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开发工程师开发什么的
程序员的岗位需求很多,例如大型网络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等都需要程序员。
程序员需要学习:
1、掌握数据及其转换、数据的机内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相关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
2、理解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
3、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5、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熟练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 Basi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7、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8、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了解软件过程基本知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常识;
9、了解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0、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1、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程序员必备技能:
1、熟练开发工具
做为一名程序员至少熟练掌握两到三种开发工具的使用,这是程序员的立身之本,其中C/C和JAVA是重点推荐的开发工具,C/C以其高效率和高度的灵活性成为开发工具中的利器,很多系统级的软件还是用C/C编写。
而JAVA的跨平台和与WEB很好的结合是JAVA的优势所在,而JAVA即其相关的技术集JAVAOne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开发工具返带磨之一。
其次,能掌握一种简便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B,Delphi,CBuilder,则更好,这些开发工具减小了开发难度,并能够强化程序员对象模型的概念。
另外,需要掌握基本的脚本语言,如shell,perl等,至少能读懂这些脚本代码。
2、熟知数据库
作为程序员,他们自然有自己的理由:很多应用程序都是以数据库的数据为中心,而数据库的产品也有不少,其中关系型数据库仍是主流形式,所以程序员至少熟练掌握一两种数据库,对关系型数据库的关键元素要非常清楚,要熟练掌握SQL的基本语法。
虽然很多数据库产品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但SQL是基础,是通用的数据库操作方法。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商业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免费的数据库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mySQL,Postgres等。
3、了解操作系统
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Linux/Unix,熟练地使用这些操作系统是必须的,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编程高手,需要深入了解操作系统,了解它的内存管理机制、进程/线程调度、信号、内核对象、系统调用、协议栈实现等。
Linux作为开发源码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Linux几乎具备了所有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虽然Windows系统的内核实现机制的资料较少,但通过互联网还是能获取不少资料。懂得网络协议TCP/IP。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如果您还没有对互联网的支撑协议TCP/IP协议栈有很好的掌握,就需要迅速补上这一课,网络技术已改变了软件运行的模式。
从最早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到今天的WEBServices,再到未来的网格计算,这一切都离不开以TCP/IP协议栈为基础的网络协议支持,深入掌握TCP/IP协议是非常必要的。
至少,需要了解ISO七层协议模型,IP/UDP/TCP/HTTP等常用协议的原理和三次握手机制。
4、明白DCOM/CORBA/XML/WEBServices存在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与网络的无缝结合是必然趋势,软件系统的位置无关性是未来计算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DCOM/CORBA是当前两大主流的分布计算的中间平台,DCOM是微软COM(组件对象模型)的扩行亏展,而CORBA是OMG支持的规范。
XML/WebServices重要性不言而喻,XML以其结构化的表示方法和超强的表达能力被喻为互联网上的“世界语”,是分布式计算的基石之一。
5、不要将软件工程与CMM分开
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工程化的开发控制取代个人英雄主义,成为软件系统成功的保证,漏斗一个编程高手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是将出色的编程能力和开发技巧同严格的软件工程思想有机结合,编程只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其中一环,优秀的程序员应该掌握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基本技能。
如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
6、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要能正确理解任务单中描述的需求。在这里要明确一点,程序员不仅仅要注意到软件的功能需求,还应注意软件的性能需求。
要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模块对整个项目中的影响及潜在的威胁,如果有着两到三年项目经验的熟练程序员对这一点没有体会的话,只能说明他或许是认真工作过,但是没有用心工作。
7、模块化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他的思想不能局限在当前的工作任务里面,要想想看自己写的模块是否可以脱离当前系统存在,通过简单的封装在其他系统中或其他模块中直接使用。
这样做可以使代码能重复利用,减少重复的劳动,也能使系统结构越趋合理。模块化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程序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指标。
就业方向:
1、网络开发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世界通讯的一座桥梁,好像Javascript、PHP、Ruby这几类开发语言大部分是用作网络开发方面。
2、企业软件开发
JAVA、C、VB这几类开发语言都实现了面向对象开发的目标,更多时候用于企业系统的开发。
3、系统软件
C语言、C、Object-C这些软件更多是用在系统软件开发,嵌入式开发的方面。
当然,这分类不是绝对,像JAVA、C、VB很多时候也用于动态网站的开发。在很开发项目都会使用集成开发的方式,同一个项目里面使用多种开发语言,各展所长,同步开发。
但所以在刚入门的时候,建议先为自己选择一种合适的开发工具,“专注地投入学习,全力一击”。
(1)linux模块化编程实例扩展阅读:会编程、会计算机语言就能加入互联网发展大潮中,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一时间社会上的程序员培训机构都变得格外火爆。
但是现在,专家的数据分析结果告诉你:若想跟上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光会编程可不行,这个行业现在紧缺高端的、综合型人才。
11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与领英联合发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揭示我国数字人才现状与趋势。
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但这种短缺主要体现在拥有中高级专业技能数字人才的比例不高,拥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人才储备尚有很大差距。
此外,报告根据对人才需求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数字人才的技能需求不再强调单一编程技能,更加看重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综合技能。
2015年,我国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工作的人数约350万,但其中中高端人才,特别是前沿技术的数字人才并不多。根据领英中国智库的研究,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从业者数量在85万人以上,印度15万,英国14万,中国只有5万多人。
报告负责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教授表示,我国目前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他解释说,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这份研究报告的基础数据来自领英在中国的3600万个人用户,这些用户毕业于1.5万多所国内外院校,分布在36.4万家企业,拥有超过2.3万项技能。
陈煜波研究团队从中筛选了72万数字人才,多维度提取用户画像并跟踪其职业轨迹,以此预测不同地区的人才流向、雇佣率、受雇主欢迎的技能等人才趋势层面的信息。
陈煜波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整体来看,虽然编程技能和数据分析技能需求占据主导,然而随着数字产业走向成熟,企业除了强调编程技能,也逐步更加看重人才的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综合技能。
近年间,项目管理、产品运营等“技术管理”类技能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被认为是“一将难求”。
领英中国代理总裁曾志恒也提醒,如果你有兴趣向数字职能转型,不能仅仅专注于自己的技术能力,沟通和领导力等软性技能将成为你脱颖而出的关键。
陈煜波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为教育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借鉴。他说,教育行业可根据职位的供需趋势更好地规划人才培养的方向,政府也可更好地了解人才流动方向、技术缺口等,以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引才策略。
程序员岗位职责:
1、对项目经理负责,负责软件项目的详细设计、编码和内部测试的组织实施,对小型软件项目兼任系统分析工作,完成分配项目的实施和技术支持工作。
2、协助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同客户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3、参与需求调研、项目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
4、熟悉并熟练掌握交付软件部开发的软件项目的相关软件技术。
5、负责向项目经理及时反馈软件开发中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6、参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参与软件首次安装调试、数据割接、用户培训和项目推广。
7、负责相关技术文档的拟订。
8、负责对业务领域内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研究。
相关书籍:
很多程序员响应,他们在推荐时也写下自己的评语。 以前就有国内网友介绍这个程序员书单,不过都是推荐数 Top 9的书。
其实除了前9本之外,推荐数前30左右的书籍都算经典,笔者整理编译这个问答贴,同时摘译部分推荐人的评语。
下面就按照各本书的推荐数排列。
1、《代码大全》 史蒂夫·迈克康奈尔
2、《程序员修炼之道》
3、《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4、《算法导论》
5、《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6、《设计模式》
7、《人月神话》
8、《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9、《编译原理》(龙书)
10、《活着》
2. 如何在Linux平台下开发实际的音频应用程序
一、数字音频音频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但计算机只能处理和记录二进制的数字信号,由自然音源得到的音频信号必须经过一定的变换,成为数字音频信号之后,才能送到计算机中作进一步的处理。数字音频系统通过将声波的波型转换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来实现对原始声音的重现,实现这一步骤的设备常被称为模/数转换器(A/D)。A/D转换器以每秒钟上万次的速率对声波进行采样,每个采样点都记录下了原始模拟声波在某一时刻的状态,通常称之为样本(sample),而每一秒钟所采样的数目则称为采样频率,通过将一串连续的样本连接起来,就可以在计算机中描述一段声音了。对于采样过程中的每一个样本来说,数字音频系统会分配一定存储位来记录声波的振幅,一般称之为采样分辩率或者采样精度,采样精度越高,声音还原时就会越细腻。数字音频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对于在Linux下进行音频编程的程序员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声音数字化的两个关键步骤:采样和量化。采样就是每隔一定时间就读一次声音信号的幅度,而量化则是将采样得到的声音信号幅度转换为数字值,从本质上讲,采样是时间上的数字化,而量化则是幅度上的数字化。下面介绍几个在进行音频编程时经常需要用到的技术指标:1. 采样频率采样频率是指将模拟声音波形进行数字化时,每秒钟抽取声波幅度样本的次数。采样频率的选择应该遵循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采样理论:如果对某一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则采样后可还原的最高信号频率只有采样频率的一半,或者说只要采样频率高于输入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能从采样信号系列重构原始信号。正常人听觉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20kHz之间,根据奈奎斯特采样理论,为了保证声音不失真,采样频率应该在40kHz左右。常用的音频采样频率有8kHz、11.025kHz、22.05kHz、16kHz、37.8kHz、44.1kHz、48kHz等,如果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还可以达到DVD的音质。2. 量化位数量化位数是对模拟音频信号的幅度进行数字化,它决定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的动态范围,常用的有8位、12位和16位。量化位越高,信号的动态范围越大,数字化后的音频信号就越可能接近原始信号,但所需要的存贮空间也越大。3. 声道数声道数是反映音频数字化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有单声道和双声道之分。双声道又称为立体声,在硬件中有两条线路,音质和音色都要优于单声道,但数字化后占据的存储空间的大小要比单声道多一倍二、声卡驱动出于对安全性方面的考虑,Linux下的应用程序无法直接对声卡这类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而是必须通过内核提供的驱动程序才能完成。在Linux上进行音频编程的本质就是要借助于驱动程序,来完成对声卡的各种操作。对硬件的控制涉及到寄存器中各个比特位的操作,通常这是与设备直接相关并且对时序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这些工作都交由应用程序员来负责,那么对声卡的编程将变得异常复杂而困难起来,驱动程序的作用正是要屏蔽硬件的这些底层细节,从而简化应用程序的编写。目前Linux下常用的声卡驱动程序主要有两种:OSS和ALSA。最早出现在Linux上的音频编程接口是OSS(Open Sound System),它由一套完整的内核驱动程序模块组成,可以为绝大多数声卡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OSS出现的历史相对较长,这些内核模块中的一部分(OSS/Free)是与Linux内核源码共同免费发布的,另外一些则以二进制的形式由4Front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由于得到了商业公司的鼎力支持,OSS已经成为在Linux下进行音频编程的事实标准,支持OSS的应用程序能够在绝大多数声卡上工作良好。虽然OSS已经非常成熟,但它毕竟是一个没有完全开放源代码的商业产品,ALSA(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它是在Linux下进行音频编程时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声卡驱动程序。ALSA除了像OSS那样提供了一组内核驱动程序模块之外,还专门为简化应用程序的编写提供了相应的函数库,与OSS提供的基于ioctl的原始编程接口相比,ALSA函数库使用起来要更加方便一些。ALSA的主要特点有:支持多种声卡设备模块化的内核驱动程序支持SMP和多线程提供应用开发函数库兼容OSS应用程序ALSA和OSS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LSA是由志愿者维护的自由项目,而OSS则是由公司提供的商业产品,因此在对硬件的适应程度上OSS要优于ALSA,它能够支持的声卡种类更多。ALSA虽然不及OSS运用得广泛,但却具有更加友好的编程接口,并且完全兼容于OSS,对应用程序员来讲无疑是一个更佳的选择。三、编程接口如何对各种音频设备进行操作是在Linux上进行音频编程的关键,通过内核提供的一组系统调用,应用程序能够访问声卡驱动程序提供的各种音频设备接口,这是在Linux下进行音频编程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3.1 访问音频设备无论是OSS还是ALSA,都是以内核驱动程序的形式运行在Linux内核空间中的,应用程序要想访问声卡这一硬件设备,必须借助于Linux内核所提供的系统调用(system call)。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说,对声卡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对磁盘文件的操作:首先使用open系统调用建立起与硬件间的联系,此时返回的文件描述符将作为随后操作的标识;接着使用read系统调用从设备接收数据,或者使用write系统调用向设备写入数据,而其它所有不符合读/写这一基本模式的操作都可以由ioctl系统调用来完成;最后,使用close系统调用告诉Linux内核不会再对该设备做进一步的处理。· open系统调用系统调用open可以获得对声卡的访问权,同时还能为随后的系统调用做好准备,其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flags, int mode);参数pathname是将要被打开的设备文件的名称,对于声卡来讲一般是/dev/dsp。参数flags用来指明应该以什么方式打开设备文件,它可以是O_RDONLY、O_WRONLY或者O_RDWR,分别表示以只读、只写或者读写的方式打开设备文件;参数mode通常是可选的,它只有在指定的设备文件不存在时才会用到,指明新创建的文件应该具有怎样的权限。如果open系统调用能够成功完成,它将返回一个正整数作为文件标识符,在随后的系统调用中需要用到该标识符。如果open系统调用失败,它将返回-1,同时还会设置全局变量errno,指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read系统调用系统调用read用来从声卡读取数据,其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t read(int fd, char *buf, size_t count);参数fd是设备文件的标识符,它是通过之前的open系统调用获得的;参数buf是指向缓冲区的字符指针,它用来保存从声卡获得的数据;参数count则用来限定从声卡获得的最大字节数。如果read系统调用成功完成,它将返回从声卡实际读取的字节数,通常情况会比count的值要小一些;如果read系统调用失败,它将返回-1,同时还会设置全局变量errno,来指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的发生。write系统调用系统调用write用来向声卡写入数据,其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size_t write(int fd,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系统调用write和系统调用read在很大程度是类似的,差别只在于write是向声卡写入数据,而read则是从声卡读入数据。参数fd同样是设备文件的标识符,它也是通过之前的open系统调用获得的;参数buf是指向缓冲区的字符指针,它保存着即将向声卡写入的数据;参数count则用来限定向声卡写入的最大字节数。如果write系统调用成功完成,它将返回向声卡实际写入的字节数;如果read系统调用失败,它将返回-1,同时还会设置全局变量errno,来指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的发生。无论是read还是write,一旦调用之后Linux内核就会阻塞当前应用程序,直到数据成功地从声卡读出或者写入为止。ioctl系统调用系统调用ioctl可以对声卡进行控制,凡是对设备文件的操作不符合读/写基本模式的,都是通过ioctl来完成的,它可以影响设备的行为,或者返回设备的状态,其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t ioctl(int fd, int request, ...);参数fd是设备文件的标识符,它是在设备打开时获得的;如果设备比较复杂,那么对它的控制请求相应地也会有很多种,参数request的目的就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控制请求;通常说来,在对设备进行控制时还需要有其它参数,这要根据不同的控制请求才能确定,并且可能是与硬件设备直接相关的。close系统调用当应用程序使用完声卡之后,需要用close系统调用将其关闭,以便及时释放占用的硬件资源,其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t close(int fd);参数fd是设备文件的标识符,它是在设备打开时获得的。一旦应用程序调用了close系统调用,Linux内核就会释放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因此建议在不需要的时候尽量及时关闭已经打开的设备。3.2 音频设备文件对于Linux应用程序员来讲,音频编程接口实际上就是一组音频设备文件,通过它们可以从声卡读取数据,或者向声卡写入数据,并且能够对声卡进行控制,设置采样频率和声道数目等等。/dev/sndstat设备文件/dev/sndstat是声卡驱动程序提供的最简单的接口,通常它是一个只读文件,作用也仅仅只限于汇报声卡的当前状态。一般说来,/dev/sndstat是提供给最终用户来检测声卡的,不宜用于程序当中,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ioctl系统调用来获得。 Linux提供的cat命令可以很方便地从/dev/sndstat获得声卡的当前状态: [xiaowp@linuxgam sound]$ cat /dev/sndstat /dev/dsp声卡驱动程序提供的/dev/dsp是用于数字采样(sampling)和数字录音(recording)的设备文件,它对于Linux下的音频编程来讲非常重要:向该设备写数据即意味着激活声卡上的D/A转换器进行放音,而向该设备读数据则意味着激活声卡上的A/D转换器进行录音。目前许多声卡都提供有多个数字采样设备,它们在Linux下可以通过/dev/dsp1等设备文件进行访问。DSP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简称,它是用来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特殊芯片,声卡使用它来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声卡中的DSP设备实际上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在以只读方式打开时,能够使用A/D转换器进行声音的输入;而在以只写方式打开时,则能够使用D/A转换器进行声音的输出。严格说来,Linux下的应用程序要么以只读方式打开/dev/dsp输入声音,要么以只写方式打开/dev/dsp输出声音,但事实上某些声卡驱动程序仍允许以读写的方式打开/dev/dsp,以便同时进行声音的输入和输出,这对于某些应用场合(如IP电话)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在从DSP设备读取数据时,从声卡输入的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器变成数字采样后的样本(sample),保存在声卡驱动程序的内核缓冲区中,当应用程序通过read系统调用从声卡读取数据时,保存在内核缓冲区中的数字采样结果将被复制到应用程序所指定的用户缓冲区中。需要指出的是,声卡采样频率是由内核中的驱动程序所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应用程序从声卡读取数据的速度。如果应用程序读取数据的速度过慢,以致低于声卡的采样频率,那么多余的数据将会被丢弃;如果读取数据的速度过快,以致高于声卡的采样频率,那么声卡驱动程序将会阻塞那些请求数据的应用程序,直到新的数据到来为止。在向DSP设备写入数据时,数字信号会经过D/A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然后产生出声音。应用程序写入数据的速度同样应该与声卡的采样频率相匹配,否则过慢的话会产生声音暂停或者停顿的现象,过快的话又会被内核中的声卡驱动程序阻塞,直到硬件有能力处理新的数据为止。与其它设备有所不同,声卡通常不会支持非阻塞(non-blocking)的I/O操作。无论是从声卡读取数据,或是向声卡写入数据,事实上都具有特定的格式(format),默认为8位无符号数据、单声道、8KHz采样率,如果默认值无法达到要求,可以通过ioctl系统调用来改变它们。通常说来,在应用程序中打开设备文件/dev/dsp之后,接下去就应该为其设置恰当的格式,然后才能从声卡读取或者写入数据。/dev/audio/dev/audio类似于/dev/dsp,它兼容于Sun工作站上的音频设备,使用的是mu-law编码方式。如果声卡驱动程序提供了对/dev/audio的支持,那么在Linux上就可以通过cat命令,来播放在Sun工作站上用mu-law进行编码的音频文件: [xiaowp@linuxgam sound]$ cat audio.au > /dev/audio由于设备文件/dev/audio主要出于对兼容性的考虑,所以在新开发的应用程序中最好不要尝试用它,而应该以/dev/dsp进行替代。对于应用程序来说,同一时刻只能使用/dev/audio或者/dev/dsp其中之一,因为它们是相同硬件的不同软件接口。/dev/mixer在声卡的硬件电路中,混音器(mixer)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多个信号组合或者叠加在一起,对于不同的声卡来说,其混音器的作用可能各不相同。运行在Linux内核中的声卡驱动程序一般都会提供/dev/mixer这一设备文件,它是应用程序对混音器进行操作的软件接口。混音器电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输入混音器(input mixer)和输出混音器(output mixer)。输入混音器负责从多个不同的信号源接收模拟信号,这些信号源有时也被称为混音通道或者混音设备。模拟信号通过增益控制器和由软件控制的音量调节器后,在不同的混音通道中进行级别(level)调制,然后被送到输入混音器中进行声音的合成。混音器上的电子开关可以控制哪些通道中有信号与混音器相连,有些声卡只允许连接一个混音通道作为录音的音源,而有些声卡则允许对混音通道做任意的连接。经过输入混音器处理后的信号仍然为模拟信号,它们将被送到A/D转换器进行数字化处理。输出混音器的工作原理与输入混音器类似,同样也有多个信号源与混音器相连,并且事先都经过了增益调节。当输出混音器对所有的模拟信号进行了混合之后,通常还会有一个总控增益调节器来控制输出声音的大小,此外还有一些音调控制器来调节输出声音的音调。经过输出混音器处理后的信号也是模拟信号,它们最终会被送给喇叭或者其它的模拟输出设备。对混音器的编程包括如何设置增益控制器的级别,以及怎样在不同的音源间进行切换,这些操作通常来讲是不连续的,而且不会像录音或者放音那样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由于混音器的操作不符合典型的读/写操作模式,因此除了open和close两个系统调用之外,大部分的操作都是通过ioctl系统调用来完成的。与/dev/dsp不同,/dev/mixer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访问,并且混音器的设置值会一直保持到对应的设备文件被关闭为止。为了简化应用程序的设计,Linux上的声卡驱动程序大多都支持将混音器的ioctl操作直接应用到声音设备上,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打开了/dev/dsp,那么就不用再打开/dev/mixer来对混音器进行操作,而是可以直接用打开/dev/dsp时得到的文件标识符来设置混音器。/dev/sequencer目前大多数声卡驱动程序还会提供/dev/sequencer这一设备文件,用来对声卡内建的波表合成器进行操作,或者对MIDI总线上的乐器进行控制,一般只用于计算机音乐软件中。 四、应用框架在Linux下进行音频编程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地操作声卡驱动程序所提供的各种设备文件,由于涉及到的概念和因素比较多,所以遵循一个通用的框架无疑将有助于简化应用程序的设计。4.1 DSP编程对声卡进行编程时首先要做的是打开与之对应的硬件设备,这是借助于open系统调用来完成的,并且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dev/dsp文件。采用何种模式对声卡进行操作也必须在打开设备时指定,对于不支持全双工的声卡来说,应该使用只读或者只写的方式打开,只有那些支持全双工的声卡,才能以读写的方式打开,并且还要依赖于驱动程序的具体实现。Linux允许应用程序多次打开或者关闭与声卡对应的设备文件,从而能够很方便地在放音状态和录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建议在进行音频编程时只要有可能就尽量使用只读或者只写的方式打开设备文件,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声卡的硬件资源,而且还有利于驱动程序的优化。下面的代码示范了如何以只写方式打开声卡进行放音(playback)操作: int handle = open("/dev/dsp", O_WRONLY);if (handle == -1) { perror("open /dev/dsp"); return -1;} 运行在Linux内核中的声卡驱动程序专门维护了一个缓冲区,其大小会影响到放音和录音时的效果,使用ioctl系统调用可以对它的尺寸进行恰当的设置。调节驱动程序中缓冲区大小的操作不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采用默认的缓冲区大小也就可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缓冲区大小的设置通常应紧跟在设备文件打开之后,这是因为对声卡的其它操作有可能会导致驱动程序无法再修改其缓冲区的大小。下面的代码示范了怎样设置声卡驱动程序中的内核缓冲区的大小: int setting = 0xnnnnssss;int result = ioctl(handle, SNDCTL_DSP_SETFRAGMENT, &setting);if (result == -1) { perror("ioctl buffer size"); return -1;}// 检查设置值的正确性 在设置缓冲区大小时,参数setting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其低16位标明缓冲区的尺寸,相应的计算公式为buffer_size = 2^ssss,即若参数setting低16位的值为16,那么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会被设置为65536字节。参数setting的高16位则用来标明分片(fragment)的最大序号,它的取值范围从2一直到0x7FFF,其中0x7FFF表示没有任何限制。接下来要做的是设置声卡工作时的声道(channel)数目,根据硬件设备和驱动程序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其设置为0(单声道,mono)或者1(立体声,stereo)。下面的代码示范了应该怎样设置声道数目: int channels = 0; // 0=mono 1=stereoint result = ioctl(handle, SNDCTL_DSP_STEREO, &channels);if ( result == -1 ) { perror("ioctl channel number"); return -1;}if (channels != 0) { // 只支持立体声} 采样格式和采样频率是在进行音频编程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声卡支持的所有采样格式可以在头文件soundcard.h中找到,而通过ioctl系统调用则可以很方便地更改当前所使用的采样格式。下面的代码示范了如何设置声卡的采样格式: int format = AFMT_U8;int result = ioctl(handle, SNDCTL_DSP_SETFMT, &format);if ( result == -1 ) { perror("ioctl sample format"); return -1;}// 检查设置值的正确性 声卡采样频率的设置也非常容易,只需在调用ioctl时将第二个参数的值设置为SNDCTL_DSP_SPEED,同时在第三个参数中指定采样频率的数值就行了。对于大多数声卡来说,其支持的采样频率范围一般为5kHz到44.1kHz或者48kHz,但并不意味着该范围内的所有频率都会被硬件支持,在Linux下进行音频编程时最常用到的几种采样频率是11025Hz、16000Hz、22050Hz、32000Hz和44100Hz。下面的代码示范了如何设置声卡的采样频率: int rate = 22050;int result = ioctl(handle, SNDCTL_DSP_SPEED, &rate);if ( result == -1 ) { perror("ioctl sample format"); return -1;}// 检查设置值的正确性 4.2 Mixer编程声卡上的混音器由多个混音通道组成,它们可以通过驱动程序提供的设备文件/dev/mixer进行编程。对混音器的操作是通过ioctl系统调用来完成的,并且所有控制命令都由SOUND_MIXER或者MIXER开头,表1列出了常用的几个混音器控制命令:名称作用SOUND_MIXER_VOLUME主音量调节SOUND_MIXER_BASS低音控制SOUND_MIXER_TREBLE高音控制SOUND_MIXER_SYNTHFM合成器SOUND_MIXER_PCM主D/A转换器SOUND_MIXER_SPEAKERPC喇叭SOUND_MIXER_LINE音频线输入SOUND_MIXER_MIC麦克风输入SOUND_MIXER_CDCD输入SOUND_MIXER_IMIX回放音量SOUND_MIXER_ALTPCM从D/A 转换器SOUND_MIXER_RECLEV录音音量SOUND_MIXER_IGAIN输入增益SOUND_MIXER_OGAIN输出增益SOUND_MIXER_LINE1声卡的第1输入SOUND_MIXER_LINE2声卡的第2输入SOUND_MIXER_LINE3声卡的第3输入表1 混音器命令对声卡的输入增益和输出增益进行调节是混音器的一个主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声卡采用的是8位或者16位的增益控制器,但作为程序员来讲并不需要关心这些,因为声卡驱动程序会负责将它们变换成百分比的形式,也就是说无论是输入增益还是输出增益,其取值范围都是从0到100。在进行混音器编程时,可以使用SOUND_MIXER_READ宏来读取混音通道的增益大小,例如在获取麦克风的输入增益时,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 int vol;ioctl(fd, SOUND_MIXER_READ(SOUND_MIXER_MIC), &vol);printf("Mic gain is at %d %%\n", vol); 对于只有一个混音通道的单声道设备来说,返回的增益大小保存在低位字节中。而对于支持多个混音通道的双声道设备来说,返回的增益大小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代表左、右两个声道的值,其中低位字节保存左声道的音量,而高位字节则保存右声道的音量。下面的代码可以从返回值中依次提取左右声道的增益大小�4.3 音频录放框架下面给出一个利用声卡上的DSP设备进行声音录制和回放的基本框架,它的功能是先录制几秒种音频数据,将其存放在内存缓冲区中,然后再进行回放,其所有的功能都是通过读写/dev/dsp设备文件来完成的: /* * sound.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ENGTH 3 /* 存储秒数 */#define RATE 8000 /* 采样频率 */#define SIZE 8 /* 量化位数 */#define CHANNELS 1 /* 声道数目 */ /* 用于保存数字音频数据的内存缓冲区 */unsigned char buf[LENGTH*RATE*SIZE*CHANNELS/8]; int main(){ int fd; /* 声音设备的文件描述符 */ int arg; /* 用于ioctl调用的参数 */ int status; /* 系统调用的返回值 */ /* 打开声音设备 */ fd = open("/dev/dsp", O_RDWR); if (fd < 0) { perror("open of /dev/dsp failed"); exit(1); } /* 设置采样时的量化位数 */ arg = SIZE; status = ioctl(fd, SOUND_PCM_WRITE_BITS, &arg); if (status == -1) perror("SOUND_PCM_WRITE_BITS ioctl failed"); if (arg != SIZE) perror("unable to set sample size"); /* 设置采样时的声道数目 */ arg = CHANNELS; status = ioctl(fd, SOUND_PCM_WRITE_CHANNELS, &arg); if (status == -1) perror("SOUND_PCM_WRITE_CHANNELS ioctl failed"); if (arg != CHANNELS) perror("unable to set number of channels"); /* 设置采样时的采样频率 */ arg = RATE; status = ioctl(fd, SOUND_PCM_WRITE_RATE, &arg); if (status == -1) perror("SOUND_PCM_WRITE_WRITE ioctl failed"); /* 循环,直到按下Control-C */ while (1) { printf("Say something:\n"); status = read(fd, buf, sizeof(buf)); /* 录音 */ if (status != sizeof(buf)) perror("read wrong number of bytes"); printf("You said:\n"); status = write(fd, buf, sizeof(buf)); /* 回放 */ if (status != sizeof(buf)) perror("wrote wrong number of bytes"); /* 在继续录音前等待回放结束 */ status = ioctl(fd, SOUND_PCM_SYNC, 0); if (status == -1) perror("SOUND_PCM_SYNC ioctl failed"); }} 4.4 混音器框架下面再给出一个对混音器进行编程的基本框架,利用它可以对各种混音通道的增益进行调节,其所有的功能都是通过读写/dev/mixer设备文件来完成的: /* * mixer.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用来存储所有可用混音设备的名称 */const char *sound_device_names[] = SOUND_DEVICE_NAMES; int fd; /* 混音设备所对应的文件描述符 */int devmask, stereodevs; /* 混音器信息对应的位图掩码 */char *name; /* 显示命令的使用方法及所有可用的混音设备 */void usage(){ int i; fprintf(stderr, "usage: %s \n" " %s \n\n" "Where is one of:\n", name, name); for (i = 0 ; i < SOUND_MIXER_NRDEVICES ; i++) if ((1
3. Linux有哪些优点
提到linux的优点,首先就是他的开源,任何人都是可以查看他的源代码的,这使得他特别的安全,而windows则不开源,所以你要经常的打补丁,修补漏洞之类的。
其次,linux内核优化的好,没有哪个linux需要右键的刷新键(红旗linux是为了国人的使用习惯加的),而windows则不同,微软的系统非常的复杂,而且运先行效率相对linux要低很多。
虽然linux在桌面市场没有优势(只占1%多一点的占有率),但他在服务器行业的地位那是无敌的(20%多)。
linux占用系统资源特别少,早期的linux,64M内存就能跑的很流畅,这也是他的优势。
我也只说了几点我比较了解的方面,而linux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具体的还得再实践中自己领悟。个人感觉如果完全依赖微软这种越来越人性化的图形界面,人就会越来越笨,最终沦为windows的奴隶,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
Linux 的优点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eTrade公司的首席技术官John Levin说:“采用Linux操作系统环境比运行与维护UNIX操作系统成本降低几乎30倍”。
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低软件成本:
由于Linux 是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除了Kernel免费以外,它的许多系统程序以及应用程序也是自由软件,可以从网上免费获得。所以它的软件成本非常低廉。
低人员培训成本:
Linux最初是从大学生开发出来的,并由重多的业余爱好者共同丰富和完善它的功能,所以有许多的学生和计算机从业人员,已经具备Linux的技能。而且在低端的PC,PC服务器上也可使用,而且普及率越来越高。人才储备比较充足,用人单位可以比较容易地招到这方面的人才。
而且,众多的企业级的用户的计算环境是低端(PC,PC服务器)和高端(UNIX服务器或中型机甚至大型机)计算机共存,不同厂商的计算机共存(涉及的操作系统可能有Windows,IBM AIX,HP-UNIX,SUN Solaris 等等),这就要求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具有多个操作系统的技能,而如果采用Linux,由于几乎所有档次的计算机平台都支持Linux,所以技术人员只需这一种操作系统的培训就可以了。
低移植成本:
Linux能够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包括PC、PC服务器、UNIX服务器、中型机、大型计算机上,给用户的应用软件在不同的平台之间的移植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例如,企业级用户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硬件平台从小型的PC服务器升级到较高端的UNIX服务器,甚至更高端的中型机或大型机的情况是极为常见的。过去,由于PC服务器使用的是Windows 操作系统,而UNIX 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中型机和大型机使用的是厂商提供的专用系统,所以在不同的平台之间的软件移植,可能会发生中间件软件的版本更换,应用软件的重新编译,甚至是应用软件源代码的修改,很可能需要比较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如果采用了Linux 操作系统,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就会容易的多。
低管理成本:
同理,由于众多的企业级的用户的计算环境是低端和高端计算机共存,不同厂商的计算机共存,如果将操作系统都统一成Linux, 系统的一致性,可降低管理的成本。
同时,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漏洞甚至是错误。由于Linux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有众多的互联网上志愿开发者在协同工作,使得Linux的功能的完善和漏洞的发现和修改的速度非常快,降低了使用和管理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高性能:
Linux高性能方面的特点表现在Linux系统资源的低占用率和在高性能运算的优势。
2.3.2 操作系统的低占用率
Linux 是由内核(kernel)以及在其之上的实用程序构成的,内核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如处理器和内存,而且必须保证合理地分配资源。当Linux启动时,内核被调入内存,并一直驻留在内存中直到关机断电。同大多数的Unix或者类Unix系统类似,Linux的内核在设计的时候被设计的尽量很小,把许多工作交给内核以外的实用程序执行。通过利用Linux这个特点,用户在安装Linux的时候可以定制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多少,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以仅安装一个Linux的核心。
2.3.3 Linux在高性能运算方面的优势
在科学计算和石油勘探等高性能计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高性能计算群集技术(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简称HPC Cluster)。它是一种并行计算群集的实现方法。近年来,新的HPC系统正迅速崛起,这就是使用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Intel平台的计算机来构建HPC Cluster。由于使用Linux操作系统,通用的硬件平台和标准的网络组件,群集中的各个结点价格相对低廉,扩展容易实现,从而可以得到更高的性价比。Linux 可以运行在PC、PC服务器上这些传统上是Windows 操作系统垄断的领域,在这一领域, Linux的出现好似一股春风吹来,不仅打破了Windows的垄断,而且它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优于Windows操作系统,而更接近与高端的UNIX系统。使低端的用户,也能享用到某些只有高端系统才能带来的好处。
2.3.4 高可扩展性、可维护性
Linux具有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使Linux具有更多的优势。
可扩展性
标准的Linux实用程序有着大量的功能,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修改源代码来进行功能的扩展。Linux可以在广泛的硬件平台上运行且有类似的接口,用户可以把应用程序从一个Linux系统很方便的移植到另外一个Linux系统。
可维护性
由于Linux的用户界面与各个商业版本的UNIX非常相近,几乎所有的IT技术人员都对其操作界面有相当的了解。此外,由于Linux可以在各种硬件平台上运行,熟悉Linux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管理多种硬件平台上的应用。目前很多版本的Linux比如红旗Linux的用户界面都在模仿Window 进行开发,因此可以方便非IT技术人员实用。
开放的标准
Linux是一个从公开源代码发展来的操作系统,因此奠定了Linux相较其他诸如Windows、以及各商业版本UNIX操作系统的先天优势,由于全世界无数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帮助Linux修改系统错误,提升性能,因此到目前Linux已经迅速成为一个相对健壮的操作系统,并且也越来越多的跻身各种的企业关键业务之中。
主要是开源和稳定两大优势。
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点:1.低软件成本,因为Linux是开源的,所以Linux上众多的软件也都是开源且免费的。2.低移植成本,Linux能够在所有的计算机平台上运行,比如个人PC、专业服务器、手机等3.高性能高稳定,Linux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开源贡献,具备了高稳定和高性能的特点。Linux还有很多的优点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Linux非常流行,如果你想学习Linux的话,可以去看看《Linux就该这么学》这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linux优点
1.模块化程度高
Linux的内核设计非常精巧,分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进程间通信、虚拟文件系统和网络接口五大部分;其独特的模块机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实时地将某些模块插入或从内核中移走,使得Linux系统内核可以裁剪得非常小巧,很适合于嵌入式系统的需要。
2.源码公开
由于Linux系统的开发从一开始就与GNU项目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它的大多数组成部分都直接来
自GNU项目。任何人、任何组织只要遵守GPL条款,就可以自由使用Linux
源代码,为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度。这一点也正投嵌入式系统所好,因为嵌入式系统应用千差万别,设计者往往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对源码进行修改和优化,
所以是否能获得源代码
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加之Linux的软件资源十分丰富,每种通用程序在Linux上几乎都可以找到,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一切就使设
计者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开发变得非常容易。另外,由于Linux源代码公开,也使用户不用担心有“后闸”等安全隐患。
同时,源码开放给各教育机构提供极大的方便,从而也促进了Linux的学习、推广和应用。
3.广泛的硬件支持
Linux能支持x86、ARM、MIPS、ALPHA和PowerPC等多种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目前已成功地移植到数十种硬件平台,几乎能运行在所有流行的处理器上。
由于世界范围内有众多开发者在为Linux的扩充贡献力量,所以Linux有着异常丰富的驱动程序资源,支持各种主流硬件设各和最新的硬件技术,甚至可在没有存储管理单元MMU 的处理器上运行,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4.安全性及可靠性好
内核高效稳定。Linux内核的高效和稳定已在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大量事实的验证。
Linux中大量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可使用户很方便地建立高效稳定的防火墙、路由器、工作站、服务器等。为提高安全性,它还提供了大量的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分析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等。
5.具有优秀的开发工具
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是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开发和调试工具。传统的嵌入式开发调试工具是在线仿真器(In Circuit Emulator,ICE),它通过取代目标板的微处理器,给目标程序提供一个完整的仿真环境,从而使开发者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程序在目标板上的工作状态,便于监视和调试程序。在线仿真器的价格非常高,而且只适合做非常底层的调试。如果使用的是嵌人式Linux,一旦软硬件能支持正常的串口功能,即使不用在线仿真器,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开发和调试工作,从而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发费用。嵌入式Linux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链(Tool Chain),能够很方便地实现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各个级别的调试。
6.有很好的网络支持利文件系统支持
Linux从诞生之日起就与Inter密不可分,支持各种标准的Inter网络协议,并且很容易移植到嵌入式系统当中。目前,Linux几乎支持所有主流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文件系统,因此它是NFS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一方面,由于Linux有很好的文件系统支持(例如,它支持Ext2、FAT32、romfs等文件系统),是数据各份、同步和复制的良好平台,这些都为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与UNIX完全兼容
目前,在Linux中所包含的工具和实用程序,可以完成UNIX的所有主要功能。
但由于Linux不是为实时而设计的,因而这就成了Linux在实时系统中应用的最大遗憾。不过,目前有众多的自由软件爱好者正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稳定性和高效性:因为 Linux 是由 Unix 发展而来,因此 Linux 与 Unix 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只是用户接口和操作方式,Linux 还继承了 Unix 卓越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于使用 Linux 作为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连续运行一年不宕机是相当平常的事情。
低配置要求:Linux 对硬件的要求很低,它可以在数年前的电脑上很流畅的运行。使用 Windows,则需要不断升级机器的硬件。
免费或者少许费用:Linux 基于 GPL,因此任何人可以免费使用或者修改其中的原代码。只有在选择某些厂商制作的 Linux 的发行版时,才会需要一点点费用。
强大的支持:大量的 Linux 爱好者会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开发分享一些好的软件,有非常开放的使用氛围。
安全性:Linux 拥有相当庞大的用户和社区支持,因此能很快发现系统漏洞,并迅速发布安全补丁。
真正的多用户:Linux 实现不同的用户共同登录系统,并且资源分享比较公平。而不是像 Windows 那样的伪多用户操作系统,如果需要登录更多的用户,要么退出当前用户,要么向微软购买多用户授权。
Linux 还有许多其它优点,如强大的网络支持、方便的控制台操作等等,虽然整体上而言 Linux 做得很好,但它依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Linux 的缺点:
没有特定的支持厂商:因为 Linux 上面的软件都是免费发行的,所以自然不会有售后服务之类的支持。
图形界面不够好:这恐怕是影响 Linux 桌面端普及的最重要原因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X-window 也变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优秀了。目前各大 Linux 发行版,都能很好地做为桌面端计算机使用。
Redhat认证是由服务器系统领域着名的厂商--Redhat公司推出的。红帽认证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的RHCT(红帽官方在2011年1月1号,取消RHCT的考试,改为RHCSA),中级的RHCE,高级的RHCA。另外在2005年,红帽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安全领域的高级认证:RHCSS。
RHCSA,是红帽认证系统管理员的简称。它是Red Hat的入门级认证,通过此项认证表明你可以独立完成Red Hat Linux 本地客户的配置,包括安装调配Linux的本地使用、本地网络客户端和本地系统的排除。
RHCE,是Red Hat认证工程师的简称。要获得这个认证,必须通过Red Hat公司的考试,而这个考试被业界认为是最严格的IT认证考试,而这个认证也被称为是CCIE并列最好的IT认证。
RHCE已经在Linux认证领域的高端赢得了应有的地位。可以说获得RHCE已经成为Linux使用者势必要夺取的最具有挑战性的认证。由于Red Hat在企业中的流行(至少在安装Linux的企业中80%使用 Red Hat),在学习具体应用中用到的Linux技能时完全可以通过认证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识。
国际上权威的认证杂志Certification Magazine,早在2002年的一个对热门IT认证质量进行的独立调查中得出,RHCE认证在总体质量、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上都是第一名。
着名的IT认证网站每年都会对最热门的IT认证进行排名。它的权威评论家Becky Nagel在2002将RHCE排在10个最热门的认证中的第六位,在2003年10个最热门的认证中将RHCE排在第三位,2004年RHCE排名第五位,2005年排名第三位,而2006年不仅连续第5年入榜,更跃居排行榜第一位。他对RHCE如此评论:"如果您想证明您具备最高等级的Linux水平,毫无疑问,您应当选择RHCE。赢得这样的评价,并不仅是因为它是由Linux业界的领导者推出的,而是由于获得这个认证必须通过一个严格的测试应试者实际技能水平的试验考试。这不是一个靠死记硬背能通过的考试。去年我们这样评价,今年我们还是这样评价:如果您是一位RHCE,您应该对您的能力充满自信。"
而红帽企业级Linux产品的推出,更进一步提升了RHCE的价值。无论是过去获得RHCE认证的,还是将来准备参加RHCE认证的技术人员来讲,这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在过去,RHCE只是代表Linux领域顶级认证。随着企业级Linux替代原来在大公司里处于核心地位的Unix系统,RHCE认证将成为IT领域的黄金认证,而RHCE也将成为大公司顶级技术人员的代名词。
RHCA,2004年Red Hat又推出一个新的认证:Red Hat认证架构师(Red Hat Certified Architect,简称:RHCA),是Red Hat最高级别的认证,包括5门考试:EX333 网络服务安全管理;EX401 系统管理及部署;EX423 目录服务及认证;EX436 企业级存储管理;EX442 系统优化及调整。每门考试都有相应的对应的培训(具体见后)。考生必须通过所有上述5门考试才能获得证书。要参加RHCA考试,考生必需已经获得Red Hat认证工程师(RHCE)证书。
RHCSS,红帽认证安全专家(Red Hat Certified Security Specialist)也是RHCE的后续认证,它对企业级Linux的安全管理进行专门考核,目前尚未在国内推广。
优点:开源 稳定 性能强大 灵活
缺点:入门门槛高
个人感觉前者的优点是对硬件要求要低一些,几乎所有软件都是正版免费的,界面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操作习惯随意设置,至于后者的缺点可去网上查查
怎样选择文、理科?
1、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选文、选理,兴趣是第一前提。举个例子,2001年高考文科状元郝煜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强项是理科,但我从小钟爱文科,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选了文科并取得成功。”因此若你在生活中对某方面感兴趣,很关注或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总之永远把兴趣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对的。
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呢?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科学花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你就应该考虑,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特长的发展。
3、成绩:成绩是此次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组吴老师说到:同学们非常有必要去查阅自己各科成绩,以及文综、理综成绩的排名,并作具体分析比较,看自己哪科更具竞争力。了解下面三科在文理科选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是关键。
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与每科都有密切联系,相比之下,语文与文科的联系更大,所以语文比较好,文科又比理科稍微好的宜选文科。但若理比文好,则选理也具优势,因为大部分理科生语文并不强,所以语文好,可以使自己的竞争力提高一个档次。(来自语文组老师的意见)
数学:文科、理科的主要学科,在促进竞争力上与语文相当,但理科对数学的要求更高。当然数学对文科的某些问题(如地理上的温度、太阳高度等)的解决也有重要作用。(来自数学组老师的意见)
英语:虽然在高中其地位与语、数相当,但到大学是地位最高的,不管学什么,英语是必备、必修的学科,英语成绩好,可以使你对文理科的选择较自由些。
4、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你的奋斗目标。那么选择与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学科,将对此学科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比如,你想成为企业家,则文科与这理想更接近,学习起文科来就可能更积极,更主动,学习成绩也就可能更出色。
5、社会:观察、分析社会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此次文理科选择不光为了考好高考,从长远上看,还要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好打算,打好基础。
总之,每一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切不可由于某些不良的客观原因而作出错误的选择,误已一生。这样的例子我们一中举不胜举。
一是它的穿透力很强不易损坏物体,而且它在两万赫兹以上,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
二是他的传播速度快。
应用在医疗中,如b超.还运用在探测上,如声纳,超声波雷达,金属探伤仪等。
4. Linux设备驱动开发入门与编程实践的目录
第1章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概述
1.1嵌入式系统概述
1.1.1你身边的嵌入式系统
1.1.2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1.1.3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1.4嵌入式系统市场规模
1.1.5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1.2嵌入式操作系统
1.2.1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昌芦点
1.2.2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概述
1.2.3Linux操作系统特点
1.2.4嵌入式Linux系统的特点
1.2.5国外嵌入式Linux发展现状
1.2.6国内嵌入式Linux发展现状
1.3ARM处理器平台介绍
1.3.1嵌入式处理器特点与分类
1.3.2ARM处理器介绍
1.3.3ARM体系结构
1.4嵌入式Linux的体系结构分析
1.4.1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
1.4.2硬件抽象层的Linux
1.5基本编辑器vi的使用
1.5.1进入和退出vi
1.5.2vi的基本编辑命令
1.5.3vi的高级编辑命令
1.6高级编辑器Emacs的使用
1.6.1Emacs的启动与退出
1.6.2Emacs的基本操作
1.6.3Emacs的高级命令
1.7编译器GCC的使用
1.7.1GCC简介
1.7.2GCC的编译过程
1.7.3GCC的常用模式
7.4GCC的常用选项
1.7.5GCC的警告功能
1.8调试器GDB的使用
1.8.1GDB的调试过程
1.8.2GDB的基本命令
1.8.3GDB的高级命令
1.9Make工程陆迅枯管理器
1.9.1Make管理器简介
1.9.2Makefile的描述规则
1.9.3一个简单示例
1.9.4Make如何工作
1.9.5指定变量
1.9.6自动推导规则
1.9.7另类风格的Makefile
1.9.8清除工作目录过程文件
1.10本章小结
第2章嵌入式Linux内核分析与移植
2.1Linux内核版本
2.1.1日新月异的Linux内核版本
2.1.2Linux2.4内核特性
2.1.3Linux2.6内核针对嵌入式系统的改进
2.2Linux操作系统内核结构分析
2.2.1Linux核心源程序的文件组织结构
2.2.2Linux的内核组成
2.2.3Linux内核进程管理工作机制
2.2.4Linux内存管理工作机制
2.2.5Linux虚拟文件系统工作机制
2.2.6进程间通信
2.3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
2.3.1嵌入式平台介绍
2.3.2嵌入式Linux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步骤
2.3.3嵌入式Linux开发工具链
2.4Linux内核配置基础
2.4.1Linux内核所支持的配置方式
2.4.2makemenuconfig配置方法
2.4.3Linux2.4内核配置文件config .in介绍
2.4.4Linux2.6内核Kconfig文件的用法
2.4.5Kconfig文件配置实例
2.5Linux内核配置选项
2.5.1Generalsetup
2.5.2Loadablemolesupport
2.5.3Processortypeandfeatures
2.5.4Networkingsupport
2.5.5DeviceDrivers
2.6Linux内核编译基础
2.6.1Linux内核编译基本步骤
2.6.2Rules.make文件用法
2.6.3Makefile配置文件的用法
2.6.4配置、编译Linux内核命令说明
2.6.5Linux内核配置编译实例
2.7Linux内核移植
2.7.1Bootloader简介
2.7.2引导程序原理
2.7.3内核移植及代码分析
2.7.4VIVI结构分析
2.7.5VIVI移植实现
2.8本章小结
第3章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概述
3.1Linux系统设备概述
3.1.1字符设备
3.1.2块设备
3.1.3网络设备
3.1.4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共性
3.2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
3.3设备驱动程序与内核的接口
3.4内核为驱动程序提供的支持
3.4.1内存分配函数
3.4.2DMA
3.4.3I/O端口
3.4.4打印函数
3.5主要数据结构
3.5.1structdevicestruct
3.5.2structfileoperations
3.5.3structinode
3.6模块化的概念
3.7内存管理问题
3.7.1Linux内核对内存的管理方早洞法
3.7.2kmalloc()和kfree()
3.7.3面向页的分配技术
3.7.4vmalloc()和相关函数
3.8中断响应和处理
3.8.1中断处理机制
3.8.2中断处理的数据结构
3.8.3中断处理中的3个重要概念
3.8.4申请和释放中断
3.8.5自动检测中断号
3.8.6快/慢速中断处理
3.8.7实现中断处理程序
3.8.8驱动程序下半部的设计
3.8.9安装共享的处理程序
3.9I/O端口
3.10DMA处理
3.11时间流
3.11.1时钟的申请与释放
3.11.2实现延迟
3.11.3任务队列
3.12编写、编译和调试
3.13本章小结
第4章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4.1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4.2字符设备驱动的相似点
4.3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
4.4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组成
4.5字符驱动程序模型
4.6可靠性机制
4.7文件操作
4.8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中用到的主要数据结构
4.9字符设备的注册和注销
4.10使用内存和读写I/O端口
4.11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中用到的主要函数
4.12chardevxxx设备的驱动程序设计
4.13Linux2.6内核下的字符设备驱动介绍
4.13.1cdev结构体
4.13.2分配和释放设备号
4.13.3file_operations结构体
4.13.4字符设备驱动模块加载与卸载函数
4.13.5字符设备驱动的file_operations结构体中成员
4.14globalmem设备驱动
4.14.1头文件、宏及设备结构体
4.14.2加载与卸载设备驱动
4.14.3读写函数
4.14.4seek函数
4.14.5globalmem的ioctl()函数
4.14.6ioctl()命令
4.14.7预定义命令
4.14.8使用文件私有数据
4.14.9globalmem驱动在用户空间的验证
4.15本章小结
第5章基于DSP的PCI图像采集卡驱动程序
5.1PCI总线介绍
5.1.1PCI总线概述
5.1.2PCI局部总线概述
5.1.3PCI局部总线的特点
5.1.4PCI总线信号
5.1.5PCI总线命令
5.1.6PCI总线配置空间
5.1.7PCI总线配置过程
5.1.8PCI总线的传输控制
5.2DSP图像卡的PCI接口设计
5.2.1系统结构介绍
5.2.2PCI2040的基本特点
5.2.3PCI2040芯片的功能单元
5.2.4PCI2040配置流程
5.2.5PCI总线与DSP的接口实现
5.2.6串行E2PROM的初始化
5.3DSP图像卡驱动程序实例分析
5.3.1主要的数据结构
5.3.2驱动程序流程
5.3.3初始化设备模块
5.3.4打开设备模块
5.3.5数据读写和控制信息模块
5.3.6中断处理模块
5.3.7释放设备模块
5.3.8卸载设备模块
5.4本章小结
第6章音频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
6.1嵌入式音频系统简介
6.1.1S3C2410微处理器简介
6.1.2S3C2410微处理器的结构框图及其特性
6.1.3系统设计概述
6.1.4系统时钟电路
6.1.5S3C2410存储控制器介绍
6.1.6SDRAM电路
6.1.7Flash缓冲电路设计
6.1.8NORFlash电路
6.1.9NANDFlash接口电路
6.1.10IIS数字音频电路
6.1.11串口电路
6.1.12JTAG接口电路
6.1.13LCD和触摸屏接口电路
6.2UDA1341TS芯片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6.2.1UDA1341TS芯片介绍
6.2.2驱动程序中file_operations数据结构
6.2.3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卸载
6.3SOUND驱动的实现
6.3.1SOUND设备的打开和释放
6.3.2定义SOUND设备的读写函数
6.3.3SOUND设备的控制操作处理
6.3.4SOUND设备驱动程序的其他部分
6.3.5Mixer驱动的实现
6.4本章小结
第7章显示设备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
7.1嵌入式显示系统简介
7.2显示驱动的基础与原理
7.2.1时序信号
7.2.2TFTLCD的驱动技术
7.2.3TFTLCD驱动电路
7.2.4像素值的属性
7.2.5像素深度、像素值与颜色的映射关系
7.2.6像素值与显示内存的映射关系
7.2.7调色板的原理
7.2.8调色板的作用
7.2.9彩色LCD显示驱动的原理
7.3软、硬件平台简介
7.3.1硬件开发平台
7.3.2软件平台
7.3.3软件开发环境
7.4基于PXA255的显示功能的硬件实现
7.4.1PXA255处理器介绍
7.4.2PXA255的LCD控制器的特点
7.4.3LCD控制器的使用
7.4.4LCD控制寄存器配置
7.4.5设定DMA通道
7.4.6Sony彩屏的特性
7.4.7LCD与处理器的硬件连接方案
7.5显示驱动开发介绍
7.5.1显示驱动与字符设备的关系
7.5.2显示驱动的发展
7.5.3当前显示驱动的不足
7.6基于PXA255的显示驱动的实现
7.6.1显示驱动的系统分析
7.6.2驱动上层文件的功能
7.6.3驱动底层文件的功能
7.6.4驱动程序底层文件实现的基础
7.7基于PXA255的显示功能的软件方案
7.7.1上层文件的实现
7.7.2底层文件的实现方案
7.7.3驱动底层文件的实现
7.7.4针对XScale架构中其余处理器的移植
7.8本章小结
第8章ARM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8.1块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概述
8.1.1块设备特点
8.1.2块设备基于缓冲区的数据交换
8.1.3块设备读写请求
8.1.4块设备驱动程序模型
8.1.5基于内存的块设备驱动程序
8.2Linux块设备驱动结构
8.2.1block_device_operations结构体
8.2.2gendisk结构体
8.2.3request与bio结构体
8.3块设备驱动主要函数
8.3.1块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与注销
8.3.2Linux块设备驱动模块加载与卸载
8.3.3块设备的打开与释放
8.3.4块设备驱动的ioctl函数
8.3.5块设备驱动I/O请求处理
8.4RAMDISK驱动开发实例
8.4.1RAMDISK的硬件原理
8.4.2RAMDISK驱动模块加载与卸载
8.4.3RAMDISK设备驱动block_device_operations及成员函数
8.5IDE硬盘设备驱动开发实例
8.5.1IDE硬盘设备原理
8.5.2IDE硬盘设备驱动block_device_operations及成员函数
8.5.3IDE硬盘设备驱动I/O请求处理
8.5.4在内核中增加对新系统IDE设备的支持
8.6本章小结
第9章嵌入式Linux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9.1嵌入式以太网基础知识
9.1.1以太网技术及其嵌入式应用
9.1.2嵌入式系统中主要处理的网络协议
9.1.3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9.1.4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
9.1.5TCP(Transfer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9.1.6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
9.2基于CS8900A芯片的设备驱动设计
9.2.1CS8900A芯片结构
9.2.2CS8900A芯片特性
9.2.3CS8900A芯片工作原理
9.2.4CS8900A芯片工作模式
9.2.5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基本结构
9.3基于Linux的网络设备驱动开发常用的数据结构
9.3.1数据结构structnet_device
9.3.2数据结构structsk_buff393
9.4网络驱动程序的实现模式及系统调用方法
9.4.1网络驱动程序的实现模式与模块化
9.4.2内存获取与释放
9.4.3链路状态改变系统调用
9.4.4与网络层交互数据包的函数
9.5网络驱动程序的基本方法
9.5.1网络驱动程序的结构
9.5.2初始化(Initialize)
9.5.3打开(open)
9.5.4关闭(close)
9.5.5发送(hard_start_xmit)
9.5.6接收(reception)
9.5.7中断处理(interrupt)
9.5.8硬件帧头(hard_header)
9.5.9地址解析(XARP)
9.5.10参数设置和统计数据
9.5.11多播(set_multicast_list)
9.6本章小结
第10章嵌入式LinuxUSB驱动程序设计基础
10.1USB总线协议背景知识
10.1.1USB协议的产生
10.1.2USB的特点
10.1.3USB的广泛应用
10.1.4USB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
10.1.5计算机常用外部总线比较
10.2USB总线技术介绍
10.2.1USB系统拓扑结构
10.2.2USB总线逻辑结构
10.2.3USB总线特性介绍
10.2.4USB总线电气机械特性
10.2.5USB的即插即用特性
10.2.6鲁棒性的实现
10.2.7USB电源管理
10.2.8总线通道
10.2.9传输协议
10.2.10传输类型
10.2.11设备框架
10.2.12USB主机协议
10.3LinuxUSB子系统结构
10.3.1文件系统
10.3.2Linux中USB子系统的软件结构及实现
10.3.3LinuxUSB内核的主要数据结构
10.3.4USB内核函数接口分析
10.4本章小结
第11章USB接口系统软件设计
11.1USB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11.1.1主机端设备驱动程序
11.1.2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
11.1.3设备端驱动程序
11.1.4数据管道和数据块结构
11.2USB设备端软件的开发
11.2.1USB设备通用模块的软件开发
11.2.2USB设备协议模块的软件开发
11.2.3控制端点处理程序
11.2.4协议层程序
11.3USB主机端软件开发
11.3.1Linux内核对USB规范的支持
11.3.2USB时序
11.3.3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设计
11.3.4主机控制器的初始化和管理
11.3.5传输执行和资源调度
11.3.6主机控制器的中断处理
11.3.7虚拟根集线器
11.3.8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的任务
11.3.9URB在驱动软件中运作
11.3.10主机端设备驱动程序
11.4本章小结
第12章OTG驱动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2.1OTG概述
12.1.1OTG特性简介
12.1.2A设备事件
12.1.3B设备事件
12.1.4状态机
12.1.5SRP
12.1.6HNP
12.2设备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2.2.1USB设备的状态
12.2.2OTG驱动功能模块的设计
12.2.3ISP1761结构
12.2.4HAL的设计和实现
12.2.5HCD的设计和实现
12.2.6USBD接口模块
12.2.7ISP1761读写操作模块
12.2.8HCD初始化模块
12.2.9中断管理模块
12.2.10根集线器模块
12.2.11数据传输模块
12.2.12设备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12.2.13OTGFSM的设计和实现
12.3本章小结
5. linux的依赖包有何用
Linux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一样,都是模块化的设计,也就是说功能互相依靠,有些功能需要一些其他功能来支撑,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大部分依赖包都是一些库文件,有动态库也有静态库,一个程序的依赖包如果没有安装,只安装了这个程序本身是不能使用。对于这个程序A来说,它需要依赖一些程序,这些程序本身有些功能可以完成A的部分操作,因为这些依赖程序已经写好了功能,不需要A程序再单独写一遍相应的功能,于是就可以借用这些依赖程序。
大体就是这样,正如linux c编程中的数学库等,libm.so库文件中就定义了一些数学运算等。大体就是这样~~
Gooood luck and 国庆快乐~~~
6. 用QT做一个基于LINUX跨平台播放器的一般步骤
ACE全称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ment,是一套C++的通信库。它提供了socket/threading/memory management等多种系统调用的面对对象的wrapper,使C++通信软件开发更加简单。
ACE最帅的特点:跨平台!!!!!!ACE屏蔽了底层平台特定的语义,使用ACE编写的C++程序,可以在linux/windows/HP-Unix下编译执行,而且效率很高。曾经做过的一个VOIP项目就是用ACE写的,那个项目的技术相当复杂,需要用到socket/multi-threading等很多与操作系统联系紧密的技术,但用了ACE(界面用Qt)后,那个项目源码可以直接在linux和windows下编译运行,呵呵,还是相当成功的。项目进行中感到ACE相当成熟,举一个朋友说Siemens的某些大型工程也是用的ACE。而且,ACE是免费开源的软件包--不用白不用。
C++ Network Programming就是ACE项目的负责人Schmidt写的,这位老哥以前是华盛顿大学的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软件工程(他写了不少关于pattern的文章和书),现在猫到UC Irvine去了,好象还是副教授(要这哥们在中国,早应该成教授了吧)。这两本书主要介绍了ACE的使用,也涉及了部份设计方面的内容。第一卷主要介绍ACE的基本功能和使用,第二卷则偏重通讯软件中的design pattern。搞通信软件开发的兄弟们绝对应该看看此书。
另外也有人推荐把ACE作为学习C++的范例来学习,呵呵,这就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总的来说ACE的代码风格还是很不错的--比STL那些天书好看些,呵呵。
Q: 什么是ACE或者ACE2插件?
A: 如果把普通的插件比作一棵棵互不关联的小树, 那么ACE库或者ACE2库就是一棵大树干,所有基于ACE的插件就是长在上面的树枝. 共有的部分都被集成到一起,因此代码非常短小和快速,而且稳定.ACE2是用来取代ACE的版本,虽然有一些插件还未能从ACE转换到ACE2,但是ACE2系的插件现在可说代表了wow插件的最高水平.
ACE2是为其他倚赖ACE2才能运行的插件提供库支持的一个库文件,本身不具备任何功能。
如BigWigs[ACE2]就说明BigWigs这个插件需要ACE2的支持。
使用方法:解压缩以后无论是ACE2还是!LIB都直接放入Interface\Addons里面就可以了。
ACE 类插件因为短小精悍 面向对象 有越来越多的插件开始以其作为编写库
目前已经发展到 ACE2
ACE2运行库开发组都是提倡直接内嵌的,完全没有必要单独提出来!没错如果你有10个内嵌了ACE2的插件,开始载入的时候确实会载入10个副本的ACE2导致Warmup显示内存占用偏大,但是在下次的碎片回收中,多余的ACE2副本都会被清除,只留下一个驻留内存。如果有新旧多个版本,则会自动选择最新的版本驻留。所以说,Warmup的数据,不能正确的反映出ACE2插件的实际内存使用。Warmup的作者本身也是ACE开发团队的成员,现在由于Warmup导致的一些对ACE2的误解,这家伙想必也是哭笑不得了,呵。
作为ACE2插件的使用者,完全没有需要去考虑运行库的版本更新等等问题,这是ACE2标准的一个重要精神,是ACE2开发初始就持有的初衷!所有的ACE2运行库,都是可直接内嵌、自动管理版本,不需要使用者进行任何管理干预的!
ACE2作为wow插件界的技术先锋,为插件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发平台,也切实地为玩家带来了易用、强大而低资源占用的优秀插件。希望大家不要为过往的成见和一些人的误导而错失了如此优秀的插件!
谈运行库而色变,完全是没有必要的。ACE2的优秀运行库(包括ACE2和基于ACE2标准的CandyBar, Dewdrop, Metrognome, Compost, ParserLib等等)不但是简化了插件的开发,优化了代码,也对降低插件资源占用作用。再加上ACE开发社区作者们强烈的优化意识,可以负责的说,ACE2的插件比其他插件绝对更省资源!
本质上来说, Qt是一个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有时又被称为C++部件工具箱。Qt被用在KDE桌面环境、Opera、GoogleEarth、Skype、Adobe Photoshop Album和VirtualBox的开发中。它是诺基亚(Nokia)的QtDevelopment Frameworks 部门的产品。使用 Qt,只需一次性开发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无须重新编写源代码,便可跨不同桌面和嵌入式操作系统部署这些应用程序。
基本上,Qt 同 X Window 上的 Motif,Openwin,GTK 等图形界 面库和 Windows 平台上的 MFC,OWL,VCL,ATL 是同类型的东西,但是 Qt 具有下列优点:
a) 优良的跨平台特性:
Qt支持下列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95/98, Microsoft Windows NT, Linux,Solaris, SunOS, HP-UX, Digital UNIX (OSF/1, Tru64), Irix, FreeBSD,BSD/OS, SCO, AIX, OS390,QNX 等等。
b) 面向对象
Qt 的良好封装机制使得 Qt 的模块化程度非常高,可重用性较好,对于用户开发来说是非常 方便的。 Qt 提供了一种称为 signals/slots 的安全类型来替代 callback,这使得各个元件 之间的协同工作变得十分简单。
c) 丰富的 API
Qt包括多达 250 个以上的 C++ 类,还替供基于模板的 collections, serialization, file, I/Odevice, directory management, date/time 类。甚至还包括正则表达式的处理 功能。
d) 支持 2D/3D 图形渲染,支持 OpenGL
e) 大量的开发文档
f) XML 支持
最近诺基亚发布了Qt 4.6——最新版的跨平台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框架。Qt 4.6 对全新平台提供支持,具有强大的全新图形处理能力并支持多点触摸和手势输入,让高级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开发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
诺基亚应用服务和框架副总裁Sebastian Nystrom说:“不论是什么样产品设计或开发平台,Qt 4.6的发布对开发人员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开发人员可以轻而易举地为桌面平台或设备(包括数亿部基于Symbian 和 Maemo系统的设备)开发出具有视觉美感和网络连接功能的应用程序。”
Nystr?m补充说:“开发人员将非常喜欢使用Qt直观的编程界面,快速开发出功能强大、外表美观的应用程序。”
更多平台
Qt4.6 首次包含了对Symbian 平台的支持,并在其所支持的平台中新增了 Windows 7、Apple Mac OS 10.6 (雪豹)和即将上市的Maemo 6。此外还为实时操作系统QNX 和 VxWorks提供了网络社区支持。对Maemo 5的支持目前也已进入研发阶段,其技术预览版第二版已于今日发布。
Qt 对 Symbian 和 Maemo 的支持首次为开发人员创造了使用同一代码库同时针对这两个平台进行开发的机会。能够跨平台分享代码就意味着开发人员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上市的速度将更快,影响的设备用户群将更广。
Qt Mobility项目下的全新Qt API技术预览版也于今日同时发布。这些跨平台的API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多种功能,如导航类设备的定位功能,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联系人和网络连接管理等。
外观更炫
Qt 4.6是在4.5图形增强功能的基础上创建的,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图形功能,添加了全新的动画框架(Animation Framework)——包括直观的状态机功能——以及全新的高级图形功能,如不透明、阴影、闪光和滤镜等。
使用手指
Qt4.6最令人兴奋的新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创建多点触摸应用程序。这种全新的基于多触点和手势的输入法(如轻触和动力滚动)使Qt4.6框架的功能更为强大,用户可以通过触觉以动态的方式与应用程序和设备进行互动。
性能更强
传统软件开发观点认为高级用户界面功能的获得通常是以性能严重受损作为代价的。Qt 4.6 对此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此投入大量工作,既要获得最佳性能,又要能让开发人员所开发的产品达到用户所要求的“令人惊叹”的效果。
性能提升主要包括:一个经过高度优化、重新编写的 Qt GraphicsView 渲染算法、一个全新的 OpenGL 绘图引擎、WebKit、使用 OpenVG 对 2D 矢量图形的支持,以及对全新 DirectFB 的支持。
最新工具
在发布 Qt 4.6 的同时,作为 Qt 开发跨平台 IDE 的 Qt Creator 也发布了更新版本。Qt Creator 1.3 和 Qt 4.6共同构成的 Qt SDK,包含了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所需的全部功能。(来自programbbs)
3、用QT能做什么?
在QT的官方网站谈到了15年来取得了的成就,它帮助世界各地和各个行业组织开发出先进的高度创新的应用和设备。
使用Qt,众多的开发商和公司已经能够:
● 减少了近50%的开发时间。
● 加速了50%的开发速度由于代码可维护
● 减少了50%的代码量
Qt的用户怎么说?
● 94%报告说,Qt的满足或超过其发展的期望
● 92%会向他人推荐使用Qt
● 76%报告因为使用Qt,生产率提高
Qt的应用领域:
有很多出名的例子是都是使用Qt开发的。例如: Arora(一款跨平台的开源网页浏览器)、eva(Linux版QQ聊天软件)、FreeMat(一个自由开源的数值计算环境和编程语言 )、Ga-Ga(即时通信软件)、Google地球(Google Earth)(三维虚拟地图软件)、ImageVis3D、KDE(着名的桌面环境)、Elibs(一个许多KDE程序都使用的共享库,如Amarok、K3b、KDevelop、KOffice等)、Last.fm播放器(着名的互联网音乐社区网站的桌面客户端)、Motorola A760(UI 以 Qt/Embedded 建构)、MythTV9(开源的数字视频录制软件)、Opera(着名的网页浏览器)、Qterm(跨平台的BBS软件)、QtExtended、Quantum GIS、Skype(一个使用人数众多的基于P2P的VOIP聊天软件)、SMPlayer(跨平台多媒体播放器)、TeamSpeak(跨平台的音效通信软件) 、Tlen.pl:波兰人发明的 instant messaging client TOra、VirtualBox(虚拟机软件)、Xconfig(Linux的Kernel配置工具) 、chmcreator(开源的chm开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