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那些后宫嫔妃手指上戴的叫什么啊
在清代宫廷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后宫嫔妃的小指、无名指戴着长长的指甲套,十分华丽。这种指甲套被叫做“护指”,亦被称为“金驱”,顾名思义,就是保护指甲的套子。
明清时期,男性文人士大夫常以蓄甲表达自己养尊处优的地位,女性同样不能免俗。实际上,中国女性蓄甲的习惯远长于男性,这源于中国女性手指的独特审美。
然而,人的长指甲十分脆弱,护理起来特别麻烦。如此麻烦养护出来的指甲自然需要倍加呵护,一个坚硬的保护套必不可少。于是清朝就发展出花样繁多的护指。
指甲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随着佛教进入中土,很多西域弦乐器也开始普及。人们弹拨乐器时,为了保护手指不被琴弦割伤,就用骨角之类的硬物,制成指甲套,戴于指端,名为“系爪”。由于女性佩戴指甲套操作乐器,更显手指纤长,具有一种特殊的妩媚韵味,遂演变成为展示女性风采的重要佩饰。
唐代流行以金银制作指甲套,用来弹筝或琵琶。但到了清代,指甲套的功能就完全变了。贵族妇女流行蓄长指甲,以展示自己的安适清闲,指甲套也不再是只戴一个,而是各指均可佩戴。同时还追求材质的华贵,设计的精巧,工艺的卓越,以凸显使用者的身份,与其贵族气质遥相呼应。
指甲套的材质采料颇宽,玉、象牙、牛角、玳瑁、金属等都有。在金属质地中,又以银和铜最为常见。因银铜属于软金属,延展性好,可加工的余地大,既可以采用錾花的工艺进行图案装饰,也可以抻拉成丝,编结、焊接成各式镂空图案,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清代的贵族妇女,很多都有吸烟的嗜好,金属指甲套便于烟袋剔火。所以,很多骨角制作的指甲套,首尾两端,也常用金属进行加固装饰,既完美彰显富贵气韵,又与日常使用需求相吻合,借此划分出了难以逾越的阶层边界。
指甲套的大小不一,长至数寸,短则一寸来长,形态模仿指甲的长势,略呈弧形,细微处纤毫毕现。内面多为镂空,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戴上后手指不会憋汗难受。一部分指甲套还以丰富的装饰技法,镶嵌上红宝石、绿松石等诸色珍宝,熠熠夺目,不仅更显富贵奢华,制作也极尽功力,成为身份的一道视觉标签。
Ⅱ 清朝奴婢喊妃嫔叫什么 喊小主和娘娘 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自称本宫
小主是贵人以下的,娘娘是嫔以上的,本宫是娘娘称呼自己的;一宫主位是一个宫里第一个住的娘娘
小主是一种表达敬意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年少的君主或公主。小主作为一种对待选秀女或者是低级嫔妃的称呼出现在清宫剧里,例如:《后宫甄嬛传》。
娘娘是对皇后或宫妃的敬称。宋代宫廷内侍奉于皇帝身边的侍者们对皇后的称谓,含有尊敬和亲切感。
本宫:古时候一宫之主的自称。
有三种情况可以称本宫。
1、皇后和拥有独立宫殿的嫔妃的自称(古代皇宫并不是所有的妃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宫殿)。
2、皇太子(皇太子居住在东宫,可以自称本宫)和成年的公主(公主在成年后,便拥有一座自己的宫殿,可以自称本宫)
3、武侠小说经常出现某某宫,而那个一宫之主,便可自称本宫(不分男女)。
本宫并非只是女性专有的自称,男性也可以自称本宫。
(2)清朝娘娘装在什么App上拍扩展阅读:
古代皇室后宫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
21、妃嫱、嫔御、嫔嫱: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御。
22、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妃、妃、嫔之下。
23、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4、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5、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26、淑妃: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皇贵太妃、贵太妃。
28、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
29、淑媛: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30、惠妃、丽妃、华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置。
31、少妃:先秦诸侯之妾的称呼。
32、储妃:太子妃。
33、东妃:太子妃。
34、美人: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称号,始于西汉。此后,魏晋至隋唐后宫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称嫡妻为女君。
37、内宠、内嬖、嬖人:帝王宠幸的姬妾。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别称。
39、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40、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41、大娘、小娘:皇后与妃妾的别称。
42、细君:原为古代诸侯之妻的称呼,后来转化为妻子的通称。
43、夫人:周代诸侯的嫡妻。
4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
4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4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
4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4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
4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妯娌。
5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为媵。
5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5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5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5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5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 卑不尽相同。
5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沿用。
5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者。
5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 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6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6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64、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
65、内官:先秦时诸侯妻妾、宫廷女官的称号。后代多有沿用。
66、内主: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
67、少君、小君:先秦时称诸侯的妻子为少君或小君。
68、姬:古代帝王的妃妾。
69、娣娰:古代帝王诸妾的合称。年长者为娰,年幼者为娣。后世娣娰也指妯娌。
70、媵:陪嫁的妾。古代诸侯的女儿出嫁时常以妹妹或侄女从嫁为侍妾,称为媵。
71、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72、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73、长妾、贵妾:古代诸侯有子的妾。
74、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
75、小星:古时侍妾的别称。
76、昭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77、昭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时始置。魏晋至隋唐多被沿用。
78、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者。
79、修仪: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80、修容: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81、婕妤: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 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82、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称号者不多。
83、容华: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称号者,但地位不高。
Ⅲ 宫里的娘娘叫什么名字,分别住的是什么宫(清朝),包括皇后,太后,皇上,格格等
宫殿
皇上 【干隆宫】:养心殿、东暖阁、西暖阁、龙宵殿
皇太后【慈宁宫】:咸若馆、宝相楼、清悠斋、吉云楼、临溪亭、慈荫楼、景馨楼、望月楼、茨翎宫、澈辰殿、水茗殿、末年殿、寝宫、水仙阁、罂粟殿、闻风阁、氯烟殿、氤氲苑、烟錾宫、陌途宫、醉心殿、纤阁、泷殿、惗帝楼、水浥宫、陌尘殿。
皇后【坤宁宫】:紫熙阁、天佑苑、逸蝶轩、瑶光殿、蕊珠殿、倾颜殿、忆云苑、茗樱阁、月莹宫、玉绫殿、墨莲殿、寝宫、珊菲阁、心婷殿、听雨阁、薄烟殿、绫彦苑、涟漓宫、陌樱宫、红颜殿、纤逸阁、惗影殿。
【惜柔宫】、【水惜宫】、【羽歆宫】、【雪韵宫】、【冰韵宫】、【翩若轩】、
【东暖宫】、【西暖宫】、【景琪宫】、【天月阁】、【墨阳宫】、【凝云宫】、
【绫影宫】、【柔仪宫】、【舒宁轩】、【雨辕阁】、【忻天阁】、【青岚殿】、
帝姬住处:
【啸魂宫】、【双雪殿】、【昭台阁】、【承阳殿】、【凝霜殿】、【漪兰殿】、
【绛云殿】、【紫梦殿】、【霁月殿】、【倾颜殿】、【萧寒斋】、【听月馆】、
【问月轩】、【映月轩】、【清韵阁】、【雪羽阁】、【静音阁】、【雪灵阁】、
【夕歆阁】、【秋水阁】、【伊雨宫】、【柔画宫】、【沫星阁】、【流霜居】、
【洛夏宫】、【水柔宫】、【梦竹轩】、【紫蝶轩】、【夕泪宫】、【兮月宫】、
【水凝宫】、【雪柔宫】、【水芸宫】、【依水宫】、【灵梦宫】、【雪舞轩】、
【钟月宫】、【凌叶宫】、【舒雅宫】、【萱若宫】、【霁月宫】、【寒梦居】、
【绛澜宫】、【岚静宫】、【醉花宫】、【雪蝶宫】、【昭阳宫】、【雅风宫】、
尊品妃子住处:
【若凝宫】:蝶翠楼、凌涵苑、阳清斋、怡兰轩、舒怡亭、翠薇阁、紫玉阁、馨梦亭、琳菲殿、清月殿、琴月阁
【凤涵宫】:蓝琳殿、凝若楼、雪清殿、寝宫、菲丽阁、御琳苑、莉菲殿、琴月殿、宁月阁、月静阁、可萱殿、紫绒殿
【冷沫宫】:怜萧殿、凝婉殿、望月楼、惜月轩、紫陌阁、思筱殿、染茗楼、御舞轩、思雨阁、书画殿、寝宫、沐淋堂
【琳紫宫】:御宁殿、絮月楼、粉月阁、寝宫、兰叶阁、羽灵苑、灵紫殿、清绣殿、琳紫阁、琴月殿
【夏琴宫】:月雅阁、凌心阁、涟漪阁、枫雪阁、幽情阁、晴雨阁、
【池凝宫】:韵白阁、虹薹阁、澄亦阁、雨凰阁、清霎阁、蓝悠阁、
【莫若宫】:粉裟阁、凝锦斋、飞絮斋、雪葇斋、柔静斋、叶璐斋、
【丝谂宫】:灵雨阁、斜阳居、菱荇居、潸蒙苑、珊雨宫、凌波殿、
【妃研宫】:镜清居、畅音苑、怡月殿、寒香殿、观海殿、竹筠榭、
正品妃子住处:
【暖香坞】、【漱雨斋】、【晴芳榭】、【吟秋榭】、【悦蝶轩】、【渺影馆】、
【怡和殿】、【奇徘宫】、【冷艳宫】、【嫣续宫】、【苏雪斋】、【蕴璇斋】、
【月雅阁】、【凌心阁】、【涟漪阁】、【枫雪阁】、【幽情阁】、【晴雨阁】、
【舒羽斋】、【露樱斋】、【露音斋】、【樱兰斋】、【洁玉斋】、【雨云斋】、
【韵白阁】、【虹薹阁】、【澄亦阁】、【雨凰阁】、【清霎阁】、【蓝悠阁】、
【粉裟阁】、【凝锦斋】、【飞絮斋】、【雪葇斋】、【柔静斋】、【叶璐斋】、
【露芸斋】、【水馨宫】、【雪寒宫】、【玥雅宫】、【沐夕宫】、【泪妆宫】、
【熙黛宫】、【凝月宫】、【凌雨宫】、【萧寒宫】、【凌沧宫】、【连心宫】、
【娇莉宫】、【灵雨阁】、【斜阳居】、【菱荇居】、【潸蒙苑】、【珊雨宫】、
【凌波殿】、【镜清居】、【畅音苑】、【怡月殿】、【寒香殿】、【观海殿】、
【竹筠榭】、【箫音坞】、【斜阳斋】、【菱荇榭】、【语莺斋】、【素云阁】、
【怜星宫】、【漱水宫】、【吟秋宫】、【夏伤宫】、【颖月宫】、【披香宫】、
【歆音坞】、【韶颖宫】、【依蕊宫】、【雨珊宫】、【景琪宫】、【凌月斋】、
【羽和殿】、【倾樱宫】、【倾樱宫】、【畅音宫】、【谨兰宫】、【广凌宫】
名称
御一品:皇后
正一品:御权贵妃
从一品:皇贵妃
庶一品:福贵妃、安贵妃、云贵妃、墨贵妃
正二品:贵妃
从二品:宸妃、贤妃、淑妃、德妃、
庶二品:珊妃、如妃、蓝妃、丽妃、紫妃
正三品:妃、皇妃
从三品;御夫人
正四品:鸢笛夫人、鸢萧夫人、鸢筝夫人
从四品:昭仪
庶四品:婕妤
正五品:御贵嫔
从五品:御贵姬
正六品:御贵仪
从六品:贵嫔
正七品:贵仪
从七品:御嫔
正八品:德嫔、静嫔、斓嫔
从八品:如嫔、祥嫔、袇嫔、
正九品:凝姬、株姬、念姬
从九品:柔姬、别姬、娆姬
正十品:御贵人
从十品:贵人、
正十一品:德仪、德媛、德华
从十一品:顺仪、顺媛、顺华
正十二品:芯仪、芯媛、芯华、
从十二品:苑仪、苑媛、苑华、
正十三品:弘仪、丽仪、穆仪、
从十三品:慎仪、曜仪、秀仪、
庶十三品:长使、少使、良使、
正十四品:小仪、小媛、
从十四品:昭训、修训、
庶十四品:美人、才人、
正十五品:良人、佳人、
从十五品:茂仪茂媛、
庶十五品:舞娟、承娴、
正十六品:更衣、充衣、
从十六品:娘子、
庶十六品:御女、
正十七品:选侍、典侍、
从十七品:常在
庶十七品;答应
无品级:秀女
Ⅳ 清朝娘娘戴的珠链叫什么
清朝挂在脖子上衣服外边那个叫朝珠,朝珠是皇帝后妃朝臣都有待,规制材质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Ⅳ 谁知道,古代后宫里负责那些娘娘们配饰,丝制品的部门叫什么
尚衣局 官署名。隋炀帝置,有奉御三人,正五品,直长四人,正七品,掌冕服、几案等。北齐门下省原有主衣局,主官为都统、子统。隋初改称御府局。炀帝改称尚衣局,属殿内省,为六尚局之一。唐时隶属殿中省。宋仅存空名,职事归尚衣库。徽宗时曾重建,钦宗时又废。金时归属宣徽院。
尚衣监 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主管,下设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员。掌皇帝所用冠冕、袍服及履舄、靴袜。清顺治时十三衙门亦有尚衣监,康熙即位后裁撤。
Ⅵ 清朝时期的后妃,她们的旗头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
在各种反映清朝后宫博弈的影视剧中,对于清朝后宫嫔妃们的装饰,都是各式各样的描述,但出现了不尽相同的情况,而旗头则是最为明显的区别之一。
(一)错误认知
旗头属于清朝女子的一种装饰,类似于帽子。在各种影视剧中,无论是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各级朝廷命妇,还是最低级的宫女,都会佩戴旗头。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旗头在清朝末期才开始流行。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后金政权是东北建州女真部落建立的政权,建州女真属于渔猎部落。当清朝入关以后,逐步确定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在同治、光绪在位时期,旗头开始逐步成型,并且成为了清朝女性的标配。真正推动旗头发展的人正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中期,由于逐渐衰老,慈禧太后脱发严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慈禧太后也不例外。起初,慈禧太后佩戴了一套假的二把头(木质)。久而久之,这种仿制的二把头开始在清朝贵妇圈中流行开来。样式越来越诡异,越来越大、越来越宽,逐步形成了清朝末期样式的旗头。
Ⅶ 清朝娘娘、宫女、格格衣服在哪买
淘宝上,肯定有
Ⅷ 抖音里清朝皇后朝服的特效在哪里
安装并打开B612咔机。
点击“贴纸”。
点击“最热”里的“古装美人”特效。
点击“视频”。
点击圆圈拍摄,拍的时候就会出现古装特效,有头饰,也有衣服。
点击“下载”,保存到相册,发到抖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