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脑里办公软件有哪些
电脑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例如:
日常处理文档:office(Word、excel、PPT)或者WPS文字处理、WPS表格处理等;
日常处理图像:Photoshop、3Dmax、imageready等;
日常网页处理:dreamweaver,fireworks等;
日常PDF文件处理:PDF转换器、迅捷PDF转换器等
日常语音文件处理:迅捷语音云服务等。
❷ 写作什么是雪花法,除了雪花法还有什么技巧或法。
写作方法之雪花法
首先,不要误会,写小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写“好”一篇小说才是难事
。这
就是生活啊„„
如果写好小说很容易,我们大家都可以当畅销书作家然后获得大奖了,然后呢,
老实说,会有一千个不同的人,告诉你一千种“如何写小说”的法子。最好的法
子,只是最合适你的法子,这个是要你自己去挑选。这个讲座里,我要讲的,是
我自己最爱的法子,
就是所谓的雪花写作法。
最后再说一次,
如果这法子你看着
合适你我很高兴,
如果你看着觉得要吐我会拍拍,
那很正常。
选择你能用的,
忽
略别的,就好。
第一章
设计的重要性
一本好小说不是正好“发生”的。它是设计出来的。你可以在写前就设计好,或
者边写边往下设计。但是个人来说,我强烈建议在写前就先把设计的活给干了。
个人认为,先做设计会节省时间,而且最后的效果也会比较好。设计一本小说,
是很辛苦的工作。
所以,
在开始前,
最好就要先弄明白一些需要顺从的规则。
找
一个合适自己的设计流程。这里我要讲的就是这个。
问题:你怎么设计一篇小说?
我的本职其实是软件工程,写书之外我是编写大型软件赚生活费的,我写小说,
是和我编写程序,用的一样的法子
,这就是“雪花法则”了
。那,什么是雪花
法则?
网址:
(
http://math.rice.e/~lanius/frac/koch/koch.html
)
从一个三角起,
然后在每条线上放一个三角,
然后在每个六边形的边上放一个六
边形„„真实的雪花就是类似这样产生的。
这个是开始,然后,按右键开始变化„„
最后就像雪花了。嗯,咱回去说吧。
我要说的是,这就是你设计一篇小说的可行方法之一
……
你从比较小,比较简
单的故事开始
。然后,以此为基础,填充,搭建。直到你有一个看起来真的像
是一个
“
故事
”
的东西了
这个,
其中包括很多个人创造性的东西,
那个是我无法讲解的。
但是另外一部分
工作是如何管理,
如何使用,
你的创造性,
如何让你的创造性做工
……
将你那些
奇思妙想组织整理成一篇架构严谨的小说
。这是我这篇中想要教给你的。如果
你是和绝大多数人一样,
在开始
“写”
文之前,
你已经在脑子里把你的文想了好
久好久了,
也许你收集了资料,
也许你天天沉思,
这个故事如何发展,
也许你还
用过大脑风暴法,去探索新的创意
,你甚至已经可以开始听到不同的角色说话
的声音
,
他们的语气,
他们的口音
,
这些,
你所想的,
是你这本书是关于什么„„
学名,
the
Deep
Theme
,深层主题
这是对每一本书都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我成为“编织”,这是一个不正规的
比较随便的过程
,每个作者走这一步的时候,法子都不太一样,但是没有人能
不做,下面呢,我就假设,这步“编织”的工作,你已经做过了,就是你知道怎
么将一个想法变成一个故事的样子,
而且你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你
现在已经准备好要坐下来,开始将它变成文字了。
第二章:小说设计的十个步骤
首先,在你坐下来打字之前,你必须先组织整理!
你必须将你沉思的默想的那些精彩的点子,
全都写下来,
写在纸上,
写在电脑上,
随你,但是要把它们整理成一个方便你自己使用的格式
,为什么?因为记性是
靠不住的。而且你的“创造性思维”,是发散的,你那样不正规地创造出来的东
西,
肯定是在你的故事里留下了无数的洞洞——这些洞洞你要先填上,
才能真的
开始写你的小说。换句话说,你需要一个“设计文件”。
(嗯,这个设计文件啊,我想想,那个,在软件工程里,就是,有顾客来说,要
你帮着做一个软件,比如,他说,他要一个卖蛋糕的网站,然后,在开始写程序
之前,
开发者就要和顾客一起坐下来,
首先将他的要求细化,
有很多东西,
顾客
是不会想到的,
比如,
网站的颜色?什么字体?各式蛋糕,
一个页面显示几个?
然后需不需要带网上订购,
如果需要,
每次订购要不要留底,
要不要限量„„所
有的细节都要先弄清楚了,
程序员才好去把它做出来,
否则的话你就会面临返工
返工返工„„很多你自以为不是问题的都会成为问题,
这个作者说的,
“设计文
件”
的艺术,
意思就是最后那个东东,
详细地说明了所有要求,
没有遗漏,
然后,
写呢,就是把你设计的东西弄出来,就如同编程。)
换句话说,你需要一个“设计文件”,而且,你需要用一种不会把你自己的写作
热情给浇灭了的法子,来把这个文件弄出来
。下面我说的这十个步骤,就是我
自己写这种“设计文件”的法子。
第一步:用一个小时,写一句话,来总结你的小说。例如可以是:
“一个流氓无
赖的物理学家,
穿越回到过去,
去要杀死耶稣使徒保罗。
这句话必须是永久性的
你自己的10秒钟广告工具词如果给你10秒钟,
让你向读者推销你的书,
你说
什么?就是那句话。
那句话,
写文前,
就先花一个小时给想明白了。
这是大背景,
大设定,
是那个雪花模拟体,
最初的那个三角。
当你随后,
写你的文的正规简介
的时候,
这句话十有八九是会出现在你简介很靠前的部分。
这是你用来向你的编
辑,你的读者,你的代理人„„等等等等,去推销你的书时的悬念,和萌点,这
是个勾人的点,所以,能写多好写多好!不许偷懒!
几条小窍门:
第一,
越短越好。少于15个字最好。唔,这个,因为中文英文的不同,大
概需要被改成:少于30个字最好。
(话说我学着写了一个,
一个经历了患难的挚友们,
如何在彼此出身和立场的冲
突中求得解脱的故事。一句话,
30
个字以下,说明一本书的“主题”,这个就
是书的中心思想„„)
第二,不要人物名!求你了„„说”一个身有残疾的杂技演员“比说“Jane
Doe"之类大家根本不知道是谁的名字,要好得多。
第三,
将大背景和人物所处的小背景联系在一起,
哪一个人物,
在故事中,
可能
会失去最多?
现在告诉我他或者她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
第四,
多读读比如纽约时报最佳书单之类的,
去看看人家的这种一句话广告词是
怎么写的,然后,学。这一句话的描述,是一种艺术。
第二步
:再用一个小时,将你写好的那一句话,扩展成为一段。这一段里,要
描述出故事的起始背景
。故事中会出现的主要灾祸,然后还有故事的结局
,这
相当于雪片模拟的第二步
。我个人呢,喜欢将一个故事的架构设置为,三个灾
难
+
一个结尾,
每一个灾难,
用书的四分之一
,
然后结尾用去最后四分之一
,
我
也不知道这种架构是不是最好,它只是最合适我自己而言
,而已。如果你接受
小说的
“
三部戏
”
架构
,(不懂的去翻群共享,讲过),那么,第一个灾难对应
于
Act 1
的末尾,
第二个灾难对应于
Act 2
的中点,
而第三个灾难是
Act2
的终点,
同时引发
Act 3
,来将故事收拢,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第一个灾难,可以是由
外部因素引发
,这不要紧,但是,我认为,第二个,还有第三个灾难,应该是
由主角的行为引发的,
具体说,
后续的灾难,
应该是由主角试图解决第一个灾难
而引起的后果„„事情被越弄越糟糕„„的过程,
从第一步的那一句话,
而发展
来的这一段,
是可以用来作为你的书的宣传,
这段话是可以用来给编辑、
书商去
推销你的书的,
最佳情况下,
你的这一段话,
应该包括
5
个句子,
第一句是故事
的背景,
起始,
接着三句话,
每一句对应一个灾难,
然后再来一句讲这个故事的
结尾。
如果你觉得这个格式很可疑地类似实体书的封底简介,
因为它的确会在某
一天成为实体书的封底简介
(话说我家有
100
多本这种实体,回头我可以翻译
几个这种简介„„
)
(这个和网文的简介还是不太一样的,这个是卖实体用的。
话说,我来试试看把我刚才那一句话改成一段
嘿嘿
现场作业„„
一场突如齐来的天灾,将几个彼此并不友好的年轻人困在了魔法失效的丛林。
于是这个是第一句,背景
古老的魔法门,
凶猛的魔兽,
让他们学会彼此依靠。
隐匿在森林之中的流亡种族,
死灵和鲛人的秘密,却将他们各自隐藏的秘密揭开。这个算是第一个灾难?
他们寻找可以回到家乡的路途,
却在家乡伸手可及之时,
彼此拔刀相向。
这算是
第二个灾难?
杀戮,死亡,心灵和身体的重创,却发现,换来的不过是一个笑话。这是第三个
灾难。
然后,就可以结尾鸟。
❸ 电脑的发展史
电脑的发展历史
电脑的学名叫计算机,电脑是用来做计算的。在古时候,人们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可能是手指,英文单词“digit”既有“数字”的意思,又有“手指“的意思。古人用石头打猎,所以还有可能是石头来辅助计算。缺点:手指和石头太低效了
后来出现了”结绳“记事。缺点:结绳慢,绳子还有长度限制。
又不知过了多久,许多国家的人开始使用”筹码“来计数,最有名的就要数咱们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算筹了。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时使用的工具就是算筹。算筹的缺点:使用算筹计算太麻烦了,很不方便——计算时需要慢慢摆放。
于是,人们发明了更好的计算工具——算盘,算盘最早可能在汉代萌芽,在南北朝时期定型,利用进位制计数。使用时需要配合一套口诀——好比计算机的软件。算盘本身还可以存储数字,使用时很方便。至今,算盘还在被使用。
15世纪,随着天文和航海的发展,计算工作越来越繁重,计算工具急需改进。
1630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使用当时流行的对数刻度尺做乘法运算时,突然想到,如果用两根相互滑动的对数刻度尺,不久省去了用两脚规度量长度了么。他的这个想法导致了机械化计算的诞生,但奥特雷德对这件事情并没有在意,此后200年里,他的发明也就没有被实际应用。
18世纪末,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成功制作了第一把计算尺,在尺座上增加了一个滑标,用来“存储”计算的中间结果,这种滑标很长时间一直被后人所沿用。
1850年以后,计算尺迅速发展,成为工程师随身携带的”计算器“,一直到20世纪五六时年代,计算尺仍然是工科大学生的一种身份标志。
第一台真正计算机的出现
1623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出生,三岁丧母,后由担任税务官的父亲养大。在帕斯卡小时候,看到父亲费力的计算税率税款的时候,就想帮父亲做点事情。
19岁时(1642年),帕斯卡发明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帕斯卡加法器。它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外形像一个长方盒子,用儿童玩具那种钥匙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个“逢十进一”的进位问题。聪明的帕斯卡采用了一种小爪子式的棘轮装置。当定位齿轮朝9转动时,棘爪便逐渐升高;一旦齿轮转到0,棘爪就“咔嚓”一声跌落下来,推动十位数的齿轮前进一档。
1662年帕斯卡去世,不久后,在德国的大数学家莱布尼茨看到了帕斯卡关于加法计算机的论文,勾引起了他的发明欲。莱布尼茨早年经历坎坷,后来获得了一次去法国的机会,在巴黎的时候,他聘请了一些着名的机械专家和能工巧匠,终于在1674年制造出了一台更完美的机械计算机。
莱布尼茨发明的新型计算机约有1米长,内部安装了一系列齿轮机构,除了体积较大之外,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不过,莱布尼茨技高一筹,他为计算机增添了一种名叫“步进轮”的装置。步进轮是一个有9个齿的长圆柱体,9个齿依次分布于圆柱表面;旁边另有个小齿轮可以沿着轴向移动,以便逐次与步进轮啮合。每当小齿轮转动一圈,步进轮可根据它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数,分别转动1/10、2/10圈……,直到9/10圈,这样一来,它就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法。
连续重复的计算加减法
连续重复的计算加法是现代计算机做乘除法采用的办法,莱布尼茨的计算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一应俱全。
在介绍莱布尼茨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传说大约在1700年左右的某天,莱布尼茨的朋友送给他一副中国的”易图“,其实就是八卦图,在看八卦图的时候,发现八卦的每一种卦象都有阴阳两种符号组成,这不就是有规律的二进制数字么,于是他就由此,率先系统提出了二进制的运算法则,直到今天,我们用到的计算机还是使用的二进制。)
计算机发展到现在还是人去操作机器,还没有实现人与机器的对话,或者会所是把人类的思想告诉机器,让机器按照人的想法去自动执行。说到实现人机对话,就要说一下另外一个行业——纺织业。
提花编织机是具有升降纱线的提花装置,是一种能使绸布编织出图案花纹的织布机器。
最开始编织机编织图案相当费事。所有的绸布都是用经线(纵向线)和纬线(横向线)编织而成。若要织出花样,织工们必须细心地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在适当位置“提”起一部分经线,以便让滑梭牵引着不同颜色的纬线通过。机器当然不可能自己“想”到该在何处提线,只能靠人手“提”起一根又一根经线,不厌其烦地重复这种操作。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布乔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取来一卷纸带,根据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并把它压在编织针上。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它则被纸带挡住不动。于是,编织针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传递”给了编织机,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中。
1790年的时候法国机械师杰卡德,基本形成了改进提花机的构想,由于当时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卡德为了参加革命,无暇顾及发明创造,直到1805年才真正完成”自动提花编织机“的制作。杰卡德为他的提花机增加了一种装置,能够同时操纵1200个编织针,控制图案的穿孔纸带后来换成了穿孔卡片。
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着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世纪末,法兰西发起了一项宏大的工程——人工编制《数学用表》,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计算工具,导致这项工作极其艰巨。发足数学界调集和大批的数学家,组成人工计算的流水线,算的昏天暗地才完成了17卷大部分的书稿,即便如此,计算出的《数学用表》仍有大量错误。
巴贝奇在他的自传《一个哲学家的生命历程》里写到,大约在1812年的,“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剑桥大学的分析学会办公室里,神志恍惚地低头看着面前打开的一张对数表。一位会员走进屋来,瞧见我的样子,忙喊道:‘喂!你梦见什么啦?’我指着对数表回答说:‘我正在考虑这些表也许能用机器来计算!’”
巴贝奇的第一个目标是制作一台”差分机“,
所谓“差分”的含义,是把函数表的复杂算式转化为差分运算,用简单的加法代替平方运算。那一年,刚满20岁的巴贝奇从法国人杰卡德发明的提花编织机上获得了灵感,差分机设计闪烁出了程序控制的灵光──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巴贝奇耗费了整整十年光阴,于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当即就演算出好几种函数表。由于当时工业技术水平极低,第一台差分机从设计绘图到机械零件加工,都是巴贝奇亲自动手完成。当他看着自己的机器制作出准确无误的《数学用表》,高兴地对人讲:“哪怕我的机器出了故障,比如齿轮被卡住不能动,那也毫无关系。你看,每个轮子上都有数字标记,它不会欺骗任何人。”以后实际运用证明,这种机器非常适合于编制航海和天文方面的数学用表。
成功后,巴贝奇连夜上书皇家学会,要求政府资助他建造第二台运算精度为20位的大型差分机。政府看到巴贝奇的研究有利可图,破天荒地与科学家签订了第一个合同。
然而,第二台差分机在机械制造工厂里触上了“暗礁”。第二台差分机大约有25000个零件,主要零件的误差不得超过每英寸千分之一,即使用现在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要想造出这种高精度的机械也绝非易事。
由于进度缓慢,到1842年的时候,政府宣布停止对巴贝奇的一切资助,连科学界的有人都用一种怪异的目光看他。
然而在这个时候,巴贝奇收到了一封信,写信人不仅对他表示理解而且还希望与他共同工作。娟秀字体的签名表明了她不凡的身份——伯爵夫人。收到信函不久后,写信的女士来到了巴贝奇的实验室,巴贝奇感觉与这位女士似曾相识,却有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直到这位女士说”您还记得我吗?十多年前,您还给我讲过差分机原理。”看到巴贝奇迷惑的眼神,她又笑着补充说:“您说我像野人见到了望远镜。”巴贝奇恍然大悟,想起已经十分遥远的往事。原来这位女士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诗人拜伦之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
在大型差分机进军受挫的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一个更新更大胆的设计——通用的数学计算机。巴贝奇称它为“分析机”,它能够自动解算100个变量的复杂算题,每个数字可以达25位,速度每秒1次。
巴贝奇首先为分析机构思了一种齿轮式的“存贮库”,每一齿轮可贮存10个数,总共能够储存1000个50位数。分析机的第二个部件是所谓“运算室”,其基本原理与帕斯卡的转轮相似,但他改进了进位装置,使得50位数加50位数的运算可完成于一次转轮之中。此外,巴贝奇也构思了送入和取出数据的机构、以及在“存储库”和“运算室”之间运输数据的部件。他甚至还考虑到如何使这台机器处理依条件转移的动作。一个多世纪过去后,现代电脑的结构几乎就是巴贝奇分析机的翻版,只不过它的主要部件被换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已。仅此一说,巴贝奇就当之无愧于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开山鼻祖”。
阿达非常准确地评价道:“分析机'编织’的代数模式同杰卡德织布机编织的花叶完全一样”。于是,为分析机编制一批函数计算程序的重担,落她的肩头。阿达开天辟地第一回为计算机编出了程序,其中包括计算三角函数的程序、级数相乘程序、伯努利函数程序等等。阿达编制的这些程序,即使到了今天,电脑软件界的后辈仍然不敢轻易改动一条指令。人们公认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据说是花了250亿美元和10年的光阴,把它所需要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军方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年,这种语言被正式命名为ADA语言,使阿达的英名流传至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当时,两人为把分析机的图纸变成现实,耗尽了全部财产,搞得一贫如洗,在此期间,两人为筹措研究经费,两人还商量“下海创收”,比如制作国际象棋玩具、赛马游戏机等等。但这并没有带来什么改变,为此,阿达还两次把丈夫家中的祖传珍宝拿去当铺换钱,不过后来又被阿达的母亲赎了回来。在经历了贫困交加和无休止的脑力劳动,阿达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1852年,年仅36岁的阿达怀着对分析机美好的梦想去世了。
阿达去世后,巴贝奇又默默的独自坚持了20年,晚年的他已经不能准确发音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坚持工作。1871年巴贝奇去世。最终分析机没有被制造出来。巴贝奇和阿达设想的分析机超出了他们所处时代至少一个世纪。
1890年,德国侨民霍列瑞斯博士在美国做人口普查(上一次人口普查人工花了7年),人口普查需要做大量工作,如年龄、性别等用调查表做采集的项目,还要计算每个社区有多少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等。霍列瑞斯博士就想用机器自动统计这些数据。几年后
他根据巴贝奇的发明和杰卡德的穿孔纸带设计了机器。结果花了6周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
杰卡德和霍列瑞斯分别用开创了程序设计和数据处理之先河。以历史的目光审视他们的发明,正是这种程序设计和数据处理,构成了电脑“软件”的雏形。
1896年霍列瑞斯博士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
到了现在,制造出来的计算机都是机械的,机械计算机向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过渡时期发生的主要事件。
1906年,美国的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管,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7年,德福雷斯特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了真空三极管(电子管)的发明专利。真空三极管可分别处于“饱和”与“截止”状态。“饱和”即从阴极到屏极的电流完全导通,相当于开关开启;“截止”即从阴极到屏极没有电流流过,相当于开关关闭。其控制速度要比艾肯的继电器快成千上万倍。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
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缺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软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❹ 有什么适合上班族做的副业
我是一名90后,周一到周五有一份清闲的文职工作,周末两天在课外培训班当美术老师,同时还有份线上兼职是PPT模板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做兼职搞副业,其实就是想逼一逼自己,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说句白话就是“想多搞钱,过更好的生活”。我和身边朋友经常交流关于当下怎么提高收入、提升生活水平,挣钱这件事,是真的要打开思路,找找自身的特长、价值或者兴趣所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能产生多少效益,是看自己的选择。我身边有兼职做烘焙工作室的、有周末去托管学校兼职的、有代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大家都在自己能接受的工作范围内,合理的规划着自己的时间。
我的第一份副业是美术培训班老师
我大学念的美术专业,毕业后却一直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比如行政助理、活动策划等等。美术老师成为了我的第一份“副业”,它让我不丢弃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填充了空闲的时间,带来一份不错的收入。
最初是朋友介绍到一个美术培训机构临时代班,我是美术专业毕业并且有教师资格证,是符合学校要求的;我做的准备就是一份美术相关的简历与作品集(A4打印),就这样走上了美术兼职这条路,到现在也快8年了。周末课程也不算很多,时间安排是周六上午十点到下午4点,周日上午8点到下午3点半,完全可以兼顾休息和工作的,不会很累,聚会聚餐都不会耽误。我只负责教学环节,不参与学校其他工作内容,光上课不会觉得很辛苦,我对小孩子比较有耐心,也很享受教学过程,享受学生完成作品后拍照的时刻,能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从事教育行业工作,也能给自身带来一个正面积极的标签。不过培训机构全职的美术老师,除了教学还会参与招生推广等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也会比较繁琐复杂,容易产生倦怠烦躁。对美术老师兼职有兴趣的话,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关于收入情况
我仅在docer稻壳儿这一个平台发布设计。截至目前,仅一个模板累积收入已到账一万多。平均每月平台代扣除10%税费,到账会有1000-1300之间,淡季是700左右。淡季就是寒暑假期间,因为我的模板内容是教育教学汇报卡通类。这个收入,作为一项副业虽然不算多,但是它算是“一劳永逸”。认真做好一个模板,就等着它自己产生价值,不需要后期维护管理。定期查看收益余额,平台规定余额超500以上就可以申请提现。平台到款周期较长,平均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打款,虽然晚到,但不会不到。多一份收入,能平衡一下生活的开支,何乐而不为。
做PPT模板设计师,真是我目前觉得最幸运的一份副业收入。安全可靠,靠知识和能力变现,不需要投入太多后续精力和时间成本,只不过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有一定要求,但这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的。2020年9月,在我怀着幸运激动的心情发布了一篇关于PPT模板设计师的副业经验后,得到了很多的点赞收藏评论,我尽可能的都对评论和私信进行了回复。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很积极向上的源动力。希望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一蹴而成”的事,要相信积累和沉淀,要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用七分努力来等待三分运气,这是我一直秉持的人生态度。如果想做PPT模板设计这个副业,就需要多多搜集素材,多制作多练习。
我也会在接下来寻找更多的安全可靠合理合法的能增加收入的副业工作,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丰富钱包,一举两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