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PP兼容性测试脚本怎么写
兼容性测试,你需要根据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脚本,根据用户给出的测试用例,编写可以自动化执行的测试脚本。测试用例的样式,可以是word或者excel格式的。
兼容性测试:就是让APP、小程序、H5程序,在所有的设备上进行适配,兼容性测试,发现潜在的问题。
app兼容性测试使用方法:
1) 登陆您的TestBird账户,进入APP测试系统,如果没有账号可以直接注册一个。
2)点击右上角的“新建测试任务”
3)填写测试需求
4)选择测试机型后创建应用的版本
5)上传APK包,开始测试
6)任务上传成功,可以随时查看测试进展
㈡ 手机app兼容性测试,主要是针对哪些方面测试
APP的兼容测试主要就是测试APP的安装、启动、运行、卸载测试,以及安装时间
、启动时间、CPU占用、内存占用、流量耗用、电量耗用等性能上的测试。根据
爱内测的介绍,平台兼容性测试主要通过由后台控制器INT服务器连接各手机,
当收到测试请求时,会根据申请机型自动将APK传送给对应的机型,自动安装运
行,卸载,并通过Monkey、UIT自动深度检测UI等测试。
㈢ App兼容性测试都包含哪些方面
APP的兼容测试主要就是测试APP的安装、启动、运行、卸载测试,以及安装时间 、启动时间、CPU占用、内存占用、流量耗用、电量耗用等性能上的测试。根据 爱内测的介绍,平台兼容性测试主要通过由后台控制器INT服务器连接各手机, 当收到测试请求时,会根据申请机型自动将APK传送给对应的机型,自动安装运 行,卸载,并通过Monkey、UIT自动深度检测UI等测试。
㈣ 手机app兼容性测试,主要是针对哪些方面测试
APP的兼容测试主要就是测试APP的安装、启动、运行、卸载测试,以及安装时间
、启动时间、CPU占用、内存占用、流量耗用、电量耗用等性能上的测试。根据
爱内测的介绍,平台兼容性测试主要通过由后台控制器INT服务器连接各手机,
当收到测试请求时,会根据申请机型自动将APK传送给对应的机型,自动安装运
行,卸载,并通过Monkey、UIT自动深度检测UI等测试。
㈤ APP完整测试流程
app主要核ui与实际设计的效果图是否一致;交互方面的问题建议,可以先与产品经理确认,确认通过后,才开始让开发实施更改或优化
根据软件说明或用户需求验证App的各个功能实现,实际测试过程一般都是根据功能测试用例来执行。测试覆盖率基本上都是有测试用例主导,也就是说在功能测试部分,是检验测试用例是否有效以及完整的,也就导致另外一个问题,测试用例怎么写的问题。
模拟用户真实使用app是会遇到的中断情况进行测试.如: 网络的断网, 切换网络, 断电,来电话/短信,听音乐,切换到其他app, 打开其他app 的通知等
新旧版本的在功能,逻辑层面的兼容测试, 同一个app 在不同系统版本运行,以及不同机型之间的适配测试兼容测试:接口的兼容性测试能够保证大部分的功能完善;app在不同系统版本上保证运行适配性: 屏幕,系统版本等(系统位数一定要考虑)该部分通过第三方的云平台进行
可测试的方面- 安装和启动时间- CPU的占用- 内存的占用- 流量的耗用- 电量的耗用- 后端,测试App中的各类操作是否满足用户响应时间要求,主要是测试点在网速方面,2g,3g,wifi, 4g一定要覆盖到- 后端 有网络并发
在各种边界压力情况下(如电池、存储、网速等),验证App是否能正确响应
反复/长期操作下,系统资源是否占用异常;android 可是使用adb命令
压力测试主要集中在后端,前端的压力测试目前测的较少
App安全测试大概划分为以下几类:
从数据的本地存储到数据的传输、处理以及远程访问等各个环节,基于相应的安全标准/行业标准评估App的安全特性;
借鉴在Web App和网络安全测试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智能终端App测试中进行裁减或适配;
检测App的用户授权级别,数据泄漏,非法授权访问等;
对App的输入有效性校验、认证、授权、敏感数据存储、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检测,以期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基于各种通信协议或相应的行业安全标准检视App是否满足相应的要求。
这个简单的说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进行使用app,学习成本低,易上手等,可以进行用户盲测,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测试人员可以通过与其他竞争品进行对比, 或者根据较大厂商app的交互习惯进行比较。
一般这部分建议使用自动化测试, 如果没有自动化测试,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测试:
线上测试是产品上线之后一定要完成的,这部分可以根据场景化进行回归测试,其中网络环境要全部覆盖一遍
㈥ 兼容性测试怎么做
说到兼容性测试,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只想到浏览器的兼容,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理解兼容性测试,实际上兼容性还包括其他内容,比如PC/Web端、APP兼容、智能硬件兼容等等。下面先具体说一下什么是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 Test Suite),官方简称CTS,是指对所设计程序与硬件、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的测试。一般来说,兼容性是指能同时容纳多个方面,在计算机术语上兼容是指几个硬件之间、几个软件之间或者是软硬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
那么如何进行兼容性测试,我们以常见的web端和APP端的兼容性测试为例,说一下具体该如何进行兼容性测试:
一种方法是人工测试即全手工测试兼容性,第二种方法是借助于第三方兼容性测试工具,第三种是采用兼容测试服务商,比如国内做的比较好的Testin云测。
前两种方法都有利弊点,首先,人工测试的工作量很大,这样就会导致测试的覆盖面不全,第三方测试工具虽然相对于人工测试来说工作量小,但在主功能和主流程测试的时候没有侧重点,会很难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想要更好的实施兼容性测试,目前主流的是采用兼容测试专业的服务商模式,下任务,等报告就可以了,专业简单可信赖。
㈦ 【app测试-安卓】兼容性测试
1 概述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不同的网络等环境中是否能够很友好的运行的测试。
2 兼容性测试的目的
由于Android设备在品牌、系统、屏幕、硬件等碎片化较为严重,导致一些app在特定的机型上未能按预计的设计展示和运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不利于app的推广,影响业务发展。为此,app需在上线前进行兼容性专项测试,以便尽可能适配市面上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手机和系统。
3 影响兼容性问题的因素
3.1 硬件
1、处理器
a) CPU架构,常规手机均是arm64 ,若app要适配x86架构则需要针对性测试
b) 不同CPU厂商,尤其是小众CPU,需要特别考虑,例如华为海思、小米澎湃
2、 显卡
a) 显卡影响图形渲染和部分场景的计算,app如用到OpenGL、OpenCV、深度学习、AR、VR、AI,则需要重点考虑
3、 屏幕
a) 分辨率影响UI展示,需兼容HVGA、VGA、WVGA、FWVGA、720p、1080p屏幕分辨率,并考虑不同PPI的情况
b) 关注异形屏幕:刘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全面屏
4、 传感器
a) 视app实际调用情况进行选择:如指纹模块,则需要考虑不同供应商的情况
5、 物理按键
a) 检测物理按键是否生效:音量键、电源键、拍照键
b) 与系统或其他app是否存在冲突
3.2 系统
1、 Rom
a) 不同版本的系统存在一些API、功能、权限等差异,需要结合app的功能进行适配;
b) 第三方定制rom具有一些特殊功能或权限,需要特别考虑,如MIUI
2、 编译版本
a) app编译时以最低版本设置值为标准,操作系统会拒绝将应用安装在系统版本低于标准的设备上
b) Android版本更新,新的版本会引入一些新的特性和方法,新的方法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对系统版本有要求,无法再低版本手机上运行,如果未做兼容性处理,强行运行,会导致Crash
附:Android 已发布版本和API对应表及占用率(官方数据)
3、 浏览器内核
a) 不同浏览器内核影响web页面展示及功能
3.3 网络
1、 2G/3G/4G/5G
a) 不同网络下兼容各种类型的网络请求,关注数据请求过程及结果
2、 WiFi
a) 部分WiFi非直连网络,需要有一步认证的过程,需要特别考虑
b) 对于可能弹出广告的WiFi要做兼容处理
4 介入时机
1、产品发布前或发布后更新涉及上述 “影响兼容性问题的因素”中一个或多个点时,且面临用户数较多、使用人群较为复杂
2、产品上市后出现较多兼容性问题
5 场景选择
以下罗列的一些通用场景,并针对场景做了具体的描述,有些场景是非必测项,具体可视app功能来确定
5.1 安装卸载
该场景会涉及系统权限,可能会出现无法安装或安装后数据丢失,甚至无法启动
5.2 UI展示
受不同屏幕分辨率、PPI影响,可能会出现展示错乱、图片丢失、图片穿透等
5.3 高频交互
高频交互场景受一系列因素影响,考验整机兼容性,需特别考虑
5.4 H5页面(JS/CSS)
不同浏览器内核、浏览器标识会影响具体样式的展示及数据请求
5.5 文字输入
受输入法、虚拟键盘影响,可能会出现无法上屏,或上屏错乱
5.6 系统API交互
受不同厂家、版本的rom影响,可能会导致功能无法使用
5.7 权限相关
受不同厂家、版本的rom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权限无法正常获取
5.8 音视频播放/录制
音视频的录制会调用麦克风(多麦)及摄像头(双摄、三摄等),可能存在不可使用或音视频出现错乱
5.9 传感器调用
可能存在传感器无法调用、权限异常或数据异常
5.10 升级覆盖
受存储权限、安全性影响,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无法启动等错误
5.11 三方SDK
三方SDK的架构、技术选型会影响上层正常调用
5.12 外设交互
特殊厂商的键盘、鼠标等外设可能存在冲突或无法调用
6 设备选择
1、通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三方平台数据(近阶段各设备占用率分布及设备出货量、预出货量等)等确定设备选择范围;
附:
友盟设备统计:https://compass.umeng.com/trend
网络设备统计:https://mtj..com/data/mobile/device/
艾瑞移动设备分析:http://index.iresearch.com.cn/device
腾讯移动分析:https://mta.qq.com/mta/data/device
2、根据app类型,确定重点考虑的指标(通常考虑rom、分辨率、厂商),剔除重复,保留用户量较多的设备
7 测试方法
参照上文中列出的和兼容性相关的点以及产品特性,整体相关场景,并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手工或自动化方式进行测试验证(附:设备选择方式参考)
自行协调云测平台优点拥有设备的完全控制权,测试范围更广设备丰富,执行较为简单,有完整的测试报告缺点需要采购,成本较大,有些特殊系统很难协调到资源需要支出一定费用,设备不完全可控,灵活性较差
附:
常见云测平台对比报告
㈧ 如何测试app的兼容性呢,用什么工具进行兼容性测试
1、实现background-size polyfill文件需要在css中引用的方法代码。
㈨ 软件测试教程之手机软件测试方法
第一:兼容性测试
针对App通常会考虑这些方面:
1)操作系统版本
包括Andoird版本,iOS版本
2)屏幕分辨率
android 800*480, 960*640,1280*720(720p),1920*1080(1080p),2560*1440(2k).
对于iOS,考虑最近几代机型对应的分辨率即可.
3)不同厂家的ROM
不同厂家的ROM,大多厂家都对android 系统进行了定制、实际中会遇到例如调用相机和底层服务出现的不兼容问题以及摇一摇遇到的不同手机对于方向和重力传感器灵敏度设置不同的问题.
4) 网络类型
网络类型通常考虑wifi,2g,3g4g下的功能情况。另外针对m版网站考虑不同浏览器类型和屏幕分辨率.
第二:流量测试
在移动产品的测试中,很有必要对App使用的流量进行度量,大致来说,流量可以从用户使用的的相关性角度分为:一类是用户的操作直接导致的流量消耗;另一类是后台,即在用户没有直接使用情况下的流量消耗。
流量的测试方法:
1. 基于系统自带功能.
eg android proc/uid_stat/{uid} /tcp_send
android proc/uid_stat/{uid} /tcp_rcv
2. 通过API或者系统埋点来获取数据。
3. 通用的流量测试方法:手机抓包,或者wifi代理(Fiddler, Charles)。
常见的流量节省方法:
1. 数据压缩。
压缩包含接口文本数据的压缩,js文件的压缩及图片的压缩。
2. 不同数据格式的采用
例如采用JSON格式作为接口数据返回格式通常比XML格式要小。
3. 控制访问的频次
这个主要针对后台数据上报,PUSH消息检查等定时机制的。
4. 只获取必要的数据
有时候APP一页的内容非常多,而用户可能只会看一部分,过多的从后台拉去数据就是浪费,所以可以采用分屏加载或者懒加载的方式来减少流量消耗。
5. 缓存
可将图片,js等数据暂存起来,但由于手机存储空间有限,也需要控制整个缓存大小,并给用户提供清理缓存的选项。
6. 针对不同网络类型设计不同的访问策略
有些APP不同的网络类型返回的内容不一样。
第三:电量测试
在电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巨大突破前提下,这方面始终会存在一些瓶颈,如果一些App架构设计的不好,或者代码偶缺陷,就可能导致电量消耗比较高,所以电量测试也是很重要的。
工具 GSam Battery Monitor Pro.
第四:弱网络测试
移动互联网产品相比PC互联网产品,有一个特点是前者使用的网络比较多样,除了Wif之外,很多时候是在移动网络下使用的,移动网络遇到的情况又比较复杂,比如地铁、隧道、 体育 场等。所以网络不稳定的情况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很多情况下App的一些问题是在复杂的网络情况下才会暴露,与其让用户发现和投诉这些问题,不如我们在测试阶段尽量模拟这样的网络情况,及早发现和修复这些问题。
工具:
1. Windows下的Network Delay Simulator
2. Mac下的Network Link Conditioner
第五:稳定性测试
在保证基本功能正确基础之上,App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一个App经常出现闪退或者卡死,那么用户体验就会受到很大伤害,在有其他竞争产品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
第六:安全测试
包括安装包的安全测试(能否反编译代码、安装包是否签名,完整性校验,权限设置检查等)。
敏感信息测试(数据库,日志,配置文件)。
软键盘劫持(金融类APP登录页面的用户名密码输入框)、
账户安全(密码是否明文,密码传输是否加密,账户输入错误次数过多锁定,同时会话提醒, 注销机制)
数据通信安全(关键数据是否散列或加密,关键连接是否使用安全通信,是否对数字证书合法性进行验证,是否校验数据合法性。
组件安全测试。
服务器端接口测试(SQL注入测试、XSS跨站脚本攻击, CSRF跨站请求伪造,越权访问等)。
第七:环境相关的测试
在实际项目中,有一些缺陷我发现是和App所处的运行环境相关的,所以设计测试的时候,要多考虑这些场景,比如:
1)干扰测试
收到电话、收到短信、收到通知栏消息、无电提示框弹出、第三方安全软件告警弹出。
2)权限测试
一些用户在实际使用App的时候回有意识阻止某些功能。例如有的用户感觉让某个App访问电话本或者相册可能泄漏隐私,就在手机中设置了禁止了该App访问相册的权限。
3)边界测试
手机环境本身也有其边界情况需要在测试中覆盖。常见的场景有:
可用存储空间过少、没有SD卡/双SD卡、飞行模式、系统时间有误(晚于和早于标准时间)、第三方依赖(比如我们的App依赖第三方App,但是现在第三方App没有安装或者版本过低的测试情况)。
4)Android定位测试
用白盒方式模拟