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六种方式
具体方式为:
1、农户自主申报。通过上门宣讲、村务公开、信息推送等途径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政策知晓率,因地制宜拓展便捷的农户自主申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乡村干部或村综合服务站、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电话、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手机APP等渠道申报。
2、基层干部排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依靠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基层力量,定期入户走访,及时反映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每年按照国家、省乡村振兴局统一部署开展集中排查。乡村两级定期对摸排情况和掌握线索进行集中会商,开展评议研判,实现常态化监测。
3、部门筛查预警。以安徽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础,各级乡村振兴、教育、医保、水利、住建、民政、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处置。
4、媒体、信访、舆情监测。重点关注和及时掌握媒体、信访、舆情等涉及的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生活困难等问题,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5、多种方式监测。农户通过电话、社交软件、服务窗口等途径申请,或通过定期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发现,且经村级初步调查符合纳入条件的,由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指导农户完善书面申请材料。
6、动态管理监测。全面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所有监测对象实行分片管理、定责到人,探索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的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流程,强化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帮扶。
⑵ 防返贫监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监测对象为农村牧区人口中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种类型。易地搬迁及同步搬迁已转为城镇户籍的人口符合监测范围的也纳入监测对象。
1、脱贫不稳定户。指虽然超过现行扶贫标准,但各方面发展条件、特别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监测范围(每年综合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农村牧区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或不稳定,且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
2、边缘易致贫户。指虽然超过现行扶贫标准,但各方面发展条件、特别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监测范围(每年综合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农村牧区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或不稳定,且有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
3、突发严重困难户。指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防止返贫监测底线,但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状况,刚性支出较大超过预警标准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非脱贫户)和脱贫户。
返贫致贫风险,主要有因病、因学、因残、因自然灾害、因意外事故、因产业项目失败、因务工就业不稳、缺劳动力以及其他方面。其中“因自然灾害”主要指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旱灾、生物灾害(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及其他(森林草原火灾海洋灾害等)。
⑶ 防返贫监测采用四种方式
1、农牧户自主申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牧户通过以下3种方式自主申报。
脱贫户使用防返贫监测手机APP自主申报。
农牧户通过拨打“12317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热线”自主申报。
农牧户直接向所在嘎查村(分场)申报。不具备自主申报能力的农牧户,可委托他人代为申报。
在收到农牧户申报信息后,嘎查村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核查工作,并向苏木乡镇(农牧场)、旗县市(区)反馈核查结果。
2、基层干部排查。采取集中排查和日常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依靠嘎查村组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乡村牧区医生等基层力量,结合日常工作不定期走访排查所有常住农牧户,对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开展经常性、常态化排查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牧户纳入监测范围。
3、部门筛查预警。在盟、旗两级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监测部门筛查预警机制,按照“部门筛查、集中交办、入户核查、结果反馈、跟踪盯办”的程序,定期筛查预警、反馈苏木乡镇(农牧场)、嘎查村(分场)核实。
4、社会监督发现。拓展社会监督发现渠道,及时掌握分析网络平台、媒体反映、信访举报等信息,组织干部核实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筑牢六道帮扶防线
就是抓产业发展提升经营性收入,筑牢产业帮扶防线,重点落实好小额信贷、农产品价格险和灾害险。抓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筑牢就业帮扶防线。抓政策落实稳定转移性收入,筑牢“四个不摘”政策防线。抓资产管理提高财产性收入,筑牢资产保障防线。
抓重点人群强化保障兜底,筑牢社会保障救助防线,落实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残疾人补贴以及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抓重点区域强化搬迁后扶,筑牢搬迁后扶产业就业保障防线,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⑷ 上传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个人信息截图是什么
就是上传自己的基本身份信息。
防返贫监测APP是在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指导下,由北京亚信数据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面向全国各级扶贫干部、有关领导、帮扶责任人和脱贫人口的手机客户端。在APP中可以查看扶贫新闻政策、通知公告,查看摘帽县、出列村、脱贫户、边缘户信息,具有位置采集、导航、脱贫人口信息在线验证、自主申报、帮扶责任人记事本和扶贫手册等功能,是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成果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主抓手。
⑸ 延安市在防返贫动态监测中需要完善什么五项工作机制
摘要 动态监测
⑹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六种方式分别是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六种方式分别是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等。
1.农户自主申报
广泛宣传政策,鼓励引导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通过开通手机客户端、便民服务窗口等方式,畅通申报渠道。对不能自行申报的,可委托他人代为申报。
2.镇村干部排查
坚持定期排查与实时核查相结合,各县(区、市)组织动员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对各类风险及时排查,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
各级发改、农业农村、人社、教育、卫健、医保、民政、住建、水利、交通、商务、公安、应急管理、宣传、网信、信访、税务、残联、乡村振兴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汇总整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
4.各类监督渠道反馈
依托各级督查督办、审计发现、媒体监督、12345政务服务平台、12317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信访渠道、社会信息补充渠道等,掌握群众反映诉求、舆情热点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
5.平台监测分析
各级乡村振兴部门依托陕西省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每月开展重点人群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分析,及时将风险问题反馈基层核实。
6.社会监督发现
拓展社会监督发现渠道,及时掌握分析网络平台、媒体反映、信访举报等信息,组织干部核实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脱贫背景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⑺ 防返贫监测程序按照六个一的程序,一申请,一公示,一核准,什么,什么,什么
摘要 1.农牧户申请。农牧户通过手机APP、12317热线电话及线下申报三种途径进行自主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