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ython多线程thread.start_new_thread传参的问题
因为thread.start_new_thread(ssh_cmd,(3,))开的线程会和主线程一起结束,所以等不到执行print number 程序就结束了
❷ 如何用Python一门语言通吃高性能并发,GPU计算和深度学习
第一个就是并发本身所带来的开销即新开处理线程、关闭处理线程、多个处理线程时间片轮转所带来的开销。
实际上对于一些逻辑不那么复杂的场景来说这些开销甚至比真正的处理逻辑部分代码的开销更大。所以我们决定采用基于协程的并发方式,即服务进程只有一个(单cpu)所有的请求数据都由这个服务进程内部来维护,同时服务进程自行调度不同请求的处理顺序,这样避免了传统多线程并发方式新建、销毁以及系统调度处理线程的开销。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基于Tornado框架实现api服务的开发。Tornado的实现非常简洁明了,使用python的生成器作为协程,利用IOLoop实现了调度队列。
第二个问题是数据库的性能,这里说的数据库包括MongoDB和Redis,我这里分开讲。
先讲MongoDB的问题,MongoDB主要存储不同的用户对于验证的不同设置,比如该显示什么样的图片。
一开始每次验证请求都会查询MongoDB,当时我们的MongoDB是纯内存的,同时三台机器组成一个复制集,这样的组合大概能稳定承载八九千的qps,后来随着我们验证量越来越大,这个承载能力逐渐就成为了我们的瓶颈。
为了彻底搞定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最极端的解决方案,干脆直接把数据库中的数据完全缓存到服务进程里定期批量更新,这样查询的开销将大大降低。但是因为我们用的是Python,由于GIL的存在,在8核服务器上会fork出来8个服务进程,进程之间不像线程那么方便,所以我们基于mmap自己写了一套伙伴算法构建了一个跨进程共享缓存。自从这套缓存上线之后,Mongodb的负载几乎变成了零。
说完了MongoDB再说Redis的问题,Redis代码简洁、数据结构丰富、性能强大,唯一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单进程程序,终究性能是有上限的。
虽然今年Redis发布了官方的集群版本,但是经过我们的测试,认为这套分布式方案的故障恢复时间不够优秀并且运维成本较高。在Redis官方集群方案面世之前,开源世界有不少proxy方案,比如Twtter的TwemProxy和豌豆荚的Codis。这两种方案测试完之后给我们的感觉TwemProxy运维还是比较麻烦,Codis使用起来让人非常心旷神怡,无论是修改配置还是扩容都可以在配置页面上完成,并且性能也还算不错,但无奈当时Codis还有比较严重的BUG只能放弃之。
几乎尝试过各种方案之后,我们还是下决心自己实现一套分布式方案,目的是高度贴合我们的需求并且运维成本要低、扩容要方便、故障切换要快最重要的是数据冗余一定要做好。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们确定基于客户端的分布式方案,通过zookeeper来同步状态保证高可用。具体来说,我们修改Redis源码,使其向zookeeper注册,客户端由zookeeper上获取Redis服务器集群信息并根据统一的一致性哈希算法来计算数据应该存储在哪台Redis上,并在哈希环的下一台Redis上写入一份冗余数据,当读取原始数据失败时可以立即尝试读取冗余数据而不会造成服务中断。
❸ python同时打开几个程序默认运行哪一个
操作系统的作用
隐藏丑陋复杂的硬件接口,提供良好的抽象接口
管理、调度进程,并且将多个进程对硬件的竞争变得有序
2. 多道技术产生背景
针对单核,实现并发
现在的主机一般是多核,那么每个核都会利用多道技术
有 4 个 cpu,运行于 cpu1 的某个程序遇到 io 阻塞,会等到 io 结束再重新调度
会被调度到 4 个 cpu 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由操作系统调度算法决定
3. 多道技术空间上的复用:如内存中同时有多道程序
4. 多道技术时间上的复用
复用一个 cpu 的时间片
注意,遇到 io 切,占用 cpu 时间过长也切
核心在于切之前将进程的状态保存下来
这样才能保证下次切换回来时,能基于上次切走的位置继续运行
进程的概念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
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程序是指令和数据的有序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程序可以作为一种软件资料长期存在,是永久的
进程是程序在处理机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进程是有一定生命期的,是暂时的
5. 注意:同一个程序执行两次,就会在操作系统中出现两个进程。所以可以同时运行一个软件,分别做不同的事情也不会混乱,比如可以打开两个Pycharm做不同的事
6. 进程调度
要想多个进程交替运行,操作系统必须对这些进程进行调度
这个调度也不是随即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由此就有了进程的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法、多级反馈队列
并行和并发
并行是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有多个进程在被 cpu 计算,比如赛跑,两个人都在不停的往前跑
并发是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一个时间段上,有多个进程在被 cpu 计算,交替轮流使用资源
并行与并发的区别
并行是从微观上,也就是在一个精确的时间片刻,有不同的程序在执行,这就要求必须有多个处理器
并发是从宏观上,在一个时间段上可以看出是同时执行的,比如一个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个 session
进程的三状态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被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控制,程序会进入几个状态
就绪
运行
阻塞
2. 举例说明什么是 argv,什么是阻塞
import sys
print(sys.argv)
# 运行结果:
['G:/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 argv 指参数
# sys.argv 是 Python 解释器在运行的时候传递进来的参数
# 首先在cmd输入以下信息:
python G:/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 打印结果:
['G:/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 然后在cmd中切换路径到G盘,接着输入 python 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 打印结果:
['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 接着,再在cmd中输入:python 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123 abc
# 打印结果:
['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123', 'abc']
# 因此,以下程序不能在编辑器里运行,只能在 cmd 里面使用 Python 运行本文件
# 然后要在后面加上 aaa bbb
# 就像上面的 python course_select/进程的概念.py 123 abc 一样
if sys.argv[1] == "aaa" and sys.argv[2] == "bbb":
print("登录成功")
else:
print("登录失败")
exit()
print(666)
# 而如果使用input(),其实就是一种阻塞
3. 进程的三状态图
.png
同步异步
同步:形象的说,一件事的执行必须依赖另一件事的结束,强调的是顺序性
异步: 形象的说,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注意:同步异步和并行、并发没关系
阻塞:等待,比如 input sleep recv accept recvfrom
非阻塞:不等待,start/terminate 都是非阻塞的
阻塞与非阻塞主要是从程序(线程)等待消息通知时的状态角度来说的
可以分为四类:
同步阻塞
异步阻塞
同步非阻塞
异步非阻塞
start/terminate 都是非阻塞的
进程模块
跟进程相关的基本都在这个模块里:multiprocessing
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对比分析
父进程,比如运行本文件
子进程,运行 Process(target=func).start()
父进程与子进程数据隔离
主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之后再结束
子进程和主进程之间默认是异步的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import time
def func():
time.sleep(1)
print(666)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开启了一个新的进程,在这个新的进程里执行的 func()
Process(target=func).start()
time.sleep(1)
# 主进程
print(777)
# 777
# 666
# 运行结果仔细观察发现有异步的效果
# 也就是说,主进程和新的进程同时执行
3. 上面的示例中为什么要有 if __name__ == "__main__"?其实这是 windows 操作系统开启子进程的方式问题
4. 继续深入
import time
import os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
time.sleep(1)
print(666, os.getpid(), os.getpp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 代码执行到这里并不代表开启了子进程
p = Process(target=func)
# 开启了一个子进程,并执行func()
p.start()
time.sleep(1)
print(777, os.getpid(), os.getppid())
# 主进程运行的结果
777 12340 1636
# 子进程运行的结果
666 7604 12340
# 由上面两行结果可以得出:
# 利用 os.getpid() 证明两个进程不一样
# 另外每次运行,os.getpid() 结果都不一样
# 但是,12340 是主进程的 id,7604 是子进程的 id
# 1636 是 Pycharm 的 id,排列特点不变
5. 开启多个相同的子进程示例
import time
import os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
time.sleep(3)
print(666, os.getpid(), os.getpp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10):
p = Process(target=func)
p.start()
time.sleep(1)
print(777, os.getpid(), os.getppid())
#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Python 程序一直都是逐行执行
# 但是因为这里设置了时间延迟,因此会先执行主程序的代码
# 运行结果:
777 29006 3833 # 暂停 2s 后再有下面的结果
666 29007 29006
666 29009 29006
666 29008 29006
666 29010 29006
666 29013 29006
666 29011 29006
666 29012 29006
666 29014 29006
666 29016 29006
666 29015 29006
# 观察结果发现主进程只运行了一次
# 然后剩下的全是一个子进程重新运行的结果
# 主进程运行完不会结束,它会等子进程全部运行结束
# 注意变量 p 拿到的是最后一个子进程的 id
6. 开启多个不同的子进程示例
import time
import os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
time.sleep(2)
print(666, os.getpid(), os.getppid())
def func2():
print(111)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3):
p = Process(target=func)
p.start()
for i in range(2):
p = Process(target=func2)
p.start()
time.sleep(1)
print(777, os.getpid(), os.getppid())
# 运行程序时仔细观察结果显示顺序:
111
111
777 29316 3833
666 29319 29316
666 29317 29316
666 29318 29316
7. 给子进程传参示例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name):
print(666, 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p = Process(target=func,args=(777,)) # 注意是一个元组
p.start()
import time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num, name):
time.sleep(1)
print(num, "hello", 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10):
p = Process(target=func, args=(i, "abc"))
p.start()
print("主进程")
# 运行结果:
666 777
主进程
0 hello abc
2 hello abc
1 hello abc
3 hello abc
5 hello abc
4 hello abc
6 hello abc
7 hello abc
8 hello abc
9 hello abc
# 多运行几次,发现子进程并不是完全按顺序运行的
# 比如上面先出结果 2 hello abc,再出结果 1 hello abc
8. 子进程可以有返回值吗:不能有返回值,因为子进程函数中的返回值无法传递给父进程
import time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func():
time.sleep(3)
print("这是子进程,3s后才运行")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ocess(target=func).start()
print("主进程")
# 运行结果:
主进程
这是子进程,3s后才运行
# 主进程会默认等待子进程结束之后才结束
# 因为父进程要负责回收子进程占用的操作系统资源
相关资源:Python多进程写入同一文件的方法_python多进程写入同意文件-其它...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
Python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
194693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点击阅读全文
打开CSDN,阅读体验更佳
Python多进程(一)进程及进程池_程序员-夏天的博客
print("主进程结束")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发现,multiprocessing.Process帮我们创建一个子进程,并且成功运行,但是我们发现,在子进程还没执行完的时候主进程就已经死了,那么这个子进程在主进程结束后就是一个孤儿进程,那么我们可以让主进程等待...
Python多进程之Process、Pool、Lock、Queue、Event、Semaphore、Pipe_大 ...
1. Python创建进程类Process python的multiprocessing模块提供了一个创建进程的类Precess,其创建有以下两种方法: 创建Process类的实例,并指向目标函数和传递参数 自定义一个类并继承Process类,重写__init__()和run()方法 ...
python两个进程同时开启只运行了一个_二十二、 深入Python的进程和线程(上篇)...
“@Author: Runsen”进程(Process)和线程(Thread)都是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些优劣和差异,那么在Python中如何使用进程和线程?CPU计算机的核心是CPU,它承担了计算机的所有计算任务,CPU就像一个工厂,时刻在运行着,而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负责任务的调度、资源的分配和管理。进程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
继续访问
python启动多个进程_Python多处理:只有一个进程正在运行
由于注释表明您希望使用初始化程序和initargs参数传递featureVector.在Unix类型的系统上,这将导致大量的性能提升(即使selLabel中只有1个项目),因为该值将使用os.fork基本上免费传递给子进程.否则,每次调用foo时,featureVector都将被父进程pickle,通过管道传递并由子进程进行unpickled.这将花费很长时间,并且基本上将序列化所有子进程,因为它...
继续访问
python多进程多线程,多个程序同时运行_陈逸飞_p的博客_pyth...
python 模块应用 开发工具 pycharm 实现方法 多任务的实现可以用进程和线程来实现 进程—> 线程---> 多任务应用 多进程操作 比如下载多个文件, 利用cpu 资源 提高效率 多任务: 同一时间执行多个任务, 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 执行...
python多进程单例_Python多线程处理实例详解【单进程/多进程】
python — 多线程处理 1、一个进程执行完后,继续下一个进程 root@72132server:~# cd /root/python/multiprocess/ root@72132server:~/python/multiprocess# ls multprocess.py root@72132server:~/python/multiprocess# cat multprocess...
系统编程__2__父子进程的创建和回收
系统编程 这里写的是对于小白来说更多的了解系统编程的文章,有写的不对的地方还恳请各位大佬指出错误,小编一定会多多采纳[手动多谢]。 那么,上一次我们稍微了解了一下关于系统编程的一些主要内容[没有看到的童鞋还请去上一篇文章稍微复习一下噢]。 这节课,我们先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学系统编程呢?原因很简单,我们要充分的利用CPU的性能,CPU和我们人类不太一样,我们人类大多数情况下,在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件事,而CPU作为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当然不会这么简单,CPU能够同时进行多个进程,这里的进程我们可以理解成任务,
继续访问
android 10 system/core无法打印log问题
1.关闭重定向 system/core/init/util.cpp --- a/init/util.cpp +++ b/init/util.cpp @@ -454,7 +454,7 @@ static void InitAborter(const char* abort_message) { // SetStdioToDevNull() must be called again in second stage init. void SetStdioToDevNull(char** argv) { ...
继续访问
Python多进程1 一个多进程实例_BBJG_001的博客
下执行,job('主进程step1###')p1=mp.Process(target=job,args=('新进程>>>',))# 创建一个进程# 注意当只有一个参数的时候,一定要在参数后面加一个逗号,因为args需要是一个可以迭代的参量p1.start()# 开始执行新进程# p...
热门推荐 python多进程多线程,多个程序同时运行
python 多线程 多进程同时运行 多任务要求 python 基础语法 python 文件目录操作 python 模块应用 开发工具 pycharm 实现方法 多任务的实现可以用进程和线程来实现 进程—> 线程----> 多任务应用 多进程操作 比如下载多个文件, 利用cpu 资源 提高效率 多任务: 同一时间执行多个任务, 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 执行方式有两种( 表现形式 ) 并发 在单核cpu中: 在一段时间内交替执行多个任务, 例如单核cpu 处理多任务, 操作系统让各个任务交
继续访问
fork()函数
多进程通信 fork()函数
继续访问
(1/7)Electron教程(一)什么是 Electron,由来、适用场景 和 Electron 的环境搭建(1/7)
最近自己有个小的需求,是做一个能编辑本地特定文本的工具,需要跨平台, Windows 和 macOS,这样,如果用原生开发的话,Windows 就要用c#macOS 就要用swift,学习成本高,并且学完用处也不是很大。我本身是前端开发的,发现了这个electron能满足我的需求,跨平台运行,内部是 js 驱动的,简直就是如鱼得水。顺便把学习的经历写出来,分享需要的人,我会按标题序号渐进式地编写内容。electron。...
继续访问
fork()详解
<一>: fork()函数用来创建新的进程,它的特点是调用一次返回两次( 在原来的进程中返回新进程的 PID(新进程的 PID 肯定不等于 0), 在新进程中返回为 0.) 函数原型:pid_t fork(void); pid_t getpid(); 获取当前进程的 pid 值。 pid_t getppid(); 获取当前进程的父进程 pid 值。 图一 如图一所...
继续访问
fork()函数详解
目录 1.基本了解: 2.fork函数的了解: 3.僵死进程: 1.基本了解: 一个进程,包括代码、数据和分配给进程的资源。fork 函数会新生成一个进程,调用 fork 函数的进程为父进程,新生成的进程为子进程。在父进程中返回子进程的 pid,在子进程中返回 0,失败返回-1。 为什么两个进程的fpid不同呢,这与fork函数的特性有关。fork调用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它仅仅被调用一次,却能够返回两次,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返回值: 1)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
继续访问
Electron在Windows下的环境搭建
Electron作为一种用javascript写桌面程序的开发方式,现在已经被大众接受。下面就介绍如何在windows(>win7)下快速搭建Electron开发环境。 1. nodejs 的安装 从nodejs 下载最新版本的windows安装程序进行安装,我下载的是v6.9.1,安装时一路默认即可,这个安装会把nodejs和npm配置到系统PATH中,这样在命令行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直接...
继续访问
python多线程pool_Python mutiprocessing多线程池pool操作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 mutiprocessing多线程池pool操作。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python — mutiprocessing 多线程 pool脚本代码:root@72132server:~/python/multiprocess# lsmultiprocess_pool.py multprocess.pyroot@72132server:~/python/multi...
继续访问
最新发布 python入门开发学习笔记之守护进程
本节重点 了解守护进程的概念 本节时长需控制在5分钟内 一 守护进程 主进程创建子进程,然后将该进程设置成守护自己的进程,守护进程就好比崇祯皇帝身边的老太监,崇祯皇帝已死老太监就跟着殉葬了。 关于守护进程需要强调两点: 其一:守护进程会在主进程代码执行结束后就终止 其二:守护进程内无法再开启子进程,否则抛出异常:AssertionError: daemonic processes are not allowed to have children 如果我们有两个任务需要并发执行,那么开一个主进程和一个子进程分
继续访问
用python进行多进程编程时,只有主进程可以运行,子进程貌似没有运行是什么原因?
找了半天,原来是这个原因!这是因为multiprocessing模块在交互模式是不支持的,在 cmd 里头输入 python xxx.py 来运行起来,你就可以看到子进程的执行了。
继续访问
linux中fork() 函数详解
fork入门知识 一个进程,包括代码、数据和分配给进程的资源。fork()函数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也就是两个进程可以做完全相同的事,但如果初始参数或者传入的变量不同,两个进程也可以做不同的事。 一个进程调用fork()函数后,系统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据和代码的空间。然后把原来的进程的所有值都复制到新的新进程中,只有少数值与原来的进程的值不同。相当于克隆了...
继续访问
Windows版 Node.js 安装详解以及Electron安装
Windows Node.js 安装详解以及Electron安装详解,示例版本:node v10.15.0/npm6.4.1 介绍: 简单的说 Node.js 就是运行在服务端的 JavaScript。 Node.js 是一个基于Chrome JavaScript 运行时建立的一个平台。 Node.js是一个事件驱动I/O服务端JavaScript环境,基于Google的V8引擎,V8引擎执...
继续访问
Electron 简介
本教程我们来学习 Electron 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 Electron。 Electron是什么 Electron 是是 GitHub 开发的一个开源框架。它允许使用 Node.js(作为后端)和 Chromium(作为前端)完成桌面 GUI 应用程序的开发。 Electron 可以用于构建具有 HTML、CSS、JavaScript 的跨平台桌面应用程序,它通过将 Chromium 和 node.js 合同一个运行的环境中来实现这一点,应用程序可以打包到 Mac、Windows 和
继续访问
Election的优缺点
优点 原生的接口(菜单、消息提醒、系统托盘等)。 上手难度低。能够使用react、vue等前端框架,能方便地迁移前端组件,构建出漂亮的桌面应用。 方便热更新 调试和测试方便 Electron使用node.js。因此,您可以导入Chrome应用程序中不容易使用的许多模块 Electron文档要好得多,尽管它是一个更年轻的平台 缺点 不适合开发轻量级的应用。即使一个electron的项目框架,也包含chromium内核,打包完接近200G。 相比c++开发的桌面应用,性能远远不如后者。 启动速
继续访问
[electron]终极奥义 五千字教程丢给你
前言 本文包含打包、自动更新、简易API、调试、进程通信等相关知识点,内容较多,可能会引起不适,请酌情查看(手动滑稽)。 electron 简介 electron是由Github开发,是一个用Html、css、JavaScript来构建桌面应用程序的开源库,可以打包为Mac、Windows、Linux系统下的应用。 electron是一个运行时环境,包含Node和Chromium,可以理解成把we...
继续访问
深入理解Java中的wait() 方法
使用场景 当某个线程获取到锁后,发现当前还不满足执行的条件,就可以调用对象锁的wait方法,进入等待状态。 直到某个时刻,外在条件满足了,就可以由其他线程通过调用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来唤醒此线程。 这篇文章将侧重于讨论wait()方法对于线程状态的影响,以及被唤醒后线程的状态变更。 条件 只有已经获取锁的线程,才可以调用锁的wait方法,否则会抛出异常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比如下面的代码,A获得了锁后,主动调用wait方法释放锁和
继续访问
用Electron开发桌面应用的避坑指南(文末送书)
送一波高质量Web开发图书,送5本书籍,随你挑。抽奖规则见本文最后!抽奖规则见本文最后!抽奖规则见本文最后!如今,Electron 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Electron 版本更新换代极快...
继续访问
python多进程只有一个进程在执行
python两个进程同时开启只运行了一个。
❹ Python - pytest
目录
pytest是Python的单元测试框架,同自带的unittest框架类似,但pytest框架使用起来更简洁,效率更高。
pytest特点
安装
测试
在测试之前要做的准备
我的演示脚本处于这样一个的目录中:
踩坑:你创建的pytest脚本名称中不允许含有 . ,比如 1.简单上手.py ,这样会报错。当然,可以这么写 1-简单上手.py
demo1.py :
上例中,当我们在执行(就像Python解释器执行普通的Python脚本一样)测试用例的时候, pytest.main(["-s", "demo1.py"]) 中的传参需要是一个元组或者列表(我的pytest是5.2.2版本),之前的版本可能需要这么调用 pytest.main("-s demo1.py") ,传的参数是str的形式,至于你使用哪种,取决于报不报错:
遇到上述报错,就是参数需要一个列表或者元组的形式,而我们使用的是str形式。
上述代码正确的执行结果是这样的:
大致的信息就是告诉我们:
pytest.main(["-s", "demo1.py"])参数说明
除了上述的函数这种写法,也可以有用例类的写法:
用法跟unittest差不多,类名要以 Test 开头,并且其中的用例方法也要以 test 开头,然后执行也一样。
执行结果:
那么,你这个时候可能会问,我记得unittest中有setup和teardown的方法,难道pytest中没有嘛?你怎么提都不提?稳住,答案是有的。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pytest中的setup和teardown的用法。
我们知道,在unittest中,setup和teardown可以在每个用例前后执行,也可以在所有的用例集执行前后执行。那么在pytest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来一一看看各自的用法。
模块级别setup_mole/teardown_mole
执行结果:
类级别的setup_class/teardown_class
执行结果:
类中方法级别的setup_method/teardown_method
执行结果:
函数级别的setup_function/teardown_function
执行结果:
小结
该脚本有多种运行方式,如果处于PyCharm环境,可以使用右键或者点击运行按钮运行,也就是在pytest中的主函数中运行:
也可以在命令行中运行:
这种方式,跟使用Python解释器执行Python脚本没有什么两样。也可以如下面这么执行:
当然,还有一种是使用配置文件运行,来看看怎么用。
在项目的根目录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 pytest.ini 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我们可以实现相关的配置:
那这个配置文件中的各项都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 pytest.ini 文件必须位于项目的根目录,而且也必须叫做 pytest.ini 。
其他的参数:
OK,来个示例。
首先,(详细目录参考开头的目录结构)在 scripts/test_case_01.py 中:
在 scripts/test_case_dir1/test_case02.py 中:
那么,在不同的目录或者文件中,共有5个用例将被执行,而结果则是两个失败三个成功。来执行验证一下,因为有了配置文件,我们在终端中(前提是在项目的根目录),直接输入 pytest 即可。
由执行结果可以发现, 2 failed, 3 passed ,跟我们的预期一致。
后续执行相关配置都来自配置文件,如果更改,会有相应说明,终端都是直接使用 pytest 执行。
我们知道在unittest中,跳过用例可以用 skip ,那么这同样是适用于pytest。
来看怎么使用:
跳过用例,我们使用 @pytest.mark.skipif(condition, reason) :
然后将它装饰在需要被跳过用例的的函数上面。
效果如下:
上例执行结果相对详细,因为我们在配置文件中为 addopts 增加了 -v ,之前的示例结果中,没有加!
另外,此时,在输出的控制台中, 还无法打印出 reason 信息,如果需要打印,则可以在配置文件中的 addopts 参数的 -s 变为 -rs :
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测试函数会执行失败,但又不想直接跳过,而是希望显示的提示。
Pytest 使用 pytest.mark.xfail 实现预见错误功能::
需要掌握的必传参数的是:
那么关于预期失败的几种情况需要了解一下:
结果如下:
pytest 使用 x 表示预见的失败(XFAIL)。
如果预见的是失败,但实际运行测试却成功通过,pytest 使用 X 进行标记(XPASS)。
而在预期失败的两种情况中,我们不希望出现预期失败,结果却执行成功了的情况出现,因为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嘛,我预期这条用例失败,那这条用例就应该执行失败才对,你虽然执行成功了,但跟我想的不一样,你照样是失败的!
所以,我们需要将预期失败,结果却执行成功了的用例标记为执行失败,可以在 pytest.ini 文件中,加入:
这样就就把上述的情况标记为执行失败了。
pytest身为强大的单元测试框架,那么同样支持DDT数据驱动测试的概念。也就是当对一个测试函数进行测试时,通常会给函数传递多组参数。比如测试账号登陆,我们需要模拟各种千奇百怪的账号密码。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些参数写在测试函数内部进行遍历。不过虽然参数众多,但仍然是一个测试,当某组参数导致断言失败,测试也就终止了。
通过异常捕获,我们可以保证程所有参数完整执行,但要分析测试结果就需要做不少额外的工作。
在 pytest 中,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参数化测试,即每组参数都独立执行一次测试。使用的工具就是 pytest.mark.parametrize(argnames, argvalues) 。
使用就是以装饰器的形式使用。
只有一个参数的测试用例
来看(重要部分)结果::
可以看到,列表内的每个手机号,都是一条测试用例。
多个参数的测试用例
(重要部分)结果:
可以看到,每一个手机号与每一个验证码都组合一起执行了,这样就执行了4次。那么如果有很多个组合的话,用例数将会更多。我们希望手机号与验证码一一对应组合,也就是只执行两次,怎么搞呢?
在多参数情况下,多个参数名是以 , 分割的字符串。参数值是列表嵌套的形式组成的。
固件(Fixture)是一些函数,pytest 会在执行测试函数之前(或之后)加载运行它们,也称测试夹具。
我们可以利用固件做任何事情,其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数据库的初始连接和最后关闭操作。
Pytest 使用 pytest.fixture() 定义固件,下面是最简单的固件,访问主页前必须先登录:
结果:
在之前的示例中,你可能会觉得,这跟之前的setup和teardown的功能也类似呀,但是,fixture相对于setup和teardown来说更灵活。pytest通过 scope 参数来控制固件的使用范围,也就是作用域。
比如之前的login固件,可以指定它的作用域:
很多时候需要在测试前进行预处理(如新建数据库连接),并在测试完成进行清理(关闭数据库连接)。
当有大量重复的这类操作,最佳实践是使用固件来自动化所有预处理和后处理。
Pytest 使用 yield 关键词将固件分为两部分, yield 之前的代码属于预处理,会在测试前执行; yield 之后的代码属于后处理,将在测试完成后执行。
以下测试模拟数据库查询,使用固件来模拟数据库的连接关闭:
结果:
可以看到在两个测试用例执行前后都有预处理和后处理。
pytest中还有非常多的插件供我们使用,我们来介绍几个常用的。
先来看一个重要的,那就是生成测试用例报告。
想要生成测试报告,首先要有下载,才能使用。
下载
如果下载失败,可以使用PyCharm下载,怎么用PyCharm下载这里无需多言了吧。
使用
在配置文件中,添加参数:
效果很不错吧!
没完,看我大招
Allure框架是一个灵活的轻量级多语言测试报告工具,它不仅以web的方式展示了简洁的测试结果,而且允许参与开发过程的每个人从日常执行的测试中最大限度的提取有用信息。
从开发人员(dev,developer)和质量保证人员(QA,Quality Assurance)的角度来看,Allure报告简化了常见缺陷的统计:失败的测试可以分为bug和被中断的测试,还可以配置日志、步骤、fixture、附件、计时、执行 历史 以及与TMS和BUG管理系统集成,所以,通过以上配置,所有负责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可以尽可能的掌握测试信息。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Allure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大图”,其中包括已覆盖的特性、缺陷聚集的位置、执行时间轴的外观以及许多其他方便的事情。allure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保证了我们总是能够对某些东西进行微调。
少扯点,来看看怎么使用。
Python的pytest中allure下载
但由于这个 allure-pytest 插件生成的测试报告不是 html 类型的,我们还需要使用allure工具再“加工”一下。所以说,我们还需要下载这个allure工具。
allure工具下载
在现在allure工具之前,它依赖Java环境,我们还需要先配置Java环境。
注意,如果你的电脑已经有了Java环境,就无需重新配置了。
配置完了Java环境,我们再来下载allure工具,我这里直接给出了网络云盘链接,你也可以去其他链接中自行下载:
下载并解压好了allure工具包之后,还需要将allure包内的 bin 目录添加到系统的环境变量中。
完事后打开你的终端测试:
返回了版本号说明安装成功。
使用
一般使用allure要经历几个步骤:
来看配置 pytest.ini :
就是 --alluredir ./report/result 参数。
在终端中输入 pytest 正常执行测试用例即可:
执行完毕后,在项目的根目下,会自动生成一个 report 目录,这个目录下有:
接下来需要使用allure工具来生成HTML报告。
此时我们在终端(如果是windows平台,就是cmd),路径是项目的根目录,执行下面的命令。
PS:我在pycharm中的terminal输入allure提示'allure'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但windows的终端没有问题。
命令的意思是,根据 reportresult 目录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运行pytest后产生的)。在 report 目录下新建一个 allure_html 目录,而这个目录内有 index.html 才是最终的allure版本的HTML报告;如果你是重复执行的话,使用 --clean 清除之前的报告。
结果很漂亮:
allure open
默认的,allure报告需要HTTP服务器来打开,一般我们可以通过pycharm来完成,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通过allure自带的open命令来完成。
allure的其他用法
当然,故事还是没有完!在使用allure生成报告的时候,在编写用例阶段,还可以有一些参数可以使用:
allure.title与allure.description
feature和story
由上图可以看到,不同的用例被分为不同的功能中。
allure.severity
allure.severity 用来标识测试用例或者测试类的级别,分为blocker,critical,normal,minor,trivial5个级别。
severity的默认级别是normal,所以上面的用例5可以不添加装饰器了。
allure.dynamic
在之前,用例的执行顺序是从上到下依次执行:
正如上例的执行顺序是 3 1 2 。
现在,来看看我们如何手动控制多个用例的执行顺序,这里也依赖一个插件。
下载
使用
手动控制用例执行顺序的方法是在给各用例添加一个装饰器:
那么, 现在的执行顺序是 2 1 3 ,按照order指定的排序执行的。
如果有人较劲传个0或者负数啥的,那么它们的排序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失败重试意思是指定某个用例执行失败可以重新运行。
下载
使用
需要在 pytest.ini 文件中, 配置:
给 addopts 字段新增(其他原有保持不变) --reruns=3 字段,这样如果有用例执行失败,则再次执行,尝试3次。
来看示例:
结果:
我们也可以从用例报告中看出重试的结果:
上面演示了用例失败了,然后重新执行多少次都没有成功,这是一种情况。
接下来,来看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用例执行失败,重新执行次数内通过了,那么剩余的重新执行的次数将不再执行。
通过 random 模块帮助我们演示出在某次执行中出现失败的情况,而在重新执行的时候,会出现成功的情况,看结果:
可以看到,用例 02 重新执行了一次就成功了,剩余的两次执行就终止了。
一条一条用例的执行,肯定会很慢,来看如何并发的执行测试用例,当然这需要相应的插件。
下载
使用
在配置文件中添加:
就是这个 -n=auto :
并发的配置可以写在配置文件中,然后其他正常的执行用例脚本即可。另外一种就是在终端中指定,先来看示例:
结果:
pytest-sugar 改变了 pytest 的默认外观,添加了一个进度条,并立即显示失败的测试。它不需要配置,只需 下载插件即可,用 pytest 运行测试,来享受更漂亮、更有用的输出。
下载
其他照旧执行用例即可。
pytest-cov 在 pytest 中增加了覆盖率支持,来显示哪些代码行已经测试过,哪些还没有。它还将包括项目的测试覆盖率。
下载
使用
在配置文件中:
也就是配置 --cov=./scripts ,这样,它就会统计所有 scripts 目录下所有符合规则的脚本的测试覆盖率。
执行的话,就照常执行就行。
结果:
更多插件参考:https://zhuanlan.hu.com/p/50317866
有的时候,在 pytest.ini 中配置了 pytest-html 和 allure 插件之后,执行后报错:
出现了这个报错,检查你配置的解释器中是否存在 pytest-html 和 allure-pytest 这两个模块。如果是使用的pycharm ide,那么你除了检查settings中的解释器配置之外,还需要保证运行脚本的编辑器配置是否跟settings中配置一致。
❺ 怎么进行性能测试
问题一:性能测试应该做哪些准备 环境搭建:这个根据实际规划,我在企业内做过的性能测试搭建的环境都是和用户上线使用的实际环境一样的。
数据准备:个人感觉是整个工作里第二耗时的,需要真实模拟用户数据,这个不是单单的创建几个帐号就完事的,每个用户基本都会有不太一样的配置,实际操作的时候部署数据的脚本都写到手软。
脚本编译:选择性能工具编译性能脚本,你需要跑什么业务流程就编译什么样的脚本。
脚本执行:用规划好的用户数执行脚本,这个一般持续很长时间,时间太短不足以暴露服务器等的性能瓶颈,性能测试中最耗时的就是这个步骤。
收集日志:在执行脚本完成后收集到的能客观反应系统性能的日志、报表文件,比如LR的报告、数据库的AWR日志等等。
分析结果:分析收集到的日志、报表,找出性能瓶颈或是得出性能指标结果。这个一般需要对数据库或者底层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士来分析,一般测试人员只需要提供收集到的报告就差不多了。
生成报告:将上面所有的性能测试活动整理总结,输出测试报告。
问题二:如何做好性能测试? 你好,首先很欣赏你的这种态度。我在TestBird 招聘新人的时候,也有很多小朋友觉得自己有多了解工具运用,有多熟练步骤过程,自我感觉很不错。
其实,我却想说,性能测试的重点不在性能测试工具的学习上。
当然,你也通过分析系统的压力点、LR录制脚本,设置用户,做压力,分析结果,整理测试报告。完成了性能测试的整个过程。那么我说这个性能测试报告是有效的,但它不一定是有用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性能测试报告中,在你所在的环境中,你是测出了这样的效果。并未掺假,全部真实的记录。
为什么说它不一定是有用闷握的,你了解系统架构么?知道数据库、中间件、前端程序的运行方式和处理机制么?了解网络协议么?了解操作系统么?熟悉开发系统的语言么,如java JVM的内在机理知道么?这些都是系统运行的一部分,都在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如果不了解这些,你如何做出有价值的有参考意义的性能测试。
所以,学会这些性能测试工具很好,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步。性能结果只是一些数据而已,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做完后能给出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后面要慢慢修炼的。
问题三:移动客户端的性能测试如何做? 。就当练习了。。大家看了不要枝罩清喷我。。现在很多测试人员做移动端测试,可能主要还是关注功能和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可能大多是按照每个人的体验来做报告,是不是比较快,或者比较慢。当然也不乏有很多的测试人员会回复我说,性能测试都是服务器的,移动端根本就不需要性能测试。我实在觉得可笑。 不过我毕竟一直在创业公司,而且就我一个人,所以了解可能有限,我这里就说下我之前碰见的,所知道的,目的只是抛砖引玉。 另外,我这里也不去说什么MAT,instruments了,这种固有查找内存的工具大家自己google吧。 客户端的性能从系统层面,电量消耗,网络流量,内存泄漏等都是被关注,或者说用户最最关注的点。 实例一,3rd 应用的性能测试。应用本身的响应时间可以通过call 应用intent来查看,设备纯环境,设备低内存等各种情况下进行同样猛前此数的call,进行对比。或者与同行业同性质的应用进行对比测试。我相信很快就能够有结论了。除了应用本身,还需要对于应用本身某些特别的功能进行响应测试。比如测试一个list,测试的方法为onkeydown之后查看这个list.index(0)是否高亮,是否正常的界面跳转了,那么分别进行计时(精确ms)。同样的,我们在空list以及有几百条list的情况进行这样的case test,那么就会有一个性能的结果出来。 实例二,假设你测试微薄客户端,那么你肯定是需要进行一个list上下滑动的性能测试。我们需要使用脚本语言shell或者python去call server api来仿造数据反馈到移动设备上,否则你不可能自己手动去发几百条weibo然后再测试。测试的时候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list在各种情况下是否滑动流畅,一个是当list中有很多的图片的时候图片load的速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测试点。这个load可以直接检查imageview什么时候load出来pic,什么时候显示在界面上,计算时间。这里其实很多应用是webview,或者数据是存在服务器端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平时的测试还是压力,还是性能,数据的修改,其实还是多使用脚本ping api比较好,能够很好的去辅助达到性能测试的效果。 实例三,比如要测试一个优酷的视频软件,那么视频的播放的时候,首先保证网络的情况下,各种分辨率各种码率的视频接入时间是需要关注。然后在播放,也就是和网络不停的通信的同时,那么需要通过tcp mp和wireshark工具来检查网络访问是否正确,视频的卡顿,视频的花屏等除了硬件兼容之外,可以通过抓包来判断其性能。如果丢包率高那么自然视频卡,体验不好,性能也就不会好。 其实以上只是一些很基础,现在很多公司也已经在这个基础上改良测试了。不过也是一些思路,让更多的企业和测试关注移动客户端的性能。不要一提到性能脑中只有LR等这些Server测试。
问题四:为什么要进行性能测试? 原因有三:
川. 开发者的水平各有不同,有的写出来的东西性能高,有的低,所以需要统一测试一下。
2. 编程工具本身也有性能问题,用这样的工具开发出来的软件也要确认一下是否达到了需求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比如响应时间应该控制在多少秒以内。
3. 性能测试,强度测试都是为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好,软件的质量就好,买的钱就多。
问题五:如何进行Web服务的性能测试 贴一篇我们内部的文章:
随着浏览器功能的不断完善,用户量不断的攀升,涉及到web服务的功能在不断的增加,对于我们测试来说,我们不仅要保证服务端功能的正确性,也要验证服务端程序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那么性能测试都要做些什么呢?我们该怎样进行性能测试呢?
性能测试一般会围绕以下这些问题而进行:
1.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性能测试?
2. 什么时候做性能测试?
3. 做性能测试需要准备哪些内容?
4. 什么样的性能指标是符合要求的?
5. 性能测试需要收集的数据有哪些?
6. 怎样收集这些数据?
7. 如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8. 如何给出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的执行过程及要做的事儿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测试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评估被测的产品是否要进行性能测试,并且对目前的服务器环境进行粗估,服务的性能是否满足条件。
首先要明确只要涉及到准备上线的服务端产品,就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其次如果产品需求中明确提到了性能指标,那也必须要做性能测试。
测试人员在进行性能测试前,需要根据当前的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预先做性能的评估,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带宽、请求包大小、并发用户数和当前web服务的带宽等
2. 测试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了解以下内容:
a. 服务器的架构是什么样的,例如:web服务器是什么?是如何配置的?数据库用的是什么?服务用的是什么语言编写的?;
b. 服务端功能的内部逻辑实现;
c. 服务端与数据库是如何交互的,例如:数据库的表结构是什么样的?服务端功能是怎样操作数据库的?
d. 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是如何进行交互的,即接口定义;
通过收集以上信息,测试人员整理出服务器端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图,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交互图以及服务端内部功能逻辑实现的流程图。
e. 该服务上线后的用户量预估是多少,如果无法评估出用户量,那么可以通过设计测试执行的场景得出这个值;
f. 上线要部署到多少台机器上,每台机器的负载均衡是如何设计的,每台机器的配置什么样的,网络环境是什么样的。
g. 了解测试环境与线上环境的不同,例如网络环境、硬件配置等
h. 制定测试执行的策略,是需要验证需求中的指标能否达到,还是评估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
i. 沟通上线的指标
通过收集以上信息,确定性能测试用例该如何设计,如何设计性能测试用例执行的场景,以及上线指标的评估。
3. 测试设计阶段
根据测试人员通过之前整理的交互图和流程图,设计相应的性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具体编写的测试用例要更具实际情况进行裁减。
用例编写的步骤大致分为:
a. 通过脚本模拟单一用户是如何使用这个web服务的。这里模拟的可以是用户使用web服务的某一个动作或某几个动作,某一个功能或几个功能,也可以是使用web服务的整个过程。
b. 根据客户端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器端的策略,通过将脚本中可变的数据进行参数化,来模拟多个用户的操作。
c. 验证参数化后脚本功能的正确性。
d. 添加检查点
e. 设计脚本执行的策略,如每个功能的执行次数,各个功能的执行顺序等
4. 测试执行阶段
根据客户端的产品行为设计web服务的测试执行场景及测试执行的过程,即测试执行期间发生的事儿。通过监控程序收集web服务的性能数据和web服务所在系统的性能数据。
在测试执行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关注以下内容:
a. web服务的连接速度如何?
b. 每秒的点击数如何?
c. Web服务能允许多少个用户同时在线?
d. 如果超过了这......>>
问题六:网站性能测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我知道的性能测试主要有: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发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浏览器)。测的时候应用在客户端的性能、应用在网络上的性能和应用在服务器端的性能都要进行测试的。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七:怎么才能做性能测试工程师? 性能测试实际上确实需要些功底儿,但是也并不是非得一两年之后才去做。
我给你列几条性能测试工作中的建议,你可以自己温习一下,然后去面试,具体的经验需要实际的工作才能得到,然而你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识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
1,最直接也是最表面的建议,适用于面试:Loadrunner, HttpWatch, Dynatrace, TeamQuest, JMeter(可选), Wily(可选), HTML/HTTP, Webservice, Mainframe, DB. 这些东西足够学很久很久的了,所以说需要几年的工夫,但是没必要每一样都学太深,了解即可,经验日后会积累到的。
2,相对比较深层的建议:性能测试最关键之处不是工具的选择,而是对整个性能参数的理解,所以比较贴近于概念,比如说什么是TPS, Response Time, Connection浮 per Second....还有就是什么是CPU Utilization, FreeMem, Disk IO, Paging.... 工具也无非都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客户端,所以抓到本质才是关键。
不在这里长篇大论了,呵呵,加油!
问题八:性能测试应该怎么做 需求分析 - 测试设计 - 测试执行 - 结果分析
问题九:APP如何做性能测试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家做安全加密的平台都有做安全检测,但是大部分需要付费,如果说只是个小项目的话花钱去做的话成本太高,也不建议去做
你可以了解下爱内测这个平台,专门做测试的,有安全检测、兼容测试、插件评估等,虽然这个平台也是付费的,但是他有免费的版本提供,个人觉得安全检测免费版本已经足够强大了,自动化生成测试报告,提供精准的检测数据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问题十:服务端怎么做性能测试 使用LR对数据库进行性能测试,实际上有多种办法,包括通过现有的数据库协议进行CS模式的先录制后执行的模式,以及通过socket方式向服务器发包方式的测试方式。这些是常规书籍上介绍的比较简单上手的测试方法,但是不具备通用性,受已有协议或socket编程方式的限制,所以需要更为通用的测试方法。
用Java user的协议进行所有数据库性能的测试工作:
Java user 不需要录制,把所有的操作通过java语言进行实现,通过lr调用java的class进行加压批量操作,这样可以不关心被测系统是哪个数据库,只要能够通过jdbc进行访问,就能实现性能测试。
一、测试环境准备
1. 被测服务器准备,根据测试目的,搭建需要的数据库服务器,确保数据库能够正常访问,正常操作;
2. Java代码的准备,无论使用哪种IDE,只要能够编写访问数据库的class就可以,形式可以是j2se,也可以是j2ee,因为在操作时只使用class的部分方法,所以j2ee就可以了;
3. LR的脚本调试,把java的class导入到脚本调试模式,根据需要添加事务以及其他操作。
二、编写数据库访问
1. 使用myeclipse,创建web project,创建如下图的包目录:
Java文件中包含各种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class中的方法必须是public static,否则LR中无法调用。由于创建的是j2ee程序,所以不用main函数,在web中就可以进行功能验证。
确认class中的方法编写完成,创建一个web.jsp文件,如下:
导入class
声明类,并实例化,直接调用刚才编写的3个方法,因为这3个方法是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不需要实参,也没有返回值,所以直接实现即可。
此时启动web服务,在浏览器中输入jsp的地址,直接刷新页面,就可以调用这3个方法,如果正确,就会对相应的表进行操作,如果不正确,则需要修改相应的代码。
2. LR脚本准备:
LR脚本实际上就是对访问代码的调用,关键在于需要根据测试场景划分不同的脚本布局。
例如:在myEclipse里,我们只编写了一个class,其中包含三个方法,如果在执行性能测试时,这三个方法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则最简单的划分方法是,创建三个java user,每个java user中包含一个方法,做三份脚本,场景执行时分别进行调用。如果三个方法之间有相互关系,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有关联的方法放在一起,具体情况可按实际灵活分配。
因为已经将class文件进行编译发布了,所以可以在“java2postgres\WebRoot\WEB-INF\classes\\lr\test”目录中找到对应的class文件,
复制这个文件,找到LR的目录:HP\LoadRunner\classes\\lr\test\ 如果没有文件夹,按相同的内容创建。
在LR脚本中进行引包操作:
将需要执行的java类以及方法,放在action中,可根据实际测试情况和所需要验证的内容,具体调试代码。
在这里可以像编写普通LR脚本一样,添加事务或 *** 点等内容。
由于是通过JDBC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因此要在java user中加载jdbc驱动。
运行时设置中,增加jdbc驱动,需要注意的是java user使用的本地jdk,需要至多1.6版......>>
❻ 【Python】【压力测试】Locust压力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参数
熟悉 Apache ab 工具的同学都知道,它是没有界面的,通过命令行执行。 Locust 同样也提供的命令行运行,好处就是更节省客户端资源。
启动参数:
--no-web 表示不使用Web界面运行测试。
-c 设置虚拟用户数。
-r 设置每秒启动虚拟用户数。
-t 设置设置运行时间。
出现的报错及解决办法:
使用Locust进行性能测试,Locust no-web模式执行命令locust -f zkxl_verify_ locust.py --host= https://www..com --no-web -c 10 -r 2 -t 1m
提示locust: error: unrecognized arguments: --no-web -c
参考locust官方文档 https://docs.locust.io/en/latest/running-locust-without-web-ui.html?highlight=no-web
将命令参数--no-web 更改为 --headless,将命令中指定用户并发数的参数 -c 改为 -u,即更改命令为:locust -f zkxl_verify_ locust.py --host= https://www..com --headless -u 10 -r 2 -t 1m 即可.
locust的测试数据可以保存到CSV文件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此操作:
首先,通过Web UI运行Locust时,可以在“Download Data”选项卡下得到CSV文件。
其次,可以使用标签运行Locust,该标签将定期保存两个CSV文件。如果计划使用--no-web标签以自动化方式运行Locust
文件将被命名为example_response_times.csv 和 example_stats.csv (使用--csv=example)并记录Locust构建的信息。
如果你想要更快(慢)的写入速度,也可以自动以写入频率:
此数据将写入两个文件,并将_response_times.csv和_stats.csv添加到你提供的名称中:
和
打开命令提示符(或Linux终端),输入 locust --help 。
参考: 官方文档
一旦单台机器不够模拟足够多的用户时,Locust支持运行在多台机器中进行压力测试。
为了实现这个,你应该在 master 模式中使用 --master 标记来启用一个 Locust 实例。这个实例将会运行你启动测试的 Locust 交互网站并查看实时统计数据。master 节点的机器自身不会模拟任何用户。相反,你必须使用 --slave 标记启动一台到多台 Locustslave 机器节点,与标记 --master-host 一起使用(指出master机器的IP/hostname)。
常用的做法是在一台独立的机器中运行master,在slave机器中每个处理器内核运行一个slave实例。
在 master 模式下启动 Locust:
在每个 slave 中执行(192.168.0.14 替换为你 msater 的IP):
参数
--master
设置 Locust 为 master 模式。网页交互会在这台节点机器中运行。
--slave
设置 Locust 为 slave 模式。
--master-host=X.X.X.X
可选项,与 --slave 一起结合使用,用于设置 master 模式下的 master 机器的IP/hostname(默认设置为127.0.0.1)
--master-port=5557
可选项,与 --slave 一起结合使用,用于设置 master 模式下的 master 机器中 Locust 的端口(默认为5557)。注意,locust 将会使用这个指定的端口号,同时指定端口+1的号也会被占用。因此,5557 会被使用,Locust将会使用 5557 和 5558。
--master-bind-host=X.X.X.X`
可选项,与 --master 一起结合使用。决定在 master 模式下将会绑定什么网络接口。默认设置为*(所有可用的接口)。
--master-bind-port=5557
可选项,与 --master 一起结合使用。决定哪个网络端口 master 模式将会监听。默认设置为 5557。注意 Locust 会使用指定的端口号,同时指定端口+1的号也会被占用。因此,5557 会被使用,Locust 将会使用 5557 和 5558。
--expect-slaves=X
在 no-web 模式下启动 master 时使用。master 将等待X连接节点在测试开始之前连接。
如下图,我启动了一个 master 和两个 slave,由两个 slave 来向被测试系统发送请求。
client属性:
TaskSet类:实现了虚拟用户所执行任务的调度算法,包括规划任务执行顺序(schele_task)、挑选下一个任务(execute_next_task)、执行任务(execute_task)、休眠等待(wait)、中断控制(interrupt)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TaskSet子类中采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来描述虚拟用户的业务测试场景,对虚拟用户的所有行为(任务)进行组织和描述,并可以对不同任务的权重进行配置。
在TaskSet子类中定义任务信息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task 装饰器和 tasks 属性。
@task(1)中的数字表示任务的执行频率,数值越大表示执行的频率越高
采用tasks属性定义任务:
tasks = {test_job1:1, test_job2:2}中,test_job1:1,test_job2:2表示事件执行的频率,即test_job2的执行频率是test_job1的两倍
on_start函数是在Taskset子类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函数。在正式执行测试前执行一次,主要用于完成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例如,当测试某个搜索功能,而该搜索功能又要求必须为登录态的时候,就可以先在on_start中进行登录操作,HttpLocust使用到了requests.Session,因此后续所有任务执行过程中就都具有登录态了
在TaskSequence类中,[email protected]_task()可以用来控制任务的执行顺序;里面的数值越小执行越靠前;
在Taskset类中,内置WAIT_TIME功能,它用于确定模拟用户在执行任务之间将等待多长时间。Locust提供了一些内置的函数,返回一些常用的wait_time方法。
1、 between(min,max)函数 :用得比较多的函数
wait_time = between(3.0, 10.5):任务之间等待的时间是3到10.5秒之间的任意时间
还可以用任意函数来定义等待时间, 比如平均1秒的等待时间
wait_time = lambda self: random.expovariate(1) 1000
2、 constant(number) 函数:
wait_time=constant(3):任务之间等待的时候是3秒钟,且等待的时候不能超过任务运行的总时间,也就是在执行py文件时设置的时间
3、 constant_pacing(number) *函数:
wait_time=constant_pacing(3):所以任务每隔3秒执行,但是当到达运行的总时间时,任务运行结束;
现实中有很多任务其实也是有嵌套结构的,比如用户打开一个网页首页后,用户可能会不喜欢这个网页直接离开,或者喜欢就留下来,留下来的话,可以选择看书、听音乐、或者离开;
在有Taskset嵌套的情况下,执行子任务时, 通过 self.interrupt() 来终止子任务的执行, 来回到父任务类中执行, 否则子任务会一直执行;
在上一页的案例中,在stay这个类中,对interrupt()方法的调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一个用户跳出stay这个类有机会执行leave这个任务,否则他一旦进入stay任务就会一直在看书或者听音乐而难以自拔。
在进行接口多用户并发测试时,数据的重复使用可能会造成脚本的失败,那么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参数化来使脚本运行成功。
已登录功能为例:
创建 login_user() 方法,定义登录字典 users , 通过randint 随机获取字典中的用户数据。
在 login() 登录任务中,调用 login_user() 方法实现 随机用户的登录。
在此我们举出网络搜索的例子,假设每个人搜索的内容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以假设把数据放到队列中,然后从队列中依次把数据取出来;
可以利用python中Queue队列来进行处理;
Queue的种类 :
Queue.Queue(maxsize=0):先进先出队列
Queue.LifoQueue(maxsize=0):后进先出队列
Queue.PriorityQueue(maxsize=0):构造一个优先队列
参数maxsize是个整数,指明了队列中能存放的数据个数的上限。一旦达到上限,插入会导致阻塞,直到队列中的数据被消费掉。如果maxsize小于或者等于0,队列大小没有限制
Queue的基本方法 :
个别情况下测试数据可重复使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参数化数据定义为一个列表,在列表中取出数据;
在某些请求中,需要携带之前response中提取的参数,常见场景就是session_id。Python中可用通过re正则匹配,对于返回的html页面,可用采用lxml库来定位获取需要的参数;
我们以Phpwind登陆的来进行举例,在登陆的接口中需要把token参数传给服务器,token的值由页的接口返回;
方法一:使用正则表达式
方法二:采用lxml库来定位获取需要的参数
技术点:
1、导模块:lxml模块
2、etree.HTML() 从返回html页面获取html文件的dom结构
3、xpath() 获取token的xpath路径
catch_response = True :布尔类型,如果设置为 True, 允许该请求被标记为失败。
通过 client.get() 方法发送请求,将整个请求的给 response, 通过 response.status_code 得请求响应的 HTTP 状态码。如果不为 200 则通过 response.failure('Failed!') 打印失败!
参考文章:
https://www.jianshu.com/p/a48f4af81e67
https://www.cnblogs.com/fnng/p/6081798.html
http://class.itest.info/locust 【虫师】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94240 【官方文档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