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开讲啦周鸿祎演讲稿:大学生该不该创业(第168期)
大学生该不该创业
演讲时间:2015-11-14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开讲啦》第168期的励志演讲稿
其实我是中国非着名段子手,兼这个没什么签约的脱口秀演员。我比较喜欢讲段子,那么刚才我介绍了,我叫周鸿祎,公司大家可能也知道叫360。据说我们这个节目播出了的时候,马上就要到毕业季。
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在校的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创业呢?其实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号召,大学生就是要创业。我觉得,如果我们把创业狭义地定义成——创业就等于自己开公司,自己当CEO(首席执行官),女朋友当CFO(首席财务官),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技术好一点给我当CTO(首席技术官),我们全宿舍都是CXO(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是这样去理解创业,那我觉得大学生真的不适合一毕业就创业。在中国注册一个公司很容易,但是最后你真的要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产品,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件商品,让很多人去用这个商品,我觉得这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而且可以预言的是,不管你多么有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它的成功率,不会因为我们的激情高了,成功率就会提升。
创业永远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你每看到一个成功的公司,在它荣耀的前面,背后一定躺了100家不成功的公司。而且这不成功公司的创始人,也和你一样的勤奋,和你一样的聪明,和你一样的刻苦。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创业,如果你把创业理解成是一种心态,创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创业,并且内心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你希望自己出来做事情,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你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对其他人,对别人有价值的产品,那么我觉得你现在就可以创业。所谓在校大学生去创业,我依然认为,这就像有个人,去买了两块钱彩票,中了500万大奖一样,它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别人成功不等于你成功,因为成功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即使对于所谓今天大家热捧的,这种什么95后90后创业英雄,甚至包括我自己,甚至包括行业的所谓很多大佬,我依然认为,我们所有人的成功,至少超过一半是偶然的运气在起作用。只是说你在恰当的时候,你不小心做对了一个正确的事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你没有足够的积累,你就贸然出来做一家公司,我觉得风险很大。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说,我希望我们的很多同学,不要去走极端。你如果真的想做一件大事,真的想去创业,那么从今天开始,你能不能就开始为这个创业,去做一些准备。
如何做准备呢?很简单,一句话,你觉得自己缺少什么,你就去补什么。比如说当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梦想说,我有一天要创办我自己的电脑公司。但是最基本最基本,我知道我要先学会电脑编程。当时有不少学校希望我去,最后我当时挑西安交通大学,唯一的原因就是说,他愿意让我念计算机专业。后来到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又去选了管理的专业,因为我觉得将来我要做公司,我需要学习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当我后来在研究生期间,我自己也创办了两家公司,而且创办得非常不成功,我做出了成功的产品,但是我发现,我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去管理一堆人。大家想想,你们如果在学校,就算你当个学生会主席,你可能也只是管理了上百人,对吧?因为很多同学也不听学生会主席的,对不对?你真的到外面去做公司,你发现你要去招收一堆,社会上的人。你要管理几十人、几百人,每个人都不了解怎么回事,光这一个管理,可能就会让很多年轻人会觉得非常的头疼。所以呢当时我就做了一个判断说,我认为我那时候创业,就属于非常不成熟。所以我就当时去了北大方正,因为很简单,我想到一个当时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去看一看说,世界这么大,一个软件公司,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认为我缺的东西,那就是我要去弥补的东西。所以今天我们很多人毕业,我一方面说你不要梦想了,一下子就去办一个大公司,或自己去当一个CEO(首席执行官),但是能不能说,你去学习创业。所以你不要想着去加入一个铁饭碗的单位,我不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可能就梦想说,去一个国企,或者去一个大的外企,听说那地方特别有保障。我觉得如果去了这种地方,你可能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再去学会创业。那么如果你真的想创业的话,为什么不加入很多创业公司?
那么加入很多创业公司,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意味着风险,可能意味着这家创业公司倒闭了,你可能就还要再去找工作。但试想一下,即使这家创业公司倒闭了,那是老板倒霉对吧?他可能倾家荡产,你损失了什么?你什么都没有损失。你获得了的是经验,因为你大概,如果你真有幸目睹了,一个公司怎么从一年,从有一个产品到最后衰败,你大概下次你在自己创业的时候,你就可以避开很多,这种险滩和暗礁。所以你获得了,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经验。所以我是觉得今天,很多年轻人,当大家都在讲创业的时候,我的一个观点,是在你就业的过程中,能不能去承担一点风险?去承担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不要去追求给自己,刚毕业年轻的自己,把人生未来的路,好像每一步都让你的父母,让你的师长都给你定得,非常地准确。去加入一些创业公司;去加入一些民营公司;去加入一些今天看起来好像在做不靠谱事的公司;进去之后,去投入地学习的时候,如何做一个产品,如何去做做市场,最后这家公司的成败,跟你真的没有关系。就是这些道理,是我大概25岁研究生毕业,到今年整整毕业了20年了,也来北京20年。那么我觉得我是自己一直这么坚持走过来的,包括我今天在做的一些事情,其实我都觉得我都在创业。我觉得只要你有一种创业的心态,你就能保持自己的这种激情,保持自己的这种努力,每个人都有潜能,你都有可能最后创办一家公司,你都有可能做一个产品,改变世界、改变中国。但今天你只有潜力,没有实力,所以你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创业的过程,把你的潜力变成一部分实力。
Ⅱ 周鸿祎:互联网老板教写代码我第一,他的编程能力能被业内人士认可吗
周鸿祎:互联网老板教写代码我第一,他的编程能力能被业内人士认可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过长时间锻炼和专业数据积累,使整体编程水平都能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认可。
对于周鸿祎自身的编码能力还是非常值得未来长期发展因此一定要继续加强这一种能力。
Ⅲ 周鸿祎表示互联网大佬编程他可以排第三,排名首位的是谁
说起周鸿祎相信有不少朋友非常熟悉的,这是360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互联网大佬,而他也是以耿直的性格让很多人对他非常的喜欢。最近一段时间周弘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示在所有互联网大佬的编程之中,他能够排到第3名,那么排名首位的是谁呢?相信有不少朋友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虽然这位企业家的说法非常的谦虚,但是从他的描述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他的整体编程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而至于到底在能够超过他的两位企业家之中,谁的水平更高一筹,这位企业家并没有进行分析,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有很多的企业家本身的水平也的确是非常不错。
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编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也相信这一些企业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好的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Ⅳ 河南70后男人,创建杀毒软件,与雷军竞争,如今身家1223亿
之前,曾高调宣称自己绝对不看好元宇宙的周鸿祎,如今被自己打脸了。
最近,周鸿祎推出一款元宇宙产品,还将价值千万的“n.cn”域名作为官网。
这“红衣教主”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不过,这也符合他的作风,不按常理出牌。
在互联网商业领域,他绝对是一个另类的存在,那张嘴得罪过不少人。
跟马化腾大战3年,与李彦宏、雷军交锋二十年。
同时刘强东、阿里马云也没逃过他的毒嘴。
凭“一己之嘴”得罪完互联网的大佬们,他还真是第一人,自此被贴上“好斗”标签。
提到他的名字,就得先说他的衣服。
只要出席公众场合,他总喜欢穿一件红色上衣,被称“红衣教主”,引来众多猜想和询问。
为此,他已不止一次向外界解释原因:
“自己从小到大名字老被人叫错,正好红衣是自己名字的谐音,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在一次采访当中,主持人问他,如果演讲时有人突然冲上台,拿水泼他,他要怎么办?
周鸿祎直接表示别人没机会靠近,若有人非要上前,就直接按倒或者踢倒在地。
不得不说,这个回答很周鸿祎,坚决直率不留余地。
在商业领域叱咤风云的他,同样也不给他人攻占自己领地的机会。
在互联网这个大江湖中,曾经的周鸿祎就像一个战士,浑身上下充满着攻击性。
哪怕四处树敌也要勇往直前,去不断征服,抵达属于自己的领地。
从最初的“网毒”制造者到后来免费杀毒软件的推广者,在过去的创业路上,周鸿祎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要看懂他的独特创业之旅,不妨来看一看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场创业,需要颠覆式创新。我们要颠覆自我、拒绝平庸,突破阶层固化。”
他就是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敢于去打破,勇于去新生,持续从荆棘丛生的商业之林中突围而出,踏出一条独属他自己的创业之路。
1970年,周鸿祎出生在河南,妥妥的70后,童年生活相当幸福。
父母都在测绘局上班,生活有保障,衣食无忧。
但平时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搭理儿子,周鸿祎一直处于被放养的状态。
他们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不惹麻烦,就万事大吉了。
关于好好学习这点,周鸿祎完成得不错。
小学一年级那会,周鸿祎已经能完成三年级的试卷,识字阅读能力更是遥遥领先同龄人。
虽然学业不错,但他却算不上是一个好学生,甚至还被评为“熊孩子”之列。
因为除了学习,其他方面真的是差强人意。
上课说话做小动作;
在课本上给老师画猪头;
偷偷搞断老师教鞭;
被罚站还对全班同学耍鬼脸;
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气得老师直怒吼。
跟同学相处,一言不合就开战,学校打群架的江湖里总少不了他瘦弱的身影。
“我小时候就喜欢跟人打架,老是打不赢,但是坚决要跟人打。”
每次打完架,不是撕碎同学的衣服,就是扯烂对方的书包。
他打完架心情舒畅了,可母亲却要帮他“擦屁股”。
母亲需要加班给同学补衣服、修书包,给对方赔礼道歉。
对于儿子的行为,她既生气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周鸿祎作文比赛获奖,奖品是一个灰色书包。
可当他背着书包回家时,母亲看到后脸色大变,以为他又把谁的书包抓烂了。
幸好嘴巴比母亲的棍子快一步,跟母亲解释清楚,否则少不了一顿毒打。
可以说,小时候的他简直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让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省心。
后来回忆起来,周鸿祎也说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不懂得讨好老师和领导。
尽管如此,行为上有些叛逆且另类的他都算不上是一个真“学渣”。
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不错,动手能力也很强,还养成了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很小的时候,他就能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小玩具。
一个个金属插片,经他的手,立马变成车子、房子。
对于阅读,周鸿祎更是乐此不疲。
小小年纪便阅读了很多中外经典读物,其中就包括四大名着。
也恰恰是因为阅读,让他意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兴趣。
上初中的时候,爸爸的公司开始引入计算机管理,家里开始有了计算机编程方面的书。
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周鸿祎经常翻看计算机编程入门书籍。
小小的他虽然还不能完全揣摩出书中的意思,但他对计算机愈发感兴趣。
当得知《少儿计算机报》在1985创刊发行时,他便第一时间让家里订了一份。
每收到一份,他就被计算机世界深深吸引。
歌德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后,周鸿祎便早早确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高中一次关于理想的班会上,周鸿祎便明确表示计算机行业就是他毕生要从事的事业:
“我这辈子就要做一个电脑软件开发者,做一款产品,改变世界。”
调皮捣蛋爱挑事,热爱阅读,在别人看来天壤之别的评价,却在周鸿祎一个人的身上完美结合。
少年时候就能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干什么的人,真的很少,周鸿祎无疑是幸运的。
对于计算机的热爱,让他在成年之前就清楚自己来这个世界的使命。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让理想照进现实。
当16岁的周鸿祎第一次在电脑课上亲手摸到计算机的时候,内心的狂喜可想而知。
整堂上机课,他完全没有听老师的讲解。
而是专注在早早写好的程序输入当中,就连下课还是被老师拎出去的。
课余,他会抓住一切能上机的机会,去练习自己编写的程序。
在计算机上投入越多,就越对那个世界充满向往。
高考还没到来,他便打定主意上大学就要学习计算机专业。
为了能被保送名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周鸿祎甚至放弃暑假和家人一同出游的机会,两个月时间待在家里筹备物理竞赛考试。
然而,还是没有如他所愿,保送名额与他失之交臂。
周鸿祎一下子陷入自我怀疑中,整天郁郁寡欢。
后来,老师实在看不过去,帮他向大学写了推荐信。
华南工学院第一时间向他发送录取通知书,爸妈知道后非常高兴。
可“食品工业系”不是他的所爱,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录取。
好在命运又给他开了一扇窗,西安交通大学随后也向他伸去了橄榄枝,专业就是他心仪的计算机专业。
这次他没有犹豫,而是选择牢牢接住。
刚进入大学的他,依旧不改本性,在一次打架中,差点被学校开除学籍不说,还被抢光身上所有积蓄。
因为不敢跟父母说,就开始自己想办法挣钱。
他摆摊卖高考参考书,靠着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很快就将钱赚回来了。
卖完书后,他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做起了计算机的生意,赚到了不少钱。
在两次小生意中尝到甜头的他,对于商业的兴趣和信心更浓厚了。
大三时在火车上无意中读到的《硅谷热》,更是坚定了他要开计算机公司的决心。
在那个计算机还不普及的年代,为了琢磨计算机程序,周鸿祎经常冒险逃课,跑去学校机房蹭机。
在一次上机中,他竟然攻破了学校的计算机系统,致使整个计算中心的电脑瘫痪。
惶恐不安的他主动找老师坦白,念在他是初犯,老师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让他写了一个书面说明就完事了。
经历那次小小“黑客”体验,他一定还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捍卫者。
从大学学习到研究生学习期间,他从未松懈过对计算机知识的狂热汲取,也没有放弃过这方面的创业实践。
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便一头扎进去。
保送到研究院学习管理没多久,他便决定要做一块能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反病毒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缺少电脑这个硬件支持下,反毒卡的研制之路并没那么容易。
他只能继续抓住一切机会去蹭学校里的电脑,昏天暗地进行产品测试。
他把那段时间的自己称作是“计算机疯子”。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反毒卡终于研制成功,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自此,他的第一次正式创业之门打开。
然而,在没有充分市场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创业推广自己的反毒卡无疑是难上加难。
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先后敲开瑞星、联想公司的大门,结果都无功而返。
被迫无奈之下,他只好走上招代理销售之路。
结果,因为成本限制无法及时做产品升级,用户体验不好,最终导致他的反毒卡创业项目流产了。
但品尝到失败滋味的他,创业梦想并没有被浇灭。
经过不断反思之后,很快他便踏上二次创业的征程,卖平面设计系统。
为了筹备创始启动资金,周鸿祎不惜卖掉一次创意比赛中赢来的250摩托车。
可是,在这次创业中,周鸿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很快就将积蓄花光了,还因此背上巨债。
接连两次创业的失败,他多少会有些心灰意冷之感。
第二次创业失败,恰恰是他硕士毕业那年。
现实的残酷捶打,让他对世界多了份敬畏,最终决定重回学校写论文拿文凭。
1995年大年初二,在外漂泊一年的他早早便回到学校,给自己的导师写了份认错检查。
导师并没有批评他无法无天玩“失踪”,只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在你们这些人里,小周将来可能最有出息。
他的思维方式和正常人不一样,将来,他要么就是最失败的那个人,要么就是大获成功。”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句话,不得不佩服导师慧眼独具。
导师的宽容,也给25岁处在创业低谷的他莫大的鼓励。
回校准备毕业期间,周鸿祎稍微安分了一点,一门心思扑在论文写作上,最终顺利通过毕业。
硕士毕业后的他,心底的创业初心依旧不改,不过这次他没有冲动,选择曲线救国。
1995年下半年,在面对读博学习、银行高薪工作的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去方正做一个底层程序员。
在当时的周鸿祎看来,工作不为什么,就是为了学习创业。
在方正工作期间,他掌握了大型服务器的编程,为他接下来再度创业打下基础。
学成就跑路,当周鸿祎意识到再也学不到新东西的时候,也就是他离开创业的契机。
那时候,中国的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机会。
从方正辞职的周鸿祎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这次创业他不再是单打独斗,与其一同的还有一块辞职的同事们。
五个人在北京郊区的居民房内创下了3721软件,随后又推出了3721中文网址。
然而,这个项目在运营过程还是遭遇资金困难,不得不寻求风险投资。
钱到位后,软件规模持续扩大,用户量大增,周鸿祎及其团队也相继获得更大的利益。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节省宣传成本,周鸿祎开始通过制作插件来推广自己软件。
也正是因为这一举措,引来行业内争相效仿,用户深受捆绑插件之苦。
周鸿祎也因此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受到媒体的质疑和用户的指责,3721的名声大打折扣。
一边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的大环境;
另一边是3721声誉受损发展受限的窘境,使得周鸿祎不得不去考虑合作。
经过一番奔波,不仅没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还让他陷入新的纷争,与竞争对手打官司。
合作不成还吃官司,周鸿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出售3721,雅虎成为最终选择。
任职期间,周鸿祎一度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漂亮的成绩。
但身处雅虎,总归是寄人篱下,很多想法根本无法施展开来,只得选择离开。
2006年3月,周鸿祎创建奇虎公司。
重返互联网的他,已经突破原先自我,以一个行业颠覆者形象活跃起来。
“流氓软件支之父”的周鸿祎,竟然做起专门卸掉流氓软件的软件,而且还是免费的。
免费软件的诞生,一下子在互联网行业激起千层浪。
周鸿祎也成了杀毒软件创业者们的眼中钉,一时间被围剿打击。
面对各方面的宣战,周鸿祎都没有退缩,而是继续专心做免费杀毒软件推广。
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开始节节攀升。
在他经历的各种战斗之中,与马化腾的大战可以说惊心动魄。
马化腾新推出的软件,严重侵占周鸿祎的地盘。
他坐不住了,开始强势反击,公开叫板马化腾,推出隐私保护器。
一轮又一轮无硝烟战在两人之间不断打响,形势越来越紧张,甚至逼得周鸿祎不得不暂逃香港。
矛盾愈演愈烈,由此引发了中国互联网的“二选一”事件,用户只能选一个。
这场大战历时3年最终落幕,谁都没有成为真正的赢家,却推动了两家公司去做进一步的反思和纠正。
然而,走了个马化腾,后头又紧跟着雷军,周鸿祎应付完马化腾,转身又跟雷军杠上了。
两人在智能手机争斗,也没争出结果,之后又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狭路相逢。
在经历一场场战斗中,周鸿祎愈发成熟,他始终将用户利益至上作为自己发展理念。
“一切用户利益高于公司利益,赢得用户,这个公司才有价值。”
这句话是他用多次创业经验换来的,也是他大获成功的砝码。
这些年,除了带领守住互联网安全这块领地外,周鸿祎也没松懈在其他领域的开疆辟土。
2015年5月,周鸿祎进军金融。
2021年5月,宣布联合哪咤 汽车 造车。
2021年10月,进军直播平台……
直到现在,周鸿祎依旧从没停下脚步,不断去布局新领域,大胆去创新商业模式。
在此期间,他也不断遭到质疑。就拿投资造车来说,有人说他就是想跟雷军继续一较高低。
关于这点,他也曾向外透露自己跨界造车的初衷:
“我入局这个领域,源自一个巨大的冲动.
是因为我坚信,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才能代表互联网下半场……”
在能够改变中国未来的巨大机会面前,不甘平庸的他绝不会袖手旁观。
因为在他的创业信条里,只有去持续颠覆,才能称得上是创业人生。
不过相比以前的“一言不合就开斗”,现在的周鸿祎也变得沉稳很多。
很少看到他再去跟同行斗狠的新闻了,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外来病毒的斗争之上。
最近,周鸿祎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国家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数字安全应急防范体系。
他也在积极加速度布局,打好数字安全这场硬仗。
从软件安全到硬件安全,再从线上安全到线下安全。
从智能硬件到人工大数据,每个场景都不能漏掉。
在国际形势复杂、海外网络攻击频发的时代,周鸿祎若能守住最后一道安全线,不失为一件美事。
万维钢老师在着作《智识分子》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了周边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
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
在去年的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周鸿祎更是提出未来发展战略,构建一个国家级范围分布式安全大脑。
也就是说,未来在国内他只有朋友,没有竞争敌手。
在商海打拼沉浮的几十年里,周鸿祎就是这样特立独行的存在,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常常打得同行措手不及。
有人说他就是创业英雄,时刻捍卫用户利益;
也有人说他桀骜自私,不惜一切代价追名逐利。从开始踏足商业领域到现在,关于他的争议一直就没断过。
不管结论如何,最终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赢得用户。
目前,周鸿祎在全国已经拥有上亿用户,身家1223亿,不可说不成功。
而关于周鸿祎的商业传奇,还在继续书写……
作者:朱小畅&华子
Ⅳ 谁有南拳妈妈新人KAY-周鸿伟的资料
周鸿伟-
1.英文名:KAY
2.本名:周鸿伟
3.生日:1月3日
4.星座:水瓶
5.最喜欢的音乐:霍元甲 牡丹江 等流行歌曲
6. 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地方:音乐才华、运动细胞
7.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腼腆
8. 最喜欢的歌手:周杰伦 周伟波
9. 个性:开朗
10. 特殊专长:创作
11. 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原来我也怕寂寞
12. 曾演出过的电视:无
13.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小职员
以前的+现在的。
巨炮
1. 英文名:G-Power
2. 本名:钟佐泓
3. 生日:3月10日
4. 星座:双鱼座
5. 血型:A
6. 最喜欢的音乐:摇滚、ROCK GOOD
7.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笑容、好相处
8. 最喜欢的歌手:周杰伦、蓝尼克罗维兹、爱莉沙莫莉塞斯
9. 个性:随和,但有时GY
10. 特殊专长:吉他
11. 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小时候”太棒了
12. 曾演出过的电视:阿妹音乐爱情故事
13. 近作:唐艾宣(影子)、蔡依琳(倒带)
14.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唱片制作、演唱会制作
1995年,周鸿祎毕业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获硕士学位。周鸿祎于1998年10月创建www.3721.com,现任3721 董事长兼CTO( 首席技术官 )。此前,他曾就职方正集团,组织研发了中国互联网业界第一个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飞扬”电子邮件。周鸿祎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3721自创建至今,坚持致力于网络实名服务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积极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拥有网络实名解析、智能推测等一整套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软件着作权,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2000年5月,他被《中国青年报》推选为“IT新生代十佳青年”。 3721周鸿袆:把职业程序员进行到底 首发《程序员》杂志 记者 /闫辉 《程序员》:非常谢谢您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在您十年的开发生涯中,曾经写了众多的软件产品,而3721中文网址系统更是拥有了广大的用户群,你一定对程序员这个职业有很多感触吧? 周鸿袆:是的,我一直很自豪曾经是程序员,但我所说的程序员并不是仅编程这个概念的程序员。从1990年开始写第一个商业化的程序,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年期间,我既做过产品设计,也做过系统集成;既做过编码工作,也做过系统分析。我在方正期间还领导和管理过程序员团队,从很小的Team到后来负责方正系统集成部门近一百人的研发中心。在这期间,我亲自带过很多的程序员,把这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培养成为软件工程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亲眼看到很多非常有天赋的程序员,有的在不断前进,而也有一些慢慢的平庸了下来。所以面对《程序员》杂志和所有的程序员,的确有很多心里话要讲。 《程序员》:经历就是财富,您有这么丰富的经历,那从您的经验讲,如何做一个好程序员呢? 周鸿袆:一个好程序员是很难定义的,但我认为要做一个职业化的程序员,需要几点。首先是要有兴趣从事这个职业。现在很多人是因为软件行业的薪资高才进入的,其实没有人不想挣钱。但我的看法是,程序员是没有办法一夜暴富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你聪明伶俐的话,做程序员不如去做销售人员的待遇和收入上升得更快一些。我认为做程序员首先一定要从兴趣上爱这个行业,否则根本无法忍受成为一个真正程序员要付出的代价。虽然现在,像我和求伯君、王志东等,的确不用写也没有时间写程序了,但从内心来讲,仍然对开发有一种冲动和热情。 第二点就是要打好基础。科班出身最好,如果不是也没有关系,我们公司也有一些不是科班出身的程序员,但我都让他们去购买一些诸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之类的基础书籍学习,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计算机分为两个领域:算法领域和编程领域。算法领域是数学家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算法,找到一个公式,建立一种模型。除去算法领域,其他的都属于编程的范畴。对于任何一个大型的系统,其实都可以把它分解成为若干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而这些都是在大学本科的课程中能够学到的。我曾经剖析过很多操作系统,包括DOS、Windows、UNIX,其实里面很多基础就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三点要做到不被周围纷乱的新名词、新事物所诱惑。现在新名词太多了,今天流行Java,明天就是C#,很多程序员便被这些东西所吸引,去追风。大家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但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些程序员以自己知道一个新名词为荣,觉得很“酷”。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如果你把它外表的新名词抛掉,去查看它的来源和历史,就会发现很多都是从老知识中派生出来的,本质并没有变。 第四点就是要学会领悟和超越。计算机中的基础知识太多了,每个课程都包含了很多深层的东西。要深入了解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经过积累,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比如学习一种刀法,如果仅仅是会用刀,换成一把剑就不会用了,这不是真正的高手。高手就是要能够通过学习刀进而领悟到整个器械的用法,这时无论是给你一把剑或者匕首,都可以运用自如。 《程序员》:我们知道,您在学校的时候就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我们的读者也有很多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您有哪些学习方法和经验值得他们借鉴呢? 周鸿袆:首先还是学好自己的基础课程。我当时上的是西安交大的特种班,专业要求很严,使我不得不把基础课学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就编程,但那时候没有理论指导,只是靠兴趣,凭感觉,因此遇到了很多问题。当我在大学开始学习后,所学课程让我明白了很多困扰已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所以内心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这样基础打得扎实,课程学得也好,而且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想来,我很多灵感都是来自于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第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实践。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但我在学校一直利用任何一个机会在计算机上去做开发和实践,这些实践打下的基础使我这些年来受益无穷,这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第三是利用大量的时间读源码。因为写程序一方面要读别人的程序,一方面是模仿,一方面是自己写,三者缺一不可。通过读这些源码,对语言的本质有了很深的了解,进而才能超越语言本身。比如当时新推出了Pascal的图形工具箱,很多人只是为了用它,但我却将源码通读。大师级的软件作品就象唐诗三百首一样,读起来是艺术的享受。后来我还读过C语言的库函数源代码,研究它是如何写得精致和高效的。研究生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新出的MFC类库。我还把Delphi的源码和类库研读了一遍。而且当时还做了很多程序,去看C编译器输出的汇编代码。这些听起来好像都是很笨的方法,但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个习惯至今未改。第四是经常的思考。思考和学习是结合在一起的,看到别人的项目和软件,我首先会想它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我个人非常喜欢电脑游戏,但很少上瘾,因为面对一个好游戏,我喜欢先思考这个游戏是如何制作的。比如Doom,我曾经仔细研究考虑它的三维图像和二维贴图是怎样处理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让我去思考,其实在思考的过程中并不一定会得到答案,但重要的是你在思考,这样带着很多问题去看书,去听课,就会让学习变得有动力,有目的性。 《程序员》:很多刚毕业之后学生和程序员经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我做什么软件能够快速成功?做什么项目更有意义?”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呢? 周鸿袆: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怎样去做。因为刚开始你根本做不了判断。做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和投入,而不取决于项目本身。我有一个信条:一件事情,要么我不做,要么我就做好,做的有创意!因为如果不认真做,既浪费公司的时间,同时也浪费自己的时间。但如果认真做了,就会发现从这个项目得到的收获远远超过项目本身。下面我讲讲自己在方正工作的一些经历,从中你会发现,机会是自己把握的。我在方正做了好几件很多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第一件是我刚到方正的时候被分派到新疆做银行系统集成开发。这是一个苦差事,但我想既然来做这件事情,就一定要做的最好。到达之后,我并没有立刻动手做事,而是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思考如何用新的开发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后来我以毕业设计时研究VC的基础,在UNIX字符模式下实现了一套VC的类库和软件开发的平台。这个界面编辑器能够在UNIX的终端下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界面,自动形成程序框架代码,自动检测错误,使用这套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十几倍。就是这样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不仅仅轰动了整个建行系统,同时也奠定了我在方正的位置。第二件是给国务院办公厅的领导培训电子邮件使用。其实本身这件事情是非常无聊的,就是讲述CCmail的使用,很多人可能就随便讲讲课,应付了事。那时Internet应用刚刚开始,但我从这次培训开始,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对电子邮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感觉做一套Internet的邮件系统会非常有前途。而且通过和学员的交谈,发现他们很难学会技术化产品的操作,于是产生了开发一套人性化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想法,这件事也奠定了我后来开发方正飞扬这个产品的知识基础和思路。第三件就是在撤销方正飞扬这个项目之后,我再次被指派到新疆去解决银行系统无法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因为当时一个省级银行每天要做数千万笔交易,这个访问量是非常大的,整套系统无法承受。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不升级硬件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效率。这个事情没有人愿意去,一方面是远,更重要的是很难知道这件事情会做成怎样。当然我也不想去,但既然去了,就要做出成绩来。在新疆工作了一年半之后,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比如对企业级软件如何利用中间件来提高性能,提高容错能力有了很好的认识,还研究了企业级软件的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了解了数据库系统如何优化,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访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速度和性能方面收益菲浅。所有这些都为现在3721能够开发出高效率的搜索引擎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我说,如果当时我没有去的话,对于3721来说,即便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否能够做成一个成功的产品还很难说。 《程序员》:现在很多程序员被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纷乱的新名词搞的不知如何是好,那您在遇到过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呢? 周鸿袆: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更好的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有些人喜欢追逐新名词,蜻蜓点水的学习新东西,我觉得这样做既浪费精力,又使自己很累,而且效果也不好。其实计算机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换句话说,好的程序员在Windows、DOS、UNIX下编程没有什么区别,体现的就是编程的功力,用什么语言也不重要,体现的是你对问题如何去解决及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把握,对语言本质的了解。同其他的开发人员一样,我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我解决流程一般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聚焦-扎实的做事,而每个环节都要思考。我上大二的时候参与过学校课题组的一个项目,是国内的程控交换机检错系统,我分到了自动报警中的屏幕显示出错中部件和电路图的模块。在我之前,有毕业生准备把二千多张图纸输入到计算机中,可是毕业设计做了几个月,也就画了几张图,不了了之。虽然当时没有什么经验,但我首先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受苹果电脑上画图系统的启发,写了一个画图程序。这个程序可以画元件、连接元件并加标注。而且还可以把线路图按照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里面,并能很方便的调用。最终这个项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同时也奠定了我的软件思维模式,就是如何创建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当时我为了做这个产品,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了Turbo Pascal的图形库。到了方正之后,接触到了刚刚兴起的Internet,同很多人一样,我对Internet带来新事物和应用感到迷惑和慌张,不知从何处下手,感觉新名词天天都学不完,又怎么可能掌握它呢?但我很快就从迷惑中清醒了出来,认识到现在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事物,不是本质的东西。我首先要了解互联网的本质,了解互联网的思想。因此当时我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找了很多讲述互联网通讯技术理论的书籍,试图对整个互联网做技术上的把握。第二阶段我就选择了Email作为切入点,虽然当时互联网上有很多的应用,但我只选择了电子邮件作为主攻方向,而且先从邮件客户端开始去研究各种互联网标准。第三步就是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扎实的去做邮件系统。当我做完邮件系统之后,已经对网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程序员》:您认为要做一个职业程序员,如何处理开发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呢? 周鸿袆:做一个程序员,不能只埋头编程,一定要跳出开发者的狭隘的技术眼光,能够到市场和客户那里去看一看。我比较幸运,因为做过的项目都有客户需求,这样就可以和客户建立很好的技术沟通。在我上研究生的后半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到公司中学习其他的各种技能,学习谈生意,接触客户。当时我对编程以外的很多事情都有兴趣,包括攒机器、装软件、做培训。这些事情看起来很无聊,但一方面提高了同他人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我知道了客户和企业的需求。后来做病毒卡的时候,又接触到了售后服务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让我清楚了做产品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同时我也把这个思路带到了方正飞扬电子邮件和3721系统中。所以我建议程序员可以一段时间不写程序,出去走走。就象古代诗人只坐在房间里,写不出来很好的作品,而出去游历一下名山大川,感受一下大自然,回来之后自会有另外的一番感受和境界。 《程序员》:不知道您喜不喜欢足球?中国软件业近些年来就象中国足球一样,备受指责。那作为软件业主体的程序员也一定存在很多自身的缺陷,您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周鸿袆:我个人很喜欢足球,我做开发时,业余时间经常踢足球,而且我比较喜欢踢前锋。而看比赛我一般只看高水平的国外联赛。我觉得我们的有些程序员存在一些致命伤,比如好高骛远。这些程序员比较年轻,热血沸腾,总是对中国软件产业忧心忡忡。还有很多人提出要做中国的操作系统,要挽救中国软件业。其实他们没有看到,就美国来说,很多程序员是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编程的。没有发展了几十年的软件产业,没有众多程序员积累,不可能诞生像Windows这样的操作系统的。另外对于Quake 3,大家都觉着好玩,有人声称也要做一个,其实他没有看到,Quake 3前面还一代、二代的程序,Quake前面还有Doom,Doom前面还有Wolf 3D做基础,而做Wolf 3D的一群程序员也有数年的游戏开发经验。所以说软件就象文化一样,是一个需要知识积累和沉淀的。我们的程序员与其杞人忧天,不如扎实的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另外我建议年轻的程序员不要急于搞软件工程。因为从另一方面讲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我觉得要做一名职业的程序员,他的青春和职业生命也应该是比较长的。很多非常年轻的程序员很早就开始研究Rose,UML之类的,自己感觉比较时髦。可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程序员,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脱离一个很扎实的基础,就算是学到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一个皮毛,那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想成大事的人要能够经受住各种磨难,要有韧性。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用心血浇灌成的。我做开发的时候感觉最多的就是有很多的不眠之夜,经常工作到天亮,连轴工作,一个问题解决了,刚松口气,有了很大的成就感,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这样在希望和绝望的巅峰和谷底之间来回震荡,真的是很刺激,所以我喜欢做程序员。但当你把一个比较完美的作品做出来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被扒了三层皮一样,太累了。所以我送所有的程序员一句话:你觉得自己很聪明,是天才,但天下这种人太多了,你想在三到五年就把别人十年做的事情做一遍,那你也一定会把别人在十年中所受的苦难在这三到五年经历一遍,没有韧性是绝对不行的。 《程序员》: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近来,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踢的不错,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但愿我们的程序员也能像中国足球队员一样,换一个新面貌。 采访后记: 早在采访之前,便听说过很多关于周鸿袆的故事。有位朋友告诉我:"周鸿袆是一个聪明人!"但采访完之后,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个聪明人,还是一个非常勤奋、有思想的人。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只喝了两口水,剩余的时间都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从他的眼神和语言中,恨不能把这些年的感受和经验全部倾倒出来。他的言语非常有逻辑,有条理,好像仍然在编写一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