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部门明确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有哪些网络行为会暴露我们的隐私呢
在互联网上的很多行为都可以暴露自己的隐私信息,接下来我从不同角度上来进行总结:
首先在个人行为上,使用个人账户主要是指您的账户实名制发表言论或者是评论以及登录其它非法的,或者是未经许可的网站都可以暴露自己的地理位置,个人信息以及财产信息,因为这些网站主要是通过你的IP地址去查询定位,然后获取通过一些非常不起眼的条款来得到你的允许得到你的信息,因此,平时尽量不要去登录一些非法的网站和小网站。
根据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到,想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犯,几乎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尽量减少我们的信息被暴露,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做到不登录非法网站和APP在APP注册,尽量可以用临时的邮箱,临时邮箱注册账号会最大程度上减少你的信息被泄露出去,尽量减少在各种论坛或者网站上发言或者是下载所谓的绿色资源
② App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加码,你知道热门应用收集了我们的哪些信息吗
热门APP一定会收集用户的信息,这是不用质疑的,因为但是我觉得用户信息有一些是正常的,有一些属于非正常的信息,比如说它会收集你的手机位置信息,收集你手机储存空间里面的一些信息,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的权利等。
如果你平常经常接收到办理信用卡投股票投资等骚扰电话,或者是垃圾短信,那就证明你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了,因为对方已经通过非常低廉的价格从那些经营者的手里获得了你的个人信息,然后给你打骚扰电话,自己碰到过不止一次这样的事情很烦,但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他们的电话都是座机电话,你举报的话也没什么用,因为他们已经被举报过无数次了,根本不差这一次两次,所以说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填自己的个人真实信息。
③ 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分别是哪些App呢
App是智能手机上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但是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许多App都会在不经意间收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
国家网信部早就出台方案,根据方案中明确的9种行为即可判定个人信息被违法收集。根据检测发现的各种违法问题,国家网信部已经责令相关App运营商们于通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成,并及时将整改情况上报。如果超过期限未整改者,将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个人信息的泄露对许多人来说就是各种骚扰电话、骚扰短信。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对于国家的整治我们举双手赞同。
④ 有33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这些APP是如何收集个人隐私的
我们现在个人隐私的泄露主要就是在使用手机这一方面,因为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下载很多的APP,这些APP都需要读取我们的一些权限才能够运行,所以我们的一些信息都被这些APP所获取了,除了正常的获取我们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些APP它们会非法获取我们的信息,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隐私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国家相关部门最近有查出了33款违规 APP,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到底是怎样获取我们个人信息的吧。
三、如何避免个人隐私泄露?谈了这么多的危害,我们再来谈一谈如何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吧,首先就是我们下载APP的时候,最好到手机的应用商店去下载,那里面的软件都是比较正规的,而且经过平台审核的,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其次就是在授权某个APP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这个APP需要读取我们的什么信息,然后再选择同意或者是拒绝。
⑤ APP是怎么窃取用户信息的如何防范
手机APP窃取隐私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早已不是新问题。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须品的背景下,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深度依赖决定着其已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
工作开会时携带手机,居家旅游时携带手机,甚至休息时也将手机放到床头。那么,一旦一些APP无视用户权益,随意窥探、收集用户隐私的话,消费者将毫无隐私和安全感而言,沦为被随意窥视隐私的“裸奔者”。
注销不使用App的账号
对于不使用的App,很多人选择直接卸载,腾出手机内存空间,但后续还可能收到相关的短信及电话骚扰。
建议大家在卸载不常使用的App前,首先将个人信息解绑(如银行卡等),然后再按照流程注销账号。
⑥ 现在的应用都要收集我的隐私。和资料。他们收集的都是什么东西电脑收集的和手机收集的有什么不同。
身处互联网的我们经常会接到不少骚扰电话,而诈骗信息也是层出不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手机应用记录着,监视着...
新闻爆出有百款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其中有不少手机应用不仅收集用户的地址,通讯录,还涉及到一些隐私信息,一起看看哪些手机应用最不安全,赶快卸载吧!
天天P图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但未说明提供的是何种相关服务。现在这个大透明的数据时代,能有一点自己的隐私可谓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咪咕视频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涉嫌过度收集。
作为修图功能为主的App,美图秀秀不聚焦主业,却天天盯着用户"钱包"。
支付宝App未在收集的信息种类中注明个人敏感信息,且未对核心和附加功能进行区分,导致用户易认为所收集的信息均为必需项。应该很多人有这个经历吧,刚搜完一件商品,然后网页也好App也好,全是类似商品的广告。
部分App还设置霸王条款,出现让用户"自行承担风险"等不合理免责条款。这其中金融理财类App突出。例如,悟空理财App存在"您须对您本人在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时的一切行为、行动(不论是否故障)负全部责任" 等不合理免责条款。
很多APP设置权限的,你不开就不让用,一开了就成你自愿共享信息了,但其实不管你同不同意,它都会获取你的信息。设置权限只是个幌子,其实它偷的信息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可悲的是,几乎没有哪个软件不收集用户的隐私,这似乎已经成了app必须要做的事项之一,太多APP侵犯用户隐私了,已经不管泄不泄露消息了,APP他们耍流氓,咱们没办法,使用APP就得同意或者是卸载
⑦ 一些APP收集用户的信息是用于做什么
现在所有的APP刚下载完都会有一个注册登录的过程,虽然有些也可以游客登录,但是对于我们的信息其实是已经被了解到的,对于APP来说手机用户的信息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推荐用户所想了解的信息和推荐合适的产品。
⑧ 为什么现在很多app进去都要查看我们通讯录,通话记录
这种APP,如果不是通讯类的还必须要允许访问通讯录联系人等,那么多半就是个流氓软件!
一般来说正规的APP只会建议开启通讯录,这些APP对我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它们无非是先根据你的通讯录帮你找到其他也正在使用这款软件的朋友,或是“自作主张”的推荐给通讯录中的其他人,这种权限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开启,对正常使用该软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以后需要开启也可以自己手动打开。
除了正规APP,其他的流氓软件不但会要求开启通讯录、通话记录,有些甚至会要求必须打开地理位置、允许删除通话记录、读取短信等,如果不允许,软件就无法使用一直闪退,这个时候建议大家还是直接删掉这个软件吧,否则你就会像“裸奔”一样暴露在这款APP面前。
举个例子,网络地图也会要求打开地理位置权限,但不打开同样可以进入软件,大不了就是无法获取当前位置没办法导航,手动输入位置后就可以查看路线了,在这种大数据时代,很多APP都在通过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赚钱,如果允许了恶意APP查看通讯录,他们很有可能会根据你的通话记录和通讯录找到你的家人朋友然后把这些电话号捆绑出售。
下载APP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应用商店或官网,下载之前先查看软件有没有非常过分的权限要求以及下载人数和有没有广告,并不是说应用商店的软件就一定是非常安全和正规的,凡事没有绝对,他们完全可以不带任何病毒或捆绑插件只需要开启你的手机权限,然后贩卖。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放在以前,各类APP安装时需要的权限其实没有多少。而现在,哪怕是一款简简单单的APP,我们在安装时会发现它申请的权限也很多。这是为啥呢?我是 科技 和软件行业的工作者,所以对这一块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将一些原因告诉大家:
1、 收集手机号资源 :
其实很多时候,APP安装时提示需要通讯录权限,这个权限可能和它本身的功能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 APP服务商为了收集客户的资料,为后续的营销助力 。
2、 风控要求 :
其实很多APP是涉及风控的,比如像金融类APP、小额借贷类的APP,它们 为了风控需要,是要读取你的通讯录的,以便必要时能联系到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
所以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见,不少年轻人经历了网络借贷,然后遭到电话轰炸。我们了解了这个原理,其实就可以避免了,比如在安装这类APP时,通过手机手机严格禁止此APP读取通讯录权限,或者做个假的通讯录即可。
3、 实名制要求 :
随着工信部对于固话和手机的实名制要求, 现在的手机号已实现全面实名制了 。不像以前在大街上可以买到未实名的临时手机号,现在行不通了。
因为手机号是实名制的,所以一些 APP就可以通过用户的手机号绑定来实现实名认证流程,这样对于用户而言更加便捷 。按现在的趋势,未来手机号可能能证明一个人的身份。
综上,现在各类APP之所以要读通讯录,主要原因就是: 收集信息+实名制要求 。为了避免我们信息的泄露,建议大家在安装APP时拒绝此权限申请。当然了,有些APP如果读不了通讯录权限,甚至都无法正常运行,对于这类APP,如果必要则开启通讯录权限即可。
安装app后初次使用都会要求各种各样的权限,其中申请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的权限是经常出现的。那么,app获取到这些信息能够干什么呢?有些不相干的app又为什么要获取这些信息呢?
第一,收集用户信息。现在是数据为王的时代,用户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金钱。这些信息进可以做推广,退可以交换出售。技术可以的,再加上别的信息去分析重组,就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变现,比如探针盒子。还有些是本着大家都搜集那我也搜集好了的目的去的。
第二,某些功能确实需要这个权限。通过短信的方式让用户去推广;通过读取通讯录,当时用户拨号,比如触宝电话等;通过读取通讯录,匹配使用该app的账号,推荐添加好友,比如微信等。
第三,风控的需要。主要是现金贷一类,未按时还款或者不还款的用户,疯狂骚扰该用户的通讯录联系人
接触过相关的工作,过来说两句。
以前做过某个不知名的APP的数据分析工作,主要干的说白了就是采集使用APP用户的手机号码,然后给他们发活动促销短信。。为啥现在很多app进去都要查看咱们的通讯录?不用想,肯定是对公司那边有用阿。发短信的过程也叫做“拉活”也就是当你使用APP的频率变少后,可以通过发短信的形式,向你推荐新的活动,如果你看到短信后成功进入APP操作,那么你就又属于APP的活跃用户了。
这些用户群的电话号码,对用户来说,基本上都不属于隐私了,因为你现在只要玩手机的话,到处都需要电话号码,很多APP,要想登陆的话,都需要电话号码作为登陆账号,微信qq什么的都不行。
但是这个用户的号码集,对公司来说那就是相当有用了。我举个例子,比如有两家APP,同样都是做直播的,然后两家公司各有各的用户手机号码集。有一天,甲家APP的数据分析员决定跳槽,那么他就可以带着甲家公司的用户手机号码集跳槽到乙家公司,这些数据就值钱了,因为两家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并且受众群体有着相似的特征。如果你平时看的是甲家的直播APP,然后某一天收到了乙家的直播推荐短信,你又从来没有使用过乙家的直播APP,这其中有人牟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早在2014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曝光过大量安卓手机应用在安装时需要开放通讯录、地理位置等权限,从而严重威胁用户隐私安全的情况。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贩卖隐私信息的利益链已形成,不法手机应用厂商通过手机权限获得用户的隐私信息后再转卖,从而获得不菲的灰色收入。
朋友们,虽然现在用户上网普遍会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但是如果有人以此牟利贩卖号码集却是犯法的!大家可要记住了!
很简单啊,人家要你的数据,要你的关系链,进行推广和二次营销,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或者收益!
APP读取通讯录后就可以知道你这个当前用户有哪些联系人,是怎样一个关系链情况,同时通过其后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对你通讯录上的人进行骚扰营销,最简单的方式可能就是发一条短信。
这里我举个例子,之前我经常收到脉脉的短信,上面写的是这样的:xx,某某对你很期待!ta向你发出邀请,希望添加你为最重要的职场人脉等等。
我一看,这某某就是我以前的同事,第一反映就想点短信中的链接。你看,脉脉这营销手段是可以的吧!其实这就是读取对方的通讯录后,系统自动根据通讯录上的手机号进行自动发送,从而诱导你来安装他的APP。由于通讯录上的联系人,基本上都是和你相关和认识的人,利用这种关系来进行营销,人们的戒备心理会不自然的下降,很容易上钩。而脉脉这种方式,还算 是 简单粗暴的,完全还可以更精准更隐蔽。
所以你知道现在为什么诈骗电话、垃圾短信这么多吗?很大程度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信息交出去了,然后人家APP厂商再进行二次开发,好点的厂商就自己用,恶心点的就将你的信息在转手出去,然后咱们的信息就在黑色产业链中被充分利用。
看了评论我真的是,获取手机权限并不是真的一定会获取手机号码,那只是权限,获取手机设备信息,也就是手机本身的信息,而不是获取手机号码,获取手机号码是非法的,而且楼下说实名制问题,实名制表示你在APP开通账户需要实名制,需要短信验证,而不是自动获取手机号码,金融风控APP一样的道理,入过APP获取不到手机权限那就连不了网,有些功能用不了,比如拍照,语音等这些都是需要获取权限的,为什么现在需要权限以前不需要,因为以前不需要是因为国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都是默认开通的,现在是需要手机持有人主动给APP赋权限,表明现在国家对数据安全问题更加注重了,人对自己的数据信息也更加注重保护隐私了。
现在的APP在安装的时候,获取用户的权限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最少的也得获取三四项手机权限,而且在这些获取的权利里面大概可以非常三类,一类是必要权限,比如储存权限,没有这些权限应用是无法正常运营的,或者应用内的某些服务是无法提供的;二类是非必要权限,通常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权限,比如网络地图APP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这类权限用户不同意可以关了,只不过网络APP无法定位到你的位置信息了,但找地方、查路线这些服务还都是可以享受的;三类就是一些流氓要求,有些app提供的服务和想要获取的权限完全不相干,这其中大部分是为了或许用户数据,方便自己进行营销、创新,还有一部分则是更加明显的兜售用户的个人信息。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讲,我们在安装APP的时候很难去一一辨别哪些权限是必要的,哪些权限又是非必要的,而且把这种辨别的工作划分给用户去做,我认为本身这就是不太合理的,就相当于让一个非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工作,这样既不利于效率也不利于安全。而且这种随意获取手机权限的情况,多数是发生在安卓手机上面,比如苹果的AppStore,应用开发者上传app的时候,涉及获取用户权限,就必须说明为什么要获取这项权限,理由不成立就不能上架,这也是为什么IOS系统更加安全和干净的原因。
只是对于安卓系统来讲,由于其本身就是开源系统,所以很难去鉴别应用的质量和正规性,目前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相对于早期来讲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了,一般非本应用商店上架的APP,在用户安装的时候都会有格外提醒,当然没有办法进行强制拦截,不过这也只是对APP的监控上,对于每个应用需要获取哪些用户权限,以及权限获取的是否正当,目前所有的安卓应用商店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更为客气的是,目前还有很多比较正规的APP都开始非常强势的索要用户权限,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获取通讯录跟该APP提供的服务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如果我们不同意这项权限的话,APP方就直接宣布“由于没有开通某个权限,APP无法安装”,简直就是耍流氓啊。
因此对于安卓系统来讲,我认为确实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以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应用的开发者这一方几乎是指望不上的,有利益需求怎么可能放弃这块蛋糕的,纵然从监管的角度来讲这将非常困难,但确实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在互联网时代每个用户的数据都可以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话,这对个消费者来讲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整个 社会 来讲也将会有巨大的安全风险。
手机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东西了!现在的手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电话短信基本都被弱化了。现在手机基本都靠下载各种app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我们现在下载很多软件刚进去都需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就是含有通讯录,这样我们的隐私也就被盗了!放在一起也没有下载app也不要多少权限,但是现在开始,没有手机号码没有通讯录基本用不了app,这样是为什么呢?
在15年的时候,全国开始实名制手机号码,也就是一个号码就能查到你!而有的软件就需要实名制例如支付宝、微信、qq、淘宝等,这样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解决实名制问题而去更加方便快捷。
而app获取我们的通讯录里的信息可以说就是一个霸王条款!为什么要获取通讯录呢?这是因为app后台可以查看到你的大量信息。由此可以收集客户资料,这样app就更懂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现在的 社会 叫大数据 社会 ,什么叫大数据时代,就是了解你的各种信息。而我们可能不经意间就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我们在下载软件时要在正规商店里下载,一些不需要手机号和通讯录的最好都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隐私!
经常会收到很多垃圾短信,比如,各种App所提供的“找伴侣”,贷款等等一些垃圾信息,烦不胜烦。可是,你又退订不了,因为即使它给你提供了什么发送“字母”退订,实际上反而中了它的圈套,可能它设定的是“你默认”。
为什么你的手机号码被泄露呢?被这些App知道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下载一些App的时候,它会要我们进行手机验证,注册。
除了这些之外,它们还会题主提到的内容“读取通讯录等等”,原因有两种:
我们不排除有些App,读取通讯录是为了更方便我们找到朋友,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比如,支付宝,QQ以及微信通过读取,获得用户信息,能够更好的推荐朋友等等。
建议:有甄别App的能力,一些大企业App也应该尽量不让它们读取你的联系人信息,定位等等。
其实很多APP并非出于本身功能需要要求通讯录和通话记录权限,这两项信息都属于隐私级别很高的权限,但是很多人为了使用APP而不得不选择妥协或者忽视。
很多平台为了自身收集大数据和关联用户推广的需求,强行要求通讯录权限而不详细说明用途,这本身就是不合规的,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只是目前我们国家针对这方面的立法不健全,也没有人去主张这个权限。李彦宏也因为说了一句真话:中国人爱用隐私换方便,而被很多人喷,真相本来就是这样,只是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互联网时代,普通用户在平台面前就是处于裸奔的状态,没有人会为用户隐私负责。之前发生过的大量的用户隐私泄露事件,最终也只是几句道歉了事。所以希望大家应该有安全意识,不要轻易使用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尽量拒绝获取通讯录的APP。
⑨ 手机是如何收集个人信息的都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1,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这张图显示了某app所需要的所有权限,也就是说只要你安装了该app并且允许使用这些权限的话,那么它即可获取到这些信息或者硬件权限,比如获取你的地理位置、录音等等。
2,这张图是抓包获取到的某次请求的UA信息,可以看到该次请求是带着你的Android系统版本号,手机型号,浏览器版本等信息的。
3,app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喜欢打一些日志定期上传到服务器来做数据分析。
4,这让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vivo的nex手机,当打开QQ 浏览器搜索任一景点门票,点开详情页,QQ 浏览器会跳转到携程 APP,在跳转的瞬间,NEX 的摄像头会迅速升起一半再降下。这个场景很像是人类偷偷露个头,然后又藏起来。
⑩ 为何所有的app 都试图收集使用者各类信息包括电话号码,位置信息
按照行内的说法,在手机上安装的应用软件App,要求用户授权的权限大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读取本机识别码”权限,每个手机识别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用于确定用户;一类“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可搜集用户的活动范围;一类是“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权限,可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及分析同行情况。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如战场,商家最想知道的信息,就是作为“彼方”的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心思和信息。从上述App要求用户授权的三大类权限来看,其想获取的,正是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信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全面,越真实,对市场各个层面的需求越了解,也就越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找对了人,自然更容易将产品和服务卖出去;市场上竞争者众多,一个商家该如何行动,也要视竞争对手而定。竞争对手的信息知道得越多,越全面,越真实,也就越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应对竞争,也自然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应用软件App的开发运营者想方设法要知道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信息,其行为并不让人意外。但最为外界诟病的,是其“收集服务所必需以外的用户个人信息”。譬如说,有一款“手电筒”软件要求用户开放存储、位置信息、电话,甚至还要求开通访问通讯录的权限。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也不难理解,核心的要义,是跑马圈地,尽可能多地占据数据资源。
在今天,人人皆言“大数据”,但迄今为止,对数据的开发利用相当的简单粗暴。譬如说,今天在新闻客户端上看了一篇养生的文章,明天打开一看,推送的满是养生内容,养生产品广告也来了;譬如说,今天在购物网站预订了一份大闸蟹礼包,明天再上网站,各种品牌的大闸蟹礼包不断地在你眼前晃悠……低级幼稚无疑。尽管如此,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未来市场开发上的重要性,成了当下一致的预期。也就是说,虽然还分不清哪些数据重要哪些数据不重要,还不知道数据该怎么开发利用,但人们相信,数据资源终有一天会派上大用场,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占据数据资源。而拥有越多数据资源的公司,在当下的市场上也会获得越高的估值。
获取消费者的信息,获取竞争者的信息,以及未雨绸缪尽可能多地占据数据资源,此乃是互联网企业费尽心思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之三大目的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