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java getter和setter作用是什么
一、getter
1、按照客户的期望返回格式化数据。
2、控制服务的顺序(例如只有当连接建立时getter方法才返回相应实例)。
二、setter
1、可以限制和检验setter方法传入的参数。
2、隐藏对象内部数据结构。
3、保持对象在每个状态的完整性。
setter方法用来去设置该变量的值,然后在用getter方法去调用该变量的值。
setter用来改变数据成员的值时,操作必须由这个对象自己来触发public用来改变数据成员的值时,操作可以由任何对象来触发这是面向对象的封装,总之就是自己的数据成员,只对自己可见,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其值。
(1)python三层架构扩展阅读
java使用getter和setter的好处:
1、实现了专业的分工。将能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代码封装成一个独立的实体后,各程序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调用,从而实现了专业的分工。
2、隐藏信息,实现细节。通过控制访问权限可以将可以将不想让客户端程序员看到的信息隐藏起来,如某客户的银行的密码需要保密,只能对该客户开发权限。
3、用户无需知道对象内部方法的实现细节,但可以根据对象提供的外部接口(对象名和参数)访问该对象。
⑵ Python课程内容都学习什么啊
贺圣军Python轻松入门到项目实战(经典完整版)(超清视频)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C9k1o65FuQKNe68L3xEx3w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⑶ return()语句能返回多个值吗
函数的return语句只能返回一个值,可以是任何类型。因此,可以“返回一个tuple类型,来间接达到返回多个值”。
例1、:x除以y的余数与商的函数
defF1(x,y):
a=x%y
b=(x-a)/y
return(a,b)#也可以写作returna,b
(c,d)=F1(9,4)#也可以写作c,d=F1(9,4)
printc,d
结果显示:1,2
Python与大多数其它语言一样有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之分,但是它没有明显的变量声明。变量通过首次赋值产生,当超出作用范围时自动消亡。
例2、定义myParams变量
if__name__=="__main__":
myParams={"server":"mpilgrim",/
"database":"master",/
"uid":"sa",/
"pwd":"secret"/
}
首先注意缩进。if语句是代码块,需要像函数一样缩进。
其次,变量的赋值是一条被分成了多行的命令,用反斜线(“/”)作为续行符。
当一条命令用续行符(“/”)分割成多行时,后续的行可以以任何方式缩近,此时Python通常的严格的缩近规则无需遵守。如果您的PythonIDE自由对后续行进行了缩近,应该把它当成是缺省处理,除非您有特别的原因不这么做。
严格地讲,在小括号,方括号或大括号中的表达式(如定义一个dictionary)可以用或者不用续行符(“/”)分割成多行。甚至在不是必需的时候,我也喜欢使用续行符,因为我认为这样会让代码读起来更容易,但那只是风格的问题。
第三,您从未声明过变量myParams,您只是给它赋了一个值。这点就象是VBScript没有设置optionexplicit选项一样。幸运的是,与VBScript不同的是,Python不允许您引用一个未被赋值的变量,试图这样做会引发一个异常。
3.4.1.变量引用
例4、引用未赋值的变量
Python中编程简写使用序列来一次给多个变量赋值。
例:一次赋多值
>>>v=('a','b','e')
>>>(x,y,z)=v
>>>x
'a'
>>>y
'b'
>>>z
'e'
v是一个三元素的tuple,并且(x,y,z)是一个三变量的tuple。将一个tuple赋值给另一个tuple,会按顺序将v的每个值赋值给每个变量。
这种用法有许多种用途。我经常想要将一定范围的值赋给多个变量。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enum类型,手工列出每个常量和其所对应的值,当值是连续的时候这一过程让人感到特别繁琐。而在Python中,您可以使用内置的range函数和多变量赋值的方法来快速进行赋值。
例:连续值赋值
>>>range(7)
[0,1,2,3,4,5,6]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range(7)
>>>MONDAY
0
>>>TUESDAY
1
>>>SUNDAY
6
内置的range函数返回一个元素为整数的list。这个函数的简化调用形式是接收一个上限值,然后返回一个初始值从0开始的list,它依次递增,直到但不包含上限值。(如果愿意,可以传入其它的参数来指定一个非0的初始值和非1的步长。也可以使用printrange.__doc__来了解更多的细节。)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和SUNDAY是我们定义的变量。(这个例子来自calendar模块。它是一个很有趣的打印日历的小模块,UNIX的cal命令。
这个calendar模块定义了一星期中每天的整数常量表示。)现在每个变量都拥有了自己的值:MONDAY的值为0,TUESDAY的值为1,等等。
也可以使用多变量赋值来创建返回多个值的函数,只要返回一个包含所有值的tuple即可。调用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tuple,或将值赋给独立的变量。许多标准的Python库都是这样做的,包括os模块。
⑷ python 需要三层架构吗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高内聚低耦合,是软件工程中的概念,是判断设计好坏的标准,主要是面向对象的设计,主要是看类的内聚性是否高,耦合度是否低。
⑸ python面试之分布式
主要用于分散压力,所以分布式的服务都是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的,再将服务做集群
根据“分层”的思想进行拆分。
例如,可以将一个项目根据“三层架构” 拆分
然后再分开部署 :
根据业务进行拆分。
例如,可以根据业务逻辑,将“电商项目”拆分成 “订单项目”、“用户项目”和“秒杀项目” 。显然这三个拆分后的项目,仍然可以作为独立的项目使用。像这种拆分的方法,就成为垂直拆分
主要用于分散能力,主要是将服务的颗粒度尽量细化,且自成一脉,压力这块并不是其关注的点,所以多个微服务是可以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的
微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 非常细粒度的垂直拆分 。例如,以上“订单项目”本来就是垂直拆分后的子项目,但实际上“订单项目”还能进一步拆分为“购物项目”、“结算项目”和“售后项目”,如图
现在看图中的“订单项目”,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分布式项目的组成元素,但就不适合作为微服务的组成元素了(因为它还能再拆,而微服务应该是不能再拆的“微小”服务,类似于“原子性”)
分布式服务需要提供给别的分布式服务去调用,单独拆出来 未必外部可用
微服务自成一脉,可以系统内部调用,也可以单独提供服务
为什么需要用分布式锁,见下图
变量A存在三个服务器内存中(这个变量A主要体现是在一个类中的一个成员变量,是一个有状态的对象),如果不加任何控制的话,变量A同时都会在分配一块内存,三个请求发过来同时对这个变量操作,显然结果是不对的!即使不是同时发过来,三个请求分别操作三个不同内存区域的数据,变量A之间不存在共享,也不具有可见性,处理的结果也是不对的。
分布式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一个方法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机器的一个线程执行;
2、高可用的获取锁与释放锁;
3、高性能的获取锁与释放锁;
4、具备可重入特性;
5、具备锁失效机制,防止死锁;
6、具备非阻塞锁特性,即没有获取到锁将直接返回获取锁失败
Redis性能高
命令简单,实现方便
使用setnx加锁,key为锁名,value随意不重复就行(一般用uuid)
给锁添加expire时间,超过该时间redis过期(即自动释放锁)
设置获取锁的超时时间,若超过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通过锁名获取锁值
比较锁值和当前uuid是否一致,一致则释放锁(通过delete命令删除redis键值对)
2PC:two phase commit protocol,二阶段提交协议,是一种强一致性设计。
同步阻塞(导致长久的资源锁定) ,只有第一阶段全部正常完成(返回失败,回字返回超时都会返回 “准备失败” ),才会进入第二阶段
因为协调者可能会在任意一个时间点(发送准备命令之前,发送准备命令之后,发送回滚事务命令之前,发送回滚事务命令之后,发送提交事务命令之前,发送提交事务命令之后)故障,导致资源阻塞。
T:try,指的是预留,即资源的预留和锁定,注意是预留
C:confirm,指的是确认操作,这一步其实就是真正的执行了
C:cancel,指的是撤销操作,可以理解为把预留阶段的动作撤销了
从思想上看和 2PC 差不多,都是先试探性的执行,如果都可以那就真正的执行,如果不行就回滚。
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没那么高的业务场景,如:短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