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ython写一个函数,函数可以支持接收任意内容(关键字传参)并返回字典
#函数传递参数
def func_args( *vartuple ):
args = []
#任何传入的参数都加入列表
for var in vartuple:
args.append(var)
return args
a = func_args("123","abc","ABC","000")
print(a)
‘贰’ python如何运行程序并向程序传入参数
参数个数使用len()函数来获取import sys print sys.argv if __name__=='__main__': print "Program name", sys.argv[0] for i in range(1, len(sys.argv)): print "arg%d"%i,sys.argv[i]
注意调用的时候百必须使用
python 脚本名.py arg1 arg2
因为度win下面的命令解释器认为.py不是可执行文件,直接调用文件的内时候,不会传入参数,容如下面的代码则不会传入参数:
脚本名.py arg1 arg2
‘叁’ python主函数怎么写
一般来说,Python程序员可能是这样写main()函数的:
"""Mole docstring.
This serves as a long usage message.
"""import sysimport getoptdef main():
# parse command line options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sys.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print msg print "for help use --help"
sys.exit(2) # process options
for o, a in opts: if o in ("-h", "--help"): print __doc__
sys.exit(0) # process arguments
for arg in args:
process(arg) # process() is defined elsewhere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Guido也承认之前自己写的main()函数也是类似的结构,但是这样写的灵活性还不够高,尤其是需要解析复杂的命令行选项时。为此,他向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添加可选的 argv 参数
首先,修改main()函数,使其接受一个可选参数 argv,支持在交互式shell中调用该函数:
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 etc., replacing sys.argv with argv in the getopt() call.1234
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动态地提供 argv 的值,这比下面这样写更加的灵活:
def main(argv=sys.argv):
# etc.12
这是因为在调用函数时,sys.argv 的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可选参数的默认值都是在定义main()函数时,就已经计算好的。
但是现在sys.exit()函数调用会产生问题:当main()函数调用sys.exit()时,交互式解释器就会推出!解决办法是让main()函数的返回值指示退出状态(exit status)。因此,最后面的那行代码就变成了这样:
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12
并且,main()函数中的sys.exit(n)调用全部变成return n。
定义一个Usage()异常
另一个改进之处,就是定义一个Usage()异常,可以在main()函数最后的except子句捕捉该异常:
import sysimport getoptclass Usag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msg):
self.msg = msg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try: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raise Usage(msg) # more code, unchanged
except Usage, err: print >>sys.stderr, err.msg print >>sys.stderr, "for help use --help"
return 2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
这样main()函数就只有一个退出点(exit)了,这比之前两个退出点的做法要好。而且,参数解析重构起来也更容易:在辅助函数中引发Usage的问题不大,但是使用return 2却要求仔细处理返回值传递的问题。
‘肆’ 如果Python的源代码无法保密,那不是说所有的算法大伙都可以用
可以使用pymod对代码加密部署
先睹为快,看看一个项目发布的时候,只有几个文件,
main.py 项目程序入口
setting.py 项目配置
apps 项目模块
plusins 项目插件目录
pymod 使用指南,访问https://pymod.cn
‘伍’ 使用python语言如何保密源代码以防止逆向工程
大家都很忙,谁有时间看你的的烂代码!
如果真的怕泄露,别用python.
我以前做过这类事情,而且当时更严格,需要打包部署到客户的服务只在有效期内有效,超过有效期必须更新证书才行。
Python代码用任何方法都没法保证保密性,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用一个工具“nuitka”,这个工具会把你的python源代码映射为c++然后编译为二进制,因此对方是无论如何得不到你的源代码的。
代价就是nuitka这个工具并不完美,有一些限制并不能100%完美的转换所有python代码。
1.用Cython编译python成 Windows的pyd文件或Linux的so文件,二进制文件相对安全性较高。
2.用源码混淆器把代码搞的又臭又长。。。混淆完了再用Cython编译为二进制。。。这样静态反编译逆向难度也不小。
3.同其他语言程序一样,可以对调试状态进行检测,当处于调试状态时退出程序或进入混乱代码耗费逆向工程人员心神。
4.分享一个跨平台反调试手段,检测函数运行时间,加断点会导致函数运行时间变长,也可感知正在被调试。
Python是提倡开源的,既然选择Python还是拥抱开源才好~ 都开源还担心逆向工程嘛
没有不能逆的软件。
只要汇编语言过关,逆向工程都是可以实现的,不要有其它想法。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让别人用python读取源代码而已。那样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python 适合开发服务器程序,或者自己科研使用的程序,如果是 作为用户程序,安装到 pc 或手机上,还是 其它 c++ 或java 比较合适
1)可以把需要保护的部分用c语言实现,从而编译成so等文件,这样逆向的成本会比较高,可以防止直接打开python文件看到代码逻辑。
2)so文件通过ida等工具也是可以反汇编的,可以通过对c语言进行代码混淆,花指令等操作,提高通过ida等反汇编工具的分析难度。
3)不存在绝对无法逆向的技术手段,因此只能是看具体需求,选择具体的防逆向的技术手段。
有工具类似py2exe转成可执行程序,隐藏全部源代码,虽然bytecode还是可以反编译,但是难度大多了
1. 最稳的就是你改cpython加载代码的过程,改zip包读取最稳。
2. 借助一些加密工具在编译pyc之前进行一定的混淆,可以防君子,自我安慰一下。
商用一般都是用第一种办法,小打小闹用第二种。
可以考虑使用pymod工具,使用pymod pack 将模块加密打包,发布的时候一个模块就一个文件。
先睹为快,看看一个项目发布的时候,只有几个文件,
main.py 项目程序入口
setting.py 项目配置
apps 项目模块
plusins 项目插件目录
创建项目 pymod create demo1
cd demo1
创建模块 pymod add mod1
启动pycharm 开始编写功能模块
一个模块默认由三个文件组成
__init__.py 、 handlers.py 、param_schemas.py
业务逻辑主要在handlers.py中编写
__init__.py
from pymod.blueprint import Blueprint api = Blueprint("/mod1") from .handlers import *
param_schemas.py
schema_sfz = { "type": "object", "required": ["sfz", "nl"], "properties": { "sfz": { "type": "string", "minLength": 18, "maxLength": 18, "description": "身份证明号码" }, "nl": { "type": "integer", "minimum": 0, "maximum": 150, "description": "年龄" } } }
handlers.py
from . import api from pymod.ext import RequestHandler, params_validate,TrueResponse,FalseResponse from .param_schemas import schema_sfz from pymod.plugins import sfz_check @api.add_route('/hello') class Hello(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write('Hello World') @params_validate(schema_sfz) def post(self): sfz = self.get_json_arg("sfz") nl =self.get_json_arg("nl") # self.write(TrueResponse(sfz=sfz, nl=nl)) if sfz_check.check_sfzmhm(sfz): self.write(TrueResponse(hint="身份证明号码验证通过")) else: self.write(FalseResponse(hint="身份证明号码验证失败"))
三、项目部署
程序调试 修改setting.py
# 开发模式下 运行的模块名称必须填写
moles = ["mod1"] moles_config ={ "mod1": { "deny_ip": "", "allow_ip": "*" } }
启动程序 python main.py
调试没有问题,进入发布模式
在项目目录下
pymod pack mod1
在target目录下生成mod1.mod文件,将其复制到apps目录中
修改setting.py
# 开发模式下 运行的模块名称必须填写
moles = []
再次运行 python main.py 测试
一切OK,系统就可以发布了。
说不能保密的,是没有研究过python的机制的。我做个一个项目,所有源代码自定义加密,运行时解密。
‘陆’ 调用下列python的主函数,并获取到入参变化的值
在其它python文件中调用这个文件时,就不满足__name__ == '__main__'这个条件了,所以你找错地方了。
不通过python文件调用它,就满足这个条件。
-----------------------------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这个判断后做测试:
‘柒’ python怎么计时
定义在默认的计时器中,针对不同平台采用不同方式。在Windows上,time.clock()具有微秒精度,但是time.time()精度是1/60s。在Unix上,time.clock()有1/100s精度,而且time.time()精度远远更高。在另外的平台上,default_timer()测量的是墙上时钟时间,不是CPU时间。这意味着同一计算机的其他进程可能影响计时
版权声明:
def clock(func):
def clocked(*args, **kwargs):
t0 = timeit.default_timer()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elapsed = timeit.default_timer()- t0
name = func.__name__
arg_str = ', '.join(repr(arg) for arg in args)
print('[%0.8fs] %s(%s) -> %r' % (elapsed, name, arg_str, result))
return result
return clocked
@clock
def run(seconds):
time.sleep(seconds)
return ti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1)
本文为CSDN博主“FlyingPie”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obAuditore/article/details/793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