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为程序编写测试——如果做的到位——有助于减少bug的出现,并可以提高我们对程序按预期目标运行的信心。通常,测试并不能保证正确性,因为对大多数程序而言, 可能的输入范围以及可能的计算范围是如此之大,只有其中最小的一部分能被实际地进 行测试。尽管如此,通过仔细地选择测试的方法和目标,可以提高代码的质量。
大量不同类型的测试都可以进行,比如可用性测试、功能测试以及整合测试等。这里, 我们只讲单元测试一对单独的函数、类与方法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行为。
TDD的一个关键点是,当我们想添加一个功能时——比如为类添加一个方法—— 我们首次为其编写一个测试用例。当然,测试将失败,因为我们还没有实际编写该方法。现在,我们编写该方法,一旦方法通过了测试,就可以返回所有测试,确保我们新添加的代码没有任何预期外的副作用。一旦所有测试运行完毕(包括我们为新功能编写的测试),就可以对我们的代码进行检查,并有理有据地相信程序行为符合我们的期望——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测试是适当的。
比如,我们编写了一个函数,该函数在特定的索引位置插入一个字符串,可以像下面这样开始我们的TDD:
def insert_at(string, position, insert):
"""Returns a of string with insert inserted at the position
>>> string = "ABCDE"
>>> result =[]
>>> for i in range(-2, len(string) + 2):
... result.append(insert_at(string, i,“-”))
>>> result[:5]
['ABC-DE', 'ABCD-E', '-ABCDE','A-BCDE', 'AB-CDE']
>>> result[5:]
['ABC-DE', 'ABCD-E', 'ABCDE-', 'ABCDE-']
"""
return string
对不返回任何参数的函数或方法(通常返回None),我们通常赋予其由pass构成的一个suite,对那些返回值被试用的,我们或者返回一个常数(比如0),或者某个不变的参数——这也是我们这里所做的。(在更复杂的情况下,返回fake对象可能更有用一一对这样的类,提供mock对象的第三方模块是可用的。)
运行doctest时会失败,并列出每个预期内的字符串('ABCD-EF'、'ABCDE-F' 等),及其实际获取的字符串(所有的都是'ABCD-EF')。一旦确定doctest是充分的和正确的,就可以编写该函数的主体部分,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return string[:position] + insert+string[position:]。(如果我们编写的是 return string[:position] + insert,之后复制 string [:position]并将其粘贴在末尾以便减少一些输入操作,那么doctest会立即提示错误。)
Python的标准库提供了两个单元测试模块,一个是doctest,这里和前面都简单地提到过,另一个是unittest。此外,还有一些可用于Python的第三方测试工具。其中最着名的两个是nose (code.google.com/p/python-nose)与py.test (codespeak.net/py/dist/test/test.html), nose 致力于提供比标准的unittest 模块更广泛的功能,同时保持与该模块的兼容性,py.test则采用了与unittest有些不同的方法,试图尽可能消除样板测试代码。这两个第三方模块都支持测试发现,因此没必要写一个总体的测试程序——因为模块将自己搜索测试程序。这使得测试整个代码树或某一部分 (比如那些已经起作用的模块)变得很容易。那些对测试严重关切的人,在决定使用哪个测试工具之前,对这两个(以及任何其他有吸引力的)第三方模块进行研究都是值 得的。
创建doctest是直截了当的:我们在模块中编写测试、函数、类与方法的docstrings。 对于模块,我们简单地在末尾添加了 3行:
if __name__ =="__main__":
import doctest
doctest.testmod()
在程序内部使用doctest也是可能的。比如,blocks.py程序(其模块在后面)有自己函数的doctest,但以如下代码结尾:
if __name__== "__main__":
main()
这里简单地调用了程序的main()函数,并且没有执行程序的doctest。要实验程序的 doctest,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导入doctest模块,之后运行程序---比如,在控制台中输 入 python3 -m doctest blocks.py (在 Wndows 平台上,使用类似于 C:Python3 lpython.exe 这样的形式替代python3)。如果所有测试运行良好,就没有输出,因此,我们可能宁愿执行python3-m doctest blocks.py-v,因为这会列出每个执行的doctest,并在最后给出结果摘要。
另一种执行doctest的方法是使用unittest模块创建单独的测试程序。在概念上, unittest模块是根据Java的JUnit单元测试库进行建模的,并用于创建包含测试用例的测试套件。unittest模块可以基于doctests创建测试用例,而不需要知道程序或模块包含的任何事物——只要知道其包含doctest即可。因此,为给blocks.py程序制作一个测试套件,我们可以创建如下的简单程序(将其称为test_blocks.py):
import doctest
import unittest
import blocks
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suite.addTest(doctest.DocTestSuite(blocks))
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
print(runner.run(suite))
注意,如果釆用这种方法,程序的名称上会有一个隐含的约束:程序名必须是有效的模块名。因此,名为convert-incidents.py的程序的测试不能写成这样。因为import convert-incidents不是有效的,在Python标识符中,连接符是无效的(避开这一约束是可能的,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总是有效模块名的程序文件名,比如,使用下划线替换连接符)。这里展示的结构(创建一个测试套件,添加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或测试套件,运行总体的测试套件,输出结果)是典型的机遇unittest的测试。运行时,这一特定实例产生如下结果:
...
.............................................................................................................
Ran 3 tests in 0.244s
OK
每次执行一个测试用例时,都会输出一个句点(因此上面的输出最前面有3个句点),之后是一行连接符,再之后是测试摘要(如果有任何一个测试失败,就会有更多的输出信息)。
如果我们尝试将测试分离开(典型情况下是要测试的每个程序和模块都有一个测试用例),就不要再使用doctests,而是直接使用unittest模块的功能——尤其是我们习惯于使用JUnit方法进行测试时ounittest模块会将测试分离于代码——对大型项目(测试编写人员与开发人员可能不一致)而言,这种方法特别有用。此外,unittest单元测试编写为独立的Python模块,因此,不会像在docstring内部编写测试用例时受到兼容性和明智性的限制。
unittest模块定义了 4个关键概念。测试夹具是一个用于描述创建测试(以及用完之后将其清理)所必需的代码的术语,典型实例是创建测试所用的一个输入文件,最后删除输入文件与结果输出文件。测试套件是一组测试用例的组合。测试用例是测试的基本单元—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实例。测试运行者是执行一个或多个测试套件的对象。
典型情况下,测试套件是通过创建unittest.TestCase的子类实现的,其中每个名称 以“test”开头的方法都是一个测试用例。如果我们需要完成任何创建操作,就可以在一个名为setUp()的方法中实现;类似地,对任何清理操作,也可以实现一个名为 tearDown()的方法。在测试内部,有大量可供我们使用的unittest.TestCase方法,包括 assertTrue()、assertEqual()、assertAlmostEqual()(对于测试浮点数很有用)、assertRaises() 以及更多,还包括很多对应的逆方法,比如assertFalse()、assertNotEqual()、failIfEqual()、 failUnlessEqual ()等。
unittest模块进行了很好的归档,并且提供了大量功能,但在这里我们只是通过一 个非常简单的测试套件来感受一下该模块的使用。这里将要使用的实例,该练习要求创建一个Atomic模块,该模块可以用作一 个上下文管理器,以确保或者所有改变都应用于某个列表、集合或字典,或者所有改变都不应用。作为解决方案提供的Atomic.py模块使用30行代码来实现Atomic类, 并提供了 100行左右的模块doctest。这里,我们将创建test_Atomic.py模块,并使用 unittest测试替换doctest,以便可以删除doctest。
在编写测试模块之前,我们需要思考都需要哪些测试。我们需要测试3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列表、集合与字典。对于列表,需要测试的是插入项、删除项或修改项的值。对于集合,我们必须测试向其中添加或删除一个项。对于字典,我们必须测试的是插入一个项、修改一个项的值、删除一个项。此外,还必须要测试的是在失败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改变实际生效。
结构上看,测试不同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将只为测试列表编写测试用例,而将其他的留作练习。test_Atomic.py模块必须导入unittest模块与要进行测试的Atomic模块。
创建unittest文件时,我们通常创建的是模块而非程序。在每个模块内部,我们定义一个或多个unittest.TestCase子类。比如,test_Atomic.py模块中仅一个单独的 unittest-TestCase子类,也就是TestAtomic (稍后将对其进行讲解),并以如下两行结束:
if name == "__main__":
unittest.main()
这两行使得该模块可以单独运行。当然,该模块也可以被导入并从其他测试程序中运行——如果这只是多个测试套件中的一个,这一点是有意义的。
如果想要从其他测试程序中运行test_Atomic.py模块,那么可以编写一个与此类似的程序。我们习惯于使用unittest模块执行doctests,比如:
import unittest
import test_Atomic
suite = unittest.TestLoader().loadTestsFromTestCase(test_Atomic.TestAtomic)
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
pnnt(runner.run(suite))
这里,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单独的套件,这是通过让unittest模块读取test_Atomic 模块实现的,并且使用其每一个test*()方法(本实例中是test_list_success()、test_list_fail(),稍后很快就会看到)作为测试用例。
我们现在将查看TestAtomic类的实现。对通常的子类(不包括unittest.TestCase 子类),不怎么常见的是,没有必要实现初始化程序。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将需要建立 一个方法,但不需要清理方法,并且我们将实现两个测试用例。
def setUp(self):
self.original_list = list(range(10))
我们已经使用了 unittest.TestCase.setUp()方法来创建单独的测试数据片段。
def test_list_succeed(self):
items = self.original_list[:]
with Atomic.Atomic(items) as atomic:
atomic.append(1999)
atomic.insert(2, -915)
del atomic[5]
atomic[4]= -782
atomic.insert(0, -9)
self.assertEqual(items,
[-9, 0, 1, -915, 2, -782, 5, 6, 7, 8, 9, 1999])
def test_list_fail(self):
items = self.original_list[:]
with self.assertRaises(AttributeError):
with Atomic.Atomic(items) as atomic:
atomic.append(1999)
atomic.insert(2, -915)
del atomic[5]
atomic[4] = -782
atomic.poop() # Typo
self.assertListEqual(items, self.original_list)
这里,我们直接在测试方法中编写了测试代码,而不需要一个内部函数,也不再使用unittest.TestCase.assertRaised()作为上下文管理器(期望代码产生AttributeError)。 最后我们也使用了 Python 3.1 的 unittest.TestCase.assertListEqual()方法。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Python的测试模块易于使用,并且极为有用,在我们使用 TDD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它们还有比这里展示的要多得多的大量功能与特征——比如,跳过测试的能力,这有助于理解平台差别——并且这些都有很好的文档支持。缺失的一个功能——但nose与py.test提供了——是测试发现,尽管这一特征被期望在后续的Python版本(或许与Python 3.2—起)中出现。
性能剖析(Profiling)
如果程序运行很慢,或者消耗了比预期内要多得多的内存,那么问题通常是选择的算法或数据结构不合适,或者是以低效的方式进行实现。不管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最好的方法都是准确地找到问题发生的地方,而不只是检査代码并试图对其进行优化。 随机优化会导致引入bug,或者对程序中本来对程序整体性能并没有实际影响的部分进行提速,而这并非解释器耗费大部分时间的地方。
在深入讨论profiling之前,注意一些易于学习和使用的Python程序设计习惯是有意义的,并且对提高程序性能不无裨益。这些技术都不是特定于某个Python版本的, 而是合理的Python程序设计风格。第一,在需要只读序列时,最好使用元组而非列表; 第二,使用生成器,而不是创建大的元组和列表并在其上进行迭代处理;第三,尽量使用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 dicts、lists、tuples 而不实现自己的自定义结构,因为内置的数据结构都是经过了高度优化的;第四,从小字符串中产生大字符串时, 不要对小字符串进行连接,而是在列表中累积,最后将字符串行表结合成为一个单独的字符串;第五,也是最后一点,如果某个对象(包括函数或方法)需要多次使用属性进行访问(比如访问模块中的某个函数),或从某个数据结构中进行访问,那么较好的做法是创建并使用一个局部变量来访问该对象,以便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
Python标准库提供了两个特别有用的模块,可以辅助调査代码的性能问题。一个是timeit模块——该模块可用于对一小段Python代码进行计时,并可用于诸如对两个或多个特定函数或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等场合。另一个是cProfile模块,可用于profile 程序的性能——该模块对调用计数与次数进行了详细分解,以便发现性能瓶颈所在。
为了解timeit模块,我们将查看一些小实例。假定有3个函数function_a()、 function_b()、function_c(), 3个函数执行同样的计算,但分别使用不同的算法。如果将这些函数放于同一个模块中(或分别导入),就可以使用timeit模块对其进行运行和比较。下面给出的是模块最后使用的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repeats = 1000
for function in ("function_a", "function_b", "function_c"):
t = timeit.Timer("{0}(X, Y)".format(function),"from __main__ import {0}, X, Y".format(function))
sec = t.timeit(repeats) / repeats
print("{function}() {sec:.6f} sec".format(**locals()))
赋予timeit.Timer()构造子的第一个参数是我们想要执行并计时的代码,其形式是字符串。这里,该字符串是“function_a(X,Y)”;第二个参数是可选的,还是一个待执行的字符串,这一次是在待计时的代码之前,以便提供一些建立工作。这里,我们从 __main__ (即this)模块导入了待测试的函数,还有两个作为输入数据传入的变量(X 与Y),这两个变量在该模块中是作为全局变量提供的。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像从其他模块中导入数据一样来进行导入操作。
调用timeit.Timer对象的timeit()方法时,首先将执行构造子的第二个参数(如果有), 之后执行构造子的第一个参数并对其执行时间进行计时。timeit.Timer.timeit()方法的返回值是以秒计数的时间,类型是float。默认情况下,timeit()方法重复100万次,并返回所 有这些执行的总秒数,但在这一特定案例中,只需要1000次反复就可以给出有用的结果, 因此对重复计数次数进行了显式指定。在对每个函数进行计时后,使用重复次数对总数进行除法操作,就得到了平均执行时间,并在控制台中打印出函数名与执行时间。
function_a() 0.001618 sec
function_b() 0.012786 sec
function_c() 0.003248 sec
在这一实例中,function_a()显然是最快的——至少对于这里使用的输入数据而言。 在有些情况下一一比如输入数据不同会对性能产生巨大影响——可能需要使用多组输入数据对每个函数进行测试,以便覆盖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并对总执行时间或平均执行时间进行比较。
有时监控自己的代码进行计时并不是很方便,因此timeit模块提供了一种在命令行中对代码执行时间进行计时的途径。比如,要对MyMole.py模块中的函数function_a()进行计时,可以在控制台中输入如下命令:python3 -m timeit -n 1000 -s "from MyMole import function_a, X, Y" "function_a(X, Y)"(与通常所做的一样,对 Windows 环境,我们必须使用类似于C:Python3lpython.exe这样的内容来替换python3)。-m选项用于Python 解释器,使其可以加载指定的模块(这里是timeit),其他选项则由timeit模块进行处理。 -n选项指定了循环计数次数,-s选项指定了要建立,最后一个参数是要执行和计时的代码。命令完成后,会向控制台中打印运行结果,比如:
1000 loops, best of 3: 1.41 msec per loop
之后我们可以轻易地对其他两个函数进行计时,以便对其进行整体的比较。
cProfile模块(或者profile模块,这里统称为cProfile模块)也可以用于比较函数 与方法的性能。与只是提供原始计时的timeit模块不同的是,cProfile模块精确地展示 了有什么被调用以及每个调用耗费了多少时间。下面是用于比较与前面一样的3个函数的代码: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function in ("function_a", "function_b", "function_c"):
cProfile.run("for i in ranged 1000): {0}(X, Y)".format(function))
我们必须将重复的次数放置在要传递给cProfile.run()函数的代码内部,但不需要做任何创建,因为模块函数会使用内省来寻找需要使用的函数与变量。这里没有使用显式的print()语句,因为默认情况下,cProfile.run()函数会在控制台中打印其输出。下面给出的是所有函数的相关结果(有些无关行被省略,格式也进行了稍许调整,以便与页面适应):
1003 function calls in 1.661 CPU seconds
ncalls tottime percall cumtime percall filename:lineno(function)
1 0.003 0.003 1.661 1.661 :1 ( )
1000 1.658 0.002 1.658 0.002 MyMole.py:21 (function_a)
1 0.000 0.000 1.661 1.661 {built-in method exec}
5132003 function calls in 22.700 CPU seconds
ncalls tottime percall cumtime percall filename:lineno(function)
1 0.487 0.487 22.700 22.700 : 1 ( )
1000 0.011 0.000 22.213 0.022 MyMole.py:28(function_b)
5128000 7.048 0.000 7.048 0.000 MyMole.py:29( )
1000 0.00 50.000 0.005 0.000 {built-in method bisectjeft}
1 0.000 0.000 22.700 22.700 {built-in method exec}
1000 0.001 0.000 0.001 0.000 {built-in method len}
1000 15.149 0.015 22.196 0.022 {built-in method sorted}
5129003 function calls in 12.987 CPU seconds
ncalls tottime percall cumtime percall filename:lineno(function)
1 0.205 0.205 12.987 12.987 :l ( )
1000 6.472 0.006 12.782 0.013 MyMole.py:36(function_c)
5128000 6.311 0.000 6.311 0.000 MyMole.py:37( )
1 0.000 0.000 12.987 12.987 {built-in method exec}
ncalls ("调用的次数")列列出了对指定函数(在filename:lineno(function)中列出) 的调用次数。回想一下我们重复了 1000次调用,因此必须将这个次数记住。tottime (“总的时间”)列列出了某个函数中耗费的总时间,但是排除了函数调用的其他函数内部花费的时间。第一个percall列列出了对函数的每次调用的平均时间(tottime // ncalls)。 cumtime ("累积时间")列出了在函数中耗费的时间,并且包含了函数调用的其他函数内部花费的时间。第二个percall列列出了对函数的每次调用的平均时间,包括其调用的函数耗费的时间。
这种输出信息要比timeit模块的原始计时信息富有启发意义的多。我们立即可以发现,function_b()与function_c()使用了被调用5000次以上的生成器,使得它们的速度至少要比function_a()慢10倍以上。并且,function_b()调用了更多通常意义上的函数,包括调用内置的sorted()函数,这使得其几乎比function_c()还要慢两倍。当然,timeit() 模块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查看计时上存在的这些差别,但cProfile模块允许我们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正如timeit模块允许对代码进行计时而又不需要对其监控一样,cProfile模块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然而,从命令行使用cProfile模块时,我们不能精确地指定要执行的 是什么——而只是执行给定的程序或模块,并报告所有这些的计时结果。需要使用的 命令行是python3 -m cProfile programOrMole.py,产生的输出信息与前面看到的一 样,下面给出的是输出信息样例,格式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并忽略了大多数行:
10272458 function calls (10272457 primitive calls) in 37.718 CPU secs
ncalls tottime percall cumtime percall filename:lineno(function)
10.000 0.000 37.718 37.718 :1 ( )
10.719 0.719 37.717 37.717 :12( )
1000 1.569 0.002 1.569 0.002 :20(function_a)
1000 0.011 0.000 22.560 0.023 :27(function_b)
5128000 7.078 0.000 7.078 0.000 :28( )
1000 6.510 0.007 12.825 0.013 :35(function_c)
5128000 6.316 0.000 6.316 0.000 :36( )
在cProfile术语学中,原始调用指的就是非递归的函数调用。
以这种方式使用cProfile模块对于识别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区域是有用的。比如,这里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function_b()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但是我们怎样获取进一步的详细资料?我们可以使用cProfile.run("function_b()")来替换对function_b()的调用。或者可以保存完全的profile数据并使用pstats模块对其进行分析。要保存profile,就必须对命令行进行稍许修改:python3 -m cProfile -o profileDataFile programOrMole.py。 之后可以对 profile 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启动IDLE,导入pstats模块,赋予其已保存的profileDataFile,或者也可以在控制台中交互式地使用pstats。
下面给出的是一个非常短的控制台会话实例,为使其适合页面展示,进行了适当调整,我们自己的输入则以粗体展示:
$ python3 -m cProfile -o profile.dat MyMole.py
$ python3 -m pstats
Welcome to the profile statistics browser.
% read profile.dat
profile.dat% callers function_b
Random listing order was used
List reced from 44 to 1 e to restriction
Function was called by...
ncalls tottime cumtime
:27(function_b) <- 1000 0.011 22.251 :12( )
profile.dat% callees function_b
Random listing order was used
List reced from 44 to 1 e to restriction
Function called...
ncalls tottime cumtime
:27(function_b)->
1000 0.005 0.005 built-in method bisectJeft
1000 0.001 0.001 built-in method len
1000 1 5.297 22.234 built-in method sorted
profile.dat% quit
输入help可以获取命令列表,help后面跟随命令名可以获取该命令的更多信息。比如, help stats将列出可以赋予stats命令的参数。还有其他一些可用的工具,可以提供profile数据的图形化展示形式,比如 RunSnakeRun (www.vrplumber.com/prograinming/runsnakerun), 该工具需要依赖于wxPython GUI库。
使用timeit与cProfile模块,我们可以识别出我们自己代码中哪些区域会耗费超过预期的时间;使用cProfile模块,还可以准确算岀时间消耗在哪里。
以上内容部分摘自视频课程 05后端编程Python-19调试、测试和性能调优(下) ,更多实操示例请参照视频讲解。跟着张员外讲编程,学习更轻松,不花钱还能学习真本领。
2. python编程例子有哪些
python编程经典例子:
1、画爱心表白、图形都是由一系列的点(X,Y)构成的曲线,由于X,Y满足一定的关系,所以就可以建立模型,建立表达式expression,当满足时,两个for循环(for X in range;for Y in range)就会每行每列的打印。
(2)python3编程实例扩展阅读:
Python的设计目标之一是让代码具备高度的可阅读性。它设计时尽量使用其它语言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和英文单字,让代码看起来整洁美观。它不像其他的静态语言如C、Pascal那样需要重复书写声明语句,也不像它们的语法那样经常有特殊情况和意外。
Python开发者有意让违反了缩进规则的程序不能通过编译,以此来强制程序员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且Python语言利用缩进表示语句块的开始和退出,而非使用花括号或者某种关键字。增加缩进表示语句块的开始,而减少缩进则表示语句块的退出,缩进成为了语法的一部分。
3. python3实现自动化测试 [基于python语言实现自动化测试的研究]
[摘 要]自动化测试近年来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性能测试,压力测试中,自动化测试可以模拟成千上万个用户对目标程序进行测试。本文通过对大型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分析针对某一产品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然后讨论怎样用python实现自动化测试。
[关键词]测试技术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python脚本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088-01
地添加测试用例,为测试用例提供公用函数,执行测试用例,发送测试结果等功能。
1 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概念
检查点(CheckPoint):将特定属性的当前数据与期望数据进行比较的地方,用于判定被测试程序的功能是否正确。
成本收益比:并不是所有的测试都适合自动化测试,衡量一个用例是否适合自动化测试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是国际上流行的自动化测试成本收益比,即是p=k*n/c1+c2。各个参数的意义下:
K=手工执行自动化测试案例所花费的时间成本。
N=自动化测试案例执行的次数
C1=花费在自动化测试前期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成本)
C2=花费在自动化测试后期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成本)
二八定律: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发现的二八定律在软件行业同样适用,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指导我们的软件开发和测试。80%的用户经常使用的是20%的软件功能。在软件测试中,80%的bug是集中在20%的软件模块中,对于自动化测试来说,找出这20%的测试用例是至关重要的。
2 自动化测试的执行步骤
每次脚本都是从一个统一的文件开始执行的,就是如上的Start.py。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每个脚本都需要处理的工作放到一个文件中去执行,例如收集一些配置信息,读取命令行参数。以这样统一的处理风格为脚本的可读性提供了保证,也为简化了测试脚本的编写,不用每次都要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
启动文件Start.py首先会读取命行参数,如pthon Start.py -s FileMenu.suite -t FileNew
通过python的内置函数sys.argv就可以读取命令行参数吵肢,非常方便。读取到命令行参数后,在Start.py内部可以判断命令行的格式是否符合我们的格式,如测试人员不小心把-s 写成了-z 这样就要退出测试执行。
如果输入的格式是正确的,Start.py 负责在特定的目录下寻找特定的Suite文件和Testcase。Suite文件和Testcase的格式会在下边的具体实例中作介绍。
找到特定的Testcase后就可以执行测试用例,根据检查点的通过或失败发送测试报告,该报告会以网页的形式显示,方便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查找调试。
3 用python实现GUI测试
图形用户界面(GUI) 就是使用图象,输入的文字,带图标的计算机界面,取而代之了许多键盘的功能。GUI可以让用户通过图标和鼠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而不是单调地在命令行中输入文本进行操作。设计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可以使用户从命令中解放出来。
GUI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GUI测试,主要关注应用程序上GUI组件是否符合规范或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二是功能测试,主要是检验和验证系统是否实现了系统的业务需求,旨在验证系统的业务实现能力。但事实上两者不是完全独立的,一方面GUI的测试必定要触发功能,另一方面,功能测试也一定要通过GUI将搜碰洞事件传递给后台服务。
3.1 编写测试用例
ID 466540 :: Test CaseGeneral UI File Menu
Version 2
世枯PriorityP1
Summary:Verify File New window
Steps
SelectFile -> New
Expected Results
1. The VM creation window should open.
Keywords: i18n
Requirements : None
Created on 09/22/2008 20:58:23by wangw
Last modified on04/17/2009 00:20:53by marian
3.2 测试用例分析
以上是一个完整测试用例, 该测试用例包括:
测试ID 466540 , 有了测试ID就可以在测试人员提交bug后,QA或开发人员通过ID找到这个测试用例。还有一个更大的用处就是,在自动个脚本生成测试报告后,可以根据测试ID把该测试用例显示在测试报告中,以供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调试。
测试名称,根据测试名称应该可以很快了解测试用例的内容,所以好的测试名称也是非常重要的。
测试用例的版本(Version)。
测试优先级(Priority),测试优先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为大型项目都要有很多测试用例要执行。只有明确测试优先级才能确保重要的测试用例得以及时进行,保证软件质量。
测试用例概述(summary),帮助测试执行人员了解该测试用例的用测的功能。
测试步骤,描述测试人员或是自动化脚本每一步是怎样操作的,例如本例告诉测试人员选择菜单Fie,然后选择菜单项New。
预期结果(Expected Results),说明经过以上测试步骤,期望程序运行出现的结果。
4 结语
本文在明确软件测试理论的基础上,对自动化测试做了重点阐述,通过实际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分析,有些测试用例特别适合用自动化测试。例如GUI测试中,用些是要验证界面元素是否显示正常。如果是脚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很快验证完毕,而用人工验证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费时间。由于时间和硬件条件有限,本论文规避了许多问题,所以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例如:做好脚本的复用,使测试脚本不断积累。及研究怎样在测试工具和自己搭建框架中寻找平衡等。
[参考文献]
[1] 张克东.《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自动化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朱菊,王志坚,杨雪.《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J]计算机技术测试与发展,2006.
[3] 马瑞芳,王会燃.《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
[4] 朱鸿,金凌紫.《软件质量保障和测试》[M].北京:电子科学出版社,199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python编程实例——求满足条件的三位数
求满足如下条件的3位正整数,它除以9的商等于它的个位数字的平方和。例如224,它除以9的商为24,它的每一位数(2、2和4)的平方和也是24。
算法思路:首先,我们用range函数遍历所有的3位数,按照range(x,y)函数的语法规则,要包含所有的3位整数100~999,range函数的参数x、y应该分别取值为100和1000,即range(100,1000),然后分别计算3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数。计算的方法可以参考下面代码的变量a、b和c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平方和,最后,比较每位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此数除以9的商,如果是就输出这个数。代码如下:
程序运行结果:
132
224
315
453
535
561
635
661
753
805
815
5. Python中的9个代码小实例!
1、串联比较
2、串联函数调用
3、复制列表
4、字典获取元素值
5、 按值排序字典
6、 For Else
7、列表转换为逗号分隔的字符串
8、合并字典
9、寻找列表中最大和最小元素的索引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请移步Python视频教程继续学习!!
6. Python程序开发之简单小程序实例(11)小游戏-跳动的小球
Python程序开发之简单小程序实例
(11)小 游戏 -跳动的小球
一、项目功能
用户控制挡板来阻挡跳动的小球。
二、项目分析
根据项目功能自定义两个类,一个用于控制小球在窗体中的运动,一个用于接收用户按下左右键时,挡板在窗体中的运动。在控制小球的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当小球下降时,碰到挡板时的位置判断。
三、程序源代码
源码部分截图:
源码:
#!/usr/bin/python3.6
# -*- coding: GBK -*-
#导入相应模块
from tkinter import *
import random
import time
#自定义小球的类 Ball
class Ball:
# 初始化
def __init__(self,canvas,paddle,color):
#传递画布值
self.canvas=canvas
#传递挡板值
self.paddle=paddle
#画圆并且保存其ID
self.id=canvas.create_oval(10,10,25,25,fill=color)
self.canvas.move(self.id,245,100)
#小球的水平位置起始列表
start=[-3,-2,-1,1,2,3]
#随机化位置列表
random.shuffle(start)
self.x=start[0]
self.y=-2
self.canvas_heigh=self.canvas.winfo_height()#获取窗口高度并保存
self.canvas_width=self.canvas.winfo_width()
#根据参数值绘制小球
def draw(self):
self.canvas.move(self.id,self.x,self.y)
pos=self.canvas.coords(self.id)#返回相应ID代表的图形的当前坐标(左上角和右上角坐标)
#使得小球不会超出窗口
pad=self.canvas.coords(self.paddle.id)#获取小球挡板的坐标
if pos[1]=self.canvas_heigh or(pos[3]>=pad[1] and pos[2]>=pad[0] and pos[2]
7. Python 简单实例3:幂运算
问题:求 ,为了简化,假设x和n都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
一般来说 如果直接使用遍历的话,需要运行n次,记为:时间复杂度O(n), Python 实现如下:
返回结果1024是正确的,为了方便观察遍历运算了几次,我们把函数里添加一个计数的变量,每次遍历让他+1:
运行后会依次输出:10 20 30,符合时间复杂度是O(n)
现在来优化一下这个算法:
根据中小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
易得:
n为偶数时
n为奇数时
转化为Python,使用递归后 可以写出以下内容:
输出结果为: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 )
8. Python程序开发之简单小程序实例(3)-打印99乘法口诀表
Python程序开发之简单小程序实例
(3)-打印99乘法口诀表
一、项目功能
在屏幕中打印格式化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二、项目分析
按九九乘法口诀的运算顺序,打印的口诀表共有9行9列,第1行只有1列,第2行有2列……,第9行共有9列,如下所示:
1 1
1 2 2 2
1 3 2 3 3 3
……
……
1 9 2 9 3 9 4 9 5 9 6 9 7 9 8 9 9 9
要按格式控制输出,需定义2个循环,其中一个循环(我们称其为外循环,在其内定义变量i)嵌套另一个循环(我们称其为内循环,在其内定义变量j),外循环(变量i)控制行,循环次数大于等于1且小于10,内循环(变量j)控制列,循环次数取决于外循环变量i的值。
三、程序源代码
#!/usr/bin/python3.6
# -*- coding: GBK -*-
print("九九乘法口诀表")
for i in range(1, 10):
print()
for j in range(1, i+1):
print ("%d*%d=%d" % (j, i, i*j), end=" " )
四、代码解释:
在程序的第一行为引用python版本,本实例为python3.6
第二行是程序编码引用,因为在程序中包含有中文字符,所以必须引用GBK,否则就会报错。
第三行为输出标题“九九乘法口诀表”
第四行至第七行为程序主体,由两个循环嵌套组成,在循环内的第五行,为一个控制行格式输出语句print(),用于换行操作。
五、运行后的输出结果
下一篇:《Python程序开发之简单小程序实例(4)》
9. Python随机读取文件实现实例
Python随机读取文件实现实例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随机读取文件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Python随机读取文件
代码如下
importosimportrandom rootdir="d:facetrain"file_names=[]forparent, dirnames, filenamesinos.walk(rootdir): #三个参数:分别返回1.父目录 2.所有文件夹名字(不含路径) 3.所有文件名字 file_names=filenames # for filename in filenames: #输出文件信息 # print("parent is" + parent) # print("filename is:" + filename) # print("the full name of the file is:" + os.path.join(parent, filename))x=random.randint(0,len(file_names)-1)print(file_names[x])
注意
1.本代码在Python3.5上测试通过
2.rootdir参数意为你要遍历的那个文件夹的目录,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修改
10. python入门实例教程
python入门实例教程!
步骤1:这里我将简单告诉大家一个用python软件编写的一个关于货物售价折扣方面的一个计算程序,首先打开python软件。
步骤2:进入python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界面,按照图中箭头指示,先选择File选项,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file选项。
步骤3:选择完毕后,会出现一个新的界面,如图箭头和红色框指示。
步骤4:进入这个新的界面,在里面输入自己想编辑的程序,如图所示是我自己编写的一个关于货物售价折扣方面的一个简单的计算程序。
步骤5:程序输入完毕后,按照图中箭头和红色框指示,先选择Run选项,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Run Mole(注:除此方法外还可以点击键盘F5)。
步骤6:此时会在原界面出现如图所示的字样,这是因为我编写程序编辑好的,此时你可以输入一个数字,然后回车,它又会让你输入一个折扣,输入完即可得出最后售价结果。
步骤7:如图所示,这里我输入的原价是10,折扣是0.2,故此系统根据我编写的程序计算除了打折后的价格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