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输入两个整数num1和num2,请你设计一个程序,计算并输出它们的和,差,积,整数商及余数。用python实现。跪求
input_data =list((input("输入num1,num2,空格分开")).split(' '))
num1 = int(input_data[0])
num2 = int(input_data[1])
print("和:" + str(num1 + num2) + ",差:" + str(num1 - num2) + ",积:" + str(num1*num2) + "商:"
+ str(num1//num2) + ",余数:" + str(num1%num2))
2. 使用python将一个正整数分解质因数。例如:输入90,打印出90=2*3*3*5。应该要怎么做
对n进行分解质因数,应先找到一个最小的质数k,然后按下述步骤完成:
(1)如果这个质数恰等于n,则说明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已经结束,打印出即可。
(2)如果n<>k,但n能被k整除,则应打印出k的值,并用n除以k的商,作为新的正整数你n,重复执行第一步。
(3)如果n不能被k整除,则用k+1作为k的值,重复执行第一步。
程序源代码: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def receNum(n):
print '{} = '.format(n),
if not isinstance(n, int) or n <= 0 :
print '请输入一个正确的数字 !'
exit(0)
elif n in [1] :
print '{}'.format(n)
while n not in [1] : # 循环保证递归
for index in xrange(2, n + 1) :
if n % index == 0:
n /= index # n 等于 n/index
if n == 1:
print index
else : # index 一定是素数
print '{} *'.format(index),
break
receNum(90)
receNum(100)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
90 = 2 * 3 * 3 * 5100 = 2 * 2 * 5 * 5
3. python/与//有什么区别吗
在Python编程中,"/"和"//"这两个符号在运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代表的是浮点数除法,其结果总是浮点类型,即使除数和被除数是整数。而"//"则表示整数除法,它会返回一个整数结果,这个结果是除法的商向下取整后的值。换句话说,"//"确保你得到的是一个整数,而舍去了任何小数部分。
如果你需要执行地板除法,即得到一个没有小数部分的结果,使用"//"是明智的选择。同时,如果你想计算两个数相除的余数,可以利用取模运算符"%"。比如,(a // b)会返回a除以b的整数商,而(a % b)会给出余数。
至于比较运算符,Python提供了几种不同的选项。"=="用于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如(a == b)会返回a是否等于b的结果。"!="表示不等于,(a != b)会检查两者是否不相等。还有"<>"(也写作"!=")和">>"、"="、"<=",分别用于比较大小关系,返回True或False。这些运算符在判断数值、字符串或其他可比较对象时非常有用。
4. python中//是什么意思
在Python" // "表示整数除法。
Python其它表达式:
Python的表达式写法与C/C++类似。只是在某些写法有所差别。
主要的算术运算符与C/C++类似。+, -, *, /, //, **, ~, %分别表示加法或者取正、减法或者取负、乘法、除法、整除、乘方、取补、取余。
>>, <<表示右移和左移。&, |, ^表示二进制的AND, OR, XOR运算。>, <, ==, !=, <=, >=用于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值,
分别表示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在这些运算符里面,~, |, ^, &, <<, >>必须应用于整数。
Python使用and, or, not表示逻辑运算。
is, is not用于比较两个变量是否是同一个对象。in, not in用于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另外一个对象。
Python支持“列表推导式”(list comprehension),比如计算0-9的平方和:
>>> sum(x * x for x in range(10))
285
Python使用lambda表示匿名函数。匿名函数体只能是表达式。比如:
>>> add=lambda x, y : x + y
>>> add(3,2)
Python使用y if cond else x表示条件表达式。意思是当cond为真时,表达式的值为y,否则表达式的值为x。相当于C++和Java里的cond?y:x。
Python区分列表(list)和元组(tuple)两种类型。list的写法是[1,2,3],而tuple的写法是(1,2,3)。可以改变list中的元素,而不能改变tuple。
在某些情况下,tuple的括号可以省略。tuple对于赋值语句有特殊的处理。因此,可以同时赋值给多个变量,比如:
>>> x, y=1,2 # 同时给x,y赋值,最终结果:x=1, y=2
特别地,可以使用以下这种形式来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 x, y=y, x #最终结果:y=1, x=2
Python使用'(单引号)和"(双引号)来表示字符串。与Perl、Unix Shell语言或者Ruby、Groovy等语言不一样,两种符号作用相同。一般地,如果字符串中出现了双引号,就使用单引号来表示字符串;反之则使用双引号。如果都没有出现,就依个人喜好选择。
出现在字符串中的(反斜杠)被解释为特殊字符,比如 表示换行符。表达式前加r指示Python不解释字符串中出现的。这种写法通常用于编写正则表达式或者Windows文件路径。
Python支持列表切割(list slices),可以取得完整列表的一部分。支持切割操作的类型有str, bytes, list, tuple等。
它的语法是...[left:right]或者...[left:right:stride]。假定nums变量的值是[1, 3, 5, 7, 8, 13, 20],那么下面几个语句为真:
nums[2:5] == [5, 7, 8] 从下标为2的元素切割到下标为5的元素,但不包含下标为5的元素。
nums[1:] == [3, 5, 7, 8, 13, 20] 切割到最后一个元素。
nums[:-3] == [1, 3, 5, 7] 从最开始的元素一直切割到倒数第3个元素。
nums[:] == [1, 3, 5, 7, 8, 13, 20] 返回所有元素。改变新的列表不会影响到nums。
nums[1:5:2] == [3, 7] 从下标为1的元素切割到下标为5的元素但不包含下标为5的元素,且步长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