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卷积函数

python卷积函数

发布时间:2023-06-29 05:56:57

❶ 怎样用python构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上周末利用python简单实现了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只包含一个卷积层和一个maxpooling层,pooling层后面的多层神经网络采用了softmax形式的输出。实验输入仍然采用MNIST图像使用10个feature map时,卷积和pooling的结果分别如下所示。


部分源码如下:

[python]view plain

❷ 怎样用python构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

用keras框架较为方便

首先安装anaconda,然后通过pip安装keras

❸ 如何用python实现图像的一维高斯滤波器

如何用python实现图像的一维高斯滤波器
现在把卷积模板中的值换一下,不是全1了,换成一组符合高斯分布的数值放在模板里面,比如这时中间的数值最大,往两边走越来越小,构造一个小的高斯包。实现的函数为cv2.GaussianBlur()。对于高斯模板,我们需要制定的是高斯核的高和宽(奇数),沿x与y方向的标准差(如果只给x,y=x,如果都给0,那么函数会自己计算)。高斯核可以有效的出去图像的高斯噪声。当然也可以自己构造高斯核,相关函数:cv2.GaussianKernel().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g = cv2.imread(‘flower.jpg‘,0) #直接读为灰度图像
for i in range(2000): #添加点噪声
temp_x = np.random.randint(0,img.shape[0])
temp_y = np.random.randint(0,img.shape[1])
img[temp_x][temp_y] = 255
blur = cv2.GaussianBlur(img,(5,5),0)
plt.subplot(1,2,1),plt.imshow(img,‘gray‘)#默认彩色,另一种彩色bgr
plt.subplot(1,2,2),plt.imshow(blur,‘gray‘)

❹ 利用Python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可视化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可视化卷积神经网络(CNN),该网络在计算机视觉中使用最为广泛。首先了解CNN模型可视化的重要性,其次介绍可视化的几种方法,同时以一个用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模型可视化这一概念。

正如上文中介绍的癌症肿瘤诊断案例所看到的,研究人员需要对所设计模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掌握清楚,这点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一名深度学习研究者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1.1 理解模型是如何工作的

1.2 调整模型的参数

1.3 找出模型失败的原因

1.4 向消费者/终端用户或业务主管解释模型做出的决定

2.可视化CNN模型的方法

根据其内部的工作原理,大体上可以将CNN可视化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初步方法:一种显示训练模型整体结构的简单方法

基于激活的方法:对单个或一组神经元的激活状态进行破译以了解其工作过程

基于梯度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操作前向传播和后向传播形成的梯度

下面将具体介绍以上三种方法,所举例子是使用Keras深度学习库实现,另外本文使用的数据集是由“识别数字”竞赛提供。因此,读者想复现文中案例时,请确保安装好Kears以及执行了这些步骤。

研究者能做的最简单的事情就是绘制出模型结构图,此外还可以标注神经网络中每层的形状及参数。在keras中,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完成模型结构图的绘制:

model.sum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ayer (type)                 Output Shape              Param #  

=================================================================conv2d_1 (Conv2D)            (None, 26, 26, 32)        3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nv2d_2 (Conv2D)            (None, 24, 24, 64)        1849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ax_pooling2d_1 (MaxPooling2 (None, 12, 12, 64)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ropout_1 (Dropout)          (None, 12, 12, 64)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latten_1 (Flatten)          (None, 9216)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nse_1 (Dense)              (None, 128)               117977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ropout_2 (Dropout)          (None, 128)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reds (Dense)                (None, 10)                1290      

=================================================================Total params: 1,199,882Trainable params: 1,199,882Non-trainable params: 0

还可以用一个更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方式呈现模型结构框图,可以使用keras.utils.vis_utils函数完成模型体系结构图的绘制。

另一种方法是绘制训练模型的过滤器,这样就可以了解这些过滤器的表现形式。例如,第一层的第一个过滤器看起来像:

top_layer = model.layers[0]plt.imshow(top_layer.get_weights()[0][:, :, :, 0].squeeze(), cmap='gray')

一般来说,神经网络的底层主要是作为边缘检测器,当层数变深时,过滤器能够捕捉更加抽象的概念,比如人脸等。

为了理解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可以在输入图像上应用过滤器,然后绘制其卷积后的输出,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一个过滤器其特定的激活模式是什么。比如,下图是一个人脸过滤器,当输入图像是人脸图像时候,它就会被激活。

from vis.visualization import visualize_activation

from vis.utils import utils

from keras import activations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 = (18, 6)

# Utility to search for layer index by name.

# Alternatively we can specify this as -1 since it corresponds to the last layer.

layer_idx = utils.find_layer_idx(model, 'preds')

# Swap softmax with linear

model.layers[layer_idx].activation = activations.linear

model = utils.apply_modifications(model)

# This is the output node we want to maximize.filter_idx = 0

img = visualize_activation(model, layer_idx, filter_indices=filter_idx)

plt.imshow(img[..., 0])

同理,可以将这个想法应用于所有的类别,并检查它们的模式会是什么样子。

for output_idx in np.arange(10):

  # Lets turn off verbose output this time to avoid clutter and just see the output.

  img = visualize_activation(model, layer_idx, filter_indices=output_idx, input_range=(0., 1.))

  plt.figure()

  plt.title('Networks perception of {}'.format(output_idx))

  plt.imshow(img[..., 0])

在图像分类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目标物体被遮挡,有时候只有物体的一小部分可见的情况。基于图像遮挡的方法是通过一个灰色正方形系统地输入图像的不同部分并监视分类器的输出。这些例子清楚地表明模型在场景中定位对象时,若对象被遮挡,其分类正确的概率显着降低。

为了理解这一概念,可以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图像,并尝试绘制该图的热图(heatmap)。这使得我们直观地了解图像的哪些部分对于该模型而言的重要性,以便对实际类别进行明确的区分。

def iter_occlusion(image, size=8):

    # taken from https://www.kaggle.com/blargl/simple-occlusion-and-saliency-maps

  occlusion = np.full((size * 5, size * 5, 1), [0.5], np.float32)

  occlusion_center = np.full((size, size, 1), [0.5], np.float32)

  occlusion_padding = size * 2

  # print('padding...')

  image_padded = np.pad(image, ( \  (occlusion_padding, occlusion_padding), (occlusion_padding, occlusion_padding), (0, 0) \  ), 'constant', constant_values = 0.0)

  for y in range(occlusion_padding, image.shape[0] + occlusion_padding, size):

      for x in range(occlusion_padding, image.shape[1] + occlusion_padding, size):

          tmp = image_padded.()

          tmp[y - occlusion_padding:y + occlusion_center.shape[0] + occlusion_padding, \

            x - occlusion_padding:x + occlusion_center.shape[1] + occlusion_padding] \            = occlusion

          tmp[y:y + occlusion_center.shape[0], x:x + occlusion_center.shape[1]] = occlusion_center          yield x - occlusion_padding, y - occlusion_padding, \

            tmp[occlusion_padding:tmp.shape[0] - occlusion_padding, occlusion_padding:tmp.shape[1] - occlusion_padding]i = 23 # for exampledata = val_x[i]correct_class = np.argmax(val_y[i])

# input tensor for model.predictinp = data.reshape(1, 28, 28, 1)# image data for matplotlib's imshowimg = data.reshape(28, 28)

# occlusionimg_size = img.shape[0]

occlusion_size = 4print('occluding...')heatmap = np.zeros((img_size, img_size), np.float32)class_pixels = np.zeros((img_size, img_size), np.int16)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counters = defaultdict(int)for n, (x, y, img_float) in enumerate(iter_occlusion(data, size=occlusion_size)):

    X = img_float.reshape(1, 28, 28, 1)

    out = model.predict(X)

    #print('#{}: {} @ {} (correct class: {})'.format(n, np.argmax(out), np.amax(out), out[0][correct_class]))

    #print('x {} - {} | y {} - {}'.format(x, x + occlusion_size, y, y + occlusion_size))

    heatmap[y:y + occlusion_size, x:x + occlusion_size] = out[0][correct_class]

    class_pixels[y:y + occlusion_size, x:x + occlusion_size] = np.argmax(out)

    counters[np.argmax(out)] += 1

正如之前的坦克案例中看到的那样,怎么才能知道模型侧重于哪部分的预测呢?为此,可以使用显着图解决这个问题。显着图首先在这篇文章中被介绍。

使用显着图的概念相当直接——计算输出类别相对于输入图像的梯度。这应该告诉我们输出类别值对于输入图像像素中的微小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梯度中的所有正值告诉我们,像素的一个小变化会增加输出值。因此,将这些梯度可视化可以提供一些直观的信息,这种方法突出了对输出贡献最大的显着图像区域。

class_idx = 0indices = np.where(val_y[:, class_idx] == 1.)[0]

# pick some random input from here.idx = indices[0]

# Lets sanity check the picked image.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matplotlib inline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 = (18, 6)plt.imshow(val_x[idx][..., 0])

from vis.visualization import visualize_saliency

from vis.utils import utilsfrom keras import activations# Utility to search for layer index by name.

# Alternatively we can specify this as -1 since it corresponds to the last layer.

layer_idx = utils.find_layer_idx(model, 'preds')

# Swap softmax with linearmodel.layers[layer_idx].activation = activations.linear

model = utils.apply_modifications(model)grads = visualize_saliency(model, layer_idx, filter_indices=class_idx, seed_input=val_x[idx])

# Plot with 'jet' colormap to visualize as a heatmap.plt.imshow(grads, cmap='jet')

# This corresponds to the Dense linear layer.for class_idx in np.arange(10):

    indices = np.where(val_y[:, class_idx] == 1.)[0]

    idx = indices[0]

    f, ax = plt.subplots(1, 4)

    ax[0].imshow(val_x[idx][..., 0])

    for i, modifier in enumerate([None, 'guided', 'relu']):

        grads = visualize_saliency(model, layer_idx, filter_indices=class_idx,

        seed_input=val_x[idx], backprop_modifier=modifier)

        if modifier is None:

            modifier = 'vanilla'

        ax[i+1].set_title(modifier)

        ax[i+1].imshow(grads, cmap='jet')

类别激活映射(CAM)或grad-CAM是另外一种可视化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的不是梯度的输出值,而是使用倒数第二个卷积层的输出,这样做是为了利用存储在倒数第二层的空间信息。

from vis.visualization import visualize_cam

# This corresponds to the Dense linear layer.for class_idx in np.arange(10):

indices = np.where(val_y[:, class_idx] == 1.)[0]

idx = indices[0]f, ax = plt.subplots(1, 4)

ax[0].imshow(val_x[idx][..., 0])

for i, modifier in enumerate([None, 'guided', 'relu']):

    grads = visualize_cam(model, layer_idx, filter_indices=class_idx,

    seed_input=val_x[idx], backprop_modifier=modifier)

    if modifier is None:

        modifier = 'vanilla'

    ax[i+1].set_title(modifier)

    ax[i+1].imshow(grads, cmap='jet')

本文简单说明了CNN模型可视化的重要性,以及介绍了一些可视化CNN网络模型的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使其能够在后续深度学习应用中构建更好的模型。 免费视频教程:www.mlxs.top

❺ 使用python在GPU上构建和训练卷积神经网络

我将对代码进行补充演练,以构建在数据集上训练的任何类型的图像分类器。在这个例子中,我将使用花卉数据集,其中包括102种不同类型的花。需要数据集和代码都可以私信我。

Pytorch是机器学习和Python上的免费软件包,非常易于使用。语法模拟numpy,因此,如果你在python中有一些科学计算经验,那么会相当有用的。贺宽只需几行代码,就可以下载预先训练的数据集,使用定义的变换对图像进丛袭行标准化,然后运行训练。

创建和扩充数据集

为了增加数据集,我使用' google_images_download'API 从互联网上下载了相关图像。显然,您可以使用此API不仅可以扩充现有数据集,还可以从头开始创建自己的数据集。

确保从图像中挑选出异常值(损坏的文件或偶然出现的无关图像)。

图像标准化

为了使图像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像素变化,可以使用pytorch的transfors模块:

转移学习

从头开始训练的模型可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有许多网络可用于各种数据集。简单地说,像edge-和其他简单形状检测器等低级特征对于不同的模型是相似的,即使clasificators是针对不同目的进行训练的。在本项目中,我使用了一个预训练网络Resnet152,只有最后一个完全连接的层重新用于新任务,即使这样也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在这里,我将除最后一层之外的所有层都设置为具有固定权重(requires_grad = False),因此只有最后层中的参数将通过梯度下降进行更新。

训练模型

下面介绍一下进行训练的函数:

如何获得GPU?

当然,对CPU的训练太慢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GPU仅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12次训练周期,但是在CPU上相同数量的训练周期可能需要花费大约15个小时。

如果您没有本地可用的GPU,则可以考虑使用云GPU。为了加速禅郑亮CNN的训练,我使用了floydhub(www.floydhub.com)上提供的云GPU 。

这项服务非常指的使用:总有很好的文档和大量的提示,所以你会很清楚的知道下一步需要如何去做。在floydhub上对于使用GPU的收费也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需要将数据集上传到服务器

然后,需要创建项目。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floydhub客户端,将数据集上载到其网站并在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

其中'username'是您的登录名,'i'是数据集所在的文件夹

这样子在训练网络时就会很轻松了

结果和改进想法

得到的模型在数据集上训练了1.5小时,并在验证数据集上达到了95%的准确度。

❻ python 矩阵 匹配 求助

在 Python 中,可以使用 NumPy 库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将矩阵 A、n1、n2 作为 NumPy 数组读入内存。例如: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n1 = np.array([
[1, 2],
[5, 6]
])

n2 = np.array([
[3, 4],
[7, 8]
])

接下来,可以使用 NumPy 的 correlate2d() 函数,将矩阵 A 与 n1 或 n2 进行二维卷积,并查看结果是否为非零值。例如:链腊春
result1 = np.correlate2d(A, n1)
result2 = np.correlate2d(A, n2)if np.any(result1): print('n1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置')else: print('n1 在 A 中没有对应的位置')if np.any(result2): print('n2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置')else: print('n2 在 A 中没有对应的位置')

如果矩阵 A 中包含 n1 或 n2,棚耐则上面的程序会输出 "n1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置" 或 "n2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置"。
下面的程序中,我们使用了 NumPy 的 nonzero() 函数来找到结果矩阵中的非零值的位置,并将这些位置打印出来。
result1 = np.correlate2d(A, n1)
result2 = np.correlate2d(A, n2)

if np.any(result1): print('n1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置:') print(np.nonzero(result1))
else: print('n1 在 A 中没有对应的位置')

if np.any(result2): print('n2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局凳置:') print(np.nonzero(result2))
else: print('n2 在 A 中没有对应的位置')

运行上面的程序,如果 A、n1、n2 的值为上面的值,则会输出如下内容:
n1 在 A 中有对应的位置:
(array([0]), array([0]))
n2 在 A 中没有对应的位置

这表示,n1 在矩阵 A 的第 (0, 0) 位置有对应的位置,而 n2 在矩阵 A 中没有对应的位置。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并实现算法

❼ Python 用Keras训练卷积网络,提取的特征,如何保存,代码如下

可以用

np.savez('xxx.npz',train_labels=train_labels)

加载时用

np.load('xxx.npz')
阅读全文

与python卷积函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卓手机电话簿怎么导出到苹果手机 浏览:761
php实现投票 浏览:331
手机爆力解压加密视频文件 浏览:930
东方财富app怎么看北上资金图解 浏览:416
邢昭林程序员那么可爱拍现场 浏览:169
安卓什么应用可以免费看电视剧 浏览:504
合适pdf 浏览:293
app监测睡眠怎么选择 浏览:642
老人家用什么安卓手机好 浏览:955
解压包能不能送女朋友 浏览:701
好看发卡网源码 浏览:51
水平集算法matlab 浏览:769
局域网如何用ftp服务器配置 浏览:74
程序员惯性思考模式 浏览:441
如何在个税app上查身份证号 浏览:7
电视家app安装在电视上怎么安 浏览:889
怎么将pdf格式转化为图片格式 浏览:639
服务器拔掉raid卡怎么装系统 浏览:234
区域对称加密算法 浏览:247
数字转汉字php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