等的类型与选用。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大作业(1周)
本环节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配套实训。通过对动手操作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尺寸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普通螺纹联接及齿轮的测量等方法。初步认识气动、电动量仪测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等方法。
(五)机械零件课程设计(90学时)
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本课程及先修课程的知识,使学生系统地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获得独立设计完整的简单机械或部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六)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30学时)
该环节与电气技术课程配套。学生独立完成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
(七)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30学时)
要求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进行机械零件制造工艺的制定,训练学生根据实际加工条件,正确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八)机床夹具设计(30学时)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工艺、工装基本理论和实际知识,独立设计一般复杂程度夹具的基本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制图及使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九)机床拆、装、调(30学时)
指导学生了解机床装配与拆卸的工艺过程和方法,动手拆卸和装配机床部件,掌握常用拆装工具的使用,保证装配质量的技术措施。
(十)数控机床实习(30学时)
指导学生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作用、编程功能指令和操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操作和调整机床的方法。
(十一)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30学时)
选择具有检测或控制的应用课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总体设计和部分硬件、软件模块
的设计,并进行模拟调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考核成绩列入成绩册。

(十二)岗前培训(510学时)
为取得两种等级证书打好基础,进行为期3周的岗前培训,以期缩短上岗适应期。
(十三)公益劳动与机动(150学时)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每学期安排一周的公益劳动。
(十四)第二课堂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专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服务等活动。学生在三年教育时间内,应利用假期进行为期40天的社会实践;积极参加数控课程、机械制造等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其他有关部门的安排,参加专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服务等活动。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见附表3
七、教学组织
组织教学要以应职岗位的人才规格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式、CBE等,大量利用直观演示、双边教学、快速联想、小组讨论、作业练习、启发式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应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要以“应用”为主旨特征,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其职业技能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所需的要求和标准。
(一)基础课
从应职岗位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应是教法改革和内容选择,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分配每一次课的时间,确定自学讨论、讲授、实验与练习所占的时间比例。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为续课程打下基础。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形势报告、文艺汇演、音乐、美术欣赏及心理健康咨询等提高学生素养;结合“两操一课”与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演出与口才训练、书法、绘画、微机强化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推销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二)专业课
1.课堂教学: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各课程要根据本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好时续上的必要调整。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影视、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并注重教学信息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料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选择好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并精心组织教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实训: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在恰当时间。具体安排时间或全部集中或以周为单位分散。要充分认识教学实训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准备好实训大纲,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应职岗位需要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使其把主干课程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教学实训重点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还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3.岗前实训:最后一学期,以顶岗形式安排就业前综合实训。模拟顶岗,强化训练,使学生稳定的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将各专项技能联贯起来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以缩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三)供职技能教育
包括口才与演讲、书法与写作、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人才市场消息、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选修课和晚自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达到增强供职技能的目的。
八、成绩考核
(一)本计划设置的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
(二)理论知识成绩采用百分制,技能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两项考核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定为该门课程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技能考核应根据应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业课教师组织考核。
(三)教学实训、岗前实训由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技能和工作态度。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及格者取得相应学分。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获取等级证书。
岗前实训结束后,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教育部的计算机二级考试、劳动部高级数控工艺员和劳动部高级车工(或钳工、铣工、焊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五)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四级标准并获得等级证书
(六)学生学习质量评定采用学期成绩分。
学期成绩分=∑(换算前课程成绩×所得课程学分)+奖励成绩分
课程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成绩)÷2
技能成绩按“优90分,良75分,及格60分”折算。
(七) 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抽查、实际操作等方法。
九、学分计算
(一)一门课程按每16个学时1学分计算。
(二)教学实训、岗前实训、公益劳动按1 周1 个学分计算。
(三) 算机应用和职业资格证书每个计2学分。

⑥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有区别吗

两个都学好。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是讲怎么样编程的,操作是人工,手动机床。(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介绍...因为。。。)
至少加工工艺,可以说是怎么样优化编程的,使编程达到最佳效果。
1、先操作。(但操作不是从书本上看的。)
2、编程和工艺。

⑦ 数控加工中心编程步骤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工艺方案分析确定加工对象是否适合于数控加工(形状较复杂,精度一致要求高),分析哪些部位需要拆铜公!确定碰穿面\擦穿面\分型面等!分析使用的刀具类型和刀具大小!毛坯的选择(对同一批量的毛坯余量和质量应有一定的要求)。工序的划分(尽可能采用一次装夹、集中工序的加工方法)。
二.工序详细设计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工序划分(先大刀后小刀,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尽量“少换刀”)。刀具选择。确定使用什么加工方法,设置好切削参数。工艺文件编制工序卡(即程序单),走刀路线示意图。程序单包括:程序名称,刀具型号,加工部位与尺寸,装夹示意图
三.编写数控加工程序用UG设置编出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G,S,M)与程序格式。后处理程序,填写程序单。拷贝程序传送到机床, 程序校核与试切。

⑧ 数控授课

1.1 数控编程方法(2学时)1. 手工编程
2. 自动编程
3. 手工编程流程
4. 自动编程的内容与步骤
1.2 数控编程的格式与代码(2学时)
1. 数控加工程序的格式
2. 数控编程的代码
1.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2学时)
1. 机床坐标系
2. 编程坐标系
3. 加工坐标系
4. 机床加工坐标系设定的实例
第2章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1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1 数控车床的特点及功能(1学时)
1. 数控车床的分类
2. 数控车床的结构特点
3. 数控车床的加工对象
2.2 数控车床的工艺装备(1学时)
1. 数控车床的刀具
2. 数控车床的卡盘
3. 数控车床的尾座
4. 数控车床的刀架
5. 数控车床的铣削动力头
2.3 零件图纸的数据处理(1学时)
1. 原点的选择
2. 基点坐标的计算
3. 节点坐标值计算
4. 非圆曲线的逼近处理
5. 刀具中心轨迹计算
6. 辅助计算
2.4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处理(1学时)
1. 确定工件的加工部位和具体内容
2. 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与设计夹具
3. 确定加工方案
4. 确定切削用量与进给量
2.5 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编制(10学时)
1. F功能
2. S功能
3. T功能
4. M功能
5. 加工坐标系设置G50
6. 快速定位指令G00
7. 直线插补指令G01
8. 圆弧插补指令G02、G03
9. 暂停指令G04
10. 英制和米制输入指令G20、G21
11. 进给速度量纲控制指令G98、G99
12. 参考点返回指令G27、G28、G30
13. 车削固定循环指令G90、G94
14. 多次固定循环G70、G71、G72、G73、G74、G75
15. 孔加工固定循环G83/G87 、G85/G89、 G84/G88
16. 螺纹加工指令G32、G92、G76
17. 刀具补偿
实验1. 数控车床仿真实验2学时
实验2. 数控车床加工实验2学时
第3章 数控铣削编程技术(14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3.1 数控铣床的特点及功能(1学时)
1. 数控铣床的分类
2. 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
3. 数控铣床的加工对象
3.2 数控铣床的工艺装备(1学时)
1. 数控铣床的刀炳
2. 数控铣床的刀具
3. 数控铣床的夹具
4. 数控铣床的附件
3.3 零件图纸的数据处理(1学时)
1. 非圆曲线的数学处理
2. 列表曲线的数学处理
3. 曲面的数学处理
3.4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处理(1学时)
1. 选择并确定数控铣削加工部位及工序内容
2. 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
3. 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分析
4. 加工顺序的安排
5. 加工路线的确定
6. 加工参数的确定
3.5 数控铣削加工程序编制(6学时)
1. 设置加工坐标系指令G92
2. 选择机床坐标系指令G53
3. 加工坐标系选择指令G54~G59
4. 绝对值输入指令G90、增量值输入指令G91
5. 快速定位指令G00
6. 直线插补指令G01
7. 平面选择指令G17、G18、G19
8. 圆弧插补G02、G03
9. 螺旋线插补指令
10. 暂停指令G04
11. 英制和米制输入指令G20、G21
12. 参考点返回指令G27、G28、G29、G30
13. 图形缩放指令G51、G50
14. 图形旋转指令G68、G69
15.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G41、G42、G40
16. 刀具长度补偿G43、G44
17. 子程序调用M98
实验3. 数控铣床仿真实验2学时
实验4. 数控铣床加工实验2学时
第4章 加工中心加工技术(10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4.1 加工中心的特点(1学时)
1. 加工中心的分类
2. 加工中心的功能
3. 主要加工对象
4. 加工中心的附件
4.2 加工中心的工艺处理(1学时)
1. 零件加工工艺可行性分析
2. 零件的工艺设计
3. 加工余量的确定
4. 切削用量的确定
4.3 工件的定位及刀具的选择(1学时)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 零件的装夹与定位
3. 加工刀具的选择
4.4加工中心编程(3学时)
1. 加工中心的换刀
2. 钻孔循环指令
实验5. 加工中心仿真实验2学时
实验6. 加工中心加工实验2学时
第5章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8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5.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特点及功能(1学时)
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
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分类
3.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对象
5.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1学时)
1. 模坯准备
2. 工件的装夹与调整
3. 电极丝的选择和调整
4. 工艺参数的选择
5.3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4学时)
1. 3B格式编制程序
2. ISO代码数控程序编制
(1) 坐标系设定指令G92
(2) 快速点定位指令G00
(3) 直线插补指令G01
(4) 圆弧插补指令G02、G03
(5) 插入圆角指令
(6) 切割速度设定指令G94、G95
(7) 暂停指令G04
(8) 参考点G28、G30、G29、G32、G33
(9) 锥度加工指令G50、G51、G52
(10) 镜像及交换指令G05、G06、G07、G08、G09、G10、G11、G12
(11) 坐标平移G93
(12) 绝对和相对坐标编程指令G90、G91
(13) 加工坐标系设置指令G54、G55、G56、G57、G58、G59
(14) 手动操作指令G80、G82、G84
(15) 补偿指令G41、G42、G40
(16) 坐标指令W、H、S
(17) 辅助功能指令
实验7. 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实验2学时
第6章 成型表面的电火花加工(6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6.1 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特点及功能(1学时)
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2.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的组成
3.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的附件
4. 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加工对象
5. 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分类
6.2 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艺处理(1学时)
1. 过程参数与主要工艺指标
2. 常用电极材料与电极设计
3. 影响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4. 影响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加工速度的因素
5. 影响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加工精度的因素
6.3 电火花加工编程指令(2学时)
1. 镜像指令G05、G06、G07、G08、G09
2. 尖角过渡指令G28、G29
3. 抬刀控制指令G30、G31、G32
4. 电极半径补偿指令G40、G41、G42
5. 选择坐标系指令G54、G55、G56、G57、G58、G59
6. 感知指令G80
7. 回极限位置指令G81
8. G53、G87
9. M代码
10. C代码
11. T代码
12. R转角功能
实验8. 电火花成型加工编程实验2学时
第7章 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编程(18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
7.1 CAD/CAM技术特点(2学时)相关性、并行协作
2. CAD/CAM技术的发展趋势
3. 计算机辅助编程的步骤
4. UGII CAD/CAM系统
5. Pro/Engineer
6. CATIA
7. Cimatron
8. CAXA制造工程师
9. Master CAM
7.2 Master CAM的车削编程(4学时)
1. 机床参数、工件毛坯参数和刀具参数的设定
2. 车端面刀具路径
3. 轮廓粗车刀具路径
4. 轮廓精车刀具路径
5. 槽加工刀具路径
6. 螺纹加工刀具路径
7. 钻孔加工刀具路径
8. 镗孔加工刀具路径
9. 截断加工刀具路径
10. Master CAM的车削编程的检查仿真与后置处理
实验9 Master CAM的车削编程实验2学时
实验10 Master CAM的车削编程实验2学时
7.3 Master CAM的铣削编程(4学时)
1. 机床参数、工件毛坯参数和刀具参数的设定
2. 平面铣削刀具路径
3. 外轮廓刀具路径
4. 挖槽加工刀具路径
5. 钻孔加工刀具路径
实验11. Master CAM的平面铣削编程实验(2学时)
1. 平行式曲面加工刀具路径
2. 放射状曲面加工刀具路径
3. 流线式曲面加工刀具路径
4. 等高外式曲面加工刀具路径
5. 挖槽式曲面加工
6. 环绕等距式曲面加工刀具路径
实验12. Master CAM的曲面铣削编程实验(2学时)

⑨ 数控编程有哪些基本方式请说明其各种的应用特点。

《数控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和其他许多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机构、数控编程等内容。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数控编程》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随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应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减;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是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所以对数控加工的原理也可以只进行简单讲解,还应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讲授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这样,《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要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在确定了课程基本内容后,教材的编写就成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控编程》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为理论指导,进行高职高专《数控编程》教材的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笔者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知识级涉及的主要是心理过程的记忆。本课程知识级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基本概念的名称、定义;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 是能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级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字与字的功能、程序格式;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解释常用代码的定义、使用方法及编写格式,各代码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新问题。本课程应用级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制。“分析” 是对一项信息,找出其构成的要素或部分,使得观念中相关的层次更为清楚,并且使得观念与观念的关系更为明白。本课程分析级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数控机床编程中,各项功能的适用场合,并使用其进行编程;对典型数控机床的对刀调整、工作台调整、程序调整等进行分析,并确定正确方法。综合是将多元素或部分加以组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本课程中“综合” 级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能对较复杂零件进行数控加 程序的多方案比较,对较复杂零件进行工艺、程序、加工调整分析,并确定加工方案。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教学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能有效提高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针对性。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遵循这一基本理论,才能形成高职教材的特色。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媒体与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录音、幻灯、录像、电视,特别是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时,普遍感觉这门课枯燥、难学,但如果利用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出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就会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数控编程不但易懂、易学,而且实用,这样就会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好这门课也就不是难事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有些同学往往顾了做笔记就顾上听课,常常一堂课下来,笔记做了不少,但脑子却是一片空白。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无需做笔记,只须专心听课,课后将电子教案一COPY就行了,复习时也非常轻松,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也非常丰富,还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授课方法,不但板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较差。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会大大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利用率4.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对学期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复习;教师也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然而,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法,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考试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由三项内容组成:笔试(50%)+操作考试(30%)+综合考试(20%)=总成绩(100%)。1)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50分);试卷可以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这样真正做到“教考分离”。2)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基本技能(30分);3)综合考试:每个学生独立加工一个零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分)。

5.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专业课程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为此,必须要重点建设好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数控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机床结构及编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验,包括①手工编程:每个学生一台模拟编程器,完成数控车床、铣床编程训练。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及配套CAD/CAM软件,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数控加工与编程课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app可以免费做手机 浏览:371
异性下载什么app 浏览:678
51单片机程序单步视频 浏览:239
家庭宽带如何连接服务器 浏览:117
汽车高压泵解压 浏览:770
上门正骨用什么app 浏览:758
安卓为什么免费使用 浏览:397
加密货币都有哪些平台 浏览:625
python和matlab难度 浏览:388
python爬虫很难学么 浏览:572
小米解压积木可以组成什么呢 浏览:816
为什么滴滴出行app还能用 浏览:564
怎么升级手机android 浏览:923
php权威编程pdf 浏览:995
扣扣加密技巧 浏览:721
苹果如何创建服务器错误 浏览:497
软考初级程序员大题分值 浏览:475
js压缩视频文件 浏览:580
linux如何通过命令创建文件 浏览:991
应用加密app还能访问应用嘛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