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设计一个画出机器人走正方形的流程图
这个问题很抽象。到底是人为指定正方形边长让机器人自己走还是机器人去检测你划好的正方形的边走。
开始 请指定路长--指定继续执行-否则结束
进入循环,i=0 i=i+1
开始走--
if i<4, 继续走
if i>=4,结束。
ps:那个有可能涉及到你的语言和控制类的编程了吧。和流程没关系
流程里可以用简单的trun left表示。
❷ 创客是如何制作小机器人
arino是创客界最知名的平台,因为其拥有低门槛与拓展性和开源的特性让他成为世界上最火热的创客编程平台。虽然现在也有不少优秀的开源平台在功能上做的比arino更好更优秀,但arino拥有的强大社区支持在目前看来,还是创客的入门首选。
而今天我们就arino的智能机械方向,来教教各位刚入门的创客们如何自主造出一台简易的智能机器人。相信你认真看完后,会发现造一台机器人,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改变生活黑科技#
计划方案与想法
在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改进的办法,将其整理归纳为创意和点子,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不过首先我们还是得把脑海里的想法转化成三维模型。这里推荐三款免费的 3D 建模软件:SketchUp、Autodesk 123D 和 TinkerCAD 。
首先, 机器人的外形是要自己设计的,包括内部具体的结构。在哪里放舵机、哪里放PCB、哪里放传感器等,这需要有一定的机械类专业和的背景。最少也得会一个Pro-E、Solidworks之类的基本3D设计软件。 然后到运动控制。
有了 Arino 带来的丰富软件和硬件资源,或许还不够。许多时候,你可以在网络上买到便宜的零件,但也有一些时候,你需要一些特殊造型的零件。没关系,我们还有淘宝和桌面 CNC,在家中购买自己的零件现在已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时候,我们首先需要一组Arino创客入门基础套件,注意这些事用来设计方案的,而不是进行具体的实际编程操作,等我们有一套图纸后我们还需要一些模型拆解取得整体架构。
在获得了基本零件和一些大致的想法后,我们就可以选用平台和方式,交给我们的设计者来进行工作。当然,开发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个材料或想法得不到解决,需要换个思路。那创意者和设计者就必须时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探讨出方案与结果来。
进行编程与开发
设计者是创客中的魔法师,他们可以将一切创意和点子转化为详细可执行的图纸或计划。设计者一般要求能力。
就目前为止,机器人大体可以分为人形与非人形机器人。非人形机器人可以是小车,动物,甚至是迷之长颈鹿等各种各样的结构,而这些结构想对仿生学层次较高,实施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并且感知外界的环境、提取深度信息,还要给机器人装传感器 。而感知的核心功能还要搭构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
而如果选择人形机器人,用Arino的人会比较多。但一般需要二次开发。Arino的编程还算比较简单,基于C语言,常用的器件都有库,函数都不用自己写,调用就可以了。能搞定前面两块,这一部分只是实现的过程,难度不太大。
编程过程来讲,手机端的程序会比较容易,有现成的可以用,可以利用蓝牙串口通信。而且如果能做APP开发的话,可以自己开发一个。定义几个button,按下不同的button,给机器人的蓝牙模块发送不同的字符。机器人的Arino板中运行的程序收到字符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动作的编程已经算完成了。
开始制作与装配
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行动,一切只是虚幻泡影,实践出真知,在制作与装配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结构部错误,零件大小口径错误......等等。嘿,耐点心呢,你是创客!
其实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微妙、难以平衡的。做得太像人类,会引起人本能的生理排斥;做得太像机器,又让人觉得和它说话显得自己像个傻瓜;做得太可爱,又会让人觉得它是个低智的玩具。
但如果一个简单的DIY机器人部位结构,只有拥有3d打印机,那么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一般的塑料,金属材料都可以在几分钟利用allcct制作出来。
大家都知道许多学生和公司通过NAO来做研究,用它来编程,调用声音合成、图像识别、肢体动作的能力,进而使之胜任不同的场景,例如踢足球赛、跳舞。但NAO这种桌面型的机器人运动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材料做出的材料很贵,但如果有一台3D打印机,一切东西都可以速出。
最后呢,如果你要制造一个可以照顾宠物、与你一起外出的新型机器人,同样的你可以使用gforce的软件开发包和遥控器,编写一段JAVA程序就能做到!但是创意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创客而言,工具和技能仅仅是实现创意的手段,对作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意;同时,最后一种武器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因为每个人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创造天赋。
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变成了你的习惯,你的人生就基本失去了提升的可能了。因为每个成长都是伴随着困难和痛苦的,所以做一台小型机器人。其实,也不会有那么难!
❸ 如何设计一款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
最近几年各种移动机器人开始涌现出来,不论是轮式的还是履带式的,如何让移动机器人移动都是最核心的工作。要让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机械臂控制、导航规划等一系列功能,就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而ROS就是最重要的软件平台之一,它在科研领域已经有广泛的应用。
不过有关ROS的书籍并不多,国内可供的学习社区就更少了。本期硬创公开课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如何利用ROS来设计移动机器人。
分享嘉宾李金榜:EAI科技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曾在网易、雪球、腾讯技术部有多年linux底层技术研发经验。2015年联合创立EAI科技,负责SLAM算法研发及相关定位导航软件产品开发。EAI科技,专注机器人移动,提供消费级高性能激光雷达、slam算法和机器人移动平台。
移动机器人的三个部分
所谓的智能移动, 是指机器人能根据周围的环境变化,自主地规划路线、避障,到达目标地。
机器人是模拟人的各种行为,想象一下,人走动需要哪些器官的配合? 首先用眼睛观察周围环境,然后用脑去分析如何走才能到达目标地,接着用腿走过去, 周而复始,直到到达目标地址为至。机器人如果要实现智能移动,也需要眼、脑和腿这三部分的紧密配合。
腿
“腿”是机器人移动的基础。机器人的“腿”不局限于类人或类动物的腿,也可以是轮子、履带等,能让机器人移动起来的部件,都可以笼统地称为“腿”。
类人的腿式优点是:既可以在复杂路况(比如爬楼梯)下移动、也可以更形象地模仿人的动作(比如跳舞),缺点是:结构和控制单元比较复杂、造价高、移动慢等。
所以大部分移动的机器人都是轮式机器人,其优势在于轮子设计简单、成本低、移动快。而轮式的也分为多种: 两轮平衡车、三轮、四轮和多轮等等。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是两个主动轮+一个万向轮。
眼睛
机器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个传感器。它的作用是观察周围的环境,适合做机器人眼睛的有激光雷达、视觉(深度相机、单双相机)、辅助(超声波测距、红外测距)等。
“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负责接收“眼睛”传输的数据,实时计算出路线,指挥腿去移动。
其实就是要把看到的东西转换为数据语言。针对如何描述数据,如何实现处理逻辑等一系列问题。 ROS系统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发框架。
ROS简介
ROS是建立在linux之上的操作系统。它的前身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了支持斯坦福智能机器人而建立项目,主要可以提供一些标准操作系统服务,例如硬件抽象,底层设备控制,常用功能实现,进程间消息以及数据包管理。
ROS是基于一种图状架构,从而不同节点的进程能接受、发布、聚合各种信息(例如传感,控制,状态,规划等等)。目前ROS主要支持Ubuntu操作系统。
有人问ROS能否装到虚拟机里,一般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建议装个双系统,用Ubuntu专门跑ROS。
实际上,ROS可以分成两层,低层是上面描述的操作系统层,高层则是广大用户群贡献的实现不同功能的各种软件包,例如定位绘图,行动规划,感知,模拟等等。ROS(低层)使用BSD许可证,所有是开源软件,并能免费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而高层的用户提供的包则使用很多种不同的许可证。
用ROS实现机器人的移动
对于二维空间,使用线速度 + 角速度可以实现轮式机器的随意移动。
线速度:描述机器人前后移动的速度大小
角速度:描述机器人转动的角速度大小
所以控制机器人移动主要是要把线速度角速度转换为左右轮的速度大小,然后,通过轮子直径和轮间距,可以把线速度和角速度转化为左轮和右轮的速度大小。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编码器的选择和pid的调速。
编码器的选择:一般编码器和轮子是在一个轴上,目前来说,速度在0.7m/s以下的话,编码器选600键到1200键之间都ok。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编码器最好用双线的,A、B两线输出,A向和B向输出相差90度,这样可以防抖动。防抖动就是可以在之后里程计算时可以更准确。
左轮和右轮的速度大小的控制,通过轮子编码器反馈,通过PID实时调整电机的PMW来实现。实时计算出小车的里程计(odom),得到小车移动位置的变化。
计算车的位置变化是通过编码器来计算的,如果轮子打滑等情况,那么计算的变化和实际的变化可能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是看那个问题更严重。要走5米只走了4.9米重要,还是要走180度只走了179度重要。
其实角度的不精确对小车的影响更大。一般来说,小车的直线距离精确度可以控制在厘米范围内,在角度方面可以控制精准度在1%~2%。因为角度是比较重要的参数,所以很多人就用陀螺仪来进行矫正。
所以有时候大家问小车精度有多高?其实现在这样已经精度比较高了,难免打滑等问题,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
小车在距离和角度方面做到现在这样对于自建地图导航已经是可以接受的,要提高更高的精度可能就要其他设备辅助,比如激光雷达来进行辅助,激光雷达可以进行二次检测进行纠正。
激光雷达数据的存储格式,它首先会有一个大小范围,如果超出范围是无效的。还有就是有几个采样点,这样就可以激光雷达可以告诉你隔多少度有一个采样点。
另外最后那个Intensities是告诉大家数据的准确率,因为激光雷达也是取最高点的数据,是有一定的准确率的。上面的ppt其实就是用激光雷达扫了一个墙的形状。
激光雷达扫出一个静态形状其实没有意义,雷达建图的意义其实在于建立房间的地图。
如何绘制地图?
第一步是收集眼睛数据:
针对激光雷达,ROS在sensor_msgs 包中定义了专用了数据结构来存储激光消息的相关信息,成为LaserScan。
它指定了激光的有效范围、扫描点采样的角度及每个角度的测量值。激光雷达360度实时扫描,能实时测出障碍物的距离、形状和实时变化。
第二步就是把眼睛看到的数据转化为地图:
ROS的gmapping把激光雷达的/scan数据转换为栅格map数据,其中黑色代表障碍物、白色代表空白区域,可以顺利通行、灰色 :未知领域。随着机器人的移动,激光雷达可以在多个不同方位观测同一个位置是否有障碍物,如果存在障碍物的阈值超过设置值是,就标定此处是存在障碍物;否则标定不存在障碍物。 把障碍物、空白区域和未知领域的尺寸用不同灰度表示出来,就是栅格地图。便于下一步定位和导航。
有时候会出现很直的墙,机器人却无法直着行走,这时的问题可能就是机器人的轮子出现打滑等其他问题,而走歪了,这时绘制出的地图也可能是歪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加一个陀螺仪来避免这个情况。因为激光雷达的特性,有时候遇到黑色或镜面会导致测距不准。
目前的解决方法就是不用激光雷达,或者用激光雷达和超声波进行辅助处理。
ROS的地图是分多层的,我可以在不同高度放多台激光雷达来一起叠加,共同绘制一张地图。地图绘制结束之后,就可以进行定位和导航等工作。
如何定位和导航?
定位:其实是概率性的定位,而不是100%的精度。根据激光雷达扫描周围障碍物的形状,与地图的形状做匹配,判断机器人所在位置的概率
机器人的定位是否成功,与地图特征有很大关系,如果区域特征明显,那么机器人就很容易判断自己的位置。如果出现难以定位的问题,可能需要人给指定初始位置,或者加led来进行位置识别,或者其他的定位设备来协助定位。
目前的视觉通过色彩或者光的技术越来越多。
导航:全局路径规划+局部调整(动态避障)
导航其实就是全局定位,首先根据现有地图进行规划,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会进行局部的路线规划。但是总体还是根据全局路径来走。
导航中工作量还很大,比如扫地机的路径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是不一样的,扫地机器人可能要全覆盖的有墙角的地图,而服务机器人主要围绕指定的路径或者最短路径来进行规划,这部分是ROS工作量最大的一块。
路径规划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变化比较大,但是ROS提供基础的路径规划的开发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做自己的路径规划。
机器人描述和坐标系变换
在导航时,哪些区域可以通过,取决于机器人形状等信息,ROS通过URDF(UnifiedRobot Description Format) 就是描述机器人硬件尺寸布局,比如轮子的位置、底盘大小、激光雷达安装位置,这些都会影响到坐标系的转换。
坐标系遵循的前提是每个帧只能有一个父帧,再往上进行一些眼神或者关联。
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直接影响/scan输出数据。所以激光雷达和机器人的相对位置是需要做坐标变换,才能把激光雷达的数据转化为机器人视角的数据。
ROS的坐标系,最终归结为三个标准框架,可以简化许多常见的机器人问题:
1)全局准确,但局部不连续的帧(’map”)
2)全局不准确,但局部光滑框架(’odom”)
3)机器人自身框架(’base_link”)
多种传感器(像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和陀螺仪加速度计等)都可以计算base_link和odom的坐标关系,但由于“每个帧只能有一个父帧”,所以只能有一个节点(比如 robot_pose_ekf 融合多传感器)发布base_link和odom的坐标关系。
Base link自身的坐标系,因为不同元件装在机器人上不同位置,都要对应到base link的坐标系中,因为所有的传感器都是要通过机器人的视角来“看”。
有些朋友问我,激光雷达在建地图的时候,小车移动后地图就乱了,这是因为小车的底盘坐标系和激光雷达的坐标系没有标定准确。
map和odom之间的关联
因为小车移动需要一个局部联系,比如小车在向前走,不停的累加,这是里程计的作用,map起到全局的、不连续的作用,经过激光雷达和map对应。
如果要学习ROS的话,坐标系的变化是重要的点。坐标系的变换还有一个点,就是每个帧都只有一个父帧,有时候两个坐标都和它有关联的话,就是A和B关联,B再和C关联,而不是B/C都和A关联。
三个坐标帧的父子关系如下:
map –> odom –> base_link
其实, map和odom都应该和base_link关联,但为了遵守“每个帧只能有一个父帧”的原则,根据map和base_link 以及 odom->base_link的关系,计算出map与odom的坐标关系并发布。
odom->base_link的坐标关系是由里程计节点计算并发布的。
map -> base_link的坐标关系是由定位节点计算出来,但并不发布,而是利用接收odom->base_link的坐标关系,计算出map->odom的坐标关系,然后发布。
只有里程计的时候,没有激光雷达,也可以跑,但是要先根据预设地图进行简单避障。
精彩问答
Q:还有ROS的实时性有什么改进进展吗 ?
A:实时改进要看ROS2.0的设计,其实ROS2.0的进展网上有公开。但是实际上他的进展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至少今年下半年还达不到稳定,不过可以去研究下他的代码,他对内存管理,线程管理,在实时性上有了很大改善。
Q:vSLAM对内存和CPU要求颇高。实际工程中,李老师使用的是什么硬件配置?可以做多大的地图呢?
A:确实如此,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使用激光雷达和传感器辅助来进行,这个和地图大小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与地形障碍物复杂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