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糖尿病患者用那个软件(APP)管理血糖比较好求推荐!
推荐稳糖APP,这是最近比较火的一款APP。1 可以提供分期购买一些价值不菲的糖尿病类器械,如胰岛素泵、血糖仪等;大大的减轻了糖友的负担。2.社区模块做的不错,糖友分享控糖和生活,里面有较多的戴胰岛素泵糖友的带泵分享。3.血糖记录采取手滑动记录模式,比较方便,界面也比较简洁,血糖分析功能也不错。4.科普知识也挺不错的,里面的文章阅读人数也比较多。
② 怀孕小常识:糖妈妈们孕期如何监控血糖
怀孕期间如果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那平时的饮食要注意少吃淀粉类食物呢,甜食和水果之类糖分大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哦
③ 有没有糖妈妈在家自测血糖的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在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通过体内的各种调节机制的调节,血糖浓度仅为暂时升高,两小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给受试者抽取空腹血标本后,口服75克葡萄糖,然后每隔一定的时间测定血糖含量并画出曲线,即为“糖耐量试验”。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l/L,服糖第一小时后血糖6.7~9.4mmol/L,第二小时后血糖≤7.8mmol/L,第三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④ 怎么在糖吧录入血糖
首页点击“录入”,进入内页;
时间默认为当前时间,录入数据;
如果您添加的不是当前的数据,点击标题栏选择对应的时间添加数据
⑤ 糖尿病患者用那个软件(APP)管理血糖比较好求推荐!
目前国内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有非常多的糖尿病管理APP,各具特色功能,这让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如何选择。笔者体验了目前各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排名靠前的几款糖尿病管理软件,特分享如下,以便糖友们参考。
一、糖尿病新天地APP
推荐指数 ★
优点:使用礼来公司产品胰岛素笔的糖友可以学习相关操作。
缺点:
1 设计简单粗暴,界面非常不友好;
2 功能相对单一,没有血糖记录、咨询等功能。
综合推荐:使用礼来公司产品的糖友可关注使用。
二、随糖APP
推荐指数 ★
优点:APP内有视频及文字科普内容,可供糖友们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
缺点:
1设计一般,体验不太好;
2 除了知识科普,其他看不出与糖尿病相关。
综合推荐:不推荐。
三、U糖APP
推荐指数 ★★
优点:除了血糖记录外,还可以记录血压、心率等功能。
缺点:
1整体设计一般,阅读视觉一般。
2 需要购买其公司研发的U糖盒子U-BOX,才能更好的与U糖APP配套使用。笔者发现,该U糖盒子U-BOX(无创测血糖)目前并不成熟,没有宣传报道中的效果,测量误差比较大。
综合推荐:不推荐。
四、掌上糖医APP
推荐指数:★★★
优点:
1界面设计比较友好,阅读视觉比较舒服;
2 有医生咨询模块,提供限时免费咨询,这一点对很多糖友都是一个利好,有什么简单的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医生;
3 有社区交流模块,可以和糖友们分享控糖和生活;
4 商城里面商品类目比较多,购买操作简单。
缺点:
1也许这款APP的定位是“糖尿病患者商城”而非糖尿病患者控糖工具,因此,血糖记录模块不突出,且功能简单,设计粗糙;
2 社区内发布的内容感觉好假,貌似找了些“拖”写的,一点感觉不出是糖友自发行为;
3 功能相对简单,重点突出医生咨询和商城。
综合推荐:糖友们若考虑一些特定时间咨询医生或者购买商品的话,不妨使用。若进行血糖管理和知识学习的话,不推荐使用。
五、甜蜜家园APP
推荐指数:★★★
优点:这是专门为糖友交流打造的社区软件,类似国内最大的论坛天涯社区。里面分类很清楚,且操作简单,糖友很容易上手。
缺点:
1功能相对简单,除了交流版块,其他功能(如记血糖等)体验非常差。
2 社区内垃圾信息比较多且官方管理比较混乱。
综合推荐:若想与其他糖友分享控糖经验及生活琐碎的话,推荐使用,但使用这个APP之外还需要下载使用另外一款血糖管理的APP。
六、掌控糖尿病APP
推荐指数:★★★★
优点:
1整体界面简洁,方便。
2 医生服务,可以根据糖友自己的需求定制医生团队服务,这是一个亮点,不过该服务价格不菲。
3 商城内的商品类目比较丰富。
4 糖豆电台的语音患教科普做的比较不错。
缺点:
1文字科普比较混乱,没有分类,文章质量也一般。
2 整体定位像一个综合商城,其他功能并不是很突出。用药查询及用药资讯做的比较垃圾。
综合推荐:简单记录血糖,可以考虑使用。
七、微糖APP
推荐指数:★★★★★
优点:
1血糖记录界面简洁,采用手滑动式记录,比较方便糖友操作;
2 糖尿病相关知识形成了一个知识库,方便糖友们学习参考;
3 血糖分析板块功能做的比较详细,功能设计很人性化,基本满足了糖尿病患者记录所需。
4 有社区板块,方便糖友们交流。
缺点:
1整体设计一般,阅读视觉不舒服;
2虽然有医生咨询板块,但是收费,价位和其他疾病咨询的APP相比,稍显贵。
综合推荐:这款APP相对来说不错,适合糖友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记录血糖和购买一些诸如耗材试纸类的商品。
八、糖护士APP
推荐指数:★★★★★
优点:
1界面相对简洁,入门比较容易,一般用户可以自主操作;
2 血糖记录及分析比较全面,功能设计也很人性化,表格、曲线分析都有,满足了糖友管理血糖所需,适合糖友使用;
3 “发现”板块官方活动较多,都是与糖友生活相关的,没有太多的商品促销,体验也非常不错;
4 知识科普页面简洁明了,分类非常清楚,这点非常不错,科普内容质量也比较高;
5,商城这块做的不突出,也许定位就不是网上垂直商城,这样反而体验不错。
缺点:
1这款APP需要与其对应的血糖仪配套使用,才能比较好的满足APP上血糖测量、记录及分析功能(有网友反馈,配套的血糖仪易受温度影响,误差比较大);
2 血糖记录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
3 缺乏糖友交流版块,到处都是官方的声音;
4 商城做的比较粗糙,只有商品的详情页,没有评价等;
综合推荐:非常适合糖友进行血糖管理和糖尿病知识学习,尤其是血糖管理分析,能够为糖友提供参考意义。
九、快康达APP
推荐指数:★★★★★
这是最近比较火的一款APP。
优点:
1 可以提供分期购买一些价值不菲的糖尿病类器械,如胰岛素泵、血糖仪等;大大的减轻了糖友的负担。
2 提供看病分期,患者提交资料,获得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先看病后分期付款,这是一个亮点。
3 社区模块做的不错,糖友分享控糖和生活,里面有较多的戴胰岛素泵糖友的带泵分享。
4 血糖记录采取手滑动记录模式,比较方便,界面也比较简洁,血糖分析功能也不错。
5 科普知识也挺不错的,里面的文章阅读人数也比较多。
缺点:
1血糖记录界面设计不太友好,视觉效果差点,且测量记录时间需要手动选择;
2 商城内商品的类目比较少,单一聚集在器械和耗材这块。
综合推荐:适合糖友们的控糖交流平台,糖友们能记录血糖,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也可分期购买自己需要的器械和耗材及申请看病分期。
以上就是本人体验了这几款APP后的感受,希望能够为糖友们带来参考。
⑥ 家人患了糖尿病,各位糖友们有什么好用的记录血糖APP,求推荐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又该如何预防并发症呢?武汉672,,医院糖尿病专家指出,患者朋友们要想更好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主要可分为治疗、运动、饮食和日常防护等。
治疗:
(1)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中医中药、胰岛素)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2)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3)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
(4)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饮食:
(1)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2)少吃多餐,同样的份量,分次吃完会比一次吃完的效果好。多选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可以减慢食物的吸收,延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又能降低胆固醇,通利大便。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粗粮、糙米红米、蔬菜、麦片、麦麸、豆类等。
(3)避免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运动
(1)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有严重心、肾等并发症者活动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调整体重。肥胖是长寿之敌,是多种疾病的温床,肥胖与动脉硬化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肥胖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良好的调整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单纯使用运动疗法效果不好,必须在控制饮食同时,采用运动疗法才能收到治疗效果。 (4)妊娠、腹泻、呕吐、不能进食、有低血糖危险、血糖太高、胰高素用量太大、病情易波动者、慎用或不用运动疗法。
日常防护:
(1)不吸烟,不饮酒。
(2)监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3)正确对待糖尿病: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4)加强并发症监测: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⑦ 怎样做血糖监测记录
①一天监测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 ②一天监测4次血糖(两种选择:三餐前加晚睡前,早餐前加三餐后2小时血糖); ③一天监测2次血糖(多种选择:早晚餐前,早餐前、后2小时,午餐前、后2小时,晚餐前、后2小时); ④随机监测血糖(不定时,不定次数)。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一天监测7次血糖,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未能了解自己全天血糖变化时,一般需要连续1/3天或间隔1/2天监测血糖,以便为制定和调整降糖药提供依据。 ②当血糖未达标时,一天监测4次血糖,在调整治疗时最常用。对血糖总体控制差者,先选择每天测定三餐前加晚睡前血糖,把基础血糖控制好后再调整药量降低餐后血糖,故后期可选用每天早餐前加三餐后2小时血糖。对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特点的患者也以选择测定早餐前加三餐后2小时血糖为主。对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患者,每周也需测定2/4天每日4次血糖,根据血糖变化特点选择不同测定模式,直到血糖控制达标。 ③一天监测2次血糖,适用于血糖控制达标且较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可根据平时生活变化情况交替选择不同时点测定血糖,一般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测定频率(每周至少6次,几乎每日1次)要高于用口服降糖药(每周至少3次,几乎每2天1次)的患者。以前只测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或早餐后2小时血糖),现在认为是不全面的,应当纠正。 ④随机监测血糖,适用于任何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特殊情况、或有异常症状时。 ⑤医院门诊只能测早餐前、后2小时及/或午餐后2小时血糖,其他血糖的测试是满足不了的,需病人在家自己测试,故每个糖尿病患者必须自备一台血糖仪 ,并且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外出时必须携带血糖仪 ,以便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便于及时调整治疗,保持血糖的稳定控制。及时监测血糖,也可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如果血糖仪未随身带,当出现特殊情况等回家后再测,是捕捉不到当时血糖变化的真实情况的。 ⑥购买血糖仪不要图便宜,要买好不买坏。因不同厂家生产的血糖仪与自己的试纸相配套,各厂家的血糖仪和试纸互不通用,故要买保证试纸供应的血糖仪。如果从国外购买血糖仪,先要了解国内本地区是否有配套的试纸,如果没有配套的试纸,血糖仪就毫无用处。 血糖值是以静脉血清(血细胞凝集后的液体部分)的血糖为标准,血糖仪是用全血测试血糖(包括血细胞),实际测试值应低于血清测试值,有些血糖仪将测试值修正到血清测试值,有些血糖仪未修正,值低于血清测试值,需要增加适当的比例,使用血糖仪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最好选用将测试值已修正好的血糖仪。温馨提示将每天的血压、体重,如何吃主食(总量及各餐的分配),如何用降糖药,定期测的血糖及生活中的特殊情况,按日期都登记到监测记录本上。看病时一定要携带此监测记录给医生看。
⑧ 如何在手机上测血糖
如何在手机上测血糖
如何在手机上测血糖,糖尿病是困扰国人的一大疾病之一,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16亿,趋势还在不断的上升中,现在很多糖友都需要每天监测血糖,但其实手机也可以测了,以下分享如何在手机上测血糖?
首先打开手机桌面上的app进入;
在首页点击冷藏进入;
然后在新的界面点击血糖管理;
最后在血糖管理界面点击左侧的快速测血糖即可。
不用扎手指,手机24小时“测”血糖
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传出消息
一款新品能够
不用指尖采血测血糖
通过手机app还能24小时监测血糖
这是怎么一台仪器?
无需指尖采血
手机就可“测”血糖
△瞬感第二代产品(FreeStyle Libre 2)和瞬感宝移动互联APP(FreeStyle LibreLink)
雅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的进博会期间带来两款新产品,包括瞬感第二代产品(FreeStyle Libre 2)和瞬感宝移动互联APP(FreeStyle LibreLink)。
使用瞬感第二代产品,患者可以不必指尖采血,通过敷贴,提供实时葡萄糖测量数据及趋势变化。
还新增了蓝牙功能和可选择的高低血糖警报等增强功能。如果使用APP,还能用传感器代替扫描仪,实现手机随时随地准确测糖。
一名负责人介绍说,“糖友”只要把传感器贴在皮肤上,就能完成无痛敷贴。淋浴、泡澡和游泳时也能佩戴。随后用扫描仪靠近“扫一扫”,就能读出当前血糖指数,以及最近8小时内的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
据了解,目前,这两款产品已在欧洲和美国陆续获批上市,瞬感宝APP在中国的注册流程也在进行中。
手机能测血糖吗
在临床上,确实存在用手机测血糖的方法,但其测量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地应用和认可。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或门诊进行血糖的测量,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血糖检测指的是测量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静脉抽血或者指尖采血来进行,手机测量存在一定误差。在血糖检测中,静脉抽血更为准确,通常是空腹时或者餐后两小时进行检测,静脉血浆的葡萄糖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的葡萄糖浓度。
指尖血糖检测的为血糖浓度,与人体内葡萄糖浓度可能存在误差。而手机检测通常是在手机上下载软件或安装硬件进行检测,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在临床上尚未得到认可和广泛应用。
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或门诊进行血糖的测量,在采血时要注意局部的卫生,防止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指尖采血时候不要按压,否则可能会影响准确性。
如何正确测量血糖?答案全在这儿!
控制血糖达标是每位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的.希望,为了观察血糖波动,糖友们要一遍遍读取血糖指数。
关于血糖监测的诸多问题就让小康妹儿来替您一一解答!
什么时候测血糖
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一定要向自己的医生询问测量血糖的具体时间及频率。
一般情况,糖尿病患者在一天内需要多次测量血糖水平。
如:饭前、饭后 2 小时、运动前、睡觉前、开车前或自我感觉血糖过低/高时。
生病期间,如感冒发烧等,则需要对血糖进行更加频繁的监测。
1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也有所不同。
强化血糖监测:
三餐前 + 三餐后 2 小时 + 睡前 + 必要时,适用于住院需要确定血糖管理方案,对血糖管理方案调整较大时,低血糖风险发生较大时;
餐后血糖监测:
三餐前 + 睡前 + 必要时,适用于血糖控制比较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或者对饮食方案做比较大调整的患者;
早餐前 + 三餐后 2 小时 + 睡前 + 必要时,适用于晚餐前应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需要了解是否有凌晨和空腹低血糖风险时;
简化血糖监测:
早餐前 + 睡前 + 必要时,适用于总体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血糖管理方案稳定的患者。
如何测量血糖
指尖测量
用刺血针扎破指尖,向试纸上滴一滴鲜血。然后将试纸置入测量仪,待结果显示后读取数值即可。
有些血糖仪还能够报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显示出这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状况,以图表的形式显示。
身体其它部位测量
新型的血糖仪可以通过人体指尖以外的区域进行血糖检测,如:上臂、前臂、拇指腹部以及大腿等部位。
这些部位测量的结果也许会与指尖血糖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因为指尖血糖通常要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糖水平变化更为迅速,特别在餐后或者运动后,人体血糖出现大幅变化的时间段。
如发生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眼前发黑、心跳加速、出冷汗等,测量血糖时应尽量选择指尖进行测量,结果会更准确。
动态监测
这类设备也叫作动态血糖监测仪,通常会连着胰岛素泵。其检测结果与指尖血糖测量结果类似,还能显示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波动模式以及血糖走向等。
“
糖友们一定要将血糖、尿糖以及酮体检测结果等妥善保存,去医院就诊时才能提供给医生作为观察整个血糖波动情况的数据。
”
什么情况会影响测量结果
很多情况都会影响到血糖测量结果,比如患者同时患有贫血或痛风,或者所处的地区气温过高或气候潮湿,甚至所处地区海拔过高等。
当血糖测量仪显示结果总是异常,可以尝试校准一下仪器,或者换一盒试纸再进行检测。
血糖虽多变,规律也可寻
1、基本规律
血糖的一般规律为:餐前血糖较低,而餐后血糖升高。
正常人的血糖,无论是空腹时还是餐后,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的幅度不大。
2、最低点
一般来说,凌晨三四点钟,血糖处于最低点,一般凌晨血糖不低于 3、3 mmol/L。
随着体内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血糖也逐渐升高,正常人空腹血糖应在 3、3~6、1 mmol/L 的范围内。
3、最高点
餐后 0、5~1 小时的血糖值往往最高,正常人一般在 10、0 mmol/L 以下,最多也不超过 11、1 mmol/L。
然后血糖逐渐下降,正常人餐后 2 小时血糖会下降到 7、8 mmol/L 以下。
因此,参考以上血糖变化规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常常设定为:
空腹血糖 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 10、0 mmol/L
当然,根据年龄、患病时间、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不同,这个控制目标也会做相应的调整。
一定要尊重“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自身不同情况来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