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实现数据结构

python实现数据结构

发布时间:2023-01-16 02:35:44

1. python数据结构-队列与广度优先搜索(Queue)

队列(Queue) :简称为队,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是一种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我们把队列中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 “队尾(rear)” ;把允许删除的另一端称为 “队头(front)” 。当表中没有任何数据元素时,称之为 “空队”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Breadth First Search) :简称为 BFS,又译作宽度优先搜索 / 横向优先搜索。是一种用于遍历或搜索树或图的算法。该算法从根节点开始,沿着树的宽度遍历树或图的节点。如果所有节点均被访问,则算法中止。

广度优先遍历 类似于树的层次遍历过程 。呈现出一层一层向外扩张的特点。先看到的节点先访问,后看到的节点后访问。遍历到的节点顺序符合“先进先出”的特点,所以广度优先搜索可以通过“队列”来实现。

力扣933

游戏时,队首始终是持有薯仔的人
模拟游戏开始,队首的人出队,之后再到队尾(类似于循环队列)
传递了num次之后,将队首的人移除
如此反复,直到队列中剩余一人

多人共用一台打印机,采取“先到先服务”的队列策略来执行打印任务
需要解决的问题:1 打印系统的容量是多少?2 在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内,系统可容纳多少用户以多高的频率提交打印任务?

输入:abba
输出:False
思路:1 先将需要判定的词从队尾加入 deque; 2从两端同时移除字符并判断是否相同,直到deque中剩余0个(偶数)或1个字符(奇数)

内容参考: https://algo.itcharge.cn/04.%E9%98%9F%E5%88%97/01.%E9%98%9F%E5%88%97%E5%9F%BA%E7%A1%80%E7%9F%A5%E8%AF%86/01.%E9%98%9F%E5%88%97%E5%9F%BA%E7%A1%80%E7%9F%A5%E8%AF%86/

2.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利用列表实现栈

概念:

栈:

名称的由来:这个名字来源于自动售货机中用弹簧顶住的一堆盘子的隐喻。

概念:这里提到的栈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

,而非空间内存分配处涉及的空间存储的概念。但是大同小异,原理还是来自于对栈空间的理解。这里的栈是有一系列对象组成的一个集合,这些对象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遵循后进先出(LIFO)原则。用户可以在任意时刻向栈中插入一个对象,但只能取得或者删除最后一个插入的对象(即所谓的栈顶)。

目的:通过列表实现栈

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是不是还有其他操作没有完成,为什么不能在中间插入或者其他操作,因为栈不具备这些功能,所以实现的都是栈的常规功能。

利用栈实现数据的逆置

由于LIFO协议的限制,栈可以用作一种通用的工具,用于实现一个数据序列的逆置,这一思想可以用于很多方面,例如以降序

的方式显示一个数据集,我们可以通过先逐行读取数据,然后压如一个栈中,在按照从栈中弹出的顺序来写入。这个方法的实现过程如下:

3.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哈希map的实现及原理

1-collections.MutableMapping

1.1 概念:这是什么?

大家可能想知道这一串英文是什么意思?其实只需要了解在collections库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抽象基类MutableMappin

g,专门用于实现map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后边我们会用到它。

2-我们的map基类


2.1 实现这个类

这个基类其实也就是确定了键值对的属性,并且存储了基本的比较方法。它的对象就是一个键值对咯。这个很好理解。有点类似object的感觉。

3-通过map基类实现的无序映射

给大家看一个上边的例子,这个例子来源于网络,自己改了改,能用,更加详细而已,凑合看.

4-Python哈希表的实现的基类

4.1 咱有话直说:上才(代)艺(码)

如果还不知道哈希表概念的同xio,请参考 python进阶之数据结构与算法–中级-哈希表(小白piao分享) 。废话不多说,咱们撸代码:

OK了,基本的哈希表就实现了,其实仔细想想很容易,但是自己要能实现还是要理解哈希表的本质哦,外加一定量的练习才可以熟练掌握,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熟练而已。

5-分离链表实现的具体哈希map类

说明:这玩意只是一种降低冲突的手段,上一节提过,降低冲突最好的地方是发生在元组进入桶的时候,所以想必大家猜到了,接下来的分离链表也就是为了self._bucket_xxxxxxx系列方法做准备。这里之所以在上边使用@abstractmethod就是为了继承实现,目的可以实现多种将冲突的哈希表。分离链表的概念上一节也有的。
“见码入面”(借鉴:见字如面这个电视节目,有兴趣可以看看,还不错的):

6-用线性探测处理冲突的哈希map类

这种方式的好处不需要再去借助其他额外的赋值结构来表示桶。结构更加简单。不会再像上一种方法还要让桶是一个UnsortedTableMap的对象。
代码如下:

4. PYTHON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介绍

当你听到数据结构时,你会想到什么?

数据结构是根据类型组织和分组数据的容器。它们基于可变性和顺序而不同。可变性是指创建后改变对象的能力。我们有两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内置数据结构和用户定义的数据结构。

什么是数据算法-是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系列步骤,接受输入并将其转换为目标输出。

列表是用方括号定义的,包含用逗号分隔的数据。该列表是可变的和有序的。它可以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混合。

months=['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
print(months[0])#print the element with index 0
print(months[0:7])#all the elements from index 0 to 6
months[0]='birthday #exchange the value in index 0 with the word birthday

print(months)

元组是另一种容器。它是不可变有序元素序列的数据类型。不可变的,因为你不能从元组中添加和删除元素,或者就地排序。

length, width, height =9,3,1 #We can assign multiple variables in one shot

print("The dimensions are {} * {} * {}".format(length, width, height))

一组

集合是唯一元素的可变且无序的集合。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从列表中删除重复项。

numbers=[1,2,3,4,6,3,3]

unique_nums = set(numbers)
print(unique_nums)

models ={'declan','gift','jabali','viola','kinya','nick',betty' }

print('davis' in models)#check if there is turner in the set models
models.add('davis')
print(model.pop())remove the last item#
字典

字典是可变和无序的数据结构。它允许存储一对项目(即键和值)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将容器包含到其他容器中来创建复合数据结构的可能性。

* 用户定义的数据结构*

使用数组的堆栈堆栈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中元素按顺序排列。它遵循L.I.F.O的机制,意思是后进先出。因此,最后插入的元素将作为第一个元素被删除。这些操作是:

溢出情况——当我们试图在一个已经有最大元素的堆栈中再放一个元素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下溢情况——当我们试图从一个空堆栈中删除一个元素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中的元素按顺序排列。它遵循先进先出的F.I.F.O机制。

描述队列特征的方面

两端:

前端-指向起始元素。

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有两种操作:

树用于定义层次结构。它从根节点开始,再往下,最后的节点称为子节点。

链表

它是具有一系列连接节点的线性数据。每个节点存储数据并显示到下一个节点的路由。它们用来实现撤销功能和动态内存分配。

图表

这是一种数据结构,它收集了具有连接到其他节点的数据的节点。

它包括:

算法

在算法方面,我不会讲得太深,只是陈述方法和类型:

原文: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hit/VRRvYr3

5. 一文搞懂python数据类型和结构

每次python从入门到精通都是从头开始看,做这个学习笔记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可以省去学习数据类型和结构那几章的时间,所以“偷懒”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分别是: 整数型、浮点型、复数、常量、布尔型、字符串 。其中复数基本不会使用到,可以不用太关注

分别是 列表、字典、集合和元组 ,其中最常见并且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就是列表和字段,其他两个不常见。

02、字典
列表之外,字典可能是python中用的也比较多的数据结构了,由于字典的底层应用哈希映射,所以要求字典的所有key必须是不可变元素(可哈希对象),增删改查操作一般都能实现O(1)复杂度,是低复杂度的必备数据结构。

03、集合
集合(set)是一个无序的不重复元素序列。
可以使用大括号 { } 或者 set() 函数创建集合,注意:创建一个空集合必须用 set() 而不是 { },因为 { } 是用来创建一个空字典。

集合操作可能最常见于用于对列表去重,它的最大特性是各元素仅保留1次,底层也是应用了哈希函数,所以在集合中查找元素一般也可实现O(1)复杂度,同时集合的嵌套元素也要求是不可变类型(可哈希对象)
add:在集合中增加一个元素,如果元素已存在,则无实际操作

pop:不接受任何参数,堪称是最神秘的操作,不同于列表的从尾端删除、字典的指定键删除,集合的pop操作看似是"随机"删除。但实际上是按照加入集合的先后顺序,删除"最早"加入的元素

除了与列表和字典中类似的增删改操作外,集合还支持数学概念下的集合操作,如交集、并集、差集等。

04、元组
如果说列表、字典和集合都有其各自擅长应用场景的话,那么元组可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数据结构:它接口有限、功能单一,而且是不可变类型。一般而言,用元组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列表实现。但使用用元组时,更多在于暗示该序列为不可变类型。当然,当元组内嵌套子列表时实际上是可以对嵌套的子列表进行更改操作的。

https://github.com/zqkyy/py_basic_structure

有问题可以私信我,欢迎交流!

6.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笔记:3.1数据结构

元组是一种固定长度、不可变的Python对象序列。创建元组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逗号分隔序列值:

tuple 函数将任意序列或迭代器转换为元组:

中括号 [] 可以获取元组的元素, Python中序列索引从0开始

元组一旦创建,各个位置上的对象是无法被修改的,如果元组的一个对象是可变的,例如列表,你可以在它内部进行修改:

可以使用 + 号连接元组来生成更长的元组:

元组乘以整数,则会和列表一样,生成含有多份拷贝的元组:

将元组型的表达式赋值给变量,Python会对等号右边的值进行拆包:

拆包的一个常用场景就是遍历元组或列表组成的序列:

*rest 用于在函数调用时获取任意长度的位置参数列表:

count 用于计量某个数值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列表的长度可变,内容可以修改。可以使用 [] 或者 list 类型函数来定义列表:

append 方法将元素添加到列表尾部:

insert 方法可以将元素插入到指定列表位置:
插入位置范围在0到列表长度之间

pop 是 insert 的反操作,将特定位置的元素移除并返回:

remove 方法会定位第一个符合要求的值并移除它:

in 关键字可以检查一个值是否在列表中;
not in 表示不在:

+ 号可以连接两个列表:

extend 方法可以向该列表添加多个元素:

使用 extend 将元素添加到已经存在的列表是更好的方式,比 + 快。

sort 方法可以对列表进行排序:

key 可以传递一个用于生成排序值的函数,例如通过字符串的长度进行排序:

bisect.bisect 找到元素应当被插入的位置,返回位置信息
bisect.insort 将元素插入到已排序列表的相应位置保持序列排序

bisect 模块的函数并不会检查列表是否已经排序,因此对未排序列表使用bisect不会报错,但是可能导致不正确结果

切片符号可以对大多数序列类型选取子集,基本形式是 [start:stop]
起始位置start索引包含,结束位置stop索引不包含

切片还可以将序列赋值给变量:

start和stop可以省略,默认传入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负索引可以从序列尾部进行索引:

步进值 step 可以在第二个冒号后面使用, 意思是每隔多少个数取一个值:

对列表或元组进行翻转时,一种很聪明的用法时向步进值传值-1:

dict(字典)可能是Python内建数据结构中最重要的,它更为常用的名字是 哈希表 或者 关联数组
字典是键值对集合,其中键和值都是Python对象。
{} 是创建字典的一种方式,字典中用逗号将键值对分隔:

你可以访问、插入或设置字典中的元素,:

in 检查字典是否含有一个键:

del 或 pop 方法删除值, pop 方法会在删除的同时返回被删的值,并删除键:

update 方法将两个字典合并:
update方法改变了字典元素位置,对于字典中已经存在的键,如果传给update方法的数据也含有相同的键,则它的值将会被覆盖。

字典的值可以是任何Python对象,但键必须是不可变的对象,比如标量类型(整数、浮点数、字符串)或元组(且元组内对象也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通过 hash 函数可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可以哈希化(即是否可以用作字典的键):

集合是一种无序且元素唯一的容器。

set 函数或者是用字面值集与大括号,创建集合:

union 方法或 | 二元操作符获得两个集合的联合即两个集合中不同元素的并集:

intersection 方法或 & 操作符获得交集即两个集合中同时包含的元素:

常用的集合方法列表:

和字典类似,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可变的。如果想要包含列表型的元素,必须先转换为元组:

7. 如何用python实现各种数据结构

Hi,大家好

我将分享如何用python实现各种数据结构~

快速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归并排序

堆排序heapq模块

队列

二分查找

以上,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8. python中的数据结构分析

1.Python数据结构篇

数据结构篇主要是阅读[Problem Solving with Python](Welcome to Problem Solving with 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 [该网址链接可能会比较慢]时写下的阅读记录,当然,也结合了部分[算法导论](Introction to Algorithms)
中的内容,此外还有不少wikipedia上的内容,所以内容比较多,可能有点杂乱。这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常用的一些数据结构,例
如堆栈、队列、二叉树等等,也有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性能的分析,同时还包括了搜索和排序(在算法设计篇中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的简单总结。每篇文
章都有实现代码,内容比较多,简单算法一般是大致介绍下思想及算法流程,复杂的算法会给出各种图示和代码实现详细介绍。

**这一部分是下
面算法设计篇的前篇,如果数据结构还不错的可以直接看算法设计篇,遇到问题可以回来看数据结构篇中的某个具体内容充电一下,我个人认为直接读算法设计篇比
较好,因为大家时间也都比较宝贵,如果你会来读这些文章说明你肯定有一定基础了,后面的算法设计篇中更多的是思想,这里更多的是代码而已,嘿嘿。**

(1)[搜索](Python Data Structures)

简述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详述Hash查找(hash函数的设计以及如何避免冲突)

(2)[排序](Python Data Structures)

简述各种排序算法的思想以及它的图示和实现

(3)[数据结构](Python Data Structures)

简述Python内置数据结构的性能分析和实现常用的数据结构:栈、队列和二叉堆

(4)[树总结](Python Data Structures)

简述二叉树,详述二叉搜索树和AVL树的思想和实现

2.Python算法设计篇

算法设计篇主要是阅读[Python Algorithms: Mastering Basic Algorithms in the Python Language](Python Algorithms: Mastering Basic Algorithms in the Python Language)[**点击链接可进入Springer免费下载原书电子版**]之后写下的读书总结,原书大部分内容结合了经典书籍[算法导论](Introction to Algorithms),
内容更加细致深入,主要是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思想,以及如何使用Python高效巧妙地实现这些算法,这里有别于前面的数据结构篇,部分算法例如排
序就不会详细介绍它的实现细节,而是侧重于它内在的算法思想。这部分使用了一些与数据结构有关的第三方模块,因为这篇的重点是算法的思想以及实现,所以并
没有去重新实现每个数据结构,但是在介绍算法的同时会分析Python内置数据结构以及第三方数据结构模块的优缺点,也就意味着该篇比前面都要难不少,但
是我想我的介绍应该还算简单明了,因为我用的都是比较朴实的语言,并没有像算法导论一样列出一堆性质和定理,主要是对着某个问题一步步思考然后算法就出来
了,嘿嘿,除此之外,里面还有很多关于python开发的内容,精彩真的不容错过!

这里每篇文章都有实现代码,但是代码我一般都不会分
析,更多地是分析算法思想,所以内容都比较多,即便如此也没有包括原书对应章节的所有内容,因为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所以我只是选择经典的算法实例来介绍算
法核心思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内容是原书没有的,部分是来自算法导论,部分是来自我自己的感悟,嘻嘻。该篇对于大神们来说是小菜,请一笑而过,对于菜鸟
们来说可能有点难啃,所以最适合的是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对各个算法都有所了解但是理解还不算深刻的半桶水的程序猿,嘿嘿。

本篇的顺序按照原书[Python Algorithms: Mastering Basic Algorithms in the Python Language](Python Algorithms: Mastering Basic Algorithms in the Python Language)的章节来安排的(章节标题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哟),为了节省时间以及保持原着的原滋原味,部分内容(一般是比较难以翻译和理解的内容)直接摘自原着英文内容。

**1.
你也许觉得很多内容你都知道嘛,没有看的必要,其实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这么想,但是如果只是归纳一个算法有哪些步骤,那这个总结也就没有意义了,我觉得这
个总结的亮点在于想办法说清楚一个算法是怎么想出来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进行优化的等等,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让读者和我一起来想出某个问题的解,每篇
文章之后都还有一两道小题练手哟**

**2.你也许还会说算法导论不是既权威又全面么,基本上每个算法都还有详细的证明呢,读算法导论岂
不更好些,当然,你如果想读算法导论的话我不拦着你,读完了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别怪小弟没有提醒你哟,嘻嘻嘻,左一个性质右一个定理实在不适合算法科
普的啦,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读完的。但是码农与蛇的故事内容不多哟,呵呵呵**

**3.如果你细读本系列的话我保证你会有不少收获的,需要看算法导论哪个部分的地方我会给出提示的,嘿嘿。温馨提示,前面三节内容都是介绍基础知识,所以精彩内容从第4节开始哟,么么哒 O(∩_∩)O~**

(1)[Python Algorithms - C1 Introction](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是对原书中的内容做些简单介绍,说明算法的重要性以及各章节的内容概要。

(2)[Python Algorithms - C2 The basics](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介绍了三个内容:算法渐近运行时间的表示方法、六条算法性能评估的经验以及Python中树和图的实现方式。**

(3)[Python Algorithms - C3 Counting 101](Python Algorithms)

原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数学,例如排列组合以及递归循环等,但是本节只重点介绍计算算法的运行时间的三种方法

(4)[Python Algorithms - C4 Inction and Recursion and Rection](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介绍算法设计的三个核心知识:Inction(推导)、Recursion(递归)和Rection(规约),这是原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5)[Python Algorithms - C5 Traversal](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介绍图的遍历算法BFS和DFS,以及对拓扑排序的另一种解法和寻找图的(强)连通分量的算法**

(6)[Python Algorithms - C6 Divide and Combine and Conquer](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介绍分治法策略,提到了树形问题的平衡性以及基于分治策略的排序算法**

(7)[Python Algorithms - C7 Greedy](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通过几个例子来介绍贪心策略,主要包括背包问题、哈夫曼编码和最小生成树等等**

(8)[Python Algorithms - C8 Dynamic Programming](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结合一些经典的动规问题介绍动态规划的备忘录法和迭代法这两种实现方式,并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对比**

(9)[Python Algorithms - C9 Graphs](Python Algorithms)

**本节主要介绍图算法中的各种最短路径算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它们的内核以及它们的异同**

9. Python高级数据结构——堆

在一个 最小堆 (min heap) 中,如果 P 是 C 的一个父级节点,那么 P 的 key(或 value) 应小于或等于 C 的对应值。 正因为此,堆顶元素一定是最小的,我们会利用这个特点求最小值或者第 k 小的值。

在一个 最大堆 (max heap) 中,P 的 key(或 value) 大于或等于 C 的对应值。

以python为例,说明堆的几个常见操作,这里需要用到一个内置的包:heapq

python中使用堆是通过传入一个数组,然后调用一个函数,在原地让传入的数据具备堆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heapify默认构造的是小顶堆(min heap),如果要构造大顶堆,思路是把所有的数值倒转,既* -1,例如:

使用heapq提供的函数: heappop 来实现

具体使用方式参考 初始化Heapify

使用heapq提供的函数: heappush 来实现

同时heapq还提供另外一个函数: heappushpop ,能够在一个函数实现push&pop两个操作;顺序是:先push再pop

根据官方文档的描述,这个函数会比先在外围先调用heappush,再调用heappop,效率更高

先pop数据再push数据,和heappushpop的顺序是反着的; 同样的,这样调用的性能也会比先调用heappop再调用heappush更好

如果pop的时候队列是空的,会抛出一个异常

可以通过 heapq.merge 将多个 已排序 的输入合并为一个已排序的输出,这个本质上不是堆;其实就是用两个指针迭代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算法题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从 iterable 所定义的数据集中返回前 n 个最大/小元素组成的列表。

函数为: heapq.nlargest() | heapq.nsmallest()

heapq - Heap queue algorithm - Python 3.10.4 documentation

10. python基础数据结构:序列、映射、集合

参考资料:http://www.cnblogs.com/jeffwongishandsome/archive/2012/08/05/2623660.html

Python中常见的数据结构可以统称为容器(container)。序列(如列表和元组)、映射(如字典)以及集合(set)是三类主要的容器。

一、序列(列表、元组和字符串)

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编号。Python中有6种内建的序列。其中列表和元组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他包括字符串、Unicode字符串、buffer对象和xrange对象。下面重点介绍下列表、元组和字符串。

1、列表

列表是可变的,这是它区别于字符串和元组的最重要的特点,一句话概括即:列表可以修改,而字符串和元组不能。

(1)、创建

通过下面的方式即可创建一个列表:

输出:

['hello', 'world']

[1, 2, 3]

可以看到,这中创建方式非常类似于javascript中的数组。

(2)、list函数

通过list函数(其实list是一种类型而不是函数)对字符串创建列表非常有效:

输出:

['h', 'e', 'l', 'l', 'o']

2、元组

元组与列表一样,也是一种序列,唯一不同的是元组不能被修改(字符串其实也有这种特点)。

(1) 、创建

输出:

(1, 2, 3) ('jeffreyzhao', 'cnblogs') (1, 2, 3, 4) () (1,)

从上面我们可以分析得出:

a、逗号分隔一些值,元组自动创建完成;

b、元组大部分时候是通过圆括号括起来的;

c、空元组可以用没有包含内容的圆括号来表示;

d、只含一个值的元组,必须加个逗号(,);

(2)、tuple函数

tuple函数和序列的list函数几乎一样:以一个序列(注意是序列)作为参数并把它转换为元组。如果参数就算元组,那么该参数就会原样返回:

输出:

(1, 2, 3)

('j', 'e', 'f', 'f')

(1, 2, 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7, in

t4=tuple(123)

TypeError: 'int' object is not iterable

3、字符串

(1)创建

输出:

Hello world

H

H

e

l

l

o

w

o

r

l

d

(2)、格式化

format():

print(‘{0} was {1} years old when he wrote this book’. format(name,age) )

print(‘{} was {} years old when he wrote this book’. format(name,age) )

print(‘{name} was {age} years old when he wrote this book’. format(name=’Lily’,age=’22’) )

#对于浮点数“0.333”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print(‘{0 : .3f}’.format(1.0/3) )

结果:0.333

#使用下划线填充文本,并保持文字处于中间位置

#使用^定义‘_____hello_____’字符串长度为11

print(‘{0 : ^_11}’.format(‘hello’) )

结果:_____hello_____

% :

格式化操作符的右操作数可以是任何东西,如果是元组或者映射类型(如字典),那么字符串格式化将会有所不同。

输出:

Hello,world

Hello,World

注意:如果需要转换的元组作为转换表达式的一部分存在,那么必须将它用圆括号括起来:

输出: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2, in

str1='%s,%s' % 'Hello','world'

TypeError: not enough arguments for format string

如果需要输出%这个特殊字符,毫无疑问,我们会想到转义,但是Python中正确的处理方式如下:

输出:100%

对数字进行格式化处理,通常需要控制输出的宽度和精度:

输出:

3.14

3.141593

3.14

字符串格式化还包含很多其他丰富的转换类型,可参考官方文档。

4、通用序列操作(方法)

从列表、元组以及字符串可以“抽象”出序列的一些公共通用方法(不是你想象中的CRUD),这些操作包括:索引(indexing)、分片(sliceing)、加(adding)、乘(multiplying)以及检查某个元素是否属于序列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计算序列长度、最大最小元素等内置函数。

(1)索引

输出

H

2

345

索引从0(从左向右)开始,所有序列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索引。神奇的是,索引可以从最后一个位置(从右向左)开始,编号是-1:

输出:

o

3

123

(2)分片

分片操作用来访问一定范围内的元素。分片通过冒号相隔的两个索引来实现:

输出: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7, 8]

[7, 8, 9]

不同的步长,有不同的输出:

输出: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2, 4, 6, 8]

[0, 3, 6, 9]

[]

(3)序列相加

输出:

Hello world

[1, 2, 3, 2, 3, 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7, in

print str1+num1

TypeError: cannot concatenate 'str' and 'list' objects

(4)乘法

输出: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HelloHello

[1, 2, 1,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5, in

print str1*num1

TypeError: can't multiply sequence by non-int of type 'list'

(5)成员资格

in运算符会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为某个序列(或者其他类型)的成员(即元素):

输出:

False

True

True

(6)长度、最大最小值

通过内建函数len、max和min可以返回序列中所包含元素的数量、最大和最小元素。

输出:

5

o

H

5

123

1

二、映射(字典)

映射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名字,如你所知,这个名字专业的名称叫键。字典(也叫散列表)是Python中唯一内建的映射类型。

1、键类型

字典的键可以是数字、字符串或者是元组,键必须唯一。在Python中,数字、字符串和元组都被设计成不可变类型,而常见的列表以及集合(set)都是可变的,所以列表和集合不能作为字典的键。键可以为任何不可变类型,这正是Python中的字典最强大的地方。

输出:

{1: 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6, in

d[list1]="Hello world."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2、自动添加

即使键在字典中并不存在,也可以为它分配一个值,这样字典就会建立新的项。

3、成员资格

表达式item in d(d为字典)查找的是键(containskey),而不是值(containsvalue)。

三、集合

集合(Set)在Python 2.3引入,通常使用较新版Python可直接创建,如下所示:

strs=set(['jeff','wong','cnblogs'])

nums=set(range(10))

看上去,集合就是由序列(或者其他可迭代的对象)构建的。集合的几个重要特点和方法如下:

1、副本是被忽略的

集合主要用于检查成员资格,因此副本是被忽略的,如下示例所示,输出的集合内容是一样的。

输出如下:

set([0, 1, 2, 3, 4, 5])

set([0, 1, 2, 3, 4, 5])

2、集合元素的顺序是随意的

这一点和字典非常像,可以简单理解集合为没有value的字典。

输出如下:

set(['wong', 'cnblogs', 'jeff'])

3、集合常用方法

a、并集union

输出:

set([1, 2, 3])

set([2, 3, 4])

set([1, 2, 3, 4])

union操作返回两个集合的并集,不改变原有集合。使用按位与(OR)运算符“|”可以得到一样的结果:

输出和上面union操作一模一样的结果。

其他常见操作包括&(交集),<=,>=,-,()等等,这里不再列举。

输出如下:

set([1, 2, 3])

set([2, 3, 4])

set([2, 3])

True

set([1, 2, 3])

False

b、add和remove

和序列添加和移除的方法非常类似,可参考官方文档:

输出:

set([1])

set([1, 2])

set([1])

set([1])

Fals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9, in

set1.remove(29) #移除不存在的项

KeyError: 29

4、frozenset

集合是可变的,所以不能用做字典的键。集合本身只能包含不可变值,所以也就不能包含其他集合:

输出如下: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test.py", line 3, in

set1.add(set2)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set'

可以使用frozenset类型用于代表不可变(可散列)的集合:

输出:

set([1, frozenset([2])])

阅读全文

与python实现数据结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能否给隐藏相册加密 浏览:594
糖心app改什么名 浏览:823
战地1控服务器如何部署 浏览:392
xp还原系统输入命令 浏览:321
mysql命令行版本 浏览:303
如何进入itunes找文件夹 浏览:832
CAD中重复命令使用 浏览:477
心智pdf 浏览:475
网站电台直播间源码 浏览:852
文件夹14c和18c的区别 浏览:34
android隐式调用 浏览:667
plc的编程指令边沿继电器 浏览:723
voc文件夹 浏览:865
租广东联通服务器注意什么云空间 浏览:934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pdf 浏览:292
pwm单片机原理 浏览:346
ai算法在线修复图片 浏览:981
scratch编程中如何做射击游戏 浏览:479
at89c51编程器 浏览:343
项目经理叫醒程序员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