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fib函数

pythonfib函数

发布时间:2024-12-12 18:26:45

‘壹’ python中定义函数的使用方法

4.6. 定义函数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用来生成指定边界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函数:
>>> def fib(n): # write Fibonacci series up to n
... """Print a Fibonacci series up to n."""
... a, b = 0, 1
... while a < n:
... print(a, end=' ')
... a, b = b, a+b
... print()
...
>>> # Now call the function we just defined:
... fib(2000)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关键字 def 引入了一个函数 定义。在其后必须跟有函数名和包括形式参数的圆括号。函数体语句从下一行开始,必须是缩进的。
函数体的第一行语句可以是可选的字符串文本,这个字符串是函数的文档字符串,或者称为 docstring。(更多关于 docstrings 的信息请参考 文档字符串) 有些工具通过 docstrings 自动生成在线的或可打印的文档,或者让用户通过代码交互浏览;在你的代码中包含 docstrings 是一个好的实践,让它成为习惯吧。
函数 调用 会为函数局部变量生成一个新的符号表。确切的说,所有函数中的变量赋值都是将值存储在局部符号表。变量引用首先在局部符号表中查找,然后是包含函数的局部符号表,然后是全局符号表,最后是内置名字表。因此,全局变量不能在函数中直接赋值(除非用 global 语句命名),尽管他们可以被引用。
函数引用的实际参数在函数调用时引入局部符号表,因此,实参总是 传值调用 (这里的 值 总是一个对象 引用 ,而不是该对象的值)。[1] 一个函数被另一个函数调用时,一个新的局部符号表在调用过程中被创建。
一个函数定义会在当前符号表内引入函数名。函数名指代的值(即函数体)有一个被 Python 解释器认定为 用户自定义函数 的类型。 这个值可以赋予其他的名字(即变量名),然后它也可以被当作函数使用。这可以作为通用的重命名机制:
>>> fib
>>> f = fib
>>> f(100)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如果你使用过其他语言,你可能会反对说:fib 不是一个函数,而是一个方法,因为它并不返回任何值。事实上,没有 return 语句的函数确实会返回一个值,虽然是一个相当令人厌烦的值(指 None )。这个值被称为 None (这是一个内建名称)。如果 None 值是唯一被书写的值,那么在写的时候通常会被解释器忽略(即不输出任何内容)。如果你确实想看到这个值的输出内容,请使用 print() 函数:

‘贰’ (python编程)使用函数输出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 -55](添加到列表)

你看看你递归代码的复杂度 是O(2^n) 而第二个的复杂度是O(n) 运行效率当然不同COUNTER = 0

def fibn(n):
global COUNTER
COUNTER += 1
if n == 0:
return 1
el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n-1) + fibn(n-2)

statistics = []

for i in range(35):
COUNTER = 0
fibn(i + 1)
statistics.append(((i + 1), COUNTER))

print statistics[(1, 1), (2, 3), (3, 5), (4, 9), (5, 15), (6, 25), (7, 41), (8, 67), (9, 109), (10, 177), (11, 287), (12, 465), (13, 753), (14, 1219), (15, 1973), (16, 3193), (17, 5167), (18, 8361), (19, 13529), (20, 21891), (21, 35421), (22, 57313), (23, 92735), (24, 150049), (25, 242785), (26, 392835), (27, 635621), (28, 1028457), (29, 1664079), (30, 2692537), (31, 4356617), (32, 7049155), (33, 11405773), (34, 18454929), (35, 29860703)]做了一个简单的proflieimport cProfile
import pstats

def fibn(n):
if n == 0:
return 1
el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n-1) + fibn(n-2)

print ' i, calls, time'
for i in range(50):
pr = cProfile.Profile()
pr.enable()
fibn(i)
pr.disable()
stats = pstats.Stats(pr)
stats.strip_dirs()
st = stats.stats[('test1.py', 3, 'fibn')]
print '%3d, %10d, %8f' % (i, st[1], st[3])
i, calls, time 0, 1, 0.000000 1, 1, 0.000001 2, 3, 0.000003 3, 5, 0.000005 4, 9, 0.000008 5, 15, 0.000012 6, 25, 0.000020 7, 41, 0.000033 8, 67, 0.000165 9, 109, 0.000088 10, 177, 0.000141 11, 287, 0.000228 12, 465, 0.000450 13, 753, 0.000601 14, 1219, 0.001016 15, 1973, 0.003561 16, 3193, 0.002593 17, 5167, 0.004372 18, 8361, 0.007097 19, 13529, 0.011073 20, 21891, 0.018552 21, 35421, 0.032467 22, 57313, 0.051762 23, 92735, 0.095383 24, 150049, 0.133490 25, 242785, 0.212390 26, 392835, 0.352861 27, 635621, 0.578204 28, 1028457, 0.987839 29, 1664079, 1.506812 30, 2692537, 2.682802 31, 4356617, 3.998936 32, 7049155, 8.089419 33, 11405773, 13.058235 34, 18454929, 23.930004 35, 29860703, 36.503880目测fibn(50)要算出来需要两周

‘叁’ python的函数是怎么执行的

n=0时执行到了for i in range(2,n),这个range是个空列表[],故一次也不会进入for循环执行“ fibs.append(fibs[-1] + fibs[-2])”,,直接返回[1,1],故不报错

n=1返回[1]

n=2返回[1,1]

n=3及以上,进入for循环,fibs每次增加一个元素,其值为倒数第1个和倒数第2个元素之和

改为if...elif...else可以如下:

deffib(n):
ifn<1:
returnNone
elifn==1:
return[1]
elifn==2:
return[1,1]
else:
fibs=[1,1]
foriinrange(2,n):
fibs.append(fibs[-1]+fibs[-2])
returnfibs
print(fib(10))

‘肆’ 求解一道Python编程题

斐波那契数列自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均为之前两个数的和。

至少有两种方法来实现它。

最常见的利用迭代的方法,其核心思路是

fib(n) =fib(n-1) +fib(n-2)

而在n<2时直接,没有n-2,因此直接返回1:

def fib(num): return 1 if n<2 else fib(num-1) + fib(num-2)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实现。在阶梯数不大时,它很好用。当阶梯数很大时,因为二次手迭代,会比较慢。因此,可以在计算中保存中间值(1至n-1的阶梯数)来减少计算量:

这种方式在计算阶梯数10000时就可以保持不错的性能。如果需要多次计算该数列,则可以利用对象来保持这个中间值列表,下列代码中,Fibonaci实例只计算未曾计算的阶梯数,在重复调用时它更具优势:

class Fibonaci(object):

....history=[1, 1]

....def cacl(self, num):

........while len(self.history) <= num:

............self.history.append(self.history[-1] + self.history[-2])

........returnself.history[num]

if __name__ == '__main__':

....fib =Fibonaci()

....print(fib.calc(100))

....print(fib.calc(32))

....print(fib.calc(10000))

‘伍’ python3.4中fib(int(sys.argv[1]))是什么意思如图

就是调用fib函数

#可以分开表示成:
n=int(sys.argv[1])
#[pythonfibo.py1]这么执行
#sys.argv里面存放的是命令行参数,argv[0]是脚本名(fibo.py),argv[1]里是第一个参数(1),因为获取的是字符串,所以int转为整形
fib(n)

如果解决老世了您仔含芦的问题请念带采纳!
如果未解决请继续追问

‘陆’ 利用递归函数求斐波那契值python版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递归。

递归法,递归法就是利用上一个或者上几个状态来求取当前状态的值(个人看法)。也可以说成函数自己调用自己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递归法通常是依托函数来实现的,递归函数总是会有一个出口,我们在解决递归问题时,只需要找出递归的关系式以及递归函数的出口(这两个可以说是递归函数的核心了)。下面我将在这里举求斐波那契值的例子带领着大家具体的实践一下递归法。

很显然递归函数的递推式是:fib(n) = fib(n-1)+fib(n-2)。

递归函数的出口是当n为1时返回1,当n为0时返回0。

最后递归函数的核心代码就可以写出了:

然后总的代码就是:

具体思路如下:

语句 return fib(n-1)+fib(n-2)的意思就是向前求斐波那契值,直到n-1=1,n-2=0

因为只有第1个和第0个斐波那契值是确定的

例:

当n=3时

第一次调用函数fib会执行第三条语句(因为n>1)这样求回返回fib(2)+fib(1)

第二次调用函数时,因为2>1所有会返回fib(1)+fib(0);因为1不大于1,所以调用函数时

会执行第二条语句返回1值。

第三次调用函数,会执行第一和第二条语句,依次返回0和1从而求得fib(2)

fib(3)=fib(2)+fib(1)

fib(2)=fib(1)+fib(0)

即fib(3)=fib(1)+fib(0)+fib(1)=2*fib(1)+fib(0)

阅读全文

与pythonfib函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rpchadoop源码 浏览:338
麦块我的世界论坛如何发布服务器 浏览:554
教辅pdf 浏览:501
红米手机加密文件怎么解除 浏览:986
linux命令ping外网 浏览:144
单片机怎么把程序导入亚龙视频 浏览:517
outlook命令行参数 浏览:927
高考照片采集怎么压缩 浏览:374
可能的编译警告信息 浏览:569
文件系统修复的命令 浏览:201
基于单片机任务书 浏览:950
解压游戏过马路 浏览:781
航海王为什么服务器不一样 浏览:480
win10更新源码怎么关闭 浏览:964
在线png转pdf 浏览:421
换手机用什么app好 浏览:212
温州java程序员接私活报价 浏览:555
我的世界如何保存别人的服务器 浏览:128
飘的pdf 浏览:871
没有压缩功能了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