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正确配置Nginx+php
其实没多复杂
1. 将nginx和php都装好了
2. 然后配置nginx,将php请求分发给php-fpm处理
linux下的配置文件一般在/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找到下面字样,并取消注释,且注意这个$document_root这个地方(原本应为$script***的,改成$document_root)
location ~ \.php$ {
root html;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3.启动nginx和php-fpm,然后写个phpinfo脚本测试下成功与否就可以了
B. 访问php页面出现504 Gateway Timeout 怎么解决
情况一:由于nginx默认的fastcgi进程响应缓冲区太小造成
这种情况下导致fastcgi进程被挂起,如果fastcgi服务队这个挂起处理不是很好的话,就可能提示“504 Gateway Time-out”错误。
情况一解决办法:
默认的fastcgi进程响应的缓冲区是8K,我们可以设置大一点,在nginx.conf里,加入:fastcgi_buffers 8 128k
这表示设置fastcgi缓冲区为8块128k大小的空间。
情况一解决办法(改进):
在上述方法修改后,如果还是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继续修改nginx的超时参数,将参数调大一点,如设置为60秒:
send_timeout 60;
经过这两个参数的调整,结果没有再提示“504 Gateway Time-out”错误,说明效果还是挺不错的,问题基本解决。
情况二:PHP环境的配置问题
这里我们需要对php-fpm和nginx进行配置修改。因为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504 Gateway Time-out”错误提示。
情况二解决办法( php-fpm配置修改):
将max_children由之前的10改为30,这样操作是为了保证有充足的php-cgi进程可以被使用。
将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由之前的0秒改成60秒,这样使php-cgi进程处理脚本的超时时间提高到60秒,可以防止进程被挂起以提高利用效率。
情况二解决办法(nginx配置修改):
为了减少fastcgi的请求次数,尽量维持buffers不变,我们要更改nginx的几个配置项,如下:
将fastcgi_buffers由4 64k改为2 256k;
将fastcgi_buffer_size 由64k改为128k;
将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由128k改为256k;
将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由128k改成256k。
情况二解决办法修改完,我们需要重新加载php-fpm和nginx的配置,然后再进行测试。之后就没有发现“504 Gateway Time-out”错误,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C. 如何正确配置Nginx + PHP
对很多人而言,配置Nginx+PHP无外乎就是搜索一篇教程,然后拷贝粘贴。听上去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可惜实际上网络上很多资料本身年久失修,漏洞百出,如果大家不求甚解,一味的拷贝粘贴,早晚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
假设我们用PHP实现了一个前端控制器,或者直白点说就是统一入口:把PHP请求都发送到同一个文件上,然后在此文件里通过解析“REQUEST_URI”实现路由。
此时很多教程会教大家这样配置Nginx+PHP: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foo.com;
root /path;
location / {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if (!-e $request_filename) {
rewrite . /index.php last;
}
}
location ~ .php$ {
include fastcgi_params;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path$fastcgi_script_name;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
这里面有很多错误,或者说至少是坏味道的地方,大家看看能发现几个。
…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Nginx配置文件里指令的继承关系:Nginx配置文件分为好多块,常见的从外到内依次是“http”、“server”、“location”等等,缺省的继承关系是从外到内,也就是说内层块会自动获取外层块的值作为缺省值(有例外,详见参考)。
参考:UNDERSTANDING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INHERITANCE MODEL
…
让我们先从“index”指令入手吧,在问题配置中它是在“location”中定义的:
location / {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
一旦未来需要加入新的“location”,必然会出现重复定义的“index”指令,这是因为多个“location”是平级的关系,不存在继承,此时应该在“server”里定义“index”,借助继承关系,“index”指令在所有的“location”中都能生效。
参考:Nginx Pitfalls
…
接下来看看“if”指令,说它是大家误解最深的Nginx指令毫不为过:
if (!-e $request_filename) {
rewrite . /index.php last;
}
很多人喜欢用“if”指令做一系列的检查,不过这实际上是“try_files”指令的职责: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
除此以外,初学者往往会认为“if”指令是内核级的指令,但是实际上它是rewrite模块的一部分,加上Nginx配置实际上是声明式的,而非过程式的,所以当其和非rewrite模块的指令混用时,结果可能会非你所愿。
参考:IfIsEvil and How nginx “location if” works
…
下面看看“fastcgi_params”配置文件:
include fastcgi_params;
Nginx有两份fastcgi配置文件,分别是“fastcgi_params”和“fastcgi.conf”,它们没有太大的差异,唯一的区别是后者比前者多了一行“SCRIPT_FILENAME”的定义: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注意:$document_root 和 $fastcgi_script_name 之间没有 /。
原本Nginx只有“fastcgi_params”,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定义“SCRIPT_FILENAME”时使用了硬编码的方式,于是为了规范用法便引入了“fastcgi.conf”。
不过这样的话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引入一个新的配置文件,而不是修改旧的配置文件?这是因为“fastcgi_param”指令是数组型的,和普通指令相同的是:内层替换外层;和普通指令不同的是:当在同级多次使用的时候,是新增而不是替换。换句话说,如果在同级定义两次“SCRIPT_FILENAME”,那么它们都会被发送到后端,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便引入了一个新的配置文件。
参考:FASTCGI_PARAMS VERSUS FASTCGI.CONF – NGINX CONFIG HISTORY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安全问题:在PHP开启“cgi.fix_pathinfo”的情况下,PHP可能会把错误的文件类型当作PHP文件来解析。如果Nginx和PHP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的话,那么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try_files”指令做一次过滤:
try_files $uri =404;
参考:Nginx文件类型错误解析漏洞
…
依照前面的分析,给出一份改良后的版本,是不是比开始的版本清爽了很多: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foo.com;
root /path;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
}
location ~ .php$ {
try_files $uri =404;
include fastcgi.conf;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
}
实际上还有一些瑕疵,主要是“try_files”和“fastcgi_split_path_info”不够兼容,虽然能够解决,但方案比较丑陋,具体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问题描述。
补充:因为“location”已经做了限定,所以“fastcgi_index”其实也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