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件资讯 > 怎么判断app是否在侵犯我们的隐私

怎么判断app是否在侵犯我们的隐私

发布时间:2022-08-21 06:01:55

‘壹’ 抖音等app监听我们说话,是否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

是侵犯隐私权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隐私也更加容易泄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涉及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

《民法典》人格权编设专章(第1032条至第1039条)对隐私权保护进行详细规定,对隐私权的概念和保护范围首次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足见新法对该权利保护的重视,折射出国家法典对公民权利和生命的尊重,也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在我国,与隐私相关的最早的条文出现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第140条,该条文依托名誉权保护隐私。

隐私权被正式明确列为独立的权利始于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2017年施行的《民法总则》中再次被提及。《民法典》设专章明确隐私权的含义并列举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类别,与之前相比,对隐私权的保护可谓浓墨重彩。

《民法典》法条依据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第九百九十四条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一、隐私及隐私权的含义

1、隐私

在我国,隐私自古亦有之,称为“阴私”,最早出自《汉书》,指隐秘不可告人之事。

2、隐私权

法律中的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就其隐私所享有的不受侵害的权利。

《民法典》第1032条第二款对隐私作了明确的法律界定: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同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隐私权的内涵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变得更为丰富。

3、相关概念:个人信息、名誉权

与个人信息的联系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形成草案稿,《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息与隐私权是密不可分的。隐私权侧重保护的是个人及信息的私密性,不为外界所干扰,个人信息强调的是每个人作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独特性、可识别性,民法典中规定个人信息意在保护个人对自己的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权利。

与名誉权的联系

隐私权与名誉权在主体、客体、侵害的方式、内容、保护方式等都有所不同。侵犯自然人的名誉权的影响之一是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被披露的具体内容可能是某个人不愿意透漏的隐私,所以,侵犯名誉权可能会侵犯隐私权。然而,侵犯隐私权不一定会侵犯名誉权,例如,监听电话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受害者社会评价降低。

‘贰’ 有的APP可能侵害我们的权益,下载应用时该如何辨别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许多APP被揭光侵犯私自收集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并且有很多APP也会私自给你推广告,并且还附带着超链接,如果你一旦点击就会跳跃到其他应用上。这让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和心情都变得非常的差,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下载到这样的APP呢?

其实现在在手机上下载APP是很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点击一个下载,它一会儿就给你下载完了,所以下载是很容易的,但是下载完之后的事情。你就需要注意了,因为有的APP确实存在某些不正当的信息收取,所以如果你真的下载了这样的APP,那么请尽快删除它,并且提醒其他使用者,该APP存在问题,避免其他人也掉入坑中。

‘叁’ APP是怎么窃取用户信息的如何防范

手机APP窃取隐私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早已不是新问题。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须品的背景下,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深度依赖决定着其已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

工作开会时携带手机,居家旅游时携带手机,甚至休息时也将手机放到床头。那么,一旦一些APP无视用户权益,随意窥探、收集用户隐私的话,消费者将毫无隐私和安全感而言,沦为被随意窥视隐私的“裸奔者”。

注销不使用App的账号

对于不使用的App,很多人选择直接卸载,腾出手机内存空间,但后续还可能收到相关的短信及电话骚扰。

建议大家在卸载不常使用的App前,首先将个人信息解绑(如银行卡等),然后再按照流程注销账号。

‘肆’ 如何判别APP是否在侵犯我们的个人隐私

法制晚报讯(记者王岗张丽)昨天,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针对“网络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及相关问题”已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使用一部安卓手机在“应用市场”下载手机网络APP,在安装过程中,“手机网络”只弹出了两个权限询问窗口,一个是位置权限,另一个则是存储权限。但当记者打开手机上权限管理,却发现,除了位置和存储权限,其他包括手机网络自启动权限、读取本机识别码、读取联系人权限、获取上网记录权限、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等5个权限都是对其“允许访问”的,而这些权限在安装过程中并没有询问过用户。

记者用另一部安卓手机下载手机网络APP后,安全检测软件提示,安装该应用,需获得“定位、电话、发送短信、开关移动网络、录音、拍照和录像、悬浮窗、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读取通讯录、读取讯息、接受讯息、修改或删除USB存储设备中的内容、修改系统设置、查找设备上的账户以及读取USB存储设备中的内容”共计15个权限,点击安装后,发现三个权限申请,分别是允许手机网络使用电话、允许使用此设备的位置信息、允许访问设备上的照片、媒体内容和文件。

多次重新安装后发现,如果选择拒绝“手机网络使用电话”的权限,安装可以正常进行,但如果选择拒绝“位置信息”“访问照片、媒体内容和文件”,安装则无法继续,并提示“存储权限是必需的,否则我们无法为你下载小说,视频,图片等内容”,必须开通这两个权限后,安装才能继续进行。

此外,记者注意到,手机网络官方网站宣称其“是一款有7亿用户在使用的手机 搜索+资讯 客户端”。

“一个搜索浏览器为什么要获取我的短信和通讯录信息,看到这些心里一惊,这些功能都涉及到我的个人信息。”江苏省消保委法援部傅铮解释称,以读取短信为例。“理论上,获取这个权限后,APP可以获取手机里所有的短信,比如银行卡消费短信、我和别人的聊天,都是个人隐私。”傅铮说,虽然手机APP运营方表示,不会作为其他用途,但是可能会有第三方不法分子窃取这些信息。

据介绍,在这些权限中,手机网络自启,可能会影响手机的流畅性;读取本机识别码应该涉及侵犯用户隐私,而如果能够读取、甚至修改通讯录,就可以画出该用户的社交网络,曝光“朋友圈”。

“作为一个搜索及浏览器类的应用,这些权限并不是提供正常服务所必需的,已超出合理范围。”傅铮表示,而且法律有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符合正当、合法、必要原则。

看法

‘伍’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有哪些网络行为会暴露我们的隐私呢

在互联网上的很多行为都可以暴露自己的隐私信息,接下来我从不同角度上来进行总结:
首先在个人行为上,使用个人账户主要是指您的账户实名制发表言论或者是评论以及登录其它非法的,或者是未经许可的网站都可以暴露自己的地理位置,个人信息以及财产信息,因为这些网站主要是通过你的IP地址去查询定位,然后获取通过一些非常不起眼的条款来得到你的允许得到你的信息,因此,平时尽量不要去登录一些非法的网站和小网站。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到,想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犯,几乎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尽量减少我们的信息被暴露,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做到不登录非法网站和APP在APP注册,尽量可以用临时的邮箱,临时邮箱注册账号会最大程度上减少你的信息被泄露出去,尽量减少在各种论坛或者网站上发言或者是下载所谓的绿色资源

‘陆’ 如何正确辨别手机APP,避免SDK插件盗取用户信息

如何正确辨别手机APP,避免SDK插件盗取用户信息?

在信息传播快速的今天,人们普遍使用上了智能手机,在享受智能手机所来的便利的同时,隐患同样存在,如今智能手机各式各样的APP在方便用户生活中使用的同时,也有许多的APP利用SDK插件盗用用户信息。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辨别手机的APP,避免SDK插件盗取用户的信息?今天便来盘点一下正确辨别手机APP的方法。

定时对手机进行杀毒体检、软件扫描。并且对手机中某些APP的敏感操作进行检查,防止自身信息的泄露。

大家还有什么正确辨别手机APP,避免SDK插件盗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


‘柒’ 如何检测手机中是否存在偷流量偷隐私的APP

如何检测手机中是否存在偷流量偷隐私的APP?在“设置→权限与隐私”中找到应用行为记录功能入口,默认包含使用麦克风、使用摄像头、读取位置信息、读取联系人四种行为,点击对应的图标可以切换,然后点击“全部应用行为记录”,可以通过“全部”、“行为”和“应用”分类查看详情。如果看到僭越的APP,那就是偷流量偷隐私的APP。

手机隐藏的透明App,是某购物软件的小插件。一般会通过是点击微信上发来的链接之后下载的。而这款透明App捆绑在购物软件,在购物软件中输入的商品信息和浏览记录就会被记录下来。打开其他购物软件,页面中会出现浏览过的同类别商品。这个透明App里被嵌入了第三方SDK功能包,会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甚至可能将收录的信息内容卖给其他服务商。这类App不仅推送广告获取收益分红,还会窃取个人信息,成为实施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的工具。

因此,手机最好是将系统更新到最新版本;恶意应用就能很少的能通过应用商店的审核,用户也不要点击不明的链接,一定要通过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城下载应用,手机还要在系统设置中打开“禁止安装未知来源软件”,这样才能避免不小心安装上恶意程序。

‘捌’ 手机上某些APP检测到我们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涉嫌侵犯隐私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上某些APP可以检测到我们实时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实时的更新,我觉得这没有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反而可以更好的通过大数据来建设到我们的轨迹,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解救。

一、我觉得手机上某些定位信息,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

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位置服务是无线运营公司为用户提供的一种与位置有关的服务。位置服务使运营公司又增加了一项深受用户欢迎的新的增值服务,增添了新的收入。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麻烦给我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我,万分感谢。另外你觉得手机上某些APP监测到我们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涉嫌侵犯隐私呢?欢迎您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宝贵意见。

‘玖’ 警方调查发现多款"偷窥"app,这些app是如何偷窥隐私的

一些软件对我们进行偷窥应该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在现在我们的互联网是是十分发达的,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说也是十分多的,但是就是这样,在我们下载很多应用的时候都会被窥探到隐私。所以我们就会默认允许这些软件进行权限访问,这也就给了他们后台窥探数据的机会。特别是一些非应用商店安装的软件,可能你在不允许他访问这些权限的前提下这些软件就会自动停止运行,所以很多人依旧会选择同意进行权限访问。这也就告诉我们平时在安装手机软件的时候,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进行下载,在使用软件的时候,遇到软件访问权限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多思考之后再去决定自己是否需要允许软件进行权限访问。

‘拾’ APP偷窥用户隐私,是否违法和侵犯用户权利了

其实很多APP都有窥探用户隐私记录的嫌疑,包括我们常玩的游戏、软件。可是这也不能说他们违法,毕竟是我们自己操作给的权限,也怪不得别人。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侵犯,是强制性的一种行为。我们不给权限就无法使用,给了权限就私自窃取信息。官方部门对此只能勒令更改,无法对其进行处罚。

3、下令更改

关于APP窃取用户信息的事情,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工信部也是下令其进行更改。可是这样的行为一直都存在,他们只是暂时的修改,最终还会进行这样的操作。在当前这个时代,用户信息已经被完全透明化,想要保护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阅读全文

与怎么判断app是否在侵犯我们的隐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解绑app的支付宝账号 浏览:911
ip地址服务器不可用怎么解决方法 浏览:181
为什么软件需要服务器 浏览:61
redis操作命令大全 浏览:597
python字符串重复索引 浏览:961
为什么香信新版本连接不上服务器 浏览:50
元旦程序员打羽毛球 浏览:612
otc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教学 浏览:412
51单片机的ea引脚有何用途 浏览:207
centos查看用户命令 浏览:838
程序员脸胖 浏览:744
hdfs在主目录下创建文件夹 浏览:798
股票选股器源码公式如何弄 浏览:31
服务器如何使用在微信上 浏览:328
app登不了是怎么回事 浏览:252
dd命令u盘 浏览:568
单片机生日快乐程序 浏览:893
安卓手机连车载的叫什么 浏览:223
怎么让自己的手机键盘变得好看app 浏览:53
能看qq的文件夹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