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件资讯 > 曹操墓在哪里

曹操墓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1-23 00:07:03

⑴ 曹操墓在哪啊

曹操墓是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魏晋以后,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以至文学家、地理学家都对曹操墓很感兴趣。曹操墓成为历史之谜的过程,已远远超过曹操墓本身的价值,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考察踏访曹操墓,实际上是对一种历史文化的探谜过程。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洛阳,灵柩运回邺城,葬在高陵,就是曹操在《遗令》中所说的“西陵”。从唐以前过邺文人留下的大量诗文看,有不少诗人在邺城上的铜雀台面对西陵抒发感情,未见提出墓的真伪问题。到了宋代,曹操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奸臣,曹操墓也成为人们攻击曹操奸诈的物证,并且编造出曹操死后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受这种丑化曹操的社会舆论的影响,元末作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也是把曹操作为奸雄的艺术形象来塑造的。后来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写曹操墓在许昌城外水下崖洞中,清褚人获《坚瓠续集》里写曹操墓在漳河水下等等,都是民间的传闻,作为史学研究查无实据,但由此可以看到人们对曹操墓神秘奇异色彩的兴味。
虽然一千多年来人们对曹操墓的具体位置有种种猜测,也有种种奇异传说,但是并非毫无踪迹可寻,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我认为曹操墓有可能在河北省磁县讲武城乡西部和时村营乡中南部一带,面积大约有5平方公里左右。提出以上看法,有以下几个依据。第一个依据,曹操自己生前对墓葬问题有过明确的安排交待。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曹操曾下过一道安排墓葬问题的令文:“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墓,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这条令文对选择墓址的条件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可以说是考察研究曹操墓的第一手直接史料。第二个依据,曹操安葬的时候,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都写有记述丧葬过程的文字史料。曹丕写了《武帝哀策文》,文中说曹操的灵柩“弃此宫庭,陟彼山阿”。说明曹操埋葬在邺西的岗丘地带的山窝。曹植写了《武帝诔》,文中证实曹操确实埋葬在西陵,并且丧葬是完全按照曹操的指令行事的。曹操入殓时穿着平时穿的缝补过的“补丁”衣服,印玺也没有带在身上随葬,只是埋了系印章的丝绳,陪葬的冥器没有雕饰,最好的陪葬品是没有染色的陶器。曹丕的《策文》和曹植的《诔文》也是考察研究曹操墓的极为珍贵的史料,是埋葬曹操时亲历亲见的历史文献记载。第三个依据,西晋文学家陆机和陆云提供了重要佐证史料。陆机任着作郎时在皇室秘阁的历史档案中看到过曹操的遗令,并在他写的《吊魏武帝文》的序文中披露出来。曹操在遗嘱中指令把他“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又指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这句话对判定曹操墓的位置有很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正确判定曹操墓是在铜雀台西边的望视之中,位于邺城以西的冈陵上,与西门豹祠相近的地方。陆机的弟弟陆云曾在邺城司马颖部下任职,陆云给陆机的信中曾提到邺城上的三台中还有“繐帐及望墓田处”。陆机、陆云提供史料的时间,上距曹操去世只有七十多年,真实可信度很大。第四个依据,魏晋以后过邺文人留下的诗文指出了曹操墓。南朝诗人谢珋I在诗中写道:“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唐代沈佺期在诗中写道:“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望望不复归,明月又十五。”唐代刘禹锡在诗中写道:“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诗人歌咏的西陵在邺城的什么方位呢?唐初诗人王勃在诗中写道:“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唐代诗人王无竟在诗中写道:“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繐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由此看来曹操墓田所在的西陵当在邺城的稍偏西北的方向。第五个依据,按照东汉三国时期的堪舆即风水理论标准,这一带是选墓址的最佳地点。与曹操同时稍晚一点的管辂,在相毋丘俭墓时,就已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来做标准了。这里北依荒凉瘠薄的岗丘,南临一条小溪,再南是漳河,西边是太行山余脉,东边是蜿蜒的畴田。曹操作为位极人臣执掌实权的魏王,虽然提出薄葬,但也不会草葬。这从曹操去世前两年就下令提出选墓条件和丧葬仪式可以看出来。在为曹操选墓址时,除了要符合曹操提出的条件,当时的相墓习俗也是应该考虑的。第六个依据,实地考察说明这一带是选墓址的理想地段。站在邺城西望墓田的最佳区位是这个地方。西门豹祠西原上也在这个地方。这里地势开阔,符合曹操说的墓前后要能容纳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作陪陵的要求。北朝时期,这里偏东北一点是东魏的西陵墓区,说明这一带是适宜建帝王陵的。
在我判测的曹操墓区南部时村营乡上七垣村以南约1公里多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与上七垣村相隔一条漳河),曾发现过一块十六国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这块墓志为青石质料,长30厘米,宽20厘米,墓志有120字,记述了鲁潜墓与曹操墓的具体相对位置。我曾三次到出土墓志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这是一块距今最早的出土标明曹操墓具体位置的文物史料。出土地点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在邺城上看偏西南。但是,这块墓志尚有诸多的疑点需要研究。一是曹操墓没有陵,是“因高为墓,不封不树”的,地表没有任何人为标志物。所以墓志记述的曹操陵墓很可能是来自民间传说,而据传说作为确定的曹操墓址还值得考虑。二是这块墓志不是在墓圹中出土,而是在漳河南岸一处高地上的砖窑取土坑壁中发现的。墓志中所说的标志物都还不能确定准确的位置。如果墓志中所说的曹操墓曾被盗挖过,那么历史文献应有记述,可是直到现在并未见到可信的挖掘曹操墓的史料记载。如果挖掘过的是证据不准的曹操墓,那么认定墓主是曹操的可信性就值得怀疑。三是墓志出土的地点在漳河之阴,这是魏晋以后相墓所忌的。按当时已用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相墓标准,玄武为北,为龟象,为冈丘地貌,墓志出土的地点西高穴村西北一带不具备这个条件。四是墓志出土的地点不是“瘠薄之地”。曹操曾在这里兴修水利,建天井堰,灌溉条件较好,是较为富饶的地方,与曹操遗令要求葬在“瘠薄之地”的标准不符合。五是墓志出土的地点北面就临靠漳河,不能再埋葬陪葬的诸多公卿大臣列将,这一点也与曹操的遗令不符合。我的看法是,曹操墓应在讲武城以西的地带,鲁潜墓志出土的地点在我判测的曹操墓区南部边上,曹操墓在这一带的可能性较小。不过,鲁潜墓志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信息,就是在十六国后赵时期,这里就有曹操墓的民间传说。这块墓志还表明,曹操墓在邺西西门豹祠西原上的区位是不错的。
最近,随着秦始皇陵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探明了地下宫室位置以后,人们对曹操墓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热心的朋友也向我提出了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探找曹操墓的建议。我想这里有一些情况需要加以说明。曹操墓与秦始皇陵还有所不同,秦始皇陵有高大的封土,曹操墓是没有任何地上标志物的,所以曹操墓探找起来难度要更大一些。另外,曹操墓所在的地域,由于地形地貌很适于作为陵寝之地,因而这一带地下埋葬的古代帝王朝臣贵戚也特别多。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皇陵区就在这里。所以,要在这么多地下墓葬中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测判曹操墓也不太容易。如何才能使曹操墓露出真面目呢?我的看法是,可以把考古勘探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在考古勘探的重点部位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测定。两相参照比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墓不是孤墓而是群墓。曹操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宜陪寿陵”的当不在少数。只要能发现其中的一个陪葬墓,我们判测曹操墓就有了具体的参照墓址。探寻曹操墓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我们认真研究历史文献和进行实地考察,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探寻曹操墓的重要线索的,从而为揭开曹操墓的真相提供有力的证据。
目前,已经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好穿过我判测的曹操墓田区的东半部,不知在考古勘探中是否会找到曹操墓。

⑵ 曹操墓在哪找到没有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找到了。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

遗址结构:

曹操高陵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

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⑶ 曹操坟墓在哪

曹操的坟墓---七十二疑冢的来历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操的灵柩运抵邺城后,在夏侯尚,司马懿的陪奉下,于同年二月丁卯(220年4月11日),埋葬在他亲自选定的邺城西南的山冈上,当时称作“高陵”(后世以其地处邺城西面,大多称它为“西陵”),与西门豹祠近在咫尺(据《元和郡县志》卷20记载,两者相距大约15里)。陵墓内除了曹操本人预先准备的四箱送终衣服,以及质朴无华的陶制明器,没有金玉珠宝铜铁之累的陪葬品。整个陵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一切不止因陋就简,也未曾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所有后事都是严格遵从曹操生前遗愿来操办的。与其生前尚俭作风一脉相承。

贞观19年(公元645年)二月,唐太宗在御驾亲征高丽途中,曾经高规格地拜谒了曹操的高陵,并亲自作了一篇题为〈〈祭魏武帝文〉〉的祭文。唐太宗的这篇祭文,将曹操和商代的伊尹,西汉的霍光相提并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说明在唐代初年,曹操的坟茔依然保存完好。

时至唐代后期,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20,仍然明确记载曹操的西陵在邺县城西三十里处。

但是,到北宋的乐史撰写〈〈太平寰宇记〉〉时,虽然也曾提及邺县有魏武帝,魏文帝和甑后三陵,却不曾指出它们的具体方位。(成书于干隆46年的〈〈河南通志〉〉,可能是最后一部提到西陵的方志,不过,他很可能是对前史相关记载的转述)

据此可以推知,大致在唐末五代以后,曹操的陵墓已然倾颓,而且无从寻觅。宋人只是大概知道曹操的西陵在邺县,至于具体的位置,却已不甚了了。

贺游先生在〈〈三国大观。三国胜迹〉〉中说,曹操陵墓的倾颓与彰河的泛滥改道有关。这种推测,很有道理,在两〈〈唐书〉〉和〈〈旧五代史〉〉中,有关彰河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为害的记载,至少有六条之多。

大约从南朝梁代开始,围绕着曹操的西陵,产生了至少两则民间传说。这两则传闻都记载在任昉的〈〈述异记〉〉中,一则说,在魏武帝陵墓中有一孔清泉,泉水气味芳香,因而民间称之为香水。另一则说,在陵墓中有两座铜驼,石犬。这样的传闻显然不着边际。因为根据常情,曹操肯定不会把自己埋葬在湿漉漉的涌泉旁边;而且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包括〈〈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比较严肃的正史在内,都明确记载曹操陵墓中并无金玉珠宝铜铁之类的陪葬品。

但无论如何,这些传闻的问世,实际上表明了民间对曹操陵墓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只不过,梁代的人们对于西陵的猜测,尚停留在好奇这一层面上。且对其埋葬的地点似乎并无多大疑问。

然而,时至两宋,尤其是南宋,这种正常的好奇心理,蜕变成了对曹操人品的置疑,对曹操人格的侮辱。于是,有关曹操在彰河上布置七十二疑冢的传闻不胫而走,而且越传越邪乎,似乎成了铁证如山的事实。

在〈〈青梅煮酒。曹操魔方〉〉中,周泽雄先生认为七十二疑冢的传闻,多半出自盗墓贼的杜撰,因为他们在悉数发掘西门豹祠附近的山头之后,仍一无所获,于是在沮丧之余,就编造了这一传说,聊以自慰。

这种推测不无道理,只是盗墓贼历代皆有,却何以非要将编造谎言的任务留待他们的宋代同行来完成?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七十二疑冢传闻的出笼,与宋人的心态及其在这种心态主导下对曹操的评价有关。

赵宋即便不象陈寅洛先生所说的那样,是华夏文化的造极时代,至少也应是华夏文化演进史上的灿烂时期,不过,她又实在太文弱。她不但从未有过扬眉吐气的大一统,反而经常受到邻邦的欺辱,康王赵构更是仓皇南窜,偏安东南一隅。肉食者们最初还略作反抗以“保卫“国格,后来竟至于逆来顺受,恬不知耻。她的国民看起来个个义愤填膺,人人慷慨激昂,实际上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为一雪国耻赴汤蹈火,出生入死。

尤其可悲的是,在举国上下的忍气吞声中,滋育出极不正常的国民心态。他们几乎从不思量自己的软弱,却举国一致地指责古人的强梁;他们也从不检视自身理论的苍白,却近乎偏执地拿着自制的标尺,去裁量古人,评骘前史。正是南宋朝野集体无意识的可悲,既篡改了汉末三国的历史,也使得曹操从此蒙受了不白之冤。(曹操的白脸形象基本是在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形成的。)

“七十二疑冢“原创版的作者,究系何人,已经很难确考。从现存的相关资料看,最早述及曹操疑冢的,大概就是北宋王安石的〈〈将次相州〉〉诗:

青山如浪入彰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相比较而言,他的叙述还算比较平允,南宋文人的指责却要刻薄恶毒的多,切看俞应符的打油诗〈〈曹公疑冢〉〉: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到丘垄。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须掘尽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范成大在他的〈〈石湖诗集〉〉中提到,他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期间,曾经在讲武城外亲眼见到过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而且临冢感怀,即兴写了〈〈七十二冢〉〉诗一首: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

闻说北人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其诗流传甚广。稍后,程卓的〈〈使金录〉〉也振振有辞地宣称,他在出使金国的途中,也曾亲历过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时间是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十二月十四日。

此后,直至元明清,七十二疑冢一说广泛流传,不断的出现在一些文人的笔记,小说之中,成了曹操多疑,心机深沉的有力证据。

如今,在河北省临彰县讲武城以西至磁县一带,的确有一座座形同山丘的土堆,而且当地民间也确实相传这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遗迹。有人认为这其中必有一座是曹操的坟墓,但从晚清至民国,这些疑冢大多被人盗掘,从墓志看,墓主大多为北魏,北齐的王公要人,据专家踏勘和考证,这些都是北魏,北齐皇族的陵寝无疑,与曹操的西陵没有任何瓜葛。

那么曹操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呢,专家学者们仍然莫衷一是。也许这也是曹操的智慧吧,仅仅是一个“不树不封“,不作任何标记,就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⑷ 曹操墓在哪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1]寝[2],文献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3]关于高陵,。[4]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由于该墓葬西面是砖场取土区,墓扩西部填土被下挖约5米,使其局部暴露出来,引起多次盗掘。2008 年春,有画像石等遗物被盗。为了抢救地下文物,避免墓葬遭到进一步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手2008年12月中旬开始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1号墓 、2号墓。因为1号墓尚在发掘之中。
2号墓位于西高穴村西南,位于1号墓的南面。海拔105米,地势高亢,地表现为农田。墓葬开口于地表 下2米处,经发掘,墓上未见封土。墓室西部断崖处有一直径3.8、深3米的大型盗洞,未盗到墓室。断崖 下有南、北两个盗洞,其中1号盗洞由于上部地层已经被砖场取土时挖掉,时代不明;2号盗洞为现代,直 径约1米。在清理1号盗洞时,在距地表5米处的盗洞周围,出有大量画像石残块。

⑸ 曹操墓在哪里

三国时代魏国的开创者曹操,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物。他生前没有作成皇帝,死后才被追封为魏武帝。陈寿写的《三国志》称誉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却称他为“汉赋”、“奸雄”。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戏,也把他刻画成一个大白脸的奸臣形象,使他成了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曹操晚年曾为自己安排过后事,《三国志》中写他临死前两年下了一道命令,叫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一座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意即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三国志》还讲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于洛阳。

二月,葬于高陵。这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已建造好的寿陵。而《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临死时的遗嘱却有另一种说法,他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72座,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怕有人去掘他的墓。

《三国演义》虽然是部小说,但是它主要是根据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写的,只是做了些文学加工,内容是七分纪实,三分虚构。那么它对曹操死后的陵墓记载,就不能不考虑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样,对曹操陵墓的记载便有了不同的说法:一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一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72座。

要想弄清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里,首先应当弄明白西门豹祠和彰德府的所在地。历史上有西门豹治邺的记载,所以西门豹祠一定是在邺城,即曹操被封为魏王时的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临漳。而彰德府,其实在三国时并没有这个地名,它是金朝时才有的,即今天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安阳市。临漳与安阳,今天分属于河北河南二省,是紧挨着的。古代还没有分省的时候,那两个地方多数时候称为邺城,到金朝则称彰德府。说来说去,邺城和彰德府其实是一个地方。

因为西门豹治邺给邺城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所以今天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市一带,有许多西门豹祠。

按照《三国志》中的说法,曹操的陵墓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所西门豹祠却很难确定,因为那是一座“不封不树”,什么记号也没有的陵墓,要想找到它是很难的。

有人认为曹操虽然在生前规定他的陵墓“不封不树”,但是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时候,为了上坟祭祀的需要,不可能一点记号也不做,难道把他埋了以后就什么也不管了?这恐怕有些不近情理,也不符合中国人“慎终追远”的孝道。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操的陵墓称为高陵,即使“不封不树”,但在地名上也许会留下叫高陵的村庄。如果能对今天临漳、安阳一带的新旧地名进行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普查,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关于曹操陵墓的线索。

那么彰德府讲武城究竟有没有72疑冢呢?在今天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处,确实有个地方叫讲武城,有人认为那可能就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彰德府讲武城。从那里向西一直到磁县,也就是今天安阳市北郊的丰乐镇一带,的确有许多像小山头那样的大土堆,当地有人叫它们“曹操坟”。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72疑冢。从前有人盗掘过其中的几座,也的确挖掘出了一些墓碑之类的东西,但是那些都是北魏和北齐时代的王公大臣的坟,比曹操晚了二三百年。如果那些大土堆原先的确是曹操的疑冢,是后来被北魏、北齐的王公大臣坟上筑坟,加以占领,那么不知当年他们坟上筑坟时是否深挖过,有没有在其中的一座挖掘到曹操的遗体或其他与之有关的随葬品之类。查遍北魏北齐的史书,不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也有人认为曹操生前叫人修72座疑冢,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阵,很可能72座疑冢都是空的,曹操的遗体则葬在另一个秘密的地方。足智多谋的曹操不可能想不到,如果他葬在72疑冢中的某一座之中,那么后人把72疑冢全都挖开,不就找到他的遗体了吗?看来曹操决不会这么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到讲武城至丰乐镇一带的曹操72疑冢处凭吊,并想对曹操的陵墓进行探索和考察,但是都没有什么收获。曹操曾有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生前多次设下计谋,欺骗了许多人,到死时居然还设下这样诡秘的计谋,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陵墓在哪里,从这里足可以看出曹孟德狡猾、多疑、攻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⑹ 曹操墓在那里确切地方

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曹操墓何在却成了个谜。
在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一是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境内)设七十二疑冢;二是在漳河河底设了机关暗道;三是在许昌城外;四是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可经过调查,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
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遗令》中说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可是西门豹祠的位置在哪里?如今的西门豹祠历经多次重修,旧址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曹操墓,西门豹祠旧址成了关键曹操的生平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盗墓集团,这些人都是不能说话的聋哑人,野史记载这些人被称为“摸金校尉”。在当时进行秘密的盗墓活动。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这并非史实。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近来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⑺ 曹操陵墓在哪

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生前各有建树,死后也常有不同的归宿。古埃及的法老把自己藏在金字塔中,坟上的雄狮象征着法老生前的威严;中国的秦始皇将陵墓依山而筑,数不清的兵马俑伴随着他不甘寂寞的灵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喜欢身后隐匿,命人将他的葬身之地仍然踏成一片草原。生前虽未称帝,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的曹操,他的葬地又在何处呢?

曹操是个薄葬论者,《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六月,曹操下诏令对身后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两年后,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病逝于洛阳,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治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安葬。晋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遗令》中,有“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一语,可见曹操的归宿,如其身前所愿。然而,由于西门豹是个除暴安良的历史人物,黄河流域包括邺地居民惯以建立西门豹词避祸禳灾,临漳一带有多处西门豹祠,哪一个西门豹祠附近有曹操陵墓呢?而且,曹操遗令为“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陆机所书则为“葬于邺之西岗上”,两处地点大相径庭,是误还是诈?不得而知,遂使曹操陵墓所在,成为后世争讼不休的悬案。

一说据陆机之文,认为曹操墓在今临漳县西面的丰乐镇西门豹祠一带。但丰乐镇西门豹祠建于北齐天保五年(554),死于公元22O年的曹操,怎么遗令安葬于此祠之旁?

一说据《舆图备考》、《方舆纪要》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使人真伪难辨,难掘其坟。这些疑冢分布于从临漳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讲武城至磁州之间,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明朝俞应符《七十二疑冢》及清朝陈大玠《疑冢记》,均持此说。然而从晚清至民国,这些疑冢大多被人盗发,从墓志上看,墓主大多为北魏、北齐时代的王公要人。史家认为,这是曹操“种树”,后人“乘凉”。为迷惑世人而设的曹操疑冢,让北朝的王公贵族“坐享其成”,曹操真墓却始终不知所在。

魏文帝曾下《止临菑侯植求祭先王诏》,其中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句。有人因此认为,曹操陵墓是别出心裁地修建在漳河河底。清代沈松《全健笔录》引用《坚瓠续集》的一段记载,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为内中多鱼,乃由隙入,只见石板下有石门,门内尽是美女遗骸,一石床上卧一人,冠服如王者,碑文明记此乃曹操。因以水银敛,肌肤不朽,众人磔裂其尸而出。这则传奇故事实不能看作信史。但1983年,当地农民曾在漳河大桥河床挖到过银元宝、银锹等,因而又有人重提此说。据考古学家推断,漳河大桥下出土的文物,是明代皇宫的船队在此翻船遗落的,与曹操墓无关。

近年,有学者根据《魏武纪》、《述异记》、《邺乘》、《彰德府志》以及《通典》、《太平寰宇记》中的有关资料,结合1975年在临漳习文村发现的东汉晚期墓葬实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的结论。理由是:一,今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恰好在仁寿里西门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围是平原,与曹操遗令所指的“西原”相合。二,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是当年邺的中心地区,曹操为自己选墓地,不可能偏于邺地一隅。三,今距习文村北四里、灵芝村西北约六里处有东太平村,原名驰村,是铜驰村的简称。史载曹操陵墓有铜驰,驰村恐怕就是因此特征而得名。

上述诸说,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曹操陵墓究竟何在仍是个未解之谜。难怪人们要感叹:奸雄生前欺人,死后亦欺人。

⑻ 曹操的墓穴真正的位置在哪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个别学者例如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袁济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南北朝史博士张国安、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 等,对曹操墓持有争议意见,不过因质疑者大多非考古业内人士,所以不具有权威性。

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发现,曹操遗骸基本被确认。

(8)曹操墓在哪里扩展阅读

曹操高陵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为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墓道上口宽9.8米,底部宽4.1米。全长39.5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与墓门接合处,南北两侧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夯土层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坚硬。

⑼ 曹操的墓在哪里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 他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当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但是,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仍然是个谜。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那它还有可能在哪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关于曹操的陵寝的真实情况至今仍是个谜,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回答者: cazdm - 试用期 一级 11-15 13:45
河南,许昌
回答者: 立志朝廷 - 童生 一级 11-17 20:07
曹操一生玩弄权术谋诈,视为治国之良臣,盗国之好雄,是功是过,后世评说不一。而最令人感兴趣的则是曹操临死前的最后一步棋——疑家。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身为汉朝宰相而为曹家皇帝的曹操病死洛阳。二月,曹五遵其嘱将灵枢运至其封地螂《今河北临漳县》埋葬。《舆图备考》、《方舆纪要人杨免《山陵杂记》等书载,鉴于历史上众多帝王墓经常被后人掘盗之教训,曹操乃遗嘱其子,制棺材多副,来黑夜山饭项问四件,理尤丁一处。群体伙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讲武城起始,直到磁州而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历史上曾有不少史学家和文人墨客对疑家作过考证,并到临漳县一带考察,均无收
获。曹操墓究竟在何处以魏书·武帝纪》载:“其规西门豹涧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与曹魏相隔不远的晋朝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也认为,曹操“葬于部之西岗上,与西门豹调相近。”由此可知其墓在古螂城西门豹词以西地方,相当于今临漳县三台村以西直到磁县境内的漳河沿岸。按说,在此,曹操墓葬方位已告诉后人在西门豹们以西。但是,在临漳一带西门豹调有多处、而且临津以外也有多处西门豹调,究竟是哪一个西门豹们以西,也颇令人费解。更何况,这一区域为北朝皇家墓葬区,王公大臣之墓颇多。元朝明前后,这里的陵墓相继彼人盗掘,但多为东沈、北齐之墓葬。有人认为,曹操设七十二疑家,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家伙。如宋朝俞应符就持此观点。采范成大也有诗云:“一格何用家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上,世间随事有知音。”但也有人认为;恐怕这七十二个疑家个个是假,元人陶南屯在《辍耕录》中说:“殊不知老腾(曹操小字叫阿瞒)之骨必不在七十二家之内耶。”清人黄协润步宋俞应符《七十二疑都诗之韵,反其意赋诗曰:“人言疑家我不疑我有一言告君知。七十二外埋一家,更于何处求君尸。”
据临漳当地传说,在清顺治年间,有一年漳河水干涸,有渔夫见河底有块大石板,召人掀开,见下有一石室,深而且广,室内侧卧许多美女,四周放有许多石凳(椅),中间石床上卧一人身穿蟒袍、头戴王冠,旁边立石碑一道,有识字者认出为曹操之扩,众人毁碎碎尸而去。此传说虽不可信.但有人据曹还(止临肖俊(曹)植求祭先王诏》中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语,认为曹操应葬于河底。邓之诚《骨董记》也载有这么一事,说:“壬戌(公元1922年)正现初三,磁县农民崔者荣,于彭城镇西十五里乱葬坟棺墓为莹,地坦为黑穴,继得石室,既深且广,中有石门洞开,人石门者管死,送报县令陈希贤,命人授以硫磺。
久之人内,见空之四壁深至如新,中罡石棺,前有刻石志文,所叙乃魏武帝操也。前五十年发石室十余处,唯皆无相,至是真系始现。石志今蠢县署,不知文何苦,他日当访之”。
关于曹操墓的方位和确认,河北临漳县历史上地方志有不少考席和记载,明朝嘉靖《彰德府志》载:“曹操西使在县(旧县)西南三十里,周围一百七十步,高一文六尺,……甄皇后陵在灵芝村…··‘魏元帝陵在彭城村一”清干隆时《彰德府志》也认为,这三座墓大体上呈三角形排列,曹操墓居前,甄皇后和元帝曹免的基则位其后东西两侧,相去其生前倍何所统的钢省、金风、冰井三台不远,因曹操(遗令》中有:“吾死之后……吾婶妄与使人皆勤劳,便着铜雀台,善待之。十台上安六尺床,施稳帐,朝朝上瞒粮之鹰,月且十五,自期至午,辄向帐中作使乐。汝等时时登钢省台,望吾西陵墓田。”据当地文物部门进行的方位实地考察,在部城遗址范围内的仅城村西南约二里处,有一北高南低的墓葬,其封土仅有一米金。又十此基之后方向,相继发现王座大、中到属于东汉晚期墓葬。据出土物品看,可判断为田大夫级墓葬,从整个墓葬区拉列尼,符合东汉葬礼‘后挨(墓)居左右似前,四大夫居后”的规定。但是,这座封土残存的墓是曹操的墓吗?没有进一步的证据。
曹操墓究竟在何处,恐怕只有官还等少数人知道,但在曹氏有关人物遗存下的文献资料中,可找到的蛛丝马迹不多。很可能,曹丕等继承者根本就没留7任何关于此事的可靠档案材料,其本意就是要使此事成为永恒的悬案。毫不怀疑的是,曹操不管是否埋在七十二家之一,但他肯定是葬在漳河流域,在今河北临
漳县一带,古代的交通运输能力不可能将其运葬到太远的地方。不管是葬于地下,还是葬于漳河底,既然曹极有没疑家迷恋后入之意,其真正墓葬之工程建设,在选择方位、工程设计、施工建造方面,也绝对是非同一般,不会轻易使人发现。但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据水文水利专家对森,历史上古漳河数次改道,曹操时
建设的钢好台、金凤台等均被大水冲设,而且正的曹操墓也许早已被河水冲毁。当然,这只是推测。我们希望,随着考古发回或工程建设,能发现真正的曹操墓,为千年疑案画上一个句号。

阅读全文

与曹操墓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肠派对脚本源码 浏览:90
jsp服务器怎么转发 浏览:857
服务器和网站开发有什么区别 浏览:764
如何下载测试服务器 浏览:179
怎么教育孩子的app 浏览:172
交叉编译的输出文件 浏览:330
手机app怎么变更办税员 浏览:936
sql服务停用命令 浏览:912
为什么系统要用两个云服务器 浏览:680
两个pdf怎么合并 浏览:293
php查询为空 浏览:589
香港服务器丢包了怎么办 浏览:46
linux系统管理教程 浏览:643
共享文件夹怎么设置只读文件 浏览:295
小米添加云服务器地址 浏览:581
qt入门pdf 浏览:670
视频监控取消默认加密 浏览:294
云服务器怎么设置输入键盘 浏览:817
单片机支持多大mhz 浏览:42
linux启动mysql命令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